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4:21:11
2023年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8篇)
时间:2023-11-11 04:21:11     小编:ZS文王

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写文化总结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一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专家,都批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攻击,奠定了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在失败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称着是“三无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好的励志书。必须用好这本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特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待遇面前不伸手,为着祖国的科学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众,振奋精神。

大家一定记得,当年,陈景润摘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陈景润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为研究员。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发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随后予以转载,“怪人陈景润”轰动全国。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时,“七七级”大学生刚刚入学报到,坐定课桌,开始如饥似渴地求知。都是关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精彩故事,不仅教育了“七七级”。《哥德巴赫猜想》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陈景润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屠呦呦是时代的符号,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陈景润,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屠呦呦与她的诺贝尔奖,讲好她和青蒿素之间有着精彩传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励人,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科学的春天。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二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护士王威寻亲大姐吕顺芳。

维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申亮亮,29岁,生前系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

20xx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后方部队隐蔽。在汽车侧翻时,他本可以选择撤离现场,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因为他的及时处置,500多公斤的炸药袭击,只一人牺牲。

这一人的牺牲把一位农村母亲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悲伤得无法站立,坐着轮椅到机场迎接儿子的遗体回国。追悼会上,哭成泪人的杨秋花在多人搀扶下走到儿子的灵柩前,摆上一支白花,用河南乡音大声而颤抖地说:“我的儿子,你为国争光了,我谢谢你!”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三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四

县沛是一个平凡的教师,在徐州市第三中学教书育人二十年,他用满腔的热情和心血,浇灌着一棵棵弱小的幼苗,最终化成满园桃李。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县沛的执着追求。在学生们的眼里,县沛老师带给他们的除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更有是爱、鼓励和欣赏。县沛对“爱”有着自己的诠释:教师只有“以爱育爱,以心换心”,学生才会爱老师、爱他人,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温馨与爱的班集体。

他的学生说:“孙老师带给我的感动,是我终身难忘的记忆。”

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县沛秉承的理念和执着的追求。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要召开一个“我爱温馨家园”的主题班会,与学生们在笑声中,一起动手布置心中的家园,编写《班级公约》,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县沛既是一位和蔼的师长,也是一位关怀备至的“保姆”。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天气寒冷,恰好那天没有暖气,学生坐在教室里没多久就感到手脚冰凉。县沛担心学生着凉生病,给已经在家休息的校工打电话,恳请他来学校帮忙调试空调,让学生们在一间暖洋洋的教室里学习。

已经考入西南财经大学的苗嘉昱后来在周记中写道:“他带给我们的感动,不只是教室里温度的上升,更是心里的温暖,如果我们不加倍努力,岂不辜负了他的这些苦心?”苗嘉昱说,她的班主任县沛老师曾给她带来的感动,是她终身难忘的记忆。

他的鼓励让学生刻骨铭心,一位考入苏州大学的同学在周记中写道:“某天晚自习,被单独叫到办公室‘训话’,还不是因为那‘血淋淋’的期中考试成绩。空旷的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在一个小角落写着什么。走近办公桌才发现,桌边墙上贴的满满都是同学们的成绩单,圈圈点点,并与其他班级、其他学校及高校录取分数线做了详细的比较。谈话的内容早已模糊,大概都是些老生常谈,分析失误,寻找突破点等,只有一句话我记得最为真切——‘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你的命运,高考甚至都决定不了你的命运。至少我相信,相信你肯定可以。’从高一到高三,很少有老师表扬我,听到那句话,瞬间热泪盈眶。”

高三即将开学时,一位学生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县沛因在外地学习,就安排班长组织同学去她家慰问,并在回到学校后立即找她谈心。“老师知道,失去父亲的痛苦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也无法替你分担。但你要知道,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还有妈妈,她需要坚强的你和她一起走过这段难捱的日子;你还有老师和高三(1)班全体同学,我们都会和你在一起。”这些真诚的话语重新给了学生力量。他还为这位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每次考完试后都帮其分析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后来基础较差的她在高考中取得了339分的好成绩,顺利升入二本院校。

家长说:“如果没有孙老师,孩子哪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

班上有位男生,接触伊始,县沛就觉得这孩子与其它学生不太一样。后来逐步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对他过问较少,他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县沛联系了他的父亲,让他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一些关爱。

进入高三以后,这位男生在成绩上起起伏伏,每次模拟检测后,县沛都约他父亲见一次面,坐下来分析孩子的情况,商讨下一步的对策。三检时这位学生没有考好,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情绪上有些急躁,县沛采取了严肃批评的态度,说:“如果你不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去复习,你是没有希望的,理想就不可能实现。”他还让孩子的父亲也跟孩子谈话鼓劲。这位学生很快调整好状态,结果在高考中取得了学校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四川大学。他的父亲感动地说:“如果没有孙老师,孩子哪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

高考录取发榜后,县沛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她自我介绍是班里一位学生的亲生妈妈,因为离异,孩子从小不在自己身边生活,逐渐失去了联系,孩子心里怨恨她,也不认她这个母亲。她多年来一直在校门口默默地关注着孩子,但从来不敢与儿子联系,怕影响他的情绪,影响他的高考。现在高考结束了,从录取榜上她看到了儿子的名字,在为儿子高兴的同时,也向老师表示感谢。她觉得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更懂事了,想让孙老师帮帮她,能让他们母子相认……说着说着,电话那头已泣不成声。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五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大飞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顾诵芬先后担任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组副组长和大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20xx年,他牵头论证并提交了《关于把发展大型飞机列为国家标志性重大专项工程的建议》。他基于对军用、民用航空技术相通的规律性认识,提出“军民统筹、大客大运并举”的大飞机发展思路,并得到采纳。20xx年,国家批准设立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20xx年,运20列装部队。20xx年,c919成功首飞。

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70载,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顾诵芬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部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如今,年过九旬的顾诵芬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六

20xx年的夏天,被所有中国人所铭记的一个夏天,在这个夏天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苏炳添成功出圈,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取得了半决赛的第一名,成为第一名站在奥运会百米赛场上的黄种人,被中国人民骄傲的称为“苏神”,那为何苏炳添能被称为“苏神”呢?让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苏炳添成功突破了黄种人的速度极限,曾经黄种人100米比赛得最佳成绩是9秒91,很多年以来,从未有一名黄种人打破过这个纪录,而苏炳添打破了这个纪录,跑出了9秒83的成绩,成为了100米赛场上黄种人的巅峰。他也是第一个站在奥运会100米比赛决赛上的黄种人,亚洲人,中国人,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单单凭借这一点,他就有资格被称为“苏神”,而他却不仅仅只是这一方面,他的速度仅仅是他“成神”之路的一部分。

第二,当苏炳添于站在奥运会百米赛场上的时候他已经32岁了,而百米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22-27岁,人的身体机能在成年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降低,而32岁的苏炳添已经是一名老将了,他的身体机能已经与那些年轻的小将拉开了差距,但是他仍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跑出了9秒83,他的年龄是他的一个很大的劣势,但是他却并没有把这当做劣势,较大的年龄反而成为他实力的积淀,最终一战封神。

第三,苏炳添的身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劣势,他仅仅只有1米72,而田径界又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身高要在1米80到1米85之间,百米田径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也在1米80以上,而苏炳添的身高距离平均水平还要差上不少,但是他的天赋异禀和不懈努力使得他并没有因为身高的问题而失败,反而成为他身上的闪光点,他曾经因为身高很不被看好,但是他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他可以,他站在了亚洲的巅峰,也站在了世界百米飞人第八名的宝座上,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苏神”。相比于刘翔,苏炳添的封神之路无疑是更加励志的,身体素质和年龄上的劣势并没有影响到苏炳添,也使苏炳添的影响力上升到了一个比拟刘翔的高度。

综上所述,苏炳添之所以被称之为“苏神”,并不单单是因为打破了亚洲纪录,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努力的结果,希望未来,苏炳添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辉煌。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七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八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000个字。1928年,杨振宁父亲自美国归来。同年随父赴厦门大学,进小学二年级。

1929年,其父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园西院十一号;入读教员子弟学校成志小学三年级。

1933年,小学毕业,入读城内绒线胡同天主教圣公会崇德中学。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北平不稳,随母携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全家逃难,经广州、香港、越南河内辗转抵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二年级。同年秋天,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先遵父命报化学系,后改物理系。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

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中国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1958年,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九

叶嘉莹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10日,96岁的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一课。坐在轮椅上,她中气十足,调侃自己的头发竟变黑了一些。

她习惯站着讲课,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但现在,她从家里的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搀扶。她说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超过2000个小时的讲课录音。

哈佛、耶鲁等上百所高校都留下过她讲课的身影。刚回到南开讲课时,她的课,教室里要加座,凳子椅子一直加到了讲台上。还有人靠墙边窗口站着,或坐在地上。数学家陈省身、吴大任夫妇也和学生挤在讲台下。

她在台湾教书时也是这种场面。后来,她带着诗词讲遍了半个地球。

她没有大学者高高在上的架子。她给幼儿园的孩子讲诗,也给学者、院士、工人和家庭主妇讲。92岁那年,她挑选了218首古诗词,给儿童作古诗读本,转年又为这些诗词录制了讲解和吟诵。

91岁时,她还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给研究生上课。博士生、硕士生,加上来旁听的人,坐在塑料小矮凳上,每堂课有二三十人。后来,课程和讲座的视频被整理出来放到网上,她一下子成了讲诗词的“网红”。

90后网友评价“这位90岁的老太太讲课有趣”,认为她的书“不卖关子,娓娓道来,文学知识和历史典故很丰富,两口气便读完了三五百页”。

她被称作“穿裙子的‘士’”。她的生日,国内外研究诗词的学者聚在她身边开会,很多大人物都发来贺信。早些年,不喜热闹的她最多与几位好友一起吃个饭。有一年过生日,她负责切蛋糕,南开大学的两任校长母国光和滕维藻坐在旁边。陈省身一定要把给她的祝寿诗藏到生日当天,提前一天到的杨振宁也没得到“剧透”。

作家白先勇称“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贵族。”诗人席慕蓉形容,叶老师在讲台上像个发光体,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她要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

8月1日,是一个让国人热血沸腾的日子。

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一个黄种人身上——苏炳添。他是我们亚洲之光,是国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山人的优秀代表。

在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在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他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整个过程,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紧盯着那张被黑色、白色皮肤人种包围着的面孔,紧盯着那双充满坚毅和信心的眼睛!虽然最终决赛没有拿到奖牌,可是,以32岁的运动员之高龄,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两次进入10秒大关,已让世界万般惊叹,国人无比沸腾。

苏炳添是广东中山人,出生在古镇,是一个地道的广府仔,从他的身上,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这个没有得到任何奖牌的运动员,却没有让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乐,反而是让我们很多人兴奋得一夜难眠。

首先,过程胜于结果,虽然喊了那么多年,但是这一次,却真切地被大家认同。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奖牌,但是苏炳添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攥紧拳头,往前冲刺的镜头,他那胸前的红通通的“china”,他那兴奋得大吼大叫的马步和表情……整个过程,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黄种人身上的坚强与斗志,感受到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百倍艰辛与汗水,感受到了他圆梦之后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报也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致敬中国速度!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创造新的纪录,本身这个过程已经十分精彩绝伦,给人惊喜,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这样说:“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结果和成绩不重要。”可是,来到真正接受现实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么说,心里还是万分看重那个结果。

是啊,我们要言行一致,才能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既然这么说了,就要这么做。苏炳添的经历,就是最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认真和艰辛地付出过,享受过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结果不如期许,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哪些东西该大力宣扬,哪些东西该远离唾弃,每个成熟的人心中应该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带着儿子看了苏炳添半决赛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家伙激动得上蹿下跳,像个欣喜若狂的猴子,马上催促我赶紧吃完饭,回家去看决赛。在车上的时候,我给他讲了近期发生的事件,有某个明星,刚刚被刑拘了,还没讲完,他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对我笑了起来。我说,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的心里,要十分清楚;每一个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必定要凭自己的实力和问心无愧的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听完我一席话,儿子点点头。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

苏炳添,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健康自律,训练刻苦,坚忍不拔,胸怀国家荣誉……当前,我们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会蹦蹦跳跳,靠脸蛋、靠流量去赢得灯光和打赏的小鲜肉们,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坚实更勇敢的榜样;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时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坚韧意志与人生历练。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这个用意与要求!

再次,苏炳添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奇迹总会降临,逆袭迟早发生!一直以来,因为体质和肌肉构成等原因,黄种人都被认为无法在田径100米短跑上跑赢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苏炳添做到了!通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长年的艰苦付出和不断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袭!无论在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希望,人人皆可通过卓越努力,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此外,从苏炳添成功的人生经历中,除了他个人艰苦的付出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体育人才系统的培养,也可以佐证,基础性、系统性的体育建设十分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与培养,从小抓起,抓出实效,无论硬件还有软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现在的“双减”政策,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和培训之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给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们,站上自己或者国家的荣誉台,为自己的人生或我们的国家增添绚烂的光彩!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一

王xx同学,女,20xx年6月24日出生,是我向阳路小学校五年二班学生。自入学以来,一直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她爱父母、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她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各科成绩优异;她身体健康,勤俭节约,生活朴实,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是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毅力,守纪律,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几年来,先后获得8次校奖励,2次区级奖励,4次市级奖励,10次国家级奖励,是我校全体学生的学习楷模,为此,我校特推荐她为出席区级《十佳少年》。具体事迹如下:

她十分重视自己的思想品德培养,从小就以我国历史名人和现代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榜样,向她们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她能够自觉地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自从入学以来从未有过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出现。因为她表现出色,先后在20xx年被学校评为《文明守纪好少年》,20xx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少先队员》,20xx年被评为校级《十佳少年》。

她爱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她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她的知识面比较宽泛,常年课余时间学英语,英语竞赛成绩非常出色。她酷爱读书,她看书时总是废寝忘食、爱不释手。几年来,她阅读了很多有关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写作知识等课外书籍,被学校誉为"读书小状元".她还非常喜欢和美术等课外活动,丰富的业余爱好使她进一步补充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陶冶了情操。由于她刻苦努力,所以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几年来,她的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总成绩一直是年组第一名,并且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先后获得校级《学习标兵》等5次奖励;获得1次区级《美术作品奖》;获得1次市级《小作家杯》创新作文奖和3次《美术作品》奖;获得5次国家级《双龙杯》美术作品金奖2次《全国第九届小作家杯作文大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

她虽然取得了这样优异的成绩,但她从不骄傲自满,她还在一直追求更高、更好、更完美。在她的带动下,在班级乃至全校掀起了以王惠仪为榜样,比学习、争优秀的学习热潮,使我校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

她和别的孩子不同,因为她右半边脸患有"鲜红斑痣",已经在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了五年,总共有40余次了,每次治疗都很痛苦,但她孩子意志十分坚强,每次她都咬紧牙关,强忍着疼痛不吭一声。每次因治脸耽误的功课,她都要自己补上。她在学习上,就是这样顽强地拼搏着,执着追求着,从未因为治疗而影响学习。她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理想,她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她没有因为脸上有胎记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学习,更没有对人生悲观失望。她对人生价值有着自己的正确看法。她认为一个人仪表美不算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只有有道德,有知识,对人类有贡献,活得才有意义。她能以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为榜样,不怕困难,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用高尚的情操和优异的成绩去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作为一个小女孩能有这样高的思想境界和承受能力,真是难能可贵!没有人因为她脸上有胎记而小看她,相反,大家都因为她各方面都特别出色,而非常敬重她。

她在生活上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立自强,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热爱劳动,对班组的各项劳动任务,总是以身作则,脏活累活抢着干,每次劳动在全班她干得最多。每天早晨她都提前到校,带领同学捡室内外的果皮纸屑等。她在家也是一个爱干活的好孩子。她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能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如打扫房间,收拾床、擦地板,洗碗等。在生活中,她处处事事做到自立自强,从不惹父母生气,不为她们添麻烦,深受老师和父母的喜欢,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她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主动帮助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常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毫不保留地教给她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她们。她们班的韩东晖、陶大鹏、周冰等多名同学,在她的热心帮助下学习成绩都有很大提高。她还与富拉尔基区长青乡前库勒小学五年二班的张欢同学,手拉手,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她先后两次为张欢同学买了本、各种笔,笔袋,文具、书包等各种用品,共计花80多元钱。她多次打电话向张欢同学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使这名同学没有辍学,并且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老师经常把学习困难的同学安排和她同桌,她总是热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她非常有同情心,虽然她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但她从来没有独生子女那种娇气,不论哪个同学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生活非常朴实,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不挑吃、不挑穿,她的零钱全部用在了买书上。由于她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社会公德,被学校誉为《文明小主人》光荣称号。

她热爱科学,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她对科学课特别感兴趣,观察记录、实验等她都做得非常认真。她起早贪黑搞小制作,在综合实践课上她做的《潜望镜》、《吹风机》、《微型吸尘器》等都很标准。去年父母领她治脸时,曾去过哈尔滨科技馆,在那里她学到和看到很多平时没有接触到的事物,了解到科学的神奇,对科学产生手浓厚了兴趣,并从小就立志长大当个科学家。

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大合唱、画展等活动她都踊跃参加。在一次学校的画展活动中,她们班被选中了8幅画,她自己就占4幅,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她还主动为班级办板报,前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看了她的字都赞不绝口,都以为是哪个美术老师写的艺术字。

她特别爱上体育课,课间操从不缺席,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和区的田径体育运动大会,体操表演,跳绳等各项活动她都参加,各项体育成绩都在良好以上,身体非常健康。

她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非常强,在班级担任组长、班长、中队长,五年级时就在学校担任总值周长。她能尽职尽责,努力做好自己负责的每项工作,成为老师的好帮手。每天她组织早、晚自习,把班级管理到老师在和老师不在一个样,班级的各项活动她都能组织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有一次班主任生病不能来上课,她主动领着全班同学上数学课,为大家复习,给大家讲不会的题。每学期末考试完了,她都能主动地到学校,帮助老师上分,抄写点东西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总值周长工作,做得特别出色,她能把20多名值周生安排和调动的合情合理,有条不紊。每周的值周工作计划、检查项目、评比标准、奖旗的发放、值周工作周末总结等她都做到不出现一点纰漏,并且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大家信服,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公认和赞赏,被学校评选为《优秀值周长》。

王惠仪同学就是这样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出类拔萃、深受全体师生拥护和喜爱的她学生。她是我校学生中的精英和典范,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相信她在未来的路上将会越走越出色,前景会更加灿灿辉皇。让我们衷心祝愿她展开金色肢膀飞得更高、更远。

xxxx向阳路小学。

20xx年xx月xx日。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二

xxx,女,现年7岁,xxx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小学一年级学生,少先队员。自入学以来,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对人有礼貌,遵守学校纪律,和班上同学和睦相处,是一个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小女孩。她年纪虽小,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在学习上,她刻苦努力、一丝不苟,从入学到现在,她的作业从来都是清清楚楚、工工整整的,每次作业都能得到优和优+,并且能及时、认真完成。

在课堂上,她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她从不退缩,总是迎难而上,把不会的知识弄懂了才放手。

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玩玩具。但是,只要作业还没有完成,功课没有做好,她就会先自觉地学习。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早起床,不迟到。

在学校,遵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于律己,做到遵章守纪、言行文明,能在同学间宣传"对不起,谢谢,您好"等礼貌用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学。

另外,她还注意培养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王语菲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

小小年纪的她,心中充满了阳光与爱心:还在上幼儿园爱好舞蹈的她,参加了学校幼儿园舞蹈《童心向世界》的排练,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开发区举办的"庆六一"活动,她参与了,就获得了体验,获得了成功,她感到很高兴。

在家里,对待亲人以礼相让,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袜子等;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

在日常学习中,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争当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从升国旗的主持人到讲故事比赛的小选手,到国旗下讲话的表演者,她都认真完成,成了同学们最佩服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学们昭示,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20xx年9月,学了一年多舞蹈的她通过刻苦训练,最终通过了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二级考试;今年9月,她即将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四级考试。尽管取得成绩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但付出后的快乐却是幸福无比的。

王语菲同学自小便继承了祖辈们的淳朴善良、勤劳勇敢。

上学一年来,她从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学校自打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以来,她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老师,您好",她不买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她勇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她总是上前劝阻,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诸如"同学之间要团结"的道理。

她就是这样一名学生,一名外表普通,而心灵美的学生。"做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她正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在奋斗。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三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xx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20xx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愿望。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四

她的肩头,有家庭的重担;她的背后,有学生的期盼。虽有千斤重担,但她挺起胸膛,毅然挑起了家庭和事业这两份责任,用坚强和挚爱演绎了一个平凡教师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就是"感动枣庄教育"十大模范人物、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教师---张文杰。

1996年7月,天生瘦小的张文杰走上了三尺讲台,工作不到三年,她就凭着一种执著精神,获得了滕州市教学能手称号。20xx年,她和同样做教师的爱人步入婚姻殿堂,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在工作中比翼双飞。20xx年1月,正当她们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爱人意外查出重病。晴天霹雳的打击,让张文杰几乎崩溃。怎么办?病重的丈夫需要救治、需要陪护,年已古稀的父母、公婆和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学校的工作还需要料理。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家庭?可两个人都领国家工资,都不上班,她确实又于心不忍。这时的张文杰心灰意冷,甚至想以死逃避。但生性不服输的张文杰,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她用自己柔弱的身体挑起了家庭和事业这两副重担。

从此,她每天医院、家里、学校来回跑,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备课、作业完不成,就带到家里、医院里趁晚上处理,有时丈夫做理疗,她又必须彻夜陪护。疲惫、辛酸、泪水天天围绕着她,可她每天还是面带微笑走进学校、走上课堂。作为班主任的她,总是把班级、把课堂、把学生打理的有声有色。据学校统计,三年的时间,她仅请了1天零2节课的假。她常常说"自己的事要照顾,几十个孩子的成长更不能耽误"。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

长时间超负荷的劳作,张文杰得了慢性胃炎,更加瘦弱和憔悴。然而,生活的磨砺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她渐渐感觉到生活的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和美丽。特别是看到丈夫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看到父母和公婆欣慰的笑容,听着学生们一声一声的叫着"老师",还有自己一次次激动地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她很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坚强"。

因为坚强,也因为有爱,张文杰被群众推选为镇人大代表,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还被授予枣庄市课改标兵、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五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但从小对自己严格要求,她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生活;只有在磨砺中慢慢成长,才能让家人脱离现状。她从小就努力学习,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成绩优异的她荣获专业奖学金,三好生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不断追求进步,坚持不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她,学习工作两不误,作为院系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工作认真,兢兢业业,注重团队协作。在社团工作中积极奉献,全身心投入。做事时严格要求,平时具有亲和力,与社团成员建立了融洽的关系。策划并组织了许多大小型活动,如:金牌教师大赛,新生辩论赛等。作为班级的文娱委员,积极组织班级文娱活动,并配合其他班委处理班级工作。无论是班级还是部门工作,都尽职尽责,深获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爱心责任中生活。

她,生活上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各种兼职,风雨无阻,并得到社会人士一致好评。生活费基本自理,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在家庭条件拮据、父亲伤病的情况下仍乐观向上,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家人、朋友。

她,富有爱心和具有强烈责任感,参加和组织校内外的各项志愿活动。阳光乐观的她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和鼓励周围的同学,并参加慰问孤寡老人、捐赠图书、旧衣的志愿活动。秉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宗旨,参加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并带领学生会勤工部一起继续做好巷口小学的义务支教活动,动员全院学生参与义务支教。在学院文艺方面,多次参加学院举办的茶艺表演解说和诗歌会主持朗诵,积极为学院的课余文艺演出做出自己的努力。

积极开拓中成长。

她,机缘巧合在大二加入创业团队九九工作室,并参加创业培训班的学习,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参加创业比赛,为自己的创业路开启方向;大三承担起九九工作室,带领团队和学生会就业创业部在就业创业方面积极探索,举办多次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讲座和比赛,希望微薄的努力能让大家在面对就业时不再迷惑。

这就是她,一个在前进中摸爬滚打的女孩,她不畏惧困难,只希望努力的背后有点点收获。

获奖情况:

黄蓉同学品学兼优、自立自强,以勤奋努力,乐观向上的形象感动着我们,更以她无限的爱与温暖打动人心。在学习与工作中严于律己、认真负责、重视团队协作,其坚持不懈态度是现代大学生良好的榜样。同时投入社会实践,以自身努力完成大学学业,并以实际行动温暖关爱他人,投身志愿活动,服务群众,乐于奉献。大学期间一直率先垂范,其事迹励志感人,予以推荐。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六

在老师的眼睛里我是她的小助手;在同学的眼睛里我是坚强的"小老师",而我自己认为我是一个热心肠的"小雷锋".

有一次我班的赵泰头疼,正赶上老师下午去打针。我是班级的班长,怎么能看见同学痛苦而置之不理呢,可是我又不是医生,怎么帮他呀,我先拿毛巾在冷水里沾了沾,放在他的头上,然后我去校长室打电话通知他的父母,他的妈妈十分感动,而我认为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有时我感觉我特别了不起,二年级的时候我被评为"区文明青少年"的光荣称号。我也获得过镇"庆十一"演讲比赛三等奖,虽然三等奖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当时我才是二年级的学生,全场几十名选手只有我是唯一一名二年级选手,我相信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以后一定会再有机会的,我会更加努力。终于,在一次区级班会上我露出了活跃的身影,在场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发言、还有电子琴表演赞不绝口。20xx年5月我再次代表全校师生对为我们捐送图书和体育设施的叔叔,阿姨们进行感谢。

三年级,我已经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成长到一个冷静、识大体的大姑娘了。我在班级里解决了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在老师,同学们的心里深深的扎了根,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智多星".有一次下课,我和几个同学在讲故事,突然中队长跑过来对我说‘班长你快去看看,咱们班同学摔倒了,看上去很严重呢。’我本来体育不好,可是听到同学摔倒了,我无法想象如果我晚去一秒同学会怎样。我以马自达的速度跑过去,小心的把他扶上楼,老师一边帮助这位同学清洁伤口一边叮嘱我给家长打电话,我打了很多遍也没打通。最后由我和李安琪带他去医务室找到保健老师给他上了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支持下,于期末考试前我光荣地被评为‘市文明青少年’,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随着年级的增长,我已经知道了面对"荣誉"要"笑",面对"挫折"也要"笑";我更明白很多道理,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差异,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豁达的伸出手,知道自己尽量不犯错误,但允许别人有改过的机会。提到这里我就想起我班级中"小笑星"刘宇轩同学,和同学们总合不来,有时和科任老师还耍态度。我发现他脾气虽倔强,但不是没有优点,他心软,喜欢别人多表扬他,我就以需要帮助的语气和他交流,慢慢的我成了他的好朋友,我在组织纪律时他总是第一个支持我的人。在我眼里,我觉得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可爱。

这就是我,我们班级热心肠的‘小雷锋’,低年级的弟弟妹妹称我为热心肠的大姐姐,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称我为热心肠的小妹妹。

作为班级的班长,303中队的中队长,王迎春同学多才多艺,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在现在的学生中并不惊奇,让我欣赏的主要是她对待他人的热情,她处理事情的冷静,她面对问题的智慧,还有就是最可贵的奉献精神。她感动身边人的正是来自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可又是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也坚持不下来的"小事".

哈市香坊区香和小学张晓芬。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七

——记六盘水师院“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候选人童启炼同学童启炼,男,贵州遵义人,中共预备党员,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学院中文系20xx级本科班学生,在校期间曾任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高原风文学社总编,连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现为六盘水师院团委宣传部、学习部负责人,全面主持团委学生工作。该同学出身贫苦,命途多舛,身历百折而不挠,虽处逆境犹自强,其人其事感人至深。

童启炼同学出身贫寒,命途多舛。刚出生,他的母亲就患上了精神病,他的幼年和童年苦不堪言,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但生活的艰辛不但没有摧垮他的意志,反而越发激起了他无穷的斗志,他克服千难万险,于20xx年梦圆大学。

“天有不预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xx年,他的父亲在给人打工时不慎坠崖身亡!父亲的去世使童启炼的母亲旧病复发,精神恍惚,卧病在床。面对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打击,童启炼迅速擦干泪水,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扛起了摇摇欲坠的家庭。他一边办理父亲的后事,一边悉心照料母亲,贴心安慰母亲,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他的妈妈精神一天天变好,生活逐渐能够自理。之后,他四处奔波,给母亲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安顿好母亲的生活,处理好家里的事情,才重返课堂。

回校后,为了不给母亲增加任何负担,他便忙里偷闲去打工挣钱,他通过发传单、搞促销、做生意、上家教、举广告牌、做杂志编辑、做临时清洁工等等,一角一角的攒钱,一分一分的花钱,每月坚持给母亲寄去足够的生活费,每年给母亲买两套衣服,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母亲的笑容,他常对妈妈说:“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儿会和您一起挺着腰板笑着走下去!我要让我的妈妈过一天好日子!”现在,这个坚强不屈的好男儿,已经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和母亲的精神支柱。

童启炼敦厚淳朴,富有爱心,他热心公益活动,乐于服务于人。他连续3年参与大学生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竭诚服务,甘于奉献。在服务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竭诚服务,甘于奉献,足迹遍及六盘水市水城县的鸡场乡、陡箐乡,盘县的火铺镇等50多个村组,为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送去了精神文明的圣火。三年来共编写“三下乡”宣传资料20余万字,有40多篇“三下乡”专题报道作品被团中央、中国青年网等多家青年主流媒体转载报道。由于成绩突出,童启炼连年被评为“优秀服务队员”。20xx年,他参与研究撰写的以“三下乡”为研究对象的《拓展校园文化精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荣获贵州省校园文化成果评选优秀奖。

他时刻怀揣感恩之心,积极履行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他曾几度作为青年志愿者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新兴(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深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辅导,还对201名“问题少年”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所撰写的《六盘水市“问题少年回访春晖行”活动调查报告》得到了六盘水市政法委书记何冀同志的高度赞赏,并亲自做出了“把这一研究成果面向全市推广”的重要批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童启炼同学成熟稳健,积极进取,聪明能干,全面发展,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在逆境中奋斗成才。

他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勤学奋进,成绩优良,两度荣获“国家级助学金”,20xx年荣获学习成绩“二等奖学金”。他积极尝试文学创作,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省、市等各级报刊杂志,20xx年,团贵州省委礼聘童启炼为“贵州省青年网络评论员”。同年,其创作的《凉都赋》一举夺得贵州省“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他踊跃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先后获得学校“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面试模拟大赛”一等奖;“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特等奖等多项殊荣。此外,他还积极尝试开展一些研究工作,共在国家级学术刊物表于研究论文1篇。

身为学生干部,他德才兼备,品学兼优,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搞好工作,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忠实服务员。如他组织策划拉了一笔2万多元的赞助,成功举办了“六盘水市第二届青少写作交流会”,效果良好,影响广泛等。在校团委的相关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尽心尽力,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其所分管的宣传工作连连名列全市目标考核第一名,20xx年被六盘水团市委授予“杰出宣传工作奖”。由于工作突出,童启炼多次获得省、市、县、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总之,童启炼同学积极进取、全面发展;质朴无华,谦逊好学;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他用乐观之心点燃青春火焰,他用平凡之举诠释男儿责任,他用朴实之音弹奏出一曲曲清新感人、温暖动人的青春乐章!

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篇十八

“我非常期待站在机械臂末端,张开双臂,面向茫茫宇宙。”再度出征的刘伯明信心满满。

20__年9月27日,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如今,刘伯明再上太空。

在航天员大队公寓门口立着8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是刘伯明的执着信念。

20__年“神七”任务中,当翟志刚将要漫步太空时,出现了两个小“意外”:一是开启舱门时遇到了麻烦,翟志刚用力拉了3下,舱门丝毫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舱门必须尽快打开,否则出舱活动就无法进行,“神七”任务的核心目标就无法实现。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他们清楚,使用辅助工具撬开舱门,有可能给舱门密封造成损伤。但无论如何都得出去,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使用辅助工具,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然而,紧张的心情还未平复。耳机里突然传来火灾报警声。刘伯明镇定地将国旗递给翟志刚,当翟志刚在舱外展示五星红旗时,他转身飘向轨道舱内检查火灾点。他压低嗓门平静地跟舱外的翟志刚说:“如果起火了,我们也回不去了。程序继续吧。”在他们脑海里,当时想到的只有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20__年12月,刘伯明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远超以往历次载人航天任务。最辛苦的还是模拟失重出舱活动训练。人在加压后的训练服里,每次“举手投足”都十分困难。由于戴着头盔,只能通过腕部反光镜观察,脚隔着厚厚的鞋子没有触觉,更别说攀爬、拧螺丝等更高难度的操作了。

“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参与载人航天这个伟大的事业。”刘伯明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5521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