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1:30:20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优秀17篇)
时间:2023-11-10 21:30:20     小编:LZ文人

世界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面对没有明确定义的事物时,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判断力来进行分类。这是一些总结优秀范文的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一

5.1.2艺术品鉴定估值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

5.1.3建立相关监督机构。

5.2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5.3逐渐培养艺术品保险业务合作伙伴。

5.4建立艺术品损失数据库。

5.5积极拓展私人艺术品保险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6结语。

参考文献。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二

(一)拥有可贸易性要素优势。

首先,上海拥有发展转口贸易的可贸易成本要素。总体而言,与国际水平相比,上海的人工成本、交易成本较低。同时,上海在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待批)开展转口贸易,在关税及其他税收上享有优惠,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其次,上海拥有发展转口贸易的贸易中心功能要素。具体表现在:一是上海口岸外贸的增速高于上海外贸的增速,形成上海外贸与上海口岸外贸的比值自2003年以来逐步下降。二是上海口岸外贸占全国外贸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从历史数据来看,上海口岸外贸占全国外贸的比重2000年为14.7%,从2001年起上海口岸外贸占全国外贸的比重上升到23.8%,以后一直稳定在20%以上,2006年达23.9%。这一情况表明,随着全国、长三角地区市场国际化的推进,凸现了上海城市的口岸功能作用,推动了上海的贸易中心功能的逐步提升。

上海口岸实际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幅度高于其他指标,表明上海的口岸优势日益明显,其中上海转关的进出口额增长较快是重要原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中转功能日益发挥作用,为上海发展转口贸易提供重要的航运功能基础。

(二)拥有可转口性要素——自然禀赋条件。

1、区位要素。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部,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临近国际航线的主航道,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人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2、国际中转功能。发展转口贸易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上海港口的国际中转功能。首先,上海发展转口贸易的国际航运发达,为发展国际中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7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两千多班。其中,远洋航线500班左右,近洋航线550班左右。截至2007年末,上海港拥有2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远洋航线从上海始可以分别抵达香港、台湾(经第三地)、韩国、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以色列、地中海、西北欧、南非、南美、美国东西岸等地。近年来,洋山深水港建设增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中转功能,上海港的集装箱国际中转量逐步上升,集装箱国际中转量占港口吞吐量的比重已经由历年的2%上升至2007年的49%。

(三)拥有可转口性要素——城市服务魅力。

上海城市的服务配套能力是形成上海口岸的可转口性的魅力的重要因素。上海城市的服务配套能力延伸了转口贸易产业链,形成了可转口性的产业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全国性商业网络平台,商业信息聚集,可获性强,市场秩序良好,交通网络发达;二是人才荟萃,专业资源密集,信息科技发达;三是跨国公司集聚,国际化程度高。201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7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增加值达到4800亿元左右,在全市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信息服务、航运服务、会展旅游、中介服务四大新兴行业增加值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上海城市的服务配套能力增强,提升了转口贸易的服务能力,提高了转口贸易的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上海口岸可转口性的魅力。

(四)拥有可转口性的开放要素——转口贸易集聚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拥有发展转口贸易的初步条件,正在筹建中的空港保税区物流园区将在功能、结构上成为上海发展转口贸易的潜在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国际上发展转口贸易地区的通行优势:一是临港区位优势,保税区、保税港区邻近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港的重要集装箱港区,能停泊第三、四代和第五、六代集装箱船舶,保税区、保税港区中的保税物流园区具备仓储物流、货物分拨、国际采购等功能,上海浦东机场的国际空港枢纽功能正在逐步完善,为发展转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环境。二是保税区、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区内进出口货物享有免税、免证的优惠,尤其是在保税物流园区内,不仅拥有相当于“境内关外”的出口退税政策,在金融、监管等服务方面有较宽松环境,为发展转口贸易了提供较自由的环境。国内保税区利用政策优势开展转口贸易各有成功之处,例如,转口贸易方式就占了深圳保税区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充分说明利用保税区仓储转口优势进行转口贸易的潜力非常大。

上海发展转口贸易也存在一定的瓶颈。一是管理基础薄弱,上海尚未建立起转口贸易方式的统计指标体系,表明上海经济中转口贸易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对上海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二是发展基础较差,从事转口贸易需要强大的国际贸易基础和国际航运(特别是国际中转)为后盾,不仅要求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联系,而且要求有大量的贸易、金融机构的集聚,就这些基础条件而言,上海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离形成转口贸易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三是政策优势不到位,保税区、保税港区虽然已经具备了准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的政策条件,但离发展转口贸易所需的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的政策环境尚有一段距离,保税区、保税港区难以形成转口贸易规模化的发展。四是发展的传导性不强,四个中心建设对发展转口贸易的传导机制、途径尚未形成。例如,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建设处于前期阶段,金融开放度尚未形成支撑转口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转口贸易需要的金融离岸化运作条件尚未形成。此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与转口贸易功能的互动发展不足,上海目前只是国内的贸易中心,其服务半径以长三角地区为主,未离开历史上的埠际对外贸易功能框架。要发展转口贸易,必须形成由国内对外贸易中心向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国内(埠际)对外贸易功能向转口贸易功能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转口贸易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上海港口的国际中转功能。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重要标志就是其转口贸易占城市国际贸易较大的比重,而转口贸易的发展依赖于城市航运国际中转的比重。从国际上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发展航运中心国际中转功能推动城市的转口贸易,从而推动城市贸易中心功能的发展。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上海港主要以国内转运服务为主,其服务半径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约占上海港吞吐量的90%,上海港尚未离开历史上的埠际中转功能框架。上海港的国际中转率较低,香港、新加坡的港口国际中转率达50%以上。上海港要以4%的国际中转率推动规模化的转口贸易,并形成转口贸易——港口国际中转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基础。由于航线配置、监管、开放度的原因,仍然无法吸引中转、转口贸易,上海港作为国际枢纽港的功能仍不完善,缺乏保税服务、异地拼箱、多地区多国拼箱、国际联合快运、外贸公共支线的保税运输等多种功能,区港联动的低自由度限制了临港增值服务的范围,制约了国际班轮再次开展国际中转和国际转口业务。

二、发展转口贸易的可贸易性与可转口性要素分析。

(一)转口贸易的可贸易性要素=商品贸易可贸易性要素+服务贸易可贸易性要素。

在商品贸易中,决定其可贸易性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内在要素,如生产成本、流通成本、销售管理成本;二是外在要素,如关税、税收、市场的可容纳性等。在服务贸易中,可贸易性的内部要素主要有服务能力、服务技术条件、服务的经济成本、服务的制度因素等;外部要素主要有外部市场的接受能力,服务的.销售收益等。

转口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其可贸易性,它首先体现在供给方的商品成本上,其中包括供给方所在的经济腹地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销售成本。其次是经营主体的交易、服务能力,即经营主体是否能通过无形的服务将有形的商品买入和卖出,其中买入的商品包含了有形商品贸易的内在和外在要素,而售出商品则包含了附加服务的内在和外在要素。因此,转口贸易的可贸易性要素是商品贸易可贸易性要素和服务贸易可贸易性要素的综合。同时,转口贸易的可贸易性要素是该城市的服务功能、贸易功能与经济腹地生产能力的总体体现,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要素的集中体现。

1、独占性条件和优势。从香港和新加坡发展转口贸易的经验分析,其转口贸易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禀赋。例如,新加坡具有地处国际航运战略要道——马六甲海峡东端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中国与西方经济强国之间贸易的海上通道的必经之地,有“东方十字路口”的美称。香港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道的要道,又位于东亚的中心地带,东亚经济增长成为香港发展转口贸易的重要腹地和市场,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其连接亚洲与欧洲之间时差的国际时区。此外,香港、新加坡的深水港为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重要条件。香港、新加坡的良好自然禀赋成为其发展转口贸易的首要基础条件。

2、开放的经济体制和自由港政策。开放的经济体制和自由港政策为发展转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证,为发展转口贸易提供货物自由流动、企业自由运作、资金自由进出的体制和政策保障。例如,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港,年年稳居《世界经济自由报告》(economicfreedomoftheworldreport)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排行榜的榜首。其开放的经济体制和自由港政策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商品自由进出制度、自由企业制度、资金自由流动制度、人员自由进出制度、经贸促进体制等六个方面。

3、港口和商贸的信息化建设。要建设一个拥有转口贸易功能的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发展港口的信息化至关重要。例如,新加坡着力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形成港口信息网与贸易信息网两大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并延展出去,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1990年,新加坡建成全国统一的贸易信息网,把全国5000多家国际贸易机构连接到同一网络中,把商贸企业、银行、运输等服务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贸易交易网络平台。港口信息网把航运界、政府各部门、港口用户、港务集团等7000家用户联系起来,同时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形成年7000万宗以上的交易量。

4、良好的服务环境。首先是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海关等行政服务部门的高效率运作为企业提供了快速、便捷、简化的办事环境,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其次是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发展转口贸易需要中介、金融、物流、运输等市场服务,特别需要与转口贸易相关的一些离岸操作服务,如银行离岸结算等,香港、新加坡的服务业发达,服务规则与国际接轨,为转口贸易提供了周全、良好的服务环境,确保转口贸易企业的高效运作。

三、培育上海转口贸易的可转口性要素。

上海推进转口贸易功能建设的核心是针对现存的问题,进一步培育转口贸易的可转口性要素的成长,形成转口贸易的可转口性要素的比较优势,扩大上海转口贸易的规模和能级。

(一)构建国际枢纽港,促进可转口性的流通服务要素的成长。推动转口贸易。

上海要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就要建成国际化的枢纽港口,其关键在于促进上海国际转口的可转口性流通服务要素的成长,以促进上海向腹地市场的商品要素在中转地的自由流动,降低商品要素的国际流通成本,包括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

1、推动枢纽港货物集散政策。目前洋山港虽然定为保税港区,但与香港等中转枢纽港的政策还有很大差距,货物资金还没有正常的“自由”流动,限制了货物的集散。对此,应探索和争取在洋山保税港区实行类似于“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船舶登记制度,即对于我国承运人实际经营的远洋船舶到洋山保税港区进行登记给予优惠政策,通过聚集船东吸引各种航运要素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散功能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实施外资班轮沿海捎带重箱政策,目前国内沿海干线捎带重箱只允许国资班轮公司进行操作,对外资班轮尚没有开放,这就使得外资班轮挂靠上海港再通过支线转运至长江、沿海港口的成本增加,无法大量开展转运业务。

2、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开放力度,提高上海港的国际中转比重。运用各种优良服务和开放手段,有利于上海吸引国外著名船运公司班轮直接挂靠,有利于建立密集的航班,从而形成集装箱运输干支线网络,促进国际中转功能的形成。外商航运机构、国外著名船运公司在上海的集聚,有利于上海港吸引大量外国中转货源,大量船运公司的集聚将进一步带动贸易公司的转口贸易,提高上海的转口贸易比重,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提升。

(二)发展保税区、保税港区国际、国内转口贸易,促进上海转口贸易集聚区要素的成长。

上海转口贸易集聚区要素的成长,关键在于提升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集聚区内的自由化程度,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区内的自由贸易、离岸金融等政策的实施,形成吸引商品、信息、转口贸易商等可转口性要素集聚的软环境。

1、实施保税区、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的转型的若干政策。一是离岸金融政策,实施区内资本自由进出,贷款利率自定,货币自由兑换等金融自由政策。进一步在保税区、保税港区内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推进转口贸易的离岸结算、结汇管理。二是自由贸易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品自由进出,免除进出口关税,简化报关手续等自由贸易政策,加快总部经济的推进,形成航运总部经济与贸易总部经济融合,推动转口贸易的发展。三是货物自由流动政策,在保税区、保税港区的保税物流园区内营造“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流通自由”的环境,简化转口贸易的办事环节和程序,对国际中转、转口货物监管实施舱单管理模式,拆箱理货的货物,申报后重新核销舱单、制单。

2、吸引国际企业向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集聚,开展转口贸易。在保税区的基本政策的框架下,增加国际贸易、离岸金融和期货交割点的内涵,带动国际企业人驻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带动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中转、转口贸易。

(三)优化转口贸易的口岸服务。推动上海转口贸易的口岸服务要素的成长。

上海转口贸易的口岸服务要素的成长是指优化转口贸易的口岸服务,形成口岸服务的透明化、创新化,推动上海转口贸易的发展。

1、口岸服务的透明化。推进以转口贸易统计为抓手的转口贸易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工作,形成海关、外贸、统计等部门统一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推动转口贸易功能开发打下体制基础。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转口贸易的市场运作机制提供导向,形成为转口贸易服务的各种咨询、信息等中介服务体系。

2、口岸服务的创新化。一是就现行政策中有关发展转口贸易的各种条文进行总结、归纳,使政策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推动上海转口贸易。二是以浦东先试先行,为优化口岸服务提供体制和制度依托,深化落实浦东外汇改革“九条措施”,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积极引进更多的国内外物流、贸易企业落户上海,扩大转口贸易。三是深化推进“大通关”建设,一方面加快“电子口岸”建设进程,促进货物便捷通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海关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改善服务监管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三

中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较晚,从开始较大规模地开展个人住房贷款,此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也逐渐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各金融机构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医疗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绝大部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努力开发、创新个人消费信贷系列产品,业务品种日趋丰富和完备。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贷款之外,还有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基本上涵盖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

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以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为主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了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在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才逐步尝试消费信贷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三)住房贷款已成为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

虽然我国全面开办消费信贷的时间不长,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重基本在60%到75%之间。随着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今后几年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消费信贷总额中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从全国情况看,由于刚刚起步,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各地进展也不平衡。从地域上看,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展比较顺利。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市场扩张迅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多数省份个人消费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的比重不到10%。

虽然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发展尚不充分,但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初步分析,其中的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

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扩大需求的作用越明显。我国居民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可以说是开展消费信贷的主要障碍。

(二)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

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制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运行情况来看,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不清晰,银行不好掌握消费者信用程度。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个人信用难以把握。消费信贷操作的规范性不够,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消费信贷资金的循环畅通。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和信贷资金成本较高的压力下,商业企业开展分期付款的能力和积极性也是十分有限的。

(三)社会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社会消费环境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目前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我国现有的担保法规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同时,我国供求结构存在很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政策不合理,这些都将制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壮大消费信贷的主体阶层。

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支撑市场的主体就是中等收入阶层。针对当前高收入阶层消费活跃和低收入阶层消费潜力不大的现实,消费信贷的主体和对象的重点要抓住中等收入阶层。消费信贷从某种意义上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高收入阶层不需要消费信贷,只有中等收入阶层恰恰是使用消费信贷的市场主体。因此,在中国要发展消费信贷必须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培养中等收入阶层。同时,要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信贷观念,切实提高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完善消费信贷的品种方式和业务规程,推广普及信用卡。

目前消费信贷手续繁杂、品种方式单一,制约了业务的发展。不同的信贷品种所面向的消费群体大不相同,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居民的消费需求特点和承贷能力,根据不同顾客群体推出相应信贷品种,并具体确定首付款、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才能真正抓住顾客,才有利于信贷业务的正常进行。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关财务政策,积极鼓励个人收支款项通过信用卡办理,推广普及信用卡。这样既可以避免信贷部门重复调查客户资信情况和重复审批每笔贷款,提高办事效率,又可以发挥信用卡的资信积累作用,促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三)加快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消费者资信制度。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即缺少对居民身份证明、个人账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用于抵押的资产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记录和评定制度安排。我国应该建立个人账户,改进目前的个人银行存单凭证和收入现金化特点,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对这类专业性机构的注册资格、法律形式和责任与业务的规范,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促其健康发展。

(四)完善法律法规政策。

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对消费信贷的主体、对象、程序、方式等做出规定,并配套出台适于实际操作的实施细则,保护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为银行资金安全、开展社会信用调查及维护个人隐私提供司法保障,使消费信贷走向法制化轨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担保和保险机制。政府部门可成立专门的政策性机构,对消费者特别是对中低收入阶层及特困户等特殊消费群体提供必要的担保和信用保险支持。建议政府部门在建立完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机构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公司与商业保险相互配合的社会化的消费信贷保险机制。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四

(一)在华外资银行通过发挥“鲶鱼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带来了“鲶鱼效应”,即通过加剧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国内银行整体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1]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作为其他产业的一种基本投入,也将会直接导致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下降,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1.外资银行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了我国国内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品种的增加。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并产生危机意识以后,纷纷推出和大力发展新的服务品种,增强服务意识。表1列举了国内银行参照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方面服务品种的创新。

2.外资银行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降低了我国国内银行因垄断而得以维持的高利润和高运营成本。这里引用郭妍和张立光(2000)的分析,[2]以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市场的贷款份额和资产份额来代表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程度,如表2所示,通过对1998-2002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和贷款份额与国内银行费用率和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与中资银行利润率和费用率之间呈现了负相关的关系,即在华外资银行贷款份额每增加1单位,中资银行的利润率下降0.063个单位、费用率下降1.360个单位;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每增加1个单位,中资银行的利润率下降0.211个单位、费用率下降1.139个单位。国内银行利润率和费用率的下降证明外资银行发展削弱了国内银行的垄断势力,迫使其努力缩减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二)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资金。

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从根本上看,应该归结于资本的投入和技术与制度的进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既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所需资金,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改善我国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体可以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直接作用。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吸收我国国内储蓄,将众多的小额存款积聚在一起形成可以利用的大规模资金。另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通过对国内企业进行投资,促使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1996-2005年间在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吸取的存款总额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截止2005年12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吸取的本外币存款已经达到近1696亿元人民币(约212亿美元);在华外资银行对国内发放的贷款除2004年与2005年有大幅度上涨以外,其余每年的贷款数额差别不大(200亿美元左右),到2005年12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发放的贷款余额为3524.6亿元人民币(约441亿美元)(见图1)。

2.间接作用。外资银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资金的间接作用表现在外资银行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上。首先,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运作以及对母国客户提供有关来华投资咨询等服务,增强了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的信心,间接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资金起到促进作用;[3]其次,外资银行的发展可以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便利外资企业的资金与结算等要求,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为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进一步的支持;[4]再次,外资银行的发展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渠道,外资银行广泛的国际纽带和庞大的分支机构拓宽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三)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技术创新。

1.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直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外资银行凭借自身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通过“技术外溢”,使得我国国内银行整体技术水平有所创新和提高。主要包括在华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示范效应”熂垂内银行通过向外资银行学习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华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竞争效应”,即国内银行因受到外资银行竞争的压力而加快自身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即中外资银行之间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时使得国内银行的技术有所创新。

2.在华外资银行发展间接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外资银行在向我国企业发放贷款和提供服务时,通过调整贷款投向,关注贷款收回状况等渠道实现“技术外溢”,间接地促进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结论。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一方面通过“鲶鱼效应”的发挥以及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等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某种不稳定的因素,起到一定的负面效应。总之,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谓是利弊均有,要想更好地发挥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严格控制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则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

wto的后过渡期结束后,在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将有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发展,要想继续发挥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需要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我国目前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基本上还处于经验式的管理阶段,重合规性监管、轻风险性监管,并且在具体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方法上也有待完善。因此,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外资银行法》来进行,通过法律形式来约束在华外资银行的违法违规经营与操作,完善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在内的监管体系,加快对先进监管手段和方法的学习,加强同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之间的合作,共同防范银行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

(二)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

要想更好地发挥在华外资银行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外资银行的负面影响,除了对外资银行的行为有所规定以外,还需要进行自身的补充,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由于我国目前定义下的货币供给量m2中没有包括在华外资银行存款,这就使得现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2的数值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修复。一方面需要更新我国原有的货币界限,完善m2的具体数值,将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数加入其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货币政策,使其在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统计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5]程继明.外资热钱涌向京城地产[j].中国投资,2005,(7).。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五

我们知道平面设计是设计师建立在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维思考。平面设计的多维思考需要设计师从设计的形式和设计的思路出发,借助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设计和规划更多的设计上的多维性体验。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更多的创新性。平面设计是一种完全融入了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对于艺术家来说,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平面设计应该从创作上拓展它的维度,从而增强平面设计的说服力。

平面设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项工作、一项技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艺术,从传统的平面设计诞生出来的那一刻起,它的功能除了是传递信息之外。更多的是还越来越提高了人类的审美眼光,和对美的发现和欣赏性。时代在发展,传统的平面设计开始逐渐的出现了一种多维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纸媒的发展市场变得越来越紧促和狭小,也越来越受到很多新兴的媒体的挑战。平面设计的发展就需要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了。关于传统的平面设计的变化笔者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归于以下两点:1)是平面设计正在逐步的向交叉的媒介的方向发展。平面设计的发展现在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平面”这二字上,更多的时候还应该与三维空间等新学科、新教材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平面设计甚至还可以与高科技产物相结合。比如说环境平面设计的领域,它就可以以导师设计为载体而取得发展,这种尝试是平面设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艺术性的。它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相比具有非常新颖的视觉和感观上的双重体验。2)是以科技为支持的对互动媒体上的设计,它所要关注的是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这种平面设计的具体用用主要体现在它被广泛的应用到智能手机与电脑里。平面设计的这一重大变化和发展更加注重了人在其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所存在的必要的交流及交流的特殊性。

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工具与发展方向。也使我们的观赏者对平面设计的产生产生了更多的期待。很多的艺术作品的展示在空间上的要求都很高,设计者们也都希望在展出的过程中尽量的排除展出的地点对作品的干扰,因为环境的变化、和欣赏的周边环境真的可以给观众带给不同的设计作品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于是平面设计的多维化的发展就这样慢慢的发生了,具体发生在哪些方面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点:1)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要素的运用。现代平面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空间概念视觉性的表达。空间要素与平面设计之间的界定非常的模糊。但是如果把空间要素放到平面设计中就可以使平面设计变的更加的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能力。2)平面设计中的感官要素。平面设计中的感官要素又分为听觉要素与触觉要素。听觉要素在平面设计上的视觉传达中主要是通过视觉上的感官体验来传达作者的情感还有意图,从而丰富其平面设计作品的本质内涵。触觉要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往往是设计者采用特殊的比较有触感的新型材料来设计作品从而使观赏者在接触该平面作品的时候能够有实实在在的触觉体验,从而传达出设计者独特视阈下的设计理念。3)平面设计中的行为要素。平面设计中的行为要素是针对设计师和观赏者双方的。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的最本质的目的就是要将更好的东西展现给观众,这就需要设计者在做平面设计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观众的心理,并将这种迎合观众心理的设计思路充分的体现到其的平面设计中。这就是观众的观看的行为方式对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的影响。观众甚至还可以作为主角来参与到该平面作品的设计中去。

三、结论。

现代社会的平面设计应该时刻以“视觉”为媒介来沟通设计师与观赏者的思维领域。设计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平面设计的色彩、图片、线条的艺术结构上,从而增强它的专业性还有艺术的美感。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平面设计的艺术上的造诣要求来说,平面设计应该始终注重其的表现能力和艺术的感染能力上,创新和丰富其展示时的视觉表达效果是平面设计多维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嗣洋.平面设计的多维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

[4]孟维.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元素表现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5]贾昆霖.平面设计的多维化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216.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06年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695株、花灌木64286株、地被植物1010m2、建小游园1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2]王东义,刘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七

作为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产业逐渐成为各个地区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连接各个地区之间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同时带动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大的加速度,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随着物流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及物流产业的不断创新,实现了物流产业由传统形式向现代模式的跨越,实现了物流产业的信息网络化、仓储现代化、运输体系化、管理信息化等各方面的创新,解决产业结构问题、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反过来随着经济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延长和丰富供应链等,促进县域物流发展。

第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战略的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区域经济增长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物流产业作为挖潜能力、辐射关联能力最强的典型第三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物流产业能够有效的整合生产要素,解决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产品的销售配送,解决了农业规模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促使第一产业规模经济发展;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现代物流体系的便捷性解决了工业品的传送和销售受地域性的影响,从而为工业企业节约了地租和产品运输成本,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节约了企业物流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归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不仅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其他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如电子商务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物流体系的支撑,促进配送、餐饮、酒店等一系列服务业的发展等,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此外,促使从第一、第二产业节约的人力资源、资本等流向第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物流产业较大的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见图1)。第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市级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镇级别经济发展的导向,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产业是联系各个层级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制约着各个层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关联度,物流产业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传统贸易受地域和行政级别的限制,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实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区域市场对接、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图1物流优化产业结构机理第三,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保持区域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而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资源自由流通,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缩短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为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

(二)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反作用力。

县域物流产业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必定会带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对物流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需求,促使供给链增长,必然也会对物流产业发展起到反作用力。第一,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利于物流运营体系完善。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然伴随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是水利设施、保障设施还有公路等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而交通基础设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规划也成为区域发展的目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增加,各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也逐渐获得不断完善,满足物流运输在利用基础设施方面的.便利性,利于物流业运营链条的完善,从而形成合理布局、运输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运输功能。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开始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尤其在道路方面的建设,山东茌平县也不例外,在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多的资金建设,并将其与经济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地域内外的交流和产品流通。第二,区域经济发展,导致物流业的需求增加,加长物流业的供应链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局限于一个区域内进行,因此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该地区产业的扩张必然带来产品增加,导致资源和产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张,因此为物流产业提供了业务供给,加长了物流产业的供应链条。区域经济发展,导致区域内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张,因此企业产品数量增加,如茌平县的枣类加工品,其产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对物流业的需求增加,而且产品的销售范围会不断增大,从而在产品外销的同时带来物流产业的新市场拓展,增加该县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资源自由流通的速度,并拓宽资源自由流通的范围,从而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

二、山东茌平县物流业发展状况。

茌平县归属于山东聊城地区,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1117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其下辖10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732个行政村。茌平县坚持弘扬敢想、敢干、敢当的“三敢”精神,以大思维确立大目标,以大目标引领大举措,以大举措实现大发展,积极对接聊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实施“2246”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即建设两个千亿产业园,打造309国道和聊夏路两个经济隆起带,培育4个百亿产业,壮大6个特色园区),加速产业升级和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茌平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中的优势物流的发展。第一,特色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逐步建立。茌平县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和特色产业突出等优势,规划了郝集、徒骇河、华源、万和通四大物流园区,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显、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基地。第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生成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在货物运输、信息管理、仓储配送等方面为企业物流业务提供客户管理,鼓励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茌平县立足铝深加工、纺织、医药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健全了以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物流、新源配送、大型商贸等为龙头的流通网络,带动了区域性物流建设迅速启动。同时,不断加快不同物流节点内部的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搭建公共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逐步与全国信息平台对接。截至目前,全县斯太尔级别运输车辆达到6000余辆,年货运量2350万吨,业务范围可直达700多个大、中、小城市,有力保障了1000多家企业对工业资源需求。

茌平物流业的发展保证了当地的农产品、工业产品的出口和外销,满足当地物流运输的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因此为了保持茌平经济增长,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茌平物流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企业多为区域内产业,缺乏专业组织。由于物流企业缺乏门槛,较多的小企业或个人跻身进入物流企业,导致物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其缺点在于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的管理平台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虽然物流业的龙头企业开始进入茌平县,但难以形成供应链为导向的企业合作模式,形式单一、功能薄弱、专业化程度低,业务仅局限于货物运输,没有附加其他增值服务的能力。第二,物流市场缺乏政策指导和约束。由于物流企业是盈利性较强的企业,且其企业扩张的自发性导致物流企业主要依靠市场配置来谋取自身发展,再加上物流市场企业个数多而复杂,使得一些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和升级空间变小,而且难以形成统一物流平台,使得县域物流的信息交流受到阻碍。因此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政府监控和法律体系,使得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四、优化县域物流发展的路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物流领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区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物流供给仍不能满足需求,供需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山东茌平县必须加强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供给方面的拉动作用,以使得充分发挥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辅以政策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主导地位逐渐由政府转变为市场,市场经济在于资源的自由流通而发挥其调节机制,促进资源从低回报率流向高回报率的产业或配置效率较高的企业,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机制,通过这只“无形”的“手”培育物流业的主体,在物流项目业务、投资、运营、售后等一些列问题中发挥其资源有效配置作用,搭建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的平台,引进投资和先进技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物流中心,推进县域内资源整合和外来资源的流入,并辅以政策支持,把握国家和各个地区的政策导向,根据政府规划方案设计发展物流产业的总体规划,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实现物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打造茌平县的核心竞争力产业。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中的,来尝试说明当前股市特点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将我国的股票市场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然后又介绍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规模。在回顾股票短短几十年的历程中,结合新时期我们股市的问题,以及“十二五”规划,给出我国发展八点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结构制度。

从改革开放思想提出到市场经济的建立,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不仅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金融市场也从没有到有,单一到多元。中国的股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飞乐音响到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到股权分置改革到创业板,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证券市场在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募集资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

新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几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见证中国股市一书将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为探索、发展、规范与跨越。探索阶段(1978~1992)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大地上全方位的改革方针,计划经济的全面转型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在论“资”论“社”中,80年代的债券市场起步了,到柜台交易的出现,再到沪深两市的先后建立,再到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启动证券市场的第一次大发展,推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锚。发展阶段(1993~1998),在总结了证券市场初期监管不足、法律漏洞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2年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从体制保障了证券市场的基础。证券市场由区域性市场向着全国性市场迈进;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主体不断丰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推进了国际的发展步伐和证券市场的功。规范阶段(1999~2004)《证券法》施行,确立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对证券市场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探索国有股减持,为全流通做准备;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度过渡到核准制;上市公司治理和规范成为中国证监会的工作重心;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有条件受理,司法救济大门开启;呼之欲出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尚属单边市。跨越阶段(2005~2012),证券市场法律体系逐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实行新老划断,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快速恢复;上市公司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双向提速”;创业板上市、股指期货推出、融资融券开始;监管工作日趋完善,自律各方协力共赢。

截至月21日,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2494家,上市股票数量2580只,总股本达到31795.28亿元,股票市价总值达到亿元。沪、深两市规模如表1所示。

从第一支股票“飞乐音响”的发行,到今天上市公司达到2494家,股票市值20多万亿,中国股市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面,虽然中国的股市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其中也伴随的不少的问题。这里不仅有资本市场本身难以克服的弊端,也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政治、经济问题。结合几个问题的阐述,具体分析一下。

(一)股票市场有没有触底。

从20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票市场一路高歌前进,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创下了中国股市的最高点6124点。而后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和“大小非”的解禁,股市又掉头下行,仅在20已经就跌幅高达70%左右。经过了两年的左右的盘整,股票市场的低迷局面在今天依然持续,股市的底部依然没有清晰。虽然目前代表a股蓝筹的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大约是10倍,但是其并未意味股价足够便宜、估值过低。

把a股蓝筹的沪深300中,权重占比甚高的16家银行,以及中石油和中石化拿出来,其它288家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就一下子跳升到了17倍以上。再进一步看,在这沪深300只蓝筹股中,市盈率在35倍以上、盈利亏损的有80家,15~35倍的有99家,而15倍以下的为121家。也就是说,在沪深300中,这18家超级公司赚了73%的钱,却只承担了43%的市值;反过来讲,其他其他的的280多家公司只拿到总盈利的27%,却要对应57%的市值。对于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市值相对较小,同时其利润又相对较大。而其他一些业绩较差,市值又被炒作的公司,被这种市场的平均主义所掩盖。从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去判断股票市场是否处于底部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股票市场的欺诈与投机。

回顾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其中不难找出各种投机的案例,这里不仅有钻制度漏洞,还有违法操作的事件。我们股票市场的换手率过高,也就是交易过多。通过低吸高抛,从价格差中获取利润。从“8·10**”,为了一张“股票认购表”,排队哄抢。原本准备三天发行抽签表,结果半天就卖完了。到“3·27国债期货”事件,国债期货事件是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以至于有段时间提到期货就让人联想到欺诈、疯狂混乱,“327国债券期”货事件无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到“5·19”股票市场放量上涨,95%以上股票的涨幅超过50%。经证监会的同意,沪深两市限制在两市交易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类交易涨跌幅度,涨跌最高为10%。再到琼民源证券欺诈第一案;“康赛案件”发生的现实土壤和暴露出的制度缺陷;银广夏财务造假的“王牌”;苏三山的最离奇的虚假信息案;亿安科技的庄家强势操控;pt水仙的从旗帜到退市。

中国股市的这种现象不仅和股民趋利性有关,还与证券市场的只能做到的.机制相关,更于证券市场的监管有关。

(三)股票市场结构失调。

股票市场中,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虽然实行核准制,但任以实质核批为主,核准周期较长,标准不统一,发行核审效率较低,暂停融资还一度成为中国证监会调控市场的一种方式。证券公司、评级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以及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发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发展展望。

中国的资本市场才发展20多年,对市场经济来说,我国的才刚刚起步。相比较欧美等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投资价值发现集资等功能发展并不完善,而是出现层次不协调、运行不合理、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结构历史问题,和《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及股票市场发展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企业发展,如何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也能顺利上市去融资,去探索、规范中小板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很有必要的,对推动股市市场功能发挥有重要意义。

第二,逐步引进创业板,提高市场效率,建设多次复合型资本市场。逐步引进创业板进入进入中国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

第三,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与美国的otc市场相比我国的otc市场不仅单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还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差距。推动我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是适应市场的融资需求,也是构建多层次市场的必然要求。同时,去对其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良性发展。

第四,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所谓国际板指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这些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国际板正在成为继创业板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又一个大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的发展,确实体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新进展。在目前境内外投资渠道仍被隔绝,需要通过qfii和qdii作为中介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时候,先行一步把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引进来,让境内投资者可以在家门口投资于国际著名企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五,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在创业板和主板与中小板之间也应当建立相应的对流机制,并相应更改目前主板和中小板的退市条件,特别是对于中小板企业,如果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滑乃至亏损,不应等到3年连亏之后才进入退市程序,而是应尽早向其他市场转板,以警醒上市公司改善业绩。与此相似,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如果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达到主板和中小板上市规则要求,就应当允许其申请转板,以最大限度发挥资本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天然效用,最终促进整个经济体的健康运行。a股市场现行的退市制度是一个冗长而低效的过程。从企业连续两年亏损给予st警示开始,再经过半年宽限、给予*st警示到最终退市至三板市场,一个企业从不再创造价值到真正退市,中间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缓冲。即便这样,最终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也为数极少。更多的时候是垃圾公司钻规则的空子,借助真真假假的重组吸引投机资金大肆炒作,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在市场经济领域,优胜劣汰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素质的不二法门。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让市场保持长久活力。

第六,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

第七,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优先股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化解了限售股的上市流通问题,一旦限售股成为优先股,那么证券市场成为少数人的“造富机器”和多数投资者的“财富绞肉机”这个困扰人们的难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优先股制度是一项多赢的制度,既能让市场健康走牛,也能促进上市公司融资,还能让a股市场变成投资者的福地。

第八,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参考文献:。

[1]李勇,哈学胜.冰与火:中国股市记忆[d],2012:1-20.

[5]王健.培育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中国资本市场[j].广东商学院学报.(02).

[6]罗劲博.公司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与现金持有——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0).

[7]李彬.宏观经济冲击、债务激进度与非理性投资——基于产权性质调节效应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1).

[8]李晓阳,黄毅祥.基于egarch(1,1)-m模型的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股指收益率的关联实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9]邱闯,李延喜,李艺玮.公司治理水平对多元化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12).

[10]花冯涛,王进波.公司特质风险、股价信息含量抑或信息不确定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01).

[11]王凯,庞震.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06).

[12]屠新曙,李倩.内幕交易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基于新潮实业等四只股票的实证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3).

[13]童元松.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202个样本数据的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九

早期的平面设计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大多集中于字体、插图的绘制。直至前,人们对平面设计的看法仍集中在如标志、海报和书本之类的设计范畴内。通常人们把平面设计理解为标志、字体以及绝对平面并倾向于美术形式的处理工作,并不像设计领域中其他类别所最终实现的结果有多么宏伟的体量,或者在技术上显露出不易揣测的复杂性。而对于一名现代平面设计工作者而言,他们通常会为设计内容考虑更多的适用性与可拓展性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排方式使图形与文字为琐碎的设计内容塑造一个具体的立体形象。因为这样的工作通常会对产品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在公众前的姿态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并能够产生实际有效的价值。现在,因数字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迅速发展与频繁更新,传统印刷正逐渐失去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平面设计行业因曾经的新兴技术(以现代印刷术为首)而一帆风顺,发展到今天逐渐被轻视。而绝大多数平面设计工作者也不否认,会在某些时候用消极方式回避令人疲惫的、无意义的被动服务工作,这样消极的供求关系使得一些设计诉求方在长年累月中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尤其是在我国的市场环境内,因为设计诉求方自身对设计价值的认知程度相对有限,使得诸多本具有良好商业基因品牌的附加值未被彻底挖掘,这也是多数国有品牌的市场反馈不甚理想的原因之一。这些负面因素在日积月累形成沉淀后,势必会在各类新型生产与展示技术的前呼后拥下,一同被裹挟着进入下一轮开拓和发展阶段。可见,无论技术如何日新月异,平面设计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种不良现象与因素,必定会制约甚至阻碍该领域以更积极、高效的姿态发展下去。

二、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

数字信息技术被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科技、全球经济和教育改革。开放、兼容、共享是其最为突出的本质特点。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的工作、生活终会被全面数字化。然而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之前,平面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附着于传统平面载体上的设计结果,在今天已经不能满足传播方式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在数字网络成为又一可供探索的新兴平面媒介的事实面前,平面设计的工作显然需要考虑更多不同领域的问题。此前平面设计工作需要考虑选用何种纸张、何种印刷色、开本大小多少、装订方式等问题。这些以往由平面设计及相关人群操控的工作将会遇到新的链接及协同化工作的问题:在何种类型的数字平台上传播、操控界面的规格、基于什么浏览器软件、不同显示分辨率下的阅读舒适度问题等。即便印刷工业终会于某个时刻走下历史舞台,然而平面设计,这项集艺术与技术、展示与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仍会持续渗透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并不会因呈现载体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质的偏移。比如在便携平板设备上有一款叫做lettermpress的应用软件,很容易让人们想起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的时代特征。lettermpress借用现代数字手段把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带向截然不同的体验环境。原本复杂繁琐以及需要专业技能才能操作的凸版印刷流程,被这款平板设备里的应用软件尽可能直观地解决了。与沉重的印刷机器相比,其优势在于:生产操控界面生动且灵活、可供流传度高效且广泛。类似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它们为未来的平面设计工作开拓出许多可供深入探讨与研究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硬件及软件带给人们的并非仅仅是美观且优良的操控体验,同时还为人们展示了平面设计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技术渐渐显露出其应有的先进性,尽管直至今天,其仍处于快速上升期,但人们却开始想方设法把现实搬到虚拟世界中。如今,一台智能手持设备能够提供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行为,这一点可以从社交型网络空前的繁盛状态中窥见一二。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信息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单纯满足于从阅读中获得自我认知方面的满足感。如果说曾经的传统平面设计具备处理多元化目标内容的能力,那么未来的平面设计则需要面对的是资讯内容更加庞杂的设计诉求。鉴于网络发展的趋势,美国图形技术软件公司adobe除了继续开发既有的软件产品之外,同时陆续推出若干可供设计者分享与交流作品的网络平台。此类平台不仅满足了设计者无差别展示作品的诉求,还为位于世界各地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协同工作的互动平台,使得设计过程更加高效,且设计结果更加贴合客户诉求。换言之,原本设计过程中金字塔状的`生产、传播形式已经被散点式的网状形态所取代。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人们看到了更为积极且高效的行为互动的无限可能。与传统平面媒介所具备的优势相比,未来的生产、应用、传播手段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由此引发的社会效应将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平面设计的社会功能,将会被赋予崭新的且更加深远的责任和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竹简被纸张所取代的历史过程,其意义绝非仅限于质量与外观方面与曾经表面化的形式差异。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就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而不应单纯停留在生产技术层面之上的研究。但不变的是无论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平面设计的根本要求与目的仍将会被延续到未来相关变革的实际内容中。原本平面设计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更不会因为平台的转换而与人类生活的自然诉求相背离。

三、结语。

从过去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传统平面设计行业已经形成的若干消极因素,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趋向透明。生产流程和质量趋向成熟和稳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后,使得这个新兴平台上的工作流程和结果暴露出似曾相识的弊病。然而就目前来看,平面设计能够做的或者说需要持续完成的,是理性地融入到人们的行为习惯正在过渡到现代数字化技术影响行为模式的趋势中,并借助新时代的机遇和能量勇于尝试改善,创新传统生产、传播方式。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

摘要:平面设计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把色彩、图像、文字等视觉元素与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综合体。平面设计是生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平面设计也需要融合多维化视觉元素,使作品更加丰富。

一、平面设计元素视觉多维化的表现内容。

互联网数字信息的快速发展为平面设计突破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代平面设计所表现出的多维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维化的艺术空间。

平面设计作品所呈现的空间形式大多是二维的,虽然这种空间维度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直接,但也使平面设计作品的意识空间受到了束缚,降低了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力。而在平面设计艺术空间中融入多维化的手法,能够使平面设计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2.多维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平面设计元素主要有色彩、文字、图像,这三种设计元素是平面设计实现多维化表现形式的基础。色彩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是实现多维化表现形式中可塑性较为突出的元素,设计者可以利用单纯的色彩、色块以及色彩线条等创作视觉效果,主要表现为立体的或者运动的效果。文字是平面设计作品传递信息的直接方式,文字与平面设计作品融合也可以呈现出艺术性,如,可以将传统文字与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文字的多维化设计。从图像方面来说,随着科技和绘画技术的提升,利用平面图像展现出立体效果对于设计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题。

3.多维化作品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面设计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新的材料。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彰显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利用现代科技的电、光、声等实现视觉效果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可以使观众从多个角度挖掘信息。

4.多维化的信息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设计者与受众的心理博弈过程。这就需要设计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信息表达能力,也需要具有心理分析能力,从而能够抓住受众的心理需求,根据受众的特点,从多维化角度设计作品。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受众互动环节,从而促使受众积极主动地感受信息。

二、多维化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1.图像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多维化应用。

图像也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图像元素的应用增加了平面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摄影技术多重发展的形势下,图像元素的多维化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空间。图像在风格或者题材上比较丰富,这一优势为平面设计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摄影师可以根据平面设计的要求拍摄符合设计标准的图像,平面设计者再利用先进技术对图片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而使图像与平面设计的风格、主题更加相符,从而为平面设计作品增加色彩。除了摄影图像,图形也是图像的一种。图形的特色就是图与形结合,这就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多元的思维,图形的运用使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2.色彩图像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多维化应用。

色彩元素是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色彩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中,能够使图像和文字表达得更加细腻、精准、全面。每种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都不同,因此设计者在不同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应运用合适的色彩进行表达,从而使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突出。总之,平面设计中每种视觉元素都具有多维化的表现形式,合理运用这些元素能够为平面设计创造更多的亮点,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设计者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元素,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3.文字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多维化应用。

文字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字所发挥的功能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表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文字的多维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字叠加。文字叠加主要是指把文字与图像对接或者是文字本身叠加,从而能够打造出特殊的视觉表达效果。文字叠加有很多优势,如,可以强化设计作品的效果,还可以丰富设计作品的表达内容,同时可以改变传统文字的单一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但是如果运用文字叠加的方式不正确,可能无法创造出应有的效果。其次,文字艺术效果的应用。也就是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对文字进行一些艺术处理。如,对文字进行放大或者变形等,使文字形态更加吸引人。艺术文字为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了多维空间,如,可以适当调节文字的大小或字体,还可以选择文字的颜色,以及改变文字状态。利用先进的技术处理文字形式,可为平面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众多亮点。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一

2014年8月1日,根据**市城郊联社关于学习讨论省联社转型发展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我社在王忠良主任的带领下,第一时间组织全体职工召开学习大会。响**郊联社的号召,对本次省联社转型发展的学习高度重视。就我个人而言,谈谈通过学习省联社转型发展会议精神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此次省联社的转型发展是从根本到质的彻底颠覆,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在现有的制度及业务上更加拓宽了发展道路。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我们在保留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全力向现代国有商业银行的标准创新发展。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全面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及市场覆盖面。按照改制、改造、改进三步并走思路,为2015年组建**农商银行做准备,全新打造农信社优质服务品牌。

作为基层信用社副主任,在此次省联社转型发展方案中承担的是执行上级领导下派事物的责任和引导员工转变思想的责任,尽管员工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也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以明确责任、优化选拔、强化培训和深化考核为重点,全面推广客户经理制,与绩效考核紧密衔接,从而对员工施以压力、赋以动力。

中间业务是金融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业务,在未来的科技时代所有与金钱有关的事物都将与银行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大胆的试想一下,在未来几十年里,水、电、网、通信业等单位不再开设缴费窗口,而全部交由银行代收付,人们只需要带着一卡通就能快速便捷的解决一切缴费业务。虽然这只是试想,但也是未来不能预知的事,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争取与其更多的合作发展,共谋福利。

什么是优质的服务?答案很简单,就是让被服务的人满意。怎样才能让客户满意呢?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满足客户所需。现在简单的微笑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就需要与客户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关系,从而让客户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优越性。这就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我们面对省联社的转变发展时刻准备,这也是当下最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改革发展的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基层信用社将面临着从人员配备到业务曾项、从规范制度到公开承诺、从客户营销到市场营销、从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一次大规模转型,这预示着改革发展后的前景是无限光明。我们基层信用社会紧随城郊联社的步伐,团结一心,开拓工作思路,向当代社会金融企业发展趋势出发,为成立农商银行奋力向前。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二

(1)加强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煤炭物流业发展来说,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因为我国煤炭配送中心发展参差不齐,在整个煤炭物流系统中,有些配送中心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煤炭企业目前的需求。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整合,发展公共配送信息化平台,可以降低煤炭配送成本并极大地提高物资配送效率。煤炭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计划、合同、出入库、财务、物资配送、价格、供货商、用户、综合统计、物资超市、数据交换等管理功能。在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设置必要的监督流程,以进一步增加物资采购和供应过程的透明度。同时,煤炭企业还应当重视对物资供销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煤炭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充分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煤炭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仍以运输型物流为主,煤炭的陆运、铁运和海运业务分别由汽运公司、铁路公司和船运公司独立承接完成,能够提供整体物流运输服务的管理型物流服务比例仍然较低,仅占18.82%。目前,我国国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具有有形的实体资源和组织资源,但在人力资源和内部管理上有所欠缺。许多民营物流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如多数民营物流企业是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企业服务方式较单一。

另外,很多民营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配送、仓储等环节上实力不平衡,而客户则希望提供“一站式”服务。因此,我国煤炭行业第三方物流中的管理型物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煤炭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专业和品牌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物流外包市场,开辟第三方物流发展新道路。

5结语。

煤炭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情况决定了我国煤炭资源的调运量巨大,也决定了我国煤炭物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煤炭物流不单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而且还贯穿着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

目前,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物流是其发展的重点。煤炭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它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生产煤炭产品以及组织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物料实体运输等动态流转过程,是一个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本文对煤炭企业物流体系发展的探讨,是对我国煤炭物流事业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来军.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王文平.煤炭企业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三

电子测量的主要问题是解决“信号存在”和“信号定量分析”。对复杂信号的存在检测和定量分析是示波器的首要任务,dpo正是在解决这一测量问题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示波器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示波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完全数字化设计。

数字荧光示波器优于模拟、胜于数字的突出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因其采用了数字荧光技术。“信号存在”是电子测量的基础,只有证实了信号的存在才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art示波器的余辉显示在证实信号存在方面虽具有突出的优势,但dpo不是简单地仿真art示波器的灰度显示功能,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具有模拟效果的一种新型示波器显示方式(信号数字化-图形化-显示)。全数字化设计突破传统模拟仿真的旧模式,创建了以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仪器设计新概念。

(2)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数字荧光示波器的核心部件dpx数字成像处理器,其关键技术是硬件三维动态数据库的读写。由于dpo的显示方式同计算机的显示方式完全相同,是基于计算机结构的仪器,如果计算机的速度足够快,完全可以由虚拟仪器来实现。dpo正是基于虚拟仪器原理,通过专用芯片完成大量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而构成的仪器系统。这类仪器因其运算速度快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它的便携性克服了虚拟仪器不利现场使用的缺点,体现了现代仪器的发展方向。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四

利用空间技术,去探索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将获得在地面上无法得到的崭新知识,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空间,那无边无际的疆域,那里存在着无限的资源和能源,等待着人类去利用。在那繁多的天体上,存在着无限的宝藏,如月岩中的多种矿物(其中6种是地球上尚未发现的)、月壤中的氦同位素3(’he)(约10万一50万吨),还有小行星带的裸露矿藏……都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利用空间环境中高真空、超洁净和飞行器运行获得的微重力等特殊条件,有利于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金属材料、高纯材料、玻璃金属、薄膜和生物制品等研究,从而生产出在地面上难以产生的多类产品。特别是,利用运行在地球空间的各类应用卫星,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通讯卫星等,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社会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骄子虽然诞生在行星地球上,但是不能满足于在这个天体上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一步步地向空间和其他天体上扩展。早前,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最近,美国总统布什又说:“由于进行更多太空探索而引发的幻想将激发年轻一代更加注重学习数学、科学和工程学知识,从而产生出新一代的发明家和科学先驱。”现在,人类开创的文明已属i型文明—能控制和利用本星球地球的物质,并在其上生存。接着,人类要开始进人n型文明—能利用太阳系行星系统的物质。

概而论之,空间活动,意在开创崭新的空间科学、开拓多种空间应用、推进空间技术的发展,实现空间人类化,建立空间文明。

(二)国际空间科学技术态势。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空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美国提出发展航天技术,促进科技发展,保持美国对世界航天的领导作用;重点发展空间科学(发展小型、便宜的空间探测器,对太阳系、星系进行科学探索)、对地观测、载人航天。2004年1月15日,布什总统宣布了《新的太空发展计划》,其中,他强调“在追求伟大的'目标中大胆、守纪、富于创造性并精诚团结。美国人民为我们的空间计划而自豪。

航空航天局的冒险和幻想精神扩大了人类的知识,使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创造了令全人类受益的先进技术。在前人成就的鼓舞下,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今天为美国的航天计划建立一个新的进程。我们将为航空航天局的未来探索活动提供一个新的关注点和新的幻想。我们将建造新的航天器把人类送人宇宙,在月球上获得新的立足点,为探索地球以外的太空准备新的旅途。”接着,他提出要达到的三个目标:第一,在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第二,在2008年之前研制和试验一种新的太空飞船,并且在2014年前用这种新型空间探索飞行器进行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第三,在2020年前重新返回月球,这是实施更长远太空探索计划的跳板,在2030年登陆火星。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大胆地宣布,在2015一2020年间,将派六人小组登陆火星。欧洲空间局重点发展航天运载系统、多用途小卫星,加强地球观测、通信和气象等领域的应用。日本强调“寓军于民、以民养军”的政策,实现航天技术国产化、空间研究国际化、航天开发产业化,进行月球和行星际探索。

印度的航天发展战略强调,以自主发展为主,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系统,提高军事空间能力。总之,各国都自有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政策,以加速空间事业的发展。在空间活动中,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人类只有合作,才能利用自然界、共同生活,并形成社会。特别是,空间研究面对着庞大的天体、浩瀚的宇宙和极其复杂的自然现象,必将遇到艰难险阻,因而全人类必须联合行动,世世代代都要为之奋斗。惟有如此,才能最有效地开创这一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人类为了开展对地球、日地系统等天体系统的合作研究,创建了相关的国际组织,如1958年国际科联理事会建立了空间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等,并建立了一系列国际合作计划:早在19世纪50年代的“国际极年”、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等都有许多国家参加联合研究;近期已有更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如“国际日地物理计划”、“星簇(clusetr)计划”、“国际空间年”和“国际空间站”等,参加的国家和合作的形式增多;21世纪前30年,将出现规模更大、目标分期和更加艰难的空间研究计划,如重返月球、火星探索、外行星(特别是巨行星)探索、太阳及日层探测,以及高能天体观测等,这些则需要更多的国家联合行动。

在国际空间活动中,竞争与合作并存,并按竞争性质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一般地,竞争主要是为获得领先地位这一目标而发生的争夺,这也是遵循一定规则(国际空间法、月球条约等)的一种合作性冲突,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未来30年内,美国强调仍将领导国际空间活动多种类型的联合体,因而在少数空间大国间,为了争夺多维(陆上、海上、空中、空间等)战场中空间这一主战场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因此,各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大国都增加巨资(美国始终高位增长)用于含军事目的的空间活动。人类要长期地进行空间活动,要在空间站、空间港、月球基地、火星基地上和轨道定居舱等中生活、工作乃至定居,必然存在着亲密关系,有着共同的目的。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人类向空间和其他天体上扩展,就仿佛像共同“买保险”一样,一旦有灾难降临脆弱的地球时,人类还可以在空间和其他天体自由、和平地生活。三(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和原始火箭的文明古国,迄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空间大国,也是世界科技大国。在人类进行空间研究、开发宇宙的进程中,中国仍应继续做出重大的贡献。

在21世纪上半叶,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于:要为国家空间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满足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求,即激励民族创新精神、促进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确保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特别是空间安全,为在2050年前建成世界上先进的知识型强国而努力。为此,在2020年前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战略目标体系:。

其一,向更高阶段发展,即具有自主创新性研究的能力,进人世界空间科学技术的前列;其二,形成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优化研究队伍;其三,建成先进的全面的空间大国。在10一20年内的战略重点:其一、空间科学要采用地面、空间立体探测方式,继续增强日地系统研究、向太阳和日层扩展;以全波段研究高能天体;以新目标探索月球,进入火星探索前期;利用卫星和空间站进行空间生命和微重力科学等研究。

其二,空间应用主要利用空间站和卫星等观测地球(含陆地、大气和海洋等)变化;开展空间环境(含空间天气、空间碎片等)预报。

其三,大力发展空间运载技术和航天器技术;提高有效载荷技术水平。为了达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重点任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战略措施(接口),找到战略导人的可行途径,特别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并在gdp中按比例增加经费投人。我国巫待建立军民统一的国家空间局,统一协调管理国家空间事业,制定发展方针和政策,使军用和民用融合和协调发展,改变长期存在的畸形发展现象。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全面地发展成为空间大国,进人世界前列.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五

针对该课题展开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为实现相应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深入剖析该技术力量给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在明确相应作用机理的同时,明确其所存在的发展规律,进而在构建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为实现该技术发展战略目标的科学制定以及相应推进、实施政策体系的落实提供理论性指导。第二,为促进相关领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指明方向。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各领域所产生的冲击与影响,结合这一技术自身的特性与其他技术间存在共性这一特征,在明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能够为促使其他领域中各项技术实现发展与创新提供一个范式,即实现对一般技术发展模式下相应的理论的丰富,带动各项相关技术的发展。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六

要发展地区的经济,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开发人才资源。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的累积和创新是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石。

作为知识的载体,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高度。

而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

此外,大学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因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

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双重意义,既对于地方经济建设影响巨大,又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其个人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国家和地方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成为了外语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创新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涵。

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观察、联想和思考以及实践的能力,从而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大学生创新素质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起着关键性作用。

但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英语教师一般重视语言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讲授,而欠缺对于学生英语创新素质的培养。

尽管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很好,却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部分学生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标因而缺乏创新意识,这些因素都导致当今大学生的英语创新素质整体水平并不理想。

2提高大学生英语创新素质途径。

2.1专业设置以经济需求为导向。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为其提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地方经济在科研、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因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须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

高等教育应该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

在专业设置上,高校应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优先考虑区域人才需求。

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等各种原因使得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状态,进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与优势,也因此需要不同侧重点的创新体系[1](p21)。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

然而,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辽宁经济发展增速趋缓,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和促进对外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加大对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考虑增加对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口译和笔译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2与企业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办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的趋势。

通过合作办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并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邀请英语相关产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使学生能够明确企业对人才在英语方面的要求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此外,还可以开展企业命名班,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提高学生的英语创新创业能力。

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另一优势就是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英语教师通过到相应企业中去实习,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了解行业的发展,在提升自己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指導。

2.3高校社团建设。

高校社团是学生按照一定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体性组织,它是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团体。

高校社团形式多样,各高校皆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社团。

作为一种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高校社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渠道,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

高校社团具有跨学科性,不同专业和背景的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和整合,而多学科创新知识的累积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此外,高校社团还具有实践性,社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契机,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兴趣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鉴于高校在英语方面创新实践类社团普遍较少,高校可以重点扶持英语实践创新型社团,在资金、设施、智力、指导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这类社团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创新视野,启发创新思维,而且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2](p58)。

2.4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高校应积极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的成长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

还要鼓励优秀同学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学习和交流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按照创新型培养模式办学,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3](p13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英语创新素质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高校教师应做好英语创新教育,通过创新英语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英语课程考核评价形式等,务必为大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2]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对策研究。

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的长效机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对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机构,其建设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试通过对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情况进行的深入调查,分析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建议。

一、长株潭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16所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共有在校生人数约27万人,校园面积约为2万亩,建筑面积达6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约为123亿元,校内外各类实训基地636个。

生均校园面积0.073亩,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25.25平方米,每千人拥有实训中心或基地数量为2.40个,生均拥有教学仪器价值0.5899万元。

以上数据均达到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中的合格标准,说明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规模适中,辦学硬件基础设施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各本科院校均建有实训中心或基地,反映出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中重技能、重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尽管湖南省新建本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与数量均有一些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专业设置与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湖南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

我们对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整体上开设有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对接专业,总计数量为167个,仅占总专业数量的27.79%。

特别是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方向专业设置数量不多,人才培养的基数不够;同时,原有专业设置在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培养方式中创新不足,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立足出学科交叉,而这些院校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均沿袭传统模式,对新兴产业中涌现出来的新专业、新工种支撑不足,如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等。

(二)高水平“双师型”专业骨干人才匮乏。

近几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建本科教育规模的扩大。

酒店的发展研究论文篇十七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肩负着开辟创新、科研转化的重任,是各地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在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是八个技术领域中最多的,其各项经济指标也稳居各技术领域首位。文章就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技术领域;经济指标;科技活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所有企业中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发展道路的领头羊。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联合颁布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技术领域,有力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1各技术领域经济情况。

上年度新材料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第一次超越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跃居第一位。,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业总产值851.1亿元,重新排在首列。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分列八大技术领域的二、三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再度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赶超,而且相差近240亿元。各技术领域净利润方面的排名顺序也与此相同。营业收入方面,依旧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首,达845.5亿元,新材料技术领域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分列二、三位。

2各技术领域人员情况。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从业人数是各领域中最多的,达69715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其次,达25964人。新材料技术领域从业人员13542人,位居第三。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及职称方面来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比68.5%,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36.3%,均居于八大技术领域首位,这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业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在该两项指标方面也是位列前三。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中级以上人员占比则相对较低。

3各技术领域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由于各个技术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及本地基础情况不同,八大技术领域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情况差距较大。

3.1各技术领域科技人员投入情况。

截至底,大连市47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共计41013名科技人员参与了科技研发活动。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其参与的科技活动人员也最多,共有17821人;其次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10348人参与了科技活动,较减少了412人。科技项目人员占比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科技项目资金利用率。八大技术领域中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均在9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各领域的科技研发态度比较严肃,对科技资金的使用比较慎重。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相对更高,这也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

3.2各技术领域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基础雄厚,其用于科技活动的非政府经费也最多,达39.2亿元,位居第一。新材料技术领域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以19.7亿元和11.3亿元分列二、三位。在委托外单位科技活动支出方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出额最大,达3.5亿元。但从占非政府经费支出额的比例来看,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较高,占比9.1%。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3家企业度在没有政府支持的科技活动资金情况下,共向外单位支出14855千元进行科技研发,占非政府经费支出总额的44.79%,位列第一。但20该领域的三家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科技活动支出为0,内部研发的科技项目有23项,全部的科技项目支出为12940千元。

4各技术领域科技产出情况。

同样与技术领域的体量相关,在八大技术领域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是最多的,但专利授权率最高的是高技术服务业,授权发明专利占比最高的则是新材料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共发表科技论文255篇,高技术服务业领域124篇。注册商标方面,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拥有345项注册商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拥有265项注册商标。软件著作权方面,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拥有1409项,较上年增长了62.3%,其中当年获得241项,远远超过了其他技术领域。

作者:李妍单位:大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4111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