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学理论(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0:45:05
资源经济学理论(5篇)
时间:2023-01-10 20:45:05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资源经济学理论篇一

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其在地球建立和完善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时满足三森林资源的特点:再生性、形成庇古税的局限:信息不对称;缺上存在的层位,分为地表资源和续利用的信息系统;2.建立和贴现率的大小决定着到底应该个条件:交换最优、生产最优和过程漫长、多功能性、分别的地乏激励机制。

地下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完善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多少资源现在消费,而又有多产品混合最优。域性 科斯定理:假定有关环境的排他生活中的用途,分为劳动资料性的政策体系;3.建立和完善保少留待将来。贴现率越高,越鼓帕累托最优实现的必要条件: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性产权能够被清晰界定,他们可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励人们较早的消耗自然资源直效率的资源配置(技术替代率);在的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资以自由交易,且没有任何交易成源;3.按其利用限度,分为再生法规体系;4.研究开发能够节约至匮竭。而在自然资源的期间分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产品转换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属本,同时假定个人都是利己的,资源和非再生资源;4.按其数量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配决策中,应该使用较低的社会率);消费中的高效率(商品替代森林资源贫乏国家2森林资源追求的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则和质量的稳定程度,分为恒定资技术体系;5.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贴现率,因为:1.公共部门在保率)。充分条件:在相应范围内各林种、各龄组结构不够合理,环境的不同使用者之间讨价还源和亚恒定资源;5.按资源控制模式;6.倡导可持续消费模式;护资源和维护人类长远利益方所有的等产量曲线和无差异曲亟待调整3林地利用率低,生产价,将导致自然环境配置的帕累方式,分为公共资源(共享资源)7.适度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面负有更大责任;2.后代人在当线都是非凹的。力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残托最优。科斯定理假设外部不经和专有资源。适度消费: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代资源的分配决策中没有发言市场失灵: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次林比重大4人工林面积大,质济只涉及双方,即行动方和受害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和资源状况下,相较于过分节约权,它有赖于公共部门的代言;不符合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以量不高。方,同时不考虑双方进行交易的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和奢侈消费之间的状态。内容包3.市场利率由多种利率决定并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是不令森林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任何费用,由此给出消除外部性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括:1.膳食结构以植物性为主;且经常波动,选择时有困难;4.人满意的方面,前者称市场低因地制宜,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面的两个途径:一是假定环境的排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2.化纤、混纺代替棉布;3.公共市场利率包含私人投资的风险效,或者称市场无效。积;加强次生林抚育和改造,强他性产权归于受污染者,受害方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交通工具;4.集中供热等。利润,而此因素在公共部门可以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垄断、外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科技投有免受外部不经济性的权利,而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可供选择的资源与环境政策:1.被忽略。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入,积极应用和推广先进技术;且这种权利是可以转让的;二是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税收和财政补贴;2.规制方法;社会贴现率: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加强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加强宣规定受害方没有免受外部不经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3.明晰产权的办法;4.其他方法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市场失灵的纠正方法:排放标传,动员全社会兴办林业,全民济性的权利,除非它愿意购买这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与措施(道义上的劝告、一体化、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准、排放税、产权分配和可交易搞绿化;建立健全森林保护管理种权利。科斯定理的结论说明:环境的分类:1.按要素分,有自泡集、成本分摊、标准和污染物社会贴现率确定的方法:1.以资的排污权许可。和监督体系。通过影响各方之间的交易可以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按功能排放税的结合、责任法等)。本的边际生产率即资本的机会排放标准:是指资源在开发利用最优砍伐时间:是净效益的现值避免低效率的结果而无需任何分,由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资源环境价值的构成:直接使用成本来确定;2.由消费的边际效时可以排放多少污染物的法定最大之时。当延迟砍伐一年的边形式的政府干预;无论初始产权态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应弹性与人均消费增长率的乘限制。有效排放标准的条件是排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时净效如何分配,交易都将得出有效率全球环境等。赠价值。积决定;3.若有很强的主观性利放的社会边际成本msc等于减益现值最大。的结果。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率,则可接受用边际公共项目的少排放的边际成本mca或私人公共资源的基本特征:资源的公科斯定理的局限性:谈判问题的内容: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内部社会收益率来确定。影响贴边际收益mpr。共性与共享性、非排他性、有正制约性;交易成本问题。

互关系;2.资源与环境配置问题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现率的因素包括个人偏好和资排放税又称庇古税,最优庇古税负两方面效益、产权的复杂性、自然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与可持续发展;3.资源与环境核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本的边际生产率。可以定义为:使排污量等于最优不可分割性、利用的外部性问题和空间内的资源,在合理估价的算问题;4.资源与环境政策;5.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要实现资源的总收益最大,就要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此时边及拥挤性、资源非排他性利用的基础上,从实物、价值和质量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模型与方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满足每期资源开发利用的净收际外部成本等于边际私人纯收相对性。方面,统计、核实和测算其总量法等。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益现值相等。益。公共资源市场配置中的市场失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况资源稀缺性:由于资源的自然有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净现值(npv)=未来报酬总现值-排污权交易是科斯定律在环境灵:市场机制不能引导生产者按的工作。其基本内容可从四个方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建设投资总额 问题上的最典型应用:在满足生社会效率最佳的原则作出生产面理解: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或消费决策,也即不能达到帕累算和质量指数核算;个量核算和资源的一种状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1.资源配置的市场理论;2.资源环境资源的使用权,并允许这种托最优标准,从而造成利用效率总量核算;存量核算和流量核资源稀缺的衡量指标的特点:前质上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配置的产权理论;3.资源配置的排污权进行市场交易,以此控制损失,也就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市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

瞻性、可比性、可计量性、经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可持续发外部性理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降低污染场失灵。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1.界定自性、适用性。展战略)资源配置的市场理论包括:市场物治理的总体费用,使环境资源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1.然资源核算对象;2.统计自然资资源稀缺的衡量指标可分为物循环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资源可经济、市场调节、市场机制与资得到优化配置。可交易性是排污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源实物量;3.绘制自然资源利用理指标和经济指标。持续利用的意义:1.循环经济倡源优化配置、产权制度安排、产权交易最典型的特征。过程,就是寻求和选择公共资源流向及流程图;4.自然资源估物理指标又称物质指数,是从物导资源的循环使用,能够保障经权理论与资源及环境市场市场排污权交易的条件:排污总量的的最佳利用目标和途径、发挥公价;5.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核质质量的角度对资源的稀缺程济社会发展;2.循环经济保障经配置。确定、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排污共资源的优势和最大结构功能算;6.综合核算;7.进行自然资度进行定量评价。如常用“储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权的再分配—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过程;2.通过公共资源利用方源质量指数核算,可用以校正数指数”来预测给定资源的使用年3.可促进资源利用的代际均衡;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也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效率。式的变革,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量核算和价值核算的结果;8.数,表示还有多少年该资源将被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循环经是自愿交换的经济。科斯定理指出,在产权明晰的基利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将自然资源综合价值量核算结耗尽。按计算方法不同,分为:济的3r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盈利性、础上,只要交易费用低且交易有盾,实现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经

1.静态储藏指数(年)=当前储藏态型原则相吻合。竞争性。利,无论哪一方拥有产权,资源用;3.公共资源生态质量的保护济增长的成本效益分析之中,达量/当前年消费量;2.指数型储循环经济的原则:1.3r原则:市场调节的方式:发挥市场对资配置都存在向社会最优点移动和提高是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藏指数(年)=ln(r*s+1)/r,其中资源的减量利用原则、产品生产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加强的趋势。的重要体现;4.必须在可预期的自然资源核算方法:净价法;费r为年平均消费增长率,s为静的再使用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非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其供给量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上保证一用成本法;市场法;边际机会成态储藏指数。储藏指数具有前瞻原则;2.闭环原理:即“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完备的信息基本固定,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经定公共资源数量,以满足后代人本法;使用者成本法;租金法;性、可比性、可计量性等特点。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系统;规范市场中介。济地再生出足够的、以满足需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5.必须对经收益还原法。

经济指标是从货币价值量的角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产权:直观地说就是财产权利,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济、社会、文化、技术等诸因素环境核算的方法:市场价值法度来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主要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源。综合分析评价,保持其中有利于(重新选址成本法和有效成本有四个:资源价格、边际开采成展的各种现象。形式。非再生资源的特征:资源消耗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部分,对法);替代市场法(恢复和保护费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或稀缺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经济行为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不可逆性、分布的地域性、数量不利的部分则通过变革来使其用法、影子工程法和维护成本金)、边际发现成本。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容:1.交易费用理论;2.产权的的有限性、使用的辅助性、用途有利于公共资源的看持续利用。法);意愿调查法(投标博弈法、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他性、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效率分析;3.产权制度的选择和的多样性、构成的整体性。非再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1.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优现在:1.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式、经济的贫困化。调整。(最适合的产权结构应该生性和不可逆性是典型特征。公共资源市场化(培育公共资源先性评价法、德尔菲法)。模;2.经济结构;3.技术进步;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在明晰产权的边际成本mc等社会最优利用:是以最小的资原市场的对策:明确界定公共资源

4.经济增长模式;5.社会经济制臭氧层破坏与损耗、生物多样性于边际收益mr的点上,产权明储量消耗及环境影响来为社会要素的产权;理顺公共资源产品

度变革。锐减、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晰的最佳程度由mr=mc确定)创造最大的福利为目的的,其基的价格体制;加强国家队公共资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1.勘探开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资源产权规则: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本条件是资源产品的生产产量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进行配套改

发;2.技术进步;3.替代品的使破坏、酸雨污染。权益及其补偿规则和产权交易与资源产品的需求量相等;当且革创造公共资源市场发育的条

用;4.节约资源;5.社会经济制环境问题的分类:1.原生环境问规则。仅当追加一单位的资源开采所件;建立环境资源的核算体系)。

度的变革。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产权功能的实质:以产权界定为获得的好处与因为追加这一单2.政府管制(分命令管制型和经

投资维修过程的公共性和消费害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按前提,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财位资源的开采所需付出的总代济刺激型。经济刺激型又称市场

过程的私人性之间具有不可调其成因分,有地质灾害、灾害性产利益为动力去实现所有权的价。手段,包括税费手段、污染削减

和的矛盾。天气、水文灾害、生物灾害;按经济本质,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非再生资源保有的利益来自三补贴、可交易许可证)。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其表现方式分,有骤发性自然灾率。方面: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增加、损害函数:反应的是一种污染物

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害和长期性自然灾害。2.次生环经济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边际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环境价的数量与其导致的损害间的关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指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值服务的增加。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排放损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竞争型企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害函数:反映的是一个或多个污

性原则(当代人间的公平,代际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件:资源产品的企业最有开采水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与产生

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自然资源);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换中发生的。平必须使资源产品价格等于边的损害件的关系周边损害函数:

2.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发展的现象。包括生态破坏、环经济外部性的特点:是一种人为际开采成本加上资源使用费;持反映的是周边环境中,特定污染

则。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的活动;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有资源增加的收益=开发资源可物的浓度与产生的损害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1.可持经济发展:指产业结构层次不断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能增加的收益。关系。

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递进的过程。影响;外部性是不同经济个体之垄断性企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治理成本函数图(边际治理成本

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间的一种非市场联系;外部性可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资源使曲线一开始会随着污染排放量

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正可负可为零;外部性包括对生用费;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低削减的增多而下降)解析:治理

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相关的一于需求曲线。此种污染的设备技术初始投资

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2.可持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保障非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额很大,当污染削减量从零开始

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外部性的分类:根据外部性是否经济、政策手段:1.确立资源价增加时,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了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分为公共值,理顺价格关系;2.建立非再充分的利用,因此边际成本下

3.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根据外部生资源核算体系;3.建立和完善降。

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社会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性是否可以转移分为不可转移非再生资源的经济补偿机制(污污染控制的手段:政府管制和经

进步相适应。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的外部性和可转移的外部性;根染补偿、损害补偿、使用补偿、济刺激。政府管制的原则:成本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据外部性的虚实分为技术外部受益补偿);4.明确和强化非再控制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系

现有认识水平可预知的时期内,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性和货币外部性。生资源资产的财产所有权;5.统控制原则。

在保证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规模经济:商品生产经营者按一政府通过经济杠杆对不可再生经济激励手段的特点:1.以市场

求的满足的基础上,能够保持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定的生产规模而可能获得的经资源市场进行宏观调控;6.政府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

延长自然资源生产使用性和自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济利润。的直接管理与临界控制。过改变市场信号,影响控制对象

然资源基础完整性的利用方式。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是产可再生资源:指在一定的社会经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济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2.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

涵: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原则。提高人类福利,能够通过自然力保护、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

须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保持或增加蕴藏量,或能恢复和交给环境责任者;3.可以有效地的需求为前提;2.自然资源可持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种理想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不可再生其自身数量、质量和规模的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

续利用的“利用”是指自然资源从库兹涅茨曲线可以大致概括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些资金不仅可投资于对环境有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全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替代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可再生资源的特点:一定的可再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其他

程,而不单指自然资源的利用;关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生和自我恢复的能力;资源的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3.自然资源生态质量的保持和自然资源配置:指自然资源之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对于某种储性。排污费(庇古税):是根据污染所

提高,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间,以及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环境负载能力:设想在一个稳定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费,以弥

资源经济学理论篇二

第一章

1.矿产资源特性:a不可再生性 b国家所有 c价值特性 2.价值特性的来源 :有用性和稀缺性 3.矿产的分类:储量和资源俩大类

4.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人口膨胀 资源枯竭 环境破坏 5.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答: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较少

b矿产资源品种齐全,但某些重要矿产特别是大宗矿产相对不足或短缺

c矿床数量多,但大型、特大型矿床较少 d矿产地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e贫矿多,富矿石;“三难”矿多,“三易”矿少 f共生矿床、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较少 6.我国矿产资源形式分析:

答:a巨大的需求压力 b缓慢的储量增长 c可用资源不足

d矿业的全球化趋势增强 e矿产资源承载力不足

7.使用强度定义:经济学家发现,在每一万元的gnp中,都含有对矿产品的使用量,称之为对矿产品的“使用强度”

8.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9.可持续发展的3个基本原则: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10.非传统矿产资源定义:非传统矿产资源是指由于当今技术、经济原因尚未进行工业利用的矿产资源和尚未被看作矿产的、未发现其用途的潜在矿产资源,或虽为传统矿产但因地质地理原因极难发现的矿产资源

11.二次资源定义:二次资源产业是指对矿产资源在开发、消费利用过程中,由于各阶段不同原因而被废弃的矿石或有用元素及金属、非金属矿产制品的回收开发利用产业。形成的资源称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

12.二次资源开发的意义:

答:a可以回收大量资源,节省原生矿产资源的消耗

b可以防止、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c可以节省一次资源开发的大量费用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

1.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的定义:在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属性和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形式与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2.矿产资源经济区的特性:a专属性

b相关性

3.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得理论基础:a区位理论

b区域分工理论 c区域联系论

d区域差异论 4.我国矿产资源经济规划的层次体系:

答:a一级矿业经济地带

b二级大矿业资源经济区

c三级基本矿产资源经济区

d四级基层矿产经济区 5.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的作用:

答:a 地质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

b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最主要的决策科学依据

c地质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国家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和保护地质矿产资源,既管社会又管自然的职能,一项不可缺少的决策咨询工作

6.我国钢铁资源经济区的划分:

答:a鞍山本溪铁矿资源经济区

b京津唐铁矿资源经济区

c攀西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经济区

d西北铁矿资源经济区

第三章

1.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察的三个阶段:a普查阶段

b详查阶段

c勘探阶段

2.矿产资源勘察业的劳动特点: 答:a科学研究劳动所处地位的特点

b在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方面的特点 c阶段性特点

3.矿产勘察形成的显著特点:a二重性

b不确定性 4.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分类: 答:a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b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5.影响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因素:

答:a矿产资源基础因素

b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市场因素

e其他因素

6.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三个阶段:a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b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

c矿床详细技术经济评价

7.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采矿技术经济指标:a采矿量

b采出矿石量c采矿损失率和回采率

d采矿贫化率

e采矿品位

f采出矿石 8.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选矿技术经济指标:a原矿品位

b精矿品位c尾矿品位

d富集比

e选矿产出率

f选矿回收率

9.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可分为潜在总值、潜在产值和潜在净值三个层次

第四章

1.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可行性研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一个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答:首先是产品的市场调查和供需预测研究,这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因为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市场供需预测来确定的,所以市场调查和供需预测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二是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包括资源、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这是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第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决定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它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要说明项目的经济上的合理性 3.工业三废:

答:废水 废气 废渣

第五章

1.矿产资源管理概念:矿产资源管理概念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在矿产资源积累、储备、消耗过程中,对矿产资源质和量的监督管理 2.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

答:a实现和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b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3.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a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

b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研究制定

c矿产资源规划管理

d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e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建立统一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标准、矿产资源的审批管理、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等 5.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程序:由中介组织进行评审,再由政府机关认定的制度

6.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处置权的体现

7.矿产资源规划包括的俩个基本环节: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与组织实施

8.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依据: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9.国家设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地质资料作为矿产资源最详细的说明书,国家必须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国家管理矿产资源的需要;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借阅使用地质资料,更好地发挥它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汇交资料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10.矿产资源形式分析概念:是指在相关统计资料和大量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时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客观分析和科学预测,并提出矿产资源利用与配置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11.矿产资源形式分析的目的:a一是为国家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制定矿产资源政策、实施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b二是为矿山企业的微观经济决策提供综合信息资料

12.什么是地质信息系统:它是储存和处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集合

13.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a数据库

b模型库

c知识库

第六章

1.监督管理的原则:a在保护中开发,在开法中保护

b资源开发和集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2.监督管理的概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是指作为地质矿产行政监督主体的国家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权,对矿业权人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命令和决定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和处理。

3.矿产资源勘察监督管理基本原则:a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察的方针 b排他性原则 c有偿取得原则 d设置探矿权不得占用过多区块原则 e最低工作投入原则

f不得以产生破坏性后果的方式进行勘察的原则 4.矿产资源合理开采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a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b开发和保护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排他性原则 d有偿取得原则 e体现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原则 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a监督管理建立和保持正常的矿业秩序

b监督管理申办采矿权,严格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

c监督管理矿山企业采用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式、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

d监督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

e监督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6.三率:

a开采回采率:是指矿山企业在某一生产阶段,计算开采范围内实际采出矿石量与该范围内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b采矿贫化率:是计算开采范围内原矿地质品味与采出矿石品味之差与原矿地质品味的比值 c选矿回收率:是指选矿产品(精品)中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的重量占入选矿石中该有用成分重量的百分数

7.保护矿山环境的主要内容:a废气治理 b废水治理 c废渣治理

d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预测预报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8.土地复垦基本原则:a谁破坏,谁复垦 b谁使用,谁补偿 9.矿产资源监督的制度:

a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制度 b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制定与考核 c矿山企业矿产开发监督年度检查制度 d矿产监督制度

e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制度及矿山环境保证金制度 10.国家通用税种:a企业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11.地方通用税种:a土地增值税 b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土地使用税

12.矿业专门税费:a矿产资源税 b矿产资源补偿费

c矿业使用费及矿业权价款

第七章

1.矿业权:矿业权是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

2.探矿权概念: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区块范围和期限内,勘察矿产资源的权利

3.采矿权概念:采矿权是指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开发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 4.探矿权的审批和授予:探矿权的审批和授予是实现国家对矿产资源

所有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5.设立探矿权是贯彻原则:a排他性原则 b有偿取得原则 c同一区块

编码原则 d申请在先原则 e不得过多占用区块原则

6.探矿权管理的重要内容:a年度检查 b探矿权变更 c探矿权延续

d探矿权保留 e探矿权注销

7.采矿权变更主要内容:a变更矿区范围 b变更主要开采矿种 c变更开采方式 d变更矿山企业名称 e依法转让采矿权

8.采矿权注销许可证时,审查的几个方面:a注销审查

b土地复垦和环保治理的审查 c消除不安全隐患的审查

9.矿业权市场:矿业权市场是指作为特殊商品的矿业权,在流转工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矿业权流转的俩种形式:a一级矿业权出让市场

b二级矿业权转让市场

11.一级矿业权出让市场:是指矿业权作为资产,初次进入流通领域

所形成的市场

12.二级矿业权转让市场:是一级市场的延伸和扩展,是指矿业权人为了经营目的,将矿业权再次投入流通领域所形成的市场 13.流转经济关系的主体:a国家 b矿业权人

14.流转经济关系的客体:矿业权主体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15.矿业流转制度: a矿业权国家出让制度 b矿业权转让制度

第八章

1.技术与经济的关系:a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b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2.技术定义:技术史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手段与知识的总和,它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俩大类 3.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时一门由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寻找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4.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a综合性

b系统性

c预测性

d实践性 5.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b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c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九章

1.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为了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重新组织生产要素,从而生产新的产品或提供新的服务,推出或引入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来源,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流动过程。2.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3.技术创新的特征:a 新颖性 b先进性 c高投入性

d高收益性 e高风险性 4.技术创新按创新的对象划分:a产品创新 b工艺创新 c原材料创新

d市场创新 e组织管理创新

5.国外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主要有:a科技推动论 b需求拉动论

c推-拉综合作用论

6.我国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基本内容:a以技术创新的主题为中心,分为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 b外在动力有俩个,即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和社会需求拉动力 c内在动力是利润最大化的欲望 7.*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a外在因素:a政府支持力度 b科技发明成果状况 c社会资源的紧缺程度 d市场竞争的状况

b内在因素:a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 b创新人才队伍的素质 c企

业的创新激励机制 d企业规模的大小

8.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a自理创新战略 b模仿创新战略

c合作创新战略

9.技术创新战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a技术创新的范围 b技术创新的目标 c技术创新的战略类型 d技术创新占了措施

10.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对其技术创新活动所做的总体谋划

资源经济学理论篇三

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该县另辟蹊径,以查拉村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生态健康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资源、特色、效益为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以发展优质特色红富士苹果与林下种植两季蔬菜相结合的有机“立体农业”,走出了一条符合查拉村特色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条适合查拉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第一秤513斤、第二秤489斤……合计4292斤,按每斤6角钱计算,共2575.20元。”6月25日下午,黑水县芦花镇查拉村村民阿吾基喜滋滋地从来自茂县三龙乡的蔬菜老板手里接过销售莴笋的2575元现金。

查拉村位于黑水县城附近,距县城仅几百米,这里交通便捷、土地肥沃。一直以来,村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土地的利用仅限于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守着一座“聚宝盆”却不知如何开采。

经过两年的种植,如今的查拉村已是果树成荫、蔬菜成片、群众收入节节上升。

大家可以看见,红富士苹果已经有一米多高,部分开始试果,预计明年大多数果树将开始挂果,这又将是村民的一笔收入。

谈起今后的发展方向,查拉村村民满怀信心的介绍,“立体农业”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搭起了我们的致富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逐步建成集立体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农业示范区。

我村共规范化种植红富士苹果100亩,蔬菜260亩。2012年查拉村可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元左右。为解决群众销售蔬菜的问题,防止出现滞销,村上组织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村民下种、除草、施肥、打虫等进行指导,蔬菜快成熟时,合作社就与内地或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蔬菜商贩进行联系,适时进行销售,或者由合作社统一收取后销往成都等地市场。至于村民房前屋后小规模种植的蔬菜则在县城就能销售。

这就是利用土地资源而达到了赚钱的目的。

资源经济学理论篇四

主题: 经济学常用(国际,国内)资源网站

经济学常用(国际,国内)资源网站 #1 经济学常用资源网站 经济学常用资源网站

经济学家的网上资源http:///econfaq/ 美国经济协会为经济学家提供的网上资源

经济学网上接入服务http:///

提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资料

经济学网上接入服务之论文系列http:///ideas/data/ 提供论文的机构

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http:/// 与国际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金融经济学网站http:// 《金融经济学》杂志http:///

《金融和数量分析》杂志http:///jfqa/ 《金融中介》杂志 http:// 《应用计量经济学》杂志http:///jae/

《经济研究评论》 http://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普林斯顿大学brian doylehttp:/// 国际经济学(供学生学习用)ihttp:/// 经济和金融

-------------------------夏春锋

资源经济学理论篇五

一个指挥棒协奏山水林田湖 ——自然资源共同体综合管理路径选择2014年05月14日

作者:蔡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那么,怎么认识“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的内涵和本质?对共同体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路径如何选择?

生命共同体中——人之命脉在土地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进一步关注这些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设定资源利用强度,因地制宜管护资源,实现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人地和谐

所谓“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其实就是这几种物质与物质运动及能量转移,以及它们之间互为依存,又相互激发活力的复杂关系,使之有机地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田者出产谷物,人类赖以维系生命;水者滋润田地,使之永续利用;山者凝聚水分,涵养土壤;山水土地(涵盖气候与地形等)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而树者依赖阳光雨露,成为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生产者。这一概念,深刻而透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生命过程之根本。

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生命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基础。山、水、林、田、湖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存在一定的总量。如果人类的攫取或消耗超过这个限度,该共同体的运行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异,甚至断链停歇。与此同时,山、水、林、田、湖又都是有形、有质的实体,由这些实体构成的生命共同体也必定具有因时、因地的差别。我国地域辽阔,要管好、用好自然资源,一定要讲究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由此,我们认识到,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存在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可谓“相生相克”,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其中生态要素的合理配置,直接决定了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兴旺、繁荣、健康、可持续程度。尤为重要的是,文中明确提到“人的命脉在田”,田者,土地也。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对土地数量的严格控制,以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价格的提升,级差地价的出现,地方政府开始利用盐碱地置换城市周边的耕地、菜地,同样的耕地数量,却由高产田变成低产田,影响了持续的粮食增产。与此同时,土地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现在,我国土壤污染已经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除工矿企业发展造成的直接污染外,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使污染面积进一步扩大。

可喜的是,国家层面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提出对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支持系统进行协调、有序的保护与管理。但在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过程中,更需要进一步关注山、水、林、田、湖的合理配置,根据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实现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人地和谐。

构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让“共同生命体”生生不息

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统筹优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并开展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估,采取统一立法、综合保护的模式,形成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土地是承载着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城镇、村镇、道路、人文等社会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但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似乎更多地看重了土地的财产属性,忽视了土地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不仅警示我们土地系统与人一样,是一个生命体,要还权利于自然,还权利于土地系统。同时,也提示我们需要加强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从土地角度出发,形成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资源管理体制。

首先,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是人类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权制度是界定自然资源权益边界、规范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的基础。为此,要从三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构建包括所有权、用益权、担保权、相邻关系权等于一体的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权利束,并依法保护,严格限制政府管理行为对于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的过度侵占。二是按照遵循法律,尊重惯例产权的原则,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并以不动产登记为支撑,形成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登记体系。三是建立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体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交易效率的提升。

其次,优化自然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统筹自然资源要素配置,避免单一类型为主导的开发利用对自然资源系统造成破坏。例如,沿海开发过程中,不能过分地注重补充耕地指标、获取建设用地指标,还要充分考虑大规模围垦开发对于近海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系统的影响,尤其是要关注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等对于未来沿海城镇、开发区的影响等。另外,土地开发利用还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避免甘肃舟曲占用泥石流通道建设城市,以及一些城市规划建设在断裂带上等做法。

再次,重视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估。在城镇布局、土地利用中不仅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尤其是城镇、开发区土地占用对于水资源、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碳容量等的压力与影响。否则,即使保护了耕地面积,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会由于过度的人口、产业以及基础设施集聚,导致水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将破坏山、水、田、林、湖系统的平衡。更值得重视的是,由于这一状况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加剧,公众丧失发展信心,导致出现社会危机与风险。

最后,注重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与配置。从世界自然资源管理来看,统一立法、综合管理正成为趋势。因此,我国也需要结合国情,探索形成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及认定标准,避免有些土地在国土资源部被认定为耕地,在林地部门是林地,在农业部门是草地,从而不仅难以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更不知如何管理。同时,制定《自然资源法》,从法律上保障自然资源管理的协同性、统一性和有序性。在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提高自然资源综合配置效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四条控制线”整合落地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三规合一”,确定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四条控制线”,并统一纳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监管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明确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为此,课题组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可行性研究。目前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都划定了主体功能区,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甚大,推进缓慢。因此,应加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工作推进的难点、重点和时序,国家和地方应加快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这是主体功能区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针对生态补偿的复杂性,应尽快解决目前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补偿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不科学、补偿模式较单

一、资金来源缺乏,以及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同时,加大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力度,建议根据生态环境状况、物价指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参照油价调整模式建立相关信息跟踪平台,实现生态补偿动态化,从而全面推进生态补偿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建议各地区尽快实现“四线合一”研究,并纳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平台管理运行。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目前的划定与管理分属于环保、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环保部门只是给予了整合,但落地后如何统一管理仍是问题?国土是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载体,国土资源部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参与,也理应将其纳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加以监管。为此,应尽快开展基本生态网络结构规划研究,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各地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将“三规”(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域规划或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四条控制线”整合落地,并统一进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平台管理运行。

建议各省、市开展生态控制线落地方案划定与实施工作。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与实施工作,是切实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底线,保障发展与区域生态安全、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有效落实生态管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有必要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同时应注意落地方案与“四条控制线”的衔接,明确管控范围。针对生态网络空间的不同分类、分级,要从土地用途管制、项目准入原则、产业调整策略、城市村镇建设策略等方面,研究和制定不同生态网络空间的生态管制规则。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752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