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原。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6、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规律与规划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性质不同。联系:正确规划根据规律制定并反映规律。
9、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客观性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认识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获得物质成果。
2、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事物本质的如实表现,假象是本质的歪曲表现。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或由一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或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4、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无限反复。每次反复都使认识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
5、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6、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也是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②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
8、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要用集体主义来调节。
9、意识的反作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坚持集体主义是相通的。
10、个人的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含义不同,方向目的不同,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和把个人利益摆的地位不同,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也不同。
1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基础是生产关系)来看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能理解为某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是唯一属性。
1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社会人生价值中的地位来看的。要重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唯物论,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辩证法。
15、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认识发展观是辩证法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16、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结合政治常识一起把握。
@xuefen.com.cn 2013-2022苏ICP备2022025589号-4-1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