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末农民起义

2016/10/12 10:45:03文/网编3

开云平台登陆 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末农民起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开云平台登陆 。(http://www.pourbars.com/)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末农民起义

1、天灾不断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所修的王府,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朱常洵就藩时,还得到万历帝上等良田四万顷。朱常洵还不满足。他在洛阳,与民争利,百姓有了灾荒,舍不得拿出钱来赈济。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例如;1588年,在今安徽、江西、湖北交界爆发刘汝国领导的上万农民起义;1589年,李园朗、王子龙在广东始兴、翁源一带起义;1599年、1604年、1606年、1622年浙江、福建、南京、山东均有大规模的暴动。1627年,陕北澄县饥民暴动,由此拉开了有李自成参加和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

3、税收严苛和土地兼并

明中期以后,国家财政的破产和赋税的加派,不断提取太仓银两供自己享用,甚至把外库的藏银输入户部,导致国家财政内外交困,面临破产。并且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军费开支,朝廷不断地加派赋税,明朝统治阶级在全国范围内以征矿税为名,派遣了大量矿税监,横征暴敛,鱼肉人民。加重百姓负担,加速了阶级矛盾激化。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皇帝在畿辅地区设立了许多皇庄。宗室诸王、勋戚、太监也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越府跨县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

4、组织制度体系缺陷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表面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剥削程度的急剧加重,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社会各阶层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加派激化矛盾。而其深层次矛盾则在于明朝中后期的制度体系—宦官和赋税制度。

5、军制的败坏

屯田制中的军屯制度到后来弊端暴露无遗,首先是克扣粮饷,明后期,将领克扣士卒粮饷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他们用脧削所得,过着糜烂生活,且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纪功御史等人行贿,营求升迁或开脱罪责;其次就是军队的屯田多被军官、豪强和内监占夺,使得军队失去了粮食的来源,这就决定了霸占军田的人同士卒的矛盾必然激化,平时摩擦甚多,战时更不可能做到上下齐心;第三就是军纪败坏‘,军纪败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杀良冒功”,于是官军往往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滥施屠杀。史籍中所说,“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第四时明末的兵变是统治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万历以来,军队由于缺饷而哗变的事件已时有所闻。天启年间,福宁、杭州等地也先后发生兵变,还有援辽军队哗变于河北玉田县的事。

6、改革失误

明中后期,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也弊窦丛生。大小官吏往来于道路时,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的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如此便加重驿站人员的负担。后“在刘懋的主持下,朝廷颁布了新定的使用驿递规章,同时宣布裁减驿站经费。随着驿站经费的裁减,驿夫枵腹、驿马倒毙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了。大批原来依靠驿递勉强维持生计的壮丁被迫逃亡,其中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正面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只有起义军的几分之一,常常失败。

农民军在战略策略上运用恰当,渑池突围完成了战略转移,后来从流动作战转为阵地战,避免了不利条件,变被动为主动。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1949年后,传统的大陆史观认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遏止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口号,是唐宋以来农民战争的一个新发展,它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明末农民起义,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负面

农民军到处散布“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而农民军均田口号不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只是要求减轻赋役而已。农民军的“割富济贫”政策,也“并不意味着农民阶级重新分配封建地主的土地”,而是分夺地主阶级的“浮财”,把地主的“粮食、金银、衣物等可动之产取来分别赈济贫民”。

农民军所过之处,明朝皇族、亲王、郡王均在劫难逃。那些各地最壮丽的王府宫殿,在连绵全国的战争中,几乎无不灰飞烟灭。明朝太原总兵姜瓖亲见亲闻,农民军“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农民军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从崇祯十四年至十七年,就有福王、唐王、崇王、岷王、代王、蜀王、楚王等数十个显贵王爷被农民军整家杀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明末农民战争,就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革命运动之一;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次罕见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同时,由于它发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大的历史作用。

1、冲击旧秩序和旧制度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 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农民战争对于明代旧有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秩序进行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开辟了道路。继立的清王朝以明亡为借鉴,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弊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由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改变土地剥削关系

农民战争还改变了土地剥削关系,而且对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李自成农民军还注意到城市工商业问题,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的口号,保护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城市工商业者的利益和要求。

李自成农民军第一次明确提出“均田”的口号,深刻触及到封建社会的土地问题,促进了农民自发地争取土地的斗争,对清代的农民起义有重要的影响。

3、推动史学界研究

明末农民战争通过侧面还带动了中国史学界对明清之际的研究,特别是是中共建国以来农民战争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三十多年来所出版的专著、论文和通俗读物,其数量之多,恐怕只有近代的太平天国革命才能与之匹比。不仅在国内研究明末农民战争,而海外一些历史学家也热衷于此。

4、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明清之际,李自成、张献忠等的西北农民武装转战南方,与此相随的西北戏曲作为"军 戏"同步播迁。粤东西秦戏与西北秦腔间的关联正出于此。

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伴随战争流动而来的演剧活动,本身也是艺术共同体的大迁徙,一次地方戏曲声腔间的传播、更新与再融合。史料发掘表明,不仅明末农民起义部 队中存在大量的戏曲演出活动,而且从其间的士兵籍贯构成、演出剧目内容等要素可以推知,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中演出的正是产生于西北地区的梆子腔。他们的演剧活动,客观上带动了地方戏曲声腔的传播,为清代花部戏曲的繁荣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也给中华戏曲艺术的生态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5、后世以史为鉴

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蒋介石在研究和反思明末农民战争的过程中,联系其所处的背景,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毛泽东站在农民的立场,肯定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从其失败中找出现代中国革命应吸取的一些经验教训。而蒋介石则站在明王朝的立场,指斥农民战争,并从明灭亡中得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刻,要“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

消极

明末农民战争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亦有人指出农民战争不仅不是历史动力,它们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甚至比腐败、无能的统治阶级危害更甚。其实,一些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人民群众。

1、破坏秩序

明末农民战争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使得一个统一的明王朝灭亡。旧有的秩序被打破,在以后十几年的岁月里,让中国再也无法统一组织起来对抗清军的入侵,最终导致农民军和南明军一起被清军消灭。后来的清朝由于社会矛盾复杂,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防范广大汉人的反抗,统治秩序越来越保守、死板,甚至出现剃发易服的文化断层。

2、破坏生产力

明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也是消极的,农民战争持续了近20年,不仅对明王朝就有的制度和的统治秩序造成了重创,也破坏了战区内各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明末农民战争的战场,一方面人口伤亡众多,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农业再生产链条断裂。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衰落的状态。还出现了分裂割据,社会生产力遭到长期的破坏,且没有推动生产力。明末农民军较之历朝农民军,并无过人之处。

3、破坏文化

农民军所过之地,当地的士绅和儒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私人收藏的图书,和书院馆藏的史料典籍都遭到破坏。有的散佚甚至是尽毁。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隆庆新政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朝宁王之乱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庚戌之变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