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热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5:19:11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热门22篇)
时间:2023-11-11 05:19:11     小编:影墨

总结可以激发我们不断进步的欲望,让我们更加努力奋斗。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无关的内容。以下的文章介绍了一些运动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一

《春的消息》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进春天。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3、指名反馈。

4、小结: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躲在大地妈妈怀抱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慢慢地苏醒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快去分享这份喜悦吧!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金波,他也特别喜欢春天,还为春天作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想去读一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选读课文第一课《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5、听范读,学生模仿。

6、学生初读诗歌,读通诗句。想一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

7、学生交流反馈。

二、感受春天。

(一)学习第一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好吗?如果春姑娘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齐读。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学生读出快乐之情。

(三)学习第三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2)做一做:“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3)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4)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齐读第三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雏菊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与小花朵对话。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绿苞”是什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感受: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三、回味春天。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四、再找春天。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春天。

引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模仿诗歌写写春天。

3、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二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学习写消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感知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消息写作。(难点)。

(一)齐读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预习导学。

学生回答。

相同:都是用叙述的表达方式,都有六要素。

不同:1、所叙事件必须真实,及时;2、结构不同,消息结构五部分。

(三)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读导学案出示的范文《市初中扎实开展新生学前教育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消息消息写法特点。

结合上面的示例,回答问题:

1、怎样选材?

2、怎样拟标题?

3、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4、主体部分写什么?怎样写?

5、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归纳写法。

(四)当堂练习。

结合本班最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搜集有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选择学生受学校表彰的素材)。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修改。

附:导学案。

消息写作是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接触消息这种文体较少,二是消息的结构、语言相对特殊。因此,我试图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从具体材料入手让学生感知消息的特点和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两则材料,一则是网络下载改编的消息,一则是选取校园生活消息,强化学生的感知意识,让学生从具体示例中悟出写法,避免概念和理解两张皮的现象。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小组讨论不积极,不投入。说明老师训练不到位,需要今后不断强化。二是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导致仓促结尾。需要随机调整课堂节奏。

改进措施:1、充分预习;2、精选材料,改变提问方式;3、加强小组训练。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来源:学|科|网z(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九)附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导语:概括主要内容:我军顺利渡江。

三、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我军渡江情况。

四、结语:概括全文内容:英雄式的战斗。

人民必胜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磅礴)。

二、导语:人员、人数、战线、区域、结果(简明)。

三、主体:

1.中路军。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四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7.曹刿论战《左传》28._干将莫邪(干宝)。

29._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3.论证方式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4.句式特点: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8-1-27.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可以一战古义:可凭借今义:可能。

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

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谋篇立意: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层次结构。

一(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二(2)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写作特色: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说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慧眼识统治者之鄙陋。下文则通过“鄙”与“远谋”的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干。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胜,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取胜后,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进了科学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全文运用了对比方法。

8-1-28._干将莫邪。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于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第二、三段交代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2.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8-1-29._劳山道士。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8-1-30.诗词五首。

1.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2.名句欣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看见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悲惨的景象震动了、战栗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英勇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叹。现在,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养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诗歌充满生趣的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描绘春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的课件,让学生一起唱。

2、复习:诗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春天的消息?

二、感受春天。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学生说哪节就学哪节。

(一)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先说说看到了什么)。

1、枝条绿了。

(1)你看到哪些枝条绿了?

2、鸭羽毛白了。

(1)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小黑板)水,染绿__________,水,映出____________。

“摇绿、漂白”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示出勃勃生机。读出惊奇之情。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指名朗读。

(3)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欣赏美丽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课件展示春装的多种款式、颜色)。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快乐之情。)。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课件展示)。

2、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3、做一做,演一演:“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4、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5、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齐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欣赏美丽的迎春花。

(1)出示迎春花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说说你看到的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2)请同学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跃”是怎样的一副神态,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师生共同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像。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小花朵对话。

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高擂台。

(1)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迎春花?(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

(五)学习第五小节。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六)学习第六小节。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四、再找春天。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你看到过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短文,对联,歌等。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可以一边读一边画。

五、作业。

模仿课文写写春天。

板书设计:

枝头吐绿。

换上春装。

蝴蝶飞舞。

春的消息迎春花开。

溪流唱歌。

钻出小草。

……。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六

一、导入新课:

从纪念历史的角度看,2005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对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说,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面镜子,每一个后来人都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去反思、借鉴。

二、简介文体:

问:课文是以什么方式来记住历史的?

明确:消息。

简介: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它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这五部分。其中标题常用多行形式,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它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它的写作要求是——客观叙述,迅速、及时,简短、概要,生动活泼。

三、研习第一则消息。

(一)标题——七个字,讲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义”,符合拟新闻标题的要求,实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二)1、导语(第1段):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重悼念。

2、主体(第2、3段):德国政治领袖对二战责任和屠杀无辜的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勃兰特答记者问,回答他为什么下跪。

3、结尾(第四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几部分中,哪部分内容最重要?

明确:导语(借此说明消息中导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并阐释“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小结:

1、本文是一则综合消息,时间跨度达30多年,作者取材精当,着重选择与如何认识战争责任相关的片段来组合。

2、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没有消息写作者的主观议论。

(五)延伸:探讨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研习第二则消息(仿照第一则的程序与方法,让生自主分析)。

(一)标题——行为主体行为方式。

(二)1、导语(1):交代新闻来源,披露本则消息的主要的新闻事件,交代何人何时于何地宣布了怎样的事实。(最重要)。

2、主体(2-6):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太战区历史教材的原因、意义、经过,并对教材进行评价,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3、新闻背景(7):这份历史教材是在该省民间组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推动下完成的。

4、结尾(8):介绍教材的使用范围。

(三)小结:

1、本则消息属于动态新闻。

2、依旧坚持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五、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习题2)。

1、共同观点:公民的历史责任感。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本民族、为自己国家的行为,为国际公义负责,只有承担这些历史责任,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抚平战争伤痕,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才能取得和平与安宁。

2、均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但写法有不同:

前一篇:综合消息,收集有关材料,予以组合。

后一篇:动态消息,注意写清事件,突出中心,明白地交代新闻来源。

六、比较“通讯”与“消息”(习题3)。

1、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了发生什么事,不多写情节;

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2、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

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形象生动。

通讯结构灵活,篇幅较长。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七

《蚂蚁》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关于生命的话题。本文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联想,慨叹蚂蚁的幸福货真价实及人在天地间的渺小。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文章细腻的描述了“我”观察一只蚂蚁觅食的过程及由此升华的哲理,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二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本文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

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品味文章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掌握文中有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站在人与蚂蚁的不同角度思考感悟而后进行写作,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教法:引导。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选择依据:语文教学要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主。同时,本文篇幅不长,也相对简单,适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蚂蚁》课件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有关蚂蚁的视频并以此引入新课。这样导入,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蚂蚁和文本的兴趣。

(2)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参考书的提示做简单的批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课文。

本文描写蚂蚁的语言别有一番情趣,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加以品味。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预设:

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

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

c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

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语言诙谐幽默。

小结: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动物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小组谈论:。

1、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2、把描写人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用在动物身上。

3、善于合理运用动词。

4、大词小用,用表现人的庄重词语来形容小动物,显得诙谐幽默。

(3)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头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教师板书联想。

无法主宰。

(4)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

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自然。但我们不会向命运低头,我们应该像蚂蚁那样信念坚定、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5)拓展延伸。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小到一只蚂蚁,大到浩渺的宇宙,都以它们独有的方式向人类昭示着人生的哲理。下面几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四个字概括)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要()。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要()。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要()。

一群蚂蚁抬走重物,告诉我们要()。

设计目的:开阔视野,积累知识。

(6)布置作业;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用我们所总结出来的方法将它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200个字左右)。

设计目的:学以致用,并通过观察培养对动物的感情。

六、教学反思。

《蚂蚁》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哲理性散文,南帆把审视生命的浩大情怀和悲悯目光投向了一只渺小可怜的蚂蚁,这篇文章,正是作者通过描写蚂蚁运饼干这一这一细小的行为而启发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由蚂蚁幸福的货真价实感悟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由于本文描写蚂蚁的语言别有一番情趣,所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味语言。理解要想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传神必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事物。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的教学设计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加以品味。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6—9段并没有继续幽默的调侃下去,而是由幽默调侃转入冷峻的思索,他由物及人将“生命的不确定性”、“人类生存面临的困惑”蕴含在对蚂蚁的评判中。这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浩渺的宇宙使学生切身体悟作者的“感慨”,化难为易。

一步升。但也由很多问题,由于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写一写这个环节只能遗憾的放到课下练习。还有学生读得太少等等。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题。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有“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

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九

1、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2、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

3、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

《春的消息》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一课时

一、走进春天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3、指名反馈。

4、小结: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躲在大地妈妈怀抱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慢慢地苏醒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快去分享这份喜悦吧!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金波,他也特别喜欢春天,还为春天作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想去读一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选读课文第一课《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5、听范读,学生模仿。

6、学生初读诗歌,读通诗句。想一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

7、学生交流反馈。

二、感受春天

(一)学习第一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好吗?如果春姑娘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齐读。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学生读出快乐之情。

(三)学习第三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2)做一做:“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3)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4)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       (齐读第三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雏菊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与小花朵对话。  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  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 “绿苞”是什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感受: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三、回味春天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四、再找春天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春天。

引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模仿诗歌写写春天。

3、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一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

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

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

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

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

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__年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来源:学|科|网z(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九)附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导语:概括主要内容:我军顺利渡江。

三、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我军渡江情况。

四、结语:概括全文内容:英雄式的战斗。

人民必胜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磅礴)。

二、导语:人员、人数、战线、区域、结果(简明)。

三、主体:

1.中路军。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面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师:1、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2、舒缓、优美的音乐和其他赞美春天的诗歌。

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信息资料。

2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也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认识生字新词。

(1)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2、把课文读通顺,说说金波爷爷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1)自由练读,抽读,生生、师生互评。

(2)相互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三、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诵读第一节。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3)想象画面,诵读第一节诗。

2、诵读第二节。

(1)伴随着春风春雨,我们小朋友又有怎样的变化?

(2)从两个“飞”字中你体会到什么?(追寻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急切心情。)。

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诵读第三至六节。

(2)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四、感情诵读,背诵诗歌,教师小结。

五、记忆和书写生字。

1、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并组词。

2、展示作业,交流写好生字的要领。

3、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六、查阅资料,拓展延伸。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四

《春的消息》(人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1.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色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体悟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爱万物的生命。

四、教学历程:

(一)课前交流:

(二)歌曲入境。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唱歌。

3.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

2.认读花朵词语。(课件出示)。

引语: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迎来了桃花姐姐,你能甜甜地喊她们的名字吗?

词语见课件内容。

3.再读课文。

引语:这些词语宝宝可害羞了,这不她们又躲起来了,大家快回到课文中找找她们,看看还能不能认出来。

(四)研读课文。

引语:多么有趣的春天呀,你喜欢这样的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到野外去找找春天吧。

1.(课件出示)欣赏春天的景色。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不能独自享受,要介绍给别人才好呢,为了当好小。导游,我们得充分地准备准备。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春天一处景色美美得读读吧。

2.学生选择小节诵读。

3.感悟第一小节(课件出示内容)。

谁愿意读读它呢?(第一发言的同学评价:我真欣赏你的勇气和自信)。

学生评价。

赛读。

集体读: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单薄,那就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指导朗读:我读的好吗?想不想知道我读的好的小秘诀呢?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出示内容背景图片)。

提升练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试试吧?

四、学生研读其他小节。

2.读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评价语:几句简单的话被你想象成一个生动美丽的画面,老师禁不住要夸夸你,你真能想象!

指名读:带上自己美丽的想象能美美的读读吗?

3.同桌赛读。快和自己的同桌分享读的快乐吧。

4.生读师听:我也想听听你们的快乐的读书声,愿意读给我听吗?

小结:现在我们行走在春天的路上,等到下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感受到这个春天的温暖,下课后,小朋友到我们的身边找找春天吧!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l、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中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积累本文的好词好句,学习积累的方法。

3、热爱春天,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春的消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听录音朗读。

2、听了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首诗真美啊!

生:春天真美啊!

……。

3、看得出来,同学们都被这首美丽的诗吸引住了,那我们自己也来读一读吧,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怎么办呀?(请教小老师、拼一拼课文里的拼音等)。

4、学生自由读文。

5、让我来考考大家吧,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开火车读词语。

三、朗读感悟。

1、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们成了好朋友,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对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吧。

2、学生自由读文。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风、水、小朋友、蝴蝶、雏菊、溪流、太阳、小草……。

4、春姑娘真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给大家带来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幅最美的画,春天就是一首最美的诗。请同学们从这首优美的诗歌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自读后同桌交流。

6、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1)第一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摇”和“漂”用词的精妙以及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

师: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风一吹,树的枝条就摇起来了,变绿了。

师:如果给这“摇”换个词,你觉得可以换上哪个词?

生:吹、飘。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你觉得用哪个好呢?

生:我觉得用“摇”好,因为用“吹、飘”,树的枝条好像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而用“摇”,我们就知道树的枝条在摇来摇去的。

师: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觉得这像什么呢?

生:就像春姑娘在摇着她那绿色的长辫子,活泼又可爱。

生:像在随风舞动。

生:树的枝条像在风中跳舞。

生:树的枝条像在向我们招手。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小节的也来说说吧。

生:大白鸭的羽毛很白,很美。

师:是啊,这清清的溪水把鸭的羽毛漂白了。

生:春天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大家盼了整整一个冬天了。

师:你能把大家这种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吗?那请你把这句读一读吧。

指名读。

师:大家听到那种高兴、盼望的心情了吗?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读呢?

指名读后评析并适时指导朗读。

(2)第二节引导学生体会春天小朋友欢快的心情。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小节呢?

生:我们终于可以换上美丽的春装了,就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生:春天来了,我们很高兴,可以到到野外去飞快地跑啊跑啊,像小鸟在飞一样。

师:是啊,多么快乐啊!那就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把心中的快乐带给大家吧。

学生小组读。

师:你们的朗读让大家听到了春天里的欢笑。

(3)第三节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看到第一只蝴蝶飞那惊喜的心情理解词语“牵引”和“爱怜”。

师:你在读这节时,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蝴蝶。

师:请大家看看图,你能看得出她喜欢蝴蝶吗?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能,蝴蝶跑到哪儿,她走追到哪儿。

师:好像是蝴蝶拉着她的双脚在跑,牵引着她的双脚。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也能看出她爱蝴蝶呢?

生:“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师:作者这么喜欢蝴蝶,好不容易把它捉住,为什么又把它放掉?

生:把蝴蝶放掉,这样它才可以自由自在地飞,蝴蝶才会开心快乐。

生:蝴蝶自由自在地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这样才最美丽。

师:对啊,这就是作者对蝴蝶的爱怜,这才是真正的爱。

师:大家体会得这么好,读也一定没问题。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读后,引导评析:“他这样读,你们听出对蝴蝶的爱了吗?为什么?”

生:他读最后一句话时,读出了很不舍得放掉蝴蝶的语气。

师:是啊,多舍不得啊!读出了对蝴蝶的喜爱之情。还有谁也这样读一读。

再指名读。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蝴蝶,就把对蝴蝶的爱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读。

(4)第四节要引导学生体会,第二年的春天,已经长高的我看到老朋友小花朵时的自豪和亲切。

师:你们知道雏菊是什么吗?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雏菊的图片)。

师:多美啊!要是你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时,你会怎么做?

生:我高兴地叫起来:“真是太美了!”

生:我会高兴地跳起来!

师:作者也是像你们一样欣喜地雀跃呢。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读呢?

师:听了他的朗读,谁来评一评呢?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自豪。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亲切,小花朵像他的老朋友一样。

……。

师:请喜欢这个小节的同学也像她这样读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吧。

(5)第五节要引导学生体会“吐”用词的精妙和听到溪流歌唱时的愉悦心情。

师:你喜欢这个小节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师:说说吧,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读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溪那丁丁冬冬的琴声。

生: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小溪不停地向前流着,我好像和它一起跑起来了。

生: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树木吐出新的绿苞。

……。

(6)第六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草搔痒面颊的童趣。

师: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小草很顽皮。

生:我感觉小草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逗我们玩,真有趣。

7、配乐朗读。

(1)创境激趣: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在读书,用心去感受,才能有这么多的收获,真是太好了!从同学们的朗读和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读一读呢?好吧,就来点音乐吧。同学们这音乐美吗?你们的朗读也能这么美妙动听吗?我相信,一定行的!请同学们别忘了边读边想像,也可以配上动作读。

(2)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谢谢同学们精彩的朗读,你们的朗读把老师带进了春天那绚丽多彩的画卷中了。当然也得感谢春姑娘给我们带来这么春的消息。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消息呢?你像课文那样说给大家听听吧。

2、全班交流。

4、大家真能干,积累了那么多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其实呀,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呢!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春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关春的消息。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齐读课题。

2、现在请大家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宝宝读读它的帽子。

3、生字宝宝说大家读得好认真,它要出来和你们交朋友。

4、指名教读、齐读。(解决“瘙痒”)。

5、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数一数本文一共有几节。

6、请六位小朋友起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做好小听众。

7、春天很美,那大家能读一读美丽的春天吗?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三、积累春天的好词好句。

1、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是一首歌。大家在读了这么美的诗歌以后,肯定会有自己喜欢的词句和自己想说的话。那现在自己先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词语用横线,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好以后就对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词句,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在学生交流时,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要学会倾听,注意听听人家说得好的地方)。

2、指名说。

四、积累夏、秋、冬的词句。

1、春是美丽动人的,可再美,春姑娘也会像悄悄来的那样悄悄的走。没关系,我们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自己的美丽。比如春天妩媚动人,夏天火热多情,秋天辉煌灿烂,冬天洁白纯情。(教师一边述说一边播放课件)。

2、我们刚才去读了春天,认识了春天,那接下来小朋友愿意去发现其他几个季节的美丽吗?那好,现在大家就来读读手里的资料。

3、一大组去炎热的夏天感受一下,二大组去丰收的秋季看看,三大组就去冰天雪地的世界感受一下。

4、好,注意听我说要求,用学春天的方法,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运用。

1、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大家感受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丽,但也有小朋友悄悄告诉我,说他不喜欢秋天,他喜欢冬天,有的小朋友又喜欢春天。现在我满足大家的要求,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吧!注意写出你喜欢季节的美丽和特点。

2、指名说。

六、结尾。

今天大家真棒,我们认识了四季的美丽,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请小朋友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注意发现和积累好词好句。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六

《春的消息》(人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1.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色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体悟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爱万物的生命。

(一)课前交流:

(二)歌曲入境。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唱歌。

3.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

2.认读花朵词语。(课件出示)。

引语: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迎来了桃花姐姐,你能甜甜地喊她们的名字吗?

词语见课件内容。

3.再读课文。

引语:这些词语宝宝可害羞了,这不她们又躲起来了,大家快回到课文中找找她们,看看还能不能认出来。

(四)研读课文。

引语:多么有趣的春天呀,你喜欢这样的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到野外去找找春天吧。

1.(课件出示)欣赏春天的景色。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不能独自享受,要介绍给别人才好呢,为了当好小。导游,我们得充分地准备准备。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春天一处景色美美得读读吧。

2.学生选择小节诵读。

3.感悟第一小节(课件出示内容)。

谁愿意读读它呢?(第一发言的同学评价:我真欣赏你的勇气和自信)。

学生评价。

赛读。

集体读: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单薄,那就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指导朗读:我读的好吗?想不想知道我读的好的小秘诀呢?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出示内容背景图片)。

提升练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试试吧?

2.读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评价语:几句简单的话被你想象成一个生动美丽的画面,老师禁不住要夸夸你,你真能想象!

指名读:带上自己美丽的想象能美美的读读吗?

3.同桌赛读。快和自己的同桌分享读的快乐吧。

4.生读师听:我也想听听你们的快乐的读书声,愿意读给我听吗?

小结:现在我们行走在春天的路上,等到下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感受到这个春天的温暖,下课后,小朋友到我们的身边找找春天吧!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七

《春的消息》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1.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色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体悟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爱万物的生命。

(一)歌曲入境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激趣导入。

2、赞美春天:听完一首《春天在哪里》,老师感受到了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3.小结。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去分享这份喜悦吧!

(二)揭示课题:春的消息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

2、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课件出示)

3、认读词语。

盼望 山冈 牵引 爱怜 雏菊 禁不住 欣喜地雀跃 绿苞 照耀 搔痒 漂白(注意:“禁”和“漂”是多音字)

(四) 朗读感悟

1、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们成了好朋友,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对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吧。

2、学生默读课文。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引语:多么有趣的春天呀!(课件出示第一节)

4、 指导朗读第一节。(喜悦,欣喜的`语气。)

指名读--生生评价――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师范读――生评价

5、学生研读其他小节。

(自由选择读)

6、汇报读书心得。

7、师小结:几句简单的话被你们想象成一个生动美丽的画面,老师禁不住要夸夸你们!

(五)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朗诵全文)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描写春天的句子吧。(说春天,写春天)

2、阅读延伸:《春天的秘密》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八

感悟诗歌,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悟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味,那份意蕴呢?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将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形象地浮现于脑海中。

在教学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诗意,感受人们的欢乐心情,我采用启发想像,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中。

师: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飞来的蝴蝶会如何高兴?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边说边出示“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

生1: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大叫着:蝴蝶真美啊!

生2: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扑上前去,想把蝴蝶抓住。

生3: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招呼着伙伴们:大家快来看哪,蝴蝶飞来了。小伙伴们也高兴地飞奔,追着、赶着看蝴蝶。

生4: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欢呼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开放的雏菊会如何欣喜?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边说边出示“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

生1: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走上前去,闻了闻。

生2: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跑到花前,看了又看,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生3: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雀跃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花开了!

……。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像,让平面的诗句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此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于是,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情味和意蕴,就在学生的想象中显现出来了。借助想象,领悟情感,体会诗意,既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切实理解了诗句,感悟了诗意。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十九

1、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及其种类。

2、了解综合消息怎样组织材料的。

3、了解综合性消息的导语的特点。

1、结合p25的“小链接”,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

综合消息报道的是一个时期里,发生在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是多个单位里发生的具有共同性质的多个新闻事实的综合。它不像动态消息,一事一报,新闻涉及的范围多是一个局部、一个单位、一个点;更不像特写式消息,仅仅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两个片断。它报道面宽,声势大,给人以总体性印象。

综合消息不像动态消息那样,记者的观点、报道的主题,常常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它虽然也是用事实说话,但必须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众多新闻事实中,概括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或点化于标题、导语中,或见之于主体文字。

2、综合消息按其不同的综合方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横向综合消息

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发生的有共性的多个新闻事实综合起来,反映全局性的'总体趋向。所综合的新闻事实之间是并列关系。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总分式,即总摄性导语后,并列若干具体的新闻事实,有的还有总括性结尾。在写法上,可以按地区并列,被学者们视作开我国综合消息之先河的报道—《外国军队到处横行》,就属此类综合。消息综合报道了上海虹口地带日本海军陆战队逾巡,海宁路及杨浦、闸北等地美国兵行凶,中国闸北保卫团拘捕美国兵等新闻事实。《拉宾遇刺举世震惊》1995年11月6日)也属此类综合,在导语后并列了联合国、巴勒斯坦、约旦、埃及、阿曼、美国等二十多个领导人发表的声明或谈话。还可以按构成新闻事实的几个侧面并列,《说说温州的衣食行》就是按各个侧面组织材料的。

(2)纵向综合消息

这类消息不但反映事物在全局范围内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所综合的各个新闻事实既是构成新闻总体的几个侧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增加一重事实,就反映着事物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主题的揭示也就深一个层次。这类消息的结构犹如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和内在意义,珍珠就是一个个新闻事实。《太行山老区土地改革后经济生活迅速上升》就是纵向的综合消息。表面看来,食、畜、住、衣是说明经济生活上升的几个并列侧面,实际上它们反映着经济生活上升的递进性、阶段性。首先是吃饱饭,在吃饱饭的前提下,对翻身农民来说最要紧的是增加耕畜,扩大生产。耕畜和土地是翻身农民的命根子。必须在经济生活上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盖新房子,进而买洋布穿。这里,每多一重事实,翻身农民经济生活上升的程度就高一个层次。

(3)纵横结合综合消息

就是前二类综合消息的结合

综合消息涉及材料较多,不像动态消息那样事实集中、连贯,因此,怎样组织材料是关键。

想一想:《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运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组织的,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中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积累本文的好词好句,学习积累的方法。

3、热爱春天,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春的消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听录音朗读。

2、听了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首诗真美啊!

生:春天真美啊!

……。

3、看得出来,同学们都被这首美丽的诗吸引住了,那我们自己也来读一读吧,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怎么办呀?(请教小老师、拼一拼课文里的拼音等)。

4、学生自由读文。

5、让我来考考大家吧,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开火车读词语。

三、朗读感悟。

1、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们成了好朋友,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对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吧。

2、学生自由读文。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风、水、小朋友、蝴蝶、雏菊、溪流、太阳、小草……。

4、春姑娘真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给大家带来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幅最美的画,春天就是一首最美的诗。请同学们从这首优美的诗歌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自读后同桌交流。

6、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1)第一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摇”和“漂”用词的精妙以及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

师: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风一吹,树的枝条就摇起来了,变绿了。

师:如果给这“摇”换个词,你觉得可以换上哪个词?

生:吹、飘。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你觉得用哪个好呢?

生:我觉得用“摇”好,因为用“吹、飘”,树的枝条好像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而用“摇”,我们就知道树的枝条在摇来摇去的。

师: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觉得这像什么呢?

生:就像春姑娘在摇着她那绿色的长辫子,活泼又可爱。

生:像在随风舞动。

生:树的枝条像在风中跳舞。

生:树的枝条像在向我们招手。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小节的也来说说吧。

生:大白鸭的羽毛很白,很美。

师:是啊,这清清的溪水把鸭的羽毛漂白了。

生:春天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大家盼了整整一个冬天了。

师:你能把大家这种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吗?那请你把这句读一读吧。

指名读。

师:大家听到那种高兴、盼望的心情了吗?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读呢?

指名读后评析并适时指导朗读。

(2)第二节引导学生体会春天小朋友欢快的心情。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小节呢?

生:我们终于可以换上美丽的春装了,就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生:春天来了,我们很高兴,可以到到野外去飞快地跑啊跑啊,像小鸟在飞一样。

师:是啊,多么快乐啊!那就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把心中的快乐带给大家吧。

学生小组读。

师:你们的朗读让大家听到了春天里的欢笑。

(3)第三节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看到第一只蝴蝶飞那惊喜的心情理解词语“牵引”和“爱怜”。

师:你在读这节时,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蝴蝶。

师:请大家看看图,你能看得出她喜欢蝴蝶吗?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能,蝴蝶跑到哪儿,她走追到哪儿。

师:好像是蝴蝶拉着她的双脚在跑,牵引着她的双脚。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也能看出她爱蝴蝶呢?

生:“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师:作者这么喜欢蝴蝶,好不容易把它捉住,为什么又把它放掉?

生:把蝴蝶放掉,这样它才可以自由自在地飞,蝴蝶才会开心快乐。

生:蝴蝶自由自在地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这样才最美丽。

师:对啊,这就是作者对蝴蝶的爱怜,这才是真正的爱。

师:大家体会得这么好,读也一定没问题。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读后,引导评析:“他这样读,你们听出对蝴蝶的爱了吗?为什么?”

生:他读最后一句话时,读出了很不舍得放掉蝴蝶的语气。

师:是啊,多舍不得啊!读出了对蝴蝶的喜爱之情。还有谁也这样读一读。

再指名读。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蝴蝶,就把对蝴蝶的爱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读。

(4)第四节要引导学生体会,第二年的春天,已经长高的我看到老朋友小花朵时的自豪和亲切。

师:你们知道雏菊是什么吗?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雏菊的图片)。

师:多美啊!要是你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时,你会怎么做?

生:我高兴地叫起来:“真是太美了!”

生:我会高兴地跳起来!

师:作者也是像你们一样欣喜地雀跃呢。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读呢?

师:听了他的朗读,谁来评一评呢?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自豪。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亲切,小花朵像他的老朋友一样。

……。

师:请喜欢这个小节的同学也像她这样读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吧。

(5)第五节要引导学生体会“吐”用词的精妙和听到溪流歌唱时的愉悦心情。

师:你喜欢这个小节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师:说说吧,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读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溪那丁丁冬冬的琴声。

生: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小溪不停地向前流着,我好像和它一起跑起来了。

生: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树木吐出新的绿苞。

……。

(6)第六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草搔痒面颊的童趣。

师: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小草很顽皮。

生:我感觉小草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逗我们玩,真有趣。

7、配乐朗读。

(1)创境激趣: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在读书,用心去感受,才能有这么多的收获,真是太好了!从同学们的朗读和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读一读呢?好吧,就来点音乐吧。同学们这音乐美吗?你们的朗读也能这么美妙动听吗?我相信,一定行的!请同学们别忘了边读边想像,也可以配上动作读。

(2)配乐朗读。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蕴优美的诗歌。读着这首诗,仿佛陶醉于一种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用那纤纤细手触摸着树的枝头、雏菊的绿苞,触摸着小鸟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触摸着我们粉红的面颊、跳跃的脉搏……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将“景”与“情”紧密结合,让我们读着课文,仿佛真的来到了春天的田野,心灵与自然便融为一体了。

又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在布置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为重点。并根据对诗歌的感悟,欣赏春的美景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为是一节流畅的、充满朝气和美感的课堂,可是事与愿违!下面就本节课不如人意处做一细细反思:

1.  别太高估学生。

本来以为,就课文里那几个生字,学生完全可以凭着预习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他们读几遍,少数不会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谁知,生字的掌握错误百出,单是这一块,就占去了课堂的十五分钟!这就给我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预习做的不到位,或者说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后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上我安排了勾画出生字新词,自读三遍,同桌相互考读一遍的环节。但在指名读时还有个别学生有很多词读不正确,甚至不会读。这说明在前面的准备中他并没有认真去读,课上也没有认真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马上提示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同桌负责。由于个别学生读词有问题,我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草草了事,让他自己课下补上,而是给他了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并提示他注意听别的同学怎么读。之所以需要我提醒他,是因为不提醒他认真去听,他是没有意识去听的。其他几个同学读完后,我又叫起他,他基本上能读出来,我及时给了他表扬。我想这样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会读这几个词这样简单。我还会在以后的课上继续关注这样的学生,并给他们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

2.  自己的课堂机智不够。

对于自己的课堂环节,心中不是没数,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的走下来,我就乱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学生跑到哪里,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我们的重点上来。但是,我缺少的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跟自己没有充分的备好课,备好学生有很大关系。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会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众长,也会回到自己的“蜂窝”里酿造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蜂蜜!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早晨,我们三个一起商议了春的消息这一课的上课思路。在上课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是谁给我们送来了春的消息?从文章中划出相关语句。在给学生2分钟的思考时间后,我让他们小组交流。这次上新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先对小组的每个成员做了分工,共四个人,每个组员负责交流两个小节。组长的作用是指导,负责调控小组交流情况,如果一个组员发表完意见后,出现不同意见,组长要领着查找原因,说出划与不划的理由。交流完毕后,老师要抽查,举手最活跃的小组将最先被抽查,根据发言情况给小组加分。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了交流,因为问题不难范围广,所以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下去听,走到第七组的时候,我听到王韵清说:“明丽的太阳也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消息。”这时,组长宿之蕙说:“我没画这句话呀?”这时,宿之蕙又看了一下书,说:“噢,应该划,因为春天的太阳很亮,很暖和。”其他组员也明白了,凑成了一次思维的碰撞。在我的心目中,发生思维碰撞的小组合作才会有效。但这仅仅是一个组,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发挥优秀小组的示范作用,期待小组合作的效果会慢慢好起来。

接下来的交流我也一改以往只抽三个小组的做法,变成哪个小组举手多,就叫哪个组,答得好给小组加分,这一下把气氛调动起来了,同学们争相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很被动,总是等待,不敢举手,生怕自己说错,看到人家小组表现这么精彩,他们也按捺不住了,动起来了,总是不爱举手发言的同学也受到了自己组员的批评。他们的发言不仅能找到句子,而且还说得有根有据,这正是思考的结果。连我设想的体会难点也找出来了,稍加指导,他们便体会地很深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说完了,接下来的课件给他们带来了惊喜,他们看到“雏菊”、“暖阳”的图片时,教室里哇声一片。孩子们的感情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然后我让他们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练完后在小组内展示,组长负责评谁读得好,同时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加以指导,因为老师抽的人代表小组成绩。当他们交流时,我发现曲灵珂在认真地指导王昭杰,那真是声情并茂。检查时,我特意抽了王昭杰,他读得明显带有感情了,比以前进步了不少,看来还真是有效。

接下来全班展示,喜欢哪一节,就站起来读,这样又练习了朗读。然后让孩子们说说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孩子们提出了自己不明白问题,提的恰恰是我觉得有可能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对于解答自己的疑问很感兴趣,不一会儿问题就解决完了。课文读通了,读懂了,我又进行了二类字的检查,全部抽的是每组的4号,结果全数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起来效果就是好。

上完了,杨韵琳对我说:“老师,我爱上新课,我觉得新课真有激qing。”是呀,新鲜的事物才能引起兴趣。

这篇课文采用了两次小组合作,效果不错,既让学生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又落实了朗读。不过耗时两节课,真正上公开课是不可能这样上的,学生兴奋了,课堂秩序就不好控制,有的孩子为了给小组加分,根本不顾得听别的同学发言。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更好的解决。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中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积累本文的好词好句,学习积累的方法。

3、热爱春天,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春的消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听录音朗读。

2、听了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首诗真美啊!

生:春天真美啊!

……。

3、看得出来,同学们都被这首美丽的诗吸引住了,那我们自己也来读一读吧,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怎么办呀?(请教小老师、拼一拼课文里的拼音等)。

4、学生自由读文。

5、让我来考考大家吧,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开火车读词语。

三、朗读感悟。

1、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们成了好朋友,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对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吧。

2、学生自由读文。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风、水、小朋友、蝴蝶、雏菊、溪流、太阳、小草……。

4、春姑娘真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给大家带来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幅最美的画,春天就是一首最美的诗。请同学们从这首优美的诗歌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自读后同桌交流。

6、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1)第一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摇”和“漂”用词的精妙以及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

师: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风一吹,树的枝条就摇起来了,变绿了。

师:如果给这“摇”换个词,你觉得可以换上哪个词?

生:吹、飘。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你觉得用哪个好呢?

生:我觉得用“摇”好,因为用“吹、飘”,树的枝条好像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而用“摇”,我们就知道树的枝条在摇来摇去的。

师: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觉得这像什么呢?

生:就像春姑娘在摇着她那绿色的长辫子,活泼又可爱。

生:像在随风舞动。

生:树的枝条像在风中跳舞。

生:树的枝条像在向我们招手。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小节的也来说说吧。

生:大白鸭的羽毛很白,很美。

师:是啊,这清清的溪水把鸭的羽毛漂白了。

生:春天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大家盼了整整一个冬天了。

师:你能把大家这种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吗?那请你把这句读一读吧。

指名读。

师:大家听到那种高兴、盼望的心情了吗?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读呢?

指名读后评析并适时指导朗读。

(2)第二节引导学生体会春天小朋友欢快的心情。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小节呢?

生:我们终于可以换上美丽的春装了,就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生:春天来了,我们很高兴,可以到到野外去飞快地跑啊跑啊,像小鸟在飞一样。

师:是啊,多么快乐啊!那就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把心中的快乐带给大家吧。

学生小组读。

师:你们的`朗读让大家听到了春天里的欢笑。

(3)第三节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看到第一只蝴蝶飞那惊喜的心情理解词语“牵引”和“爱怜”。

师:你在读这节时,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蝴蝶。

师:请大家看看图,你能看得出她喜欢蝴蝶吗?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能,蝴蝶跑到哪儿,她走追到哪儿。

师:好像是蝴蝶拉着她的双脚在跑,牵引着她的双脚。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也能看出她爱蝴蝶呢?

生:“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师:作者这么喜欢蝴蝶,好不容易把它捉住,为什么又把它放掉?

生:把蝴蝶放掉,这样它才可以自由自在地飞,蝴蝶才会开心快乐。

生:蝴蝶自由自在地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这样才最美丽。

师:对啊,这就是作者对蝴蝶的爱怜,这才是真正的爱。

师:大家体会得这么好,读也一定没问题。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读后,引导评析:“他这样读,你们听出对蝴蝶的爱了吗?为什么?”

生:他读最后一句话时,读出了很不舍得放掉蝴蝶的语气。

师:是啊,多舍不得啊!读出了对蝴蝶的喜爱之情。还有谁也这样读一读。

再指名读。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蝴蝶,就把对蝴蝶的爱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读。

(4)第四节要引导学生体会,第二年的春天,已经长高的我看到老朋友小花朵时的自豪和亲切。

师:你们知道雏菊是什么吗?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雏菊的图片)。

师:多美啊!要是你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时,你会怎么做?

生:我高兴地叫起来:“真是太美了!”

生:我会高兴地跳起来!

师:作者也是像你们一样欣喜地雀跃呢。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读呢?

师:听了他的朗读,谁来评一评呢?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自豪。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亲切,小花朵像他的老朋友一样。

……。

师:请喜欢这个小节的同学也像她这样读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吧。

(5)第五节要引导学生体会“吐”用词的精妙和听到溪流歌唱时的愉悦心情。

师:你喜欢这个小节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师:说说吧,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读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溪那丁丁冬冬的琴声。

生: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小溪不停地向前流着,我好像和它一起跑起来了。

生: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树木吐出新的绿苞。

……。

(6)第六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草搔痒面颊的童趣。

师: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小草很顽皮。

生:我感觉小草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逗我们玩,真有趣。

7、配乐朗读。

(1)创境激趣: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在读书,用心去感受,才能有这么多的收获,真是太好了!从同学们的朗读和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读一读呢?好吧,就来点音乐吧。同学们这音乐美吗?你们的朗读也能这么美妙动听吗?我相信,一定行的!请同学们别忘了边读边想像,也可以配上动作读。

(2)配乐朗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5731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