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想要写一篇有深度、有内涵的读后感?下面分享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一些读者撰写的精彩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
见识的读后感篇一
天在项目上,一个同事跟我说,--在项目上好辛苦耶,做这么多事还要吃这么多灰尘。换了是以前,我会客套下回答,也欣慰有同事的体谅,因为确实是有这么辛苦。可现在不这么回答了,我一板一眼的告诉他给人做事得有功劳才行,如果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就相当于无用功,老板请一个人来做事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没有业绩,要这个人在这里干嘛。那同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也没在这个上面客套了。
其实我开始的想法跟这个同事一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毕竟花了时间和力气下去,是这本叫《见识》的书改了我的观点。书中说到功劳和苦劳这个概念。能有这样进步的想法全是拜此书年赐。
此书作者是一个海归博士,有世界五百强公司谷哥的管理经验,跟国内各大型企业老总均有联系,所以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能把人带入一种新境地。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底层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就比如说离婚率这个问题,为什么印度人离婚率那么低而美国和中国为什么离婚率就高呢,我曾经跟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觉得中国离婚率高的原因是社会压力大,人心太浮燥。而这本书教给我的却是选择太多,而没有用心好好经营的问题。
书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理财、创业等问题,打破我们常规的认知把我们的认知提升到一个高度。
书中有一句话是说“你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我们常常马后炮或者后悔没做某某事,做了某某事就不至于这样子,其实这就是见识不足导致错失机遇。
网上有段子说穿越回八十年,然后攒钱买房子,开发房地产,从此无忧无虑。如果不看到房子会涨成这样子,会有这样的远见嘛,就是缺少见识。
说实话,我曾经也这样想象过,即便是想象,也表现出自己没见识,现在智能时代、机器人时代来临,还是想想如何把握当下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见识的读后感篇二
在寒假读了这一本吴军的《见识》你能走多远取决于现识,吴军老师说,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这句话吸引了我,更而让我带着兴趣去读它。读到序言“命”和“运”决定人的一。吴军老师是这样说的:“那什么是命呢?对我来说它取决于两个困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环境的因素是外部因素,我们艰难改变,只能适应。你的选择会影响你的一生,这就是第二个因素:我们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在第二章中,“人生需要做减法"。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我也是如此,读完这一章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奔会让我们过得更好,在这一章里面讲了《红楼梦》琳黛玉的故事、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无是灵性,,宝钗是美德,做人与做事,我们需要林黛玉,人生不仅要做人,也要做诗,让自己快乐,我的人生格言:不要鹤立鸡群,而是要努力的离开那群鸡!读完第二章,其实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拉芝麻检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读到这句话时,头脑中第一个闪现出的观点是"选择要大于努力”面对生命中的"芝麻”的“西瓜”你要做出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接着第三章谈谈见识,作者说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子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首先我们和天才相差多远,凡天才必有过人之处,但是我们和他们善距可能不是生理上的差距,而是在其他方面。所以我们不如学习他们的做事方法,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我认为是缺受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战更可怕的事情。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可以获得,而缺乏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难读书也是很重要的。围绕作看写的阅读的意义,我认为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让人丰富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真的,书越读就会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完的书,读书可让人修身养性,因为书中有看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
最后我想讲的是第九章"好好说话"语言能力是我们的祖先现代智人区别于其他人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而如何做好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听众”听进去呢?说话是很重要的,所以吴军老师会把它放在最后一章讲。讲话做事都要达到日前。吴军老师先讲了个牧师和野蛮出租车司机的笑话.也从而得知很多人讲话只考虑怎么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根本不考虑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从这本《见识》我学到了很多,所以我们想要见识更广,就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见识的读后感篇三
近两年来,其实自己会慢慢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停留在过去,很少会去思考。很多固有的观念有时候恰恰就是影响某件事的绊脚石,渐渐地,我会很想去渴求给我的大脑换换血,增添一些新奇的观念。《见识》这本书就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以前觉得自己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即是见识,看完吴军老师的这本书后,才明白我学识尚浅。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贯穿人的一生的成长宝典,书中分成了九个章节,涉及到生活智慧,职场建议及商业本质等,其中有几个点比较吸引我的注意。
要知道人真的是分成三六九等的,我们一直在奔跑,一直想超越那些人们眼中所谓的佼佼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明白,卓越的人之所以卓越除了本身的才识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我们无法匹敌的条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我们能做的不是去赶超那些人,而是承认自己的普通,跟自己赛跑。
对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成熟努力说,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很多想要逆袭的人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往往这些人会觉得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不是最佳,却忽视了那些比你优秀的人的努力。所以对于那些想要进步却无奈自己贫瘠的条件的人来说,一方面要认可自己的条件,另一方面不是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而是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这个投资是最重要的,却也是最难的。对于很多人来说,找到一个好的配偶是对自己下半生最好的投资,这个和书中观点一致,但是何谓好的配偶,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这偶标准吧。
吴军老师给女生的择偶建议,我觉得是挺具备概括性的。诸如看一个人是否对自己好,还要看对方的婚姻观、能力、美德以及未来的价值,这是从婚姻方面给的建议。然而尚未步入婚姻的我们,在大学生活中,谈恋爱其实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至少在我身边,滥情无辜的是多数,细水长流的是少数。学习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啊!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习惯做那些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诸如为了双十一抢货而睡不着觉,亦或是为了枪几元钱的红包,每隔几分钟就看看微信。没有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需求。
高效利用时间,延展到另外一个书中所提的观点——向死而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而生活,不是让你去焦虑感慨生活的万千不易,而是高效率的过好自己的人生,把每天都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活在自己的热爱里。
这里涉及到我们的金钱观,书中所提及的金钱观其实是有悖于我的父母从小给我灌输的那种金钱观的,那就是省钱。看了吴军老师所阐述的金钱观后,顿时恍然大悟。其实无论你省多少钱,还不如花钱提升自己,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去高效率地赚钱。让自己陷入一种花了钱后想办法赚更多的钱的良性循环,而不是为了省钱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并且不思进取,要知道“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而这种金钱观也呼应了书中所提及的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生产经营者如果能明确商业的本质,而消费者能够掌握正确的金钱观,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循环。
讲话者在说话时要明确说话做事的目的,不要毫无目的的乱说一通。
要想以理服人——说服人的时候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二也要认可对方的观点(而非认同),三要大方称赞自己或者对方正确的地方。
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底下的人的关注,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念完自己的稿子。让台下观众认可你的演讲才是你演讲的目的,故演讲时要抓重点,ppt要简约而不简练地呈现,语言要诙谐易懂而不直白地表达。
综上是我读完这本书后,获得的比较系统的知识点,也让我感慨道书中提及的关于阅读的好处,“阅读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而且重启了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还是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其实很多见识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也让我深刻明白与其填鸭式的输入各大视频,网文博主的思想观念,不如多读些经典的优秀书籍,增长自己的见识,多让自己处于思考的状态,做独立思考的人。
见识的读后感篇四
看上去,我的《硅谷来信》内容很庞杂,但在读者留言中,我看到大家对于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的命脉,如何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有特别深切的疑问。
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成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趋势投资者。
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趋势叫时代。
次一级的趋势才是经济周期,再往下是你所在的单位和公司的经营节奏。
一个人赶不赶得上好时代看运气,但在好时代里不遗憾,得靠见识。
我们恰好处于一个对的时代,有好的思维方式,懂得如何最有效地做事情,想不成功都困难。
在完成每天的专栏写作的同时,我就大家普遍关心的未来发展的问题,在原有来信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材料、展开论述、重新创作,充实成了《见识》这本书。
所以,《见识》这本书,并不是《硅谷来信》专栏内容的简单平移,而是更结构化的思考和更深度的写作。
之所以给书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觉得人一生的命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人的见识,而命运的改变首先需要见识的提高。
见识的读后感篇五
最近读了吴军的《见识》,被书中的多个观点刷新了三观。作为资深的互联网人,作者分别以投资人和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了他对商业本质的洞见和人生智慧的领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写几篇读后感来总结一下作者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互联网化了,基本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日常需求。比如肚子饿了可以去饿了么点外卖,日用品可以上天猫买,无聊了可以打开爱奇艺看电影。本质上来说,这些互联网服务都是帮我们省钱、省时间,再免却一些体力上的劳累。而当我们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有了更多的闲钱后,却往往又会将它们花在一些线下的娱乐和享受上面,获取线上生活无法比拟的消费体验。当《头号玩家》上映时,虽然我知道等个把月就能在网上看免费的高清版,但还是会忍不住花更多的钱去电影院,看巨幕,感受酷炫的3d效果,而不是省下这些钱来买爱奇艺会员,看更多的电影。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大部分线上的服务是帮我们省钱,而线下才是真正花钱最多的地方。当经济繁荣到了一定阶段,现实生活会被虚拟化,搬到线上。而随着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又会纷纷回归到升级后的线下生活。这就是一个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到线下的过程。
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线下实体经济,将思想从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升级线下的消费体验,就可能会发掘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见识的读后感篇六
看完了《见识》来看这本的。吴军写给两个女儿的家书的精选。
先说收获:
1.成功是成功之母。人需要有成功的经历,才不容易在进行到99%的时候放弃。
2.最好是更好的敌人。所以,不妨行动起来,哪怕比之前好一点呢,不必等到有最好的方案再开始,因为很可能就开始不了了。
3.体面地拒绝别人。学会拒绝是门功课。
4.证伪比证实更重要。第一次看到证伪的概念,是在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序言里面,惊为天人。这算是复习。
5.读非小说类名著。于我,这点可以着手实施起来。
再说不喜欢的吧:
很多是正确的废话,且和《见识》重复之处不少。另,和适合人群有关,可能更适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大学的孩子,或者身为人父人母的读。
见识的读后感篇七
小孩长大的过程中就是不停的学习,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过程。长大成人后,知道的会越来越多,想得到的也会越来越多。人的天性就喜欢多,不喜欢少。有舍才有得,但是敢于舍弃的人才会过得更好。
有人分析这与印度人早于中国人走出国门,当然机会会多一些。再次在语言方面,印度人英语要好于中国人。还有人归于意识形态方面,西方文化与印度文化更容易相处,而对中国文化有防范。
但更合理的解释是印度人选择要少,反而帮助了他们成为跨国公司的顶级高管。印度人的婚姻选择与种姓有关,他们有严格的区分。高种姓只能找高种姓,没有别的选择。工作上也一样,选择非常有限。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精英中,有时会犯挑花眼的毛病。很多时候,我们花了太多精力在选择上,而不是在经营上,或许少些选择,多些聚焦,反而会更成功。
西瓜与芝麻相差很远,当我们同时看到西瓜和芝麻,要有区分西瓜和芝麻的能力,更要有捡西瓜的能力,因为西瓜远远重于芝麻。
工作上也是如此,事务要有优先级,专注于自己的专长,耐得住寂寞,敢于舍弃眼前的利益,舍弃眼前的诱惑,而有长远的战略。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感叹到,北大与清华培养了太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个社会不仅仅需要那些会做人的人,俗话说情商高的人,更需要那些会作诗的人,即有灵性的,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我对“见识”的理解,“见”是看见,“识”是识别,理解。看见事物,经历事情,才会有经验,然后通过思考,识别其中的不同,悟出其中的道理。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聪明的人与有成就的人往往是两回事。
爱因斯坦是公认的天才,但至今对其大脑的研究没有得出什么惊人的发现,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大脑生理上与普通人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作者认为爱因斯坦与常人的不同在于:爱因斯坦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做白日梦,自己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恒心的人。天才必有过人之处,可能生理上与我们并没有差异,但在其他方面,比如认识上,见识上,勇气上或方法上。
天才做事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值得学习的。
普通人要有所成就,要避免有一颗玻璃心。人生的赢家不是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人,而是为数不多坚持跑下来的人,我们要有“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的生活态度。
“玻璃心”、“伤不起”成为了今天很多年轻人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借口。如果玻璃心不死,以后就无法给长跑提供足够的动力。
聪明人要练就一颗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自己总能够不断坚持的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如果能一边跑,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那就更好了,最终跑到终点的会是这样的人。
对待成功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成功了可能是自已运气好一点,失败了也可能是运气不好。对运气的看法要中庸一点。人总有运气好和运气不好的时候。人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来思考,耐心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杜鲁门成为总统很大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耐心,朴实,低调让他有了好运。在他成为总统前一直是运气不怎么好。既然运气这么重要,做事要有“问心无愧,尽人事,听天命”的大局观。
有时贫穷不可怕,志短才可怕。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贫穷让人走不出原来的圈子,以至于缺乏远见。
活得诸事不顺的人常常缺乏见识,缺少爱以及严重的没有规矩,这三者都比贫穷可怕。对于家长来说,小时候的贫穷不是将来孩子不能成功的理由。
普通人也要有“大家‘的智慧。
莎士比亚说,“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做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要毛躁。对人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对人礼数有加,保持距离。
对待朋友,要”交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也不要对每一个泛泛之交滥施你的交情“。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管理的智慧,把产品做成牙刷,功能稳定,每天都被人使用。即使公司如日中天,但也认识到公司最终都会消亡,因此要不断开辟创新领域,做到薪火相传。
巴菲特的午餐拍卖,相信很多投资界的人知道。能有机会拍买成功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能亲耳听他讲投资原则,其实巴菲特讲的非投资技巧,而是他的人生智慧:。
第一、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这一点可以把大部分人给过滤掉。第二、不做空股票,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一旦使用杠杆,赢的时候可以让你成倍的收获,输的的时候可能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见识的读后感篇八
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职场中的自己完全找不到感觉,今天有幸读到吴军的《见识》,才发现我的职业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优秀都需要指导。
01.见识很重要,你的见识就是你的职场愿景。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ja青年志愿者活动,发现很多毕业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做为一名志愿者老师,看到大学生们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轻的自己以及现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为刚好大二碰到了一位导师,带同学做项目,所以自己很快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工作。今天同学找工作面临的各种迷茫很常见,是因为没有看到那个美好的画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导。
然而,在之后的六年工作中,我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因为没有这样的榜样和标杆,没有美好的愿景画面在我面前,所以糊里糊涂就是六年。人生有几个最关键的六年呢?原来,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一切没有为人生大目标服务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费生命。
《见识》一书吴军告诉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需要寻找机会增长自己的见识,可以选择古代圣贤,也可以选择当代科学家。
首先谈一下,能够走多远,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见识。
如果把见识拉长到整个人生,吴军告诉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爱因斯坦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有三点,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赶上。
第一,爱因斯坦是一个持续提出问题的人。一个能够善于提出当下最重要问题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找题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扰。
第二,爱因斯坦爱做白日梦。大脑不受限制胡思乱想各种场景,然后总结规律,但是很多人都会受知识和周围人思路影响。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辈子去验证。统一场论的假设至死没有完全明白,60年后被几位科学家证实。
虽然,已经在学业上不可能深造,但是可以学习他们的知识,见识,勇气,做事方法,漫长的人生还是有希望做出成绩。
从《庄子》中找指引。
成败的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的高低取决于环境。
《庄子》逍遥游提到北冥有鱼,起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环境限制了人的见识。
年轻人,没有见识,有时候还自己自我满足,故步自封。真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
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己总是入场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窍门和规则,最主要是还不主动咨询别人,后来我才理解了,因为你和高手之间永远没有交集,彼此虽然物理接触,但是思想处于平行线,所以差距越来越大,突然有一天,我开窍了,开始主动咨询身边的任何人,最后才发现真是天外有天,望洋兴叹,庆幸自己终于心态开放。同样的感受在工作中体会更明显,不主动请教的傲慢的年轻人,会失去很多机会,迟早会被淘汰。环境决定见识,见识决定成败。
02.认清现状-伪工作者和10000小时误区。
程序员总是很忙,但是效率却低下,这就是伪工作者。什么是伪工作者呢?
1)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利益,也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都是伪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旧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这就是典型的伪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情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4)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丁,总是话费很多时间和经历找漏洞打补丁。
5)不专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纠结在不重要的5%.
6)每次开会找大量不必要人旁听,或者总去参加不必要的会议。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1)能够找最重要的工作解决。站在公司角度考虑“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获益最大”的高度工作。
2)让员工明白,自己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收益方是自己。
面对伪工作者,他们觉得自己在10000小时中表现很努力,那是进入了一万小时的误区。
1)简单重复。
伪工作者就是从事低层次的重复工作,中学时候,成绩总是上不去,工作中学会简单的javascript就一位工资还不错,味蕾智能时代,技术进步只有2%的人收益,这类人迟早要被淘汰。
2)习惯性失败。
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好意思请教。()迷失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因为他们花了不止10000小时,总是不见效果,总是一个人在捣鼓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
3)林黛玉式的困境。
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想得很深,但是致命的弱点在于才华越高,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精进,排斥外界。生活中大量存在这样的人。
4)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时努力需要累积的效应,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的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03可执行方案-趁手工具避免掉坑。
三板斧破四重困境。
1)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人想进步,必须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愿景。如果坚持五年10000小时写javascript,就完蛋了,因为打算盘前还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技能。
愿景之下是清晰的阶段性目标(战略的核心)。
朗道等级最大的核心就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差一点点。
所以五级工程师分布:
三级:能够带一个团队,做出一件世界级的产品。要成为三级工程师很难,对计算机科学的本质要了解,对每年的变化要掌握,对工具(编程不过是工具而已)要用的随心所欲,对产品设计要有常识,对位置的问题要知道如何入手解决,对一个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给下面员工去做。每一项都是一个阶段性目标。
四级:指导和带领团队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能够解决好一个有海湾大桥这样规模的问题,从管理者角度讲,中国it公司缺乏这样有头脑的工程师。至于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有机会,那是因为他们和上下级较强的沟通力帮助了他们)。
战术:需要将战略分解成可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提高程序质量水平,可以从写单元测试这种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种节能稍微成熟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战的事情,以便达到下一个目标。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厉害的人来往,因为整天和臭气篓子下棋,只会越来越臭。既然和比自己强的人来往,很可能碰到了自己境界不够,不理解对方,那就需要深入了解对方说话的原因。只有经常这么做,才会避免习惯性失败。如果我们总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会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会陷入林黛玉式困境。
第三板斧:凡是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这一点,在上一家公司很明显,尤其是操作性流程性特别强的公司,能够经常整理的人,好处就是再次碰到进步很快,也不用再去咨询,谁都不愿意给人重复讲一个事情。欧美人喜欢记录,比如美国工业崛起的时代,当时如何做实验的,现在仍然能够找到记录,这样经验积累和传承。而中国人,常常在低水平的重复发明。
自己在这方面吃了2年亏,终于在最近一年中意识并注重起来。
目标管理工具okr(objectiveandkeyresult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管理自己的目标的工具。
04形成原则。
第一、做好最后的1%。
做的还说的过去的人和做事情总做好最后1%的人相比,收入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差别太大了。所以所有的好机会都是留给那些各自领域做的最好的5%得人准备的。
发邮件有确认,瑞士制造。如果我们时刻脑海中有瑞士制造几个字,那么离5%就差不远了。我们应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学习,这一点在得到专栏有很好的体验。吴军老师讲到,在这里我们和做的1%的年轻人在一起,一起讨论,很多人一年内进步极其明显。
第二、职场完美进阶:常识,科技和艺术。
巴菲特致股东信多次提到:注重常识。牛顿也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到常识重要性。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总是谦逊的,他们一方面希望民众有科学的头脑,另一方面不断强调自己的局限性,认为自己发现的无非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规律而已。相对于其他假大空研究员,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所以衡量一个专家最可靠的方法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每一个人都能理解。
0-50分,靠的是常识,没有常识做基础,科学和技术就是虚妄。常识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行业常识不同。
职场上处理各种关系,首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识,这些常识在出校前就应该懂,否则就被认为情商不够。下一阶段就靠技术,经验不足或者做事情不专业都属于这个范围,好的单位会注重人才培养,交给大家做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如果正常,大家都可以达到90分了。
第三、职业中的帝道,王道,霸道。
商鞅游说秦孝公,第一次将尧舜禹汤的帝道,第二次讲周文王,武王的王道,第三次讲五霸的霸道。最后秦孝公最感性去的是第三个,所以商鞅变法,功利性很强,短期内见效,但是秦国20年就灭亡了。职场中也是如此,我们上大学就是为了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就报考毕业火爆的金融专业,结果上完大学没法找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功利性,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这样的人迟早会遇到职业天花板。所以我们应该要自我通识教育。
人必须掌握一点专业以外的知识,这样眼界才可以开阔,才能更好的与别人合作,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
1)过买一些通识教育相关的书:
仅此一本书就足以引导自己对六年的工作进行审视,拨云见天的效果,并且快速调整方向。所以,对于认知升级类的著作,是应该多读,而且早读,越早读书,越早受益。
2)读书之后反哺工作,职场中要更专业。所谓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达成为中心。所有的沟通,会议,关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无一不是以此为主要目标。专业人士处理事情就会以职业为目标,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够非常专业做事,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
最后,祝愿每一位职场年轻人,都能够在职场有所成就。
见识的读后感篇九
《见识》是吴军博士人生感悟和体会,涉及到其的世界观、投资理财、职场建议等各个方面,但总体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个人精进展开,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其实就是对待人生要乐观,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重要的事。但吴军博士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加直观的去操作和思考如何去乐观和坚持,读这本书,更像是和吴军在聊天,《见识》是对得到app中吴军的《硅谷来信》的系统归纳总结出版。我把全书主要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信命和认命,知道自己有所不能,做事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界线,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和创造人间奇迹,但我们应该知道改变的程度是有限的。你可能会说,信命和认命太悲观了,不适合现在年轻人对生命的勇敢追求,然而,但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却是通往幸福的最快之路。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日拱一卒,实现人生的精进。每个人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现实遭遇,其内心形成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这正是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而这种由衷的幸福感(自我满意的感觉)来源则是我们的行动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力。这种正向影响力可以是开一家公司、在工作中很好的完成了一项任务、为家庭分担了一部分责任等。世界没有欠你什么,你寒窗苦读十年,也不过是增加一点成功的机率,环境、家庭背景、外貌等一些因素也起一定作用。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都是分层次的,好一点点的社会,无非是有上下流通的机会,假定社会有100层,每上升一层,你可能就需要付出很多,而向下的通道永远是敞开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努力。
做事的焦虑来源于压力,而压力则来源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感觉完不成,所以为减少做事的焦虑,应该对自己一天内要完成的是按重要程度排个序,一天之完成一两件重要的,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应该放弃不做,你不做,天也不会塌下来。衡量做事的标准,不是你一天开始了多少件事,而是你一天很好的完成了多少件事,拒绝做伪工作者。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而无涯。每个人一生就那么一点点时间,多少天其实都可大致估算出来,知识和事情都是学不完和做不完的,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
看待一件事如果时间这个维度刚进去,一次的成败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样也会减少焦虑。不能以现在"有"的事实,去看待"无"的问题,不能按"有"的逻辑,去揣测"无"的可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管你起点如何,我们要做的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的前进,最终能否到达终点,或是以第几名到达终点也就没那么重要。有的人一辈子矜矜业业,然后突然被来一场大病,一下把几十年的积蓄花光,只为能多活上几周。
从中收获你的价值。进入公司,无论公司如何,都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而不是过客,想着跳槽。在沟通中保持对别人的最终,但在是非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明确。说话和汇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把话说清楚为关键,先汇报结果,像一个手机app一样逐层展开。
小结:尊重自己的价值和合理评估出自己的状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
腾讯和阿里是国内两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的出现,让我的们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互联网+,这个“+”号给了生活无限可能,阿里的余额宝引领了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腾讯的微信平台,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它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工作机会,知识付费时代也已全面来临。然而去年还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今年频现倒闭狂潮,共享的目的是什么,从《见识》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商业市场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见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商业本质,通过分析什么是商业本质,让我们认识市场上新兴的商业概念哪些是炒作,哪些是围绕本质,作者吴军先生通过多年的工作学习经验给创业者、从业者以及投资者一些建议。下篇是人生的智慧,这一篇才是吴军先生所要说的人生的目的—幸福,为了获得这样的幸福感,我们需要做人生加减法。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本浓郁的鸡汤文或是一本枯燥的成功学文,那么在阅读《见识》之前,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可是在我读到序,就被作者的智慧深深吸引,上篇和下篇是我分两次一鼓作气读完的,文字绝不枯燥乏味,这里有客观事实也有独特见解,那么,作者是谁,让我们在品读前先了解一下。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华任讲师。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0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吴军博士曾经担任谷歌资深研究员,设计了谷歌中、日、韩搜索算法以及谷歌的自然语音分析器。2011—2012年担任腾讯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等业务的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
关于作者还有一些介绍,我想分点解读完《见识》这本书再告诉你,这样你会发现吴军先生的见解正是他工作生活的写照。
世界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诞生出一些新的商业概念,比如前几年炒的很火爆的互联网+“、o2o、p2p等,最后大家发现炒作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东西。其实不论概念如何炒,商业的.本质上千年都没有什么改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让我们多花钱,而不是省钱,围绕这样的本质我们需要怎么做。
1、创业者从0到1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吴军博士通过分析硅谷创业的成功案例,给正在创业的你提供一些建议,如何才能在大公司林立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009年我注册淘宝网时用的雅虎(中国)邮箱已不复存在,那一年我也在使用诺基亚,可是现在苹果手机已经更新到iphonex,谷歌仅花了18年的时间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facebook在只有2000人时,把8万人的微软打得四处找牙。可见,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真正的创业,是要走完从0到n的全过程。
2、职场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试图在短时间里完成很多工作,这其实是办不到的,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提高效率都需要从拒绝做伪工作者开始。
在职场中,我们都做过伪工作者,每天很忙,所做的工作也是公司里存在的,但是那些工作并不产生什么效果,当我们做的伪工作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就要处于下风。当然,我并不认为所有伪工作都源自于工作者本身,《见识》里分析了发生伪工作的原因,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共同审视我们所做的事情。
3、事业成功,挣到了钱,却不会花、不会理财,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场。我们的“金钱观”就是“理财观”,当我们投资前,有没有想过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值,不让我们的资产被通贷膨胀吞噬吗,还是为了增值,改善我们现有的生活质量,还是有更高的目标,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我从2008年接触股市,从没想过目的,只是想从股市里赚一点钱,可是结果是我未从股市中赚到一毛钱,反而亏的一踏糊涂,所谓的“理财观”,也是对自己的认识,我们能承担什么样的风险,为了达到目的,我们能坚持多久,思考后再去选择投资工具。
聪明的人不仅善于思考,更加善于总结,吴军先生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非常浪漫,这些更体现在生活中的智慧。
1、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当一个人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正向影响力后,他不仅可以获得物质和精神的财富,而且会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前不久看到一部电影《奇迹男孩》,被网友称之为当代童话,电影里从夫妻、母子、父子、姐弟、闺蜜、朋友、恋人、同学这些角度演绎了每个人在生活中的处境,之所以被称为童话,是因为所有人都是向善的,我们的困境因为这些关系而起,也是因为有这些人帮我们度过困境。我想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都面临困境,吴军先生会告诉你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从而获得幸福。
2、人生需要做减法。“不做选择的幸福“、“做人与作诗:我们需要林黛玉”、“西瓜与芝麻”、“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吗?”,这些是作者通往幸福道路上的工具,让我很受启发。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因为很多人做不到,当然,这样也就给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机会。
3、大学之道。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本科阶段的年轻人都会对大学应该怎样度过产生迷茫,因为他们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学习和生活动动力都已经消失。大学阶段应该做一些和幸福生活相关的事情,学习当然重要,但除了学习,大学里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那么,关于吴军先生,我还有一些想说的,他是一个还不错的摄影爱好者,一个古典音乐迷,喜欢享受高质量的影视,比如blu—ray的电影。平时偶尔会修理园子,甚至做点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当然,还时不时地为googlechinablog写东西,另外,还是很好的红酒鉴赏家。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由于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我们增加见识比过去要容易的多,但是我们的心里有时依然有道围墙,阻碍了我们的见识。所以我们提升见识在于我们自身,而不完全是环境。吴军先生在《见识》一书中的认识与感受也来源于他突破了心中的那一道围墙,获得了广泛的见识。
无论你是大学毕业刚进入职场,或是摩拳擦掌准备创业,或是在数十年的工作中遇到瓶颈,亦或是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自顾不暇,你的问题,《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一
看完《大学之路》后对这个作者评价不高,从此对他怀有戒心,在同事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打算再给他一次机会。
如果《大学之路》是百度汇编,这本《见识》就是长微博汇编,是他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一个高表达型的人,虽然通篇大白话,还是有干货的。
吴军博士对时间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我现在也是这么做的,我跟吴博士一样的有见识。
自从有了俩娃从来没有感到时间如此宝贵,属于自己的时间屈指可数,除了上班和带娃,我只能把时间分配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两件事:每天中午健身一小时,每天晚上读书一小时。从春节后到现在,除了出差和一些极特殊情况,我基本都做到了。
而其他的事情,比如追美剧,看综艺,刷手机,逛街,出去吃饭,大多都舍弃了。前天因为没有一次把衣服买好大老远跑去南山退换花掉一个大晚上的时间,把我心疼得要死。
我现在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不是看自己喜不喜欢,而是值不值得花时间去做。
用时间去衡量一切。因为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二
我觉得好的书都会抽时间再重读一次,最近在重读吴军博士(前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原腾讯副总裁)的《见识》一书。
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古今中外智者对个人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功地过一个精彩的人生。让我产生最大共鸣的是第二章:人生需要做减法,本章由5篇文章构成,下面我分享下我读第3和第4篇文章的感受。
第3篇文章的题目是“西瓜和芝麻”,作者讲述了王妈妈家的女儿与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对比的故事,大女儿和二女儿读完初中就去富士康,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她们的老板郭台铭从每个女工身上赚20%的剩余价值,这使得他的财富在2017年达到了480亿元人民币左右。
对以上事情有个通俗的比喻——芝麻和西瓜,郭台铭是捡西瓜,王妈妈是捡芝麻。一个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两万多倍,因此,捡芝麻捡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道理虽然很多人都懂,但在生活中捡芝麻的行为非常多: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
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为了“双十一”抢货不睡觉……。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了捡芝麻上,他就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个人如此,公司亦然,作者举了雅虎的例子,雅虎所开发出的互联网服务数不胜数,然而,这么多产品却没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很多产品在线服务流量和赢利能力非常有限,贡献的都是一些小芝麻,把它们最后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产品带来的收入高。
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
个人和公司都要学会做减法,不要在满眼的芝麻上浪费时间,要学会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它们培育成西瓜,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得到的罗振宇老师赞扬作者善于利用时间,同时能做很多事情,有读者写信问作者如何挤出时间来,怎样才能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作者分享的诀窍恰好与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跳出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只做重要的事;其次敢于舍弃。
2014年作者离开谷歌时,很多人会觉得离开待遇这么好,工作又灵活的公司不太能理解,但作者认为谷歌的工作占去他太多时间,以至他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比如写书,作者觉得在财务已经自由的`情况下,写书这事对他更有意义,他勇敢放弃,只做更重要的事。
“乱花渐欲迷人眼”现今的社会诱惑和选择非常多,这时特别需要减法思维,如果一直去追求物质,是没有尽头的,钱够用就好,够用的标准就是你能成为金钱的主人;精神上的追求也有多种形式,选择你喜欢的就可以;就算再缩小到看书这个小的范围,书的种类都非常丰富,你一辈子都看不完,那就选你感兴趣的比如说文学、心理、经济学的书来看就好。
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仅学习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做减法,生命有限,少做(芝麻)事情,做好(西瓜)事情。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三
遇见一本书,是缘份。
20xx年,有位朋友送了《见识》这本书,随手翻看,就笃定地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枕边书,书中的观点清晰明了,且无论从哪页翻起,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再次遇见这本书,是今年过年的时侯,无意间从书架中看到这本书,便拿出来细细研读,不知不觉,用了一周的时间重新温习了一遍,心中充满了欣喜。同时,做出决定,在自己的学习群中原文诵读这本书,然后购买了3本,送给自己部门的同事。
本书是依据吴军博士在得到《硅谷来信》中汇编而成,分为九个篇章,每个篇章独立成篇,都有鲜明的观点,整体上又相互关联。感觉像是一位智者,在答疑解惑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娓娓道来,从理论到故事到感受,让人有茅塞顿悟之感。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是生活及工作中的底层逻辑,换言之,也就是价值观。举个例子,序言中,指出“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什么是命运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提出取决于两个因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人生的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而已。接地气地理解一下,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何看待生活和做事,用了九个篇章进行一一阐述。每读一个篇章的时侯,就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其中有一篇,题目是《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具体内容是针对一则新闻现象进行深度的剖析。这则新闻激起千层浪,一些银行公开表示给予高端客户的子女提供实习的机会,于是社会大众觉得三观尽碎。作者提出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结果的价值观,表明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的竞赛,寒窗苦读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经济条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长得美一样,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一段话言简意赅地表明了社会成功的要素,回想自己刚刚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真是天真地以为努力工作是全部的变量,在职场浸润二十年之后,渐渐明白很多因素都会和成功息息相关。
有一篇,对于职场工作也非常有帮助。《做好最后的1%》,篇目中提到了一些小案例,比如开会的通知,比如送朋友到酒店等,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但是折射了在面对每一件小事的时侯,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对结果有所要求,所以这十几年的职业道路比较顺畅,但是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打磨,比如在与人的相处中,还有太多的1%没有做。
书中的内容,旁征博引,从红楼梦到地心说,从古时李广到今时拉里.佩奇,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信息,在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种智者,各种被命运垂青的思维方式后,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四
我们要过幸福的生活,就需要不断的拓宽我们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提高我们的影响力。加强对自己的投资,让自己不断的成长,变得成熟稳重。
02.向死而生。
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事情会重要的过生命。我们都知道人必有一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到死还是碌碌无为。因此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要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过得无憾。
03.生活中选择越少越幸福。
生活要过得越简单越困难,因为有太多的选择了。我们要学会的是做减法,跳出一般人的思维把那些不要紧的事情放弃掉,专注于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04.见识.爱.规矩的重要性。
一个人可以没钱,但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更可怕。缺钱我们可以通过双手赚,但是缺乏见识.爱.规矩却不是后天容易获得的。
05.阅读很重要。
一本书,一杯茶,可以给我们一个休闲的时间段。阅读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静心和修身。获取知识的同时让自己得以内观,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弄清楚心头的困扰,把自己变得更好。
06.拒绝做伪工作者。
在工作中做好目标规划,努力向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在遇到跟别人有分歧的时候多思考合理之处;多动手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07.要有主人翁意识。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一种主人翁意识,才能让自己全心全意的去对待。
08.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钱不花最终是不属于自己的。赚钱的本质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因此挣钱享受去买自己需要的资源才是真正的把钱拥有了。
09.树立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除了让自己正视自己的行为规范之外还会防范我们周边的环境。无论何时何地拥有风险意识会让我们有不同的做事决策,提高我们做事的成功率。
10.讲话做事都要达到目的。
我们的沟通交流都是为了达到我们最终想要达成的目的。因此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说话做事的对象,说话方式的运用都不能偏离中心。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五
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工作和生活如何才能相得益彰?如何才能获得一个精彩的人生?今天有幸读到吴军的《见识》,才发现我的职业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优秀都需要指导。《见识》共从九个方面进行阐述,人的一生见识的影响。通过作者本人及古今中外智者对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为人生的赢家。同时也分享了职场和人生命运的成功规则。
今年以来,有幸参加了多场新入职大学生培训课程,发现很多毕业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作为一名公司老员工,看到大学生们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轻的自己以及现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为当初选择了海洋王,并有幸在进入公司后得到各级领导同事的指导帮扶,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工作生活。今天同学找工作面临的各种迷茫很常见,是因为没有看到那个美好的画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导。
《见识》一书告诉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需要寻找机会增长自己的见识,可以选择古代圣贤,也可以选择当下成功人士。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一切没有为人生大目标服务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费生命。
人生能够走多远,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见识。如果把见识拉长到整个人生,《见识》告诉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爱因斯坦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有三点,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赶上。
第一,爱因斯坦是一个持续提出问题的人。一个能够善于提出当下最重要问题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找题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扰。
第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脑不受限制胡思乱想各种场景,然后总结规律,但是很多人都会受知识和周围人思路影响。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辈子去验证。
虽然我们已经在学业上不能深造,但是可以学习他们的知识,见识,勇气,做事方法,漫长的人生还是有希望做出成绩。
《见识》一书的作者还从各类典故中引出见识对职业成败的影响,明确指出:成败的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的高低取决于环境。
《庄子》逍遥游提到北冥有鱼,起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环境限制了人的见识。
年轻人,见识可以通过工作学习慢慢增长,但千万不能自我满足,故步自封。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
就如我自身而言,刚进入职场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己总是入场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窍门和规则,最主要是还不主动咨询别人,后来我才理解了,因为你和高手之间没有交集,彼此虽然物理接触,但是思想处于平行线,所以差距越来越大。直到后来开始主动咨询身边的人,才发现真是天外有天,庆幸自己终于心态开放。同样的感受在工作中体会更明显,不主动请教的傲慢的年轻人,会失去很多机会,迟早会被淘汰。环境决定见识,见识决定成败。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曾公开夸赞吴军博士(此书作者)是个效率极高的人,于是有很多人向吴军博士请教如何提高效率。吴军博士认为,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从拒绝伪工作开始。
程序员总是很忙,但是效率却低下,这就是伪工作者。什么是伪工作者呢?
1)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利益,也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都是伪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旧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这就是典型的伪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情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4)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丁,总是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找漏洞打补丁。
5)不专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纠结在不重要的5%。
6)每次开会找大量不必要人旁听,或者总去参加不必要的会议。
1)优先原则。
一个有经验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会发现舍弃也未尝不可,就像我们写文章,有些可有可无的句子,是可以舍掉的。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如果是一个管理者,则要善于思考,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要让员工明白积极主动的去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自己。
若想提高效率,就是控制自己少做一点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不要为了把所有事情凑合做完而挤压时间。有一个“烧开水”的比喻非常形象,将我们的学习或工作比作烧开水,其实我们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烧开许多壶水,能够专注地烧开一壶水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烧开另一壶水。
最高质量的时间用来精修自己最重要的技能,力求做到出类拔萃,碎片时间则用来进行泛学。
2)10000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1万小时定律。他认为,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完美地掌握某项复杂的技能,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训练,而且练习的时间必须要达到一个最小的临界值——1万小时。许多人对1万小时的理解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1万小时并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其实,这个1万小时不是指那些简单的、不需要技术门槛的工作,比如扫地、做家务这种简单的工作。很多人工作了十年,甚至几十年,早已超过了1万小时,并没有变得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缺乏破局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给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愿景。有了愿景,还需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要懂得分解目标。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自己的进步快,而且眼界和气度都会比常人高出很多。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又思考了一遍,进步会更快。
3)做好最后的1%。
很多人努力走了99步,认为最后一步可做可不做,马马虎虎完成,或者干脆不做放弃了,这样的人与走完100步的人相比,其实可能都同样辛苦,但是最后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和成就会有很大差别。
见识的读后感篇十六
《见识》是吴军博士写的一本非常好的谈论人生和商业智慧的书。吴军博士是一位知名计算机科学家,他的很多观点是我的人生观的来源。
这本书谈论了什么呢?前半部分写的是商业,主要写了商业的本质,未来经济的特点,创始人的工作,大小公司之辩,对创新的看法。后半部分写的是人生智慧,主要分为那么几块:工作方法,教育,交友观,人生观,幸福观,表达沟通等等。这只是对书中内容提纲挈领的简介。
但是读书光有着提纲挈领的把内容记下来是不够的,甚至干脆就无需记忆。因为除了少数的内容会一直运用,影响着你以外,大部分的内容都只是会成为你素材库的一部分。实际上,若一本书能够有哪怕那么一两个点确实打动,影响了你,那其实已经很值得了。
那么在这本书中的关键学习点有哪些呢?列举出来其实就那么几个:
先讲讲五级工程师。第一级是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级是能够带领完成有影响力的工作,第三级则是独立设计产品并且获得市场成功,第四级则能够做出独特有开创性的东西,第五级则是开创了一个产业(一到五与原文顺序不同)。事实上,这个金字塔式的分级能够套用的地方非常多。第一级强调能够完成任务,也就是最基础的东西。第二级强调影响力,也就是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影响力的工作。第三级则强调能够获取市场上的成功。第四级则强调开创性与独特性,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作用。第五级则干脆创造出了一个产业。即完成-影响力-成功-独特性-创造一整条完整的链条。
常识,科技和艺术。作者提出,做好前50%靠常识,前90%靠科技,最后的10%靠艺术。我基本赞同。不过我喜欢说常识是基础,做到前八成,良好靠技术,最后的顶尖只能通过艺术。即常识-技术-艺术三段式进阶路线。
至于做好最后1%,其实就是不要看开头了几件事,看结尾了几件事。要走好最后一段路。道理很简单,实践起来却不容易。只能是自己多去实践,努力了。到最后大家都是一样疲倦的,多做好一点点这时就可能会有很显著的效果。方法很简单,多留点体力到最后并且决心做完它。没了,真的没必要说再多了。
重点应该说说三板斧和okr。哪三板斧呢?愿景-道路-目标,记录,开放接受不同意见。并不见得多复杂,实践就好了。至于okr,则是关键结果衡量。拆分来看,就是:目标,关键结果,正常进度,实际进度,最后有一个得分和总结。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可以通过表格,曲线折线图等等去表示它。
当然,本书中我还有其他许多收获,比如最好目标-最坏打算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实际上能够把上面的东西用好就已经超值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04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