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和提炼,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怎样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一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1)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生每人一小段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1.感受线段的“直”
2.初步感知线段。
好,老师想让一个小朋友来演示一下你究竟是怎样将这根毛线变直的?让学生拉着线,师边指边说: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直,小朋友们看好老师手指过的地方,两手之间这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边说边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一起读一下课题。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那么接下来,老师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究竟是从哪里到哪里的,小朋友们小眼睛看清楚了。看清楚了吗?好,现在老师想让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试一试)那么像这样,两手紧紧拉住毛线的两头得到线段,这两手捏住的线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两个)谁来指一指老师手里的线段端点在什么地方?(请学生来指一指)他指的对吗?你会指吗?学生活动:现在请两个小朋友相互合作,一个小朋友拉线段,另一个小朋友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这是线段,这是线段的两个端点),然后再交换一下。那现在你会判断什么是线段了吗?好,那老师先考考你们,仔细看好老师手中的毛线。
教师拉手中的毛线,直的,斜的(是线段,为什么是,因为虽然位置斜了但它还是直的还是有两个端点。),弯的(追问:为什么不是线段?),让学生进行判断。
4.深入感知线段特点,认识线段示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书的这条边看成是线段(边指边说),那么它的端点在哪里呢?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
师: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我们的教室里很多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你能发现吗?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线段(指名个别学生说一说)。
数线段。
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线段,那你能找找这每个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吗?(图片1指一指线段和端点)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数一数。集体交流。
5、连一连。
学了这么多,我们来比比看谁是最心灵手巧的人。
师:给你2点,你能连接这2点画出一条线段吗?连接这2点还能画出另外的线段吗?(不能)。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你们画的跟他一样吗?
原来啊,连接三个点可以画出三条线段,只要两个两个点连起来就可以了。画出来的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呀?(三角形)。
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想挑战一下吗?
师:(出示4个点)4个点你还能像这样连一连吗?连完之后数数一共能画几条。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展示两种不一样的画法,强调学生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这两个点可以连起来吗?这两个点呢?所以呀这个图形中间还可以画两条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三
教学过程: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它们来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为什么?(生答)。
师:说的真棒。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一起读一读,多响亮啊,多有精神啊!
1、师:(教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学生观察。)。
小黄猫的路线一样是?(板书:直直的)它两边还有?(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端点。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2个端点)。
2、小组交流探讨:能和你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开始吧!说好了吗?好,你来试试。
3、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请同学们拿出用具,同桌合作,试试看!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找两个小组来汇报作比较)。
师:(竖着摆、斜着摆)那么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摆。(“v”字型)。
师:哎,他们摆了几条线段?这两条有什么不同呢?教师评价:你们真有创意,了不起!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是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课件出示)。
学生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师评价:你们真的好眼力!
6、合作探讨:我们身边的线段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找找,说说吧!
师评价:小朋友们,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线段,真棒!
7、欣赏生活中线段:(课件出示)。
师:在我们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瞧,芭比公主漂亮的小木屋就是由许多条线段组成的,这条红色的线段就是其中的一条;电视显示屏上也有许多条线段,这就是其中的一条;咱们吃饭的桌椅上也有许多条线段呢!你们看到了吗?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滑滑梯上也有线段呢!它在这儿;这是一扇漂亮的门,你看到门框上的这条线段吗?最后再来看看椅子的漂亮座垫,它上面也有线段呢!
小结:这些图片多美啊!我们的'祖国也很美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8、欣赏音乐:(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
1、画线段。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哎呀,你画得也不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4、谢谢这两位小老师,我们知道了画线段时的注意点。那么你能画出两条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段吗?谁来展示一下。
5、如果没有尺,想想看,还能用哪些物体画线段呢?(生答)(出黑板报,我们用线弹出又长又直的线段)。
师:看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哦!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线段了,也会画线段了,可线段在和我们捉迷藏呢?看:
1、数一数。
课件依次出示五边形、六边形,它们叫?它们由几条线段围成呢?请你们拿出图形小组合作数一数吧。
那么,现在老师想画一个十边形,要画几条线段呢?师评价:你们真爱动脑筋。
2、画一画。
小朋友,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看题目:(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和5。
课件:数学博士也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图1:提问:你能数数下面这幅图中有几条线段吗?
出示图2:这幅图上有几条线段,你知道吗?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四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自制课件直尺。
教学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
1、师板书:线。
2、谈话:这是什么字?说说你平时见过的线。
3、导入:刚才大家谈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线,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三种线,这三种线分别叫做直线、线段、射线,同时板书课题:线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4、引发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活动二:看一看。
1、课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图。
2、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线表示一条斑马线。
(2)学生试着用线表示:斑马线、射灯发出来的光线、铁轨。(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及时展示,并相机对比用上直尺和没有用上直尺的同学的作品,适时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课件演示抽象出来的三种线。
活动三:想一想认一认。
1、思考:你们觉得这三种线都可以叫做什么?为什么?
2、认一认(课件演示三种线的名称,并认识端点)。
3、闭眼想象,动手描描。
活动四:说一说。
1、独立思考:直线、线段、射线都有什么特征?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认可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汇报时没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师可以出示:
名称。
共同点。
不同点。
直线。
都是直的。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活动五读一读。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线,请个别学生辨认。
2、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画出三种线,同桌相互辨认。
3、提出问题:其实这些图形都有自己的名字,书上16页告诉大家怎样读。(学生自学课本)。
4、同桌相互读一读。
5、提出问题:射线ab和射线ba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活动六闯一闯。
1、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无终。
2、找一找。你能从中找到线段、射线、直线吗?总结反思。
1、说说收获。
以生活中的线引出数学中的线,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开门见山引出三种线的名称,直接切入课的主题。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整理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直线、线段、射线的过程,为进一步体验、对比三种线的特征做基础。
在起名和说原因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三种线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三种线的表象。
这个环节重点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汇报整理,进一步理解三种线的特征、联系、区别。重点引导学生从线的形状、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线的认识。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
教师在总结时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画、辨认加强对每种线的特征的认识。
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拓展练习设计,通过几个成语的出现猜线的名称,沟通学生对语文文字理解和数学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
此练习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种线之间联系的理解。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五
1、线段的认识。
2、用直尺画线段。
单元分析: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你,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
1、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线段的本质特征,并通过线段的表示方法,初步建立线段表象,通过具体操作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2、通过示范和具体操作学会画线段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加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建立正确的表象。
1、体会“直”,感受基本特征。
(1)教师让学生根据毛线的形状进行想象。提问:毛线像什么?(面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3)观察描述线段的特征。
提问:线段长什么样子?(直直的、有两个头...)。
(4)课件演示:我们将弯曲的毛线拉直,就得到了一条线段。
2、比一比,揭示表示方法,初步建立线段表象。
(1)提问:比一比,谁的线段比老师的长?你能将你的线段拉得比老师的线段短一些的吗?是谁控制了线段的长短?(两手捏着的位置)。
(2)展示线段表示方法。
线段两端有两条小短竖,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小结: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明晰线段的表象。
1、观察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指一指,认识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课件演示)书本的边,盒子的边、尺子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在教室里找线段,并描述给同桌和老师听。
4、端点的理解。
提问:你能找到这些线段的端点吗?
小结:生活中很多线段的端点隐藏了,我们一样能找到它的位置。
(三)完善线段的认识。
1、折一折,凸显线段的共同属性。
(1)通过对折,发现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通过折小狐狸,发现线段有长有短。
(四)加深线段的认识。
1、尝试自己画。
2、交流归纳画法。
3、掌握基本画法。
(五)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题:通过再现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依据线段特征作出判断。
2、想想做做2题:通过数线段条数,认识到这些图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体会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3、想想做做3题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1)巩固画法。
(2)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4题: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点及画法。
5、想想做做5题。
(1)先让学生独立画。
(2)引导学生怎样有序的画。
(3)讨论交流体会有序列举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交流等活动,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在探究线段特征的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具体操作,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探究体验,数形结合,体会线段的本质特征,学生容易理解。
我又通过折纸活动扩展学生思维,通过操作,把概念和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
在练习时,我进行了有梯度的练习设计,学生在巩固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六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过程。
师:小狗想要吃到骨头,选择哪条路线会比较快呢?为什么?
预设:直的那一条,看起来比较短。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啦,同学们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换一根长一点的线,仍然用手拉住两端并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谈话:那我们现在把这个线段请到我们黑板上来,这个毛线应该怎么样固定在黑板上?是弯曲着吗?(边说边把毛线拉直了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
问:你能根据黑板上拉直的毛线,尝试画出来吗?说说怎么画的?
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问:你觉得这几种画法,哪一种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指出:这两个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1)到生活中找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
(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七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八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突破重难点。
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建立吨的质量观念。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练习。
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突破方法:通过抬一抬100千克沙袋感知、推算出1吨有多重,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象,去推算,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
教法:采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抬一抬100千克的沙袋间接感知1吨的质量;运用集体交流的方法探讨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法:学生运用实验法、讨论法开展活动,自主探讨,根据已有知识类推出吨与千克间的换算方法。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1袋重100千克的沙子。
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千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二,设疑,引入课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作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教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作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_____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新授。
1,教学例6。
一、测量。
(1)课件出示例6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4)围绕小精灵“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5)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6)继续看教材,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画出来。
(7)汇报:小精灵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你还知道了什么?
2.充分感受吨。
学生抬沙子感受1吨(一袋重100千克的沙子)。
(1)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两个学生来搬沙子;再请两个学生搬,直到沙袋能离地为止。
(2)猜一猜这袋沙子大约有多重。
(3)100千克的沙子很重,10袋这样的沙子质量才是1吨。
3.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你能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例子吗?
4.教学例7。
(1)出示例7。
(2)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说理、说方法。
想: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6000千克里有6个1000千克,所以6000千克是6吨。
5.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理解“超载”的意思。
(2)你能解决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
1.出示:7吨=()千克。
5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2.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吨。它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吨”换算方法是;“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板书设计。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3吨=(3000)千克6000千克=(6)吨。
数学反思。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为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让学生搬一搬一袋重100千克的沙子,说说感受,然后推算10袋这样的沙子重1000千克也就是“吨”。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九
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理解线段的特征。
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一段线、练习纸。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认识线段。
线段:直的。
2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1.师: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这位新朋友有点害羞,躲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请它出来吧!请小朋友拿出发给你们的信封,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拿出随意放在桌子上。不要动手碰,用眼睛观察一下。
问:这是什么?(毛线)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把它变直?(动动手拉一拉)。
2.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3.多媒体演示。
总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它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叫“线段”。引导:
1.可以从不同方向拉直。
2.线段有长有短(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问: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用两只手捏住两端。
(2)总结: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媒体出示)。
4.从生活中找线段。
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3---5题)。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
师: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一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2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二
1.通过拉、折、画等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红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二、新授。
(一)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就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教案《》。(板书:直直的)。
(二)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三)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四)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课件出示第1题)。
(五)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六)折线段(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有几条?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5.在这张纸上能这出多少条线段?(无数条)。
(七)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八)画线段。
1.明确画线段的工具,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画一条比它短的线段。如何看出的?
4、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独立完成后汇报。说说有什么发现?
2.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3点呢?4点呢?
省独立画一画,再比较交流。
3.欣赏生活中线段应用的图片,说一说、找一找。
四、总结。
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最好能有顺序、有条理的说一说,不如用1、2、3等表示。
五、拓展。
出示线段图,画一画,说一说有几条线段?数这样的线段有什么规律?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三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10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再创造的能力;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条毛线,你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弯弯曲曲的、它象毛毛虫。)。
师:请你猜一猜,你和你同桌的那两条毛线哪条长?哪条段?生答(略)。
师:你能想办法比较一下吗?(把毛线拉直,用尺子量、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毛线拉直)。
师总结:我们要想比较两条线的长短,必须把毛线怎么样?(拉直)。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毛线拉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师:你是怎么做的?(用手捏住绳子的两端,拉紧绳子。)。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板书:线段)。
师:请观察你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互相指一指。
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端,在数学上叫线段的端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展示、交流: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把铅笔盒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就是一条线段、沿着铅笔的边画的、把纸放在课本的边上,使劲折一折,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学生在画线段时出现了三种情况:
师:刚才在画线段时,有的同学在线段的两端点了两个重重的小圆点,这是为什么呀?(一个点表示线段的头,另一个点表示线段的尾,这样别人会看得更清楚。)。
师: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和咱们的数学家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们以后画线段时,也要像这几位同学一样,在线段的`两端点上两个小圆点或画两条短竖线。
总结线段的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4、用工具画线段。
师:科学家们为了方便小朋友们画线段,还发明了几种画线段的工具呢!你知道吗?(直尺、三角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也可以画线段。)。
师: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工具画一条线段。同桌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争当小小设计师。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圆形的小镜子(每个组都有一面)现在要为镜子镶一个边儿,请同学们帮厂长想一想怎样量出镜边的长度?(把毛线拉直沿镜子围一圈,然后再量一量毛线的长。用纸条沿镜子围一圈,再量一量纸条的长。在小镜子的边上作个记号,在纸上滚一圈,滚了多长,边就是多长。……)。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并且在家中的物体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它们来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为什么?(生答)。
师:说的真棒。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一起读一读,多响亮啊,多有精神啊!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教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学生观察。)。
生:2个端点。
2、小组交流探讨:能和你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开始吧!说好了吗?好,你来试试。
3﹑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请同学们拿出用具,同桌合作,试试看!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找两个小组来汇报作比较)。
师:(竖着摆﹑斜着摆)那么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摆。(“v”字型)。
师:哎,他们摆了几条线段?这两条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评价:你们真有创意,了不起!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是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课件出示)。
学生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评价:你们真的好眼力!
6﹑评价:小朋友们,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线段,真棒!
7﹑欣赏生活中线段:(课件出示)。
师:在我们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瞧,芭比公主漂亮的小木屋就是由许多条线段组成的,这条红色的线段就是其中的一条;电视显示屏上也有许多条线段,这就是其中的一条;咱们吃饭的桌椅上也有许多条线段呢!你们看到了吗?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滑滑梯上也有线段呢!它在这儿;这是一扇漂亮的门,你看到门框上的这条线段吗?最后再来看看椅子的漂亮座垫,上面也有线段呢!
小结:这些图片多美啊!我们的祖国也很美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8﹑欣赏音乐:(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哎呀,你画得也不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4﹑谢谢这两位小老师,我们知道了画线段时的注意点。那么你能画出两条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段吗?谁来展示一下。
5﹑如果没有尺,想想看,还能用哪些物体画线段呢?(生答)(出黑板报,我们用线弹出又长又直的线段)。
师:看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哦!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线段,也会画线段了,可线段在和我们捉迷藏呢?看:
1﹑数一数。
课件依次出示五边形﹑六边形,它们叫?它们由几条线段围成呢?请你们拿出图形小组合作数一数吧。
那么,现在老师想画一个十边形,要画几条线段呢?
师评价:你们真爱动脑筋,真了不起!
2﹑画一画。
小朋友,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看题目:(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和5。
六﹑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两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七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 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直的 。
2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八
数学课的说课。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制定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学法预设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下面就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量长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认识米,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因为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
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预设了本节课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线段的特征。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一把尺子,一张长方形纸和长短不一的游戏棒若干。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可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零,有的是朦胧的生活经验,是幼时父母说过的什么是直的,曾经在生活的玩耍中接触过的什么是弯的。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射线、直线之别。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新课标》指出:"数学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七大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四、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七、当堂检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有别于语文等其他学科情境。这种情境是一个一步步地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1、出示两根小棍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曲的。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根小棒有什么不同之处?
3、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的特点分为两类。(曲线和直线)这一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2、然后告诉学生: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让学生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互相指一指手中的线段。
4、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线段有哪些特征。
5、在数学上,线段也可以用()的图形表示让学生指一指这条线段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两个端点是如何表示的。
这一版块的设计意图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版块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再让他们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2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线段,并举例说明。进一步感悟线段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先对折,再展开,然后观察折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折痕就是一条线段)再让学生折出一个比它长或比它短的线段,对比你折出的的条线段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线段是有长短之分的。)。
4、比较身边线段长短,揭示线段有长有短。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有上一个寻找身边的线段到想象生活中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版块四,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此时学生已经经历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并会描述线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如下设计:
1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怎样画?
2学生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方法尝试画线段?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4教师示范画法,并说明: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来画线段比较方便,美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从已形成线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线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尝试画一画线段,先自己建构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这一建构过程。
版块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基本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开放性练习。
基本性练习。
书后"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通过判断并作出解释,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数出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初步感受公共点。最后再提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拓展性练习。
连线段。
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三点,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先猜一猜画出来会是什么图形?再独立练习,事物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四点。先猜一猜你最多能画出几条线段?再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在画一画,议一议的过程中体会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的规律。
版块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
通过总结,让学生回答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线段上升到理性认识线段,从直观认识线段上升到抽象认识线段。更加明确线段的三个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
版块七,当堂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这样做的目的,教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行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把线段的特征总结为三点板书出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有长有短。
在本节课整体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从朦胧到清晰,从感知到抽象。以上设计源于,以下认识:(1)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生活中有数学,接着去摸,指,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抽象出线段。(2)荷兰数学家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最后通过数线段、折线段等一系列活动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十九
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一段线、练习纸。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2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二十
1.通过拉、折、画等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认识线段教案。
2.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红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二、新授。
(一)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就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教案《认识线段教案》。(板书:直直的)。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三)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四)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课件出示第1题)。
(五)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六)折线段(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有几条?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5.在这张纸上能这出多少条线段?(无数条)。
(七)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八)画线段。
1.明确画线段的工具,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画一条比它短的线段。如何看出的?
4、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独立完成后汇报。说说有什么发现?
2.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3点呢?4点呢?
省独立画一画,再比较交流。
3.欣赏生活中线段应用的图片,说一说、找一找。
四、总结。
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最好能有顺序、有条理的说一说,不如用1、2、3等表示。
五、拓展。
出示线段图,画一画,说一说有几条线段?数这样的线段有什么规律?
认识线段教学课件篇二十一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线段表象的建立。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1.感受线段的“直”
根据学生反应,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呢?
预设学生回答:把弯的那条拉直。
师:(拿起手中的一根毛线)你究竟是怎么把它拉直的呢?(指一名学生展示)。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叫线段。线段可以用。
表示。由此可见线段是直的。(黑板贴展示线段,直的)随后指两名学生指一指毛线哪一段是线段。(注:从左往右指和从右往左两种指法)。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你能从他手中的毛线上找到线段两端的点吗?指学生指出两手捏住的地方。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师:现在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个人拉住毛线,另一个人指出哪一段是线段,并说说端点在哪里。
3.深入感受线段特点。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线段的学习,你认识线段了吗?预设学生踊跃说认识。
师:我不信,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在是线段的下面打勾,不是线段的打叉。
你能不能将这些线段分类呢?
师:将不是线段的去掉,说一说线段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仔细观察线段,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特征?(有长有短)。
讲解完后,师:现在你闭眼想想你心目中的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二、巩固线段特征。
1.从生活中和图形中找出线段。
师:你再观察一下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并指出端点。
展示。
师:这是一个几边形?你能从中找到线段吗?(分别请同学指出线段和端点)。
然后独立做想想做做第二题,展示成果后,让学生猜测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等分别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由此可得: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从长方形纸上折出线段。
师:比较一下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有长有短)。
3.学会画线段。
(1)让学生试画。
(2)展示学生作品并交流,作线段的流程。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预设学生线画的不直,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他的线段画的完美吗?哪里有欠缺?
预设学生少一个端点,师:他的线段画的完整吗?少了点什么?
(3)老师演示线段。
师:左手用力按紧米尺,另一只手沿着米尺的边从左往右画出来一条线,然后再线的两端画出两个小竖线代表端点。这样一条完整的线段就完成了。
(4)学生巩固画线段。
师:现在,你能画出一条比刚才更漂亮的线段吗?同桌互相欣赏。
三、作业巩固。
师:既然大家已经会自己动手画线段了,那想想做做第三题我相信你一定也能顺利解决。(让学生自己读题)。
师:那如果有三个点,每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猜猜看,画出来,会是什么图形呢?自己动手试试看。
学生思考后,在作业纸上操作,并交流互相欣赏。
师:三个点都难不倒你们,现在给你四个点,你能再试试看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小组互相交流。学生班级交流。
预设回答说:先画四个外边,再将对角线连起来。
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从一个端点画起,与其他的点都先连起来。指名一个学生到投影上进行动画操作,要求该生先确定一点,再全部画完。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喜羊羊的步伐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节课认识了什么那什么样子的是线段呢?你还学习到了什么本领呢?回去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下节课再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52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