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3:11:45
2023年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5篇)
时间:2023-01-12 13:11:45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篇一

一、办学思想。

1、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抓住发展这个关键。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学习讨论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学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发展。同时,我校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自身前进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2、坚持创新理念,不断为我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创新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没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学校发展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发展理念和思想文化的创新,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创新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也成为推动我校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3、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要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一支有很强战斗力的队伍,其中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廉洁自律教育和完善体系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以创新的思维、求实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各项任务才会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存在问题

1、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学校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二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条框束缚,受计划经济的条框束缚,思想不够解放,缺乏科学发展思想;三是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

2、保障教学质量的机制不健全、规章制度滞后: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及考核缺乏明确而统一的规定。经召开座谈会了解到: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少、教学单调、课堂气氛沉闷,甚至照本宣科;部分教师责任心较差、缺少课堂组织和管理,对课堂中出现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只求上完一节课,甚至出现教师离课堂现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缺少耐心或根本不进行课前指导、课后辅导;有的教师对学生做作业不及时批改,即使批改也只有“阅”而对学生的错误处不进行更正。

3、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功利主义思想较浓: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在为谁教书,如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上,观念不清、育人意识淡薄,甚至功利思想较浓。经调查了解,有的教师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有的教师较少与学生沟通,较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也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没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育之中;有的教师敬业精神不足,无心钻研本职业务,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有的教师关心、爱护、尊重、鼓励学生不够,育人意识淡薄。总之,目前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书、管理、任务与育人两张皮的问题,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

4、教学研究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缺乏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学相长,激发教学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另一种工作方式。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研究上不够重视,此项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一是缺乏专门的职能科室及学科带头人专管,而由教务部门兼管,这势必造成管理不到位,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系统的教学研究局面。二是缺乏相关的长效机制,如教师进修学习制、教学研究奖励制等。机制的缺乏,势必造成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不够,从而忽略了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艺术的钻研。机制的缺乏,也使教师在知识结构上老化,在教学行为上产生惯性化,惰性化,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5、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1)任课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不到位。(2)值班人员不去巡查学生自习情况,值班人员有随意调班甚至无故缺岗。(3)课间操管理松散,完全达不到目的和要求。

二、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讲,以上存在的有些问题单靠学校是无力解决的,譬如学校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发展资金不足,因受现有体制所限,学校无自解能力。

从主观上讲,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领导班子思想不够解放,在干事领导上缺乏大胆精神,缺乏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只是满足于现状,对学校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计。

2、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认识不到位,对学校的发展缺乏全面协调,缺乏统筹兼顾。

3、对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度、广度不够,政治理论学习只是局限在求学,但未能求深、求精,未能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去研究、去探讨、去运用、去具体指导工作实践。

4、学校整体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对学校的管理、服务以及教学都带来很大的压力。纸上规章制度多,真正落实到位的少。

5、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一部分学生反映,给他们任课的一些老师,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科书加粉笔,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6、危机意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能力。学校绝大部分教职工也缺少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够,进取意识不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预期规划,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没有明确目标,工作状态差,精神动力不足,精力投入不足,育人意识弱化,缺少奉献精神。

7、观念更新不够,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由于在工作中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习惯于按部就班,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原有事物不敢进行否定,害怕出问题,得罪人。对一些具体问题没有主动和针对性的去研究,新措施、新办法拿不出来,工作局面得不到突破,难以用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8、研究解决问题的机制运转不正常,缺乏科学管理的手段。我校现行的管理制度很多,但不少是很久之前制订,已不适应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另外,随着这几年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问题,也是十分需要从管理上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的。

四、整改举措及今后努力方向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对学校调研梳理出的以上问题,多次研究分析,形成了共识。认识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就是要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举措,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也是领导班子“全面提升”、“加快推进”的迫切要求。为了突出实践特色,学校领导班子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对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而现有条件又能够解决的,特别是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并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天平,作为衡量解决问题的诚信标准。对近期暂不能解决的,要列出计划,规定完成时限,限期解决,并公示与众,接受师生监督,取得师生谅解。对因客观条件限制切实无力解决的,向职工解释清楚,待以后创造条件再行解决。

(一)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切实承担起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重任。

坚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破除影响我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障碍,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思想保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完善工作机制;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全校上下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有的放矢地学,真正精读、细读,弄懂、弄通,并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导学校的规划和发展。三是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提高业务素质,提高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四是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受条框束缚,摆脱依赖思想,大胆进行改革,大胆进行创新。五是要团结协作,要进一步改进领导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遇事多沟通,多商量,多民主,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六是提高宗旨观念,带头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七是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积累新经验,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要树立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事事以干好工作为已任,要做到善于协调、讲究配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严明纪律,强化责任。总之,就是把握全盘谋正事,集中全力抓实事,在干成事中提高执政能力。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意识。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受教育者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要通过建立师德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之间甚至教师自我进行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施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优劣是关乎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决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工程”。一是建立定期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评估。二是建立教学保障整改措施。对多次出现同一教学问题的教师,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鼓励教师该正自己的问题。

(四)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一套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为今后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篇二

赵振芳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意义与价值思考和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三个方面问题,为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研究探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义务教育要求的必然趋势。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要从义务教育现状入手,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并深入研究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的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首先,教育结构不合理。2011年,我省“两基”工作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目标相比,我地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欠账多、水平低的问题。譬如平凉城区小学每班学生人数状况是,紫金城小学每班平均50人左右,黄家园小学每班平均70多人,兴合庄小学平均每班20多人,南台小学平均每班十几人。这些问题存在使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师资配备不均衡。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教师短缺。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尤其是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再次,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乡镇、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部分学校因为校园面积不足,教学功能室临时凑合或一室多牌。在所有功能室中,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技、图书、科技等功能室缺乏非常严重,部分学校尽管有理、化、生实验室等几个基本的功能室,但基础设施及器材配备与省定标准有较大差距,配置较低,实验室的设施陈旧,仪器缺损情况严重。中学普遍没有配备专职校医,中小学卫生室建设和工作规程多数不符合国家和省定的要求。图书馆(室)建设是个薄弱环节,不少学校无图书阅览室,有的即使有室,藏书量严重不足,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经费不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办学条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办学经费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免费的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免收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单一化,使本来就不充足的乡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变得更少。一些乡村学校靠财政拨款及转移支付只能维持甚至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基本设施的运行、维修和基本教学设备的更新仍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正是由于经费不足,乡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为此,一些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满意,情愿为子女出高价择校、借读或送子女入民办学校,这就使得一些乡村出现民办学校突起并挤垮公办学校的现象。

因此,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实意义与价值思考

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发展的终极的理想追求,又是一个不断去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发展水平而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和目标: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所有人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好的教育;为全体国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在这里,这四个目标是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因此,在目前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和学生的发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均衡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均衡目标是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义务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的均衡目标是努力消除校际差异,义务教育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均衡目标是完善义务教育网,创建让所有学生都有学上的学校教育网。因此,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是有层次并且分目标去实现的,而不是平均的发展。经过上述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和涵义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是追求教育的公平,追求教育的制度化,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区域的教育都成为优质的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变成优质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优质的学校里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均衡发展的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化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合理配置资源为重点,以缩小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为目标,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区域推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市政府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到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办学水平相对均衡,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全市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2013年,华亭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4年,崇信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泾川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2016年,灵台县和庄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7年,静宁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8年,崆峒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首要的工作是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布局结构。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动状况,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根据实际和群众需要,办好农村和边远、交通不便乡村的村级小学、教学点。通过统筹安排课程、组织教师巡回教学、连片教研、集中备课等方式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各县(区)对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要按制定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项目支持,项目资金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到2015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县域内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仪器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套设施等办学条件达标,全面缩小学校之间硬件设施差距。

三是提高义务教育信息化水平。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三通两平台”目标,建成学科齐备,富有地方特色的市县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差距。

四是建立科学有序的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要完善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由县(区)教育局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情况,统筹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补贴制度。

五是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各县(区)政府要确保“三个增长”,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以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六是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价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努力推进区域内教育质量均衡发展。要定期开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工作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基础教育数据统计和教育年报的编制工作,为各种教育监测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此论文为2013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826)阶段性成果。

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篇三

少先队教研论文

题目:浅谈少先队辅导员的意义、现状和发展

学校:泥汊镇中心小学作者:杨俊

浅谈少先队辅导员的意义、现状和发展

一、少先队辅导员的概念界定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为少先队,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主人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其成员是由六至十四岁之间的少年儿童组成。

少先队辅导员,顾名思义前者主要是导,意为导向、传递,后者则是为辅,参谋、参事、顾问之意。辅导以辅为首,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辅导者的位置在主体之侧,但却起着主导的作用,开导、劝导、诱导、教导、引导、指导,都包含了对主体起着导向、引路的作用之意。从我国少先队辅导员的实情及特点出发,少先队辅导员是以队员为主体,以建队育人为目标,对少先队各级组织和广大队员进行导向和协商的活动。此概念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特定的辅导对象。少先队辅导员的特定对象,首先辅导的团体对象是队的各级组织,即大队、中队、小队。少先队章程规定,设立辅导员是“为了帮助中队或大队委员会进行工作,组织活动”,但从实践的发展看,辅导的团体对象还包括小队。其次辅导的个体对象是少先队员和队的各级干部。

第二,特定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团体对象和个体对象都是主体地位,辅导乃是对组织主体和队员主体的协助性服务,以队员和对集体为主体,是少先队辅导员概念内涵的核心。队章规定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其中“朋友’’体现平等性、友谊性,“指导者”体现指点导向的教育性、主导性。少先队辅导员就是站在同队员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指导和协助,对少先队员及其群体发挥主导性教育影响的作用地位。辅导员对少先队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既是共青团对少先队实施领导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学校对学生群众组织给予指导的特殊方式,是兼具教育与领导两种作用的辅导。

第三,特定的目标。少先队辅导员的特定目标是据少先队的宗旨和少先队组织上级领导的计划、任务,依照少先队员的主体需要、愿望和兴趣爱好,帮助少先队各级组织学会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少先队各级组织的团体建设成为团结友爱、快乐向上,并且具有自动化能力的自主集体;引导孩子们在自主集体与自主活动中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以促进个性健康和谐地优化发展,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中也明确把少先队辅导员规定为“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和“少年儿童良好发展氛围的营造者”。

二、少先队辅导员的作用,意义及重要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真正的辅导员首先必须要用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试想一个辅导员即便满腹经纶,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对少先队员不是关心,耐心细致地教导,而是训斥、挖苦歧视,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作为新世纪的辅导员应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廉洁从教、治学严谨。其次,应做少先队员的知心朋友,随时了解和掌握少先队员各种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传统观念下的差生,要全面了解他们各科目的学习情况、爱好兴趣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特长得以发展,增强自信心。

有人说:“没有当过辅导员,就教不好书。”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细品其味,也还是很有道理的。担当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抱一本书的问题,怎样建立良好的中队体、如何转变差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必须时刻萦绕心头,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无不要求清晰可见,这就自然而然地踏上了因材施教的道路。可以说,作为中小学校的教师,想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担任辅导员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在我国,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被看作是“人人能为”的,不具有专门学问的工作;或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德育;又或认为辅导员只是搞搞日常管理,考考勤,维持一下纪律,或是上传下达,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这些认识都是简单片面的。新的时代环境下,传统陈腐的观念必须彻底打破,为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辅导员”。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着眼于落实新的历史时期下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而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学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辅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少先队工作的组织开展,在建设过程中随之也凸显出来一些问题,正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加快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进而使少先队辅导员真正成为少年儿童的“引领者”“组织者““服务者”“维护者”和“营造者”。

三、少先队负担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对少先队主题活动的主题设计上缺乏针对性和教育性

主题性是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一个好的活动主题是少先队活动成功的一半,而一个有价值的队活动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必然要求辅导员在选择和设计队活动的主题时,应该首先选择队员实际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队活动,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实际上,我们辅导员在选择和设计队活动的主题时,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活动的主题选择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二是活动的主题设计缺乏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辅导员进行队活动主题的选择和设计时。并没有结合队员自身的特点,不能深入了解队员的实际生活;不能及时与队员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发现队员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更不能敏锐地感知队员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仅仅只是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布置,照抄照搬其它各种活动主题的设计,这必然使得这种队活动过于盲目而缺乏有效性。有效性是少先队主题活动的生命力所在,是辅导员们要花大力气去追求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效”,是指是否真正让队员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或行为。追求活动的有效性,就应当强调活动的针对性,队员的兴趣和主体性、参与性,以及活动过程的最优化。活动过程的优化离不开活动前的充分准备,活动引入的准与巧,活动过程的新与妙,活动结束后总结的得与失。

(二)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

少先队活动是以队员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为实施形式,是一门政治性强、活动实践丰富的课。活动性是少先队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决定了在活动中应实施活动化教育,采用以全体队员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然而,辅导员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只是挖空心思地设计了许多能激发队员兴趣的活动。片面追求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而有点不顾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有一些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面上的需要,并没有真心实意地考虑队员的实际情况,使得活动仅仅是为了走走过场,而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从而对队员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必然使得队活动表现出“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收效甚微”的特点。

(三)少先队活动中过分强调队员的主体性,忽视了辅导员的辅助性 少先队活动是引导队员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是队员直接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的课,发挥队员的主体性是队活动的基本要求。它不仅仅是队活动,还是一门综合型活动课,其教学方式是辅导员老师和队员共同参与主题活动,辅导员的角色应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也可成为“主持人”、“导演”、“教练”等;活动的程序排练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导演”,活动主题的制定需要辅导员老师的“甄选”,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离不开辅导员老师的指导,辅导员老师在队员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首位的。辅导员老师可以直接参与到所创设的活动情景中,扮演一个角色,或不以辅导员老师的身份来讲话,而是以情景中的角色来打动、启发队员,也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室里“所有”的队员都在“活动”,似乎充分发挥了队员的主体性。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一下,队员的发言、议论有时离题万里,吵吵闹闹缺乏目的性;有时只是一些性格活泼、表现欲强的队员的天地。活动效率很低;有时则是拿着上网下载的文件资料诵读。而我们的辅导员成了旁观者,很少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不会适时的总结,见缝插针式的点拨;更不能把自己当成倾听队员内心感受的朋友;活动中缺少师生灵活机动的对话;即使在队员汇报自己的感受时,辅导员老师有时也是不置可否;最后的辅导员讲话也没有将活动的意义提高到一定的政治高度。这对于绝大多数队员而言,并没有使他们深切体会到这种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过分强调了队员的主体性,而辅导员只是跟着队员走,并没有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使队员在队活动中所体会到的认识也只是肤浅的、表面的,并不能上升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

(四)片面强调活动的个体性,忽视了活动的民主性

队员在活动中的发挥个体性是少先队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首要问题。确保队员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会使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理解别人。亲自感受到事情的发生变化的全过程,所得到收获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所以活动课不仅仅要发挥一部分队员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全体队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不只是让少数“乖孩子”做示范性表演,多数同伴只能当观众。而且还要求全体队员要自始至终以不同方式参与活动。而这正是活动的民主性。为了实现活动的民主性,辅导员在指导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所有的队员,能够给每一个队员参与活动的机会。然而,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并没有使全体的队员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是有一小部分队员在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绝大部分队员仍然处于活动的“门外”。这种现象必然要求辅导员充分发挥其活动中的民主指导作用。辅导员在主题活动的民主指导和参与中应注重与所有队员的平等交往,注重所有的队员心理需要和感情认同,而不是仅仅关注积极分子、活跃分子。同时,辅导员在具体少先队主题活动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尽量使用说理、情感陶冶、榜样示范、暗示等多种方法,能够及时与所有队员进行活动之外的交流,使他们明白任何一个队员都是活动的主人,任何一个队员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还要让任何一个队员都敢于讲心里话,敢于说出不同看法,允许队员在认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暂时求同存异。当然,辅导员指导的民主性并不否定老师在队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相反,只有坚持了辅导员老师在队活动中指导的民主性。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好。少先队主题活动要立足于教育的主体--少先队员,不仅要强调他们的个体性,还需要创建民主自由、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需要辅导员对队员人格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党对我们少先队的要求。辅导员老师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充分认识坚持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意义,把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作为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原则。建立人性化的道德观。

四、今后如何发展及对策

现今,辅导员工作主要模式为:保姆型、警察型、学者型、朋友型。新时代的辅导员应汲取综合这几种类型的长处:保姆型的奉献、宽容;警察型的严谨、治制;学者型的渊识、博学;朋友型的真诚、知心,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多面体”角色。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良师益友。辅导员既要作好少先队员道路上的良师,及时准确、谆谆善诱地作好少先队员思想工作,引导少先队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辅导员同时还应成为少先队员和生活的益友,真诚地为少先队员传道、授业、解惑,切实做到想少先队员之所急,真正与少先队员打成一片。

辅导员是中队管理的总导演。一个班往往由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少先队员组成,要管好一个中队,仅靠辅导员个人力量显然不够,还必须有学校领导、科任老师、家长、社会和少先队员的共同参与。而这之中,辅导员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中队管理这个大舞台上,辅导员担任的是总导演的角色。辅导员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平衡和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收集、选择、采纳各方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合力,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少先队员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使少先队员和科任老师始终处于动态的、和谐的平衡。

辅导员还应该是秉公办事的“包青天”。对就是对,错便是错,辅导员在处理中队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可感情用事。当少先队员犯了错,辅导员必须给他指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其明白是非,切不可怕“家丑外扬”而把大事化小或听之任之掩盖真相。当少先队员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辅导员应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站在公正立场进行定夺,不可有所偏袒。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辅导员,肩负着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新时期教学理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篇四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立论依据

1.研究现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还将继续改进,完善。近十年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呈上升趋势,这表明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研究成果的综述,发现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存在偏重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对象范围偏窄等问题。2.选题意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对教育改革、教育创新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应用其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内容,对学习发生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领域,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案

1.主要内容: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述

(2)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

(3)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

2.关键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

3.研究方法手段:

文献法

4.具体步骤:

(1)通过查阅期刊文献得到有关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资料

(2)分析材料对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3)撰写论文

论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现状篇五

针对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开发生物质能的意义及技术开发现

摘 要:通过对生物质能的概述,展示其特点及发展情况。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现代工业发展要求,论述其在现代发展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未来社会发展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藻类制油及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其应用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光明。

关键词:生物质能;现代工业;藻类制油;秸秆应用;发展趋势

生物质能概述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森林能源

森林能源在我国农村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1980年前后全国农村消费森林能源约1亿吨标煤,占农村能源总消费量的30%以上,而在丘陵、山区、林区,农村生活用能的50%以上靠森林能源。农作物秸秆

根据1995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出量为6.04亿吨,其中造肥还田及其收集损失约占15%,剩余5.134亿吨。许多地区废弃秸秆量已占总秸秆量的60%以上。禽畜粪便

根据计算,目前我国禽畜粪便资源总量约8.5亿吨,折合7840多万吨标煤。在粪便资源中,大中型养殖场的粪便是更便于集中开发、规模化利用的。我国目前大中型牛、猪、鸡场约6000多家,每天排出粪尿及冲洗污水80多万吨,全国每年粪便污水资源量1.6亿吨,折合1157.5万吨标煤。生活垃圾

中国大城市的垃圾构成已呈现向现代化城市过渡的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垃圾中有机物含量接近1/3甚至更高;二是食品类废弃物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是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目前中国城镇垃圾热值在4.18兆焦/千克(1000千卡/千克)左右。

生物质能特点 1)可再生性 2)低污染性3)广泛分布性 4)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生物质能应用及开发现状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干重),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

生物质发电能

如果以竹柳作为分析对象,在超高密度(150000-20000万株/hm)、超短期轮伐(轮伐期1~2年)的情况下,其每年每公顷平均的生物量生产可达37.8t以上,相当于94.5m木材或15.12m燃油,约合94桶原油。如将所产的生物量用来发电,按照我国国产直燃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单位电量原料消耗量1.37kg/kwh计算,这些能源林每年每公顷可供发电27560kwh;若按照进口直燃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单位电量原料消耗量1.05kg/kwh计算,则每年每公顷可供发电36000kwh。电价按照0.5元/kwh计算,每年每公顷产值为13780-18000元。

微藻制油

一般而言,科学家把玉米制油等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第一代技术,秸秆发电是第二代,而微藻制油就是第三代,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来看,比玉米、大豆更有潜力的“生物油田”,可能不在土壤中,而在水里。

藻类含有大量的生物油脂(也就是植物油),部分品种含油达70%,而且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迅速。一年能种三季的玉米非常罕见,但藻类,10天、最多两周就可以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研究表明,每公顷土地上,玉米的年产油量只有120升,大豆稍高,为440升,而藻类可达1.5万至8万升,是玉米的数百倍。因此,如果能找到最适宜的品种,加上培育得当,藻类将是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

微藻制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品种选择。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藻类有近3万种,含油量高的未必长得快,长得快的未必适应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实验室不仅是一个“选秀赛场”,同时也是一个“微藻训练营”。微藻不仅要在“海选”中表现出潜力,也可以通过人为调整“驯化”,提高其吸碳和产油的能力。

此外,为大规模推广微藻柴油,还必须开发出适合工业化的连续采收、脱水干燥技术,以及大规模“炼油”的方法。目前的脱水干燥方法大量消耗能源,成本高昂,与新能源的开发初衷相悖。

那些养着微藻的实验用玻璃瓶,都可以看做是未来“绿色油田”的缩微版。缪晓玲说,如果技术体系完备,微藻制油就将画出一个完美的绿色循环——建立规模化的微藻制油工厂,在大型容器中养殖微藻。白天,阳光和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将为微藻创造出适宜的生长条件;入夜,光合作用停止,但依然可以给微藻“喂食”工业废水,让它们利用废水中的糖制造养分。在这一绿色循环的末端,微藻柴油能让汽车的碳排放降为零,而“榨油”之后的微藻残渣,则可以作为新型生物质能锅炉的燃料。由于不占用耕地,工厂化运营也可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不存在“与粮争地”的问题。

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以秸秆产能技术为例,秸秆产能是生物质能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秸秆属可再生能源,年复一年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有资料介绍,植物在燃烧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但它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这放出和吸收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对环境保护有利。同时从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看亦有它的优势,将它燃烧产生的灰分不小于10%,而且灰分还是一种好的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好项目。从实际应用来说,秸秆作为能源原材料可用于制作秸秆煤或者用于秸秆发电。秸秆煤比起普通煤炭,秸秆煤不仅投入小、生产安全,还具有易燃耐燃、热效率高、残渣少等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秸秆煤,不仅能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而且能使生产秸秆煤的农民家庭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目前利用秸秆发电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秸秆气化发电,二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用得最广泛的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发电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燃料不同引起燃烧系统的变化,重点是燃烧设备的变化,而热力系统的其余部分和电气系统与常规一般火电厂类同。秸秆燃烧的另一途径是利用已经运行电厂中的锅炉进行掺烧,这既可节约煤,又可增加秸秆利用的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使用秸秆发电,能够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

发展生物质能的重大意义

截至目前,就总量来讲,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排位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清洁环保、二氧化碳零净排放、储存和运输便利;并且与“三农”关系紧密,因此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咨询报告资料显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且分布靠近东部沿海高能耗地区。近期每年可开发的生物质能源约合12亿吨标准煤,超过全国每年能源总耗量的1/3。同时,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有效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或排泄物)的理想方式。

每年我国秸秆有7亿吨以上,其中田间焚烧约1.5亿吨。每当作物收获季节,焚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空气污染,严重时甚至影响高速公路通行和飞机起降。而一个装机3万千瓦的秸秆直燃发电厂,就可以消纳中等规模县域内的全部剩余秸秆,还可以实现为农民增收5000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同等规模燃煤发电的百分之一,可减碳排放10万吨。

我国每年中小燃煤锅炉消耗燃煤约7亿吨,虽然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不到20%,却排放了50%的二氧化氮,是酸雨的罪魁祸首。利用林业剩余物、秸秆、城市绿化修剪等废弃物生产生物质固体颗粒可替代煤炭和石油烧锅炉供暖,二氧化氮排放量降低9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99%,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物质能源不仅是绿色能源的一种,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有助于减排二氧化碳,缓解能源危机;还有助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问题。”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总结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在发展战略布局、资源培育、能源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视生物质能源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扩大。生物质能源将有助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生物质能源未来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逐步改善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的进口依存度

目前,中国能源的基本状况是:资源短缺,消费结构单一,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高,形势十分严峻。生物智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无疑是一项现实可行的替代选择。

生物质产业的多功能性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生物质产业是以农林产品及其加工生产的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为原料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生产的产业。生物质能源生产可以使有机废弃物和污染源无害化和资源化,从而有利于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净化环境,进一步为环境“减压”

预计到2020年,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中国环境容量30%和46%。《京都议定书》已对发达国家分配了2012年前二氧化碳减排8%的指标,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承担此项任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此外,农业生产和废弃物排放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因此,生物质能源发展,以生物质燃料直接或成型燃烧发电替代煤炭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生物燃油替代石化燃油以减少碳氢化物、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贡献巨大。

技术逐步完善,产业化空间广阔

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看,第一,生物乙醇是可以大规模替代石化原料的最现实选择;第二,对石油的替代,将由e85取代e10;第三,ffvs促进了生物燃油生产和对石化燃料的替代,生物燃油的发展带动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更新改造;第四,沼气将规模化生产,用于供热发电、(经纯化压缩)车用燃料或罐装管输;第五,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料充足;第六,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的液体生物质燃料(bff。)被认为是第二代生物质燃料。一旦高产油藻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由藻类制取生物柴油的规模可以达到数千万吨。

生物质燃料流通体系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

随着生物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销售体系,将会扩大到以甜高粱、甘蔗、麻风树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的销售,与此相配套的非粮食生物质燃料的收购、调配和销售体系将在全国建立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秦大东曹军.浅论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及对策.安徽通报,anhui .2007,13(1):133-135.【2】 闫廷满.生物质能: 秸秆;发电的思考.东方电气评论第21卷,第1期,2007:1-4 【3】 田永淑.新型秸秆气化炉及净化工艺.河北唐山,可再生能源 2003.4 【4】 法忠勇.推进我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采取的措施, 甘肃农业2007 年第9 期 【5】 陈亚中 生物质能源应用前景分析 2008 【6】 百度百科及文库 【7】 颜昕.中国低碳网

【8】 王欧.中国农村经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986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