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弓箭那些事 真正的弓箭篇一
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题记
被程远青成立乳癌研究小组、全部组员直面死亡的勇气所感动,被里面发生在每一个组员身上的奇特又极其悲惨的故事所吸引,这些天晚上回去就一直在看毕淑敏写的《拯救乳房》这个小说。今天还是一如既往地冲了凉后搬了个凳子坐到阳台上看起书来。正看到关键处,一室友走过来推了我一下,说:“看的这么用心啊,问你个问题行不,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竟然被他这几句话给问住了,是啊,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经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纠结之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喜欢而已”。过后,想想这样的答案确实不怎么让人满意。还清楚的记得看的第一本书是插画版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和智斗牛魔王选段,上面图画的占比远大于文字。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后就掏出枕头下的这本西游记看看,更多的是被形状怪异的人物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这时候的读书仅仅是兴趣而已;进入小学之后,开始读一些诸如《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东西,但读这个书的目的说出来有点不单纯,那就是懂得同龄小孩们不会的东西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初中以后,由于课业的加重,开始接触到很多的关于语数外的书籍,诸如某某某数学习题,作文满分策略,英语不用学等,看的我兴趣索然。那时候偶尔从父亲那里得到一本《故事会》就会让我高兴半天。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以借到同学的《读者》、《青年文摘》为最高
乐趣,总是在被班主任临时突击检查的风险下,把这些书放在厚厚的习题作业下面偷偷的看;一晃三年过去,进去了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也让那颗热爱文字、热衷文学的心渐渐冷了下来。至今,图书卡里也就借了几十本书,有些也不一定都看过。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关于读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说的:出声或不出声的念书,并理解其意义。冯友兰老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读书,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那么,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说实在的,谁也无法一下就说清说准读书的目的。因为它是一个极富时代特征好文化色彩的话题,也是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的人都会讲到的话题,同时也是读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在此,笔者给出自己的看法:一,追求真理,获得真理,促进社会历史发展。二,把读书和未来的就业发展结合起来,追求道德,知识和能力。三,喜欢书,喜欢书香,喜欢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致力于让自己也散发出书香的气息。
“为了中华之崛起”是少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对老师提出的“为什么而读书” 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他以发愤“读书”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崛起”的使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少年周恩来初步具有了爱国情怀与救国志向,是周恩来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产生的话语证明和标志,代表了他从爱国走向革命的思想起点和历史起点。周恩来总理的读书是对第一境界的真实写照。现在处于第一境界的读书人估计已经像恐龙一样绝种了吧。
在河北经贸大学出台的读书制度(公共必读书中, 文史类学生由
《三国演义》、《红与黑》等21部书中选读10 部, 哲学类经济类学生由《矛盾论》、《政治经济学史》 等16 部书中选读10 部, 政法类学生由《宪法》、《当代中国的河北》 等8 部书中选读5 部, 综合考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之后,学生们中间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读名著能找到饭碗吗?”这些学生无疑是对第二种读书境界的真实描写。
笔者所在的学校里就有一位喜欢书,把看书、著书视为第二次生命的人。笔者在与他的一年多的接触中发现,在没有课和其他杂事的时候他会一天都在办公室里看书。他曾对笔者说过,碰到一本好书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地把它看完,而且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做到了,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这样做。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人堪称“书痴”,同时,他也是笔者艳羡和努力的方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他经常在我们面前提到的一句话。无疑,他就是第三种读书境界的代言人。
在这个日渐开放,多种思想文化并存的时期去讨论哪一种读书境界为最好是相当愚蠢的行为。著名作家高尔基说: “每一本书就是一级小阶梯, 我每爬上一级, 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 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网上也曾经有一首打油诗这样说道:一天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在笔者看来,书就像一面明镜, 清楚地折射出自己的灵魂, 让自己的灵魂与自己交流, 直至产生共鸣, 融为一体。读书的目的不重要,重要在行动,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是否去认真的读书了和从书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东西。
曾经看过这样的帖子: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
“见贤思齐焉”,面对这样的对手,你还敢整天浑浑噩噩,以打游戏、逛街、唱k度日吗?比自己强的人尚且在努力读书以充实自己,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偷懒?不要把你的图书卡打进冷宫,好好利用它,赶快行动起来吧!
弓箭那些事 真正的弓箭篇二
弓箭射击俱乐部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项目名称:伊金霍洛旗弓箭射击协会俱乐部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地点:伊金霍洛旗蒙古源流基地内待选址
4、项目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总计划投资50.6万元,其中室内装修10.1万,设备投资9.5万,户外靶场投资15.8万,其他费用8.2万,流动资金7万元,加项目场地租赁费用(另计)。
5、资金来源:(1)自筹资金(2)申请补助资金
(3)社会企业单位及个人赞助
6、建设规模和内容:
(1)室内射击体验中心设水吧区、运动区、展示区三大区域。水吧区:专供参与人员休息及闲暇畅聊,提供免费场地现场记录和后期资料整理及备案,并送达相关人员。提供民族特色茶道服务、精致民族小茶点。
运动区:设有10米箭道、18米箭道、25米箭道,每个箭道均配有一台正屏显示器及高清摄像头,站在原地即可对中靶情况一目了然。另各类花式箭靶、移动投影箭靶等能全方位满足参与人员及专业弓友的不同需求。
展示区:精选正规各种档次弓弩品牌及产品,让弓友在运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正规器材所带来的非同一般的品质享受,同时也为苦于找不到组织、找不到练习场地的射箭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良好平台。
(2)户外射击靶区:规划用地8000㎡,开设合法合规狩猎区域。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鄂尔多斯市是一座新型的旅游城市,确立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并逐步打造“国际型旅游名城”。目前旅游项目日益丰富,其项目中富含强烈民族信息的射击类项目尚处于空白,尤其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射箭类,开发前景非常可观,是伊旗旅游业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可待可发并加以弘扬发展的良好项目,满足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提高游客热情,从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此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优良选择。
2、该项目初步拟建于蒙古源流基地内,该项目隶属于蒙古源流基地总体管辖,由我单位具体负责并坚决服从蒙古源流管委会的管理。基地基建设施较好,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资源,也具备了建设射击俱乐部的条件。第三章 建设目的和原则
1、建设目的
(1)建设射击俱乐部其目的是依托鄂尔多斯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伊旗的区域优势和文化传承,为开发一些新型、参与型、互动性的娱乐活动,使蒙古源流景区的旅游项目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吸引区内外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更好的宣传民族文化。
(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我旗射击事业。聘请专业的教练,开展弓箭射击类的相关咨询、培训、教学,为大量发展和推动民族传统射击活动的产业化建设,同时也力推“景观+体育”,办赛于景、寓景于赛的思路,打造标杆景观体育赛事。可以赢得更多市民的关注,同时也提高景区知名度,起到双赢互惠的作用。
2、建设原则
(1)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射击场地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不能有损于自然景观。如:保护好河流、树木、草坪等。鲜活动物狩猎全部选用农牧民养殖产品。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射击场的安全工作很重要,游客进行射击时,要有教练进行指导,特别是对首次进行试射的游客要教会基本操作技术,在任何时候不能让游客对准人。射击场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对弓箭的管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被盗或遗失。
第四章 设备的购置
1、购置娱乐自动报靶系统(红外线定位仪、移动靶轨道)。
2、体育类训练自动报靶系统,拥有固定靶、精度靶、运动靶、隐藏靶、起倒靶、升降靶等多种产品。
3、大力开发推动民族射击用品的产业发展,争取建立民族品牌及民族赛事。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建设伊金霍洛旗射击场对于提高蒙古源流的旅游服务内容及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旅游品味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对我旗旅游兴旗的战略实施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作用,为建设“国际型旅游名城”起到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将大大推动蒙古源流旅游事业的发展进程,为我旗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加一个重要的筹码。该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
另初拟草创建设阶段,资金不足,场地费用请给予减免。建议本项目尽早实施。
项目申请人:门丙耀
联系电话:***
弓箭那些事 真正的弓箭篇三
杂谈
喝过咖啡吗?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越品越浓,嘴齿留香。
“让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也看看它的刺”,这句话道尽生活中的美好,但又夹杂着不幸。曾经,你是否因为一点点的成功而高兴过?你是否因为小小的挫折而痛哭过?你又是否因为别人的爱而幸福满足过?或者是否因为他(她)人的冷言冷语而伤心失落过?生活就是这样,如同一口七彩坛,出生的那刻就被打翻,不同的颜色弥散在周围,有的迷人,有的丑陋。
很多人面对生活的不幸都感到无可奈何,自暴自弃,甚至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何苦呢?“生活比胆还苦,如果没有胆汁,就谁也没有生活了”,那些存在的不幸都是生活的下脚料,一盘菜缺了料,还能品出味吗?
人生百态,生活百味,都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口茶,一杯水,谁又能挡住之后一嘴甘甜呢?风雨过后,就是阳光!
一生匆匆数载,来的快,去的也快,珍惜每一分钟,善待每一个人。
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快乐伙伴,在回首中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定格在回忆里的快乐,荡漾在轮海中的笑声。轻狂的我们自以为一切尚早,现在想来可笑!
一个人被牵挂是一种幸福,被人爱是一种洒脱。滚滚红尘,上辈子谁都不欠你,请善待身边每个人!流水茫茫的世事,不要以“我很忙”搪塞他或她的电话,不要以“我真的没空”推脱一年的一次回家。一世的名利,一生的富贵荣华,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一口幸福的家嘛。一碗粗茶淡饭清的是口,暖的是心。树欲停而风不止,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人生!
苦味人生,需要品味。人情冷暖,需要善待。
柱子 2012--02--05
弓箭那些事 真正的弓箭篇四
弓箭杂谈
作者: 专家沙龙 来源: 兵器知识 日期: 2008-10-25 浏览: 原文登载于《兵器知识》2008年11a期“专家沙龙”栏目
弓箭杂谈
主持人 蓝白 作客专家 杨福喜
本次沙龙的话题是关于冷兵器的,请到的是我国弓箭专家杨福喜先生,一起谈谈弓箭的话题。
记:您家祖上做弓箭时是给军队造的么?
杨:据祖上说当时都是给宫里头做的,北京东四有一个弓箭大院,是明朝盖的,当时有40个弓箭铺,都是给宫里造弓箭的。1967年,政府觉得是危房,就把这个院拆了。
记:给宫里造的弓箭与军队所用的有何区别?
杨:工艺都差不多,但给宫里造的弓主要是“画活”,雕龙画凤。军队用的弓箭要求是什么天气都能打仗,兵器不能怕受潮。弓臂的正面是水牛角,因为它够长,而且不怕水。弯的水牛角经过加工就能形成比较长直的弓臂形状。
弓臂的表面是桦树皮,东北有很多,俄罗斯也有,南方没有。桦
次 树皮是最好的防潮用品,其它树皮都不行。这个桦树皮它是一层一层咧开的,把它放在水里,泡上十天半个月,再把表皮咧开,它里面是干的,非常绝。什么东西都不如这桦树皮隔潮。故宫里面所有的建筑顶上都铺了一层桦皮。而民居盖房时,上完了椽子铺芦席,然后铺灰、挂瓦。所以故宫的建筑不易糟朽。
记:中国历代军队弓箭的需求量巨大,桦树的供应量够么?
杨:桦树有很多,这个没问题。从清宫档案里能查到:专门有一支部队从事弓箭原料的采集工作。每年秋后,这支2200多人的部队赶着几百辆马车就出发了,奔赴全国各地去采集弓箭原料,到第二年清明后回来。
记:采集的这些原料也就是桦皮和牛角吧?
杨:还有很多。像牛筋,还有做扳指用的鹿角。扳指是戴在大拇指上拉弦用的。古代军队拉弓只用大拇指。
记:用另外四指拉弓弦为何不行?
杨:用四指拉力量更大,但效果不如扳指好。扳指不起防护作用,主要是放箭时它能更快。现在射箭都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拉弓弦,在放箭的一瞬间这三指要协调得非常好。有一指没协调好,箭射出去就有问题。若用四个指放弦就更不好放了。而用拇指戴上扳指拉弦就没这问题,你瞄好之后用扳指轻轻一弹,箭就出去了,而且走得很快、很直。所以戴扳指有很多好处。扳指在我们满语中叫“憨得憨”,过去分文扳指和武扳指。文扳指是戴着玩和显示身份的,如玉扳指等。武扳指只有鹿角,不用别的东西代替,目的就是射箭。
记:扳指用鹿角做是因为硬度么?
杨:不光是硬的问题。你看我手上戴的这个鹿角扳指,中间黑的部分是鹿血,叫血线。它是通透的,你运动时它能透汗,而且不会出异味。只要是射箭,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兵,都要戴鹿角扳指。每个士兵都得有,而且是为每个人专门制作,没有互相借的,所以扳指的需求量非常大。
记:宫里用的弓和军队用的,尺寸有差别么?
杨:尺寸差不多,但宫里的弓力量不宜太大。不过也有例外,就是乾隆爷。我们管拉弓力的单位叫“几个劲儿”,像乾隆爷用的就是“五个劲儿”,相当于英制的50磅,大概45斤的样子。用大拇指带着扳指拉45斤的弓弦,大致相当于你要能右手水平伸直提着45斤的重物,否则驾驭不了这张弓(奥运会女子射箭是47磅,电视上能看到女运动员拉着弦纹丝不动,相当不容易)。
记:相传过去有人能拉100斤的弓,是否真实?
杨:是真实的,但不是射箭的弓,而是纯粹练臂力的硬弓。射箭的弓到60斤就是顶级的了。过去考武状元的起步标准就要拉160斤的硬弓,否则下不了武科场。因为武科场里什么护具都不让带,所以选手私下里练时最大得达到200斤。
经常有来我这订购弓箭的客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劲儿,经常海着说要多大的弓,结果买回去拉不了。
记:弓的力度不能靠弓弦的松紧来调节?
杨:弓弦伸长缩短可以,但它的力是不能变化的,是多大劲就多大劲。观众看比赛中运动员有时在一点点拧这个弓弦,误认为运动员在调这个劲儿,实际不是。运动员调的是弓弦到手腕的距离,一般是21厘米左右,过长过短都不好。我们建议朋友选弓要选力量小点的。
记:古代如何挑选弓箭手?是强调身高、臂力吗?
杨:这个没有太严的标准,一般大致一分配就行。
记:奥运会比赛用的弓箭有什么特点?
杨:咱们中国的弓叫“传统弓”,国际上统一叫法叫“裸弓”。现代比赛用的叫“国际弓”,属干带附件的弓,像搭箭的槽都是附件。
记:传统弓为何没有搭箭槽?是出于成本考虑么?
杨:裸弓就是什么附件都没有,完全靠你的功夫。不带附件也不都是成本考虑,主要是方便。你带一堆奥运会比赛的那种附件怎么出去打仗?
国际弓这个搭箭部分叫‘箭台”,传统弓上是用左手的拇指代替。箭头要伸出拇指一寸左右较合适。多大的弓就要用多大的箭,国际弓上都标识对应的箭号。运动员来的时候,箭就是一根杆,运动员自己根据臂长配箭头,很严格。
咱们的传统弓吃功夫。国际弓你请个好教练,聪明点的一个小时就能上手。而对传统弓,你要不下一两个月的功夫,可能箭都不能正常走出去。很多人射箭时,箭上下晃都稳不住。
记:再回到弓的结构材料上,除了牛角还有什么?
杨:弓臂的主体或者说基础是弓胎,都是竹子的。竹胎外侧贴牛角,内侧贴牛筋。弓做好后,牛角一侧就是靠近射箭人这一侧,牛筋一侧就是弓的前方靠外面一侧。牛角起的是弹性作用,牛筋起的是韧性作用。比如说这根竹胎,你要是反着一掰,很容易折,而贴上一层层牛筋后就不会了。
记:弓胎一定要整根竹子么?
杨:对,不能接。在弓胎的这些窝角处要贴木头,否则出来的效果是一个半圆。
记:粘合剂用什么?
杨:都用动物胶,如鱼鳔、猪皮膘炖制成的,刷很多层,晾一个多月后再行下步工序。
记:弓胎前面非要贴牛角么?
杨:不用也行,但力量差远了。我们也有竹弓,力量比牛角弓弹性差很多。如果牛筋也不用,这个弓就没法做了。
记:历史上各朝代都是用这些材料么?
杨:基本都是这套。咱们现在所做的这个工艺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从汉代出土的弓看,其技术、性能水准已经跟现在的完全一样了。各个朝代的弓箭水平也没什么区别。
记:弓胎除了用竹子,还有用别的原料么?
杨:也有,就是桑木。桑木有一定弹性,但致命弱点是时间很短就糟朽了。现在收藏的一些老的弓箭,很难见到桑木的弓。桑木弓一般都传不了辈,你要用手一枢这个桑木胎可能都掉一块。反过来用竹胎,保存得比较好的,尤其在北方,传个三四百年还能用。
记:竹子遇干燥不是容易裂么?
杨:你把竹胎连同侧面用牛角牛筋包在里面就没事了。竹子有很多,但要求一定是两三年之内长到一定粗度的竹子,太细的不行。我们用的大多是江西竹。
记:如果不用竹子,只用牛角牛筋做得了弓臂么?
杨:做不了,必须用竹胎骨架作媒介。弓臂上弦时要反曲过来,所以全称是“筋角木反曲复合弓”。
记:弓的最优形状只有反曲这一种么?
杨:这种形状弹性储能最大,能把力量发挥到极限。
记:这种反曲弓的两个弧形是否完全对称?
杨:完全一样,也就是不分上下左右,倒过来也能用。
记:如果弓的形状不反曲,就是一个外凸的圆弧会怎么样?
杨:那力量要小,而且即使力量相同,也不好用。欧洲直拉弓就是把弦放开后,弓臂是直的。这种弓力量也不小,但拉起来非常“哏”,不舒服。欧洲直拉弓在拉的时候我们曾经用测力器测过,它的力量是越来越大,很不舒服。而咱们的传统弓是刚开始拉时力量比较大,到了中间时就到极限了,再往后拉,所用的臂力反而下降了,拉起来很舒服。欧洲直拉弓的力量曲线图是直着上去的。所以用同样的力,感觉未必一样。
记:欧洲直拉弓是用什么材料?
杨:它不是用咱们的材料,是用北美的一种木材,亚洲大陆还没有。
记:中国有没有性能不次于这种北美木材的木材?
杨:目前还没发现,但咱们的竹子性能肯定比它这种木材好,云南原始森林里有一种柚木,当地土著做的土弩,弓臂就是一根木头,什么都没有,力量很大。
记:既然这么简单又这么有效率,为什么咱们不用?
杨:它所需拉力太大,一般人没那劲儿。
记:我现在才体会到弓的力量不体现在弓弦上,而是在弓臂上。弓弦是不含能的。
杨:弓弦是死的,你用什么材料的弓弦,对力量都没影响。但是弓弦的弹性越小,对这个箭的走势影响越小。咱们国家就没有什么太好的线,最好的线伸缩性也在7%左右,也就是说100米长的线你玩命抻能多抻出7米来。而美国出的“达克龙”线伸缩性在0.2%~0.4%,几乎没有伸缩性,作弓弦性能极好。但这个线是185美元半磅,咱们用不起。
记:用棉线、丝线、麻绳效果怎样?
杨:这些都有一定伸缩性。咱们国家传统上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皮线,一种是丝线,就是蚕丝。丝线的弹性比皮线更小,更理想。
记:如果用弹性的如橡皮筋作弓弦,会是什么效果?
杨:箭刚开始射出去时不是走直线,而是偏左、再偏右、再偏左、再偏右„„走的s形,一般要二十米以后才走直。这是任何弓箭包括国际弓都不能避免的。你要用弹性弦来射,可能一开始就偏大了。
记:箭头是什么材料?
杨:最多的是铁,铁匠打的。再有就是青铜,一般是贵族玩的。军队用的还是铁的。青铜器出现后就不再用木头。
记:箭杆用什么材料?
杨:一般用桦木较多。
记:还是为防水么?
杨:不是,因为桦木的纹理比较直,转枝很少,有一定韧性。我们也用“六道木”,也叫“降龙木”,北京周边的山上都有。六道木的纹理就都是通顺的,不管多粗多细都有六个道。另外,它中间有一个芯,其木质是软的。箭头的后部是一个尖,要扎到箭杆里面去才能固定住。而六道木和桦木都有这样一个软芯,就很易于扎进去。纹理是通顺的,纤维一直到头,我们有时射箭不经意射到墙上,把箭头都射坏了,但箭杆没问题,所以这是做箭杆的最好材料。
记:箭杆有用铁的么?
杨:没有。铁的你射都射不出去。箭杆倒是有用竹子的,但得是南方的箭竹,就是大熊猫吃的那种竹子。因为这种竹很直,节和节之间非常长。而且它的节凹凸非常小,你看着是有节,但摸上去是平的。如果节外突很多,一碰就容易折。节如果很小,你不用怎么加工,韧性就很好。
但箭竹也有弱点。它很轻,飞行起来抗迎风和侧风能力弱很多,比桦木要差。另外,竹子表面非常光滑,羽毛不容易粘结实。箭羽是粘在箭杆上的,而不是插上的。箭杆要伸出箭羽一段。
记:箭羽用什么材料?
杨:最好的就是用雕翎。
记:家禽的毛不行么,哪有那么多雕去找?
杨:家禽的毛绝对不行。过去鹰、雕很多,现在觉得很稀罕。最好是雕翎,其次是天鹅的,然后是地蹼,就是水边的一种大鸟,然后是猫头鹰,最次的用大雁,别的不要了。必须是吃肉的猛禽。越好的猛禽,它的毛越厚重,箭的走势越稳,穿透力越强。
记:箭羽一般用几根?
杨:西藏有过四片羽毛的。汉弩有用两片羽毛的,因为它的弦在上面,要多一片羽毛能被打掉了。其它普遍是三羽箭。你看国际箭尾部是三个塑料片,两片是黄的,另一片是橙黄的。目的是橙黄的这片射箭时朝弓的外侧,这样,另两片正好是斜对着弓臂的,射出时不易被弓臂蹭坏。
记:箭羽若用家禽羽毛,多用几组是否也能达到效果?箭羽就是为空气动力平衡么?
杨:家禽的毛无论如何不行。箭羽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三片羽毛时,它们自身都得搭配好,保持好它们之间的平衡。如果多用几组家禽的羽毛,羽毛自身的平衡就更难把握了。箭羽有空气动力的作用,但最主要的是增加杀伤力。人受伤时如果有较深的伤口,必须去打破伤风针。那么箭飞行时,羽毛带着风很大,会灌进伤口去,这要比刀口的破伤风大得多。为什么要用猛禽的毛,就是因为它带的风要大得多。现在好多影视剧为了表现英雄气概,中箭后一把拔下来,这在野外就是找死,根本就不能拔。中箭后必须找医生慢慢取下,上药。
记:如果雕翎带的风很大,不是会增加风阻么?
杨:这个没有办法。过去的铁箭头很重,必须得靠厚重的雕翎来配重,否则箭出去就得折跟头。我们讲究多少指长的箭杆配几指长的箭羽,是有具体比例的。
记:箭羽是否能用木片?
杨:一般没有用的,现代的用塑料或橡胶。
记:现代高科技材料弓箭,其效能比传统弓箭怎样?
杨:现代弓箭的精准度更好,而且更合理,比如箭是正对弓臂中心的。其它的没什么可比性,各有各的优势。从打仗来讲还是咱们的弓好使。比如古代作战的箭不会用硬的东西作箭羽。一是灌风效果没有,二是发射时总会多少碰到弓臂,一碰就容易失稳。而羽毛软,不易受影响。历代弓箭材料的变化虽然有,但很小,始终是高度成熟的。
记:古代作战的箭是否都是一次性使用的?
杨:过去打仗时箭也是重复使用。
记:箭射在人身上后是否易坏?
杨:一般坏不了,只要不射在硬甲上。
但诸葛亮曾搞过一种弓,在史记上都没有提到过。这种弓内侧有一段木托,大概有35厘米长,它配用的箭非常短,箭头正好能搭在这个托上。战场上,敌方捡到它这个箭用不了,因为他们的弓没这个装置,拉满弦后,这箭是悬空的。先是在有的汉墓出土后发现这种短箭,很多朋友长时间理解不了说“怎么会有这么短的箭”,后来又在别的汉墓中发现了这种弓。通过考证知道是诸葛亮干的。
记:弓箭着水后性能是否会下降?
杨:下小雨不怕,太湿了不行。传统弓箭防水性能不如现代的。如果赶上下大雨,当时用并不会影响性能,但用完你得保养好。
记:箭头形状对风阻及重心配平等是否有影响?
杨:箭簇常见的有1200多种,从收集的材料看有一万多种,不同形状有不同用途。比如射小动物的箭簇就比较薄,比较轻。还有带响箭等。过去部队最少要有七到八枚响箭,发出不同声音代表不同意思。箭簇多用金属的,也有牛角的等等。但箭簇形状对箭杆的风阻及配重没影响。配重是在羽毛上。过去射箭有一个中心点和重心点。重心点是根据箭杆材质进行配备。
记:重心点和中心点应该重合吧?
杨:不能重合,重合了这箭没法使,出去就可能折跟头了。重心点应在中心点的前面6~12厘米,最优应在6厘米。
记:箭杆的长度与弓的长度有比例要求么?
杨:这个没有要求。箭杆的长度设定主要根据人的身高臂展,因为箭簇要搭在左手前端一点。不过古代军队的弓箭差不多都是一个标准的。
记:以前有马弓,比步兵用的弓短。
杨:马弓为了携带方便所以较短,但是它的力就小。步弓如果能射到80~100米,马弓射程也就40~50米。
记:这是指有效射程?
杨:对,就是有杀伤力的射程,如果是飘就远多了。
记:弓的两端水平段长度叶性能有何影响?
杨:这叫弓梢,越长越好使,主要是杠杆原理。比如现在这个弓是30磅,如果把梢加长1寸,它就不到30磅了。但威力也下降了。
记:古代士兵打仗是否带着备份弓弦,以便自行维护?
杨:是有这么记载的,但古代出战时一般不带备弦。每个士兵要带两张弓、三袋箭,一袋十二枝,共三十六枝,这是一个弓箭兵的标准配备。因为弓弦坏了不好修,得需要工具,而且弓坏的概率比弦还大,所以一般不带备弦。
记:特种部队用弩而不用弓的原因是什么?
杨:主要是弩能把箭挂在弦上瞄准,能从容瞄准。另外弩尺寸小,易于隐蔽,在车里就能发射。如果弓做到这么小,威力就太小了。弩的力都很大,能达到80磅,要不用弩机根本没法用。
记:弩发射时有多大声?
杨:都是“嘭”的一声,什么弩都不能避免。
记:欧洲的直拉弓与中国古代的硬弓能否进行比较?
杨:中国的硬弓不是射箭用的,是练力气用的。欧洲的直拉弓没咱们的弓好用,与咱们的弓比起来各方面都没有优势。这不是我说的,我一个英国朋友,香港知识产权署的署长,他就说欧洲直拉弓缺点很多,中国反曲弓看着简单,实则奥妙深厚,欧洲人还是琢磨不透。另外,欧洲人没有咱们做弓的这些牛角、竹子等原料。新疆一些老手艺人曾在政府大力资助下做出过弓箭,力量也不小,但就能射10米。他们就是不知道牛角牛筋是怎么贴上去的,这都是秘密。
记:欧洲直拉弓的木材就做不出反曲形状么?
杨:对,做不了。
记:您觉得射箭水平要提高,主要靠什么素质?
杨:要靠修养,主要是精神上的。心一定要静。
记:古代打仗时战场惊天动地,如何能静下来?
杨:是说练的时候心要静。咱们六艺之一就是“射”。古代射箭时旁边要有丝竹乐伴奏,一边饮酒一边谈论一边比试,非常高雅,比现在的高尔夫不知要高雅多少倍。孔子就是把“武射”改变成“文射”的开始人。文射比武射复杂得多,它主要是一种精神。射的时候可能都不看靶子,射得准不准无所谓,享受的是过程。
记:纯粹从功利角度讲,如何把射箭技能提上去?
杨:那要靠经验。我们有句话叫“走弦放”,就是说拉弓就射,这就是感觉。电视剧里有时能看到土匪随手一枪,枪枪中的。这是真的。过去土匪的枪把准星都卸掉了,为的是在腰里好插,那是功夫练到这儿了。过去高手并不讲究器材有多精良,土匪用的枪多是破枪,但就是打得准。
我父亲的一个朋友,他用的弓已经坏了,弓两边曲度也都不一样,在别人看来都不能使。他的箭有的是两根毛有的是三根毛,箭也不直,但他就能射三箭一把拔下来,也就是都射到一个点上了,哪有什么6环7环之说。他只要一比赛,别人就不要惦记第一名。比赛前别人练他也不练,他认为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还用练!
记:普通人如何开始练?
杨:按过去说,头两月就是拉着弓摆姿势,两月后再给你箭。天分要有,也得靠勤奋。
记:瞄箭时间多长为好?
杨:瞄得时间越长越臭。时间越长,你的心态就不行了。你看奥运比赛,有的人瞄准一会就放下来,因为时间一长感觉就没有了。最好就是三四秒钟,要么出去,要么放下来。如果拉弦五六秒以上还在持着,那就完了。放箭的一瞬间应该是屏住呼吸,甚至心跳都停止才能好。
记:射击水平高的人如果转行射箭,是否也有优势?
杨:没有。完全是两个性质。我三大爷的一朋友是部队的,打枪很好,什么枪都玩,但射箭老是射不过我三大爷。
记:最后问一点,弓箭应该是直射兵器,可在许多表现古代战争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弓箭手朝天放箭,而这样射出的箭却能曲射杀伤远处的敌人。这是真实还是夸张?
杨:射箭都要有仰角,不可能是直射。最多不能超过35°,再高箭就没准了。电影里箭群从天上密密麻麻的落下来可能有点夸张了。另外古代大将从城楼上往下放箭,不用往下瞄,弓还是平着瞄,放弦时手轻轻把箭尾往上挑一下,箭就冲下射去了。从下面往城楼上射也一样,不用端着弓仰着瞄,放时往下轻轻一磕箭尾,箭就上去了,当然这需要功夫。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9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