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字研究报告篇一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最开始形象复杂的甲骨文到今日简洁易懂的楷书,共经过五个主要阶段。由简单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划的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汉字的由来。
2.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使用。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1.汉字的由来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2.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xx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3.汉字的使用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
汉字研究报告篇二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此刻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汉字的特点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
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经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一样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能够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统一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便他的统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样的文字整理统一为小篆。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还有很多异体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可是中国此刻的提高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研究报告篇三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写错别字:
(2)写繁体字:
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针”,把“电冰箱”写成“电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
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汉字研究报告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的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汉字研究报告篇五
20xx年11月18日
调查了解现在街头汉字使用规范情况
万若澜
中华汉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音字,形近字混用、写错别字、写字潦草不规范以及滥改成语等情况屡见不鲜。所以我介于社会用字情况,展开实地调查。
1、错别字
这幅图是我在实地调查中,在电脑城一个比较大的电脑店里拍到的,“张扬个性”的“扬”写成了木字旁的杨树的“杨”另外,我还在cbd的中央大街与cbd商业城分别发现了这几个个错别字:一个包子摊的价格表上“烧麦”印成了“烧卖”,这是不规范的用法,并且稀饭的“稀”印成了“希望”的希,同一个价格表上竟出现两个错误,只能说这太不应该。
而我在商业城中发现的错误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一个卖十字绣的店铺中,招牌边闪烁的led屏上有这样几个大字“十字绣专卖”,可绣字却打成了铁锈的锈,这样的十字绣,估计没人敢买。
2、因写字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我在气象台小区发现的因为是手写字,所以有很多地方不规范:“画”字中间的“田”一竖出头了、“美化”一词中,“美”少了一横,“化”的一撇没有出头。还有一个缺胳膊少腿的错字:“精神风貌”的貌少了一撇。这些虽然都是小错,但是这个布告栏是社区的窗口,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一个社区的好坏,出现错字只能说明写这个布告栏的人本身文化水平不算高。
通过实地观察、走访,我认为,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因为那些比较新的店铺基本上没有错别字,这说明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对用规范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那些老一些、小一些的店铺中仍存在着用错汉字的现象。
我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杜绝错别字,从我做起,从每一个汉字写起,使用正确、规范文字。
汉字研究报告篇六
我们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关于“龙”这个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自称龙的传人?“龙”这个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龙”这个字的背后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龙”这个字的演变历史做了研究。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1、起源
“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一种神异动物,《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它和“麟、凤、龟”并称为礼记四灵之一。能大能小,会飞会游泳,能吞云吐雾“雏形期,也称夔龙期。主要是夏、商、周时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现代龙的雏形,其用途主要是,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
2、演变
商朝时期龙形构成期,也称飞龙期。主要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点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贵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艺品的装饰图案。
隋唐的龙,丰满雄健、气势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铜器以外,还有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装饰图案。隋唐时期是“龙”构成期。
最初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里,“龙”字还是很形象的,就是一个“龙”的形象。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
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龙字虽多有异形体,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
1、“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
3、龙字的演变过程:
4、此刻很多“书法大师”喜欢写这个龙字,写起来龙飞凤舞,很有表现力。对“龙”字虽经多种艺术性处理,但主体形态没有实质性变化,传承脉络清晰。
汉字研究报告篇七
1、汉字是出于什么时候?
2、是谁发明了汉字?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长辈
3、其他方法
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并不统一,有摹象说、星象说、数说和杨雄的“亥”为物之源说等等。字说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甲骨文的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这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转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用于两汉,魏晋时期又有了楷书。楷书进入南北朝以后,正式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字,他丰富多彩,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2、汉字丰富多彩,在世界多处广泛使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汉字研究报告篇八
我开始学汉字的时候是幼儿园发的一张张小卡片一面是图,一面是字,字上有拼音,这种方法让我机械地认识了几个简单的汉字。
后来,小卡片上的字已经学完了,我们开始学一些简单的小诗和诗句,诗里让我感受到几千年前老祖宗们跳跃的思想,可是姐姐的课本上不是这些简单的小诗和诗句,而是一首首带有情感的诗,他能把你引入我,几千年前老祖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
而后就是大篇大篇的文章,一篇篇写得生动形象,描写的恰到好处。
我读汉字没有问题,可我写汉字就有很大的问题。
我一次写素描二字可写成了“素抽”,我甚至把名字写成了“王玉于”了,老师问谁是“王玉于”,把素描写成了素抽“素”还少了一道横,见没人拿,老师又把我那张听写纸放在最底下,让我们站起来点名,名是点完了,可是老师,却没有点到我的名字,我傻愣愣站在那里,才明白过来我写错名了,后来老师也知道我写错名了,就对我说下次别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后来我明白了,写字和做人一样,要认认真真,工工整整。
我从小小的事情中却获得了受益终生的启示,那就是认认真真写字,工工整整做人。
汉字研究报告篇九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2、高姓名人:
根据20_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文档为doc格式
-->
-->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24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