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介绍

2015/03/17 03:16:36文/网编1

院系设置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主干专业系部,是全国高校机械学科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四川省机械工业数控技术应用培训中心,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均设在该系。


2008年,开设有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方向)共11个。其中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精品专业”和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2008年,机电工程系有专兼职教师120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0人,讲师、实验师36人;博士5人、研究生(硕士)62人,留学归国人员6人;其中2人获得四川省高校名师。


系部设置有机械制图、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实训、汽车电气和汽车装饰与维修9个教研室,按照“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条件、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有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及机械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精密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验室;其中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建筑面积7000m2,拥有车、铣、刨、磨等各类普通机床60台,德玛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米克朗高速加工中心和马扎克车铣复合中心等各类数控机床85台,以及意大利COORD3三坐标测量机、切削状态检测、电动轮廓仪、激光快速成型机等精密检测科研设备15台,校内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汽车实训中心与绵阳丰田公司建设了4s店。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有国家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4名,依托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工具研究所,以及德阳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基地,校企合作,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数控教学团队成员先后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公共创新设计平台”等科研项目35项;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


2008年,机电工程系有在校学生4800余名。系部长期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分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在学院历届文艺、体育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系部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三等奖,2004、2006、2008年系部数控专业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均获大奖,2004年又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展现了系部学生优良的作风与素质。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机电工程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母校教诲,兢兢业业,努力拼搏,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美好年华和聪明才智。


在发展中前进的机电工程系,是祖国现代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电气信息工程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电气信息工程系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摸索出一整套比较科学的培养体系,已为社会输送了5000余名大中专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系部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建筑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数控设备维修等七个专业,致力于具有较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大学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广泛分布于信息服务业、产品制造业、政府机关等行业或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服务、产品设计与制造、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绝大多数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就成为了企业的业务骨干。


电气信息工程系有专兼职教师60名,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十五人。他们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科研水平。由系部教师编写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共20余本,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同时和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大力投入,形成了结构完整、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相关专业14个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电机实验室、PHILIPS单片机实验室(二个)、电子创新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通信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供配电实验室、专业机房、电子实训室三个等)及七百平米数控维修技术车间,仪器设备总值约3000万人民币并有一批先进的实验和教学设备。与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中国二重集团、长虹电气集团等公司建立了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学习部在系学生会和院学习部的领导下,对学生的晚自习进行相关管理工作,为全校学生和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经管系学习部工作都是踏踏实实的,每天晚上都要去查晚自习。在不断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团结合作,积极配合,相互沟通协调,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建筑工程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建筑工程系下设5个教研室(建筑工程教研室、建筑钢结构教研室、工程造价教研室、园林教研室和建筑装饰教研室),开办有四川省首批设置的高职专业:建筑工程(工民建方向、钢结构方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园林工程等专业。系部自成立以来毕业生深受四川省建设厅、建筑企业、装饰工程公司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建筑工程系有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3人,“双师型”教师16人。在专任教师中,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1人、二级结构工程师2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2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人,国家注册造价师2人,建筑高级咨询师8人,工种考评员9人,学科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人。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20余个,成果累计100余项。


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建筑与环境艺术工程中心,中心下设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园林植物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土壤实验室、植物病虫害实验室、测量实训室、美术画室、技术服务工作室、建筑与装饰实训基地、园林绿化实训基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785万元。另外,与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四川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中心试验室、北京昶辰装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德阳分公司等9家单位签定了校外实习实训协议,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培训提供了保障。


随着学院的发展与腾飞,建筑工程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明天,建筑工程系一定会更美好。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各类计算机技术建设人才为目的而设置和发展起来的。其前身源于学院计算机中心(成立于1996年)。随着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四川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2005年4月原四川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资源整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简称计科系)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师资队伍和教学力量全面提高。


2011年,计科系设有四个教研室,即: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网络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各教研室承担对应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安排和实施、实验室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本着“面向社会,按需培养”的办学方针,结合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趋势,计科系的学科专业在逐步发展和调整中不断扩大。


2011年,计科系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站开发与建设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制造技术信息化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WEB程序设计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数据库管理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IT制造与售后服务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系统维修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运行管理方向)共九个不同的计算机技术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信息专业群从开办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快速变化为结合点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效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2011年,计科系累计毕业生已达2000余名,毕业生因“专业知识牢、动手能力强、适应范围广”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2011年,计科系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硕士研究生22人(包括在职在读硕士研究生)。计科系已发展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1人、讲师27人。在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2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员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考评员4人。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计科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普遍得到很大的提升,涌现出一批教学效果好、专业能力强的年青骨干教师。计科系有学院第一届“永好教师”获奖者1人,学院课程带头人3人,学院骨干教师6人。


2006年至2011年,计科系教师获取各类科研成果252项,其中有核心期刊论文11篇,市级以上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设计专利10项。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计科系正在全力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实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培训、参加各种项目的设计操作过程和不同类型的培训学习,力争在短期内锻炼和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


完好的实训教学设备与实践教学环境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学院非常重视对计算机实验设备的投入和建设。计科系以计算机实训基地、计算机培训中心为保障,累计投入资金550万元,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布局合理,可为计算机相关不同专业教学服务,实验体系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1个、计算机系统维修实训室1个、计算机应用实训室1个、计算机软件实训室2个,计算机培训与教学机房5个,高档次计算机450台左右,还为计算机维修实训室配置有高品质BGA焊机。


另外,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和计算机嵌入式应用实训室正在建设准备中。计科系根据自身实训室场地布局和教学需要,已规划设计建设完成了该系使用的局域网,使各实训室和机房进行合理联接,大大方便了本部门实训基地管理、信息化管理和教学管理,使各实训设备得到最大合理化利用,为实践教学提供和打造最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计科系依托学院信息中心扩展对外交流和服务,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培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计科系倚借全国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东风,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推进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各类计算机专业高职人才而不懈奋斗。


材料工程系


学生风采


一.系部概况


材料工程系的主要专业是建校之初就开设的专业,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网站资料,系部的成立只有3年多时间,因此是既专业历史悠久又年轻的系部,但已成长为学院主干系部之一。材料工程系包括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铸造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冶金技术、锻压技术六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及专业方向组成了涵盖金属材料成形所有专业、全国高校中专业最全的材料工程类专业群,全系统招在校生规模2千人。


二.历史沿革


1959年建校之初就开办了焊接、铸造、锻压等专业,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文革”后锻压专业停止招生,2006年恢复开办锻压技术专业,1995年新开办金属材料专业和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质检)专业,2009年新开设冶金技术专业。随着学院的发展,1991年在焊接、铸造专业基础上成立热加工专业科,后来开办的热处理专业和质检专业也归属该科;1999年把管理类专业归入热加工专业科,并成立材料管理系;2001年学院在省内首批成功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把材料管理系的材料类专业并入机电工程系;2006年学院又把材料类专业从机电工程系划出,成立材料工程系;2006年后材料工程系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壮大。


三.专业建设情况


系部成立之后,学院和系部确定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系部发展之路,年底适逢学院被财政部和教育部遴选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之一,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龙头的材料工程系材料工程类专业群被批准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群。整个专业群建设项目计划三年内总投入151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10万元,省财政投入108万元,学院自筹192万元;其中用于焊接专业建设的资金为1295万元,用于所在专业集群建设的资金为215万元。通过创新思路和做法,依托德阳国家重装基地企业,搭建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具有制造业特色、针对毕业生就业和拓展的主要岗位的核心能力、符合国内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系统培养;建设包含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和管理主要要素,教学环境、设备条件一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于产品制造典型工作过程建设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立专业领军团队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校企共建专兼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推行“双师授课法”实施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保证教学质量,调控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功能。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特色


1.取得的主要成果


1)参与探索并提炼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的“1221”模式,该模式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基于“1221”模式的“工学结合的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铸造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开创性地制订《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育部材料教指委、机械行业专指委组织的多次会议上公开交流。


3)《典型接头焊条电弧焊实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与实施》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材料成型基础》和《铸造工艺CAE技术》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铸造工艺CAE技术》课程还被评为材料成形专指委精品课程。


4)建设了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国内领先的实训基地。


5)建设了一支优良的师资团队:出版了2本教材,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焊接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取得了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6)焊接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精品专业”。


7)招生规模大:从2006年的900余人扩大到2009年的约2000人。


8)就业质量高: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主要就业单位是大型央企等好企业。


9)社会评价好:毕业生和办学质量获得社会、行业、企业广泛好评,招生志愿报名踊跃。


2.形成的特色


1)专业最齐全:涵盖了金属材料制备、成形、质量检测的所有专业。


2)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较高:长期的积累,收集了大量生产、教学资料,有力支持了人才的培养,保证了教学质量。


3)实验实训实施一流:7000多平米的实验实训场地、价值约2000万的500台套仪器设备,使该系的实验实训实施达到国内高校的一流水平。


五.发展思路


各专业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做细做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各专业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要,为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作为更大贡献。夯实基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各专业为社会、企业开展培训、技术服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拓展专业范围,扩大服务社会范围。


外语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是在原德阳教育学院(含成都理工大学德阳分校)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于2007年3月1日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语言培训中心、公共英语教研室、经贸英语教研室与原德阳教育学院英语系(含成都理工大学德阳分校外语系)共同组建而成。


外语系乘着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东风,切实按照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加大教学模式、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坚持“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办学方针,狠抓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加强常规教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之路,积极创新适合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的全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外,还注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配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鲜明的“英语﹢专业”教学特色使外语系毕业生突破就业瓶颈,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007年,外语系设有英语专业教研室(ENGLISHMAJOR)、专业英语教研室(ESP)、公共英语教研室(COLLEGEENGLISH)和国际语言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LANGUAGETRAININGCENTER)。


常年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应用英语专业,涵盖商务、对外贸易、涉外文秘、导游与涉外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


主要培养在外经、外贸、旅游、涉外宾馆、酒店、三资企业、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公关、文秘、管理、导游、营销、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复合型、应用型涉外人才。


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概论、旅游英语、饭店英语、导游业务、日语、服务礼仪、经贸英语基础、外贸单证与函电、国际贸易实务、涉外礼仪等。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私营外贸企业、旅行社、涉外宾馆、酒店、中等职业培训、外事部门等。


外语系拥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结构合理,双师性素质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团队。2007年,全系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31人,教辅和政工人员5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16人,占总数的52%,中级职称者10人,占总数的32%;具有硕士学位者8人,占总数的26%。常年聘有外籍教师2-3名住院执教。在狠抓教学质量、深化教学管理,全面完成英语专业和全院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外语系也十分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千方百计为教师进修和提高创造条件。全系有4位教师曾到国外进修学习,有13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全系教师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专业与教学等科研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课题6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汽车英语》《大学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已经获得或正在创建院级精品课程。


外语系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开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才干和个性风采的平台。外语系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等多次获得全国奖、省奖,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外语系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紧紧围绕“1221”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走上了一条超越自我、寻求突破的创新之路,这必会引领外语系跃上又一个崭新的台阶。


艺术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在1997年创办的广告设计与装潢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和2000年创办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上,2001年成立了学院艺术设计系,之后,学院又把创办于1997年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归入该系,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艺术系。从创办艺术系各专业以来,艺术系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积极探索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为艺术设计和艺术教育行业培养了1200余名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历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在学院成为国家首批高职示范院校的今天,艺术系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2008年,艺术系有艺术设计(广告装潢设计方向)、服装设计、学前教育(艺术方向)三个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达39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13人,双师型教师16人,相当数量专业教师历经企业挂职锻炼,被相关企业聘请为设计总监或艺术总监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部有省美术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15人,服装设计教研室为四川省服装纺织协会理事会成员,系部各专业有着广泛的行业背景和支持。


系部拥有与各专业教学配套的画室、设计工作室、材料工作室、服装设计室、服装定制车间、练功房、舞蹈排练厅、数码钢琴室、学生琴房等校内实习实训场地,建立了丽江艺术采风实习基地和不同层次的广告装潢、服装生产、幼儿教育等校外实习基地11个,保证了系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大力培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体育工作部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工作部成立于2007年3月,是学院最年轻的系部,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资料,有办公室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场管中心四个教研室,拥有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本科毕业24人,占100%;副教授3人,占12.5%;讲师12人,占50%;助教9人,占37.5%,开设的《公共体育》课是省级精品课程。


在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推动下,体育工作部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不断提高,在运动专业特长、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上不断优化。学院聘请了西华师范大学校长陈宁教授、教育部体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田忠兴、王树泽副教授,德阳市体育局高级教练刘小凯和杨杰同志等为客座教授,指导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运动训练等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体育工作部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学生在校的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为宗旨,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其中1—2学期为必修课,2—6学期开设选修课。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网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搏击、健美、形体塑造、体育舞蹈、体育游戏等课程,满足了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


学院建有篮球场20个,面积8400平方米;排球场地2个,面积为608平方米;足球练习场地1个,面积为21600平方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面积为17100平方米;羽毛球场12个,面积为3152平方米;网球场地4个,面积为3125平方米;乒乓球活动区两个,面积为288平方米;体育馆1个,面积4896平方米;艺体中心1个,面积为528平方米,配备了排球、足球、拔河绳、杠铃、综合健身器械等种类众多的体育消耗器材,充分满足全院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学院学生.运动队参加省、市各级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学生课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浓郁校园体育文化。


同时,体育工作部全面贯彻实施学院“1221”办学模式,积极为社会搭建公共服务的平台,利用场馆和人才优势,先后承办了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运动会、德阳市银监局职工运动会、美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文艺会演和运动会、德阳电业局网球友谊赛等大型比赛;指派教师担任西南石油研究院、德阳电业局、美丰公司、德阳市建设银行等队的篮球教练,帮助其提高篮球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学生风采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简称思政部)是直属于学院党委领导的独立的教学与研究机构。思政部负责组织开展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肩负着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责。


思政部下设办公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简称“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简称“基础”教研室)。


思政部承担全院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刑法》、《合同法及案例分析》、《就业指导与职业道德》等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2011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思政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逐步组建起一支教风正、素质高、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共有具有思政和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44名,其中正副教授17名,讲师15名;1/3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平均年龄40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版专著与教材11余部,发表论文111篇,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30余项,获各级科研奖励16项,教师参加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多次获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思政部始终以“正确导向,真学真信真讲;以人为本,明智修身实用”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对青年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育人为本,以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以塑造健全和谐人格为核心、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操守、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为社会输送作风和技能一样过硬的优秀人才。


秉承学院“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方针,思政部会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学院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旅游管理系


学生风采


旅游管理系拥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资料,有专兼职教师3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19人,双师型教师27人。系部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教研能力、丰富的实践能力及企业工作经验。系部教师完成重大教学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20余项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公开出版个人专著30余部,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科研论文100余篇。长期承担德阳市饭店企业员工的上岗培训、导游人员年审培训、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中职中专学校旅游类教师的培训等任务。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97年,是学院国家示范建设项目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始终坚持“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办学方针,坚持“定位准确,特色突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多年来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9%以上,已向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旅游专业合格人才,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的关怀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旅游管理系的建设和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投入专项经费精心打造旅游系。系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项目之一,经过两年的示范建设,已拥有省内一流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尤其是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工作过程进行的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及理实一体化化教学,在四川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效应,倍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关怀。


二、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系拥有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旅游实训中心,包括导游实训室、教育旅行社、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茶艺实训室、餐饮(含中餐、西餐)实训室等,总使用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旅游实训中心能充分满足系部学生实训实践教学需要,也是德阳市旅游行业相关职业岗位培训和等级鉴定基地。


三、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系部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教研能力、丰富的实践能力及企业工作经验。系部教师完成重大教学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20余项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公开出版个人专著30余部,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科研论文100余篇。


四、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系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开拓创新为主旨,根据“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的原则,围绕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标准构建课程领域,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实施课程教学,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全新的“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零接轨。


五、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


旅游管理系秉承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并把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技能证书的情况同毕业资格挂沟,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实践工作中。


(1)系部组织学生开展的“导游资格考试专用周”、“饭店考证专用周”、“旅游会计专用周”、“旅游文化周”等技能强化训练


(2)在学生中开展的“旅游资源认识实习”、“旅行社实习”、“旅游饭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专题实习


(3)一年一度的“旅游文化周”活动精彩纷呈


六、美好的就业前景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产业,每年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早在2003年中国旅游业的年营业收入约2308亿人民币,创造就业机会约648万个,据专家研究,中国旅游就业是世界第一位的,到2010年可吸纳8800万的就业人数,中国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随着四川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旅游人才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人才队伍整体知识结构调整加快,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趋势明显,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但是,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40万从业者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80%,无职称和初级职称的90%,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足50%。旅游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专门人才明显短缺。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人员构成也面临优化、升级的新要求,四川旅游业要加快内涵发展、集约发展的步伐,需要一大批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与旅游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据预测,在“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年均增长会达到10万人,重点急需一批旅游高级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外联营销、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专门人才;


人才支撑产业,产业集聚人才。旅游产业是欣欣向荣的产业,旅游管理专业是朝阳专业,随着旅游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光明。系部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9%以上,已向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人才旅游专业合格人才。

推荐阅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介绍
成都双流职业技术学校有哪些 成都双流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2022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就业情况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好不好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专业设置
四川省电子商务学校怎么样好不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