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

2016/09/12 10:16:26文/网编3

开云平台登陆 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开云平台登陆 。(http://www.pourbars.com/)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背景

清末时期的社会从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变革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无疑对孙中山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孙中山看到积贫积弱的满清政府在西方列强面前任人宰割,人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才激发了其救人民于水火、揽大厦于将倾的历史使命感,开始了其挽救中华民族的思考与探索。这正如孙中山曾说过的:“今举我国土之大,人民之众,而为俎上之肉,饿虎取而食之,以振其蛮力,雄视世界……余短才浅智,不足以担任大事;而当此千钧一发之秋,不得不自进为革命之先驱,而以应势之要求。”并声明,中国之革命是“为支那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4]

清政府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还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有关。

因此,19世纪末满清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忧外患的社会矛盾,就成了孙中山民主思想启蒙及倡导“三民主义”的原动力。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其实就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民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民族方面,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修改为“五族共和”,抛弃了过去单纯的“大汉族”主义;

政治方面,孙中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革命确立民主政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实现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

经济方面,主张:“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格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文化方面,孙中山指出:“发扬固有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即主张批判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扬弃的借鉴外来文化;在外交方面,孙中山认为,世界各国应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和睦相处、不恃强凛弱,并主张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孙中山本人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孙中山因革命需要,先后有30余年在海外度过。因此,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也不可避免的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深深根植于两者之中。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的对儒教文化、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这三个传统的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文明为基础,就会在文化上复兴。”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不仅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其含义宏远、思想深邃,直到当下仍然对中国的民主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民主义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指导同盟会和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影响。三民主义的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旧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直接影响。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围绕着不同的中国重大问题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的历史考问,构成了解读两者关系的关键一环。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作用

正面

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在中国实施民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制度,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三民主义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 和“共享”国有公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两者结合起来,国家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三民主义还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 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实施的条件,社会改造无法实现,而"大政府小社会"模式,则为国家权力挤压社会自治空间留下隐患。它在尔后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值得后人思考和总结。

三民主义它还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负面

但是三民主义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不支持三民主义者的,他们认为三民主义基本上是东抄西凑,自相矛盾,思想极度混乱的产物。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扔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新青年》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维新思想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