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

2016/09/14 08:47:34文/网编3

开云平台登陆 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开云平台登陆 。(http://www.pourbars.com/)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的背景

1913年2月,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首次国会选举(4月8日国会首次召开),国民党得票最多,预备由宋教仁组阁。3月20日,宋教仁遇刺,两天后身亡,引发二次革命。结果为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孙中山等流亡日本。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解散国会,并且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日本进攻德国在华殖民地—青岛。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同意日本对华二十一条。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为洪宪帝政。1915年12月,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取得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之后于1916年6月6日病逝。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约法”,旧国会亦恢复。不久,黎元洪与段祺瑞因为就中国是否向德国宣战,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参战,而黎元洪及国会有所保留。后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之职,并且引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却引致张勋在1917年7月1日为溥仪复辟,国会亦被解散,是为“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最后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引咎辞职,总统之职由7月6日冯国璋取代。段祺瑞称事件为“再造共和”,指旧国会已被解散,原有法统亦已不再存在,于是与梁启超等组织临时参议院,成立新政府。

1917年7月初,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孙中山极为愤怒,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但孙中山尚未到达广州,复辟丑剧即告结束,而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却在宪法研究会的鼓噪下,顽固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便将斗争矛头直指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17日,孙中山抵达广州,当晚发表演说,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为护法而斗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的结果

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于次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段祺瑞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广东非常国会的召开与“护法军政府”的成立。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和冯国璋的“和平统一”主张。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勾结。护法军政府的改组和孙中山的被排挤。

和军阀势力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拥护孙中山的粤系军阀首领陈炯明,在击败桂系后势力坐大,和孙中山的政治意见发生冲突,且陈炯明对护法运动的北伐有着和孙中山不一样的看法。最终两人闹翻,发生了“六一六”事件,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孙中山被迫逃亡永丰舰上避难,第二次护法运动也告失败。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的影响

护法运动影响如此之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这场革命。

1917年,北洋军阀把持中国政坛,素有“北洋之虎”称号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着北京政府。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仅仅过去一年后,段祺瑞显露出同样的野心,因而拒绝恢复第一届国会上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由此,孙中山南下广州,亲自领导和发动了护法运动,所以说,护法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捍卫民主胜利果实的革命运动,其意义重大,影响亦十分深远。

然而,由于西南实力派争夺地盘的私心,最终导致了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心灰意冷,终于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遗憾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由此可见,护法运动影响固然深远,然而其最终的失败也说明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有着难以突破的局限性,无力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则。并且,有帝国主义势力作为后台的国内军阀势力,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得多,仅靠资产阶级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挽救病入沉疴的旧中国。

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帜的护法运动。1917年6月13日黎元洪在率兵入京“调停”的张勋威逼下颁令解散国会。7月1日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6日孙中山等离沪南下,17日抵达广州,掀起护法运动,联合桂系、滇系等西南地方实力派,讨伐北洋叛逆。

1917年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1917年9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10月孙正式就职,随即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18日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等通电宣布湘南自主,护法战争爆发。陆荣廷指挥两广军队援湘,唐继尧亲率滇黔军队援川,分别与南下的北洋军队交战。孙与旧国民党各派势力也发动各省党人组织护法武装,起义讨逆。护法战争的范围遍及粤、桂、湘、闽、滇、黔、川、鄂、陕九省,赣、浙、苏、皖、豫、鲁、甘等省及东北地区也出现规模不等的护法武装及活动。桂、滇等西南实力派虽然标帜“护法”以抵拒北洋军队南侵,其意却在割据自雄,因而极力限制、排挤和打击军政府的革命活动。

1918年1月3日晚上孙愤而登上“同安”、“豫章”两舰,炮击广东都督署,惩诫桂系。国民党稳健派为争取西南实力派联合护法,倡议将军政府由大元帅元首制改为政务总裁合议制。1918年5月国会非常会议三读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军政府改行总裁合议制,选举唐绍仪、唐继尧、陆荣廷、伍廷芳、孙中山、林葆怿、岑春煊为军政府政务总裁,逼迫孙辞大元帅职,离粤赴沪。此后岑出任政务会议主席总裁,军政府领导权落入桂系为首的西南实力派手中。1919年2月下旬-5月初军政府与北京政府各派代表在上海举行南北和平会议,因屡成僵局而破裂。11月直系与滇、黔、桂、粤、湘、川等西南实力派签署“救国同盟草约”,达成联合对抗皖系的协议。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也确定联皖讨桂策略。1920年2月桂系与滇系因争夺驻粤滇军指挥权而公开发生内讧。3月底4月初伍廷芳与大部分国会议员因不满桂系专制,离粤出走。6月3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联名通电,揭露桂系假护法的行径,否认其把持的广州军政府和国会非常会议。10月底援闽粤军攻占广州。11月29日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联名通电,宣布恢复军政府,重开政务会议。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5月5日孙正式就职,随即成立“正式政府”。6月下旬孙命陈炯明率领粤军西征讨桂,9月底粤军攻占广西龙州,陆荣廷等逃往越南,后避居上海,旧桂系军阀统治土崩瓦解。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整军北伐。

1922年4月上旬孙督师回粤,准备取道江西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推翻广州正式政府。孙率领海军舰队在省河坚持平叛50余天。8月14日孙等返抵上海,随即与苏联、中国共产党及皖、奉、直等国内各派势力加强联络,以求“同力合作”,“俾护法事业完全无憾”。1923年1月中旬滇、桂、粤讨贼联军攻占广州。3月2日孙在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四五月间孙指挥讨贼联军平定沈鸿英叛乱,随即展开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东江战役。10月曹锟贿选总统,国会附逆;东江战局逆转,讨贼联军接连溃败;孙决定推进国民党改组筹备工作。11月中旬孙领导广州保卫战,击退来犯陈军,旋向列强要求收回粤海关关余。12月初孙要求护法议员“舍国会之奋斗,助革命之进行”。1924年1月4日孙在大本营政务特别大会上宣布:“现在护法可算终了,护法名义已不宜援用”。“今日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为中华民国开一新纪元。”20日孙在国民党“一大”上重申结束护法运动,另行开展国民革命的主张。护法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奠定了起步的基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法运动的评价

首先,历史将护法运动评价为近代中国史上的一场以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对抗封建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亲自领导护法运动。在广东各界欢迎会上,孙中山指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孙中山的倡议得到了在场许多民主人士的响应,也就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北洋政府以“共和”为名,行“复辟”为实的行径,才昭然于天下,因而护法运动对北洋政府帝国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这是人们对护法运动的评价之一。

其次,护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联合军阀势力进行革命运动的一次大胆尝试。

虽然,护法运动最终没有成功,但通过这次尝试也从中总结出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仅仅依靠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无法与强大的国内军阀势力对抗,因而想要拯救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还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护国运动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钦定宪法大纲》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清末新政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