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4:09:22
最新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5篇)
时间:2023-01-12 14:09:22     小编:zdfb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篇一

(第六组)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带着这些疑问,我与合作伙伴近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上网及其心态的调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约占21%,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也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然而分析一下大约90%的大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因此,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有待于提高,这是摆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试图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此问题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并努力从问卷所反映的现象中去找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作一浅显的探讨。本次调查问卷样本总量为本次调查问卷样本总量为100份,实获有效样本73份,有效问卷率为73%。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大一占17.8%,大二占69.9%,大三占11%,大四

占1.3% 2.性别结构:男生占27.4%,女生占72.6% 3.电脑拥有情况:有电脑的占59%,无电脑的占41% 4.所学专业主要分布:思政,物理,中文,英语,新闻 5.网龄结构:一年以下占12.3%,一到三年占31.5%,三到五年占24.7%,五到八年占31.5%,八年以上0% 附表一《大学生上网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注:阴影内的数字为所选人数)

同学你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上网的调查问卷,因实践需要,真诚地希望得到你的合作,谢谢!

1.您的性别:①男 ②女 是否拥有个人电脑 a.是 b.否

2.您的年级是:①一年级 ②二年级 ③三年级 ④四年级

3.您的专业是: 4. 您的网龄: a.1年以下 9 b.1——3年 23 c.3——5年 18 d.5——8年 23 e.8年以上

5.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abdef

a.学习资料获取 b.资讯 c.邮件 或msn等即时通讯

e.游戏 f.影音 g.网上购物 h.其他______ 6. 和一年前相比你现在去新闻网站看新闻的时间是否减少? a.是 16 b.否 27 c.没有太大变化 30 7.你每次上网是都使用qq?

a.是 43 b.否 4 c.不一定每次,但经常用 26 8.上qq主要干什么? ace a.聊天 b.到自己的群里看帖并回复 c.了解同学情况并回复

d.到集市购物或出售物品 e.当作自己博客,发表日志、贴图等

f.挂着升级 g.其他_______ 9.觉得上网对您学习的影响是怎样的?

a.往往有冲突 7 b.有时会影响学习30 c.有影响,但影响很小 14 d.相得益彰 22 10.经常上网会不会影响您的正常生活习惯?

a.会 30 b.不会 20 c.有点但不大 23 11.在一星期内,你上网的时间一般在()范围内。

a5~~~~10 12 b、10~~~~15 13

c、15~~~~20 22 d、20小时以上 26 12 在一星期内,你上网的频率是()?

a、每天一次 34 b、两三天一次 24 c、一周一次 2 d、不确定 13 13 在你大学期间,没有电脑的时候,你是否会去网吧通宵?()

a、通常都会 3 b、偶尔会 17 c、不会 53 14 你上网的时候是否总是比原先预计的时间要长?()a、总是 28 b、不全是 42 c、完全不是 3 15 即使支付太多的网费,你仍然会上网吗?()a、会 14 b、不会 24 c、视情况而定 35 16 如果某天因为特殊原因导致你不能上网,你会不会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a、经常会 23 b、不会 50 17 当你下线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恋恋不忘自己这次上网的经历呢?()

a、会 15 b、不会 58 18在你的大学期间,有没有因为上网而导致你错失听讲座、面试等机会或者是导致你上课、会议等迟到?()a、经常有 1 b、偶尔有这种情况 38 c、从未有过34

再次感谢你的合作!祝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网民的一些特点:

1.随意性大。这从上网时间和上网频率就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学生网民对自己上网时间和上网频率持不确定态度。2.网络知识贫乏。对于免费电子邮箱的使用度不够,在上网目的这一项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abdef,很少有人选收发邮件。

3.不成熟性。53.4%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正常的上课和学习。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调查发现,有94.5%的学生有上网即挂qq的习惯。而在上qq的目的一项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聊天、了解同学情况并回复、当作自己博客,发表日志、贴图等是其主要内容。同时有50.7%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其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有72.6%的同学认为上网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正常生活习惯。

从问卷中,我们还可发现学生上网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我们认为,学生上网对学习有影响,但是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自动调节过来的,上网目的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唯有在心灵上造成的创伤难以愈合,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调查中,虽然只有不到半数的学生在17和18两个选项中选择了“是”,可是这已经暴露出了问题的

冰山一角。所以,此次问卷调查后的小组讨论,我们便将矛头指向了大学生上网所产生的心理问题。1.过度上网导致生理和心理异常

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dopamine)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会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更为严重。时间一长,就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同时,由于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有的学生将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不加区分,从而导致异常症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属于抑郁性神经病。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对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情绪,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和相应的医学治疗。所以要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回到现实中来。然而,大多数的学生网迷并没有意识到iad的危害,仍有很多学生将上网看成是一种时髦的娱乐,而忽略了它的副作用,最后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调查中,我们就可发现有31.5%的学生因某种原因不能上网而感到不安或愤怒。2.理想与现实、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

经常泡网的学生,大都性格内向、敏感,抑郁和缺乏社会交往,他们平时往往因缺乏自信而采取逃离现实的回避行为。网聊给他

们带来了一个“能够找到自我”的虚拟环境,然而网络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外界客观事实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它毕竟只是一种虚拟的世界,谁也不可能只沉溺于其中而不食人间烟火,因为人终究是生活在真实的现实社会里。如果长期脱离现实,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那种真实的互动感觉,一旦进入社会后就可能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甚至会出现社交恐怖症。因此,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或消极情绪的工具,会妨碍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人格的正常成长,阻碍自己在逐渐成长中的独立与心理的成熟。调查中,有20.5%的学生在下线后会对自己这次的上网经历恋恋不舍,这正是沉迷于虚拟网络中的表现。我有一个表弟,他几乎没有一天不上网的,甚至每晚都要包夜上网,每月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钱。而他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玩游戏,他觉得他就像游戏中的主人公那样在激烈地战斗着,因为他有操控主人公命运的权利,所以每每觉得很刺激。可是他却变得愈来愈内向了,本来他就不大爱说话,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晚上出去上网,白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搞了,见人也只是机械地笑笑,连个称呼也没有。我舅舅舅妈为这事操碎了心,打算再不行就送他去戒网瘾。我看着表弟变成这样也很心酸,深深体会到过度上网的危害之大。

3.痴情网迷的理想

很多学生上网都会顺便挂上qq,而挂qq的首要目的便是与人聊天。想想看,通过一小小的电脑,你就能与成千上百的陌生人海

聊,指不定还能遇到心仪之人,这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是一不小的诱惑。可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却让很多纯洁的理想变成了泡沫。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媒体上报到网络交友骗钱骗色的报道。对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大学生们网络素质有待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大学生们网络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在网络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之二是高校网络环境的普遍匮乏,之三是学生自身对网络认识的偏差。当然,在主观上,大学生自身 对网络素质的不屑一顾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不少学生认为网络就是发发邮件,玩玩游戏,聊聊天什么的,根本没有将网络应用到学习、拓展知识面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个层面上来。

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用户永远是未来网络用户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要实现中国的信息化,与世界同步发展,最终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网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就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根本;如果缺乏这个基础,中国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于是,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文化素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校必须担负起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历史重任,在学生上网的教育与引导方面作一些探索,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和借鉴一些前人之见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内容少,更新不及时,关于专业知识及科研方面的信息匮乏。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建立一个较完善的ftp站点,并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使用和学习;将学校的宣传版制成网页,定期推荐一批好的网址,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在增加专业信息资源方面,可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立一些有实在内容的专业学术主页;还要“号召”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2.普及使用网络知识

普及使用网络的有关知识,历来是同学最强烈的呼声。他们说,影响自己上网的积极性与效率的主要障碍,是对网络相关知识缺乏详细的了解,而目前一些网络知识讲座,因缺乏系统性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他们希望学校能将网络培训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建设计划,通过多组织一些网络知识系列讲座和选修课甚至必修课,或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来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与水平。另外,在注意传授网络应用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素质教育,注意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使学生上网时能够进行比较好的自我管理。3.促进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

如组织开展电脑网络大赛,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综合运用能力作为大赛的目的。比赛的内容侧重于大学生们的网络素质与网

络技能,着眼于参赛者实践运用网络的综合能力,可分为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及投资、理财软件设计等等。如“网络创意大赛”要求就网络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想象与设计,或通过发明某种技术对现有网络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改进,如远程医疗、电子商务、信息传递的相关应用等方面。加深学子们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体会数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健康理性上网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不仅与个体性格特征有一定关系,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因。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于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网络成瘾者长期沉溺于上网不能自拔,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学生更加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应该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经常与学生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我们可以从他们喜欢的网络作为切入点,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他,在校园网上设臵“网上论坛”、“院系板块”、“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形式,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的平台,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校园网上有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通过开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从而将大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寓教于乐的网页上来。我们相信,经由学校、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是可以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彼此也坚信,不久的将来,网络可以被更好地利用以致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组成员:龙海洋 张宁 胥晓君 许传通 武文文 白马央前 洛桑顿珠 何晏然 胡金鑫 分工情况: 实践报告总结:张宁 ppt制作:胥晓君

社会实践:龙海洋 张宁 胥晓君 许传通 武文文 白马央前 洛桑顿珠

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篇二

序号:6学号:2010212369

读书笔记

1.联系和发展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特征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必然—>偶然)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特征

1.发展的含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开的运动。

2.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2)旧事物(3)新事物不可战胜

2.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与斗争的焦点。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世界;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从而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对立统一规律,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所以只能坚持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3.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方法论及意义各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 内容: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什么是矛盾。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作用

a.同一性作用

b.斗争性作用

c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3.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论意义: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质量互变规律: 内容:

1.质和量: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不是。

2.事物的度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范围和幅度。

3.量变和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否定之否定规律: 内容: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由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是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际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篇三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结合中日关系浅谈对《矛盾论》的理解

矛盾是普遍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又是特殊的,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矛盾,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矛盾,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中日两国在某些历史时期发生的斗争和对立,是双方国家利益的矛盾在两国关系上的反应。然而,中日关系又有其特殊性。首先,它不同于中美关系,也不同于其它的国际关系,它受着不同的因素影响。其次,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二战时期,中国与当时的日本存在着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等核心利益的争夺,因此矛盾是激化而尖锐的;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与日本的矛盾有所缓和,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特点。最后,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中日争端。在二战时期,我们不得不用战争的形式保卫祖国、反抗侵略;在当今的局势下,我国和日本还是要尽量争取以外交途径解决经贸冲突和领土之争。

毛泽东在其著作《矛盾论》中写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他进一步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根据他提出的这一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可以发现,在影响中日关系的众多复杂因素中,中日经济发展的反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领土之争(台湾问题和钓鱼岛争端)、历史遗留问题等是内因,而美国因素的影响,“中国威胁论”的甚嚣尘上等是外因。在分析中日关系的影响因素中,我认识到,对内外因的理解不能绝对化、模式化、机械化,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和联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但并非只有内因能够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我们还要着眼于内外因的互动。在重视内因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具体到中日关系而言,经济因素、历史因素、领土因素等固然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主要因素,但同时我们也因注意到美国在中日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美国对台出售武器、鼓吹“中国威胁论”,干涉西藏问题等等行为都对中日关系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发展。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了。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使得中日关系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着。在唐宋时期,日本学习模仿中国文化,矛盾并不突出;在明朝,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带,主要矛盾在政治军事方面;在清后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不断从我国攫取经济和政治军事利益,侵略我国国土,矛盾主要在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等核心利益上;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双方既竞争又合作,主要矛盾在于经济和领土方面,呈现出紧张与缓和并存的特点。

《矛盾论》中说到,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不少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青少年在看待中日关系的问题上有失偏颇,掺杂了过多的感情色彩,这可能会使得我们对中日关系的研究浮于表面,甚至可能引发不当的爱国主义行为。因此,我们应静下心来研究毛泽东的矛盾法则,尽量避免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看到矛盾的本质。

时间安排: 查阅、整理文献资料4学时

阅读、研究矛盾论8学时

撰写论文4学时

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篇四

个人总结

2009212606

邱爱兰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第一小组成员

打开电脑,沉下心来回想自己这个学期的马基课程的学习,准备写马基学习个人总结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飞快得即将要和马基课程说再见。正如马基哲学教会我们的,通过马基课堂学习的实践,收获了更深更系统的知识,有人更高层次更新的认识。我想学习和总结应该属于实践与认识的统一的范畴吧。因此为了给马基课程学习划上完满的句号,我需要写下自己的成长写下自己的收获写下这份个人总结。

首先是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我不敢说我有多认真,更不敢说我每堂课都很认真地听课做笔记。但最起码马基的每一堂课我都没有缺席,因为我知道这是对老师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最起码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我都认真的思考过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最起码我知道自己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所以对自己的评价:问心无愧,学有所获!

于是,我问自己收获是什么呢?感悟又是什么呢?答案早已内化成自己的成长了。如果要用文字表现出来,我想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收获与感悟吧!

(一)老师教会我的:

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他坚守在马基教学的一线已经将近三十年了。同时请求大家的谅解,因为身体不太好不能长时间站着上课,所以坐着上课。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席慕容 的一句话“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从他身上我学会了选择与坚持。以学生为本,老师在这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着这一宗旨。开学初对于学生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进行了很好的引导。课程教学中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趣味性进行了很具特色的小组教学展示。期末更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投入考试复习回归课本,帮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或许有一天自己也会走上三尺讲台的道路,那个时候我想我会向这个老师学习,以学生为本!

(二)同学教会我的

记得班干部竞选的时候,自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勇敢地去报名。最后胆怯让我退步了。当我看到那一群积极勇敢、真诚地想为老师同学班级服务时候,当我看到仅仅一个马基课上会让那么多优秀的学生珍视每一次让自己成长、让自己锻炼的机会,自己开始感到些许的羞愧,更让自己开始反思。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班长,一个来自体院的女生。竟如此勇敢且有信念的说,她想为老师为班级为同学们服务,也想通过这样的机会试图改变同学们对体育学院学生的看法。她,让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有做一件事的特殊意义。

副班长,我不知道他是来自哪个院系。但记得他每次课堂上深刻精炼条条是道的精彩回答。记得他和班长每次在积极地协助

老师各组组长工作。学会思考、提升自己的修养、认真负责,我想这是这个我不认识的同学让我明白和学习到的东西。还记得一个叫马晓燕的文院的女生,她在班长、组长竞选中失败了,可是依然还可以看到她很努力很努力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虽然我觉得这个女生回答问题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很让人感动。

自己是外院日语系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接触到的同学都是学习语言的。总感觉不通院系间的学生所体现出的风格魅力尽不相同。感谢马基这个课堂让我拥有这样感悟和学习的机会。

(三)课堂教会我的

或许由于自己专业授课方式是小班教学的缘故,在这样一种关于“哲学”课题的大课堂上,让我有了更多感受和收获。

首先大课堂和小班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听与不听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可以选择听你也可以选择不听,你甚至可以选择逃课或是不逃,这些你都是完全自由决定,自己权衡。所以这就是考验你对待学习对待知识对待生活的最好的方式。

马基课堂上让我收获最大的我想应该就是——小组课堂展示。我想这应该也是老师精心安排的课堂内容吧。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的课堂展示都别样的风格与内涵。

关于大学爱情:那个感人的视频,关于那个女生和那个善良憨厚的男生之间的爱情,让我感动让我思考。在爱情面前我们需要面对

很多,有感动有甜蜜同时也必须面对痛苦与抉择。

关于梦想:我是一个一直相信梦想的人,更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了。所以特别喜欢这个小组的课题。关于那个美国残疾的优秀的演讲家的演说还有俞敏洪的讲话,让我觉得梦想真的可以成就很多人。让我更坚信拥有梦想很幸福,它会是自己奋斗的源泉。

关于信仰: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有梦想没有信仰。我不喜欢这句话,这是对中国国民素质的一种否定。在我个人的观点看来信仰不一定体现在对宗教的信仰,很多时候你说不上这种感觉,但在你的内心有一种强大的东西一直引导着你,影响着你。比如说善良、博爱〃〃〃 我想中国人的信仰属于后者。这个课题的小组讲的不是非常好,但我觉得抛出这个课题,就是一种高度!

关于大学旅游:当这个小组讲课人问我们是支持大学旅游开发还是反对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说支持。我喜欢逛大学,因为从自己的经历体验来看,当我走进清华园 当我踏入清华图书馆感受着那份学习氛围时;当我走进北大 我仰望着博雅塔 当我走进未名湖时;当我驻足在北师大时;当我走进曾经梦想的复旦大学时〃〃〃〃这些所谓的大学之旅,每一次的踏访对自己都是一种升华。感谢这个小组让我有机会沉淀自己的经历与回忆。

关于动漫:因为自己是日语专业的学生所以对这一小组的课堂内容特别能理解,而且我觉得那个叫翟志刚同学讲课讲的特别好。老师说不太理解动漫与马基哲学的联系 这一点我也一直感到疑惑,其实挺好奇当初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话题。

关于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小组和另外一个小组共同选择的,其实我觉得这个课题离我们很近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珍视的课题。我一直在告诫着自己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后悔,这个课题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点。感到惭愧,因为在这个课题展示过程中自己没有帮上组长的忙。

这七个课题真的是我最大的收获!

关于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真的还有挺多的,记得最后一段时间抽同学上去回答问题,自己上去的时候信心满满的,感觉自己考虑的很好,但是通过老师的点评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些小问题,考虑问题就是应该全面分析到位,这点说明自己的不足需要改进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关于课本上的知识,说实话我看的很少因此自然学习到得东西也少之又少,我希望自己在剩下的时间及复习考试的时间一定要好好看书从书本上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识。

总结的最后是对老师的课程评价和建议:

喜欢老师这种多样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学习效果很佳。建议:希望老师对抽同学回答问题采用扣分的形式可以适当的改一下,因为我个人觉得不管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的如何,最起码他思考了问题,有勇气站在讲台上,这就是一种肯定一种优秀的表现。希望老师给予鼓励!因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对吧!?我的最后一条建议就是:我觉得老师给予我们锻炼的和展示的机会,但很可惜比较少机会听老师跟我们讲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知识,毕竟学生的学

识和知识是浅薄的。

2011年6月3日

马基实践总结200字 马士基成功的秘诀篇五

《矛盾论》学习总结

初识矛盾,还是在小学时学习《自相矛盾》的故事。而那时的我对于矛盾的理解也仅限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浅显层面。现在,当我读过《矛盾论》后我才发现,原来矛盾的内容是丰富而教育意义的,我对矛盾的认识便由此而更加深入。

何为矛盾?矛盾在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斥又互相信赖的关系。在形式逻辑中则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它的具体体现,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具体如下: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比用药,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有同样病症的两个病人,却不一定能用相同的处方来治好。为什么?不同的病人,其自身经历和身体状况各有独特之处,病理不同则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事情的核心,做到统筹兼顾才能抓好细节问题,做到全面发展。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国家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善于总结方法,抓住知识的主干脉络,再在枝节上下功夫,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效率可能会很低下。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它们的转变,不然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将会被它们带来的问题和困难所困扰。2008年奥运会前夕,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全国人民一时间不知所措。这时党中央

积极出台各种措施,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支援灾区群众。由此,全国的焦点转移到支援灾区上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而言,大学只是我们人生的又一起点,未来还有很长。我们要在大学阶段不断地充实自己,培养锻炼各种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丰富多彩,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学习的重要性。一旦偏离了这个主题,我们的大学生活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毛泽东的矛盾论使我们受益匪浅,但是,我们在运用时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学校的发展、家乡的建设及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我们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为学校、家乡、社会及自身的发展努力奋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0992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