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报告应该结构清晰、内容准确、表达流畅、逻辑严谨。报告的各个部分应该有逻辑性,要能够清晰地陈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并得出结论。请注意,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应。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一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力图以此调查摸清实际,为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各方提供一份研究和决策依据。
集体经济告急,近1/3已资不抵债。
总体上看,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有将近一半的村庄集体收入还不到5万元,而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另外,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6%,高于100万元的村占到1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平均值为190.8万元,剔除少量超过1亿元收入的特殊样本后,平均水平为9.2万元。
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集体经济实力差距明显。西部、中部各有91.4%、75.9%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有近60%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33%的村庄超过了100万元,而在西部和中部只有3.9%和1.2%的村庄能达到这一水平。
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
此次调查涉及xx年212.73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结构看,每个村平均拥有劳动力1081人,务农的占52.1%,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占21.06%,外出打工的占26.51%。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入非农产业。表7可见,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出的比例都比较高。东部地区的农村是劳动力的重要流入地。平均每个村吸收外来劳动力491人,外来劳动力与本村劳动力的比例接近1:3。
农民外出打工出现新迹象。
长期以来,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候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二是“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此次调查表明,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的迹象:一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比例。调查表明,以常年外出计算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18.1%,其中东部23.55%,中部13.69%,西部13.6%。这表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二是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5.29%,东部4.71%,中部4.99%,西部6.61%(2)。与劳动力转移率的地区性差异截然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而西部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经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次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向外转移。
各村拥有的3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为299人,东部323人,中部260人,西部298人。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构成看,常年外出打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全部村庄平均为154人,东部182人,中部120人,西部144人,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平均为54.12%,比所有劳动力的转移率47.9%略高。
在该项调查中,74.3%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次村级调查的对象是村干部,可以看出,大部分村庄的于部认为能够转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已经转出,他们大都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供给的情况表示担忧。我们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考察发现,近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80%以上。而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在80%以上的地区,大部分(57.1%)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二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据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二).水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
(一)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20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头牛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相当于800多列20节车皮的专列的农药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xx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xx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xx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三、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农村生态安全和环保教育,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牢固树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环境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城乡发展统筹,加大对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指导。
帮助破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在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库区农民发展生态经济,切实保障库区水环境安全。鼓励库区发展传统中草药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帮助发展库区环湖自行车赛、登山等一批体育与休闲产业,推动库区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项目。调整现有产业发展政策,如退耕还林中适当增加经济林比例。
(三)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农村环境保新机制。
国家已实施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建设、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等项目为重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开展一批农村环境保护程建设,搞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保护饮用水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按照城市反哺农村思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引导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建议将三峡库区列为全国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地区,以及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地区,重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小城镇生活污染问题。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加强建设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水环境、农产品安全等监控,。整合部门资源,建立由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建设、市政、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基于重庆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和库区农村环保基础条件较差实际情况,建议加强库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五)加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全面指导。
小城镇生活污染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必然要求。建议根据小城镇污染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对农村环保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研究污染防治对策;并尽快制定出台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标准,推荐一批符合小城镇实际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确保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是:建得起、运行费用低、便于管理、处理效果好的先进而又实用环境保护工程。
(六)加快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建设,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制定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章,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进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新的环保政策与相关要求,包括制定有机肥生产、使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鉴于三峡库区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与生态安全、南北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面临移民安置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建议国家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设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基金。
五、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农村地方官员的组成中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就导致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学。这固然与国家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农村的许多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我们的知识在那里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导课。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三
在我国,农村是至关重要的。八亿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决定了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伴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涌现,为此,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力将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有力跳板。在暑假里,我们学校思政部给我们安排了调查作业,我便选择了这个调查项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方法:问卷调查,访谈。
调研对象:甘肃省甘谷县后川沟村村民。
调查时间:20xx年8月5日—8月7日。
问卷的发放:在村里随机发放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得到数据。
调查情况: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结果与分析。
1、农村水资源的情况。
2、农村能源的使用情况。
能源的燃烧使用固然要产生各种废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不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也总是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村里人所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器和柴草,由于地处山区,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较强,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并没有很明显的由于燃烧物产生的污染情况,但访问得知大多数人选择了电器这种清洁的能源,这也看出了村民们正不段朝环境洁净的方向迈进。
3、农村的绿化情况。
意或基本满意居住地的绿化情况,余下的65%村民则对绿化情况不满意。由此看出本村的绿化情比较差,大部分村不太满意。因此当地的干部应当发动村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因地制宜搞好绿化,美化村路更要栽植适宜树种和花草,增强观赏性和实用性。
4、农村垃圾处理情况。
过去,由于农村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就可以维系平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农村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市“看齐”,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规模庞大的农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还极易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河流环境污染,并成为农民健康的“隐性杀手”。随意焚烧垃圾使得空气污染严重;长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农村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身体健康。调查显示,本村有65%的村民采取村委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另外15%的村民选择集中焚烧和自家处理垃圾的方式,20%的村民则用其他的方式处理垃圾。该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较为正规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还有部分村民处理垃圾的方式不得当。
5、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情况。
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的好坏决定了该村的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好坏,更直接影响到村民的身体健康。调查显示,5%的村民非常满意本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75%的村民满意或基本满意,另外20%的村民则不满意公共卫生管理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该村应对乡村医疗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对卫生院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卫生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性功能;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承担,鼓励其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2)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不仅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在一年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也指出: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人消费的食物、花卉、甚至宠物等都是在农村环境下生产的。农是立国之本,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农民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污染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物,最终威胁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治理乡村污染和生态退化刻不容缓。
四、建议。
(1)对当地人民群众:
2.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当中,努力配合好,协调好。
3.发扬主人公精神,提高意识,杜绝污染环境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对当地政府部门:
2.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民众学习正确的环境方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环境建设的投入。
五、调查感悟。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时仰天或者俯瞰河水,又叹息“昔日风景如画、安静宁和的地球如今变成伤痕累累、乌云笼罩的人间地狱”。当然,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能无所作为,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年轻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并尽自己能力所及保护环境,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建设农村环境也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农村环境没有搞好城市环境也就会跟着遇到问题,从而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农村环境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常识,而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群体优势,努力做好表率,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尽力所及,增砖添瓦。在这暑假期间,我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查,现在农村河水污染化比较严重,由于城镇企业一般都是沿河而建。部分原因是村民们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农村人们为了建筑新的房子,而砍伐过量的树木导致土地沙漠化以及在汛期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灾难。农药和化肥的过渡滥用影响土地自动调节能力。企业大量的未处理尾气以及垃圾的燃烧后的气从而导致大气污染。还有一些,有些村庄里的小路淌着污水;沼气池都因没有合理地规划占到了路边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散发出大量的臭气。
第4/8页。
对他们长期的违法排污行为,视而不见。
从大体上看我国农村环境的治理面临的问题有:一、国家政策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贯彻。二、教育程度低,新型技术使用极少。三、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承受能力过低。四、各方面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尤其是农村人口。五、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地区分散,环保工作进行艰难。六、社会公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要认真学习国家在农村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一个国家的农村政策对其农村的发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直接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直到目前,我国已经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方面要解决农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要切实实行中央的思想精神,更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从治理已经污染的入手,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要及时进行治理。治理手段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革现行教育制度。职能部门要做好表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污染。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做好准备。同时,在科技产品使用量大的今天,只有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才能使科技对农村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发挥更大的贡献。在教育中更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激起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热情。政府部门、学校单位、干部官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做好带头表率,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不能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和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持,任何计划都无法实现,任何口号都没有意义。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只有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发展才能良性循环;只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才有意义。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达到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双优。提高环境法律地位要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减少废物优先为行为准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达到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破坏、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国际形势促成我国加强农村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建设。我国战略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发展,我国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加强农村建设,把农村环境问题处理好的压力很大,那就让我们将压力化为动力,努力,努力在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报效祖国的决心;身为农家子弟,我们更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我们热切期望国家、社会、学校等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更加关心农村环境,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我们必须要搞好环境问题!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四
阳春四月,于教授在微博上发起对湖南的100个农村基本情况调研,并招募招募志愿者,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以及调查形式与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于是积极的投上了自己的申请书,很快得到了组织者的回应并通过申请。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超过50%,并仍以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引发了国内各界关注。同时在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情况下,决策者试图通过现行的快速城市化拉动内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什么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会产生这么多的激烈矛盾,在此先介绍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了二个方面:人口的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用地的城市化既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不断征收农村土地用作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可以看出在城市过程中涉及到2个重要的问题:第一问题是户籍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土地的征用。这2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城乡之间的矛盾就不会消除。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式仍是属于粗放型,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扩张,不断蚕食周边广大农村的土地。近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说:近20xx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从数据看1990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90.5%,城镇化人口仅增长52.96%,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是1.71;xx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1.85,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1.12。
叶裕民教授指出“中国30年的城市化过程中犹如一个庞大的筛子,把就业、健康、年轻、创造、活力和财富都留在了城市,而把实业孤独、疾病、年老、犯罪都留在农村,农村承载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太多的成本”。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加入一个“中国速度”的元素后,城乡之间的矛盾就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一国内现状的背景下,深入农村,反映农村最真实的一面,也就我是参加这次调研最大意义所在了。
由于本组离县城较远,偏于一隅,没有城市扩张带来激烈的土地征收问题,同时村内并没有相关污染的企业也就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村民们都是基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生活,也就能相对的安居乐业。
那是不是这样的一座村庄孤立于众多的中国农村安静而祥和了呢?其实不然,既是中国的农村就存在其“特色”的问题,让我们慢慢走近这座村庄。
(1)传统农业种植的困境。
湖南的五月是一个阳光和雨水充足的五月,是一个植物生在旺盛生机勃勃的五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江南水田间特有景色,第一季的秧苗在水田间茁壮成长。但此刻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以前那副动人的画面,去而代替的则是杂草丛生的田间。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五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2.5%。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二)企业方面的调查。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方面的调查时十分必要的,他不仅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决定环境和经济发展能不能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个企业发放的20xx份,回收率高达86.7%的问卷中我们也许能对此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在样本中,囊括了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它汗液分别占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区占22.2%。工业区占56.6%,农业区占14.4%。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多;城区企业多,国营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此外据了解自20xx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xx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吧。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我们调查表明211个企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我们还对环保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71.0%(全国平均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24.1%;“经常出故障”的为4.3%,而环保装置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调查。
1979年9月,五届人大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消除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奠定了法律基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政府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批,提高执法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5.7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二)老污染治理欠帐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移民、国企改制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
(三)以邻为壑,地方保护。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仅仅考虑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对本地居民的污染影响,而无视对相邻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对排污单位鞭长莫及,排污地政府受利益驱动对污染问题是能拖则拖或仅做出象征性的处理,而上一级环保部门在协调处理时往往难以决断,导致不少跨界污染纠纷的出现。比如我县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受到辰溪钒厂直排废水的严重威胁问题,峒河水质污染问题等等。
(四)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备,界定困难。
首先,污染纠纷的内容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而法律规定不全面,如在居住区内禁止建设饮食娱乐服务项目的规定,在商住楼是否适用?建筑噪声和夜间施工管理在乡镇和农村无法可依等;其次,标准空白现象较多,如光污染等;再次,环境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如对环境污染损害缺乏经济赔偿的处理程序和计算标准等。同时,环保部门还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手段。
四、环境保护的发展对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县的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社会稳定、环境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要逐步树立环境质量也是政绩的观念,不单纯以gdp论发展。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以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科学制订城市总体规划,逐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做到新区开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功能布局统筹兼顾;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
(三)建设集中工业区,集中污染,综合治理,并适度对区内群众进行迁移可以有效地整合污染治理、生活后勤服务等资源,以较底的成本化解矛盾纠纷,我县大力兴建的武溪工业园区则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实践。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六
本次调查主要任务有如下:
于2013年12月9号下午2时,我们小组带着所调查的新合庄遥感图纸以及调查表前往目的地,开始我们的调查任务。
新合庄村位于邢台市桥东区泉北东大街以北,邢州大道以南,豫让桥路以西,火车道以东,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划为城中村。
村里大概有二百多个住户,村子的西面的大片农田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村里的许多居民从事批发零售业,有的还摆一些小摊靠买煎饼果子、豆浆、油条等食物来获取额外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近年来,随着邢台市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新合庄村也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去了。
附件一(新合庄村居住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现代建筑质量一览表)。
通过小组调查的片区,新合庄第一片区共有57户家庭,村庄有百余口人基本上是中老年妇女以及婴幼儿,男青年壮劳力外出打工。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年代主要是集中在九零年代,其次是八零年代,少数是六零年代。
在新合河庄调查期间,小组成员发现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大部分是粉刷砖混的二层楼房,村民实现了基本的住房保障。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下:
建议:
进行整治,既保障了村民的居住安全以及保持了村庄的完整风貌。
村委会也应该筹集资金来完善村里的道路设施系统。我们可以在村中以几户为单位建一个垃圾池,防止垃圾乱倒。
经过整治后,村庄的整体风貌有了明显的提升,人居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也逐渐的完善,村庄有了集体活动的小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质量。
通过这次小组集体调查,我们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完成此次的任务。这次调查,我们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看遥感图纸以及分析整理材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创新创知的思想。为以后规划及整治村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市)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2432.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17.6%(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35%)。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3、抓服务,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抓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起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核心的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统一监督系统,形成有效配合、协同并进的运行机制;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亲临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依法取缔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诈骗、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双评”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程序,严肃评议纪律。
5、抓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大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经过业务技能培训的,不能安排上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对一些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要砍掉那些为安排子女就业、送人情而设置的机构和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献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业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从执法岗位上撤下来。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八
一、总体目标:
本次调查主要任务有如下:
1、调查村庄房屋建筑状况填写村庄居住区建筑物基本情况表,并绘制区域简图。
2、拍摄不同年代的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物的照片,将其整理绘制饼图。
3、编写个人村庄调查报告,运用所学提出关于村庄整治的建议方案。
于20xx年12月9号下午2时,我们小组带着所调查的新合庄遥感图纸以及调查表前往目的地,开始我们的调查任务。
二、村庄位置:
新合庄村位于邢台市桥东区泉北东大街以北,邢州大道以南,豫让桥路以西,火车道以东,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划为城中村。
三、村庄的概况:
村里大概有二百多个住户,村子的西面的大片农田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村里的许多居民从事批发零售业,有的还摆一些小摊靠买煎饼果子、豆浆、油条等食物来获取额外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近年来,随着邢台市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新合庄村也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去了。
附件一(新合庄村居住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现代建筑质量一览表)。
五、调查数据分析(附饼图)。
通过小组调查的片区,新合庄第一片区共有57户家庭,村庄有百余口人基本上是中老年妇女以及婴幼儿,男青年壮劳力外出打工。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年代主要是集中在九零年代,其次是八零年代,少数是六零年代。
六、村庄的现状及问题(附图)。
七、村庄整治意见或建议。
在新合河庄调查期间,小组成员发现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大部分是粉刷砖混的二层楼房,村民实现了基本的住房保障。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下:
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依然着危房,有的甚至坍塌。
2、村庄里面的道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村里主要都是老年人以小孩子,对于他们的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3、村庄缺少统一的排水设施。
4、在村庄调查中,我们发现村庄里没有垃圾车或者集中处理垃圾垃圾堆放的垃圾池,村里的垃圾倒在闲置的的地里,而这些地又临近村边造成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
5、在村庄里我们还发现有许多的闲置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的浪费。
建议:
1、村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对于村庄的危房以及重新修置的房屋。
进行整治,既保障了村民的居住安全以及保持了村庄的完整风貌。
2、在村庄的整治过程中,应规划排水片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卫生水平。
3、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村政府应加强村庄的道路整治,带领村民就地取材把村里的不用的大石板铺平道路。村委会也应该筹集资金来完善村里的道路设施系统。
4、村里的垃圾设施不完善,导致村里的环境差。我们可以在村中以几户为单位建一个垃圾池,防止垃圾乱倒。
5、村里的闲置土地应该整体的利用起来,可以将其平整在上面建设娱乐健身设施,为村里的老人以及小孩提供一个休憩和玩耍的环境。
经过整治后,村庄的整体风貌有了明显的提升,人居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也逐渐的完善,村庄有了集体活动的小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质量。
通过这次小组集体调查,我们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完成此次的任务。这次调查,我们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看遥感图纸以及分析整理材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创新创知的思想。为以后规划及整治村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九
地点:______。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地点:______。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二、存在问题。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三.建议意见。
1.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2.饮用水安全,向来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
的生命健康。针对本村的水危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村内的供水体系,将其正规化,政府应该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负责农村的饮用水供应,放弃传统的由村自行负责,出了问题无人问津,村干部相互推诿,最终损害村民利益的现状。
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的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污水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的监管职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处的地方,空气污染虽然尚不是很严重,但也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有一下几点建议:
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还自己的职责。企业做到改进技术,减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村民也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放弃自己传统的秸秆焚烧相关,政府也要鼓励相关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积极进入当地,开拓市场,实现当地的秸秆利用回收。
四.总结。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次升华,也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历练,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
xx村地处xx县西部,距xx乡政府7公里,属丘陵山区,辖7个自然村,864人,218户,23名党员。设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全村可用耕地约3000亩,以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及豆薯类为主。村内近几年先后施建机井两眼,蓄水池三处,用于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人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改造中低产田800余亩,完成了村主街道水泥硬化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透过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共同不懈努力,力争透过努力,使我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群众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群众经济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群众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带给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群众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
2、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用心发展多种产业,以“一村一品”带动全村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条件适宜的村民组推广以“xx小米”为主导,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多种产业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土地流转,用以大面积生产无公害绿色小米、蔬菜。采取“村民自筹、上级争取”的方式,同时按照“村干部带头,引进优质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事业,构成规模化种植、养殖,提高市场竞争力。
3、对在外务工的村民,要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大兴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按照“减少农民,增长技术,致富农民”的原则,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实行评选优秀在外务工人员活动,按照优秀务工人员的传帮带模式,力争到达“一人富裕,带动一片”的效果。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透过对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到达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和业余生活,使村民更能真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两委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万元将屯绛干渠两岸改造并建成一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体综合活动广场。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带给多种房型供农民选用,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道路规划。竭力完成自然村与人行便道的硬化工程,同时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区域内通达性要求。
3、群众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采用群众筹资,个人投工的方式继续把各个自然村的饮水完全解决,为今后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一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据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二).水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一)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20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头牛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20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收获时节农作物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相当于800多列20节车皮的专列的农药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xx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xx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xx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农村生态安全和环保教育,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牢固树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环境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城乡发展统筹,加大对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指导。
帮助破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在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库区农民发展生态经济,切实保障库区水环境安全。鼓励库区发展传统中草药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帮助发展库区环湖自行车赛、登山等一批体育与休闲产业,推动库区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项目。调整现有产业发展政策,如退耕还林中适当增加经济林比例。
(三)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农村环境保新机制。
国家已实施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建设、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等项目为重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开展一批农村环境保护程建设,搞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保护饮用水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按照城市反哺农村思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引导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建议将三峡库区列为全国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地区,以及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地区,重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小城镇生活污染问题。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加强建设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水环境、农产品安全等监控,。整合部门资源,建立由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建设、市政、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基于重庆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和库区农村环保基础条件较差实际情况,建议加强库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五)加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全面指导。
小城镇生活污染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必然要求。建议根据小城镇污染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对农村环保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研究污染防治对策;并尽快制定出台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标准,推荐一批符合小城镇实际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确保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是:建得起、运行费用低、便于管理、处理效果好的先进而又实用环境保护工程。
(六)加快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建设,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制定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章,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进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新的环保政策与相关要求,包括制定有机肥生产、使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鉴于三峡库区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与生态安全、南北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面临移民安置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建议国家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设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基金。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农村地方官员的组成中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就导致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学。这固然与国家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农村的许多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我们的知识在那里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导课。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二
地点:xxxxxx。
1.调查地点:xxxxxx。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三
2、农村能源的使用情况。
能源的燃烧使用固然要产生各种废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不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也总是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村里人所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器和柴草,由于地处山区,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较强,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并没有很明显的由于燃烧物产生的污染情况,但访问得知大多数人选择了电器这种清洁的能源,这也看出了村民们正不段朝环境洁净的方向迈进。
3、农村的绿化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居住地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实践证明,搞好农村绿化美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对本村的绿化情况持非常满意态度的有5%的村民,30%的村民满思修作业意或基本满意居住地的绿化情况,余下的65%村民则对绿化情况不满意。由此看出本村的绿化情比较差,大部分村不太满意。因此当地的干部应当发动村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因地制宜搞好绿化,美化村路更要栽植适宜树种和花草,增强观赏性和实用性。
4、农村垃圾处理情况。
过去,由于农村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就可以维系平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农村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市“看齐”,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规模庞大的农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还极易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河流环境污染,并成为农民健康的“隐性杀手”。随意焚烧垃圾使得空气污染严重;长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农村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身体健康。调查显示,本村有65%的村民采取村委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另外15%的村民选择集中焚烧和自家处理垃圾的方式,20%的村民则用其他的方式处理垃圾。该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较为正规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还有部分村民处理垃圾的方式不得当。
5、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情况。
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的好坏决定了该村的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好坏,更直接影响到村民的身体健康。调查显示,5%的村民非常满意本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75%的村民满意或基本满意,另外20%的村民则不满意公共卫生管理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该村应对乡村医疗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对卫生院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卫生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性功能;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承担,鼓励其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2)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不仅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在一年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也指出: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人消费的食物、花卉、甚至宠物等都是在农村环境下生产的。农是立国之本,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农民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污染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物,最终威胁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治理乡村污染和生态退化刻不容缓。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四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
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
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1.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2.饮用水安全,向来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
的生命健康。针对本村的水危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村内的供水体系,将其正规化,政府应该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负责农村的饮用水供应,放弃传统的由村自行负责,出了问题无人问津,村干部相互推诿,最终损害村民利益的现状。
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的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污水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的监管职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处的地方,空气污染虽然尚不是很严重,但也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有一下几点建议:
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还自己的职责。企业做到改进技术,减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村民也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放弃自己传统的秸秆焚烧相关,政府也要鼓励相关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积极进入当地,开拓市场,实现当地的秸秆利用回收。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次升华,也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历练,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五
(1)对当地人民群众:
2.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当中,努力配合好,协调好。
3.发扬主人公精神,提高意识,杜绝污染环境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对当地政府部门:
2.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民众学习正确的环境方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环境建设的投入。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六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2004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头牛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相当于800多列20节车皮的专列的农药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七
现在的社会比以前更发达,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妈妈的工资不是1000元,就是20xx、3000元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孩子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向爸爸妈妈讨要零花钱了。可是,他们拿着这些钱到底想买什么呢?我怀着疑问的心情,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发现,麻辣和烧烤最受小朋友的欢迎。地摊周围总是挤满了人,弄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玩具也销售得很快,比如说“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战斗陀螺”、“库洛牌”…….都是孩子们爱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欢和别人攀比,花钱去买比别人更贵、更漂亮的东西。还有些孩子拿钱去买恶作剧物品,去吓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学校里,手拿麻辣和烧烤的学生随处可见。或许,麻辣和烧烤就是让学生乱花钱的罪魁祸首。
2、玩具是人童年时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开销也占用了我们学生的大部分零花钱。还有大多数学生喜欢把玩具带到学校里来。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违反校规。
结论。
经过我的调查,我得知,许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买早餐的名义来讨要家长的钱,然后去买地摊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着钱去网吧,连不吃早餐也行。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八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据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二)水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九
xx年x月x日。
地点:
1调查地点:xxxxxx。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1、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2、饮用水安全,向来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
的生命健康。针对本村的水危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村内的供水体系,将其正规化,政府应该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负责农村的饮用水供应,放弃传统的由村自行负责,出了问题无人问津,村干部相互推诿,最终损害村民利益的现状。
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的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污水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的监管职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处的地方,空气污染虽然尚不是很严重,但也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有一下几点建议:
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还自己的职责。企业做到改进技术,减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村民也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放弃自己传统的秸秆焚烧相关,政府也要鼓励相。
关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积极进入当地,开拓市场,实现当地的秸秆利用回收。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次升华,也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历练,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二十
每天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塑料袋,妈妈买菜也会带回许多塑料袋,简直数不胜数。塑料是不可再生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大气层变得稀薄,使农作物减产。塑料还不易分解,如果焚烧就会产生毒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此,我想调查一下塑料袋的使用量。
二、调查方法。
1、向商场工作人员咨询塑料袋使用情况。
2、通过网络搜索全国塑料袋使用量。
3、进行实际民意调查。
4、生产厂家每月生产塑料袋的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果。
许多人为了贪图方便,不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大量使用塑料袋,因而出现塑料袋随处可见的现象,所以我们要配合国家政策,少用一次性产品,改用环保购物袋,让一次性用品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村庄调查报告总结篇二十一
在我国,农村是至关重要的。八亿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决定了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伴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涌现,为此,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力将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有力跳板。在暑假里,我们学校思政部给我们安排了调查作业,我便选择了这个调查项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95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