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调研报告(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41:17
信息化调研报告(热门18篇)
时间:2023-11-11 19:41:17 小编:HT书生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引导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报告的写作过程可以分为准备、撰写和修改三个阶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一

应用和管理情况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

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二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的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三

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使得应急管理工作及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安全生产许可、执法、隐息排查等各类数据信息不断增加,以往的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己经无法与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以探索新的应急管理方式与手段,进一步提高应急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日常监管工作效率、提升和促进决策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开展应急信息化建设,是推行电子政务,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金安’,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应急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应急信息化应用水平,对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全面推进应急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依据《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在总结分析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旨在实现安全生产领域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共享,为实现精准执法、有的放矢“双随机”监管监察、提升防控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目前国家“金安”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初步建设,不少省相继建立了安全生产互联网站,对于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部分省开展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已初步成形,有效的推动了本地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能力和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生产日常监管效率。各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从整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1、系统建设标准与数据规范尚待统一。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多个业务系统的开发,各种业务需求面广,开发内容多,由于缺乏相关建设标准与数据规范,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自成体系,低水平重复投入较多,造成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严重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形成。

2、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支撑有待进一步融合。

综合“十二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安监系统业务部门对本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融合。

现阶段应急信息化基础薄弱,人才奇缺,较多省、市、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尚未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工作职能部门和配备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投人不足,难以保障日益增加的应用需求。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交换与共享,难以发挥整体效用。

应急信息化发展方向,是将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作为主体部分从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可视化的目标。主要涵盖了六个要素,即应急信息资源、应急信息网络、应急信息化人才、应急信息技术应用、应急信息技术产业、应。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整合安全科技文献、信息网络资源、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源。在建立应急信息化平台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原则,促进各级应用系统和信息数据共享,有效的保存与利用各种资源。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在六要素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不仅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同时包括生产、经营、安全科技、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环节。在实际开发应用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的全过程管理方式;同时,建立不同层级的信息资源采集、管理机制,形成自下而上,数据共享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应用平台。

应将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作为主体部分,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以此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发展水平;定期对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争取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建立信息化管理、研发队伍,制定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其对于应急科技在未来中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4安全生产信息化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当前,应积极开展应急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调整,进一步加强应急技术标准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摒弃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以更为先进合理的安全技术、政策体系来推动和促进应急信息化发展建设。

将科研机构与高校作为核心,由政府带头组织和指导,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强相关应急技能的宣传推广力度,建立良好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平合,并落到实处。

应急信息化建设,应不断的创新与吸收先进技术,积极研究开发各种核心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应用水平,创造产业化发展格局。

目前,各级应急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相关部门与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其加以重视,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加快我国应急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此降低现阶段存在的诸多的安全问题,切实提高各级应急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

-->。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五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教师培训方面重视的不断加大,从“国家培训计划”,到各类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进修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加大了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我国现在60%—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全民族的数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建设。

农村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主流话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越来越注重实效性、越来越要求有针对性的农村教师培训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的潮流趋势。然而我国当前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种种问题,集中表现在培训需求内容和培训方式上。。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教师培训方面重视的不断加大,从“国家培训计划”,到各类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进修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加大了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我国现在60%—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全民族的数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建设。

农村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主流话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越来越注重实效性、越来越要求有针对性的农村教师培训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的潮流趋势。然而我国当前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种种问题,集中表现在培训需求内容和培训方式上。

本研究以参与20xx年河南大学“国培计划”学员和培训教师等为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集体座谈法的形式,实际调查了解农村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等方面的需求,在揭示农村数学教师培训问题及对其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反思性的建议: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完善评价方式和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六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主题教育调研方案,x月xx-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洪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xx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20xx年以来,xx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2,500人次。全县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县共有5所学校276名教师和652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xx县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通过本次调研和近年来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仍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高,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县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售后维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故障较多。一些设备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当初高价买来的.设备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较大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其严重。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因学科专业技术性强,很多学校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问题,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先进科技的了解和认识,让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更紧密,更有实效。

加快xx县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解决全县教研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适合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发展的相关机制,及时维修、更新硬件设备。

二一九年九月三十日。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七

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二、信息技术在科技强院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三、我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四、我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相对比较成熟,全面。下一步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两点: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文档为doc格式。

-->

-->。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八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要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农户(基地)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摸清我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给下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经调查汇总分析,现将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成效。

全区现辖6镇1乡2个街道,总面积914.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4.2万亩,全区人口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6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农业区。

近年来,全区依托城郊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科技为支撑,立足自身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推动了蔬菜、井冈蜜柚、生猪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同时,也为协同推进“四化同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1.农业生产智能化初步应用。

目前,我区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猪养殖企业尝试应用在线视频监测、诊断等现代信息技术。我区省级一级种猪场江西祥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加强猪场和猪栏舍内操作流程的全程有效监控,进一步规范技术流程,防范应急处理情况,投资20余万元建立一套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猪场面积达6000多个平方米,平常3-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个人调度便可轻松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二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业生产项目上的广泛应用。gps功能强大,根据其具有定位、绘图、实施面积和高程测算等多项功能设置,我局依托项目,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10多部不同功用的gps,在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能源污染调查等农业项目上,充分利用其进行精准定位取土、轨迹绘图;在机耕-机收、种养等方面进行面积测算,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了工作精准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农业项目工作得以快速顺利完成。

2.农产品经营网络化起步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传统的农产品经销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随之而起的电子商务营销越来越备受青睐,如何快速融入推进农产品网络经营发展将是今后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区采取先试点宣传推广应用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产品经营网络化新路。通过先前对我区农业企业加入井冈山电子商务联盟的摸底调查,我区虽有10余家企业表示愿意加入电子商务联盟,但仅有光远生态农场和仁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两个企业开展了网络销售,主营产品有果品、鸡蛋、食用菌菇(菌种),年销售额不到1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5-30%。同时,在农产品网上展示方面,尽管我区可以依托吉安农业信息网进行网上展示,但成效不明显。可以说,我区农产品网络经营还只是在起步探索发展阶段。

3.农业管理高效化信息技术快速推广应用。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网站合作,为我区全体农技人员创建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90多个。农业技术资源的共享,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大量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基本建立了机关内部、行业内部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决策与管理的信息系统。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了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我区充分利用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植保植检网、吉安农业信息网、公共网络邮箱等网站平台,实现了我区农业项目、病虫害防治、土壤调查、粮油生产、农机化建设等农情信息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调度,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积极筹建覆盖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的农业视频会议系统。20xx年,为推进我区农业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我区积极筹备建设资金,委托采购了视频系统全套设备,并于年底完成了视频会议室的新建装修工程,预计今年5月前可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

4.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工作,先后完善建立了农民热线118、三电合一、青原区农业信息网、12316短信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便捷化信息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利用“三电合一”项目,初步建立了“三电合一”为民服务平台,录入区域性农业技术信息上万条,农民可通过“118热线”直接咨询农业专家或电话自动咨询农业技术,大大改善了为民服务方式。二是开通了12316短信服务平台,在平台内录入全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用户信息500余条,基本涵盖了我区所有种养户(基地),自20xx年开通服务平台以来,已向全区农户(企业)发布技术服务、灾害预警、政策宣传等各类服务信息20xx0万余条次,为我区提前应对灾害应急处理、及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广泛宣传优惠政策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农民朋友的好评。三是试点推进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窗口建设,全区9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要求上网办公;同时,按照服务窗口“五有”建设要求,我区先行在文陂、富田试点进行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门前设立了led电子显示屏,站内放置触摸屏,并设有专门人员服务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对农业信息的查阅和了解,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是依赖吉安农业信息网和青原区政府网发布农业信息,本区农业信息网有待完善建设,而且与乡镇综合站的联系仅是通过公务邮箱,没有一个相互共享的网(20xx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络平台,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较弱。

2.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由于农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涉及计算机、农业技术、市场预测、信息分析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对综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在农业信息化起步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人员极度缺乏。

3.财政扶持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软件和硬件投入大,设备软件要求更新快,运行也要有一定成本,但我区信息化建设除当年项目资金外,基本没有资金投入。

三、今后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加快完善本区农业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三电合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乡镇农技服务触摸屏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更新12316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农情信息与上下级业务部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民朋友快捷沟通的桥梁,保障全区农业信息快速传达,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加快推进在线监控与诊断、电子耳标、智能识别、智能增氧机与投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2.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时代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育等项目载体,加快选拔培养农业信息专干、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营销员等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不断夯实农业信息服务基础,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宣传引导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标语等形式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全社会对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争取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注重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信息、使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业产销难题,使广大农民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得到实惠。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九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党在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xx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xx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xx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先有”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7人,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图1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xx市对xx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xx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图4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85.40%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xx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图7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11.7%,别人示范占13.3%。村政府宣传占8.3%,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14.7%,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0.3%。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

档案信息化是法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基层法院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创建省特一级档案工作,通过实践发现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

1、思想认识错位。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升级,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因而往往怠于配合、协助。

2、档案管理停位。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原先省一级标准基础上,几年来未能不断发展、提高。现有条件,对照省特一级标准差距较大,给创建工作带来难度。

3、人员配备缺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再抽调人员从事档案升级工作相当困难。而专职档案人员仅有1至2名,每天需要应付日常工作,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搞创建。力量配备不到位,造成创建行动迟缓。

4、技术指导失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缺少相关的业务指导,这已成为基层法院创建工作的突出难题。

5、资金来源空位。档案升级在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硬件投入等方面需要一笔较大支出,而法院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来源中没有用于档案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如调剂使用有限的办案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创建工作需要。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建认识。要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为档案升级工作服务的自觉性、积极性。

2、强化档案管理,完善创建条件。要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健全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具体操作规程,推进规范化建设;要及时引进先进档案管理设备,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档案管理升级提供基础保证。

3、挖掘内部潜力,增强创建力量。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其他综合部门抽调力量,必要时聘请提前离岗、退休的老同志,组成专门创建班子,明确专人负责,每个部门要明确一名兼职创建联络员,实行专兼结合,齐抓共管,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4、开展业务指导,提高创建技术。要加强与档案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上门辅导等方式,传授档案升级方面的专业知识,普及创建技术,让创建单位及时掌握方法,从而少走、不走“弯路”。

5、增拨专项资金,提供创建保障。上级法院要积极扶持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同时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支持,增加拨付档案建设专项资金,以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我院信息化各系统总体建设,应用和管理情况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二、信息技术在科技强院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三、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四、我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相对比较成熟,全面。下一步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两点: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二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切实加快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市统一开展的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面”为主题的调研月活动,农牧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全县,采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农户。据调查,全县506个行政村都已接通宽带,农村现有固定电话100958部。

二是信息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县投资18万元组建了xx县农业生产信息中心,建成我县独一家由县农牧局承办的xx县农业信息网站,从而使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走上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组织、稳步推进的发展轨道。xx县农业信息网站是集农业资源、农业咨询、服务三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业信息传播平台,承担着全县惠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动态、农事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检索、传输和发布的任务。

三是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县组建了20名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团,并从全县各镇、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180名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专业信息队伍,并着力推进以一带十的方式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群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型农民和种养大户。

(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加强。

自20xx年以来,xx县农牧局共投资161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信息网站建设升级改版。今年xx县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使网站的一级栏目达到40个以上,二级栏目达到100个以上,并新增了专家视频咨询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政策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平台,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水平。自20xx年运行以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采集、整理、发布各类农业信息达1000多条,指导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达2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县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是信息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信息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依托农业信息网络通道资源,在县农牧局采用标清视频终端的标准设计建设集农业专家网络咨询视频系统和网络视频会议于一体的农业视频中心。通过农业视频中心的建设,实现上与中央、省、市上级农业部门指挥系统和专家咨询视频系统,下与各镇、区域站及广大农业信息用户群更好地兑接,发挥农业专家在线诊断、视频培训和农业应急指挥等功能,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管理步伐。目前我县已经配套建设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以各镇(区域站)农业信息服务站为桥梁,村企社场户终端站点为基础,上联省、市,下联镇、村服务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市场、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手段先进,互联互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基本覆盖全县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三)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目前,以xx县农业信息网、农技电波、手机信息平台、科技直通车、农业信息简报、病虫情报等平台及时的为农民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指导、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等内容,并专门在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专家咨询平台,通过网络视频使农民在家里就能对专家进行疑难问题的咨询。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科技、传达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交流市场信息,自20xx年3月7日开始,我县在xx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技电波栏目。十余年来,共制作播出农事指导、致富经、技术推广等各类农业节目580期,传递各类农业技术、信息等达上万余条,收视率90%以上。由于栏目时间固定,便于收视;内容编排适合本地情况;技术关键点掌握准确,交待透彻,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企盼,对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被农民称为“田野上的及时雨”和“炕头上的科技快餐”。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的传播,从中了解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发家致富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选优良品种种植,挑优质苗木栽培,从而使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

虽然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网。但由于上网费用高,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农民接收信息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二)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我县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依然不够,过问较少,支持不足。一是人员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县信息网站工作人员没有专职人员,主要是兼职工作,网站更新慢,信息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乡镇兼职农业信息员调换频繁,农业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并且工作经费缺乏。

(三)信息资源不足,互动性差。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信息来源量少,而且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另外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使农民与信息服务站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四、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措施。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需求主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大范围、多形式、深层次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县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县及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县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结合“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改进农技电波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报道深度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三是充分利用中国联通现有公共网络传输技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平台,建设我县农业综合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现有的各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蔬菜标准园、种养规模化基地(场、站)等前端站点进行联网并实施动态的信息化服务和网络化监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三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四

近几年,东阿法院信息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院办公微机数量由原来的二三十台增加至一百二十余台。应用服务器由零五年最初的两台增至一一年的九台。法院内部网站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案件信息管理、数字科技法庭、远程网络提讯等一批科技信息化手段成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下一步需要着重加强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法院建设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队伍廉洁的有效手段。

(2)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

信息化建设不是摸个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涵盖了我们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为此,一要领导带头。只有院领导和庭室负责人付诸于具体行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带动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自觉参与。二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要挤出经费,给广大干警购买和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三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使干警全面掌握电脑等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四要切实把局域网办好办活,增强可读性和适用性,提高法官参与的热情和自觉性,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审管办为主体,建立以案件质量评查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纪检监察为主体,建立以查处违法审判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政治处为主体,建立岗位目标考核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监督,运转流畅,使审判工作步入办案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办公现代化的轨道。二是要重点建立局域网管理、案件信息录入等相关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审判管理这两个环节,充分发挥立案庭、审判管理办公室和业务部门的只能作用,确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审理案件。三是要认真抓好制度的检查落实。要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熟练电脑知识,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五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00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设的指导意见》、《**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划》《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六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信息化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调控,做好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一)经济运行呈现新景象。我县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突出抓好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狠抓企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保持了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33亿元,同比增长13。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6亿元,同比增长14。19%;实现利税12。13亿元,同比增长24。53%。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我县坚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是借助赣南苏区振兴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实行规划先行,牵头制订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策划了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并成功申报了我县氟化工产业基地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氟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有计划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整体协作力。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增资扩产、集群发展,成功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以14。85亿元收购宝华山水泥板块,中化集团将新上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等深加工项目。三是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组织南方万年青水泥和赣兴水泥等企业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县积极跟踪服务重大项目,通过项目调研和召开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南方水泥水泥二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顺利投产,三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兴拨叉技改项目一期年产新能源汽车变速齿轮600万件、压铸件6000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已竣工;百丈泉退城入园项目、威保运动新厂区项目已投产;山村油脂药用茶油、锐利电子等项目已顺利开工,力争20**年上半年投产;鑫福科技钼深加项目工、钨粉及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国泰特种化工项目、钛合金轻质材料项目等已签订投资协议,正在规划设计和报批报建中。这些项目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后劲支撑。

(四)信息化工作得到新推进。经我局努力争取,并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信息中心于今年9月份正式划归工信局管理,信息化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和提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县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等中心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下发了《县20**年信息化工作要点》(兴府办字[20**]77号),积极抓好网站建设,提升建站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保政务网络可靠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跨越式发展。

(五)服务企业得到新突破。一是加强企业调研工作,把握服务重点。全县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和现场调度会,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把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工作重中之重。制订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大力做好争资争项工作,积极跑部进厅,为企业争取立项审批、用地指标和资源配置,全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132万元。三是成立了“县企业和企业家协会”,为全县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搭建了一座政企沟通的桥梁,为企业和企业家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是企业和企业家交际、体现自我价值的一张名片。

(一)工业产业集聚不强。目前我县工业涉及行业较多,产业特色不很鲜明,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层次较低。

(二)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到用地、资金、招工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商兴工,抑制了工业项目的落地。部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不强。

(三)运行质量持续下滑。20**年以来,由于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因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特别是氟化工、水泥等行业运行艰难,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目前r22、无水氢氟酸的价位仅为8200元/吨和715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4%和10。63%,公司每月亏损近200万元。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充分利用建设瑞兴于试验区契机,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着力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作目标:力争至20**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税14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要求,20**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运行监测协调,确保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机制、经济运行管理调节协调机制、企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机制,高质高效服务企业,推动工业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抓好全年各项工业经济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细化每月目标任务,力争全县工业增速保持17%,保证各项目标按年初制定方案和时间进度平稳推进。三是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协调,及时跟踪处理影响企业运行的苗头性问题,保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多产多销。

2、抓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扶优扶强,培植产业集群,充分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大开发两大机遇,以规划建设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和至泉州出海通道为契机,扎实做好调区扩区工作,着力建设以军工产业园、机电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为主的“两园”、“两基地”,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倾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群,加速形成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抓企业协调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主业规模,紧紧围绕主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规下企业尽快成长为规上企业,不断壮大规上企业队伍。

4、抓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快速发展平台,一是科学定位,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促进企业有序聚集,推动园区经济板块化、跨越式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夯实承载平台,打造高起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一流生态园区平台,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人气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城”。

5、抓工业项目推进,增强持续增长后劲。一是积极扶持中化集团新上聚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等项目,整体搬迁三美化工,加大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建成高标准省级氟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加快推动南方水泥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达标达产和三期开工建设,加速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效益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三是着力推进百丈泉退城进园项目达产达标,加快国兴拨叉技改扩建、山村油脂药用茶油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四是强力推动中国兵器集团钨及钨制品深加工、国泰特种化工和鑫福科技钼矿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

6、抓发展环境优化,助推工业跨越发展。大力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兴发[20**]1号)文件精神,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在企业准入、手续简化、税费减免、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支持,严肃处理影响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切实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

-->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七

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是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xx年8月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始实施多元化电子电报纳税推广工作。作为第二批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单位,分局上下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推广起步晚、基础条件差的困难,积极向全区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人推广了以“网上申报和银行扣缴税款为主的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截止xx年底,企业和个体户电子申报户数及电子划缴税款比率均达到98以上(个体00),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全区基本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化为主导”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一是提高了办税效能。通过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扬信息畅通之长,避交通不便之短,扬信息无时限之长,避机关定时制之短,扬信息平台宽广之长,避办税窗口狭小拥挤之短,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节约了征纳成本。潘集区纵横上百里,交通十分不便,加之纳税人分散在各个乡镇,无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还是税务人员到一线去征税,往返一趟都需要花十几元、甚至上百元的交通费,实行多元化电子申报后,避免了劳途奔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之前,全局企业申报率只有90左右,个体户申报率只有70左右;推广成功后,现在企业和个体户申报率每月基本上保持00。四是提升了地税形象。为纳税人免费开发、提供多元化电子申报软件,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免费集中培训,免费上门辅导,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四免”全程式服务,切实从纳税人最急、最缺、最盼望的事做起,真正体现了地税机关“务实、高效”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受到了纳税人拥护和欢迎。

(一)转变观念,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首要环节。

思想观念是基础是先导。在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中,潘集区分局在思想观念上历经了一个“排斥—基本认可—完全赞同”的转变过程。坦白地说,推广之初,首先,做为分局一把手的我,在思想上存在着分歧:一是固守成规,片面认为纳税人已经习惯上门集中申报纳税方式,无需多此一举;二是畏难情绪,潘集区是一个农业区,全区总面积590多平方公里,下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纳税人经营规模偏小,税源分散,信息化水平滞后,推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行动上一度比较迟缓。但随着多元化电子申报在其他分局的深入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全市征管工作会议的召开后,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大转变,深刻认识到税收征管工作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跨越,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已势在必行,作为农村分局更应增强紧迫感,及时适应和融入新的征管改革大潮中,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和促进税收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领导重视,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期间,市局叶局长、分管领导顾局长多次深入潘集调研、协调、指导工作,现场解决许多工作难题,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推广的信心,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为了扎实开展推广工作,我局做到“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班子成员齐上阵,分工协作,投身到推广工作的每一环节;二是组织到位,成立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宣传辅导组和技术保障组;三是工作到位,建立“每天一通报,一周一会”制度,集体研究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广工作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三)落实责任,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局制定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细化组织、协调、宣传、技术辅导、保障服务等工作职责。从领导到税干,从分局机关到基层,人人有责任,人人抓落实。同时,将推广工作进度、质量与岗位责任制酬金挂钩,加大监督考核,提高了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有效地推动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的稳步进行。

(四)因地制宜,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措施保障。

面对辖区内税源结构分散,既无中行网点,又无交行网点等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我们抓住农村信用社,覆盖全区这一有利条件,在全市,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税务、信用社、交行”三家携手,共同为纳税人服务的推广之路。由于户数少,税源小,信用社刚开始不太愿意合作,在市局的大力协调帮助下,在分局的多方努力下,最终达成共识,为推广工作创造了有得条件。鉴于,“三家携手”存在“信息不对称”“跨行划拨税款”等技术难题,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月,我们选择了35户分散在各个乡镇经营规模稍大的纳税户进行试点,令人欣喜的是,在大量仔细的前期工作基础上,首次试点全部成功,这也使我们推广工作的信心倍增。在认真总结前期成功推广经验后,第二个月,我们一次性将符合条件企业、个体纳税户全部推广电子申报,再告成功。

(五)优质服务,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质量保证。

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事前,我们充分利用淮南日报潘集版、潘集广播电台、潘集有限电视台“三大地方媒介”优势,反复刊登、播放宣传材料、滚动字幕,向纳税人广泛宣传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的意义和优点,营造积极推广应用的氛围;事中,坚持集中培训与个别上门辅导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一条龙”为纳税人签合同、办ca证书;事后,通过“一二三”服务提醒推广方式,提升了推广质量,即:第一个月税务人员逐户上门指导网上申报,督促个体工商户提前足额存款;第二个月申报期前电话逐户指导、催缴;第三个月征收期结束前5天,电话提醒未申报、缴款的纳税人,从而使纳税人更好地掌握了网上申报技术,形成提前申报缴款的良好习惯;另外,电子申报纳税正常运行后,我们继续指定专人负责分析研究日常电子申报工作,及时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保证了电子申报成功率。

潘集区分局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市局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借鉴和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把税收征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

信息化调研报告篇十八

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信息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相衔接,最近,我们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走访了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xx华瑞化纤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一定进展。

ms)等,以此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缩短生产周期,优化产品结构。如杭州汽轮动力集团先后从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进口了52台(套)先进的大型数控、大型电子计算机等关键设备,采用cad和cam技术组织生产,目前,已发展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宁波海天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实施cad/cae/cam/capp信息一体化技术,使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准备和制造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从三个月缩短到两个月,新产品设计效率提高35%以上,设计质量明显提高。从全省范围看,九五期间,我省被列为全国推广应用cad示范省和推广应用cims示范省,应用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同样十分明显,如以被列入国家cims应用示范的23家企业为例,整个示范工程共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国家拨款750万元,省配套650万元,实施cims工程后,23家企业共新增产值26.2亿元,利税4.5亿元,生产率普遍提高30-60%,生产周期缩短20-40%,库存资金压缩3-10%。同样,全省在推广应用cad之后,目前机械、轻纺、电力、建筑等行业中的cad涵盖面达70%以上,有的达到100%。

八、九千万,其中呆帐有5000万之巨,系统在销售的重要环节设置控制点后,呆帐发生率降低了30%;企业生产计划均衡率提高了40-60%,突击性生产现象明显降低,加班时间缩减50%左右;另外,项目实施后,景兴集团生产流程更科学,压缩生产提前期30-50%,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化集团公司在"十五"规划中,计划为信息化建设投资2500万元,以实现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50%以上的目标等。第三,企业对电子商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余姚市中国塑料城于1997年开通了中国塑料信息网,开创了中国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结合的先河。祐康集团对自身业务和市场进行重组,建立了祐康电子商务2001年,祐康的电子商务营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2002年元旦春节期间实现销售近1500万元,其中冷食销售比往年增加了30%,真正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营销优势。目前,该集团被评为杭州市电子商务试点单位,电子商务项目也已被列为2001年度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002年被评为省信息化示范企业。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及电子支付体系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资金、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及成效并不是企业自身所能掌握的,它需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调查表明,制约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技术可以跨越,制度无法跨越。我们认为,政府推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相衔接,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社会环境与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发挥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一是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相互协调,着重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体系,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争取在"十五"期间把这项工作大大推进一步。二是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唤醒"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信息化紧迫感、责任感。三是从示范工程入手带动企业信息化。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法,同时要特别重视产业链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要以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宽带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一个与国际国内互联并覆盖全省的宽带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公用网为主干、与专用网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计划地建设多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加强光纤化建设,积极引导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实现"三网融合"。同时完善网络服务,提高我省信息网络的可靠性和运行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信息化。

付体系,健全物流配送系统;从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提高网上交易安全性;改善上网条件,提升上网速度,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消费者群体;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且相互信任的市场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8612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