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幼儿园(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1:37:12
桥教案幼儿园(优质18篇)
时间:2023-11-10 21:37:12 小编:GZ才子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这里有一些教案范例,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桥教案幼儿园篇一

1、知道成语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成语所蕴含的意义。

3、感受成语故事的趣味性,喜爱成语故事。

1、《对牛弹琴》的视频

2、牛、七弦琴的图片

1、谈话导入:

师:你们认识它吗?(出示牛图)你认识它吗?(出示七弦琴的图片)

2、欣赏视频动画,回答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你听到了谁?

(3)牛能听懂琴声吗?

师小结:做事情要分清楚对象

附:故事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桥教案幼儿园篇二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的对话,学习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指导幼儿复述人物的对话

学习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挂图故事磁带头饰

一、组织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1、引入教学: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

2、幼儿边看挂图边听录音提问:小鼹鼠一共挖了几次?每次都遇到谁?

3、请部分幼儿尝试讲故事教师进行重点语句的强调:"对不起,我吵醒了你"。 "没关系"、"我在冬眠,等到明年春天我才能醒来。"

4、表演故事请四名幼儿分别扮演鼹鼠、蛇、刺猬、小蚂蚁,表演故事,要求幼儿能准确复述掉动物的话。(让大部分幼儿参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故事里的小鼹鼠真有礼貌,小动物们都喜欢它,老师也喜欢这个有礼貌的小鼹鼠,希望小朋友们都做有礼貌的孩子,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桥教案幼儿园篇三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教师: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桥教案幼儿园篇四

1、进一步认识猫的外形特征,并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2、喜欢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3、愿意复述和表演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的猫粮。

2、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

3、有猫叫声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请家中养了猫的幼儿介绍猫的生活习性。

1、猫吃什么食物?(教师可向幼儿出示猫粮。)。

2、它最喜欢做什么?

3、它怎样去厕所?

4、它怎样清洁身体?

5、你和家人会怎样照顾它?

6、它生病时怎么办?

二、与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猫的图书或影。

1、引导幼儿观察猫的动作及外形特征。

2、强调猫脚有肉垫,因此在跳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三、播放有猫叫声的音乐。

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模仿猫叫、洗脸和清洁身体等动作。

四、学《小花猫洗澡》儿歌。

小花猫洗澡小花猫,爱干净,洗洗脸,洗洗脚,

不用水,真方便,洗干净,去睡觉。

五、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花猫,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活动评价。

能说出猫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能模仿猫的叫声和形态。

能说儿歌《小花猫洗澡》。

桥教案幼儿园篇五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

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意义

1、学前儿童体育关系到未来的国民体质;

2、学前儿童体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需要;

3、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一)保护学前儿童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二)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补充

(1)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2)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平衡、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3)促进幼儿不断改进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质量;

(4)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促进智力水平;

(5)培养勇敢、果断、灵敏、灵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等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二)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四)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五)幼儿体格锻炼;

(六)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幼儿安全;

(七)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

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

1.合乎卫生要求的房屋与场地.

2.合理的营养和膳食。

1.充足的睡眠2.合适的衣着

(二)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

1.生活制度是指什么?

生活制度是指科学的安排人的生活中主要活动的顺序和时间。

2.为什么要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一)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节奏性,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幼儿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有节奏的活动,建立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减少神经细胞不必要的消耗。

(二)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有条不絮,培养其独立性。

(三)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的内容

(1)基本动作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以及发展这些动作必须具备的平衡能力。

(2)基本体操

徒手操、轻器械操、模仿操

(3)队列队形练习

战队、变队,转身、散开、集合。幼儿在这些练习中,逐步养成在集体中使自己动作和集体协调的能力和习惯,并能很好的发展空间知觉。

(四)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

1、锻炼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渐进性、经常性、多样化、个别对待。

2.幼儿体格锻炼的途径

(1)专门的体格锻炼,又称三浴锻炼。

(2)日常生活中的锻炼。

(五)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

(一)制定全面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

(二)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要协同完成保健工作。

学前儿童体育的方法

第一、讲解演示

第二、实际练习

第三、情境表演

第四、感知体验

第五、榜样示范

谢谢!

桥教案幼儿园篇六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本教案基本参考教师用书。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88教案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幼儿园大班懂得谦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幼儿园篇七

生活中什么东西会旋转?各种车轮的轮子、方向盘、,教室里的时钟,游戏时玩耍的陀螺、呼拉圈、飞盘等等――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旋转现象随处可见。当孩子在水杯中不停转动筷子搅拌糖水的时候,当孩子玩着各种各样会旋转的玩具的时候,他们睁大双眼,他们的眼中充满热情。他们的发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这么多我们成人所忽略的现象。因此,结合刚刚开展过的“有趣的旋转”这个主题,设计这个综合活动“旋转乐园”,引导孩子到各个领域中,去感受那奇妙的旋转世界。

1、语言领域:熟念儿歌《转圈圈》,认识汉字―转圈圈、陀螺、风车。

2、科学领域:通过探索发现,知道旋转必须是在有外力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3、艺术领域:

(1)学习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旋转的动作,并能借助辅助材料创编一些旋转的动作。

(2)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会旋转的玩具。

4、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

1、环境设置:旋转乐园――里面有字宝宝的家(含字卡,图片,图片上面有儿歌)、音乐河(圆舞曲的录音、圈圈,彩纸条)、旋转玩具之家(陀螺、溜溜球、呼拉圈、竹蜻蜓、风车等)、开心屋(供幼儿操作的纸杯,小棍子,剪刀,彩纸条等)

2、知识准备:幼儿已对旋转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认识汉字“旋转乐园”。

1、师幼站在门口,然后老师出示字卡“旋转乐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你们看,是什么地方啊?(旋转乐园)师幼一起,来到旋转乐园。

2、到字宝宝的家做客,认识汉字:转圈圈、陀螺、风车

3、师幼一起来到音乐河,引导幼儿大胆进行创编旋转的动作。

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创编一些旋转的动作。

4、师幼一起旋转玩具之家。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这些旋转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引导幼儿结合玩旋转玩具时的过程想一想)

5、大家一起来到开心屋: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些旋转玩具吧!

(1)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引导他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做些什么?

(2)幼儿动手操作。

6、小结:今天到旋转乐园玩,小朋友开心吗?(开心)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7、结束:把我们做的旋转玩具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吧!

桥教案幼儿园篇八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拓展

课内知识补充

1、纵波(pwave)和横波(swave):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以石头入水处为中心有波纹向外扩展。这个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颗粒运动造成的。然而水并没有朝着水波传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个软木塞,它将上下跳动,但并不会从原来位置移走。地震运动与此相当类似。我们感受到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产生的弹性岩石的震动。岩石,受到打击,会产生两类弹性波从源向外传播。一种纵波(pwave)是质点震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的地震波.另一种横波(swave)是质点震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地震波。

2、地震: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坏,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至印度尼西亚、至堪察加。

3、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较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大陆地壳是双层结构,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大洋地壳往往是单层结构,硅铝层很薄,甚至缺失。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指导

课文学习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桥教案幼儿园篇九

1、通过识字,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汉字知识的愿望,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锻炼幼儿积极思索,大胆发言,勇于在人前表现自我的能力。

1、“小泡泡找妈妈”教育一套。

2、英语磁带一盘、呼啦圈四个。

(一)识字:《小泡泡找妈妈》;

1、教师出示“迷宫图”,讲情景:“小泡泡找不到妈妈了,他很着急,小朋友你们能帮帮他吗?”

2、教师讲解玩法:支色子,挑战回答问题。答对了,小泡泡就往前走色子上显示的步数。

3、带领幼儿做。

(二)识字:《识字律动》;

1、教师讲解规则:老师放音乐,小朋友在呼啦圈周围跑,音乐一停,就走进附近的圈中,老师说圈前的字卡内容,这个圈内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中。

2、带领幼儿做。

(三)活动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鼓励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布置课下作业。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

1、乐意模仿猴子动作,感知猴子的不同动态特征。

2、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感知猴子的头部特征,并自主探索建构方法。

3、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建构想法,体验建构的快乐。

重点:大胆建构表现猴子的不同动态

难点:自主探索猴子头部的建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花果山场景布置、猴子玩偶;球体、椭球体半成品、雪花片;音乐;

经验:认识猴子;有建构雪花片的经验。

1、听音乐,欣赏老师表演,感知猴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模仿演示猴子的各种动作,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2)幼儿猜测动作含义并模仿:猜猜猴子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能学一学吗?鼓励幼儿能清楚地表述并大胆模仿猴子的动态。

2、观察玩偶,感知猴子的头部特征,并交流讨论。

(1)自由交流:猴子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3、幼儿自主建构表现。

(1)介绍场景“花果山”。

孙悟空正在召集花果山的小猴子们玩游戏,你能帮他找来小猴子吗?

(2)幼儿建构表现,能表现出猴子的动态。及时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4、交流、分享建构作品。

(1)集体参观“花果山”,自由交流。

教师:“你最喜欢花果山的哪只猴子?说说你最喜欢它的地方?”

(2)交流分享在建构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幼儿建构经验。

教师:“在建构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建构表现森林里的其他动物。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一

在情境活动中观察比较整洁与脏乱的两个家,产生喜欢生活在整洁优美环境中的情感。

创设情景:“宝宝家”(整齐、干净。物品归放有序)。

“贝贝家”(物品杂乱无章)。

请二男二女的大班幼儿排练好玩娃娃家的内容和要求。

1、观察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过程。

提问:“宝宝家“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游戏的?在游戏结束时他们时怎么做的?

“贝贝家”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游戏的?在游戏结束时他们时怎么做的?

2、让幼儿比较两个家的不同之处,理解整洁与脏乱,对两个家进行评论。

3、“贝贝家”的“爸爸”“妈妈”在“宝宝家”的“爸爸”“妈妈”指导下学习按物品归类放整齐,幼儿观察。

4、与幼儿共同小结:整洁干净的家受小朋友喜欢,我们小朋友也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把物品放好,使自己的家干净整齐。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二

(一)在互相比较的过程中,关注自己与他人身体的异同。

(二)初步了解尺和秤的使用方法,感知数字大小与高矮轻重的关系。

(三)快速积极思考,尝试使用各种方法获胜。

木制长桌子2张、ppt、称、尺子三、活动过程:。

还能比什么?胖和……?或者可以说是重和……?

你们已经把今天比赛的项目都猜出来了,我们今天一共有四项比赛,分别是高矮重轻。

(二)比赛规则:

规则一,每一项比赛每一组只能派一名选手来参赛。

(三)身体的比较。

1.出示ppt(高)比谁高。

师:商量一下,看谁上来比高?你们商量一下!为什么派他?告诉我该怎么比高?

(幼儿背靠背比高,选出最高者)。

3.测量高度师:请一个工具我们判断谁获胜了。(出示卷尺)。

4.关于长短,尺子能告诉我们一个更准确的答案。

5.出示ppt(矮)比谁更矮。

师:这次商量一下比矮你们选谁,怎么样能变得比别更矮。给你们两分钟时间。

(幼儿尝试并进行比赛)。

6.出示ppt(重)谁更重师:该怎么比重呢?

(第一遍尝试,幼儿站上去比赛)。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重呢?

(第二遍可以带上物品去称重)。

7.秤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具体有多重。

8.谁更轻。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秤上"变轻"呢?

9.可以使自己的重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来让秤上的数字变小。

(三)还能怎么比。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三

1、通过四肢活动,锻炼小肌肉,尝试撕细纸条。

2、发挥想象塑造各种发型。

1、材料准备:手工纸、浆糊。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又扮演理发师较色游戏经验。

3、教师自身经验准备:熟悉3到5中不同发型的撕贴方法。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参与度。

有个理发师呀很聪明,他把每天的工作编成了一首儿歌。

小娃娃,来理发。

吹风吹,梳一梳,剪一剪,真漂亮!

我们现在也给小娃娃理理发。

2、布置任务。

教师讲解并示范撕纸的方法。

撕纸的时候胆子大一些,一只手稳稳的拿住纸,另一只手沿边缘慢慢的撕。先撕去四条边,再撕去尖角。

看,纸张就变成圆圆的笑脸了。

像毛毛虫吃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撕。

找一找,眼睛、鼻子和嘴巴在什么地方?

找准位置贴上眼睛、鼻子,还有嘴巴。看,小娃娃来理发了。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四

健康。

音乐。

1、初步学会响铃操的第一节,能乐意学与练。

2、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及柔韧性。

1、能认真完成动作。

2、能同时跨脚、手臂前伸和手臂、脚同时收回动作。

幼儿每人两个响罐。

要求:听从老师的指挥,精神饱满。

1、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

2、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跳起。

3、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跳起转圈。

4、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跳起冲拳。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新操,你们乐意和老师一起学吗?教师示范整套新操。

2、教师讲解示范响铃操的第一节。

3、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并能把动作做到位。教师重点提醒幼儿跨脚与手脚动作。

4、幼儿分四组比赛,看哪组做的最好。

1、放松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2、和幼儿共同评这节课。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五

1、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用。

1、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故事中的图片四幅。

2、蚂蚁、小鸟、等动物的图片,小船、鸟窝等图片。

二、讲述伞的用途师:(出示准备好的伞)问:“公主用伞来干什么?”师:伞除了可以撑外,还可以做什么?师:原来伞有这么多用途,它可真奇妙啊!

三、活动延伸:在美工课上引导幼儿画伞,折伞。

四、活动反思:有的提问幼儿可以很快作出回答并能引起幼儿联想,而有的问题设计得偏深,幼儿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注意这一问题。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六

活动背景:

晨间活动时,小朋友正开心地玩着游戏,帆帆一走进教室便大声地说:“我今天坐公交车来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我下乡也是乘公交车的,还给一位老奶奶让座呢!”、“那天我在车上看到一位小妹妹把糖纸扔到了窗外”、“我跑得快,每次都能抢到座位”……听着孩子们的交谈,我思索着:乘车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儿,多数孩子都有乘坐公交车的经验,那怎样让他们学会文明乘车、做个文明乘客呢?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文明乘车礼仪,感受文明乘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回忆经验,了解乘车中的文明守序行为。

2.尝试根据图片编唱歌曲,强化文明乘车的意识。

3.乐意做文明小乘客,并愿意积极维护文明乘车秩序。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文明乘车行为。

1.共同回忆乘车经历。

师:小朋友,你乘过公交车吗?你乘公交车去过什么地方?

幼:我乘公交车去乡下外婆家;我去步行街是坐公交车的……。

师:平时,我们在什么地方乘公交车?

幼:汽车站、路边的站台。

2.运用图片再现场景。

师:你是怎样乘公交车的?上了车需要做什么?

幼:要投币;要刷卡;找个位置坐下来。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1,并小结:小朋友要记牢,上汽车队排好,主动投币和买票。

师:在公交车上,你们都碰到过哪些事情?

幼:有乘客主动给老人让座;有小朋友在车上大声喊叫;有人抢座位……。

师:那怎样的行为才是文明的呢?

幼儿回答时教师出示图2、3,并小结:上了车不乱跑,有座位不争抢,老人孕妇照顾好。车厢里不大叫,讲卫生懂礼貌,安安静静秩序好。

师:车到站了,你是怎么做的?

幼:下车的时候不要挤;先让别人下车再走。

出示图4,小结:下车时不拥挤,先下后上不忘掉,做个文明的好宝宝。

二、填入歌词,学唱文明乘车歌曲。

幼:说给爸爸妈妈听;做给他们看;看到他们有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提醒他们。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为歌曲填词。

师:想不想用唱歌的方法提醒他们呢?

(1)教师示范编唱第一段,幼儿了解填词方式并学唱。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填词,并演唱。

(3)用多种方式完整演唱歌曲。

(4)用录音机录下幼儿歌声。

三、角色扮演,体验文明乘车乐趣。

师:嘀,汽车开过来啦!

幼儿随着音乐用小椅子拼搭8路公交车。

师:我们都到站台上来准备上车吧。

师幼自由选择老人、孕妇、工作人员等角色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将让座行为渗透到游戏中去。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七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尝试按照原文仿编活动;

1、收集图片: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

2、挂图。

3、幼儿活动材料第20—21页《秋天的颜色》。

一、活动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儿自由讨论)。

——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子“秋天是”)。

——出示图片,幼儿讨论。

图一指导语:小草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二指导语:枫叶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三指导语:菊花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四指导语:松树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五指导语:大地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

1、第一遍欣赏,感受秋天的五颜六色。

提问:谁来说说你听到诗歌里都有谁呀?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说:秋天是?......

三、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诗歌中的事物,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2、根据幼儿的讲述在黑板上记录刚才小朋友说的话,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诗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苹果说:“秋天是红红的。”小白菜说:“秋天是绿绿的。”棉花说:“秋天是白白的。”)。

3、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仿编诗歌。

(原来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好听的词语、好听的句子、编成好听的诗歌,小朋友真是太棒了,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看看秋天,看看秋天里还有那些景物,然后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把秋天记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鼓励幼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桥教案幼儿园篇十八

1、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受溶解现象,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2、乐意参与科学活动,能够用语言完整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秩序操作的好习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每人一个水杯、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背景音乐。

1、老师讲故事:“小朋友们好,我们是糖宝宝和和勺子宝宝,你们想不想听我们的故事呀?”

2、老师拿出白糖和一杯水,请幼儿猜猜把白糖放入水中,勺子还能找得到么?

3、把幼儿的猜测用笑脸和哭脸表示,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幼儿操作实验,讨论:发现了什么?白糖去哪里了?

1、幼儿自由进行水的溶解实验。步骤如下:

(1)想一想:需要放多少糖(一勺糖)。

(2)看一看:白糖还在吗?

(3)搅一搅:用勺子搅拌。

(4)再次看一看:白糖还在吗?

2、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3、提出问题:糖跑到哪里去了?

4、师生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1、向幼儿介绍这一现象叫做溶解。

2、向幼儿解释什么事溶解,提出问题:白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了什么味道?

3、幼儿品尝糖水。老师:糖很甜,你们可不可以多吃呢?

1、还有其它的哪些物质能够被水溶解?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老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要奖励能干的宝宝们,我们来用溶解的现象自己做一杯饮料吧,大胆的宝宝可以把你的饮料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在背景音乐下,幼儿能够大胆地把饮料送给老师,并告诉老师是用什么做的,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品尝自制饮料。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4135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