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说课稿青岛版(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56:16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实用18篇)
时间:2023-11-11 08:56:16 小编:文锋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妨通过总结来巩固所学。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一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二是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进一步学习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学习解题能力。

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2、使学生掌握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旧问题去解决。

其中,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当在把除数转化整数的过程中,除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是难点。

紧接着说一下本课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学习背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练习等多种教法交*进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参与学习。

针对本节内容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感兴趣的、从自己熟悉的题目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准备相应的课件。

接下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说一下学生的情况。因为我所设计的整个教学程序都是为了学生,每一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其潜在的智能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整数除以整数过渡一个数除以小数,单纯做题不难,但要他们从中去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但如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数学的思想,问题就好解决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识基础、生活环境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因为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我用了三个例子,除数都是整数的题目。后面要涉及到扩大小数或整数所以还设计了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问题。这节课关键要用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我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提出课题,同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上20业的例题。

把问提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他想解决的心情。

然后详细的讲解决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他转化为已学的知识,通过什么来转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复习引入的知识。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接着举出一个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当在转化的过程中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时就必须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后,再去掉小数点扩大相同的倍数。最后总结出计算法则,把计算法则加上关联词,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三、练习。

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按排类两个练习。

1、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商不变。

2、练一练第2的一种例题。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二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32÷422≈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10÷3.3=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3.25×99+3.2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三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四

《空气》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活动是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为学习《风》和《纸飞翼》打下基础。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三个部分:

1能力目标:

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知识目标:

能意识到空气像水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3情感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五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背景下开展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学习中来。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中多设计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小数除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小黑板、人民币、幻灯片,各种型号的电池,投影仪。

八、教学流程:

1、基本练习:

口算:还没上课先让我们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从你开始,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巩固练习:

(1)回顾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节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了,可是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那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上一节小数除法练习课。

(2)初练三种类型除法题,进一步揭示练习重点。师: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三道竖式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把它们竖式在练习本上。

23.5÷5=77÷35=4÷16=。

生:1名、2名。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学生。

师:那谁又能说一说在计算这三种题型时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

(3)巩固练习:小数除以整数。

7.47÷7=15.6÷8=。

师:同学们做得真快,那看一看谁做的'最准确。

师:做得很准确,就这道题而论,谁能说说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计算准确?

生:1名。

师:那这道题?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

师:那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这一类型式题做得能否准确?咱们来比一比赛,请同学看黑板上的题。

(4)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大于除数)。

32÷554÷36435÷12265÷2563÷1899÷22。

师:我们把他们分成两组比一比,哪组快?哪组准?边做题边想做这类题需要注意什么?(两组各选一名同学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也很细心。

师:老师这还有两道题,看谁能更认真、更细心的把它们做好?对自己有信心吗?相信你们是最棒的,开始!

4÷25=35÷56=。

师:这两道题之所以做得这么准确是因为你们在计算时注意了些什么呢?

生:略。

3、综合练习:

师:通过这三组竖式题的练习,同学们的准确率提高了,速度也提升了。同学们可别小瞧这几道计算题,如果把它们应用在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不信请同学们看p63-2,谁能来读一读题?请大家独立解答,谁能说一说解答方法?同学们同意吗?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小数除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关不可缺少的作用?(小京、小兵、小红、小方和小青合买一个生日蛋糕给张爷爷,平均每人应付多少元?)。

师: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世界。读题、解答,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题。(找生到黑板做、讲)。

师:刚才我们同学利用小数除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可见咱们同学是认真、细心的好学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体重可达198吨,蓝鲸的体重相当于36头大象的体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

4、提高练习:

师:我想咱班同学也会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现在小红和爸爸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星期六小红和爸爸来到游乐场游玩,买1张成人票的钱可以买2张儿童票,爸爸给售票员50元,找回了6.8元,问1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各多少钱?)。

5、谈收获,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争做学习中的有心人。

6、布置作业:老师出20道小数除法计算题。两道应用题。

7、怎样引出新知识?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自然流畅,学生学得非常轻松,不但掌握了新知识,同时还明白了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六

《海滩上》一课是冀教版第二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从《祖国多么广大》,《小帆船》到《我爱大山我爱家》,再到《海滩上》,贯穿始终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的美好情感。选文内容和情感在整体上是由远及近的一种把握,从大处着眼,于小处入手,再由小见大地以每一课所选取的不同生活区域作为侧重点,关照整个单元。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中的某个具体情境去了解祖国的美好,感受在这么美好的家园中生活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海滩上》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诗,句式整齐,合辙压韵,语言生动流畅,意境优美。

我想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美景可能会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不清,但可以永远深藏我们心中一辈子的却是那份浓浓的深深的美好情感。是那可爱的故乡,美丽的家园,和那神奇大自然无私给予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也许这才是此文真正打动我的原因。景美,情更美。我想无论人到中年或是暮年,都会对童年的时光产生无限的怀念与眷恋,所以我们常常情不自禁的感叹“金色的童年”。

就让我们和孩子带着对童年时光那美丽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一起漫步在金色的海滩上吧!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以读为本,让孩子在诵读中受到语言美、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孩子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其快乐,又在感受中进一步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再充实感受。贯穿全课的情感主线就是快乐!快乐!再快乐——读快乐,谈快乐,寻找快乐,分享快乐。

下面我就海滩上一课谈谈我的设计和理解。

一、首先激发孩子学习本课的兴趣,教师以和蔼的语气先和孩子交谈。

孩子们,上次语文课我们一起爬上了大山,令我们心旷神怡,山里的孩子心爱着山,山里有我们的好家园。那么今天你们又想去哪了?(好吧)这次就先让我们一起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增强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范读,为孩子创设出一种氛围、情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

1、范读全文。

2、孩子们,如果你现在就来到了海滩上,最想干的是什么?(让孩子仿佛置身在海边,能使孩子畅所欲言,谈真实想法,把这种对快乐的渴望得以释放。紧扣孩子的情绪,让这种感觉保持住,并沉醉其中,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有谈的欲望、冲动,与生活拉近距离——如:去海滩上捡贝壳;在海滩上追跑着玩;坐在海滩上看大海、轮船、海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吹海风……)。

哎呦,看来大海真是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啊!那就带着你的这份好心情去仔细读课文,看谁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课文读的情况。

1)带拼音,指名分段读。(主要纠正字音,关照差生)。

2)去拼音,自告奋勇读,(分段读,评价读得是否熟练、通顺。给中等生创造机会,并让孩子们提出建议怎么读出快乐)。

3)试着有感情地读,让好孩子展示。(师鼓励孩子们肯定都会像这些同学一样有感情,甚至会超过他们。只要你脑子里想象着海滩美景,心里体会着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就会把这篇课文读得很美很美。想试试吗?教师指导方法,培养孩子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习惯。)。

三、美读,体会优美的意境。这一环节包括两部分:景色的优美以及快乐情感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1、先出示词卡“海滩”、“贝壳”,认读并贴到黑板上。请你想想:贝壳在海滩上和我们干什么?引出“藏”并识记“藏”字,然后想象在怎样的海滩有怎样的贝壳,它们和我们如何捉迷藏,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让孩子充分感受快乐。谁想给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评价指导。(让孩子想象海滩的美丽、贝壳的调皮、有感而发,真情流露。从而读出快乐)。

2、喜欢这些小贝壳吗?为什么?展示一下孩子的画,出示贝壳图片,现在你们想做的是什么事?出示“捡”,认读并粘贴,出示课文第二句话,体会着自己捡贝壳时的心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个性。)。

3、你认为还会“捡”起大海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海螺、海草、海蟹、海鸟、海浪……)听《小螺号》,融入美景、乐情中,再来读,品味。孩子们,我们捡起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欣赏了那么美丽的景色,大海把这么美丽的景色当作礼物送给我们,此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我捡哪捡哪,捡起大海美丽的景色!”)我们要送给大海些什么?出示“脚印”词卡,认读粘贴,让我们一起在沙滩上奔跑、追逐、欢笑吧。(打出图片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大海,而我们则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粘贴认读“留”“走”)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往事。还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拿照片、纪念品、画等给大家讲述。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七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在三年级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前两节还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同时,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对小数除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也具备了一定探索知识的能力和经验,但是他们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的探究。所以要多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数法》说课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

1.启发式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对比发现与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产生认识冲突。

2.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除数是小数的计算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六、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四)试用方法、解决问题。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七)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

1、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1元=()角1元=()分1角=()分。

0.25元=()角0.63元=()分23角=()分。

2、除法算式。

24÷3240÷302400÷30024000÷3000。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8.54÷0.7。

854÷70。

85.4÷7。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幻灯片10。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八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4、多种收获: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1、创设情境: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习题。

1.填空题。

(1)当前,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关键技术之一。_________能量和物质被称为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必须借助于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闹钟、红绿灯、电视、报纸等都是信息的__________。

(3)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文化信息,可以转化为知识和技能;天气预报信息,可尽量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等,这些都说明信息具有_________。

(4)信息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5)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合法地使用和传播信息,注意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防止伪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信息的是()。

a.一段天气预报b.一张报纸c.一份学生成绩单d.一则寻物启事。

(2)所谓信息的载体,是指()。

a.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媒介b.计算机中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c.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d.各种信息的编码。

(3)通过分享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共享性d.载体依附性。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5)下列对信息处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存储、整理。

b.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输出等操作。

c.计算机是非常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

d.信息查询属于信息处理的手机阶段。

(6)关于信息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存在b.信息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3.判断题。

(1)一则商品广告属于信息。()。

(2)未经允许,通过网络获取他人的私人信息是一种非法的行为。()。

(3)随着信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越越大,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会越来越淡薄。()。

(4)有一些信息不需要载体就可自行传播.()。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九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32÷422≈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10÷3.3=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3.25×99+3.25=。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32÷422≈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10÷3.3=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3.25×99+3.25=。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一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32÷422≈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10÷3.3=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3.25×99+3.25=。

文档为doc格式。

-->

-->。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2.学会分析扇形统计图,并会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2.会分析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扇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学,单元导入。

出示奥运冠军画面导入。

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课件出示统计图,再引出扇形统计图。师板书课题。

师讲解本单元、本课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默读。

三、出示导学案。

自学课本68页-70页内容,先独立思考,如有疑问再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内容,5分钟后汇报。

1.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内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4.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然后让小组代表结合课件汇报。同时师板书重点内容。

四、小组汇报。

学生自评,同时其他学生评价二者的汇报。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

小华说:“从下面两个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六年级女生人数比五年级女生人数少”。()。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

运动情况统计图。

(二)右图是对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球类情况统计图。

1.六年级学生喜欢足球的有16人,六年级共多少人?

2.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师集体矫正,个别辅导。

讲解错题,重点强调第一题,

突出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小组评价。

六、达标测试。

1.选择。

如果要反映我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应选用()统计图。如果要表示我校各年级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比,应选用()统计图。

a扇形b条形。

2.观察统计图,解决下面问题。

右图是对我校同学吃水果情况统计图我校喜欢吃不同水果的。

(1)喜欢吃____的人最多,占全校人数情况统计图。

人数的____%。

(2)如果接受调查的是60名同学,那么,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桃子的多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学生谈谈收获,总结本节内容,知识系统化,单元回归。同时总结本节表现较好的小组。

八、图片欣赏。

欣赏生活和学习中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确画出数轴后,即使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四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p23练习中第3题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下了铺垫,即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求学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学生能了解数轴哂纳感,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4、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创新题: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的先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三个单位长度,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到达终点是表示数1的点,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左移动4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这是一道源于运动变化思想设计的题目,借助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的连续两次沿直线方向的运动后,将终点的数写出。一要认识方向,二要把握运动距离,可提高学生的运动思维,有助开动学生的变化的观念。

(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不采用课本单刀直入的探索式推理方法(即先给出结论,再推理论证),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类比,使学生产生求知快乐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而这种处理,化难为易,抓住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

(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六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七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学生能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采取类比的思想得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对应。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开始的选点的过程中我选择生活实例中的位置关系,这样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奠定基础,培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归纳题,让学生更加明确数轴上点的意义;基础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以及数轴上的点的与有理数对应?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课后习题第二题和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何特点?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并且为下节课做铺垫。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篇十八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学生能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采取类比的思想得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对应。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开始的选点的过程中我选择生活实例中的位置关系,这样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奠定基础,培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归纳题,让学生更加明确数轴上点的意义;基础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以及数轴上的点的与有理数对应?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课后习题第二题和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何特点?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并且为下节课做铺垫。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部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6463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