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时所制定的一种文件或书面材料。在教案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阅读这些教案范例不仅可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思路,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一
听赏歌曲《哆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re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符dore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3、进行音乐表演。
四、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二
1、运用卡通歌曲的交流与表演性活动,无拘无束地表达所喜所爱,拉近一卡通音乐的距离,建立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2、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卡通乐园的美景、用听听、唱唱、奏奏、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3、在创设的情境中,用灵巧的吐字,保持稳定的速度来演唱歌曲《小朋友的家》,能用动作、打击乐器、编创的歌词来表达作品的情感。
1、聆听歌曲,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且能编创动作表演,填创歌词。
2、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
唱:《小朋友的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米老鼠进行曲》,用律动进教室。
师:米老鼠今天带我们来到了它的家,你知道是哪里吗?
2、了解迪斯尼乐园,进行节奏游戏。
师:你们瞧!进迪斯尼乐园可不容易,哪个聪明的同学能敲开这个大门?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任务:
1、学会课本上的八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与否。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三、学情分析:
1、四年级之前的歌曲都是单声部歌曲,八册出现了三首二声部歌曲,唱二声部歌曲比较困难,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都不错,而合在一起难协调统一,因此,要加强练习。
2、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3、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述一些创作方法和发展旋律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比较独立,他们也喜欢上音乐课,可惜的是四年级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因此,我想把一些教材内容尽量教给学生的话,就要利用一些资料,让他们提早预习内容,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富有感情的演唱《小朋友,爱祖国》这首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从感受歌曲美得意境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3、表现歌曲,为歌曲创编动作,完整的表现歌曲。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动作,完整的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卡片、钢琴、编排舞蹈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考考你:在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歌,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了,等会老师会播放这首歌曲,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请同学们听一听,看看谁能说出它的歌名是什么。播放歌曲《做个好孩子》。这首歌曲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个好孩子呢?(要诚实、勇敢、有礼貌)。
2、想一想:小朋友们,做个好孩子除了要诚实、礼貌、勇敢外,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完成着下面三个问题,教师出示卡片“小蜜蜂爱,小鱼儿爱,小鸟儿爱,”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找出正确的答案。小动物们都非常热爱他们生活的地方,那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要跟小动物们一样呢?小朋友们也要爱我们的祖国。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请聆听歌曲《小朋友,爱祖国》,边听边想歌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热情、欢快、有力的)。
2、再次聆听歌曲,并小声跟唱:让我们再次去感受歌曲热情、欢快、有力的情绪,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小声的演唱。
-*********26272829。
第二课时。
《共产儿童团歌》。
一、看看。
观看课件电影片段《红孩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共产儿童团的精神风貌。
二、听听。
教师范唱《共产儿童团歌》。注意要唱出进行曲的风格。
三、动动。
听赏钢琴变奏曲《共产儿童团歌》并做律动。先请学生听着钢琴曲,然后学习先辈们扛红缨枪的那种样子,挺起胸膛,步伐整齐的做行进动作。再听辨《共产儿童团歌》的主旋律共出现了几次?跟随每遍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律动。
四、唱唱。
通过两遍听赏活动,学生已熟悉主旋律,为学唱歌曲作好了铺垫。教师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再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演唱形式可多样化:有问有答,有领有合。
五、比比。
教师让学生在前面律动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与歌词意境一致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分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最符合歌曲的精神与情绪。
六、忆忆。
教师让学生演唱《小列兵》,让学生感受此曲与《共产儿童团歌》的异同。
七、编编。
教师出示固定节奏,启发学生创编班队纪律歌曲,并填上自编歌词。
19、卖报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歌曲《猜花》。
歌曲《大家来唱歌》。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参与三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藏的美感。
词。
三、通过学唱歌曲《大家来歌唱》,学生能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重难点:
1、生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敲击乐器。
教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听中想。播放第1册第3课《爱我的家》中的《温暖的家》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
学过的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听中看。
(1)、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妈妈叫中华》,让学生观赏祖国壮丽的景色。
(2)、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
3、听中读。
(1)、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我的妈妈叫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的妈妈叫中华》。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确的演唱方法。
5、巩固知识。从头反复记号“:||”
6、听中评。
(1)、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
(2)、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韵独具的美感。
8、小结。
第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猜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本歌的演唱,掌握对唱和领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齐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2、通过领唱、合唱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二、新课教学:
1、看看想想。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请学生说说从歌曲的课件中看到些什么花?(很多花)。歌词中提到了哪些花?他们各有什么特色?(木棉花、牵牛花、梅花……)。
2、听听画画。
(1)教师播放《猜花》的录音带,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各种花朵。
(2)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创设一种“花圃”的情景。
3、听听答答。教师播放《猜花》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并提出问题:
(1)什么花儿空中开?朵朵花儿像火焰(红烟花、红伞花、木棉花)。
儿雪中开。(梅花)。
4、听听读读。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先请学生边听范唱,边跟着老师拍节奏。
(2)当歌曲中出现“嘁不隆咚锵,隆咚锵”时请学生口念衬词手拍节奏。
(3)教师与学生合作,随着音乐节奏念歌词。如:老师随音乐念前半句,学生随音乐念重。
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
5、听听唱唱。
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老师唱剩下的歌词。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歌曲《我爱中华》。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
3、听中读。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从头反复记号“:||”
6、听中评。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
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新授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2再次聆听,教师都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多都写了什么内容,情绪是什么样的?先唱歌曲的旋律,要用自然的声音演唱。4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5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6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用简笔画描绘出水,桥,船等景,使学生便于记住歌词。8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9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要把握准确。
五、创编活动学生分角色表演,编上动作,进行表演2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表演。3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六、教师总结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第七、八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播放《催动催》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新授第九、十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四、新授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2看插图教师讲解,这首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3先唱歌曲的旋律,要求气息要连贯,音色统一。4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6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感受旋律的优美,还可以由全体学生拌成一排排的高楼,边唱边表演。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9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
教学内容:欣赏铜管四重奏《快乐的号手》、乐曲《查尔达斯舞曲》片段、大号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
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积极性,做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授新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以及整体的音乐形象。2教师弹琴,学生视唱曲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速度的变化。3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第一段表现了什么。4师生随琴共同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5教师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优美的声音。6再听,第二段中听到了哪些鸟叫的声音。7师生共同演唱,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到前面来表演,教师鼓励学生能够勇敢演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9教师敲鼓打节奏,学生演唱歌曲。分行演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学生给歌曲编上合适的动作,随音乐跳舞。2学生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节奏感。173师生共舞。
六、归纳总结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
2、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积极性,做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新授。
(一)感受歌曲介绍歌曲,说说歌曲讲述的什么故事。2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3再次播放歌曲录音4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2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3指导学生练唱旋律,说一说收的用途。4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5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6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7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2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总结。
(一)感受歌曲介绍歌曲,说说歌曲讲述的什么故事。2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3再次播放歌曲录音4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2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3指导学生练唱旋律,说一说收的用途。4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5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6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7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2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总结。
第8课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邮递员叔叔来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并手拉手进行律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四、新授。
(一)感受歌曲介绍歌曲,说说歌曲讲述的什么故事。2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3再次播放歌曲录音4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2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3指导学生练唱旋律,说一说收的用途。4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5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6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7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2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总结。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七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体验6/8拍的强弱感。
一、组织教学。
1.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习惯的复习。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师弹奏旋律)。
4.学生跟唱曲谱。
5.各种方法练习曲谱。
齐唱,男女分组唱,抽查……。
6.用?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饲养的香味?等情境练习。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7.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八
1、感受摇篮曲的舒缓和优美。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重点)。
3、在哄娃娃的过程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1、音乐课件《小宝宝睡着了》。
2、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3、布娃娃和自制摇篮,小床。
一、开始部分:老师说:小宝宝们,你们每天睡觉都是谁哄你们睡觉的啊。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哄自己的。
宝宝: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妈妈给我摇一摇。给我唱歌。
老师:原来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哄你们睡觉的啊。那现在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仔细听听啊,里面的娃娃是怎样被哄睡着的啊。
二、中间部分:
1、听听说说。
2、完整地听完歌曲。
师:这首歌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有个别小朋友说慢慢的,请这几个小朋友上来说说)。
师:听了这段音乐让你想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象。)。
3、第二次听赏音乐师:原来这段音乐可以让你想到很多事情,其实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天黑了,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轻轻的唱着歌哄宝宝睡着了。
师: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你想知道妈妈唱了一首什么歌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4、听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
1)听赏歌曲。
师:你听到妈妈唱了什么?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盖好小花被?(盖好小花被会很暖和。)。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两只小手要放好?(两只小手放好会睡得很香。)。
师:睡觉得时候还要做什么才能睡得香?(盖好被子、小手放好、闭上眼睛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2)再一次听赏歌曲。
5、律动:摇啊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a集体表演唱。
师:宝宝唱的'真好听,我们来学一学爸妈哄宝宝睡觉。(边清唱边律动)。
师:刚才有的宝宝没有睡着,让我们再哄一次。王老师等会看看,谁的宝宝睡得最香?(学个别幼儿好看的动作。)。
b个别表演。
师:请一个最像妈妈的宝__表演一下。(让个别宝宝边唱边摇,动作轻轻的,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
师:哪个宝宝声音唱得听,就请哪个宝宝做妈妈。
三、结束部分:(延伸活动)。
师:(播放公鸡叫声)天亮了!宝宝起床了!伸个懒腰,坐下来。
王老师这里还有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音乐)它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故事,下次我们再来听听它说了什么故事。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九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2节情感之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1、欣赏三首不同情感的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合唱、交响诗套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4、学唱阳关三叠主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
1歌曲背景: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除了大量的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歌曲,其中歌曲集《吉普赛之歌》被认为是他歌曲创作的顶峰。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1835-1923)的诗篇,本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比欣赏,能从标题性、体裁、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辨别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之处,并能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简单了解音乐大师亨德尔、比才及其伟大的成就和影响,了解巴罗克时期,清唱剧、歌剧等相关的音乐名词。
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能唱主题的音乐片段。
2、过程与方法。
强调聆听、感受、体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在鉴赏中融入“唱”的活动,获得能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和体验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乐于了解与这两个时期有关的音乐文化,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4、重点。
了解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认识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
5、难点。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力求对音乐作品与实践紧密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新的了解。
一、导(课前导学)【音乐知识】。
1、清唱剧:清唱剧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500——1450)后期欧洲的“礼拜仪式剧”,曾译“神剧”,是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多乐章大型宗教性声乐套曲。有较具体的戏剧情节,由许多种声乐曲组成,用管弦乐队伴奏。歌词内容多取自《圣经》,少数非宗教题材作品称为“世俗清唱剧”。声乐部分有咏叹调、宣叙调、各种重唱和合唱组成,管弦乐队除了主要用作伴奏外,尚有器乐曲段落,如:序曲、间奏曲等。因此无化妆、动作表演和布景而区别于歌剧。注意:“清唱剧”是中文的翻译,有时会引起误解,似乎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之下的演唱。但这里指的是,只有演唱而没有戏剧表演、无化装和布景,区别于唱演结合的歌剧。
2、关于巴罗克: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克愿意为“怪异的珍珠”或“荒谬的思想”,被18世纪末期的文艺理论家用来称为:17世纪以来的意大利那种外观辉煌华丽、内饰细致精巧、情调热烈生动的建筑风格,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巴洛克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旋律富有表现力,装饰性很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作曲家: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7年定居英国,1726年加入英国籍。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擅长写作大型戏剧性作品,是伟大的合唱大师,当之无愧的“清唱剧之父”。
清唱剧《弥赛亚》是亨德尔最杰出的作品,作于1741年,其间,亨德尔正在爱尔兰举办系列音乐会,因此该剧于1742年在爱尔兰首都柏林首演,1743年在伦敦上演,大受欢迎。《弥赛亚》无疑是亨德尔标志性的作品,全世界爱乐者无人不晓这部伟大的作品。“弥赛亚”(messiah)一词是希伯来文,意为“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在封王时,要举行一个涂油膏的仪式,被膏者才有资格成为君王,因此“弥赛亚”是君王的别称。这部清唱剧讲述的是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耶稣的一生。
清唱剧分为三个部分,共54首乐曲,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
第一部分:《预言与成就》、第二部分:《受难与得胜》、第三部分:《复活与光荣》剧中合唱的应用非常成功,其简练有力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成为剧中最引人注目的音响,突出表达了一种集体的、群众的力量,使该剧超越了个人及宗教的性质-------个别英雄与宗教题材已演变成人类精神的一种象征性因素。【音乐分析】《弥赛亚》(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
歌剧:一种综合音乐、诗歌、舞蹈、文学、戏剧,并以歌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如:《小二黑结婚》《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一、清唱剧《弥赛亚》《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
1、欣赏清唱剧《弥赛亚》第二部分中著名的合唱曲《哈利路亚》,交流感受。(风格特点、情感表达、演唱形式等)。
2、了解什么是清唱剧。
3、了解巴罗克音乐及音乐风格。
4、了解巴罗克音乐的顶峰:亨德尔与巴赫。
5、作品分析:
7、总结本曲最大的特点,完成课本的相关书写要求。
二、《哈巴涅拉》(选自歌剧《卡门》第一幕)。
1、什么是歌剧。(欣赏中外歌剧)。
2、作品介绍。
3、作品赏析。
4、介绍哈巴涅拉。
5、练习节奏(体会)2/4x.xxx|xxxxx|。
6、总结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哈巴涅拉。
四、小结与作业。
收集一首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并欣赏,结合本科所学的内容,写一篇音乐随笔(感想、分析、见解、体会等皆可)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
4、4/。
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鱼美人》的故事情节是讲述海底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人间勤劳勇敢的猎人,但是遭到了凶恶的山妖的阻挠和破坏,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猎人和鱼美人终于战胜了山妖的魔法,结成一对幸福的伴侣。
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思考与实践.-艾夫斯作业: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十
1、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2、填词活动《雄鸡喔喔》、《跳踢踏》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2、让孩子们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对上音乐课产生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3、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从学习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听曲击掌。师生问好。
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
三、音乐活动。
1、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和大家一样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学,心情可高兴了,来到学校唱起了快乐的歌曲。随乐自由律动。
2、学习音乐问候语及常规音乐语。
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专门上音乐课的地方:音乐教室。上音乐课可以用怎样的方式问好?(启发学生用歌唱或律动问好)。
聆听翻书的音乐、安静的音乐、表扬的音乐等,并反复练习。
四、结束。听音乐出室。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想想、玩玩、出新招。
1、课件显示p3的内容。
2、上课铃敲响了,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1、观看课件、聆听歌曲。
2、讨论:从歌声中你听出这些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如何?(兴奋、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较一下。
上学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新衣服、新书包„„)。
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
3、学习歌词。
配乐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各组比赛背歌词。
4、跟随录音唱词两遍。
5、演唱活动:金话筒(话筒对准谁,谁演唱)师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创作活动。
1、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2、形式:小组比赛,那组编的动作创作的优美即可奖励。
3、选出最美的动作,由小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边唱边演。
五、表演。
1、自信独唱。
2、集体评议。
六、结束。听曲出室。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声问好。
二、音乐活动。
1、填词活动:雄鸡喔喔。早上起床,雄鸡唱歌了。跟随老师朗读歌词。
试一试,用你学会的歌曲《我今天上学喽》填唱新歌词。请填得好的孩子当小老师。
2、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雄鸡催我们早起,别迟到。我们背着书包唱着歌儿上学吧!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4、律动:跳踢踏。
来到了学校,音乐老师请大家跳踢踏舞。没有音乐怎么办?跟随老师朗读歌词《跳踢踏》。填新歌词。边唱边跳。(即兴随意跳踢踏)鼓励孩子上台展示。评议、鼓励。
三、结束。听曲出室。第二课去同学家教学内容:
1、律动:去同学家。
2、了解音的长短。
3、认识打击乐:三角铁、木鱼。
4、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意识,初步建立音有长短的概念。
2、能用三角铁和木鱼参与音乐活动,用体态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智能,懂得建立同学友谊;培养热爱同学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去体验、感受和表达“去同学家”的愉快心情是重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信心是难点。教学准备:
三角铁、木鱼、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的长短。
1、认识三角铁、木鱼。说一说(外形特点)听一听(音色特点)。
敲一敲(摸索多种演奏方法)。
2、对比敲击三角铁、木鱼的声音的长短。讨论用哪件乐器敲合适?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波浪线)合适?
3、生活中哪些动物的叫声长哪些短?(课件)模仿并讨论。
4、你能用嘴发出长和短的音吗?自由模仿,同桌讨论。
三、游戏《考考小耳朵》。聆听乐曲听到像。。的音响时,做敲门的动作。
当听到音乐中有像(波浪线)的音响时,与一位同学握手。
四、律动《去同学家》。
1、讨论:去同学家的路上会怎么表演?
到同学家时要敲门,见到同学很高兴怎么表演?
2、创设情境,全班同学随音乐的情绪自由律动。
3、师生合作律动。
4、鼓励自信的孩子上台表演。
5、评议。
五、结束。听曲出室。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1、导入。
故事:放学后,同学小明、小瑛高高兴兴的去马璇璇家玩。聆听音乐片段1、2、3,辨别哪段音乐表现场景、敲门、问好。
2、请三名同学示范。
3、自由组合,设计动作。
4、听音乐自由表演。
5、变换形式再游戏。
全班围成圈,请几位同学扮小主人。当《场景音乐》起,有节奏的自由慢跑到圈上,各自请出两位同学做搭档。《问候音乐》可自己创作。如:你好、请坐、请进等等。
6、音乐剧反复进行。
7、集体评议,选出表现出色的孩子及配合默契的小组。
三、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四、结束。
在歌声中出教室。第三课爱我的家教学内容:
1、歌曲《温暖的家》。
2、歌曲《爷爷过生日》。
3、歌曲《雁群飞》。
4、感受音乐的抒情及欢快。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充满情感的《温暖的家》和《雁群飞》歌曲,体会家的温情。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2、通过学唱歌曲《爷爷过生日》,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自己可为温暖的家和家人做些什么。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教学新歌《温暖的家》。
1、导入。
谈话:最爱你的人是谁?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让大家分享。(轻声播放此曲)我们都有们暖的家,和爱咱们的父母亲,今天学习一首新歌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2、聆听范唱,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
3、根据歌曲的情绪及歌词含义为歌起名字。(温暖的家、甜蜜的家、我的家„„)。
4、跟录音轻声唱曲两遍。
5、播放伴奏演唱后指出不足并改正。
6、引导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家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7、鼓励自信上台独唱。
8、集体评议。
三、创作活动。
为全曲创编几个动作。
自由创作——各组比赛(那一组的动作最美、最多)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边演唱。
四、讨论。
爸爸妈妈最爱你,你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五、作业。
1、把歌曲《温暖的家》献给爸爸妈妈,并请父母写上评语。
2、填一填爸爸他的生日,并记住它。
3、把全家充满温情的照片贴在p10。
六、结束。听曲出室。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爷爷过生日》。
1、导入。(课件)。
看这个小姑娘温暖的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爷爷过生日)。
2、聆听《爷爷过生日》。
3、讨论问题。
1、同歌曲《温暖的家》进行情绪上的对比。
4、再听全曲,思考:除了小姑娘还有那些人?
5、再听全曲,思考:小姑娘在爷爷过生日时送了什么?(蛋糕、生日歌)。
6、为了表示祝贺,我们也参与他们的生日party吧。聆听并击掌,用掌声伴奏。创作活动:这样击掌不够热闹,谁能尝试用拍手和跺脚的方法创作更好听的节奏为全曲伴奏。
7、咱们也为爷爷献歌一曲。
8、听唱学曲至熟练。
9、练唱游戏:金话筒。
三、创作活动——改编歌词。
你还想为谁过生日?你将送给她什么?放到歌里唱出来。
四、结束。听曲出室。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教学新歌《雁群飞》。
1、导入。(出示大雁的图片)这是什么?想得到吗?他们也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当天气变凉的时候大雁们就一家人整齐的排成一字或人字飞到南方过冬,一路上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不分离。
2、创作活动。(启发不同飞的动作,在活动中轻声播放歌曲)大雁怎样飞?自由创作。
用自己的动作随乐律动。
3、音乐游戏:聆听音乐,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4、听唱歌曲至熟练。
5、练唱游戏:金话筒。
三、小组活动。
在组长的带领下扮演大雁一家人,创设情景演一演。各组随乐表演。集体评议。
四、结束。听曲出室。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山谷回音真好听》《出发》《放风筝》《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创造:运用强弱力度对比做“回音”游戏。创编各种春天的声音并用节奏来表现。设计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4.音乐与相关文化:了解民歌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随音乐进行表演。
2.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试唱歌曲唱名。
四、课时分配:本单元分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声音强弱的体会。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引入春天话题。2.引导倾听。
3.师生即兴呼唤,模仿回音效果。4.发声练习,用回音体会声音的强弱。
(二)重难点解决:
1.师演唱歌曲第二句(难点),生做回音跟唱。2.听唱法学唱全曲。3.有表情地演唱,分组练习。
(三)回音游戏。分组: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另一组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2.。
节奏。3.。
唱名音高。4.。
旋律片段。5.。
歌曲片段。
讨论:游戏还可怎样进行?
(四)评价、小结。各组互评本节课表现,师总结大自然的有趣现象,激励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教学目标:
1.听辨并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2.。
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3.。
听辨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教学重难点:听辫并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情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初步感受《出发》的节奏。
2.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4.随音乐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二)聆听《出发》,随音乐律动。
1.学生列队,做火车车厢状,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2.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放风筝》。
1.初听: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细听歌词,体会内容: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3.简介歌曲的民歌风格。4.随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列举春天里能发声的事物,模仿声音。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师生共同为这些声音设计节奏,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思考讨论:哪些声音该用强力度表现,哪些该用弱力度表现,哪些该渐强,哪些该溅弱。
4.指导学生多声部合作,创作一首《春天交响曲》。5.。
拓展延伸:还有哪些声音可以加入?
(五)评价、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2.认识小节、小节线。教学重点:(同目标1)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分辨出小节线和小节。教学过程:
(一)律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
1.师生共同描绘春天的景象。
2.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3.录音范唱,学生随琴轻声哼唱。
4.齐唱、独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矫正。
(三)认识小节线、小节。
1.引导:以奖励大家一根“甘蔗”的方式,引导认识“节”。2.介绍:小节、小节线。
3.找一找:歌曲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4.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找出小节和小节线。5.讨论:设计运用不同的强弱力度变化,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郊游》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春天音乐会》。
(二)导入:春天到了,你想去哪里?
(三)学唱歌曲,《郊游》1.随录音做律动。2.随琴轻声哼唱。
3.找一找、听一听:歌曲中相同的部分。
(四)听音乐,创编表演。1.自由创编。
2.分组表演,请其他同学猜出动作表演的是什么活动。
(五)边唱边表演,在相同的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六)小结:春天畅想。
第二单元。
进行曲。
一、教学内容: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唱歌:小号手之歌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进行曲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二、单元总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各种类型的进行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不同节奏,能模仿和分辨。2.随音乐走步和做各种动作时能与音乐协调一致。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在唱歌和听赏音乐时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训练学生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难点:
(1)《队歌》的学唱。
(2)对《进行曲》中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及磁带、小号手六个不同动作的插图。2.课堂打击乐器及部分少先队鼓号。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能跟着录音学唱第一声部。
2.打击乐器练习,为《出旗》音乐伴奏。
(二)教学目标:
1.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2.在音乐活动《出旗》表演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定创造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感受进行曲特征,熟悉《队歌》及《出旗》音乐。2.。
难点:创设出旗场景,并进行鼓谱及《队歌》的练习。
(四)教具:队旗、大镲、小军鼓、大军鼓、电子琴、光盘。
(五)教学过程:
1.随音乐进教室:播放《出旗》音乐,踏步、入座。
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聆听,感受歌曲的风格。
(2)讨论:演唱时怎样才能表达少先队员的心声呢?(3)。
轻声哼唱歌曲。
5、活动:创设情景,再次感受进行曲的音乐风格。
模拟入队仪式:(1)中队长举旗,推选几名小乐手演奏打击乐器,其他同学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2)四遍《出旗》曲后,站立唱《队歌》。(3)反方向做退旗练习,在《队歌》的音乐声中进行庄严的入队仪式。
6.课堂小结:谈本节课的感受,评议本节课的表现,建议课后搜集更多的进行曲风格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号手之歌》。
2、节奏训练。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歌曲情绪。
2、准确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3、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培养表现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感受小号手的音乐形象,歌唱并创编动作。教学用具:光盘、电子琴、图片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播放《小号手之歌》,师随背景音乐讲述小号手的故事。
3.学唱歌曲:
(1)录音范唱。
讨论: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歌曲中有一段军号声不断出现,你能模仿一下吗?
(2)出示节奏卡片,生按节奏读歌词,并试唱这4小节旋律。(3)随琴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注意:歌谱中的一个符号(最后一句的四分休止符)。
(4)播放光盘,跟唱歌曲的三段歌词。3.。
创编表演:根据不同内容的图片创编动作练习。
(1)学生分成5组,各组长挑选图片,小组讨论练习。
(2)师巡视指导:
a.边读节奏,边模仿吹军号动作。
b.边读节奏,边模仿打枪动作。
c.按前短后长的节奏做挥舞大刀的动作。
d.按节奏左右踏步走。
e.按节奏做拼刺刀的动作。
5.课堂小结:激励学习小号手精神,在学习、生活上要不怕苦、不怕难,战胜各种困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合奏《进行曲》。2.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2、感受力度变化时的音乐形象的变化,用不同动作表现音乐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编队、创编动作,表现乐曲雄壮有力而又欢快活泼的情绪。
2、难点:用打击乐器为音乐片段伴奏,通过力度变化刻画军队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音乐形象。
教学用具:
手偶、大鼓等打击乐器、光盘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播放《胡桃夹子》中进行曲片段,师随背景音乐讲故事。
2、欣赏《进行曲》、感受乐曲形象。
(1)聆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故事中的哪一场面?
(2)分组表演、创编: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用律动表现乐曲。通过手偶表现乐曲。
3.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播放音乐,引导体会:乐曲的情绪怎样?请用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请学生为这段音乐起个名字。师出示课题,介绍乐曲背景。
3.再次感受,用动作表现音乐段落:
(1)听全曲,学生用不同动作表现不同段落。a乐段(跺脚)、b乐段(拍手)。
(2)乐曲段落顺序为“ababa”尾声。
(3)用不同动作、力度表现音乐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4.。
乐器伴奏出示节奏谱,学生分组练习打击乐器演奏。随音乐分组伴奏。5.。
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米老鼠进行曲》教学重点:
把握进行曲风格,欢快、自豪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通过律动、打击乐器伴奏来表现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教具:
打击乐器、电子琴、卡通动物画片。教学过程:
(三)学唱歌曲。
1.录音范唱。引导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想做怎样的动作。2.。
随音乐边跟唱边表演。
3.找出自己会唱的几句唱一唱。其他同学学唱或矫正。4.随伴奏演唱。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
1.打击乐伴奏演唱。2.用画笔画出歌曲中的卡通动物。3.边听歌曲,边将学生的作品进行粘贴。4.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分组分角色表演)。
4、一人扮演“米老鼠”,边唱边邀请其他同学加入自己的队伍,行进中演唱。
(四)课堂小结:对小动物说说“心里话”。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二、单元总目标:
通过合作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团队意识,并从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之意识。
三、单元重点:
1.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
2.创设情境、展开想象,感受器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四、教具: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1.歌曲《劳动最光荣》2.歌曲《理发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初步模唱歌曲。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3.。
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之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营造教材主题情境,培养学生歌唱表现能力,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劳动最光荣》2.录音范唱。
6.创设情景,师与一生表演音乐剧“理发师”。
7.讨论:从刚才的表演中,你看到了什么?从什么地方感到理发师工作时非常愉快呢。
8.模拟表演:说说自己理发的经历和感受。模仿一下理发师工作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9.朗读歌词,并以手势模仿表演。10.音乐轻声哼唱。
11.创编表演唱:同桌二人合作,分角色表演。
学生互相评价。
12.拓展:如果请你开一个理发店,你打算怎样做?学生讨论,师予以评价、鼓励。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模仿风车插入演唱作伴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歌曲,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最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
1.音乐活动:《劳动最光荣》《理发师》2.。
导入:以劳动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录音范唱:引导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4.。
师表演范唱。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5.。
分句朗读歌词:按歌曲节奏,以双响筒节拍作暗示(第二遍)。6.。
随琴分句模唱、轻声完整演唱。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分组表演、评价。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1.欣赏《狩猎波尔卡》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2.。
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音乐能够表现人们生活、劳动的情景。2.欣赏《狩猎波尔卡》。
(1)出示森林、猎人、猎枪等卡片和彩图,引发联想。
(2)。
初听: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向大家介绍。(3)。
再听:由猎枪射击声拓开想象,引发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果体验。
(4)。
随音乐作即兴律动或表演。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1)。
简介、导入:作曲家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中的情境。(2)。
提示:乐曲有五个段落,听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标题。
(3)。
初听。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设想的标题。简介作者自己所起的标题。
(4)。
结合标题,引导再听。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
(5)随音乐轻唱主题旋律。
4.创编表演:根据自己的感受,即兴表演。5.。
师评、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欣赏并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2.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三)教学过程:1.。
激情导入:师表演几个典型动作,让学生分辨:背重物行走、推磨、推门、饥饿等。
2.引导听赏:看课本歌词,听录音演唱。3.归纳歌词的大意。
猴子对小狗讨吃是什么态度?
5.小组讨论设计动作,将动作逐个展示,引导大家作评论。6.。
完整听赏,学生两人一组即兴表演。7.。
生自评、谈感受,师小结。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歌唱、欣赏和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难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四、课时分配: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2.。
为歌曲编配动作进行表演。3.。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教学目标:
1.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2.选择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准确伴奏。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挂图、小动物头饰、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将教室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二)学唱歌曲:
1.录音范唱。请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小动物,并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
2.分发动物头饰,再听歌曲,扮演动物的同学听到音乐自动站出,其他同学模仿该动物叫。
3.随琴轻声哼唱,分组进行,每组唱一段。4.认识换气记号。
5.边听音乐边找出换气之处。
(三)歌表演:
1.讨论:歌曲情绪怎样?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2.分组表演,其他小组为其打分。
(一)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小组讨论: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2.自选表演形式表现歌曲。
(二)小结:说说自己对歌曲、对小动物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云雀》《四小天鹅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其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了解“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教学重点:
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3.再听乐曲:情绪怎样?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4.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介绍演奏方式,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5.完整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2.初听乐曲:情绪怎样?3.主题记忆:
随琴轻声哼唱。
4.再听:感受乐曲主题反复出现了几次?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三)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3.播放乐曲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4.师评,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螃蟹歌》教学目标:
1.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2.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3.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教学用具:
录音机、电子琴、螃蟹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初听歌曲:
歌曲情绪怎样?和以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3.介绍歌曲:
四川歌曲,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
哥、只、脚、个、壳、河(方言发音)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7.随音乐表演唱。8.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区分出乐曲的段落。2.理解乐曲的情绪,能随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舞步。3.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教学重点:
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教学难点:
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教学用具:
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口哨与小狗》,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讨论:乐曲适合走步,下面再听一首,适合走步吗?用什么动作表现?
(二)初听:
适合跳舞!描写了什么动物?
(三)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歌曲。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4.为第一主题起名。5.介绍曲名、作者。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三角铁、碰铃音色明亮,余音较长,适合演奏连贯的节奏。双响筒、响板、沙锤的余音较短,适合演奏跳跃的节奏。6.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三)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初听: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2。为第二主题起名。
(四)欣赏乐曲的三部分:1.初听: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为第三主题起名。
(五)欣赏第四部分: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八)指导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
(九)在《杜鹃圆舞曲》的伴奏下,跳舞。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动物联欢会》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背记一定数量的歌曲和乐曲,并能有感情地表现。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音乐的记忆能力。教学难点:
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准备参加动物新村联欢会。
(二)创作表演:1.推选主持:“云雀”
2。师扮演狮子,随《狮王进行曲》拍手、走步。3.动物表演:
播放《荫中鸟》,(学生扮演)喜鹊、黄鹂鸟、燕子随音乐“飞来飞去”。播放《云雀》,云雀独舞。播放《口哨与小狗》,两同学分角色表演,其他同学模拟吹口哨。播放《小毛驴上山坡》,齐唱。播放《保护小羊》,歌表演。
播放《快乐的小熊猫》片段,听音乐即兴走步。4.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三)小结。
如果举行班级音乐会,打算怎样办?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二、单元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初步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学会用形体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牛》,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简单常识。
难点: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四、课时分配: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学习苗族舞蹈动作,运用舞蹈组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苗族芦笙调的音调特点。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挂图、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苗家儿童庆丰收》的伴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学生聆听音乐,以简单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熟悉旋律、歌词。说一说:歌曲唱了些什么?2.学唱歌曲。[出示大歌片]师范唱,随录音师生同唱。随琴用慢速演唱第一乐句,在歌曲间奏处按节奏拍手。师范唱歌曲的后两个乐句(突出力度的对比)引导学生讨论:两乐句的异同处、力度对比。学生随师手势提示演唱后两句。随琴完整演唱。
(三)舞蹈表演。[出示图片]《芦笙舞》。播放歌曲录音,观察画面,模仿图中动作表演。
[录像]“苗族节日舞蹈唱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动作,模仿做一做。基本舞步指导:苗族舞中的“踢腿”动作。(右脚起)。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左脚起的动作。合作表演:学生围成一圈,边唱边练习舞步。
其它动作指导:师示范,会做的同学到圈子中间和老师一起跳。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其多列》教学目标:
1.用活泼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少数民族----哈尼族的歌曲风格。3.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教学重点:
学习并背唱歌曲。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编配伴奏。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伟大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开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在傣家的竹楼前、在天山的牧场上、在秀丽的桂林山水之间、在一望无垠的内蒙大草原上,各族小朋友欢歌起舞,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明天。你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春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
(二)学习歌曲。1.录音范唱。
2.[出示歌片]再次聆听,轻声哼唱。
3.引导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找出自己对歌词不太理解的地方。解释:“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请学生也来唱唱这一句,招呼自己的小伙伴。(随琴唱第一乐句)。
4.“他们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去呀?”(演唱后面部分)(1).。
完整演唱第一段。
(2).。
自学第二段:小组练习。强调:花纹的“纹”字,一个字占了两个音。
(3).。
指名演唱第三段,然后齐唱。
(三)为歌曲编配节奏并伴奏。
[出示节奏谱]串铃、双响筒、三角铁请学生根据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分组表演:唱、跳、乐器伴奏。
[课本‘插花’练习]将几首歌曲根据自己的感受插到相应情绪的瓶子里。
(五)课堂小结:
搜集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儿童歌曲唱一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童声合唱〈〈猜调〉〉。教学目标:
1.感受由新疆民歌改编的弹拨乐合奏的旋律特点和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
2.体会童声合唱《猜调》诙谐的情趣和曲调的特点。
3.欣赏这两首作品的其他艺术形式,感受不同形式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效果。教学重点:
感受民歌的音调、节奏特点,体会民歌的创作特点。教学难点:
为《送我一支玫瑰花》设计伴奏。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花生)。
师:云南的彝族小朋友也喜爱猜谜语的游戏,听他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二)欣。
赏
歌
曲
《
猜
调
》
1.播放歌曲中提问的部分。讨论: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出示歌词中问题部分:解释字词“街”“海”聆听第一段歌词。2.说说这些谜语的答案。播放歌曲中回答部分的录音。师:你找到答案了吗?解释:“米线”
3.欣赏女声独唱《猜调》。总结:你们听出它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吗?边听边用画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互相交流对乐曲的感受,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1.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及地域特征。引出:新疆地区的音乐作品。
2.再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出:音乐旋律欢快、活泼,极富动感。3.为音乐编配一段新疆舞蹈。
(1)指导复习新疆舞动作:踏点步、侧点步、手挽花、动脖子等。
(2)播放音乐片段,师生一起进行舞蹈创编活动。(3)设计:模仿拍手鼓动作为音乐伴奏。师示范拍击节奏,注意力度的对比。生模仿拍击,为音乐伴奏。
4.欣赏带有歌词的独唱《送我一支玫瑰花》。5.请一部分同学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同学伴舞。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教学目标:
1.欣赏《小放牛》并跟录音学唱。2.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及人文知识。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相关人文知识。教学难点:
熟悉《小放牛》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歌《放牛放到小河边》,引出欣赏曲目《小放牛》。
二、欣赏《小放牛》1.初听,了解歌曲大意。
2.看歌词,聆听,进一步明确歌曲描绘的意境。3.再听,随录音轻声哼唱。4.对唱:随录音,男女对唱。
三、拓展延伸。
(播放《小放牛》作为背景音乐)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欣赏: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四、总结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游历了丰收的苗寨、快乐的雪域高原、美丽的哈尼族村庄、花香四溢的天山脚下——在祖国的音乐花园中,到处都有快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希望你们像一只只小蜜蜂,去采撷美妙的音符。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感受童声合唱《我的家乡日喀则》的情绪、节奏特点。教学难点:
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进行组合。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播放童声合唱《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聆听音乐,轻轻拍手。
二、安排队形,检查站姿。
两个人一组并排站立,教室里安排四列,每列若干对舞伴。
三、讲解基本动作。
1.讲解并示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2.学生练习。
3.每个基本动作学会之后,结合《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片段练习。
四、基本动作的组合编1.师示范,学生练习。
2、小组展示,鼓励自创表演形式。
3、集体随音乐表演。
4、找表现好的同学到前面坐展示表演。
5、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提出新的要求。
第六单元。
童谣。
二、单元总目标:
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让其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难点: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中让学生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四、课时分配: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
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
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2.读童谣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重点突破: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二、表演童谣。
1.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2.。
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童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找,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河南童谣《编花篮》、音乐游戏《编花篮》。教学目标:
1.欣赏《蜻蜓你来吧》,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2.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
3.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儿童在创编和演唱童谣时的喜悦心情。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童谣的共同特征以及个别差异。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串铃、双响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表演唱《水牛儿》,引出对童谣的进一步欣赏。
1.初听,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2.学习童谣师:我们一起和蜻蜓打招呼!带学生拍手、拍腿按节奏读童谣。边拍节奏边读童谣。
小组活动:一组读童谣,一组拍节奏伴奏。
3.复听歌曲,体会童谣所表现出的天真的童趣。边拍节奏边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的童趣。
师:歌曲中小朋友们跟小蜻蜓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亲切,像是跟好朋友说话一样。)4.唱童谣引导学生利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引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欣赏河南童谣《编花篮》。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童谣出示《编花篮》挂图,带学生拍手并按节奏读童谣。3.复听随音乐轻声哼唱。4.音乐游戏“编花篮”分组活动:三到六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圆圈,每人伸出右腿,和另一人右腿交叉勾在一起,边读童谣边做游戏,然后,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四、编童谣。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简短的童谣。让学生了解童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时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学生分组讨论,创编、表演。
五、小结。
有趣的童谣还可以用乐器为它伴奏,请同学们找一找什么东西可以象打击乐器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制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自制打击乐器2.歌曲:《小老鼠上灯台》。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制作打击乐器。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制作打击乐器材料: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铁棍、铁丝、啤酒瓶、吸管、易拉罐、小药瓶、小石子、小木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用乐器为《小老鼠上灯台》伴奏。
二、自制打击乐器。
1.介绍乐器及制作方法。部分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2.现场制作打击乐器。分组活动: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多又好。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在“骨碌碌碌”的地方演奏。
三、学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1.拍手并按节奏朗读歌词。2.用乐器伴奏读歌词。3.学唱歌曲随音乐轻声哼唱。
四、表演。
1.分句启发学生创编动作。2.随音乐表演。3.加打击乐器伴奏表演。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打击乐器可用的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2.歌曲:《打花巴掌》。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教学重点:
1.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各种儿歌、诗歌、小故事伴奏。2.学唱歌曲《打花巴掌》,并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随琴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二、《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1.讨论:打击乐器都可以为什么伴奏?
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如背诗、说儿歌、讲小故事、说绕口令等,其他组员伴奏。
三、学习歌曲《打花巴掌》导入:师生同做拍手游戏。
3.随录音两人一组拍手读童谣,歌曲中演唱的部分认真听。4.学唱童谣听录音,说说歌中小朋友到山上都采到了哪些花。完整读童谣——随音乐拍手轻声哼唱——带领学生用读和唱的方法表现歌曲。
四、歌表演。
1.创编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创编动作(读的时候拍手,唱的时候跳舞)。
2.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五、创编歌词师师范引导,将歌曲中拍手部分改词创编读出来。分组表演自创的童谣。
六、课堂小结。
师:童谣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的小歌谣,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童谣,下一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说唱会,比比谁会说、唱的童谣最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童谣说唱会教学目标:
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教学重点:
做各种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苹果卡片、手绢教学过程: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十二
答题内容:
《思乡曲》。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
四、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五、教具准备:vcd、电脑、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好听!
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
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
1)、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
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会有相似的音,象都有个共同的根基。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感在里面。
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
(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象是游子回家了。
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感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b、学生答:再现民歌的音乐主题,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游子绵绵不断的忧伤的思乡之情。
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4)、复听全曲。
教师总结:同学们,《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七、课堂拓展延伸。
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我的肯塔基故乡》、《故乡的亲人》。
八、师生同唱《思乡曲》主题音乐。
九、课后小结: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十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南音是我比较擅长熟悉的戏曲剧种,我曾开过市级南音公开课,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戏曲本来是比较难上的一个课题,我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唱南音,并通过快乐、趣味学唱南音反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的最后会让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室,他们还会想要学习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鉴赏课,还喜欢戏曲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快乐自主的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本课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音乐鉴赏课,我突破常规教学,选用了教材之外的内容,把身边的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鉴赏课与演唱演奏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产生学习了解戏曲的欲望,改变了原本较为枯燥的单一鉴赏课。让学生有了继续聆听和关注戏曲音乐的愿望。结合课外预习使本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回归主题。
不足之处的设计主要是在时间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学习是难点,时间不好控制,可多设计一课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南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下节课能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课了。
花城版音乐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
1、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2、学唱《海娃变油娃》。
3、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
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
三、欣赏《落-1-雨大》。
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
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
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131、532、161.。
三、学唱歌曲《落雨大》。
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
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落雨大》。
三、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
1、听范唱:说说感受。
2、复习2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这首是2拍子吗?有何不同?
3、学习三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边听边拍。
4、用lu哼唱。
5、读词,唱词。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6、模仿石油工人的劳动动作来边唱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铃铛》复习音乐手势doremila。
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la”音高。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2、能用“do、mi、sol、la”三个音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重难点:能用“do、mi、sol、la”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
二、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
小朋友喽。
××××|。
去瑶寨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三、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四、唱。请同学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
五、动。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六、忆。启发学生在演唱中想想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奏图。课件3是由三角铁组成的节奏图。
八、汇报表演。请同学演唱自编歌曲。
第二课时。
一、玩玩、动动。
玩游戏:请同学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上挥手solsolmi|solsolmi|misolsoldo|mimimi|。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下挥手:domimire|dorela|laredola|dodola|。
二、游戏。
三、学唱。
《小铃铛》。播放课件《小铃铛》请同学跟教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原来”do、mi、sol”三个音可以那么好听的歌曲。
四、巩固知识。
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演唱,一组同学唱唱名,一组同学打手号。
七、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
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游戏引入。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讲故事。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3、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4、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5、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三、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四、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律动音乐《向前走》。
教学内容:
律动《向前走》学唱歌曲《向前走》。
教学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78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