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小论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3:08:14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0 13:08:14 小编:文锋

总结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回顾,是进步的关键。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逐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总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一

一文史不分家,利用语文知识来上历史课,让人如饮醇酒,越品越香。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v^诗词《沁园春.雪》,然后将与历史相关的词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进行复习:

1、你知道诗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是谁?“秦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2、秦皇、汉武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唐宗是指谁?他在位时的统治历史上称什么成吉思汗的主要功劳是什么?

4、诗中所提到的人物中,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

这种借用诗句复习的形式,学生既复习了知识又增强了文学韵味,还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效果确实不错。

二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利用当前的政治形势来进行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师经常用到的事情。在复习台湾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我下载了诗人余光中《乡愁》,与学生一起感受离别故土时的思乡之情,然后结合当今的某某问题我列出了下列问题:(1):用所学过的历史史实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历史上的台湾曾两次被别国抢占又有两次被收回,请你述说是哪两次?(3):当今的某某问题是怎样形成的?(4)当今有一些死硬分子企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对他们说一句忠告;(5)我国政府处理某某问题的观点是什么?(6)你对当今的某某问题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用于教学,它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可谓一石三鸟。

三历史表面看来与英语毫无关系,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不难发现,英语中渗透着不同的历史知识。比如:thegiftofnile(尼罗河的礼物)指的是古埃及共和国;。《人权宣言》中的名言(意思是: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力上是平等的)。另外,英语缩写的一些历史专有名词是非常常见的,如: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济和合作组织)等。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上展示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英语知识,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与学生单纯的记忆这些历史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用歌声唱出历史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现象都有相应的歌曲来反映和描述。抗日战争时期,歌声就是号角,歌声就是士气,歌声就是一个名族觉醒后所发出的怒吼。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多少爱国志士为抗击侵略者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香港同胞希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歌颂改革开放的歌声更是层出不穷:《春天的故事》歌颂了一代伟人^v^推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的伟大壮举,《走进新时代》唱出了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我收集了主要的歌曲,与学生一起欣赏,然后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的兴趣也浓厚,学习的效果也比平时高许多倍。比如在复习中国^v^的历史专题时,我制作了《红色经典——革命歌曲赏析》,我将《松花江上》、《长城谣》、《送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妹妹找哥泪花流》、《南泥湾》、《延安颂》、《毕业歌》、《雁南飞》、《绣红旗》、《十送红军》等歌曲的歌词打印给学生,并在课件中用realplay播放器播放音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唱红歌,引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时代背景,缅怀先烈,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对学生而言,既陶冶了他们的情趣、提高了音乐修养,也增长了历史知识,收效很好。总之,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历史是新课改以来最令人振奋的新鲜事情。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二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v^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v^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v^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v^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着牛奶和家畜的车辆进入该州苏城的终点站,结果家畜被迫运回,牛奶被倒入路旁的沟渠。类似的事件在1932年和1933年初遍及美国的中西部和平原地带。

美国^v^的影响逐渐增大美国^v^是在战后初期工人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在“整个20年代党员人未超过万人,1929年甚至降到不足1万人。”由于受宗派主义和洛夫斯特错误观点的影响,总体力量薄弱,影响不大。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随着工人、农民运动的高涨,美国^v^的影响迅速增大。1931年底,美国^v^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1000多名参加者从颇士顿、芝加哥等地出发汇集首都华盛顿,提出通过社会保障法,救济失业者,停止对黑人歧视,满足退伍军人和农民的愿望等要求。1932年,^v^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7月28日,进军队伍同警察发生了冲突,两名退伍军人被打死,几名警察受伤,胡佛总统以^v^和犯罪分子煽动退伍军人暴动为由,令陆军参谋长^v^率军镇压。

二、美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失灵。

在经济危机来临时,美国仍信奉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该学说以马歇尔的新古典派自由放任经济学为代表,其理论基础有二:“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市场和机制自动调节促使经济趋于均衡;二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供给需求’,不论供给(生产)高达什么水平,都不愁在市场需求方面没有销路。”在这些原理和定律的基础上,经济危机被认为是从均衡破坏到恢复之间的过渡性衰退。因此,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根本不用政府干预,只须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辅之以温和的信用调节,就会恢复均衡,如果政府要进行干预,非但徒劳无益,而且有损于均衡的正常恢复。

罗斯福之前三任总统哈定、柯立芝、胡佛都坚信这一原理,尤其是柯立芝总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而在他任内,美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柯立芝繁荣”之称。当1929年3月4日胡佛入主白宫时,繁荣的景象依然存在,因此他踌躇满志地宣称:“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到达了世界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大危机席卷而来。自1819年,美国已发生达10次经济危机(1929年止),它们都是按照“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这样的规律发展着,因此胡佛总统认为,危机只是暂时的失调,一旦允许市场势力自由发展形势即可恢复正常,生产、工资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1930年3月,他宣布“失业的恶劣影响将在今后60天内消失”,5月又声称:“我们已经历了这个巨大的经济风暴”“拐过街头就会繁荣”。因此,他反对政府救济,财政赤字,并认为应负责任救济的是州、县政府及慈善组织而不是联邦政府。1931年7月,当一些工商界代表要求采取拯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他不耐烦地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并对“就业委员会”提出的兴办公共工程计划予以拒绝,对罢工、示威和要求救济者都予以镇压。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总统消极等待,其结果1932年悲惨落选。

“自由放任”政策,对30年代之前的那些比较温和的经济危机而言,理论上还勉强可以解释,但对30年代这样的大危机,不仅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实践上严重脱离现实。马歇尔新古典学说在大危机面前完全失灵。

三、美国的^v^主义威胁。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人们迷茫、彷徨,美国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有三条:“一、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二、非民主手段的^v^专政;三、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

关于第一条道路,俄国已经尝试。但美国在罗斯福之前,一直对苏俄采取孤立、敌视和封锁,并不欣赏;再在罗斯福“新政”前,虽然美国^v^的势力有所增长,但客观形势并不成熟,尤其是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当时美国^v^人员不多,在工人中影响很小,且左右美国工人运动的劳联,也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手段。而工人也并不喜欢革命,把希望寄托在有所作为的新总统来代替“无为而治”的胡佛总统。而^v^却是30年代的一种政治潮流,继1922年10月28日意大利^v^上台后,1931年,日本^v^挑起“九·一八”,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在罗斯福就职之前的33天,即1933年1月30日,德国^v^又掌握了^v^。^v^气焰十分嚣张,德、日逐渐成为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在大危机的催化下,美国的^v^势力乘机抬头,除原有合法的极右退伍军人组织“美^v^团”和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外,危机期间建立了“黑色军团”“银衫军团”“美国^v^协会”,他们在“社会主义”、种族主义的伪装下,主张老师立独裁制度。当时有个后备役军官的秘密组织,认为胡佛镇压群众的手段还不够狠毒,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新总统办事不果断,他们就动手。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学位,当过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说:“极权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主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可见,^v^主义在美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使美国面临政治危机。

是让^v^主义猖狂行动,破坏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改变当时的现状,遏制^v^势力的膨胀?以罗斯福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宁愿寻求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模式,而不愿接受^v^的暴力。因为美国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传的国家,早在1619年弗吉尼亚22名议员代表组成的殖民地议会制定了自己的法律,1620年茨茅斯“五月花”公约规定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美国建国后,从杰佛逊的民主思想、著名的《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和杰克逊的民主,再到内战时期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和葛提斯堡“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演说,从19世纪末的进步运动至老罗斯福的公道分配和威尔逊的新自由,无不充满着“民主、自由”的思想,且这些思想已深入人心。而^v^主义是一种新崛起的思潮,在美国既没有历史的传统,也没有现实的基础,人们往往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加以抵制,不愿让这种带着“恐怖、暴力”的思想来破坏美国传统的民主思想。因此,虽然^v^主义者“使美国充满^v^宣传,孕育着反犹太人情绪”,但他们“未能颠覆民主政体,始终不过是一群偏激狂徒”。美国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即所谓的“新政”。

四、罗斯福本人的大胆探索。

^v^·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乡绅之家,1910-1913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被威尔逊总统提拔为海军助理部长,1920年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1928年竞选纽约州长获胜,1930年以其卓越的政绩再度当选。

罗斯福是当时美国48个州中处理经济危机最积极的一个,他在帕金丝小姐召集的一群年青有为的,在大学执教和研究劳工问题的经济学家指导下进行摸索,逐渐认识到用一切老办法来解决经济萧条的溃疡是完全无济于事的。1931年6月,他提出既然老办法不行,“至少必须试验一下,新的没有试验过的各种补救办法”,他向州议会建议由州拨款2000万美元进行救济。1931年底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州办救济机构———“临时紧急救济署”,向全州大约10%的家庭提供救济,1932年3月他又要求增拔500万美元。他宣称,不应让任何人“无衣、无食、无住”“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1932年7月2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第二天,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疲惫不堪的农民倚着锄头,满怀希望地仰视蓝天,空中罗斯福的座机正在飞过,机翼上“新政”两字赫然,“新政”的口号不胫而走。由于他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扩大救济,应付危机,纽约州被美国社会誉为“社会实验室”,而罗斯福本人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成为美国人民希望的象征。1932年末,罗斯福以2280万张选票对胡佛的1575万票和在选举团以472∶59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熟悉美国历史的学者们都清楚,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学界已流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和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凯恩斯的理论或“凯恩斯主义”相接近的“芝加哥学派。罗斯福采纳了该派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思想。因此,罗斯福上台后,即大刀阔斧地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使美国顺利地渡过了危机,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总之,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的袭击下,各种矛盾尖锐,^v^暴徒猖厥,民主制度面临崩溃的前提下进行的。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三

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没有思维的层次性和梯度,问题设计得过深或过浅。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历史公开课,课堂上师生互动很是热闹,给人的整体感觉很不错,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历史课也很满意,可是随后的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这个结果让人感到意外:为什么热闹的课堂并没有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其实那节课的症结是:教师所设计的多数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如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探究,问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学生边看书边抢答,无需进行深入思考,因而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讨论过程中重形式轻主体。

讨论是课堂生活常态,小组学习或者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对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陌生,但是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看似热闹的形式下,掩盖的是空洞的教学内容。一般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于是,学生便迅速地交头接耳,几分钟过后,教师说停教室顿时鸦雀无声,然后教师叫各组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实际上是公布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的讨论或合作学习,其实就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看起来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其实学生的思维却是冷却的。所谓的交流合作成果,也不过是几个好学生在表现他们的口才而已,属于典型的“课堂秀”。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四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提高历史修养。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问题对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v^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v^战争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当学生能够意识到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了,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改编历史话剧、小品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五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接受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知识。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如果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讲述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有悬念的历史故事来“激趣”,同时,要把握好故事情节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突出“疑点”和“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学《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的内容时,笔者先讲述故事:“1649年1月30日,英国伦敦的天气特别阴冷。在白金汉宫的广场上,有一个衣着华丽的犯人被拉到了绞刑台下,这个犯人就是英国著名的国王———查理一世。他的死,翻开了英国历史重要的一页。大家想想,国王是一个国家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为什么他会被处死呢?处死查理一世,为什么会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呢?”这种悬念式的故事讲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比较抽象、枯燥的重点、难点知识,如果教师生硬地教授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利用历史故事来教授这些重点、难点,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历史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听课的疲劳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可以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顺教材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例如,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v^分立与民族汇聚》(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赤壁之战对三国形成的重要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讲述故事前,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下一举统一全国。教师可重点讲述诸葛亮在茅庐中的隆中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国局面形成”的知识点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上台扮演故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故事讲述,让学生理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

三、利用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

若历史课堂的结尾比较草率,不仅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留下“悬念”,让学生“有盼头”,从而使学生保持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教学《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结课时,教师可以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作为课堂的结尾,以小见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仁义不施”的暴政对秦朝的统治有什么致命的影响。用故事作为课堂结尾,使学生对秦朝统治的政策有了总结性的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做好了铺垫。这样教学,不仅延续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点的教授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利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来教授知识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六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方法创新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之中。而高素质的人才是情感与智能相结合,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发展的人。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初中生能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使初中生能学习到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还能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了解到历史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并使初中生形成符合当代社会的健全人格。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一些教学的理念和一些教学的方式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改变,这就需要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都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读给初中生听,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更使得初中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把创新的教学方式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教育,如何创新地教育初中历史,这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与古诗、古文联系起来。

因为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仅仅只是照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使初中生对此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应把语文教科书上的古诗、古文与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初中生就不仅能从教科书上对历史的表述来了解历史,还能从古代文学方面认识历史。又因历史课程和语文课程有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所以把一些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初中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讲授“^v^战争”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把^v^战争发生的时期、结束的时间和对我国的影响教给初中生,还要同和相应的诗句来讲解,这就能是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课余知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其中两句,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通过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能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也能加深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古代文学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初中历史课程。诗词被创做成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播放出来时,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典的美妙之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是养成良好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可以先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在课堂中解决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这样就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速度。然而自学的关键在于对教科书上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即能否从阅读教材上的历史内容来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但由于许多初中生刚经过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他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从阅读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开始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教师应先让初中生大声朗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并让初中生先自我探讨课本上的历史信息,教师再从旁引导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初中生带着对历史内容所产生的疑问去思考,并给适当的时间让初中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抽选小组去回答所讨论的问题和解答,最后教师应对应所回答的每个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

只有通过初中历史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当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课前先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做,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课堂学习质量,也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初中历史。

又因新课程的初中教科书有了新的改进,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许多有价值、艺术性高的图片,在历史内容的排版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使排版更加规律确不会显得刻板,图文紧密联系,就更能突出初中历史的审美方式。而且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图片具备了相应的观赏性,与课本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在无形中拉近了初中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历史与现代之间存在的距离,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有了这些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使初中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相应的古典艺术,初中历史教科书通过这种排版、这种布置、这种搭配,就能更好地使初中学对初中历史产生兴趣,还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让初中历史教师能更容易地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开创出适合当今时代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不应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初中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各种意识的形成,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只用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课程探究,才能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不仅能使初中生终身受益,还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在关注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之余,还要关注初中生的内心想法,并帮助初中生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初中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初中历史的趣味所在。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2012,(4).

\[2\]蒋丽.语言,让历史课堂更精彩――看《易中天品三国》有感\[j\].现代阅读,2012,(4).

\[3\]王月芳,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2012,(5).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七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并不古老,古老的只有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一定要结合对历史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去了解,学习就成为了形式。在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起主导因素的历史推动力和破坏力,从哲学上说,历史观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由这种状况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观的形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让历史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世界观相互作用就能发现,历史并不是古老的,古老的并不一定是历史。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过去的历史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更通过思维的训练和历史观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除了授知也要授智,这个智是智力的智,更是智慧的智。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1.历史教师缺乏历史观的教学意识。许多历史教师非常认真地备课,很用心地在课堂上讲课,把历史知识传播给学生,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传授历史观并培养历史观。这与我国的教育方式有关,我们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目的是为了考试过关,缺乏通过传授历史课的学习来达到和满足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观的深入了解的目的。什么样的历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观,物质决定意识,历史观也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这种观念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深度不够,更无从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许多成年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知识时,或者我们看到某部由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时,我们会记得这个人,这个事件,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出这个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观,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不足和遗憾。

2.历史观并不是历史事件的起因。许多历史老师在讲到历史事件时也会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讲到为什么会引起这个事件,这就是历史事件的起因。把起因定义为历史观是狭隘的,历史起因可以说是历史观的一个变因,但并不是成熟的历史观。成熟的历史观由真实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哲学的、社会的、心理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对立和统一形成。那么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观,从历史观形成的条件入手,去寻找和发现当时社会的历史观,从历史观进行解剖,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这些历史观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冲击以及由这些冲击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的方法。

1.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只是第一步,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扮演前掌握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以及由这种特点决定的思维和语言的习惯。特别是要对学生扮演的人物角色进行人物解读,包括人物的心理动态、人物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物对过去和未来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观,所以,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现人物的历史观对人物所掌控的事件的作用。扮演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并从中明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观。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八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内容,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二、由机械记忆历史内容,到用逻辑思维能力探讨历史问题的转变。

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这很重要,基础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记忆,但不等于全部历史都只能靠背。如果仍然存在于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内学习成绩的高低差异会很明显。所以需要和联系式教学方法结合一起使用。

在这个层面上,对我们教师来说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教学以及其他的教学方法,譬如考试,逐渐诱导并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到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中来。因此,历史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

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不仅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以考促教,以考促练。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进行。

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因此,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教师要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讨论并非越多越好。

由于生数较多,课堂上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也不是课堂发言的学生越多的课就越成功,那种以学生发言次数的多少来评价一节课是相当片面的。还是生数的问题,当课堂上每个小组都在讨论时,教室客观上是嘈杂的,各小组间必然存在互相干扰。这不仅与由于学生声音音量的大小有关,更与不同学生声音的频率不同有关。而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容易疲劳的,所以我认为各小组的讨论不宜过于频繁。

四、采用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可以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v^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v^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第一次写历史小论文时,同学们可能会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便会很快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鑫.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初探.东南西北·教育观察。

[2]咸虎贵.新课改中历史课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东方青年·教师。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九

历史学科在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那么初中历史教师怎么才能正确实施历史教学呢?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以下五点:一要认真识记历史知识,这是形成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和载体。二要初步掌握和运用学科理论体系,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做到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即“论从史出”。三要有再现历史的能力,能对历史知识归纳、比较和概括。四要能独立处理历史信息,运用历史理论彻底解决问题。五要具有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既反对空发议论,把历史课教成政治课的做法,又要反对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记几个人名、地名、事件名,摒弃“史论结合”的做法。初中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对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教学中理论部分可以放大,但不能讲成理论课。而在初中教学中应以史实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记住历史教训,努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历史自身发展的轨迹,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发现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及过程,其前提是学生深刻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以体现出驾驭知识的能力。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一让学生从知晓史实开始做到“知其然”;二是理解,即“知其所以然”;三是总结概括,形成观点。这样教师就做到了把握史实、“史论结合”、“以史为鉴”,进而可以实施“高起点、大容量、深挖掘、精表达、重练习、讲运用”的整体教学,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考试,还能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正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3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使学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条件,在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内容之间,中外历史之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搭好知识的桥梁,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神奇感和兴趣,必然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探索,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参观访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讨论;要开展课外活动,如“学历史、看现在、知未来”活动,以启发学生树立超前意识,培养其超前素质,开辟素质教育的新境界;要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以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5重视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渗透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发挥“以史为鉴”的教育功能。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

如何提高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各个方面的素质,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九年级历史。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继续安排我教九年级的历史课并承担备课组长的工作。

学校对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并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用心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

九年级的历史组有耿老师、李老师和李红老师,加上我一共是四个人,她们是我工作中愉快的合作伙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们经常替我分担一些组里的工作,在这里真诚的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对于我而言,与其说是和她们在一起工作,还不如说是我在向她们学习,坦率而言,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和她们相处如沐春风、和煦温婉而生机勃勃。

团结的团队是我成长的沃土,并且不断地给我信心和勇气,闯过一个个难关。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并且注意调整以往我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以前学习的习惯,一点一点地使历史课堂走进他们,让他们适应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同时也使我适应了同学们。

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困难都是我成长的催化剂,这催化剂往往也会生出快乐的小泡泡。

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了解我、接受我的授课方式,进而了解怎样去学习历史,更学会了去懂得历史。

区质量检测考试中,我所任教的九年级十一班、十二班、十三班、十五班、十七班和十九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区里各校评比中九年级考试成绩各项指标遥遥领先,这是八年级全体历史老师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取得的成果。

这个学期九年级历史组组织了“动手做历史”活动,不仅增添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历史走进了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历史课。

作为备课组长,不仅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更要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做好。每个周三的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认真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课堂我认真、严谨地完成授课任务,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给每一课都配上了随堂练习,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的同时,每次我都认真准备随堂练习、单元测试题、综合测试题以及复习提纲;这样精心准备的习题,使学生精练、老师精批,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历了太多以往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使我在教育教学心智方面不断成熟,以上仅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点。其实,每一位老师的经历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

四个月来,有烦忧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时候,或许教育工作就是这样吧,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应该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对象。作为备课组长,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年轻的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认真钻研,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尽快成长。

xx年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响应学校学习杜郎口改革,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并注重博采众长,广泛涉猎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使自己教有所思,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一一说明:

1、备课。

2、上课。

上课时认真讲课,精讲精练,语言简洁不罗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问题的梯度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做到及时的反馈。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当学生进行预习时,自己应是引导者;当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时,应该是参与者;当学生讨论或展示完毕时,自己应该作出小结,是归纳者。

3、辅导和作业。

学校改革尝试阶段,所以一旦课堂因为种种异常原因就会影响课程的进度,加上本学期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课程安排很紧。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本来是没有晚自习的,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进度,向学校每班要了一节晚自习,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及时的在自习上完成巩固提高的环节,累是累点,但是很值得。总的来说,我这学期忙碌并快乐着,因为忙碌所以充实,因为充实,我感受着自己的不断成长。作业方面根据学校精讲精练的要求,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决不布置重复的、无意义的机械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认真纠错,发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作用。

4、课外。

除了正常的教学上的备课、上课和辅导改作业外,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我还注重多方面培养自己的个人素养,每天坚持练字半小时以上。找时间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扩宽知识视野,学习教育理论,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厚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底蕴。回家后还会打开电脑,进入《教育在线》,学习前辈们的精髓,再打开自己的个人博客,涂鸦自己的教学所思,感受着成长的无限快乐和美好!

5、考勤方面。

6、努力方向。

新的世纪,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盼,学生的崇仰,予我们,那都是厚重的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历史教师,我是光荣的,但也是愧疚的,因为我不是做的最好的。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虽不能作到最好,却要有做到最好的追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用心教导学生,用笑温暖学生,用爱滋润学生,要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神圣的事业!爱我所爱,一如继往!

又是一年盛夏时,一批学生又离我而去。回首这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受多多。

这学期,本人完成初三5个班的历史课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不懈的精神从事着教学工作。

作为年级备课组长,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经常听课,吸取教学经验,以求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课标》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注意以德为本,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循序善诱的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也是一个良心活。20xx年新的《考试说明》下发后,我能够组织全科组教师认真审读,归纳出中考知识要点,不让学生走弯路。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以便取得好成绩。我们营口地区《考纲》规定考六册书,五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内容繁杂。但作为老师的我,明白自己的责任之重大,因为我们历史学科课时有限(每周两节课),所以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重要。

通过一学期努力,尤其是近三个月的“苦战”,克服了授课时间短,复习内容多,复习仓促等诸多问题,学生成绩明显提升,这对我来说是最感欣慰的。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一

张磊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知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

教学。

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编写教案。

三、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题目灵活,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设置的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5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二

【导语】本站的会员“x_zizi”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历史。

教学。

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教学目标。

阅读历史是明智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这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这使它更难学。过去,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扎实,学生对记忆有较强的惰性。因此,本学年教师应更加有条不紊、耐心耐心,生动形象地形象化枯燥的历史知识,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由于是毕业班,为了使高考总复习提前,赢得越来越多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将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完成《世界史(一)》的学习,并酌情完成第二卷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和25门课程。结合多年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入学考试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后现代史教材。每堂课都有很多材料和知识点,容易混淆,还有很多图形需要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一是高质量备课,真正做好备课中的.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坚持基本的科学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5、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及时纠正和反馈。检查并弥补缺陷。

7、及时发现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的重点是优秀学生和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注重知识的缺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在咨询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那些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发展个性,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三

1.张謇兴办实业:《马关条约》签定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过程:(1)洋务运动到清末:出现民族工业;(2)辛亥革命后:实业团体雨后春笋,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3)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4)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未能很好恢复。

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19,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2.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19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四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角色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知道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考虑自己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五

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为20xx年3月上旬—4月下旬,教学时间约7周。

2.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新探索》考点要求进行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方法是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二)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为20xx年5月。教学时间约5周。

2.复习内容有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是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三)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为20xx年6月。教学时间约3—4周。

2.复习内容上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是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3.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4.复习时,多正面激励、表扬学生,在愉悦中复习;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的实现。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六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三上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史,他从上古时期一直到近代,历史的跨度特别大,所以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如何做好总复习也是本学期的重点。

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七

读史明智,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学习难度加大。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所以本学年度教师要更加的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因为是毕业班,所以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将《世界历史》(上)授完,并酌情进行下册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所以要教会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力求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课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缺补漏。

7、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篇十八

基础知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发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雅各宾派的措施,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战争。

思想认识:

通过对法国__背景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通过对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步入深入事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拿破仑等的功过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法国__爆发的原因.教材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碍,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启蒙思想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政府财政危机等方面说明法国的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必然爆发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法国革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了解法国__爆发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及其评价.

2.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拿破仑的对内措施使法国摆脱困境,巩固并发展了__的成果。早期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__的成果,尤其拿破仑统治和对外战争对整个欧洲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其经济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因此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受到沉重打击的封建势力拼死抵抗,甚至勾结外来势力反扑。在这种力量对比下,资产阶级需要更强有力的人物通过强权来维护其统治,军事__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至于谁充当了这个角色则是偶然现象。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解决。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这样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四个方面思考。适当降低难度,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典型代表放在工场手工业这个大环境中去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某种力量的严重阻碍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或外来势力的压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难点突破方案:。

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历史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当今大综合的形势下。使学生把历史史实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的东西。然后让学生结合法国__后,法国的国内外环境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18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法国__爆发的原因是重点。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的头像。拿破仑在军事和政治上暂露头角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请问: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整理如下:

1.经济上,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但受到阻碍。

2.首先是思想上,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自由"."平等"。

3.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4.波旁王朝统治腐朽,财政出现危机。

资产阶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在革命中充当了,而工人、农民、市民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总之,专制制度在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等方面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陷入绝境,__的爆发成为必然。

二、__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3.《人权宣言》的颁布。

颁布《人权宣言》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重要贡献。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在《人权宣言》中,说明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些主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人权。从反封建角度讲,《人权宣言》有进步性。但我想提醒大家,《人权宣言》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建立共和国和处死路易十六。

请大家从土地政策、经济措施、政治措施和军事措施四个方面考虑。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执政机构是国民公会。雅各宾一上台就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和第91页的相关部分。雅各宾派的措施稳定了秩序,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土地,打退了外来干涉。是大规模发展到现在的潮。当然雅各宾派某些过激的措施也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招致各方面的反对。罗伯斯比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统治结束。在这之后,人们希望看到的稳定局面并未出现,局势依然动荡。历史给了拿破仑机遇。

三、拿破仑帝国。

1.政变夺权1799年。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师:拿破仑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大家说说资产阶级为什么会选中拿破仑?(提示同学:此时资产阶级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资产阶级要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反封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击退反法同盟,需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拿破仑恰恰具备了这些。

1799年11月,在大资产阶级资助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担任过第一执政官,终身执政官,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加冕》图片)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拿破仑对内措施的作用之一就是肯定了反封建的成果,如《民法典》,拿破仑自己为之骄傲:"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影响。作用之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培养人才,为竞争提供法律规范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

1812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伦在俄国惨败,之后在反法同盟的步步进逼下,法军节节败退,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

【巩固小结】。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巴黎人民的推动下,革命走向深入。即便在雅各宾派专政结束后,拿破仑运用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__的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2400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