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感悟和体验的总结。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语法错误和表达混乱影响文章的质量。阅读这些读后感,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表达方式和观点。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一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教育部语文课标准编写,青少年必读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唐诗取材丰富,体式多样,格调高雅,所以我很喜欢读唐诗。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慈母用干枯的手拿着针线,颤抖地为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冬衣。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心想着孩儿这次远行将迟迟不会回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中真切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诗篇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之情。虽无言语,虽无泪水,却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内心对母爱的感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其外,讽喻诗《古从军行》、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也是我爱读的诗篇。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二
我自小就很喜爱中国古诗词,还曾经获得过广州市小学生诗词大会的冠军,并常常为此沾沾自喜。今年暑假,在读完《唐诗为镜照汗青》这套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往了解的更多只是皮毛,本书令我仿佛打开了诗词世界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跳出诗词表面去了解诗人的经历和背景,以及他们所带出的那段或光辉灿烂或悲壮惋惜的中华文明历史。
以唐诗为引子,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个隐藏在唐诗背后的故事。假如唐诗是一树繁花,那么背后的人物就是绿叶,而时代背景则如同枝干。有了绿叶的衬托,唐诗的花朵才显得更加繁茂;有了枝干输送的养分,唐诗的花朵才能永保旺盛的生命活力;而正因为唐诗繁花般的渲染,才更令无数中华儿女对当时的大唐盛世魂牵梦萦,激动不已!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李世民。作为唐代“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为唐诗的兴起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土壤。对于这位一代明君来说,他为人所熟知的唐诗作品仅有一首,那就是《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是一首在酒宴上赠给忠臣萧瑀的诗,本质上也是唐太宗对治国的一个自我总结。虽然就吟诗作对而言,这位明君的成就并不高,但世人却会永远记得他统下的“贞观之治”。而正是有了“贞观之治”,才有了无数华夏子孙梦中追忆的盛世大唐,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诗人才能纷纷在适宜唐诗生长的土壤中粉墨登场: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诗的繁盛,几乎与唐朝的强盛是同步的。而本书中所出现的唐诗,都是伴随着诗人的生平背景所浮现,再由此发散到各种关联的人物和事件,用诗人们的经历为我们串起了整个唐朝的脉络和全貌。
例如我最喜爱的一位诗人——被后世尊为“诗魔”、“诗王”的白居易。在本书中便是先从唐朝大名士顾况的生平说起,接着笔锋一转,点出白居易正是凭借顾况的提携才登上唐诗舞台的中央。顾况从最初看到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道:“白居易?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大不易啊。”,而在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又击节称赏:“有才如此,居即易矣!”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段为人熟悉的典故,带出了白居易的登场和他这首千古名作的创作背景。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本篇通过介绍唐宣宗李忱为白居易所写的这一悼诗,不仅为我们点出白居易诗词的两大特点:一是用词浅显易懂,童子老妪皆能明白,二是广为流传,当时不仅在中原,连塞外也深受欢迎;而且还由此引出了本人最喜爱白乐天的两首作品——《长恨歌》、《琵琶行》。而后又在解读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时,再为我们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和那场使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以及白居易被贬至江州的背景、经历等等。其中,还穿插着白居易的《忆江南》、《钱塘湖春行》、《卖炭翁》等传世之作,让我这位不折不扣的白居易粉丝看得手不释卷、意犹未尽。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或事件或诗作的关联,将全唐大部分的名家和名作都展示了一遍。在作者的笔下,唐诗仿佛一丛绽放在历史枝头的繁花,而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及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则如同枝叶一般,花叶互映,花枝交错,构成了一个真实完整而又别具美感的唐诗体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唐诗这树繁花依旧生机勃勃,芬芳吐艳。我们也要看到,时代早已在不断地变迁。正如本书题目——《唐诗为镜照汗青》给我们所启示的,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我们要把唐诗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循着伟大的历史和民族的灵魂去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三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老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天我摘取其中一些描写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但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么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但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吧!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四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五
心中的小美好往往是你最中意的兴趣爱好,可以为你带来最美好的享受。在我心中,小美好就是独自一人的品读一本令人神往的好书,沉醉于书中由一粒粒韵味深长汉字谱写成的优美乐曲,在闲暇的时光里添加了绝美的调味剂,让我生活津津有味。
还是那光晕泛泛的黄昏,还是那人来人往的马路。我从家外归来,和往常一样开始完成今天的作业。残阳在天际上缓缓落下,残留的日光被皎洁的月光所掩盖。月亮轻飘飘地缓缓升起,代替了艳阳给予大地光的任务。虽然太阳暂时离开了我的视野,但是我从另一个世界又看到了别样的它。书中的世界是作者构造的,我品读一本书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我拿起了我最心爱的书,仔仔细细得观赏这天工地斧般的文字,一段段、一句句都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将我拉入了只属于书中的世界。
我是盛世大唐中的一名百姓,过着平凡的生活,我生活的地方是无比的繁荣昌盛……。
我站在卢照邻笔下的长安大道上,“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偌大的长安城有大大小小无数的街道,水牛、白马和香木的车子来来往往,人潮涌动好一派繁荣盛世之景。“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候家。”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门家为,络绎不绝。我看见他们身着华贵的服饰,举止彬彬有礼,我心中不免想这就是皇族吗?我的思绪飘到了一座宫殿之中,我看见一位器宇轩昂、目光凌厉的人坐在宝座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就是唐太宗吗?文武百官皆贤良,万国臣服拜大唐。这才是真正的盛世缔造者呀!
我缓缓地盖上了《唐诗总集》,我陶醉于其中描写盛世大唐的句子,领略着那千年之前的世界。我赞叹这巍峨的国家,赞叹它的伟大。时间在我投入于书中时一刹那间流逝,我望了望天空中的明月,天色不早了,我从椅子上站起,活动下身体就离开了房间,耳边传来了母亲唤我吃饭的声音。
看书是我不可割舍的兴趣,看书让我宛如亲身体验一般地穿梭在一个个不同的世界,使我流连忘返,所以我心中的小美好便是看书莫属了。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六
清晨,朝出的辉光映出了东方的鱼肚白,在门前那棵榆树下,坐在宽大的树桩上,轻轻翻开膝盖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心情总会变得宁静与神圣!
树皮厚重,书面墨黄,油纸的香味扑面袭来,夹杂着文字视觉的震撼,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稚的诗仿佛是一首歌,欢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直接的诗谁不会写,谁不会吟?再往下看,越看越为震惊,原来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娃娃时随口说出的!那时的我,应该还是稚气未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跑来跑去直至染上一层灰。那想着写诗?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动惭愧,二骆宾王的这一首诗,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样吗?虽跌跌打打,但却透出一丝丝的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一股磅礴的气势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望着庐峰在阳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烟,在万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觉得这瀑布,好似是银河坠落而形成的。这就是诗仙的诗啊!也只有他,才能领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银河的气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与山水的心啊!其实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那片借风在天空翱翔的枯叶,那多生长在野谷县崖峭壁中的美丽小花,那只盘旋在你脚边的可爱小苗,谁不能说她们不是美呢?都说盛唐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却认为李白的豪迈造就了盛唐!
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杜甫,一代诗圣,却被囚禁在城内,不得外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是何等说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缘由,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不理朝政,谎于正业。这令我一阵羞愧,如不是懒,我何至于成绩下降的那么快?看来是时候反省了!
我关上书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几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七
每当我看到比较小的孩子一遍遍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总会想起我的从前:只是一味的枯读古诗,没有一点汲取营养。到头来,味同嚼蜡,只是死记硬背过了。
我曾为此后悔良久。我在刚入学堂的时候,看见文字就如同一个个会认的符号,粗粗的读完,粗粗的背过。上百的诵读量换来的只是寥寥无几的记忆。我试图改变这样糟糕的背诗方式,但古人那令人难以领会的语句,实在不好接受。烦恼一天接着一天,像一根根丝线把我一缕一缕的缠起来,正当我被绑的喘不过气时,一本宝书救了我。
若问此宝为何物,《唐诗素描》为其是。
“此时,只有那轮明月,睁着慈祥的目光,把一个孤单的身影照耀”……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被数百文字展现,意境就慢慢的渲染开了。诗,像是香浓的茶叶;此书,如同尚好的热水。两者相融,就觉得茶味的馥郁在水中慢慢渲染开了,茶的苦涩转甘甜,水的无味变芳香,两者缺一不可。
读这本书,仿佛真的化作一只小书虫儿,钻到诗海里了。空山新雨的畅快,蓬头稚子的顽皮,慈母手中的针线……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华汉字,筑成大舟载你远行。
文章之本在题,回过头来,我开始思考这本书的题目。此书甚美,为何命名为“唐诗素描”?将我将全文通读一遍后,才明白,素描是最真实的临摹,作者用雅致的辞藻,将诗中流露的景象真切的描绘出来。如果只是单单有文字,也许有些意境仍想象不出,而我的书中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幅山水画,读诗,从诗中想景从景中寻诗,一言一字错落有致,一笔一画恰到好处。
如果仅仅读一遍,是完全吸收不了的,要多读,多品,要让知识的香茶真正在水中浸泡开来,多读几遍,你会“温故知新”。
诗很多,在这首诗里,是百花齐放。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奔腾,是从千米高空向下冲的骏马;偷采白莲回,是童稚,是在水中采白莲的娃娃;大漠沙如雪,是豪情,是塞外金戈铁马的战骑。就“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看,心悦时赏,有锦绣江南的美幻,有深厚的友情;伤心时品,却是桃花潭的深渊,却是告别朋友的凄清。
自从翻开这一页书,我对古诗的理解就开始不断上涨,有的思考不在停浮于表面,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深度,我再也不是那个接诗就背,不知思考的人了。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八
那是一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旅途。
回望千年前的缤纷盛唐,两千多位诗人恰似群星闪烁,璀璨着中国文学的熠熠星空。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其中一处星光特别灿烂,因为450位诗人先后涌向那一个地方,或寻仙、或修道、或归隐、或壮游、或宦游、或神游。
他们既有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超级巨星,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顺水而归;或载酒扬帆,或着屐向山,无不临水赋诗,登顶高歌,赞咏着这里的瑰丽风光,流传下千古不朽的诗篇。那一行行飘逸的脚印,一串串爽朗的笑声;那一声声清朗的高歌,一句句隽永的低吟,最后蝶化成1500多首瑰丽的诗文,铺排成一条云蒸霞蔚的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渡口进入浙东。他们驾一叶扁舟,唱一路欸乃,沿萧绍运河一路向东,南首是巍巍会稽,北边是滔滔东海,中间是汤汤镜湖,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直达波浪滚滚的剡川,然后沿江而上一路向南。这时消退了浩渺烟波如云白帆,消隐了牧童短笛浪里飞歌,排沓来迎的是两岸青山,笑语欢歌的是碧波清流;绿树掩映着竹篱茅舍,阡陌相望着行人黄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白帆归舟、村野牧歌,使人仿佛进入了桃花源。从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走的正是一条“越中—剡溪—石桥”的水道。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诗人钟情浙江,特别是浙东?这要归结于这片灵异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积淀。这里会稽、四明、天台三座名山逶迤其间,居中一条剡溪是三山的自然分野,汇入剡溪的无数清流,一路泠泠作响,出自万壑千山。“会稽佳山水,名士多居之”(《晋书?王羲之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又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水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王羲之也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非常之景栖非常之人,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的文人雅会,如东晋十八高僧和十八高士曾在剡中聚会,王羲之等41人曾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
镜湖、剡溪、天姥等秀山丽水,深深地吸引着诗人们多情的目光,更具吸引力的是这里丰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云门寺、大佛寺、国清寺等名寺古刹,这里有百官朝舜、西施浣纱、曹娥投江、梁祝化蝶等美丽故事,这里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马臻筑湖等史迹遗存,这里有王羲之的.兰亭雅会、谢安的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等名人轶事。还有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神奇寓言,有刘晨、阮肇天台采药遇仙的美妙传说,有一代高僧支道林“买山而隐”的趣事雅闻,还有谢灵运“伐木开径”、著屐登山的壮思逸兴。这里既有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大量名士,也有像戴逵这祥的绘画雕塑大师,更有以白道猷为代表的佛徒高僧。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多少诗人就是为了追寻先贤。李白说:“入剡寻王许”(许,即许玄度),刘长卿说:“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唐诗之中有多少诗篇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这类寄托?所以有人说,唐诗之路的源头在魏晋,这里不只是一条诗路,更是中国佛教、道教、儒教的糅合之路,也是书、画、诗的整合之路。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佛教的传播,就没有后来的“唐诗之路”;没有东晋名士的风流和对山水的歌咏,唐诗的兴盛也许将推迟。
这是一条诗意之旅,精神之旅,李白早有“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向往,杜甫发出“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感叹,白居易更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盛赞。从初唐的骆宾王、李峤、王勃一直到晚唐的杜牧、贾岛、姚合、罗隐等等,这些诗人,有的如李白和李绅,三次在这条路上流连忘返;有的如顾况和许浑,两度在这条路上徘徊徜徉;有的如孟浩然和杜甫,在这里前后逗留达四年之久。唐朝诗人的大家和名家,几乎没有一位不寻访和歌咏过这条诗路。
经济繁荣为唐诗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全国统一为唐诗繁荣奠定了现实基础,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钻研,统治者的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唐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得到了“活水源泉”。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诗人以诗的灯火照亮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地理山川,政经风貌,阡陌田园,以及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条条上下求索的道路。沒有人怀疑里面存在着一定的界限,或者它诞生于某个地段区域,或者它只限于历史,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让我們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五千年文明脊骨里所透逸出的強大的民族气息。
至于“唐诗之路”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留下的著名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代圣贤心”,以及他讲学的地方亲手种植的“朱梅”里,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从旅行家徐霞客、文学家张岱、袁枚乃至近代的俞曲园、弘一法师等人作品或书法里,找到深浅不一的痕迹。
在世上所有的路中,“唐诗之路”是一条浪漫而特别的路。它虽然客观存在,但并没有插着“路牌”,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历史遗迹的路标,才能把这条道路延伸下去。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九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读后感《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十
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虽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青春,行路人看见齐齐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嗷嗷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的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的跑到楼下,我很惊讶,小草活了,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唐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十一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书里的诗茖茖都非常的好。
比如侑一首诗是這样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意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尙,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尙,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來,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侑一些寒意了。还侑一首诗也很好,是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尙,便引诗情碧霄。诗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悲伤。
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尙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們的诗情也带蓝天尙。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這本书。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十二
诗,是十里桃花的繁华,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是漂泊中的孤独无依,是雨夜里的痛彻心扉,是记忆里的江山如画。人说世事如梦,几度秋凉。昨夜灯火楼台,转眼人去楼空。遥想当年沙场,难料如今铁马冰河只能入梦来。在那些诗词里,我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荣辱兴衰,最终被岁月掩埋。眼见了多少游子的乡愁,丝缕的萦绕心头。望少年气盛,雄心壮志徘徊苍穹。蓦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经久不衰。偶然忆起,璀璨如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油灯下的母亲,安详的坐在那里。她的手微微颤抖,手中的针线穿梭往来,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疲惫,双鬓明晃晃的发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她把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缝进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舍似灯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泻了一地的月光。母亲老了,却固执的像个孩子。她担心孩子不能如期归来,一人默默在故乡等待。都说母爱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谛。前些日子,我与母亲到楼下散步。我总喜欢走在前面,一转头,望见与我齐平的脸,脸上的细纹一如她走过的风花雪月。我放缓步子,直到与母亲并肩。昏黄的路灯下,她稀疏的头发里大把的银丝泛着淡淡的微光。“妈,你有白头发了。”我对她悄声说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叹了口气,眼里像是弥漫着大雾。我的思绪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时候我的小手还触不到她的臂弯,母亲喜欢弯下腰同我说话。那时候我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挽着她的手,走过每一条街头。我想起儿时总喜欢和母亲挤在同一床被窝里,身上的冰凉贴近她肌肤的滚烫。她总会半真半假地把我推开,推的远远的,直到床边。但每个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总发现自我小猫一样蜷伏在她的怀里,感受着她铿锵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一阵暖流钻入心底,恍惚间我还是那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孩儿,而她还是青春的模样。“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轻啦。”我握住母亲的手,沿着街道慢走。只记得我们俩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像留不住的时光。
读诗时,总免不了了解诗人。孟郊被称为“诗囚”,我看完资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荆棘坎坷,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或许人仅有到了必须阅历的时候,细数过往,才懂情深。原先很多人本是我们生命中的走过,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暂地陪我们半辈子。总会待到别离时,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们不该把父母的爱当作挥霍,且行且珍惜。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李白一生诗作无数,我却对这一首情有独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很羡慕李白,倾倒于他出众的文采,也向往着他的洒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的《将进酒》,字字透着潇洒,句句唱得昂扬。我以为,他本知足常乐之人,饮一杯酒,且忘忧愁。“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的豪情,颠覆了我的看法。但当我读到《行路难》,心中竟生起了敬意。诗人巧借行路的艰难,暗喻仕途的坎坷。官场的你争我夺,阿谀欺诈,给予诗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海上汹涌的波涛就要将他击垮。但李白的过人之处,便是没有被无情的命运打倒,仍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愈挫愈勇,直至到达梦想的彼岸。爱我中华者,必当敬我中华之精神文化也。千年之前,我们祖先辈的他们,应对逆境,咬牙切齿却也从不轻言放弃,在悲洪似的逆境前挣扎着寻找一丝光明。而多年后的我们,是否延承了此般精神俄而,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俞教师,从一个寸草不生的穷乡村走出来,走到一个丁点儿大的县城,一步步打拼,如今来到了省城南京。依稀记得他与我们谈及以往时双眼的朦胧,一次次雨中的挥泪,一夜夜翻来覆去的难眠,一场场惨败的考试,世事如此不顺人心。也曾几度消沉,他告诉我们,那些迷茫的日子,孤苦无依,唯有诗词与书籍作伴,那些苦痛的岁月,是文字陪在他的身边。而如今的他,上课时信手拈来的几句诗词,令人惊叹不已。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读的岂是字句,更是灵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学习古人的精神,迎难而上,为了更加完美的明天而奋斗。终有一日,我们能穿过厚厚的云层,寻觅到期望的光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要说爱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诗人还真是数不胜数,但最令我钦佩的还是诗圣杜甫。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在小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据说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小小年纪的我,还无法理解国之深,只是同他一齐“喜欲狂”,也是种别样的欢欣。不一样于诗仙李白的浪漫,现实主义的他倍感深沉。而当我读到这首《春望》,心中沉沉的一击,感觉喘可是气来。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古时诗人词人总喜欢写一字“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城春草木深”,这一字,染上了荒凉,沾满了无奈。沦陷的长安城,昔日的笙歌舞曲早已不见踪影,一城的繁华转眼间成了沙石瓦硕。放眼望去,破败不堪,千里不见人迹,唯有杂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那娇艳的鲜花,思绪被勾起,忆起以往,两行浊泪沾湿了衣裳。许多时日未见家人,思念愈加浓烈,忽闻鸟鸣,心头一颤,乍然惊起。看那火红的战火啊把天空的碧蓝铺成了鲜血的颜色,看那弥漫的硝烟啊不知何日方休。无言的等待啊只期望送来一封家书,告诉我家里安好,告诉我妻小平安。年华易逝,满头的白发像秋末飘零的枯叶,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都差不住了。品完诗,心头空荡荡的,却又像被什么堵住。千年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多少场战争,多少家破人亡。那些岁月里的逃离与漂泊,永远都无法忘怀。我该庆幸,自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整日阳光明媚的年代。能在清早醒来时看见爸爸妈妈的脸,能在睡前道一句“晚安”。读了那些诗,我突然间觉得自我多幸福。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该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如今很火的电影《战狼》,“当你在国外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你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朋友圈里,微博动态里,都是纷纷的好评。那一刻内心的震撼着实难以言表。但在这之后,真正有所行动的又有谁呢口说无用,我们该投身于实际行动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孝亲敬长,努力学习,便是爱国。它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儿时的我,对诗并不感兴趣。还不如童话,看公主几经波折后遇到王子,盼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那个风雪之夜悄然升入天堂。那时候的知识面很单薄,可是停留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般略显肤浅的诗罢了。也只是单纯的记诵,从不试想理解。如今渐渐长大,才发现诗歌不仅仅是诗歌,它能够包含许多许多。诗,能够是一种回忆,就如同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的旧时光。看前朝,多少风流人物,不尽英雄史诗;论今朝,是否依旧如初诗,能够是千千万万的寄托:羇旅之人借诗词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沙场上英勇拼搏的将军战士,借诗词表现自我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多情之人借诗表达对红颜的断肠爱恋……诗,更多的是一种鼎盛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无人能及的巅峰!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与瑰宝。它的篇幅不长,却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历史,风吹雨打,我们悲痛过,我们哭泣过,但我们不曾放弃过!我们理应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国恒久不变的经典,永远地留在中国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颦一笑一牵挂,一刀一剑一伤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刹那。待到双鬓成白霜,在诗里感叹人生梦一场;待到双鬓成白霜,回望来路繁华落地落满伤;待到双鬓成白霜,煮一壶清茶,看昨夜灯火楼台,待来世满面红妆。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十三
风萧萧兮易水寒,眼望前路两茫茫。
在这一个文坛上本如天神的人物已经尽付春水,但是他们的诗文——《唐诗》,其艺术魅力永恒不朽。
数千年过去了,唐诗韵律悠然在回响,漫溯历史的大道,平添的不过是已经风霜的韵致,那是世间最亮的语言,是红尘中最灿烂的图蓝。虽然他们渐行渐远,声不可闻,但其诗文的其情其闻在世间永传,亘古流芳。像这样别出心裁的,与众不同的唐诗韵律就在此:
你看,那山涧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那儿,松林一尘不染显得苍翠,皎洁的月光透过叶子,在松间留下条条斑驳的影子,置身其中,使人明静、清幽,就好像心也被洗净了一般。那白练似的清泉从石上穿梭,源源有声,像优美动听的奏鸣曲,又像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忽闻林间笑语一片,咦,原来是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
本想就此优美转身,不料撞见别样风采。
你看:那古道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那儿,小草绿得妖娆,绿得妩媚,绿得动人,偷偷伸长了脖子,与这条荒弃了的苔阶映衬着。明媚的春光洒在绿草身上,使其身上的汗水瞬相聚,变大了,又变大了。纯如水韵,亮如明月,深如潭渊,洁如白雪,使人如痴如醉,又如珍珠一般,一不小心掉落在苔阶上,碎了。听,躲在密密枝叶里的黄鹂唱起了一歌儿,歌声动听而婉转,像是为此感到叹息。
在那别样风采之后又遇壮丽长江。
你又看:那长江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那儿,狂风阵阵,无穷无尽的树叶在狂风中萧萧飘坠,鸟儿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着。蓝蓝的天空似乎更高更远了。听,那两岸猿猴的啼叫声,凄厉而又悲凉。水中水洲清凌,条条白沙在灿灿的阳光下一闪又一闪。无源无尽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而来。
月下疏影,任风雨交加,依然持节挺立。
你再看:在那山川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里的城东、城西、城南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未曾改变的虎踞龙盘,依旧挺立,就连那北边的江潮也依然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的心情偷偷退了回来,仿佛在惜:昔日的繁华以化为乌有。
昔日山川无改,这时夜月依然。
明亮皎洁的月色中,鲛人落泪成珍珠,流泻不止,忽隐忽现的影子,肆意行走,恍惚迷离,蓝田山上的美日化成了缕缕轻烟。仿佛终身相依,却又瞬间分离。
是的,唐诗的韵律就在此:美丽、凄凉、动人。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十四
戚继光曾说过: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的确无法言喻,读唐诗的快感更是相逢恨晚。
唐诗,是中国人的骄傲,它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中华成长的道路,凝结着斩不断的中华情。它,或高蹈于世,寄托遥深;或引导潮流,朝气蓬勃。
梦回唐朝,细细倾听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千古绝唱,领略他们的胸襟睿智;极目远眺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经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诗情画意;策马回眸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颠峰巨作,情陷硝烟弥漫的乡愁战恨……唐代诗人恒河沙数,多少次让诗国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斑斓;多少次让读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涛汹涌;多少次让国魂的长河一石激起千层浪!
梦随李白,仰头惊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侧耳忽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俯首长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的放荡不羁,他的蔑视权贵,他飘逸张扬的个性,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无不使我叹服、使我钦佩,无不使历史铭记、使历史绽放!
梦随王维……。
梦随李商隐……。
一曲曲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音调,一句句情真意切、言简意赅的韵律,使曾经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无不历历在目,跃然纸上,使或轻松愉快,或愤懑无奈萦绕于胸。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诗选》让唐诗重现勃勃生机,让中华情的火炬继续熊熊燃烧下去。
读罢,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犹如梦回唐朝。
浙东唐诗读后感篇十五
tcl是中国企业的新星,也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一家企业,从90年初至今的发展成效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从彩电龙头到多元化发展,乃至最近几年的海外扩张,有关tcl风雨之声不绝于耳,笔者有感于tcl从至今报亏乃至业界评论的tcl的前期海外扩张基本失败等等,经过梳理和研究,笔者对tcl海外之路受阻一事有如下观点:
一、后院起火让tcl国内营业利润大减,无力平衡海外投资亏损:
尽管现在的tcl把数码、通讯、多媒体、家电、电气等几大产业都推上的前台,准备大力切入,截止到目前为止tcl收入基础还是家电和通讯2大板块,但从开始中国彩电市场的利润大量畏缩,手机市场也开展残酷的价格战和创新战,现在中国手机第一品牌的位置已经让给了联想,这是笔者没有想到的!这2大阵营的中国企业都在拼实力,迎战正酣之际,tcl能不利润大副下滑!
二、数码、多媒体等新产业还是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海外扩张缺乏“武器”:
数码产品应该说是tcl的一个新壮大机会,但其起步太晚,所以到目前为止在国内还没有市场地位呢,何况海外!中国数码产品基本上是日韩欧美品牌独步天下,除联想外,国内企业几乎还没有品牌能够切入前五,没有前五的品牌地位就几乎不会有销售规模和利润,所以tcl的新产业利润机器还没法正常运转起来!
tcl在现在面临基础产业利润下滑、培育产品投入增加、全球品牌培育投入的3大不利环境的情况下,悍然进攻新产业,无疑是对tcl雪上加霜!
三、全球品牌的海外路才开始起步,海外扩张选择多媒体产业是一种战略失误:
21世纪绝对是品牌的世纪,这一点已经得到全球认同,但tcl的品牌地位还是有90%是中国品牌,是不是全球品牌不是说看你的销售有多少是国外的,而是看你的品牌在全球有多少国家的多少公民认可你的品牌,这一点是衡量全球品牌的关键!没有全球品牌的支撑,也就没有消费的热情,没有消费者就更没有销售额和利润!
四、适合tcl海外扩张的时机还未来到:
现在tcl处处面临着新挑战,从稳定国内市场、新产业培育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海外扩张、全球品牌塑造更是需要大量的利润消耗,如果没有基础产业利润的支撑,tcl海外之路就是一种极其大的冒险,其后果难以预料!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适合tcl海外扩张的时机还没到来!
朱煌,现任煌道品牌策划顾问机构首席顾问,《煌道商业评论》首席评论员。
实战策划经验,擅多行业企业问题诊断、品牌整合策划、市场推广策划及媒体投资运营策划,曾任全国性知名企业品牌总监、专业品牌策划机构策划总监、全国性杂志社品牌管理总监、全国性经济报策划总监、运营副总。现兼任网易商业报道、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全球品牌网、中国服装网、中国食品产业网、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金融街周刊、《财富时报》、《华尔街评论》、《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新营销》、《糖烟酒周刊》、中国品牌研究院等机构的特约撰稿人、专栏主持、评论员、研究员。或请百度搜索“朱煌品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50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