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院校介绍

2014/12/26 02:59:42文/网编2

院系设置


艺术管理系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Department of Arts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3年9月正式建系,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卓越的声誉及周边雄厚的文化艺术资源环境,秉承上音卓越的教育传统,致力于为中国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上音艺术管理系自2004年起全面招收一本生,并与复旦大学进行联合办学——新生进入复旦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经管类学科知识学习;二年级起回到上海音乐学院进行精英式的艺术涵养与艺管专业的深化教育。联合办学让学生获得综合性大学及艺术学院精品教育的双重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2011启动的新课程包含四个模块:“演出策划与经营”强调演出制作与院团/场馆管理,“艺术营销与传播”注重艺术与商业结合,“国际演艺经纪”注重外语、法律及谈判能力,“新媒体艺术管理”强调科技艺术的项目管理能力;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模块课程,并撰写相关主题论文,以培养特殊专长。 在本系课程架构下,学生自二年级起展开各项实践工作:通过执行校内各系演出活动,及自行策划的品牌活动《艺术管理周》,训练同学策划构思与实务操作的能力;本系与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上海文化广场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提供校外实践的平台。毕业班学生必须通力完成“独立制作”──自主策划募款执行一个展演项目,培养独立思考且分工合作的团队能力。除国内实习机会外,每年选拔部分学生赴海外艺术机构实习2-4个月。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以“真诚、积极、坚忍、考究、双赢”为系训,为日趋全球化与产业化的艺管行业输送与国际体系接轨的复合式人才。


钢琴系


钢琴系是上海音乐学院最早创建的系科之一。1927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初就设立钢琴系。1929年萧友梅博士聘请俄籍教授鲍里斯查哈罗夫担任系主任,而后又聘任了多位富有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充实队伍,为钢琴教学与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领军人物坐镇,就此奠定了钢琴表演艺术学科的坚实教学基础,开始了钢琴艺术在中国教育领域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在贺绿汀院长的亲自关心和努力下,从国内外邀请多位优秀教师。其中有著名钢琴教育家范继森、李翠贞、吴乐懿和李嘉禄四大教授,老一辈钢琴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和教学人才,在钢琴教学中,形成了严谨规范、基本技术功底扎实的优良传统,为我院钢琴学科整体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起,众多优秀学生纷纷在国际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教学成绩斐然,为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钢琴系与世界各国钢琴家交流频繁,一些世界著名钢琴家纷纷慕名来讲学和演出,使我院钢琴专业教学在严谨规范的传统教学基础上,教学思路进一步开阔,教材、教学法进一步扩展,众多优秀学生纷纷在国际、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学成绩斐然,为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以来,一批实力雄厚的海外学子陆续学成归来,使钢琴系师资力量不断增强。2009年11月,学校聘请李坚教授任系主任,同时特聘世界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每学期来我院开设大师班课,为我院钢琴专业教学不断带来新的教学理念。这些都为钢琴艺术教育新一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钢琴系以培养高水准的钢琴演奏和教学人才为教学目标。设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硕士研究生以及各类进修生。面向全国招生 (包括港、澳、台地区),同时也接受外国留学生入校学习。


声乐歌剧系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成立于1927年学院建立之始,经过79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声乐系整体水平在国内外音乐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长期保持学科优势的美声专业更是享誉海内外。该系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洪达琦、劳景贤、蔡绍序、高芝兰、王品素、周小燕、葛朝祉、谢绍曾等一批为祖国声乐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声乐资深教授。近年来,该系教学硕果累累、荣誉满载,先后有百余人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 周小燕教授1980年、1984年先后两次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9年国家教委向她颁发了“声乐艺术教学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1991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并成为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1994年获“第一届宝钢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获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颁发的“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2002年获“上海市第五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及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功勋军官勋章”;2003年获“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2004年,获“上海市白玉兰戏剧音乐奖”;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共上海市委作出了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周小燕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她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教学名师”。2002年谢绍曾获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


管弦系


1927年国立音乐院建立之初即设弦乐、管乐专业,曾长期聘请原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的外籍著名演奏家富华、佘甫切夫、阿萨科夫、约阿希姆等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经谭抒真、陈又新、郑石生等几代音乐教育家的努力,管弦系逐步建成了教学设备、专业设置和师资齐全的大系。 目前全系学生共有270余名,其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单科进修生。教职工共有89名,其中包括:在职、外籍、返聘、兼聘、外聘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许多学科已经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准。拥有郑石生、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罗光鑫、陈嘉敏等著名演奏家和教授。


民乐系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在贺绿汀院长加强民族音乐办学思想的倡导下,于 1956 年正式建立。这是国内音乐学院中最早设立的民族音乐专业学科。当时设民族音乐理论、民族乐队指导、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演奏四大专业。著名民族音乐理论 家沈知白 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 卫仲乐 教授任副系主任。数年后,民族音乐理论等专业分别归并于音乐学系及作曲指挥系,遂改名为民族器乐系,现名民族音乐系。多年来,民族音乐系曾经汇聚了中国音乐界的诸多大家,如:沈知白、卫仲乐、陆修棠、孙裕德、王巽之、王乙、金祖礼、陈俊英,陆春龄、胡登跳等、也培养了许多当代中国音乐的名家大师,如:闵惠芬、项斯华、李民雄、夏飞云、王昌元、杨青、阎惠昌等。为传承、研究、发展中国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民族音乐系师资力量雄厚,是我国最早的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几十年来,在器乐演奏,作曲、理论研究、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就,在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演奏专业获得了各类奖项。民族音乐系具有优秀的学术传统和开放的办学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强势,多门专业都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该系有众多的留学生,现已形成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重点的包括专升本、专科生、单科进修生等多种层次教育构架。民族音乐系目前拥有一个以霍永刚为团长、戴路青为常任指挥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及多种组合形式的室内乐团。


音乐戏剧系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成立于2002年9月。音乐剧表演学科方向是上海音乐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中重要的支柱专业之一,实属国内同类学科的教学实践与科研中的领先者。近年来学科建设中所取得实践经验与教学科研成果,对国内其它院校同类学科的建设,具有相当强的先导意义。 音乐剧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表演艺术。它既不从属于戏剧,也不从属于音乐,更不从属于舞蹈,而是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音乐剧在全世界已经风靡了一个多世纪,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是音乐剧聚集的这两大圣地,创造了音乐剧的繁荣,引领着世界音乐剧发展潮流及未来的方向。 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音乐剧开始进入中国舞台表演艺术领域,九十年代中期,音乐剧教学逐步进入艺术领域学术研究视野,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科目。 音乐剧表演学科方向充分发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专业教学优势,认真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戏剧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常年邀请国内外优秀演员和资深专家,学者进行教学指导与学术交流;积极引进海外一流音乐剧专业院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与国外音乐剧教学机构共同实施师生互换、学生委培的合作项目;派送师生前往美国纽约大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高等院校交流学习。成功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全能型音乐剧及影视表演人才,他们已经活跃在我国影视表演与音乐剧舞台以及音乐剧表演艺术创作、教学与研究当中。 音乐剧表演学科方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特色,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契合本专业教学规律和时代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声乐课注重演唱技术基础以及唱与演有机结合的训练;表演课注重表演基础、表演技巧的训练;舞蹈课注重中西古典与现代风格的把握与训练。剧目课引...


作曲系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是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培养作曲家的摇篮。1927年,萧友梅博士在创立上海国立音乐院之初, 便开设了“作曲初步”与“和声学”。1930年,留学回国的黄自任作曲教职,他积极倡导西方近代音乐理论,为提高作曲学科的教学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1年,德国音乐家沃尔夫冈弗兰克尔受聘担任了几乎所有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他的对位技术精湛,其讲授的勋伯格作曲理论,推动了作曲教学在当时的前沿性发展。1947年,兴德米特的弟子谭小麟回国任教,他引进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并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音乐创作。 作曲学科建设之初,参照欧洲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设置的课程,不仅使中国近代作曲专业教学与欧美基本“接轨”,也为之后国内音乐教育机构相关专业的设置树立了标杆。与此同时,以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陈田鹤以及张曙、曾雨音、钱仁康、陆仲任、邓尔敬等为代表的人才出现,他们在音乐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方面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音乐界的元老级人物。 1949年,贺绿汀出任作曲系主任,随后丁善德留法回国任教并任作曲系主任。之后的历任系主任为邓尔敬、陈铭志、杨立青、何训田、许舒亚。现任系主任叶国辉。 从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黄自的《怀旧》到谭小麟的《罗曼斯》,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到桑桐的《夜景》、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作品深远地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 几十年来,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丁善德、钱仁康、邓尔敬、桑桐、陈铭志、马革顺、王建中及在系内兼课的王云阶、瞿维、朱践耳等老一辈教育家、音乐家和现任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在这一“作曲家的摇篮”里培养出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优秀音乐创作人才 iSm5k,为我国音乐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曲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已经形成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具备一流的教学、创作和科研水平,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


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系成立于2003年,2005年3月正式更名为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现任系主任朱磊。目前下设3个专业教研室,拥有2个表演团体以及现代器乐和打击乐两个研究生方向。系拥有12个本科音乐表演专业:电子管风琴、手风琴、古典吉他、西洋打击乐、中国打击乐、流行打击乐、爵士钢琴、爵士小号、爵士长号、爵士萨克斯、爵士吉他、爵士贝斯。 步入二十一世纪,上海音乐学院内涌现出众多新兴的艺术学科,这些学科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及生命力,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则正是这些新兴学科中的特色之一,其不但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与时俱进的办学特色,更是紧密切实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不仅在演奏技术、音乐素养等方面要求严谨规范,更在现代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发展思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使教学体系进一步的系统化、国际化。 建系以来,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在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系师生在国际比赛中获奖50余次、国内比赛获奖140余次,举办过千余次音乐会,还出版了《上海音乐学院爵士乐团专场音乐会》、《奋进·怒放》DVD专辑、出版了《爵士和声学》、《浓情爵士》音乐教材等; 在全系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系曾于2005年举办了第四届世界马林巴比赛暨上海国际打击乐周、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爵士乐大师班、2012年中国(上海)现代爵士乐教学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艺术类院校打击乐专业发展研讨会、首届全国音乐院校电子管风琴专业发展研讨会、首届全国音乐院校古典吉他专业发展研讨会、首届全国音乐院校手风琴专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同时受邀多次率团赴法国、德国、中国台北等地交流演出。 我系教师团队还在多年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化部颁发的创新奖获奖项目特等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奖教金、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区永希优秀音乐教育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奖、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教材奖等。通过建设,我系“打击乐演奏”于2007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并于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委市级精品课程;我系电子管风琴演奏于2007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手风琴演奏、爵士乐演奏于2013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


音乐工程系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创建于2003年,是在原作曲指挥系 “音乐音响导演”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扩展而成。 基于“专业学习结合学科交叉、应用技术结合创新实验”的办学宗旨,音乐工程系办学包括“音乐设计与制作”、“录音艺术”和“音乐科技与艺术”三个专业方向。办学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各招生来源的本科在校生约140名,研究生约18名。 由我系承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节项目有: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数字音频大赛 在音乐新媒体、录音艺术、音乐音响综合工程设计等方面,我系师生策划、创作和制作了2007上海电子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新视觉电子音乐会”、2010上海世博会“声音标识”展演及多个世博会场馆音乐音响设计与制作、中国第一张5.1声道室内乐蓝光CD的录音制作等。我系师生团队还应邀在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苏州博物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日本爱知世博会、奥地利和英国等地,举办专场原创音乐与多媒体音乐会。 我系与“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荷兰鹿特丹音乐戏剧学院”、“法国国家创作中心”、“荷兰斯戴姆机构”、“香港演艺学院”等诸多海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学合作、学生互换与教师互访项目,形成长期、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 我系已获得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第二期)——音乐新媒体研究实践创新团队”、“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等项目。音乐工程系现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项(计算机音乐基础);上海市重点课程2项(数字音频制作、应用作曲),同时还参与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近年来,我系师生先后获得全国音乐创作评奖(文华节目)一等奖、金钟奖作品比赛银奖和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许常惠国际音乐创作奖首奖及貳奖、国际电子艺术大奖赛PRIXARS 2008数字音乐类评委会荣誉奖等几十项国内外专业比赛奖项;还获得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文艺创作“精品”“优品”等荣誉称号。 我系教学设施有:一座大型录音棚、两座中小型录音棚、一所高品质多声道电子音乐与混合媒体实验室、两所多声道音视频实验室、多间专业电脑机房及专业教室等。


音乐学系


音乐学(musicology)是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外音乐艺术和各种音乐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艺术理论学科,内容主要涉及:音乐的历史发展及演变,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文化意义,音乐的审美机制和美学规律,音乐作品的解析和批评,音乐语言的构成及运作,音乐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其分支学科在国内目前包括: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分析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批评,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声学等。 上海音乐学院自1927年创立,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高等音乐学府。近80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为我国乃至世界乐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体系、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院音乐学系于1982年正式建立,由此掀开了本院音乐学学科教学发展与科研进步的新篇章。 从历史上溯源,本院的音乐理论学科从1927年建院伊始便开始奠基,以萧友梅博士、黄自先生为代表的前辈理论家、作曲家奠定了上海音乐学院重视基础理论、善于融会中西的优良学风。1949年,本院便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研究基地音乐研究室。1956年,本院成立民族音乐系,下设理论专业。与此同时,作曲系改称理论作曲系,招收理论专业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学科的建设。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79年,音乐研究室开始招收音乐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0年,本院音乐研究所在原音乐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使我院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注入了新的活力。音乐学系创立后,坚持以扎实的教学为基础,以高质量的科研为先导,成绩卓著,对全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几十年来,我院的音乐学理论事业立足我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同时积极汲取外来的优秀学术养料,在音乐研究和理论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涌现出了沈知白先生、钱仁康先生这样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改革开放以来,以夏野先生、谭冰若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著名教授为音乐学系的发展和开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应时教授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江明惇教授、刘国杰教授、李民雄教授、陈聆群教授、沈旋教授、黄白教授、钱亦平教授、黄允箴教授等均被公认是各自专业领域中的权威专家。


指挥系


指挥系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培养专业指挥人才的教育基地之一,首任系主任杨嘉仁教授。1965年指挥系与作曲系合并;2007年恢复指挥系独立建制,现任系主任张国勇教授。 半个世纪以来,马革顺、杨嘉仁、张民权、杨秀娟、黄晓同、张眉等老一辈指挥家、教育家,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从事指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恢复独立建制的指挥系现拥有一批极富活力的老中青专家教授及艺术辅导教师,他们正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专业指挥的教育模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挥学科体系而努力。 2007年恢复指挥系的独立建制之后,除了传统的西方管弦乐队指挥、合唱指挥专业之外,将原民乐系的民族管弦乐队指挥专业划归到指挥系,另外还增设了歌剧音乐指导专业。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介绍
成都双流职业技术学校有哪些 成都双流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2022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就业情况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好不好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专业设置
四川省电子商务学校怎么样好不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