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 如何学好小学科学课程篇一
【摘要】: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到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中解释,以得出结论为此。科学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育 合作探究 指导 探究过程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科学。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新课标下的科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而我们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上课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去发展了。
如何上好科学课?怎样教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呢?这些问题是很多科学老师正在讨论的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学习科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因此,在学习《土壤与生命》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土壤,让学生用牙膏盒、墨水盒、塑料袋等收集不同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的土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理解科学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挡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就会消弱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固体和液体》时,我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叫学生收集生活中体积不算大的固体来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物体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上来?哪些东西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所以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记得有一个小组汇报“面粉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有的小组表示默认,但有两个小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所以同学们争论起来,课堂似乎有点乱。这时我们教师一定要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当时也把我搞糊涂了,可我还算聪明想出了一个办法。“请大家静一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证实一下好不好?”一句话,同学们都安静下来。通过实验得出盐溶解于水,面粉不溶解于水。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动手实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三、重视过程,学会运用
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先从提出问题做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科学课强调对事物不仅要有质上的认识,更要从量上的分析得出结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定量分析会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相当于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是学生终身受用、可持续发展的“本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过程的意识与方法的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性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抓课堂效率,注意学生发现,鼓励学生进步。要做到该放手的要利落,该指导的要耐心,该表扬的不能错过,该批评的不能含糊。我们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学科学,用科学。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尽快提高自己,迎难而上。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就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就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就会更有效地造福人类。
自然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上好自然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自然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自然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但是,怎样上好自然课呢?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疏浅看法。一.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还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容易对单一的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厌恶的心理,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学生的知识深度。
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性是有限的,所以他们认识、理解事物的水平也有深有浅,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要求、方法,以便完成教学任务。如刚入学的学生只限于让他们认知事物,不必要深入理解,而随着年级的提高,才逐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解,并且要从各个方面细致地进行指导,如怎样观察、预习、复习,如何进行实验的操作、记录等。2.不要随意改变教材的内容。
有的老师为了简化教学步骤,常常省略了课文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一节课难以完成的实验,如第十一册第2课《植物与环境》中的“绿豆生活所需条件”实验,要9至10天左右的时间,不能在课堂上做完,便采用口述的方法取代,那么只能让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一头雾水”,长久采用这种方式的话是无法吸引学生学自然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为拓宽了知识的深度,甚至引入了初中内容,这样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深不可测,品不出味而中止听课,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3.不要一贯采用旧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采用说教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谓是中国教育的千百年“传统”了,单这种满堂灌,粉笔加黑板的老方法,呆板单调且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学生听到自然课就感到厌烦。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1.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起一个主导作用,目的只在于引导启迪,促使学生自己学习、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学生的主动性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动手、动脑、动口,开展积极的思考。2.充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达到目的。
在教学中不象以前那样直接告诉学生学习什么,而是先将学生带入一种充满学习内容的独特环境中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揭开某一自然现象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如第十二册《彩虹的秘密》,可先问学生谁看到过彩虹?它是怎样形成的?同时出示相关的照片或挂图,让学生被美丽的景象迷住,但谁也说不出其形成原因,必然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答案的欲望;这时候就可顺势将“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及“喷水形成彩带”的实验做出来,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总结出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原因。这样教学的话,不仅老师感到轻松,学生也很容易接受。3.开设相当数量的实验操作课。
实验课的开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中的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1)作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做实验时最好将各班分成固定的几组,从每小组中选一名组长,先由老师指导单独完成实验操作,上课时再由组长分头指导各小组成员。如《矿产》一课需不同的矿物标本,可利用山区特点,让各小组长带领成员收集一些不同的标本,回来后老师先教组长认识,实验课上再共同研究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做既省了时间,又避免了材料的重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2)开展课外实验。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性和范围都是有限的,而充分利用课外实验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近几学期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本知识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滩、林场进行实践活动,采集了各种植物标本,增强了他们对自然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自然的兴趣,这种方法同样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与合作意识的培养。4.适当拓宽课本知识的范围。
有的课文内容安排(到了六年级亦如此)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能在10—15分钟就讲解完了,但学生的求知欲还比较旺盛,这时候就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宽加深。如教《我国珍稀的动植物》一课,讲完书中内容后,我又增加介绍了一些其它的珍稀动植物,如仰鼻猴、藏羚羊、鹅掌楸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出示了收藏的相关邮票、电话卡等物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生活爱好,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总之,在自然教学中,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合乎教学规律,又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运用符合校情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奥秘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自然课知识的学习之中,就一定会达到自然教学的目的。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 如何学好小学科学课程篇二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
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郑纯才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自然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潜能,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中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农村小学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参加科学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科学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激发兴趣,体验科学。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除去叶绿素后会是什么样子”时。同学们怎么也听不进去。于是,我就让组长到室外摘几片绿叶来,他们很高兴地摘来了绿叶。让他们把采来的绿叶放入平底烧瓶中,让同学们观察,同学们都兴奋地说:“绿色的!”接着,我再让他们往平底瓶内注入酒精,并用药棉塞住瓶口。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酒精和叶子各是什么颜色?(酒精没有颜色、叶子是绿色的。)然后让同学们给它们加热,注意观察叶子和酒精有什么变化?这时同学们的精力更集中了,不一会儿都不约而同地说:“叶子的绿色开始变浅了,酒精也开始变绿了„„”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除去绿叶中的叶绿素后是无色的,而酒精却变成了绿色。”
二、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花的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如:笔者教《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等课时,实验前, 先引导让学生到校园里亲自观察各种小动物,并捉几只蜗牛、蚯蚓、蚂蚁等或让学生自己回家捉几只蜗牛、蚯蚓、蚂蚁等。让学生亲自观察“蜗牛、蚯蚓、蚂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体会如何才能捉到更多的蜗牛、蚯蚓、蚂蚁。这样学生做起实验才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在思想上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等来了设备,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这是很不现实的。笔者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教《水的观察》一课时,烧杯、量筒各只有两个,无法进行分组实验,我就拿自己家的透明度好的玻璃水杯,让学生找来矿泉水瓶代替烧杯、量筒。又如教《用根茎繁植植物》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夹竹桃、天竺葵,老师也未必认识,何况学生呢,教学中我就启发学生用本地随处可见的杨柳、葡萄等植物进行压条、扦插实验。
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
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许多科学教师,往往要到上科学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笔者认为,我们应把大自然(科学)“搬上”课堂。在室内“自然(科学)角”主要是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蚕、小蝌蚪、蜗牛等。引导学生回家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飞、走、爬、游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花坛,开辟一块“种植园地”,种植常见的、科学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也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可食用的常见农作物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五、农村科学课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最主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教学,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科学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科学教学的新局面。
总之,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的,最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科学老师。相信,只要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 如何学好小学科学课程篇三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科学课
丘北县八道哨乡鱼塘小学 周自琴
„摘要‟:与城市的学生相比,我们农村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物质条件可能差一些,因为家里缺少这方面的书籍,没有上网设备,也难得到科技馆和图书馆去一趟,但我们不能对科学课敷衍了事,随便应付,更不能不上。我现在教着农村的孩子,在我来之前他们没有听说过黑洞,也不知道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更不知道地球与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科学书上没有,也没听别人说过,当我在跟孩子们讲这些知识的时候,还以为老师在跟他们讲故事呢。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科学教师,但是我决不放弃对科学课的教学,虽然我们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也没有齐全的实验器材,但我也要让孩子们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没有实验室,我们寻找地方,没有实验器材,我就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没有教具,我就寻找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没有专业的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想办法寻找实验器材等。努力把科学课上好,上活。让我们的农村孩子在这一环节上减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
„关键词‟: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 农村资源 兴趣 设计 农村小学学生
我们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不容易去少年馆或科学馆等,这些时时困扰着农村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在现今还是以中英数主导的教学下,我们应该如何上好科学课呢?
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有关《小孔成像》的教学调整到晚上来上,买点蜡烛,找点白纸,学生们就可以走进新课堂了,通过实验,讨论,然后总结出实验结果,这样即把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们也可以动手做实验了。把有关《太阳的颜色》的内容调到阳光好的时候在上,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上,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结果,这样一堂死的课就可变得活了。把有关《花的特性》调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这样一来我们的实验材料和 实验场地不都解决了。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科学课上得更好,更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要上的知识感兴趣了,学生接受知识就变得容易了,教师的课堂气氛也变得好了。如在上《沉和浮》之前,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淹不死人的海”吗?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石块放在水中沉下去了?同一个马铃薯放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为什么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游泳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用我们自制的水槽、萝卜块、小船、马铃薯条等来做了实验,没有实验室我们就把教室、操场改做实验室。学生们亲自动手以后,对实验产生了兴趣,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课堂也活了起来。
五、巧设情景、精心设计活动
在我们农村,情境的创设更重要,因此在上每一节科学课时,教师都要考虑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巧设的情境,从而达到有利于学生科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科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主要是要巧设疑问,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此外, 在操作活动中最好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习惯及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进行《蚂蚁》的教学时,我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带学生去看蚂蚁窝,随着情景再现生活或已有知识,随着情景的深入学习、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从而达到超越情景的目的。
六、让学生“动”起来
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开口讲,用脑想”,这是教材的灵魂。强调动手做就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只有学生亲自做了,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 如何学好小学科学课程篇四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双龙中心小学: 徐秀俊
今年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开始了我们学校的综合科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科学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怎样做才能上好科学课,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我想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他们认识大自然,喜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从小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本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以完整地有效地上好科学实验课。小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该要有具体的描述,来实现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三维目标来开展的。
如何实现这个三维目标呢?教师就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相关实验来引导或激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个活动会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例如:上《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一课时,教师要通过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遗传现象,并通过活动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说出哪些地方相似。通过观察几种动物的家庭照片,进一步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的共有特性。无论是比较还是
观察等活动方式,都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设定的。解决问题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规律和科学探究的意义告诉我们,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的,不是灌输的,而是在成长中、在科学化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课堂中,探究是过程,问题的解决是目标。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合作,亲和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充满亲和力,更为精彩.
三、注重实验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应做到: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实验。防止学生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应用结论。鼓励学生 把得到的结论运用的生活实践中。既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以创新为主旨,深层把握科学课
注重教学创新,教学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
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科学课教学创新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教学实际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所以在教学创新中应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开启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2、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首先应对所教班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作充分了解,并充分利用一些课件、校本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树立创新精神,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举一反三,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总之,上好一堂科学课,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行探究获取科学课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2011年10月22日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 如何学好小学科学课程篇五
浅谈怎样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
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不利因素,教学仪器设备少,特别是像我们山区学校基本没有教学仪器设备,更谈不上什么像样的实验室等等,所以很难将抽象的问题在课堂上讲明白,学生也难以将所学知识掌握好;我是一位农村小学的教师,也是一位专业的科学教师,现就浅谈如何在我校办学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搞好科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科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老师要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人,积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探究。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生活在山区,各种信息都很闭塞,要学好科学这门课程要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山坡上、家里的土地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 寻找身边混合物等。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去欣赏四季见到的花,去分析花的构造,研究花的颜色、花冠的形状,去闻一闻花香,想一想花作用,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实,看其颜色、大小、形状,有的还可尝一尝其滋味;桔子的酸甜,苹果的香脆,梨子的清润,西瓜的甘甜,草莓的酸溜溜等。从这些观察中了解很多的知识,体验了无限的乐趣,他们会更热爱科学。
2、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实践。孩子们到田野里去采集植物,去山上采集岩石,去旷野捕昆虫,到稻田里捉蝌蚪,到学校花园去种花、植树,到树林中去拓印树干图案。回到教室,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花的构造、用一看二摸三刻四滴盐酸的方法观察鉴别岩石。孩子们还将采回的岩石制成岩石展示盒,用树叶制作叶画、叶脉书签,用昆虫制成标本,用纸杯做土电话,用易拉罐制作发声筒,用木片、塑料、纸盒、泡沫做船,用橡皮泥制作太阳系的排列模型,用自制过滤器净化水,用筛子、漏斗、滤纸、玻璃棒等分离混合物,用蒸发的办法分离盐与水,用纸、针、棍子做成呼啦啦转动的风车。一样样的作品问世了,一件件的模型诞生了,一个个的产品出现了,这是孩子们的骄傲,这是孩子们实践的成果。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也有失败的教训和收获,孩子们动手做了,孩子们经历了,孩子们的手更巧了,孩子的心更灵了。
二、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学
教育心理学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例如在《七色光》这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校园前的小河边,背对着阳光做“泼水”游戏,在愉快地玩耍中,使学生意外的发现了与彩虹类似的景象,于是固势利导,非常轻松地揭开了彩虹形成的奥秘。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野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双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三、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础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例如在《七色光》教学教程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提高。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消失了的恐龙》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到距今6亿多年前到距今7千万年前的生物世界,浏览了恐龙进化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生活的恐龙,让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已经灭绝的恐龙。借助课件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恐龙。
五、自制教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是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自然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开出率,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我根据所教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制作出一个组合教具——多用科学教学实验箱。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自然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自然现象,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教学用途最广的教具,也可当做学具使用。它可以解决炉灶模拟实验、空气流动实验、风的形成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凸透镜聚光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眼球成像实验、近视眼形成实验、近视眼的矫正实验、土壤保水性实验等十几个实验。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性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科学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科学教学的新局面。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用心去做,很多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的被动局面也是一定可以改变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8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