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平台登陆 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李自成起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开云平台登陆 。(http://www.pourbars.com/)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李自成起义的背景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将领,原名鸿基,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1643年(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定都长安,年号永昌;同年三月十八,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1645年5月17日在通城九宫山玄帝庙拜神后因劳累过度熟睡,遭山民误当贼打死。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李自成起义的政策
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后因“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如山东诸城县令到任之后,即以劫富济贫之说,令产不论远近,许业主认耕;在某些地区大顺地方官府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
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李自成初下洛阳,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占领西安后,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起义军还针对地方为考中的举人进士树建牌坊,下“毁坊之令”。
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这种政策自崇祯十四年占领河南起,始终执行。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不少地区工商业照常进行。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一点就是李自成的军队没有一个固定的基地,而且守城的能力也不好,只懂得一味地向前进发。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就好像造房子一样,没有一个稳定的地基怎么能造高楼呢。
第二点就是李自成他们的视眼过于狭窄,只看到眼前的敌人是明朝,却忽视了当时和自己一样要推翻明朝的满清军队。甚至在后来还把对自己有利的吴三桂也推到了满清的一方,给自己多树了一个劲敌。
第三点就是在攻进京城之后,李自成就开始骄傲起来了,军纪也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强盗般的行为,从而失去了民心。
李自成起义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同样的李自成的失败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过要说李自成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没有过硬的军事纪律,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民心。这也正说明了自古以来夺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道理。
传统观点无原则地推崇农民起义,把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都看作推动历史进步的大英雄。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所以李自成的“业绩”更得到历史学家的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许多学者都为李自成惋惜。哪些错误导致李自成最终成为悲剧人物:
不知道笼络明朝势力,李自成出身于驿卒,在他的头脑中,也许明朝皇室已经完全丧失了正统地位,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他根本不了解,延续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还有很大的号召力。
从宏观历史看,李自成所率领的“贫民起义”势力,与最终推翻了统治王朝的反秦起义、反莽起义、反隋起义、反元起义中的势力根本不同,而与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和清朝后期发生的洪秀全起义颇为相似。唐末黄巢起义尤其与李自成起义的情况相似。虽然黄巢也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并建立大齐政权登基称帝,但他也没能维持政权,而是很快败亡。从表面看,黄巢没能推翻唐朝而李自成却直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成就似乎更大一些,但这完全是由于在东北崛起的满清政权对明王朝也构成致命威胁,崇祯皇帝本人也刚愎自用,不愿意离京避祸以观天下之变。从这一角度看,李自成起义并没有多大特殊的研究价值。
利用公共产品原理,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农民起义”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有贫苦农民参加的起义,称为“贫民起义”;另一类是由社会各阶层参加的起义,称为“社会起义”。“贫民起义”的参加者都是由于天灾迫使他们无法生存,必须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谋生”,所以必须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
历史上的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洪秀全起义都是如此。“社会起义”要么发生在由兼并战争建立不久的王朝,例如反秦起义、反隋起义、反元起义,要么发生在内部篡位王朝,例如反莽起义。在兼并王朝统治时期,国家各部分的“融合度”较低,皇帝在被兼并地区也不具有多大正统地位,而篡位王朝的皇帝则在全国都不具有正统地位,所以很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包括官僚、地主阶层的许多成员)的反抗,形成“社会起义”。这类起义的领导者都力图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所以都能够利用原有社会中的官僚地主阶层(阶级)。
李自成起义完全符合“贫民起义”的特点,它的参加者都是在天灾打击下无法生存的农民,其行动是破坏社会秩序而不是建立社会秩序。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善于破坏旧世界,但是却无力建设新世界,所以他们的失败就完全是必然的。
贫民起义领袖并不代表历史前进的动力,李自成也毫不例外。李自成的特殊性也许在于,他本人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与张献忠相比,他并不是嗜杀成性的暴戾之徒,所以历史资料中多有他得到部下和人民拥戴的记载,官书的《明史》也称赞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但既然李自成并不亚于刘邦、朱元璋等帝王的个人品质,那么他的失败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历史条件使然。
没有具体可行的惠民政策是问题的关键。李自成的部队变成土匪兵,当然不会出什么惠民政策。他们想的就是搜尽钱财会陕西过日子!李自成的胜利太过突然,他没有作好统治全国的准备。这些暴民的暂时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政府的腐败!当时,明政府财政混乱,有些权利的人想方设法的克扣饷银。普通士兵没有饷银,自然不愿意卖命打仗!
加上张献忠等牵制了明政府的大部分力量,这才使得李自成顺利攻入北京城。这些暴民被突然的胜利打蒙了,哪里想得到其他。最高统治者李自成的头脑也不怎么清楚!历朝历代,这个时候,应该安抚老百姓,安抚知识分子,安抚那些达官显贵,否则,怎么站得住脚。尤其是知识分子和达官显贵,其影响力不可忽视。李自成忽视的恰恰是这一点,以至于这三种人对于新兴政权恨之入骨!在李自成败退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士绅地主的任何支持,所以才一溃千里,最后身死“国”灭。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隆庆新政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朝宁王之乱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庚戌之变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入越战争
@xuefen.com.cn 2013-2022 苏ICP备2022025589号-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