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6/09/13 09:19:07文/网编3

开云平台登陆 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开云平台登陆 。(http://www.pourbars.com/)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征服战争中也常常出现疯狂的民族杀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改革的必要性)。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虽已日趋缓和,但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农民起义年年爆发,特别是公元445年(太平真君六年)在陕西杏城的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起义,发动了十余万群众参加起义,北魏政府派出6万骑兵前来镇压,统治者拓跋焘亲临指挥,最终盖吴被叛徒杀害,盖吴起义失败了,却使北魏统治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社会发展,并借鉴汉族的一些统治方式

2、北魏统一后面临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

①政权制度建设欠缺,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混乱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②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③矛盾激化使得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3、冯太后和孝文帝学习汉文化借鉴汉族经验决定改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前期:

⑴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⑵推行均田制①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②基本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⑶设立三长制:

①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②内容:党长——里长——邻长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③作用: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户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⑷推行新的租调制

①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②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后期:

1、特点: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推行汉化,移风易俗,进一步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2、措施:

⑴迁都洛阳原因: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上: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受到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南方困难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⑵移风易俗: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⑶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典章制度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③仿汉族官制定九品,修订律令

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封建化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推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表现:

1)农业生产发展: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利,荒地开垦,人口增加,种植、畜牧业发展

2)手工业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现青瓷

3)商业日趋活跃: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取代实物交易;对外贸易长足发展②大大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举例: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仿汉族官制九品,修订律令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鲜卑族完成了封建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神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正面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负面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这事实本身就很自然会引起历史学者对孝文帝改革(尤其是他的汉化措施)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者也不乏其人(尽管仅占少数)。早在古代,批评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言论就多见于有关典籍,马端临、叶适、王夫之、赵翼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斥责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是“好名慕古而不实见国家大计”,强调“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指出孝文帝是典型的虚伪之徒,“拓跋宏之伪也,儒者之耻也。夫宏之伪欺人而遂以自欺久矣”。

当代,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否定意见的论著明显增多。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赵向群等《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等论著,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其主要观点是:一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二是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这是孝文帝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三是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总之,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商鞅变法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秦国改革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梭伦改革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