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篇一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建示范学校,使科普教育能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进行,特成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组织机构与领导小组。
一.领导组机构成员名单 组长:郭莉(校长)
副组长:吴李盈(书记)、姚伟(副校长)、樊军侠(辅导员)、成员:杨娟(政教处主任)、刘洁(教导处主任)、刘明涛(电教主任)、连红娟(教科研主任)、张存才(总务处主任)
二.创建工作执行机构成员名单 组长:姚伟
副组长:杨娟、刘洁、刘明涛、连红娟 成员:各年级组长
政教处:高科
科普教师:张楠、信莹
三.项目指标总负责人 组织领导:张梅
基础设施:戴强、王宇、董彦、石鑫 科普活动:张楠、信莹
四.领导小组职责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是学校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普及科普知识的重要途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科技教育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为了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现制订如下职责:
1.掌握学校科技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学校良好的科教兴国、科技兴校发展理念。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科技教育整体,正常运行。2.协调校内外各部门之间关系,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科普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良好环境。
3.制定每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活动计划,并指导好教师开展好科普教育宣传活动。
4.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社团,设专项活动经费。
5.加强行政白班、夜班24小时值班管理,保持行政人员、值班人员通信畅通,及时掌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学生生活秩序。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7.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辖区内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地震后10分钟内到本单位集结待命。
8.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校内抢险救灾。(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和口哨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到指定的避险场地。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9.积极开展震后心理干预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0.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上级有关部门。11.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五.领导及成员分工
刘鹤:整体规划学校科技教育、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孙玉龙:全面负责创建过程的指导与监督。
王莉:负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程渗透与专题课程安排。张梅:具体负责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孙铁林: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普教育实践研究。
董彦:负责各年级、班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科普教育课外、校外和社区活动。戴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主题活动。
赵金舰:具体负责科技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内部管理。
石鑫:具体负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中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武春艳:具体负责学校创建、科普教育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
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志愿者队伍 教师队伍:地理学科教师
张楠、信莹等 学生队伍:校学生会干部及各年级学生会成员。
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篇二
珍惜生命,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马鞍山七中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鞍山七中建于1964年8月,占地35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多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坐落在城市新区中心,拥有以华东地区首家倾斜式校园天象馆为代表的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从一所昔日城郊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先进学校,2005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特色初中”。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人才幼苗培养基地、中国少科院科普基地、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及会员单位、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推广厂(事)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档案管理省一级先进单位、马鞍山市首届文明单位标兵、马鞍山市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逐年上升,已连续五次获得两年一度的马鞍山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公办品牌学校。
二、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书记决策,分管校长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一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由相关专家进行,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市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比如:我校和市地震局开展共建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最近我们还准备带学生到市地震台实际感受。又比如:我校和市气象局是共建单位,每年我们都带学生到气象局科技馆参观学习,其效果是在学校不能做到的,最近几年,我们每年还带学生到江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上海科技馆、安徽科技馆等参观学习,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
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篇三
亳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规范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进一步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吸取5.12汶川大地震经验教训,提高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实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皖政办〔2007〕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为目标,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能力,保护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学校地震安全。
第三条 全市中小学校要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宣传教育内容,提高宣传教育水平与实效。
第二章 申报资格与条件
第四条 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资格:经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具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条件的中、小学校。
第五条 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成立有学校领导负责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考核内容;
(二)学校制定较健全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计划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档案;
(三)建立防震减灾科普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应掌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热心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辅导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学校能够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供经费和条件支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印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购置宣传教育教学设备;
(五)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室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普图书、展板、挂图和展品;室外科普知识宣传橱窗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定期更换橱窗内容,每年不少于2次;
(六)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2个学时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
育;建立课外地震科普知识兴趣活动小组;参加或组织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讲座、科普夏令营;到地震台、地震遗址遗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参观学习。
学校每年开展或者参与各类活动不少于2次,参加活动的学生数量不少于在校学生总数的80%;
(七)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社区宣传、下乡宣传、家庭宣传、广场宣传等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活动;
(八)在学校网站或校办刊物上开辟地震科普宣传专版或专栏;采用多媒体教育、广播、图书、互联网等传媒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教育;
(九)制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开展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第六条 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应提供以下材料:(一)申报报告;
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基本情况; 2.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3.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二)亳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见附件);
(三)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有关材料。
第三章 认定与命名
第七条 市地震局会同市教育局、市科协负责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组织考核认定。学校所在地地震部门对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八条 申请单位向所在县(区)地震局(办)提交申报材料。县(区)地震局(办)、教育局、科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合格的报市地震局。
第九条 市地震局会同市教育局、市科协对申报单位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申报学校进行实地考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学校由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发文命名,颁发《亳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证书》,授予“亳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牌匾。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条 “亳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应当自命名之后的第二年起,将工作总结报所属县(区)地震局(办)备案(一式两份)。
第十一条 市地震局会同市教育局、市科协将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收回证书和牌匾。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亳州市地震局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篇四
为学生的安全奠基
江口镇中心小学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七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紧邻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
5、12”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师生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哀叹于汶川地震中人们对一些必备救助常识的缺乏,很多病人因为救助方法不当而造成终生辗转于床榻上的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
江口镇中心小学自2007年起就在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及研究,搭起了创建少年儿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舞台,并逐步彰显办学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口镇中心小学现占地4320余亩,绿化面积达400平方米,地处彭山县江口镇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建有综合实验楼、办公楼。教学设备齐全,有普通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各类专业室。计算机宽带网进入教室,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学校2500平方米的运动场,篮球场、综合实践室等,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 障。
学校目前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8人,教职工24人,专职教师近22 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市及学校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3人,学历达标率100%,一流的师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教育教学质量好,体艺教育卓有成效,具有鲜明个性的体艺特色办学体制,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二、强化领导,确保科普示范学校工作落到实处
为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安办具体抓,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完善工作方案及预案,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职责,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进行。
三、加大投入,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投入资金,配备必要的防震减灾教学设施及图书资料等,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提供必要的条件。
1、学校在所有的教室投资建成了具备上网条件的先进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先进的备课手段、便利的资料查询、快捷的课件制作条件。
2、学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了多媒体网络设备,为学生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培训场所和网上自由获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查阅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资料的现代媒体手段。3、2011年春,我校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建成校园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对校园个关键部位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
4、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快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四、采取措施,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争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一)、通过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1、举办专题讲座。为了增强师生及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我校邀请市地震局、市科技局的领导、专家到我校作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同时学校领导也亲自为师生作防震减灾报告。近年来,我校举办了多期由全体师生参加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讲座。
2、利用板报、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我校利用校园网、防震减灾活动室、校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同时不定期要求各班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黑板报。不仅如此,我校还通过校园广播、手抄报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3、利用教室多媒体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利用校园多媒体 系统播放地震科普光盘。
4、通过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喜闻乐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受师生们喜爱。经抽查,我校10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等。
5、利用主题班会、上科普课等形式宣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等。我们每一学期都要求每班至少召开一次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班会,同时上两课时以上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
6、利用“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学到的防震减灾知识传授给家庭,保证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掌握防震、避震、逃生等知识。使防震减灾工作由点到面,由学校到社区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7、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增强师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目前,师生基本知道了:a、在上课时遇到了地震应该怎么办?b、在家里遇到了地震怎么办等知识。
(二)、强化演练,确保师生真正掌握逃生和救护能力。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演练工作,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大型防震演习活动。演习前我们制定预案,根据各班学生的基本情况,编制应急疏散体系流程图,将演习疏散的顺序、通道及注意事项等规定的清清楚楚,做到疏散路线互不交叉,不混走,避免拥挤、踩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发挥示范,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被认定为“彭山县教育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为了发挥“示范校”的作用,总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校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获得了彭山县“防震减灾示范校”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和关注,我们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在上级教育部门及防震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加大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的研究、探索力度,为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篇五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济源市沁园中学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七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紧邻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
5、12”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师生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哀叹于汶川地震中人们对一些必备救助常识的缺乏,很多病人因为救助方法不当而造成终生辗转于床榻上的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
济源市沁园中学自2007年起就在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及研究,搭起了创建少年儿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舞台,并逐步彰显办学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济源市沁园中学创办于1982年,现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49500 余平方米,地处济源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按24规制72个教学班设计,可容纳学生3600人,按国家一类学校标准建有综合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后勤楼。教学设备齐全,有普通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专业室100余个。计算机宽频网进入教室,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学校将建成国际标准全塑400米的田径场,篮球场(10个)、排球场、乒乓球台、音乐馆、美术馆、多功能报告厅、琴房、综合实践室,一流的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学校目前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人,教职工近200人,专职教师近190 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50人,省、市及学校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共37人,学历达标率100%,一流的师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谱就了“争创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学校”的崭新篇章,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全市前列,体艺教育卓有成效,先后为国家队、河南省体工队、省体校和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240名体育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5名一级运动员和51名二级运动员,并夺得国家级季军8个,省级冠军28个,数十次组团参加省内外体艺大赛,荣获多项奖励;全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五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具有鲜明个性的体艺特色办学体制,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教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被原国家教育司司长李一本同志誉为“人才腾飞的基地”。
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贯彻国家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篮球协会会员学校”、“河南省青少年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济源市首批命名的“示范学校”、“地市级文明单位”、“地市级花园式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济源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济源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绿化先进单位”、“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济源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二、强化领导,确保科普示范学校工作落到实处
为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副校长具体抓,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完善工作方案及预案,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职责,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进行。
三、加大投入,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投入资金,配备必要的防震减灾教学设施及图书资料等,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提供必要的条件。
1、学校在三个苑区所有的学科备课室投资建成了具备上网条件的先进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先进的备课手段、便利的资料查询、快捷的课件制作条件。
2、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了1座多媒体报告厅,56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网络设备,为学生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培训场所和网上自由获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查阅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资料的现代媒体手段。3、2010年春,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融校园监控和校园广播为一体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不仅可以对校园个关键部位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还可以作为校园广播对全校56教学班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广播。
4、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快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四、采取措施,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争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一)、通过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1、举办专题讲座。为了增强师生及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我校邀请市地震局、市科技局的领导、专家到我校作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同时学校领导也亲自为师生作防震减灾报告。近年来,我校举办了多期由全体师生参加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讲座,近万人次受到了教育。
2、利用板报、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我校利用校园网、防震减灾活动室、校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同时不定期要求各班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黑板报。不仅如此,我校还通过校园广播、手抄报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3、利用教室多媒体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利用校园多媒体系统播放地震科普光盘、录像等。
4、通过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喜闻乐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受师生们喜爱。经抽查,我校6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等,并能够撰写学习心得和科普文章等。
5、利用主题班会、上科普课等形式宣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等。我们每一学期都要求每班至少召开一次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班会,同时上两课时以上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
6、利用“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学到的防震减灾知识传授给家庭,保证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掌握防震、避震、逃生等知识。使防震减灾工作由点到面,由学校到社区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7、通过参观等活动增强师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市科技馆,参观我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从而了解地震的成因等。目前,师生基本知道了:a、在上课时遇到了地震应该怎么办?b、在家里遇到了地震怎么办等知识。
(二)、强化演练,确保师生真正掌握逃生和救护能力。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演练工作,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大型防震演习活动。演习前我们制定预案,根据各班学生的基本情况,编制应急疏散体系流程图,将演习疏散的顺序、通道及注意事项等规定的清清楚楚,做到疏散路线互不交叉,不混走,避免拥挤、踩踏。特别是2009年,我们与地震局、消防支队等单位联合举行了大型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习。消防车、120急救车到达现场,通过观看录像、紧急疏散、现场包扎、灭火演练,全校师生参加,全市各中心校和市直学校领导、部分学生及家长临场观摩,市电视台、日报社对此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发挥示范,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被认定为“济源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了发挥“示范校”的作用,每年市教育局都组织全市各校相关领导和教师到我校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已有230余人次到我校参观学习,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5000多份。他们通过观摩学习、参观展室、观看录像、聆听讲座等,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总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校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获得了济源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和关注,我们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在上级教育部门及防震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加大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的研究、探索力度,为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8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