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经验的积累,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我们的经验与智慧。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内容杂乱无章,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这是什么?(磁铁)
磁铁都有什么性质呢?(有磁性,吸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课题
2.学习目标
3.制作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出示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4.探究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5.电磁铁的应用
生交流汇报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活动中,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开纸片的张数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并能这样的方法对实验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还能隔着一些物体来吸铁”的概念。
3.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活动中,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科学使用磁铁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物吸铁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还学会对实验材料的整理分类,最终形成磁铁有磁性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隔开纸片的张数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概念,并通过“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究模式的建构,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科学的探究过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
1.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磁铁)是什么磁铁?(环形、条形、马蹄形)。
2.想玩一玩磁铁吗?(想)。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磁铁吧!
二、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一)摆一摆10’。
1.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媒体出示)大家看看,都认识吗?(认识)真的认识吗?再细细看看哦!你能不能将这些材料放到盖子里,怎么放?(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盒盖中,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盒底中)不能确定的就放在中间(媒体出示问号),听清楚了吗?学生领材料并摆材料。
2.哪位小组代表愿意用这样的形式(媒体出示)跟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小组代表讲,教师板贴物品名称在黑板上)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提出意见,教师移动相应的物品到中间)同学们,看来意见不统一呀!大家看,我们有不同意见的材料主要是(铜丝、铝条)他们好像都是(金属)幸好老师今天带了磁铁,下面我们就——(做实验/用磁铁来检测,学生领磁铁并检测)。
3.有结果了吗?谁愿意来修正我们原先的判断?(让学生到黑板上来修正)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实验的作用可真大,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意见给统一了。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铁做的)。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能吸引铁)科学家们和我们一样,也发现了磁铁能吸引铁,他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板书:贴纸),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磁铁又叫吸铁石了吧。
(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实验材料放进盒子里,再放到抽屉里)。
5.老师讲刚才经历的探究过程整理了一下,同学们可以帮忙排一下顺序吗?(多媒体出示)。
(1)确认或修正原先的想法。
(2)预测。
(3)实验检测。
(4)得出结论。
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板书:磁铁有磁性)。
(二)测一测15’。
1.磁铁能吸引这个纸做的信封吗?(不能)哎,我再来吸吸看(将信封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回形针上面)你看,信封真的被我吸起来了呢?大家看,这是怎样一种现象?(磁铁隔着信封将回形针吸起来)那把信封换成木片、塑料片、玻璃片,看到这些后你觉得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呢?(引导学生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并板贴: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2.老师等一下给大家提供一些材料,我们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或许探究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3.(多媒体出示实验照片)怎么做知道了吗?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隔开作业本的数量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
5.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们觉得表达得合不合理?应该怎么表达?(书的多少/厚薄)。
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你觉得如何?(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插入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四、拓展延伸,学用结合。
1.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磁铁的两大本领(教师用手指着黑板上的概念,暗示学生读出来)(磁性能吸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我们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预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想法—得出结论)。
2.能不能用今天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来判断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学生说铅笔盒能被磁铁吸引,因为这个铅笔盒是铁做的)可是老师看到你的铅笔盒上还有五颜六色的油漆呢?(因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请3-4位学生说说即可)。
为什么有的能有的不能呢?能不能试着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呢?(老师已经将其中的奥秘贴在你们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了,课后大家自己去看!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三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单;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认识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三、情感态度
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
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电池、铁钉、铁架台、带绝缘皮的导线、回形针
一、生自制电磁铁
普通的铁钉现在有磁性吗?试过了吗?能吸起大头针吗?——不能。
加一种材料,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圈,绕了几圈?没注意吧。导线的两端适当露出。现在铁钉会有磁性吗?去试一试。再试,多试几次,有吗?再加一种材料,电池,你会怎么做?导线接在两边,接在电池的两极上。先准备好,再接通,吸起了几个?——7个。
像这样的装置有专门的名字:叫电磁铁。教师板书:铁芯+线圈,现在电磁铁有磁性吗?要通电。谁愿意上台来试试?怎么做?把导线接到电池的两段,这个电磁铁很耗电,我们来合作一下,一二三,开始。吸出了回形针。
学生实验
实验交流(断开电源后,发现电磁铁还有磁性。处理方法:把钉尖放地上甩几次。)
二、电磁铁的南北极
师:我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老师手中的磁铁也有磁性。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电磁铁需要通电才会有磁性,磁铁不需要通电。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它们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师:都有南北级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老师导入磁铁有南北极,再提问:那么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生(部分1):有
师:确定吗?(生1:确定 师:你觉得可以怎么证明呢? 生2:不确定 师: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不是吗?)
生(部分2):没有
师:那就让我们先做试验,确定是不是真的没有?
师:我们一起来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没有南北极,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发材料:指南针(确定学生手中指南针的红色和白色分别指示的方向)
师: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生:有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用针尖靠近指南针时,指针有跳动(指针有偏转)
师:指针跳动能说明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生:不能
师:看到怎样的现象才能说明电磁铁有南北极呢?
生:同极排斥,异极相吸。
师:你的钉尖与哪个磁极相吸?与哪个磁极相斥?
师:大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你的现象是怎么样的呢?
生:针尖靠近指南针的时候,吸引住指南针的南极,说明针尖是北极;用另一端靠近指南针时,吸引住指南针的北极,说明是南极。
师:(另外几组)你们组的钉尖是什么极?那钉头又是什么极?
生:我的不是北极,我们的是南极。
师:各组钉尖的磁极一样吗?
师:为什么你们的会不一样呢?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生:电池连接方向。
师:你准备怎么研究?
学生表述研究过程。
师:电磁铁的南北极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线圈的缠绕方向。
师: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一、 小结
说明被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后被磁化。同时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连接方法有关。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电池的连接方法。
二、 课外延伸
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请大家想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出磁悬浮列车、电铃等都利用电磁铁原理。)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四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五
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提出问题: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学生回答:这是电磁铁
2.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3: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教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二、制作电磁铁
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甲:用1m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m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磁铁。
学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提出问题:“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
教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2.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学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学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m和1.2m)。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的。
教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3.收集实验数据。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堂小结:
1.什么是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随堂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有的学生可能也尝试过磁铁隔着物体吸铁。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研究,让学生知道磁铁吸引铁制的物体,学会用磁铁辨别铁制的物体,使学生进一步地(去掉“的”)了解磁铁的性质,理解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制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b)知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a)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是否能吸铁;
b)用磁铁识别多种物体,寻找铁制材料的物体;
c)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物体吸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b)初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中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认识到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铁。
设计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大头针、铝片、铜棍、木片、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记录表,铅笔盒。
2.杯子、钉子和水。
3.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硬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磁铁的知识,你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讲述:你们说得对不对,一会儿你就会知道。
1.谈话:老师在小盘里准备一些材料,请看(教师指,让学生认)。猜一猜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将猜想的情况记录在记录表中。
2.学生猜想记录。
3.汇报猜想情况。(实物投影上汇报)。
4.谈话:谁能被磁铁吸引?让我们实际操作看一看。
5.学生操作并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
7.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8.辨认铁制品:
(1)在你的铅笔盒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在教室里,还有哪些铁制的物体?
(2)这些硬币,他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猜猜看。怎样证实呢?实物投影,出示多种硬币。
(3)学生辨认铁制硬币。(用磁铁)。
(4)提问:用什么方法辨认铁制物体更可靠呢?
(5)小结: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1.激趣实验。
(1)谈话:在杯子里有一根钉子,你能让手不湿,让水不洒,将钉子取出吗?
(2)学生想办法。
(3)汇报实验的方法。
(4)学生实验取钉子。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实验设计并操作。
(1)提问: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设计一个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吗?
(2)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3.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揭示上次课福娃跳舞的原因,并小结:多个实验让我们知道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师储备: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xx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xx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xx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某些种类的不锈钢,而对于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七
背景分析:
《电磁铁》是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二课,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编排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的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发现、大胆猜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的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前提。从而对科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有:
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设计并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数有关系。
本节课意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电磁铁”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身边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身边的哪些电器应用了电磁铁了解的非常不够,因为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电磁铁。而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就要先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再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六年级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以在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自主去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去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课时教学内容:
1、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二课,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编排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发现、大胆猜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的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前提。从而对科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有: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设计并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数有关系。
本节课意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2、学生分析:
“电磁铁”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身边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身边的哪些电器应用了电磁铁了解的非常不够,因为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电磁铁。而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就要先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再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六年级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以在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自主去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去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b懂得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电磁铁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通过观察系列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系列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科学探索精神。
5e教学模式。
(注明各环节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5分钟)1.出示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中装有回形针。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回形针从盒子里杯转移到另一个盒子?要求:整个过程手不能直接接触回形针,也不能动杯子。
2.回顾通电导线有磁性。
提问:如果将通电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铁钉会有磁性吗?
引导学生想到用磁铁,引起不能取下的矛盾。
直接引出课题。
二、探究、解释:
(一)实验一:
制作电磁铁及探究电磁铁的性质(13分钟)。
(二)实验二:
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5分钟)。
(三)实验三:
影响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研究(12分钟)。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和构造。
(提示绕线时要注意方向一致,两端留出一定长度,两头打结)。
提问:你认为在绕线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1.出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表格一。
提问: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接通电路,吸引了?枚。断开电路,吸引了?枚。实验结果?
预设生: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板书)。
预设生:电磁铁。
提问:我们来观察这个电磁铁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1:铁钉。(教师说明:铁钉在电磁铁中叫做铁芯,铁芯还可以是其他铁性材料)。
生2:导线。(教师说明:导线像一个个圈缠绕在铁钉上,所以我们称这一圈圈的导线叫做线圈)。
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装置称为电磁铁。
(四)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
追问:假设有南北极,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电磁铁的南北极呢?
预设生1:悬挂法。
生2:用指南针,用指南针的南极靠近电磁铁的一端,相互吸引的是异极,相互排斥的是同极。
开始实验。并完成实验二表格。
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观察各组实验数据,发现了什么?
提问:可能什么原因造成了电磁铁南北极方向不一样?
(老师介入提醒)。
预设生1:可能是因为电池正负极接入方向不同。
生2:可能是因为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同。
提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如何来证明?
(提示:我们研究电池正负极的介入方向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时,线圈的缠绕方向能不能改变。在研究线圈缠绕方向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时,电池的正负极介入方向能不能改变):。
预设生1:在电池正负极接入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绕线方向。
预设生2:在线圈绕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入方向。
每个小组各自选择一个研究因素进行研究,并完成实验三的表格。
提问:先告诉大家,你们组选择研究什么因素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
预设生:我们组选择研究“电池正负极接入方向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
提问:实验结论是?
生:……。
强调绕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电磁铁通电有磁性,给它命名观察电磁体的结构,引出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的猜想。
讨论如何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组钉尖是n,有的组钉尖是s极。
让几个组各自装置进行比较,合理进行猜测。
这个问题涉及控制变量法,有必要阐释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确定研究因素。
三、迁移:
提问:电磁铁和磁铁只有一字之差,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预设生:磁铁的磁性永远在的,电磁铁的磁性可以控制有无。
教师介入说明电磁铁再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课外继续探究。
让学生意识到电磁铁的作用。教后反思:《电磁铁》这节课是以奥斯特的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知识点为理论依据的,可以说是上节课电生磁的简单应用,电磁铁可以说是一个小的模型。这一章内容可以说是整个小学阶段接触电磁学的开始,电生磁,电和磁都是抽象的,如何让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并且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不管是改变电池的接入方向还是电磁铁的绕线方向,其实都是改变了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是一个右手定则,聪明的学生其实应该能想到,是电流产生了磁性,那么电磁铁中电流的方向改变的就是电磁铁的南北极,如何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流,就是改变电池的接入方向和绕线方向两个方面,跟后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电流的大小就是改变磁力大小的原因。
这节课的重点为,一个制作,三个探究。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以及影响南北极的因素。内容很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就学生的接受度和我在整个设计课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想。
首先,对学生来说,制作电磁铁遇到了最大的麻烦,涉及到几个注意点,特别是导线两端打结,不会打,制作一个电磁铁要花很长的时间。其次,探究影响南北极因素时,理论知识的难点是,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到点子上,他们知道要改变所研究的因素,但是对不变的因素,脑子当中还不是很清楚,如通过改变绕线方向来改变南北极时,学生很有可能在接入的时候,不注意钉子的朝向,如果朝向相反,相当于正负极接入方向也改变,两者改变,实验就会失败。
我在设计的时候遇到的几个大问题,一.如何增强电磁铁的磁性。一开始我换成了两节电池,但是由于铁钉较小,所以效果不明显。二.如何消除电磁铁的剩磁。如果用火烧或者敲击,就势必要解释磁化的概念以及消磁的方法,增加这节课的分支,时间也不允许,因此找到了7厘米长的螺杆来代替铁钉,不仅解决了剩磁的问题,也增强了它的磁性。三.研究南北极的影响因素时,要证明绕线方向影响南北极,要重新绕线,考虑过让学生画出电路图,或者直接拿着学生的装置进行比较,但是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对绕线方向的画法不熟悉以及绕线后的电磁铁很难看出绕线方向(拿装置进行比较遇到的问题),所以就采用直接拆线绕线,希望实际操作更加有比较性,后来顾老师说直接画出来,直接进行比较,不仅能揭示影响因素,而且一目了然,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值得采纳。
设计的时候遇到的细节问题。一.制作电磁铁过程中,为了学生便于做影响电磁铁南北极因素,所以我规定了左手拿钉帽,右手拿导线的姿势,免得学生在后面左手拿了钉尖,那么就算他改变了绕线方向,实际上还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二.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时,采用指南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但是铁钉原本就可以吸引铁,严格逻辑上来说,要做两次实验,一定要一端吸引,另一端排斥才能判断南北极。这一点学生很难想到,所以就不做这么高的思维要求了,上课过程中也没有强调。三.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课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其实这里有两个地方可以换方向,一个是电池,还有一个就是电磁铁的方向改变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时间原因,就没有说明。
上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细节需要好好琢磨和推敲。我的很多语言可能还经不起推敲,一个很大的缺陷是语言不够生动,显得课堂学生听课都是一个语调,希望以后能改善自己。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八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1、 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
2、 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
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
电磁铁
线圈和铁芯
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九
学习目标: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预习内容:
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师生互动: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研究性作业:
审思: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
王老师的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都很合理。特别是她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教学时间分配也都十分到位,这体现了她良好的综合素质。以下就《磁铁有磁性》这节课,浅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堂优秀的科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准备,这个准备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本节课的两个教学活动都基于学生自主实验,材料的给予非常关键,王老师针对教学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了易于辩认得“铁”材料与“非铁”材料,让学生能通过实验非常直观的了解“磁铁有磁性”,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有着极高的兴趣,平时就喜欢拿磁铁来玩,王老师这节课开门见山,立马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了。再让学生回顾磁铁在生活中的利用,可以吸引哪些,不能吸引哪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回想平时生活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判断还主要是靠直观判断,所以会觉得只要是金属、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引住。这时王老师就抛出:到底可不可以,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极大的引出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所以王老师在一开始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就是直观性的教学。从导入部分的磁铁游戏到第二个探究活动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都做到了张弛有度,直观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科学知识。
在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王老师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我觉得非常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这是因为铁材料具有导磁性,可以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于铁材料的厚薄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挡”住了磁屏蔽,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行研究。
在小结部分,王老师让学生自主小结:你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通过这么一节生动的课,纷纷说出自己学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总结,可以知道在这节课,学生对于哪部分掌握的最好,哪部分还不足。最后告诉学生,其实磁铁的秘密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小朋友回去可以自己继续研究。这样一节充满探究味的课就结束了。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一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说课稿,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同学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资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同学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资料上来,而减弱其他资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同学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同学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同学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同学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同学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同学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同学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同学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同学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只要让同学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同学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同学运用自身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一起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只仅是要让同学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同学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布置在同学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资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资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同学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资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资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同学刚树立的概念发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只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学课外去查阅资料,才干让同学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干理顺同学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二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一)、趣味导入。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三
《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我在设计时主要侧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探究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的创设情境,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内,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猫钓鱼”这个情境,学生一看到鱼是纸做的,鱼钩又是直的,学生一齐说:“钓不上来”。当老师把鱼钓上来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非常惊讶,参与的兴趣马上上来了。
课上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情境,第一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磁铁有吸铁的磁性,然后让学生在教室内找一找室内的那些东西是铁做的,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由于当时着急,忘了这一环节。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同的,从而明白磁铁有两极,磁性最强的是磁铁的两极。
最后安排一个小活动,找一找铁钉在谁得兜里,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浓。然后让学生利用磁铁的磁性设计小玩具,体现了科学课虽然结束了,但也正是新的科学探究活动正在开始。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四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材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学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材料上来,而减弱其他材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学生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学生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学生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学生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学生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学生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学生运用自己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共同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安排在学生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材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学生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材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材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学生刚树立的概念产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仅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才能让学生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能理顺学生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五
各位领导、老师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与评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的深感荣幸,如果有哪里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指正。同时也感谢曾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听了这堂课,我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曾老师以钓鱼游戏引入新课,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磁铁主题,学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整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环节,1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2利用磁铁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制品;3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4利用磁铁巧取水中物体。四个环节中1、3环节属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2、4环节分别是1、3环节的延伸应用。一环扣着一环,课堂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曾老师在这次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组活动。在第一个小组实验中,介绍材料-领取材料-进行预测-实验探究-汇报结果每个实验过程的步骤要求都很明确。在科学探究中,预测很容易被学生忽视,这堂课曾老师就很注重引导孩子用正确的预测方法,并鼓励孩子大胆说出预测理由,体现出老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指导。整个活动曾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学生,例如在提问中一直强调让没有回答过的学生回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科学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们一个个像得到许多玩具那样,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起来。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学习,既能玩又能学。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最后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科学课是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基础,老师可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三年级科学傅老师执教的《磁铁有磁性》这节课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下面谈谈我听课后的几点收获: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对象教学开始,傅老师创......
三年级科学三年级科学各位领导、老师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与评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的深感荣幸,如果有哪里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
三年级下册范文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
三年级科学三年级科学1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对象教学开始,傅老师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境:高大的松树上结满了松果,小松鼠......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六
1、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1、 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
2、 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
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四)总结拓展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
电磁铁
组成:线圈和铁芯
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
-->
-->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科学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科学活动、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教学最终落脚点则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磁铁的磁性》一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磁铁,从中获取最多的发现。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与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磁铁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玩磁铁的学生对磁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用磁铁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观察。这样学生就有浓厚的.兴趣想要成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的愿望,所以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的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会很兴奋的告诉我,让我参与到他们当中,在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抓、开、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共享。
《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由于教材内容略显单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要争取“独家新闻”,同学们对查阅知识和交流共享非常感兴趣。学生收集资料非常丰富,课堂显得格外生动和充实。
在课堂上同学们彼此之间津津乐道地交流共享着课前收集的大量资料,讲解他们所了解的相关的知识。老师也为学生收集了各种进实物及图片,学生在观察描述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明白了磁铁的基本特点。此外,利用电教媒体(视频资料)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的认知程度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兴趣与收集、提炼信息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多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磁铁的磁性》一课是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线,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观察探究磁铁的活动,并且在观察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未能发现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自己在备课时不断的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怎么想?会做出什么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用处处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际观察、研究,真正实现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以及用眼观察、有手、脑去探究,获取新知识。亲身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使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40分钟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对磁铁科学知识的探究才刚刚起步,那么如何保证学生们在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如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小课题、观察记录等)真实、有效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进行,使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这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值得思考和努力的奋斗目标。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把“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整、组合实验顺序,清晰、紧凑进行探究。我把原教材中“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识别铁制品——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过程,调整为“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运用概念1和2来识别铁制品”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材料的安排,更是因为生活中的物品组成的材料比较复杂,仅凭磁铁能吸铁的单一知识难以解释钢芯镀铜的5角硬币等现象。所以调整教学顺序后,不仅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得到训练,也保证了科学概念和科学解释的严密性。
三、注重习惯指导着眼素养的提高。整个课堂可以看到、听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倾听”、“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等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刚刚接触科学课,这些良好学习习惯显得多么的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的一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
四、教学语言丰富。教师的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使整个教学流程顺畅,各环节过渡自然,使整个流程显得顺畅而富有节奏感。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老师只注重师生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中汲及到的知识,教师都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如“司南”经考证,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实物,如“磁悬浮列车”,目前技术还很不成熟,并没有做到老师说的“快速安全”。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十九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磁铁有磁性的说课稿,一起来看看下文。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同学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资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同学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资料上来,而减弱其他资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同学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同学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同学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同学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同学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同学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同学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同学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同学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只要让同学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同学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同学运用自身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一起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只仅是要让同学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同学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布置在同学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资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资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同学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资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资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同学刚树立的概念发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只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学课外去查阅资料,才干让同学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干理顺同学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二十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与评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的深感荣幸,如果有哪里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指正。同时也感谢曾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听了这堂课,我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曾老师以钓鱼游戏引入新课,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磁铁主题,学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整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环节:
1、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2、利用磁铁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制品;
3、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
4、利用磁铁巧取水中物体。
四个环节中。
1、3环节属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2、4环节分别是1、3环节的延伸应用。一环扣着一环,课堂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曾老师在这次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组活动。在第一个小组实验中,介绍材料—领取材料—进行预测—实验探究—汇报结果每个实验过程的步骤要求都很明确。在科学探究中,预测很容易被学生忽视,这堂课曾老师就很注重引导孩子用正确的预测方法,并鼓励孩子大胆说出预测理由,体现出老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指导。整个活动曾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学生,例如在提问中一直强调让没有回答过的学生回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科学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们一个个像得到许多玩具那样,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起来。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学习,既能玩又能学。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最后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科学课是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基础,老师可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王老师的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都很合理。特别是她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教学时间分配也都十分到位,这体现了她良好的综合素质。以下就《磁铁有磁性》这节课,浅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堂优秀的科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准备,这个准备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本节课的两个教学活动都基于学生自主实验,材料的给予非常关键,王老师针对教学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了易于辩认得“铁”材料与“非铁”材料,让学生能通过实验非常直观的了解“磁铁有磁性”,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有着极高的'兴趣,平时就喜欢拿磁铁来玩,王老师这节课开门见山,立马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了。再让学生回顾磁铁在生活中的利用,可以吸引哪些,不能吸引哪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回想平时生活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判断还主要是靠直观判断,所以会觉得只要是金属、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引住。这时王老师就抛出:到底可不可以,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极大的引出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所以王老师在一开始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就是直观性的教学。从导入部分的磁铁游戏到第二个探究活动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都做到了张弛有度,直观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科学知识。
在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王老师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我觉得非常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这是因为铁材料具有导磁性,可以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于铁材料的厚薄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挡”住了磁屏蔽,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行研究。
在小结部分,王老师让学生自主小结:你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通过这么一节生动的课,纷纷说出自己学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总结,可以知道在这节课,学生对于哪部分掌握的最好,哪部分还不足。最后告诉学生,其实磁铁的秘密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小朋友回去可以自己继续研究。这样一节充满探究味的课就结束了。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文档为doc格式。
-->
-->。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66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