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热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21:07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热门21篇)
时间:2023-11-11 21:21:07 小编:笔尘

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以下是一些经过教师实际教学验证过的教案,对教学改进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并指导他们之间的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能熟练的测量简单的物体的长度并解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生变处处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当堂训练,拓展应用。

l击鼓传花,答对问题,才可向后面的作为传下去。

2分米=()厘米。

1米=分米。

7厘米=()毫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米。

80毫米=()厘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在()里填上是适当的单位。

(1)一棵大树高4()。

(2)回形针长是30()。

(3)一根跳绳长是3()。

(4)板凳高是90()。

(5)蟮笔长是60()。

(6)小花生赢l4()。

(7)学校旗杆高8()。

3、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讲桌高()长()量一量:讲桌高()长()4、量一量,走一走。宽()宽()。

(1)量一量,自己的一步有多长?

(2)走一走,从教室前面的黑板走到后面的黑板要走多少步?

(3)想-想,教室-周大约有多长?

5、班级知识角。

(1)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中国的杭州大运河,全长约l800千米。

(2)澳大利亚最大的袋鼠体长27分米。

(3)位于山东中部,号称五岳之手的泰山,主峰海拔高度1553米。

(4)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体长可达34米。

二、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2分米=()厘米。

1米=()分米。

7厘米=()毫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米。

80毫米=()厘米。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完成课本34页2、3、4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二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三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五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六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

直尺、一分硬币、纸条。

一、复习旧知引入: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多媒体课件)。

1.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

3.1米=()厘米生:(看大屏幕说一说)师:通过复习,你们掌握得还不错。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生:(一起比划1米和1厘米)。

师:(出示课件)谁能从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从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同时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拿出1分钱的硬币,你能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师:如何表示这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再来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用字母mm表示。

生:有一个一个的小格。师: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你再来数一数1厘米之中间有多少毫米。一组数从刻度0到刻度1,二组数从刻度1到刻度2,三组数从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们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拿出尺子数)。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师:也就是说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同桌再来一起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师:看老师也测量了一下,(出示课件)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能借助这1分钱的硬币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生:1毫米特别的短。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就能更准确的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下面我们看大屏幕,这根曲别针多长?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曲别针长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师: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铁钉长(28)毫米。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长度单位了,它们是毫米、厘米、米,我们再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生用手来比划。

设计意图:以不到1厘米长的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现在拿出老师发的纸条,同桌一起测量一下它有多长。

生: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10分米10分米=1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请看黑板,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米(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生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了,这有一本书测量后忘记了写单位,你来给它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展示)。

生:这本书长2(分米)宽14(厘米)。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纸条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闯关:

设计意图:不断提升难度来综合诊断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四、本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了解学生的收获,反馈教学的所得。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趣,导入 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1)学生分组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3 )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别针长34( )。 (6)小红身高120( )。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绳长15分米。( )。

(3)一块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1 厘 米 = 10 毫米。

1 分 米 = 10 厘米。

1 米 = 10 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l、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并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能熟练的测量简单的物体的长度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把金箍。

棒变长也能变短。想不想知道他变得有多长或有多短吗?这一节课我们来。

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1、信息分析:我现在的高度是2千米,我现在的岛度是l000米,金箍棒变。

成长l千米长,变成l分米。变成5毫米长。

2、提出问题:(1)1毫米有多长?

(2)1分米有多长?

(3)1千米有多长?

二、出示自学指导1:自学红点一,思考:

1、1毫米有多长?

2、毫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3、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自学汇报,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1毫米有多长?

先让学生拿出学生尺,小组讨论,看一看尺子上的刻度,尺子上l小格。

的长度是l毫米,毫米用mm表示。学生发现l厘米和l0毫米,同样。

长。测量以下l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l毫米,得出:l厘米=10毫米。

三、出示自学指导2:自学红点二,思考:

1、1分米有多长?

2、分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3、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

10厘米就是l分米,分米用dm表示。得出:l分米=10厘米。

同桌互相交流手掌大约是1分米,测量一下,一支粉笔大约有多长?

四、出示自学指导3:自学红点三,思考:

1、1千米有多长?

2、千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3、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

1千米就是l000千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1千米(公里)=1000米。

我们学校教学楼长约100米,lo座教学楼的长的约是l千米l5分钟大。

约能走1千米。

2千米是多少?2千米时2个1000米,也是米。2千米=()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

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在()里填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3米=()分米2厘米=()毫米。

5千米=()米40分米=()米。

3、用手势表示出l毫米、l厘米、1分米的长度,同桌交流一下。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

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吗?与同桌交流一下。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3页做一做。

2、第5页练习一第1、2题及第3题的前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

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学前准备。

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探究新知。

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4)小组活动: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认识分米。

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巩固练习。

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桌子高()从家到学校500()。

橡皮长30()文具盒厚4()楼房高30()。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张银行卡厚约1(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长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

生: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及时表扬你的测量方法真准确)。

师: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然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将小棒这样抽出来,现在来瞧一瞧,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同学之间互相看看,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1分米。好,同学们,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吗?请同学们拿出格尺来,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想知道吗?现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相互研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

同学说用小棒量的,他发现用长度是1分米的小棒测量一共量了10次,我们现在一起来验证一下他的说法,看看是不是量了10次,一边贴纸条一边数,真的是量了10次,比中我们可以知道1米就是(10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同学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战略。

(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三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小鸡身高10()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四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一、谈话引入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五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

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复习厘米,米。

〈1〉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3 出示一分硬币引入。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一〉 毫米。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 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

4 量硬币,感受1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

5 练习。

〈1〉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 分米。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

2 认识,感受1分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3 分米条制作及应用。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4 教学1米=10分米。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指名提问,师小结。

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1米=10分米。

课件出示。(巩固新知)。

2 作业 :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六

教材p22~27,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记忆部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和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启发引导法、示范法、教授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练习法、观察比较法、实际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学具、投影、情境图。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让我们看看孙大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问题?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3个问题。

学生看图,找出图中的信息。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欣赏图片,产生学习兴趣,为学习知识打好基础。

鼓励学生按顺序找出数学信息。

活动二:

1、1毫米有多长?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尺,你有什么发现?

什么关系。

师总结:1厘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说10毫米是1厘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合适?

2、1分米有多长?

师: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长吗?观察直尺,找到10厘米,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

3、1千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用手笔划一下。1千米就是1000个1米这么长,也就是1千米是1000。

米,也可以说1000米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千米也可以叫公里,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看到或听到过这个词?

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毫米、分米、千米,还有前面学的厘米、米,他们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学生观察小尺,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巩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合作。

利用直尺,让学生找到1分米的尺度。直观认识1分米。

学生自由猜测,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学生想象1米的长度,联想1千米。

学生回答。

学生记熟,并能明确长度单位有哪些?

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

空间感受1毫米的长度,进一步巩固1毫米的概念。

直观感受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直观性。

联系生活巩固掌握分米的概念,体验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学生能否准确说出1米的长度。

活动三:

自主练习:

1、第1题:用手势表示长度。

2、第2题:估一估,量一量。

3、第3题:填一填。

4、第4题: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5、第6题:简单计算。

学生小组先练练,后指名活动。

学生说估测的方法再进行实际测量。

学生先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换算法。

学生先介绍动物,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

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加深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和估测的能力。

体会高级单位名数和低级单位名数互化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关于动物的常识,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能否用正确的方法解答,是否明确换算。

活动四:

课外实践:

教师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感兴趣的物体实行实际测量。

我学会了吗?

1、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吗?

2、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说一说。

3、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课外活动,整理数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

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五: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

-->

-->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七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基于以上理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有趣情境,形成情境串贯穿全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已经有学习厘米、米的基础,我让学生课前用手比一比1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使学生回忆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测量它的长度,复习测量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对米、厘米表象的记忆,拉近学生对新知认识的距离,也为下一步感知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

这我一共设计了4次测量活动,先是测量7厘米的小棒达到复习测量方法的目的,然后测量8毫米的小棒,不到1厘米,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使学生思想中产生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水到渠成引出“毫米”的学习;还有就是测量1毫米厚的硬币,和后面的1分米的纸条。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形成测量技能。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的方法认识了毫米,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分米,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长度单位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事还重视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4.联系实际,加强应用。

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做到数形结合,使学生明确做一类题的方法和思路。如:练习题让学生填单位,及给猪八戒改错都需要学生先想一想实际物体有多长,再找合适的单位,最后填完要检查结果是不是和实际物体长短一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5.课后延伸。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后延伸尤为重要。本节课我以金箍棒变得很长很长变到天上去之后,用什么单位表示它的长度这一问题,延伸到千米的学习。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引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努力践行区教研室提出的三单,即“课前预习单”“课上共研单”“课后延伸单”,把每一步落到实处,但纵观整节课,还有很多不足:

1.课堂的教学机智和提高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我没想到学生一开始就说出8毫米,下面都不知道怎么接孩子的话,后面学习完毫米之后,重新让学生测量小棒,没有抓住刚才的8毫米的生成,如果顺着学生说“刚才有同学量出了8毫米,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就更好了。

2.课件收方不及时。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空间表象,本来就应该放在尺子上进行,为了给学生清晰的指导,才投影到大屏幕,学完1毫米的感念后应该马上隐去,我一时忘了,给学生造成错误认知,这一点值得注意。

3.练习题处理不到位。

在给八戒改错时,学生说13厘米长的铅笔错了,我让学生想象有没有13厘米的铅笔,这样不如让学生拿着尺子比一比13厘米有多长,看有没有这么长的铅笔,进而发现这个单位用对了,不用改,这样处理就更清晰。

4.课堂时间分配把握不准。

前面学习阶段节奏有点慢,导致后面有拖堂的现象。要是再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八

《分米和毫米》这节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直尺继续测量,积累了一定的长度单位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xx幼师学校就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

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用手比划1米、1厘米有多长。复习进率:1米=100厘米,重新认识尺子,知道0刻度线的作用,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接着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宽大约大约18厘米,激活学生测量经验。再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发现新的问题---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在直尺上施6个小格。引入对毫米的认识,体会到表示比1厘米短的长度,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通过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10毫米。教学分米的认识时,让学生找到10厘米的长度,告诉学生,这样的长度就是1分米,用手势表示出。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并举出实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对分米的认识就加深了。

2、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建立长度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帮助孩子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活动获得对单位长度的丰富体验。在认识毫米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认一认,在电脑上演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指一指,组织学生用铅笔在直尺上指出1毫米;找一找,通过准备的丰富材料:角硬币、电话(公交)磁卡,让学生感受1毫米的具体长度,形成表现;比一比,要求学生用手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说一说,说说你觉得1毫米怎么样?你对1毫米的长有什么感觉?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感受到1毫米的实际长度,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九

新课程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发现,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体验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中认识毫米、分米,形成长度概念。不同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本着这一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1、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子测量,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感觉硬币的厚度,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心体会。最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和日常实物中找出厚度约为1毫米的实物来。

2、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先估计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量,找一找、议一议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再让学生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说出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最后抛开学具,用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先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子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再数一数有几小格,告诉学生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从而得出结论。

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1、教具:米尺、1分硬币、1分米长的小棒、1分米长或宽的实物、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

2、学具:1分硬币、小棒、剪刀、直尺、1分米和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

一、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温旧迎新

(1)课件展示:观察直尺1厘米长度

(2)课件展示:测量纸盒。

(3)估计数学书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4)实际测量,小组交流。

(5)发现问题,引出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意图:通过动手测量,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不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产生悬念,发现问题,进而导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思考: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

(2)交流与碰撞

(3)教师引导、归纳(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

(4)讨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1cm=10mm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教学生,把自己通过课后自学或其他渠道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初步对毫米有了认识)。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估计1分硬币的厚度

(2)实际测量,验证与估计的差距。

(3)感知1毫米有多长。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厚约1毫米。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心体会,用脑思考而后建立感知,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把“称”)。

4、实际测量

(1)测量橡皮擦长约几毫米。

(2)测量字典厚约几毫米。

二、认识分米

1、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每个学习小组估计、测量铅笔长度。

(2)交流、汇报。

(3)认识分米。

(4)讨论分米、厘米的关系(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cm

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那么从刻度5到刻度几是1分米?

2、建立1分米的表象

(1)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的长度

(2)找一找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二十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二十一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一、激趣引入:

生:喜欢

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新授

(一)复习旧知

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

师:老师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生;大约1米

师:找两个听讲最认真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有多长?(师板书:1米 )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短了

师:现在在学具中找到这根金箍棒,先估计一下到底有多长?

生:大约1厘米

师:动手量一量是多长?

生:不到1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变得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书: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谁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生演示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上有好多的线,这些线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两条短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样这样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师:你现在会指了吗?下面在小组内指一下。谁愿意上来指一下。

师:现在每人从学具盒中拿出1分钱的硬币,然后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 1毫米 ,你有什么感觉?

生谈体会

师:现在你打开练习本,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的线段,再画出一条 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 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 = 10毫米 ( 课件演示 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准确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长度?试一试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生上讲台测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数一数一共有7个小格就是7毫米)

师:像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我们来测量时就用毫米来表示,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 2厘米3毫米

生2: 23毫米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 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要变成1分米长了)

师:这会是哪一根?请你在学具中找出来。老师告诉大家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动手量一量

生: 10厘米

师:1分米就是 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借助这根小金箍棒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分米(生说,师补充一次性纸杯、直板手机等)

总结长度单位:

师:请看黑板我们在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时,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是引导简单分析它们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

生:在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时用毫米,比较短的用厘米,比较长的用分米,长一些的用米。

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给大家出的题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体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钱的硬币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 )分米

( )分米( )厘米

2、八戒听说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长度单位,他也来凑热闹了,瞧,这是八戒学完长度单位之后写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mm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76dm的粉笔在长3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你感觉八戒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进入到甜甜的梦中,通过研究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实,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出示课件),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8928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