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篇一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积极成果,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经济投资环境与社会发展项目评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项目合作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经济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a.人力资源经济学
b.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c.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
三、招生对象
考试合格,并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a类:
英语
(2学分)(2学分)(3学分)(3学分)(2学分)(2学分)(2学分)(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经典著作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五、课程设置
b类:
商用软件与网络 现代财务管理企业组织理论
(3学分)
c类: 人力经济学d类: 人口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增长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2学分)(2学分)(2学分)(2字分)(2字分)(2字分)(2字分)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2学分)
可持续发展理论
(2学分)
人口与社会经济统计
六、培养方式
(2字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研究
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根据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校、院公共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讲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有
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由导师负责具体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关课题研究。
七、考核方式
公共课及专业课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专业课的考核以课程专题研究论文为主,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第二学年结束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并提交开题报告,由所组织有关专家审议。论文题目确定以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完成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报校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以后,答辩前应请两位专家(其中一位为外单位)评阅。评阅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如答辩时未完成,通过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由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和论文答辩结果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篇二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业题
----------2011326630207 信息与计算科学(2)王诗炎
第一题:美丽下沙
走进下沙,走进大学城,我们来到的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学子的天堂。畅游在无忧无虑的‘海洋里’,他们神采飞扬。然而,这给予我们没有社会的硝烟的天堂正饱受风霜。走进理工的校园,学生们亦或为了上课忙碌的奔走,亦或为了恋爱悠然的走在小径上……可是,你看到了在那驻足的垃圾桶吗,它正在无声的哭泣。为了赶早课的同学,急冲冲的在路上吃完早餐,随手将垃圾扔到桶里,不过,也许是他太冲忙了,垃圾随着垃圾桶的另一边飞出去了,于是,垃圾就默默的呆在地上,过路的人无动于衷,直到收拾卫生的阿姨将其拾起。同样的‘垃圾故事’上演在教室里。早餐袋子,檫手纸,不经意间跑到了课桌里,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冲忙的跑出教室,却忘记了课桌里的东西。是啊,几张小小的纸片,几个包装袋子不会很大,就这么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于是,清洁阿姨无奈的把它们扫走了。当我们不经意间看到阿姨扫课桌里的垃圾是用扫把时,我们埋怨他们,嫌扫把太脏,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只要我们随手带走自己的垃圾,何至于阿姨会那样对待我们呢!
当我们第一天来到理工大学时,远远地就被那喷洒的喷泉吸引。在明媚的日光下,洒出来的水似乎白色的纱幔,在日光的照应下更多了一层神秘。可是当你走进了你会发现,其实喷泉用的水并不清澈……
垃圾的污染,水的污染,无论哪种污染都那么常见,无论哪种污染都与我们直接相关。如果我们每天能早起两分钟,就不至于上课会迟到,更不至于边走边吃,既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又耽搁了老师上课,在不经意间造成环境污染。
美丽的下沙,应该是绿水蓝天,尽管没有草原一望无际的绿意,那也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可是呢,看看理工南门前面的水,当你走过时,你便会闻到一股不寻常的味道,当然,那是什么味道我们都知道。我想,这水的源头应该是和工厂排放有关吧。还有钱塘江的水。心情愉悦之时,你慢悠悠的走到钱江之旁,本想着观看潮起潮落的宏伟,不料,却发现水是浑浊不清夹杂着垃圾的水,旁边供人娱乐的草坪上有那么多的废塑料!
临近理工的高校西公园,是所有理工学子的最爱,午后阳光下,坐在草坪上读书,嬉戏。可是,你们有近距离的看看那里的潭水吗?有形容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真乃是未见
湖水先闻其臭!多少对情侣坐在水边私语,猛一回头,哇,好多死鱼……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活,而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却始终困扰着我们,如果每个人都亲力亲为,清洁工人多打扫的话,应该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空气环境质量关系我们健康,未来开发区应该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积极督促未完成企业加快整治进度,对进度缓慢企业下达督查通报。对于工厂水污染,一方面需加强监察频次,征收污水处理管理费,另一方面需引入在线监控装置,建设“智慧环保”,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污染源的监控,狠抓已完成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落实相关部门大气整治联系人制度,定期报送整治进度,加大大气整治宣传力度,避免环保部门孤军奋战。针对校园内的垃圾问题,需加强续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我觉得有必要对每位学生约束其行为,学校可以在校园内举行一些关于环保的活动,但让这些活动并不是让大家随便在活动中心摆摊就可以解决了,要切实到行动中,带动大家一起,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
对于校园内不流动水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我认为不同地区的非人为原因的环境污染,可以分配到不同的机构。例如,对于学校内的非流动的水的污染,学校可以请垃圾清洁工人定期处理。水是不流动的,长时间必然会有恶臭的味,但,定期处理,并在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生物调节水内平衡。
环境卫生从我们做起,为美丽的理工付出自己的真心。虽然工厂的污染问题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减少由我们引起的环境污染。
第二题:论述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理念的指导,资源水利,应保持可持续发展,顺应时代。水污染,垃圾污染,与经济直接联系。从经济角度看,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联系,为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论证和依据,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美丽理工’从片面的角度揭示了下沙的环境问题。
首先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进而造成的水资源污染。
做所周知,我们的水源大部分来自钱塘江,而下沙正是工业开发区的重点。工业废水使得地表的水质不断变化,进而引起当地水质的整体改变,因此,合理协调工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问题成为下沙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生产企业的利益看,当企业的收益成本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得出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但,如果合理的征收污水处理管理费,会使生产企业重估边际成本,并相应地调整边际收益,产生一个新的最大化利润,既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又合理的处理污水的排放,使其在政府的监管下,合理的将经济与资源相互配置,从而达到高效益的利用。
其次是居民(包括学生)制造的垃圾问题,进而造成的地表可视环境的污染问题。加强续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个既有众多高校,又有众多工厂的地区来说,用高教育,高道德的无利益熏陶的学生来宣传环保问题是很重要的。当然,在此期间必须约束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这种需要思想上教育的道德荣辱观,不一定非要用刻板式的教学来到要求。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建立相应的发展平台,让其在活动中感受下沙的环境问题。这是一种最为经济的治理地表垃圾污染的措施,也是最简单宜于行动的措施,当然,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只有让居民和企业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建立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大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宣传,强化全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对青少年开展环保教育,加深巩固下一代的环境意识。但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污染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我良好的约束力上。从‘美丽下沙’文章描述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并不是没有良好的道德观,而是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他们不会把垃圾直接扔到地上等从思想上直接破坏环境卫生,而是在不经意间使垃圾落在垃圾桶外延,把垃圾忘在课桌里。这种现象需要学校教师加以管教。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甚至可以与学分,绩点等相联系。
从经济角度来说,这种方法不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得到的效益确是最大的,但这种管理
可能会比较慢。可是,从持久的角度来看,此种方法能让新一代的厂商从建厂的源头上杜绝只以简单的经济利益为中心,而忽视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是非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引起的空气污染。
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环境不仅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材料,提供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场所,为人类精神生活、社会福利提供物质资源。所以它是一种稀缺性物品。但是,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虽然工业废水引起空气污染的程度比较大,但也不乏有些非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对于一些绿化来说,例如不流动的湖水,喷泉水,鱼池水等,在长时间没有人为参与的时候,便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污染。对于这种污染来说,将产权途径引入环境治理,可以有效地强化市场机制的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促进环境管理优化。由政府设计制度,保护产权,大力监督,使环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相连,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经济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篇三
水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内容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资源大国而著称,然而,同时与其著称的是中国也是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资源利用情况一直就是个亟待解决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国的资源问题在诸多方面均有表现,如打气污染严重、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旱灾、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其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污染问题是最不同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中国 水资源 环境 面临问题 解决问题 发展 结论 中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1.1水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由于水资源短缺与过度开发及水污染问题加剧,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l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被联合国有关机构称为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1.2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目前我国不仅面临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也很严重。我国7大水系普遍受到污染,海河、辽河污染最重 5幅。据资料统计显示,在全国2800多个湖泊中,凡接纳城镇污水的湖泊,大多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目前我国全年排污量超过435亿t,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人天然水体。全国城市90%的水域受到污染。在7亿人饮用的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在3亿人饮用的水中,含铁量超标,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0.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只有23%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同时,中国600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45.7%,但还有近300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的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污染严重;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不佳,污水处理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1.3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资料显示,在中国,约有一半的水资源已被开发利用。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大超过国际上公认的30% ~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量问题。在华北、西北城市所使用的水资源中,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1.4用水浪费现象普遍
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在宿舍内就能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好多人经常开着水龙头刷牙,或者盆子放在流着水的龙头下就跑去厕所。
这仅仅是局部现象,专家指出,我国现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专家坦言,我国多数城市水资源实际漏失率全国平均数应在30%以上。解决建议
2.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水利部长汪恕诚日前再次强调,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唯一的选择。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中国水资源的用处主要是农业与工业,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比例的70%左右,推广节水农业对于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意义最为重大。在工业领域,必须通过利用处理水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污水经一定的处理后,虽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但其完全可以作为工业冷却水、冲洗水及一些城市生态用水使用。这样既降低了净化技术难度,同时也节省里净水所花费的费用。
中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整个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十分严重。应对水量时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干旱缺水的常规做法,主要是修水库,多蓄水;解决水量空间不均问题,主要靠调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水资源总量短缺,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简单地用行政办法去节水,而是建立以水经济为理论基础的经济体系,进而通过有效用水并有法可依有利可求来解决水资源的浪费与过度开发等现象。据资料显示,这种方法在宁夏、云南等地已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并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2.2建立节水的动机激励体制
社会与国家都是人的集合体,所以,一切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以人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否则问题是很难得到良好的解决的!想要脚好的节水用水,必须从消费者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水价制度创新,引进市场机制,界定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变外在动力为内在的节水动力,激励消费者开展有自身利益存在的节水活动,实现水资源最优分配。比如可以根据设定一个合理的用水值,小于这个值的给予一定的鼓励,而超出这个值的,则需多付出一部分费用才能用下个月的水!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主动节水的人给予奖励或鼓励,对于那些浪费水的人则给予批评或罚款!
2.3进行频繁新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讲座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人的素质都很低,只不过他们的良知没有得到良好的呼唤,但如果能多举办一些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讲座,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自己的良知,自觉的节水用水,并且会有节制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因为没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位了缺水而每天争论不休!结论
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科学性,适应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实事求是,全面统筹,避免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对政府正常工作的负面影响,避免为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支付昂贵的成本。
同时,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应该及时厘清和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舍弃“一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公众参与,积极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用户能将其省下来的水通过市场出售给奢侈用水者,用户将会自愿提高水资源分配效率、完善管理体制、采用各种节水新技术来实现节水目的。再次,要在节水的同时解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从而长远地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参考文献】
[1]山仑,黄占斌,张岁岐.节水农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o(4):21—25. [2]孙中伟.中国水资源问题对策新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oo4(1):3l-32. [3]汪恕诚.怎样解决中国4大水问题.水利经济,2oo5,23(2):1-6 [4]方群.中国水资源安全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59):17-20. [5]银灵子.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2oo6(7):24.[6]王敬国,张玉龙,陈英俊.资源与环境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6):44-66.中资 国地质源大学与(北环京)境地球概科学论与资课源学程院论 文姓名:孙宏岩 学号:1001091222任课教师:冯海燕日期:2011-11-1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篇四
资源: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重要体现;4.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在时间结构、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的环境里,使种群增长率降低的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影响是随着种群密度上升而逐差距,使二者相等。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利用对自然资源数量有一定要具体体现和演变过程。配置的总初始情况一样好,而且至少有一渐地、按比例地增加。即种群实庇古税的经济效率:弥补发展中和,他们往往以原始状态进入生求;5.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目标是实现自然资源的最优化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的情况更际增长率随种群密度本身的提国家环境保护资金的不足;降低产过程或者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一个综合的和动态的概念。和可持续利用,其遵循的原则是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高而降低。同时设想有一个环境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有利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福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1.要统筹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的。资源可能容纳的最大种群值。于污染控制技术的提高。
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其在地球建立和完善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时满足三森林资源的特点:再生性、形成庇古税的局限:信息不对称;缺上存在的层位,分为地表资源和续利用的信息系统;2.建立和贴现率的大小决定着到底应该个条件:交换最优、生产最优和过程漫长、多功能性、分别的地乏激励机制。
地下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完善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多少资源现在消费,而又有多产品混合最优。域性 科斯定理:假定有关环境的排他生活中的用途,分为劳动资料性的政策体系;3.建立和完善保少留待将来。贴现率越高,越鼓帕累托最优实现的必要条件: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性产权能够被清晰界定,他们可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励人们较早的消耗自然资源直效率的资源配置(技术替代率);在的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资以自由交易,且没有任何交易成源;3.按其利用限度,分为再生法规体系;4.研究开发能够节约至匮竭。而在自然资源的期间分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产品转换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属本,同时假定个人都是利己的,资源和非再生资源;4.按其数量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配决策中,应该使用较低的社会率);消费中的高效率(商品替代森林资源贫乏国家2森林资源追求的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则和质量的稳定程度,分为恒定资技术体系;5.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贴现率,因为:1.公共部门在保率)。充分条件:在相应范围内各林种、各龄组结构不够合理,环境的不同使用者之间讨价还源和亚恒定资源;5.按资源控制模式;6.倡导可持续消费模式;护资源和维护人类长远利益方所有的等产量曲线和无差异曲亟待调整3林地利用率低,生产价,将导致自然环境配置的帕累方式,分为公共资源(共享资源)7.适度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面负有更大责任;2.后代人在当线都是非凹的。力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残托最优。科斯定理假设外部不经和专有资源。适度消费: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代资源的分配决策中没有发言市场失灵: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次林比重大4人工林面积大,质济只涉及双方,即行动方和受害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和资源状况下,相较于过分节约权,它有赖于公共部门的代言;不符合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以量不高。方,同时不考虑双方进行交易的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和奢侈消费之间的状态。内容包3.市场利率由多种利率决定并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是不令森林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任何费用,由此给出消除外部性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括:1.膳食结构以植物性为主;且经常波动,选择时有困难;4.人满意的方面,前者称市场低因地制宜,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面的两个途径:一是假定环境的排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2.化纤、混纺代替棉布;3.公共市场利率包含私人投资的风险效,或者称市场无效。积;加强次生林抚育和改造,强他性产权归于受污染者,受害方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交通工具;4.集中供热等。利润,而此因素在公共部门可以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垄断、外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科技投有免受外部不经济性的权利,而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可供选择的资源与环境政策:1.被忽略。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入,积极应用和推广先进技术;且这种权利是可以转让的;二是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税收和财政补贴;2.规制方法;社会贴现率: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加强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加强宣规定受害方没有免受外部不经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3.明晰产权的办法;4.其他方法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市场失灵的纠正方法:排放标传,动员全社会兴办林业,全民济性的权利,除非它愿意购买这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与措施(道义上的劝告、一体化、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准、排放税、产权分配和可交易搞绿化;建立健全森林保护管理种权利。科斯定理的结论说明:环境的分类:1.按要素分,有自泡集、成本分摊、标准和污染物社会贴现率确定的方法:1.以资的排污权许可。和监督体系。通过影响各方之间的交易可以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按功能排放税的结合、责任法等)。本的边际生产率即资本的机会排放标准:是指资源在开发利用最优砍伐时间:是净效益的现值避免低效率的结果而无需任何分,由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资源环境价值的构成:直接使用成本来确定;2.由消费的边际效时可以排放多少污染物的法定最大之时。当延迟砍伐一年的边形式的政府干预;无论初始产权态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应弹性与人均消费增长率的乘限制。有效排放标准的条件是排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时净效如何分配,交易都将得出有效率全球环境等。赠价值。积决定;3.若有很强的主观性利放的社会边际成本msc等于减益现值最大。的结果。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率,则可接受用边际公共项目的少排放的边际成本mca或私人公共资源的基本特征:资源的公科斯定理的局限性:谈判问题的内容: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内部社会收益率来确定。影响贴边际收益mpr。共性与共享性、非排他性、有正制约性;交易成本问题。
互关系;2.资源与环境配置问题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现率的因素包括个人偏好和资排放税又称庇古税,最优庇古税负两方面效益、产权的复杂性、自然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与可持续发展;3.资源与环境核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本的边际生产率。可以定义为:使排污量等于最优不可分割性、利用的外部性问题和空间内的资源,在合理估价的算问题;4.资源与环境政策;5.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要实现资源的总收益最大,就要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此时边及拥挤性、资源非排他性利用的基础上,从实物、价值和质量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模型与方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满足每期资源开发利用的净收际外部成本等于边际私人纯收相对性。方面,统计、核实和测算其总量法等。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益现值相等。益。公共资源市场配置中的市场失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况资源稀缺性:由于资源的自然有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净现值(npv)=未来报酬总现值-排污权交易是科斯定律在环境灵:市场机制不能引导生产者按的工作。其基本内容可从四个方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建设投资总额 问题上的最典型应用:在满足生社会效率最佳的原则作出生产面理解: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或消费决策,也即不能达到帕累算和质量指数核算;个量核算和资源的一种状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1.资源配置的市场理论;2.资源环境资源的使用权,并允许这种托最优标准,从而造成利用效率总量核算;存量核算和流量核资源稀缺的衡量指标的特点:前质上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配置的产权理论;3.资源配置的排污权进行市场交易,以此控制损失,也就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市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
瞻性、可比性、可计量性、经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可持续发外部性理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降低污染场失灵。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1.界定自性、适用性。展战略)资源配置的市场理论包括:市场物治理的总体费用,使环境资源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1.然资源核算对象;2.统计自然资资源稀缺的衡量指标可分为物循环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资源可经济、市场调节、市场机制与资得到优化配置。可交易性是排污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源实物量;3.绘制自然资源利用理指标和经济指标。持续利用的意义:1.循环经济倡源优化配置、产权制度安排、产权交易最典型的特征。过程,就是寻求和选择公共资源流向及流程图;4.自然资源估物理指标又称物质指数,是从物导资源的循环使用,能够保障经权理论与资源及环境市场市场排污权交易的条件:排污总量的的最佳利用目标和途径、发挥公价;5.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核质质量的角度对资源的稀缺程济社会发展;2.循环经济保障经配置。确定、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排污共资源的优势和最大结构功能算;6.综合核算;7.进行自然资度进行定量评价。如常用“储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权的再分配—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过程;2.通过公共资源利用方源质量指数核算,可用以校正数指数”来预测给定资源的使用年3.可促进资源利用的代际均衡;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也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效率。式的变革,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量核算和价值核算的结果;8.数,表示还有多少年该资源将被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循环经是自愿交换的经济。科斯定理指出,在产权明晰的基利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将自然资源综合价值量核算结耗尽。按计算方法不同,分为:济的3r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盈利性、础上,只要交易费用低且交易有盾,实现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经
1.静态储藏指数(年)=当前储藏态型原则相吻合。竞争性。利,无论哪一方拥有产权,资源用;3.公共资源生态质量的保护济增长的成本效益分析之中,达量/当前年消费量;2.指数型储循环经济的原则:1.3r原则:市场调节的方式:发挥市场对资配置都存在向社会最优点移动和提高是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藏指数(年)=ln(r*s+1)/r,其中资源的减量利用原则、产品生产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加强的趋势。的重要体现;4.必须在可预期的自然资源核算方法:净价法;费r为年平均消费增长率,s为静的再使用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非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其供给量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上保证一用成本法;市场法;边际机会成态储藏指数。储藏指数具有前瞻原则;2.闭环原理:即“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完备的信息基本固定,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经定公共资源数量,以满足后代人本法;使用者成本法;租金法;性、可比性、可计量性等特点。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系统;规范市场中介。济地再生出足够的、以满足需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5.必须对经收益还原法。
经济指标是从货币价值量的角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产权:直观地说就是财产权利,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济、社会、文化、技术等诸因素环境核算的方法:市场价值法度来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主要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源。综合分析评价,保持其中有利于(重新选址成本法和有效成本有四个:资源价格、边际开采成展的各种现象。形式。非再生资源的特征:资源消耗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部分,对法);替代市场法(恢复和保护费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或稀缺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经济行为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不可逆性、分布的地域性、数量不利的部分则通过变革来使其用法、影子工程法和维护成本金)、边际发现成本。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容:1.交易费用理论;2.产权的的有限性、使用的辅助性、用途有利于公共资源的看持续利用。法);意愿调查法(投标博弈法、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他性、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效率分析;3.产权制度的选择和的多样性、构成的整体性。非再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1.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优现在:1.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式、经济的贫困化。调整。(最适合的产权结构应该生性和不可逆性是典型特征。公共资源市场化(培育公共资源先性评价法、德尔菲法)。模;2.经济结构;3.技术进步;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在明晰产权的边际成本mc等社会最优利用:是以最小的资原市场的对策:明确界定公共资源
4.经济增长模式;5.社会经济制臭氧层破坏与损耗、生物多样性于边际收益mr的点上,产权明储量消耗及环境影响来为社会要素的产权;理顺公共资源产品
度变革。锐减、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晰的最佳程度由mr=mc确定)创造最大的福利为目的的,其基的价格体制;加强国家队公共资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1.勘探开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资源产权规则: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本条件是资源产品的生产产量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进行配套改
发;2.技术进步;3.替代品的使破坏、酸雨污染。权益及其补偿规则和产权交易与资源产品的需求量相等;当且革创造公共资源市场发育的条
用;4.节约资源;5.社会经济制环境问题的分类:1.原生环境问规则。仅当追加一单位的资源开采所件;建立环境资源的核算体系)。
度的变革。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产权功能的实质:以产权界定为获得的好处与因为追加这一单2.政府管制(分命令管制型和经
投资维修过程的公共性和消费害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按前提,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财位资源的开采所需付出的总代济刺激型。经济刺激型又称市场
过程的私人性之间具有不可调其成因分,有地质灾害、灾害性产利益为动力去实现所有权的价。手段,包括税费手段、污染削减
和的矛盾。天气、水文灾害、生物灾害;按经济本质,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非再生资源保有的利益来自三补贴、可交易许可证)。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其表现方式分,有骤发性自然灾率。方面: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增加、损害函数:反应的是一种污染物
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害和长期性自然灾害。2.次生环经济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边际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环境价的数量与其导致的损害间的关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指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值服务的增加。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排放损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竞争型企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害函数:反映的是一个或多个污
性原则(当代人间的公平,代际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件:资源产品的企业最有开采水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与产生
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自然资源);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换中发生的。平必须使资源产品价格等于边的损害件的关系周边损害函数:
2.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发展的现象。包括生态破坏、环经济外部性的特点:是一种人为际开采成本加上资源使用费;持反映的是周边环境中,特定污染
则。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的活动;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有资源增加的收益=开发资源可物的浓度与产生的损害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1.可持经济发展:指产业结构层次不断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能增加的收益。关系。
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递进的过程。影响;外部性是不同经济个体之垄断性企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治理成本函数图(边际治理成本
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间的一种非市场联系;外部性可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资源使曲线一开始会随着污染排放量
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正可负可为零;外部性包括对生用费;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低削减的增多而下降)解析:治理
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相关的一于需求曲线。此种污染的设备技术初始投资
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2.可持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保障非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额很大,当污染削减量从零开始
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外部性的分类:根据外部性是否经济、政策手段:1.确立资源价增加时,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了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分为公共值,理顺价格关系;2.建立非再充分的利用,因此边际成本下
3.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根据外部生资源核算体系;3.建立和完善降。
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社会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性是否可以转移分为不可转移非再生资源的经济补偿机制(污污染控制的手段:政府管制和经
进步相适应。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的外部性和可转移的外部性;根染补偿、损害补偿、使用补偿、济刺激。政府管制的原则:成本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据外部性的虚实分为技术外部受益补偿);4.明确和强化非再控制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系
现有认识水平可预知的时期内,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性和货币外部性。生资源资产的财产所有权;5.统控制原则。
在保证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规模经济:商品生产经营者按一政府通过经济杠杆对不可再生经济激励手段的特点:1.以市场
求的满足的基础上,能够保持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定的生产规模而可能获得的经资源市场进行宏观调控;6.政府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
延长自然资源生产使用性和自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济利润。的直接管理与临界控制。过改变市场信号,影响控制对象
然资源基础完整性的利用方式。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是产可再生资源:指在一定的社会经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济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2.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
涵: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原则。提高人类福利,能够通过自然力保护、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
须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保持或增加蕴藏量,或能恢复和交给环境责任者;3.可以有效地的需求为前提;2.自然资源可持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种理想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不可再生其自身数量、质量和规模的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
续利用的“利用”是指自然资源从库兹涅茨曲线可以大致概括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些资金不仅可投资于对环境有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全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替代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可再生资源的特点:一定的可再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其他
程,而不单指自然资源的利用;关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生和自我恢复的能力;资源的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3.自然资源生态质量的保持和自然资源配置:指自然资源之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对于某种储性。排污费(庇古税):是根据污染所
提高,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间,以及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环境负载能力:设想在一个稳定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费,以弥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篇五
《高级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70)
环境经济 资源经济 低碳经济 生态经济 绿色经济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
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经济性 技术外部性 货币外部性
公共物品 产权 科斯定理
消费的无竞争性 消费的无排他性 经济效率 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
希克斯-卡尔多检验
物质平衡理论 循环经济 减量化原则 3r原则 可持续发展 可更新资源 可耗竭资源 贴现率 代际公平
费用-效益分析 净现值
经济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报率 转移支付 私人物品 环保产业 公私合营 bot tot 产业组织 生产效应法 重置成本法 疾病成本法 人力资本法 机会成本法 旅行费用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 工资差额法 成果参照法 环境经济政策 政策评估 政策执行 政策绩效 ppp原则 庇古税 排污收费 排污许可证 排污权交易 交易成本
环境财政 环境税收 环境金融 环境保险 绿色债券
二、简答题(40个)
什么是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简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环境经济、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什么是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失灵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政策失效,影响政策失效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支付意愿,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对环境资源配置有何影响?
什么是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如何使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简述技术外部性与货币外部性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公共物品,简述公共物品的不确定性? 什么是产权,环境资源产权具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简述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简述物质平衡理论?
什么是循环经济,并简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核心?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简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贴现率,影响贴现率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自然资源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简述如何实现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利用? 简述如何实现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简述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及其基本步骤?
什么是环境资源价值,如何理解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 什么是生产效应法?简述运用生产效应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重置成本法?简述运用重置成本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疾病成本法?简述运用疾病成本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人力资本法?简述运用人力资本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机会成本法?简述运用机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旅行费用法?简述运用旅行费用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内涵资产定价法?简述运用内涵资产定价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工资差额法?简述运用工资差额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成果参照法?简述运用成果参照法的具体步骤?
简述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及其基本功能? 如何理解污染者付费原则? 如何理解受益者补偿原则? 什么是最优污染排放水平?
简述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的内涵及其特点? 什么是庇古税,并说明庇古税的经济效率?
什么是排污权交易,并简述排污权交易所需具备的条件?
三、论述题(30个)
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外部性理论?它是如何影响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外部性理论,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 什么是产权理论,它对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何指导意义? 什么是科斯定理,你认为科斯定理对于解决环境资源问题有何意义? 试述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原理及其目前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什么是公共物品理论,它对自然资源管理有何指导意义?
什么是“公地的悲剧”?试述如何解决“公地的悲剧”问题。
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使环境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什么是物质平衡理论,它对发展循环经济有何指导意义? 什么是帕累托效率,它对政策制定有何指导意义? 试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 试述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针对pm2.5 污染的健康风险,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1.针对环境舒适性资源,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2.试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步骤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3.试述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环境经济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为调节市场型经济政策和建立市场型经济政策。调节市场型又称命令控制性,其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其核心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一个合理的负价格,由外部不经济性的制造者承担全部外部费用。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
两种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为都是为了使外部费用内部化,都允许经纪人为了实现话您目标,通过费用效用的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同时,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实施途径和效果不同,具体为,庇古手段(调节市场型)多依赖政府,例如依赖于政策对环境问题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及掌握的信息。而科斯手段(建立市场型)跟多依赖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生效,两种手段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品。在产权制度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的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应税收和税负,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4.试述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第一、环境经济政策是以市场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过改变市场信号,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这种间接宏观管理模式,不需要全面监控政策对象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
第二、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保护、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不是用行政法规强制他们服从,而是把具有一定的行为选择余地的决策权交给他们,使环境管理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政策对象。
第三、环境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地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些资金不仅可投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对于环保资金短缺的经济转轨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点尤其具有吸引力。
说明***去年的题
5.试述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失效”,两种手段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2)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3)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只获得环境效益。(4)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5)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联系:两种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为都是为了使外部费用内部化,都允许经纪人为了实现话您目标,通过费用效用的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去年的题
6.试述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7.试述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
在排污费征收方面存在问题:
1、收费面不全。排污收费的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排污费仅在一部分地区实行,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基本未实行收费。
2、收费标准偏低。无法起到激励和调整减排行为的作用,还有可能引导排污单位延缓采用治理技术。
3、单因子浓度超标收费不合理。排污单位往往注意被征收排污因子的治理,而忽视其他污染因子的治理。
在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1、由于是用行政手段管理排污收费资金,缺乏实施监督的规定,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干预,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排污费大部分被无偿使用,至今使用效益不高。
3、排污费勇于环保部门自身建设,违背了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的收费体制。
解决途径:
1、提高收费标准。从原有的污染物单因子浓度超标收费转变为多因子总量收费,相应提高了收费标准。
2、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明确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加强审计监督。
3、提高罚款额度。加大对排污费征收、使用中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扩大排污费征收对象。将对象扩大到所有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5、排污费的透明度加大。说明****去年的题
8.什么是生态补偿制度,如何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制度是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目的,以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对象,以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立法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国家层面《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和《生态补偿条例》,明确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主要领域、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相关权利义务主体的权利义务、考核评估办法、责任追究等。同时,修订《环境保护法》,完善环境污染整治法律法规,把生态补偿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国家生态补偿政策落到实处。
(二)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明确补偿责任主体。坚持落实受益主体,量化其利益,着力解决补偿利益虚化、未补偿到真正受损者问题。坚持补偿标准体系化,给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差异性补偿,用于社会重建、经济发展、生态修复。坚持补偿模式多样化,改变现行以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单一模式,辅以一次性补偿、对口支援、专项资金资助和税负减免等方式。
(三)生态补偿要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动态化。要在已初步建立中央森林、草原、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相关补偿机制制度的基础上,在顶层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生态主体义务,为生态补偿机制规范运作提供法律依据。要在建立科学生态价值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完善分类及测算方法,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其中。
(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路子。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和补偿机制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五)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要培育资源市场,使资源资本化,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积极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模式。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立水资源取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的交易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逐步推行政府管制下的排污权交易。引导鼓励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通过自愿协商实现合理生态补偿。
(六)确定西部生态补偿重点和突破领域。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区,又是重要生态屏障区和生态脆弱区;既是经济发展战略区,又是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和贫困人口聚集区。因此我国生态补偿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生态补偿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提出各类生态补偿问题的优先次序及实施步骤,在一些领域重点突破。首先,明确界定西部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其次,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第三,逐步完善东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补偿模式。
9.什么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如何在我国开展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我国开展排污权交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构建排污权交易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污染源监测监督制度,由企业安装排污在线检测系统,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的检测系统进行监督,建立排污数据实时查询系统,保证排污数据的准确性。建立排污权交易信息系统,实时查询企业排污权的初始配额、交易规模和剩余指标,保证企业排污权交易的真实性。
完善政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国家立法界定排污权的产权属性,明确任何超出排污规定的行为都是对排污权的侵害,要追究其责任并给予处罚。合理确定排污总量、科学分配排污指标。环境主管部门在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时应综合考虑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现状、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不能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在确定排污权发放总量时应当使发放总量适当小于当前实际排放总量。要合理确定总量控制的具体实施细节,包括总量控制的测算依据、控制目标、检测与监督方法以及有关程序等。要打破行政区划,科学进行区域污染物总量分配,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培育规范合理的排污权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规则,激励企业广泛参与。制定合理的交易规则和初始排污权分配的指导性办法,规定排污权指标的核定方法。制定财税激励政策,提高企业交易的积极性,加快交易市场的发展。征收排污权占有税,促使企业出售初始排污权。缓征企业排污权交易收入所得税,鼓励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建立区域性排污权交易市场开放平台,扩大交易范围,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交易,为参与交易的企业提供更多交易信息与交易机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入环境合同制度,规范排污权交易形式,将排污许可证以环境分配合同的形式从主管部门转移到排污企业,排污权交易以环境消费合同的形式在交易者间买卖,建立排污企业的环境信用制度,利用税收、信贷等手段规制排污主体的信用情况。
建立全方位的环境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意识。开展排污权交易后,环境容量资源转变为有价资产,企业违规的动机也会增强。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强化监督意识,综合运用排放检测、许可证审核等手段监督企业交易行为是否符合排污规定。加大监管投入。政府应加大环境监测技术、设备以及专业人员的先期投入,环保部门要保证监管设施运行顺畅,使每一个污染源、每一种污染物都处于检测范围之中,保障排污权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监管不留死角。政府应监督企业在排污权交易中的一切行为,包括出卖、购买、减排、制定交易价格等,保证将交易中相关信息最大化地提供给需要交易的企业,并监督交易合同的履行。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引导。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倡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对治污减排工作的认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企业和群众的自觉行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治污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将公众监督机制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平台、官方微博等媒体渠道公开交易主体的基本信息、交易价格、交易流程和交易进程,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对于大宗购买方应允许排污所在地的公众参与听证会,从而使公众参与到排污权交易制度中来。
10.什么是环境税收?您认为如何在我国开征环境税?
环境税是指所有能够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各种税收的总称,既包括为实现环境目的而专门征收的税收(狭义的环境税),也包括其他并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但却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税收。
1、明确建立环境税的指导原则。环境税的设置要遵循国内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兼顾,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兼顾,近期突破与长远目标兼顾,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兼顾等原则;以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政策为导向,通过科学设置税目,合理确定税率,对污染排放、环境有害产品消费、生态破坏、温室气体等行为征税,培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税收政策的生态职能,从而使税收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战略。环境税的政策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开征环境税,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环境外部成本内化,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政策保障。近期政策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十三五”规划设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环境税收政策应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实施战略。环境税收政策首先实施条件成熟,易于推行的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以及生态保护税;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在适当时机开征碳税;长期目标是将现行排污费全部纳入环境税体系当中。
3、制定相对完整的环境税税制方案。环境税税制方案的制定首先要明确环境税为国家发挥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环境治理的独立税种;其次,要立足长远,在税目设计上从做大、做强环境税税基为出发点,在税目分类上尽量从大的概念上予以设立;同时,要体现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和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建议独立型环境税税种下设立污染排放、污染产品、生态保护、碳排放四种税目,计税依据为污染物的排放数量、污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量、矿产资源的开采数量、自然保护区的使用量以及碳排放水平等。税率实行统一税率和弹性税率相结合,并尽可能采用差别税率,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
4、明确环境税的收入主要用于环境保护。建议环境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和中央按照8:2比例分成,在各级财政建立“环保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环境保护,也可以拿出部分环境税收入用于支持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近期环境税征收采用“环保代核,税务部门征收”的模式。
5、加快环境税的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近期,建议国务院制定并通过“环境税征收管理条例”,确立环境税的法律地位;远期,以人大立法的形式颁布“环境税法”,充分保证该项政策的权威性。建议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实施预告和渐进时序策略,以减缓环境税对企业的冲击,增强公众的接受程度,并充分考虑与现有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套。加强环保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税务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工作联系制度等协税护税措施,充分考虑与排污收费的衔接,适时推进排污费“费改税”的改革。
11.试述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渠道有哪些?
环保投资主体分为政府、排污企业以及治污企业三类。政府投资渠道包括部门预算资金、环保专项资金、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留存收益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票据贴现融资、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收费权(排污权)质押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政策性贷款、民间借贷、资产典当融资、融资租赁、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以及上市融资等。
12.如何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环境保护投资中的作用?无 13.什么是环境保险,试述环境保险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思路。无
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
14.什么是环境财政,试述我国环境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第十五章第3节)
环境财政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所发生的政府收入与支出活动。由于公共管部门定价也直接和间接影响政府的环境财政收入和支出,因此环境财政也包括政府对环境相关的公共部门定价。存在的问题:
(1)环境财政支出总额不足
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这个问题的结论尚有待研究,例如,环境财政资金需求是多少?现在的环境财政支出是多少?但由于环境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支出不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环境保护条例》(1994)第二十三条规定:“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但事实上,各级自然保护区所需的经费常常需要基层政府(如市级)拨付。自然保护区具有显著地公共物品性质,设置是全社会性的公共物品,对这类产品的提供理应是中央政府财政的职能,中央政府却没有通过合理的财政投入方式保证其资金需要。(2)资金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政府财政能力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这一点从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式上可见一斑。1998-2002年国家安排对环境保护的国债投资达600多亿。但是这些国债的使用效率并不尽人意,很多资金投入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4年财政部对用于三江源区生态建设的国债资金进行绩效评估,发现了财政资金分配渠道过多、配套资金不到位、能力建设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国债资金的低效率。
(3)缺乏稳定的投入保证
国债资金大量投入,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固然很重要,但这些资金是通过对重点项目以专项投资的形式在短时间内集中投入的,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尚存在大量的领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如自然保护区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但国家各级财政预算中,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正常科目,这些方面的资金需求可能缺乏稳定可靠的保障。
(网络版)
一、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在体制转轨阶段,为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政府要保持一定的政策连贯性,这就造成了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所占份额相对较大。资料表明,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6.08%下降到2003年的30.06%,但这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为4.9%,日本为4.17%),而且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即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却不足。据统计,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22.6%下降到2003年的11.6%,政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80年的44.7%下降到2003年的3%。可以看出,我国财政仍带有很强的生产性,侧重对生产的直接投资,而对生产的外部环境建设关注不够。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致财政该管的没有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二是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三是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包括公检法支出在内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增长。由于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属于比较刚性的支出,迅速膨胀后,削减往往比较困难,这又给日后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四是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连年下降,农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五是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由“企业办社会”,财政支出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之接近的抚恤救济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86—1995年间仅为1.7%,而其它国家的福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般在20%—50%之间,社会保障支出不到位已经制约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3.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目前我们的财政支出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通常做法是根据前几年支出实际平均数,再加上因物价上涨和事业发展增长部分,编制预算单位的支出预算。这样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单位之间经费供应上的苦乐不均,而且导致支出中的不足和浪费。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导致在预算确定之前,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争投资、争项目;预算确定之后,财政部门按预算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拨款,由各个部门及有关单位自己安排使用。由于缺乏财政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不利于廉政建设。
二、优化财政支出的建议
1.加大改革力度,改变国家财政包揽过多的分配局面
(1)大力削减对城市居民的有关福利性补贴。现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增长相当快,政府不必也没有能力再去承担对居民的庞大补贴了,必须彻底改革。
(2)治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范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事业单位并不都具有公共需要性质,财政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其经费开支进行统包统揽,要将市场机制进入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
(3)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对一些特殊行业(如属于社会公共公益事业的水、电、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的价格和收费仍需由国家进行管理,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特殊的责任,由此产生的亏损仍应由财政给予补贴。其它大多数属于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其亏损补贴则应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予以取消。
2.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政人员和经费的膨胀
(1)在财政内部全面实行“下管一级”的管理办法,也就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支出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建立一种制约和控制机制,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格局,使行政费支出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行政费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下决心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这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压缩行政经费的治本之策。要按照总体规划,不失时机地在地方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这方面的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社会中介机构是靠实力、靠竞争生存的,必须与政府部门脱钩,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财政的经费供给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公正的职能作用。
(3)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这不仅包括公务人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而且要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这样就把动力和压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3.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支出。改革以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大量分散,不仅导致财政投资急剧下降,而且连社会公共性支出的最低需求也难以保证。这种状况如果继续维持下去,最终对经济发展也将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因此,从宏观角度考虑,今后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必须切实强化社会公共性开支。
教育投入属于社会性开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社会保障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问题,需要纳入国家财政政策规划统筹考虑。为此,要针对当前的问题,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4.着力强化国家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在我国未来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仅仅重视社会公共性支出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政府财政的经济建设投资。中长期财政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国家财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迅速带动经济发展,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调整改善投资与经济结构。
(2)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质产业,世界各国大多都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在于:支持那些风险大、投资经济效益低、对农业发展起着保护性、开发性或有示范效益的项目。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加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今后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强化科技投入力度,从而真正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关于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取向。国有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始终占居主导地位,而且它是财政的重要支柱性财源,因此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将是国家财政面临的一项长期性任务。特别是入世后国有经济面临新的压力和冲击,由此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的支持力度,而且要有紧迫感。
说明:去年题库中有
15.什么是环保产业,试述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其解决的思路?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瓶颈
1.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完善。处罚条款弱,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2.部分国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优惠政策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但一些企业反映部分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犹如纸上谈兵,困难重重。
3.环保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环保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环保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4.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环保市场仍然存在低价中标、市场信息不透明,同行恶性竞争、借证甚至无证经营等不规范现象。对策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和规范污染源环境监管,提高超标排放的惩罚力度,提升环保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体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适时增加标准中污染物项目数量,修订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环境质量要求和排放控制要求。
二、倡导鼓励绿色消费模式。一方面,政府带头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定期发布绿色消费指南,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将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培养和提升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
三、拓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推广发展项目融资、融资租赁,积极发展债权融资。这些融资方式比较符合环保产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环保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加大金融机构信贷力度。采用政府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环保产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环保企业的融资担保力度。三是积极利用国际资本。继续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申请环保产业项目专项贷款,并引入第三方机构以保证公平,放大资金效应。
四、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宣传、落实及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梳理、宣传现行的环保产业政策,让更多企业了解并享受到实惠,把好政策用足用好。二是加快完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更大范围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尽快将“领跑者”能效指标纳入能效标准,推动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三是建议财政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对新技术、新工艺、首台套等技术推广应用,采取后补贴方式给予资金奖励和分担风险,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应用给予扶持。
五、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一是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督与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让成本回归真实。二是对使用量大、应用面广、产品质量好、污染减排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力大的环保设备和环境友好产品进行分类分级补贴,促进先进环保产品消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特别对一些特殊的污染物排放,要建立强制标准,市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合法获得适量的排污权,出售排污权获得的收益用于污染治理。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升其行业凝聚力与号召力,协助政府规范与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六、建立和完善鼓励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根据我国环保产业的优势领域、交易模式、政策需求等,逐步出台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针对重点国别成立环保产业工作组,对双边高层次环保产业合作进行规划和推进,逐步建立指导与促进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框架,增强企业“走出去”能力,鼓励企业承揽境外环保工程与服务项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7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