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

2016/09/13 02:53:01文/网编3

开云平台登陆 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开云平台登陆 。(http://www.pourbars.com/)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含义

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形成过程

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1)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2)形成:18世纪早期,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

(3)发展:18C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4)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主要职权

(1)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做出最后的决定。

(2)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3)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的关系

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议会,阁员大多由议员兼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集体负责制

要求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所有的内阁决策都是内阁集体的决策,因此,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现任和离任的阁员都不能泄露内阁秘密。内阁集体负责制对内阁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即所有的内阁成员在议会中要一致发言和投票,除非首相和内阁明确认可自由发言和投票。二是互相信任,即内阁不仅要得到议会的信任(内阁总是可以假定自己得到议会的信任,除非议会表决通过不信任案) ,内阁成员也要充分地互相信任, 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三是保密,即除非经过内阁的认可,所有内阁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

2、个人负责制

是指各部主管大臣对本部门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仅向首相负责,同时要向下院负责,如果文官在执行大臣的政策中擅自行动而出现严重失误,主管大臣不论事先知道与否,都要负责。主管大臣除负政治责任外,严重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加强大臣责任心的一项重要制度。

3、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

抗衡与监督。下院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来牵制内阁,如质询、辩论、批准立法、倒阁等方式。然而内阁集行政与立法于一身,权力很大。绝大部分议案都由政府中的大臣提出,一般来说议案都能通过。内阁可以通过解散下院控制议会。这是议会控制的最有力的手段。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的原则

(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制的主要作用

政府中的高级大臣组成的。英国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既操纵立法,又管理行政,被看作是对“国家行政的最高控制”,“政府的主要工具”以及“大多数立法和行政主动性的来源”,总之,它是国家的行政之巅。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第二,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而且在准备议案中,内阁委员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即先由内阁列出议案原则,再由他组织有关大臣、文官、专家等一起磋商议案细节,然后交内阁审定。最后提交下院通过。

第三,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 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独立宣言》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国政体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英国内战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