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优秀教案的特点包括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等。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一
教学。
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方法及欣赏儿童画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剪短的语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并促进生成自己的美术语言大胆表现所见所思。
3、体验审美愉悦,提高审美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画想象丰富、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表现大胆、色彩鲜艳这些特点。
教学难点:内化美术语言,体验审美愉悦,做出审美判断,提高审美意识,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微视频、板书卡、吸铁石、“大拇指”卡片。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课件展示4幅美术作品,教师设问,同学们看见这些作品,是不是很想评一评,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说明今天就要请同学们告诉我,你看见画的什么?画的好不好?为什么?之后展示课题,学生打开教材。
2、作品欣赏(一):学生欣赏2幅美术作品,教师引导,主要从作品主题、构图、造型、色彩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感受,尽量让学生在第一幅画中感受到杂记表演的精彩,第二幅画鱼儿的自由,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学生个人的表现反映在小组评价中,教师的引导以鼓励学生大胆说为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
3、小组交流: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与课件中新展示的4幅图片有关的感受,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做好活动组织,提高交流的效果。
4、作品欣赏(二):课件分别展示学生交流的4幅作品图片,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关于作品构图、色彩、主题方面和其它关于作品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概括和小结,呈现本课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描述儿童画特征的关键词于黑板上。
5、给他点赞:课件集中一页呈现学生交流的4幅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喜欢的一幅作品,将“大拇指”贴于作品序号的后面,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明白自己喜欢的作品风格,大胆做出判断,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美术语言,教师做好活动的组织。
6、学校学生作品展示:利用课件播放微视频,视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表现的内容,二年级学生欣赏这些美术作品,聆听视频中的语言介绍,更好的欣赏其中作品,得出感受。
7、分享感受:课件集中一页展示3幅学校优秀作品,学生再次欣赏,并结合上一环节作者的介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这些作品中得到的认识,教师及时给予提示和小结,将描述儿童画特征的关键词粘贴在黑板上。
8、自主表现:学生根据课堂前半部分的收获,以新的认识来进行自主表现,教师巡堂做适当的指导,关注学生创作情况,鼓励他们大胆进行绘画创作。
9、作品展示评价: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以学生欣赏展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分享教师的欣赏感悟。
10、课堂小结:教师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中提到的儿童画几个基本特点;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绘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画,努力形成自身的美术语言,多用画笔描绘美好生活,在绘画中收获快乐。
11、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有关美术基本知识一年多的时间了,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设计等的技能,但有部分同学在绘画、动手制作过程中还缺少大胆想象的创造,还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创造。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
1、做到不备课不上课。
2、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多展示学生作品等,增强学生自豪感,提高自信心。
5、提倡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1、重叠的概念:xkb1、com。
师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师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加强重叠的印象)。
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新|课|标|第|一|网。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在大面积的平面上进行装饰,“四方连续”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四方连续文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应用范围,对纹样特别是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次作业时设计包装纸,在纹样上不要过于复杂,以单纯简练为宜,色彩可以鲜艳一点,根据需要来定色调。
学习用四方连续的骨式设计、绘制包装纸,初步知道四方连续的用途和其多种排列形式的变化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骨式排列,花纹设计。
花纹拓印,色彩调配,着色。
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案。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难度,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在老师的解说和示范中得到解决。
教材、范图。电脑辅助教学系统。
教与学活动过程:
出示玩具熊,导出包装纸,导入新课。
教授四方连续知识(结合书本与实物花样,师生共同分析)。
四方连续:四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并无限扩展的大面积装饰纹样。
常用的四方连续骨式有三种:有散点式连缀式和重叠式结合投影片讲解几种常用的骨式并板书骨式名称和骨式图。
散点式:以一个或数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纹样作分散排列,就叫散点式。它有平排式、斜排式两种。
连缀式:单位纹样间相互连接或穿插的四方连续纹样,连续性很强,这种排列形式就叫连缀式。
重叠式:两种以上不同组织的四方连续重叠成多层次的纹样,就叫重叠式。
演示制作过程: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三
小蝌蚪。
教学。
设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根据情境简单推理,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情感目标:通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积极思索、大胆尝试的思维,引导构想结果,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的良好习惯。
3、能力目标:以小蝌蚪聚会时队伍被打乱的故事为题材,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演、创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湘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以小蝌蚪聚会时队伍被打乱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创作课。通过情景,引导构想结果进行表现,渗透德育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根据情境简单推理,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情感目标:通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积极思索、大胆尝试的思维,引导构想结果,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的良好习惯。
3、能力目标:以小蝌蚪聚会时队伍被打乱的故事为题材,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演、创作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启发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并能根据故事配画。
四、教学难点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小蝌蚪)二、初步探索1、看一看(1)课件出示存在于各处的小蝌蚪图片课件出示小河里游动的蝌蚪视频2、想一想(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4)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周围的环境怎样?3、比一比(1)课件出示课本上小蝌蚪范画与前节课神鸟变树(2)课本上的小蝌蚪图画与以前学过的图画有什么区别?(3)小结:
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小蝌蚪》属于连环画中的四格绘画。
4、讲一讲看图说话:
图一: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起床后他们在干些什么呢?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图二:出发,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图三: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一颗小石子图四: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三、自主创作——画一画作业:
大胆想象小蝌蚪们在旅行中将会遇到的情况,并画出几只和一群群小蝌蚪的不同姿势,比比谁的组合更有趣!四、展评作业1、说说自己的作业有什么得意之处。
2、评评别人的作品,有没有你喜欢的,为什么喜欢?3、教师总评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归纳小结。
六、课堂延伸如果你碰到这群可爱的小蝌蚪,你会怎么做呢?生:……师:对,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保护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四
教学。
内容折纸练习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第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知识与技能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过程与方法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纸方法,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教学难点折出不同比例特点的动物教学准备折纸动物、各种材质的纸条、固体胶、彩笔、剪刀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激情导课一、导入:
1、教师故事导入:大家好,今天老师将讲台变成了动物t台!(展示教具动物t台)。小动物们也朝气勃勃的来啦!小动物依次展现。你认识它们吗?是怎样认出来的?2、这些小动物和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呢?3、今天我们学习——折纸动物1、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折纸动物2、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跟我们平时所见的动物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形象特点,导出课题。
自主尝试二、尝试:
1、拆掉小动物身上的耳朵、尾巴、鼻子等,获得小动物共同的基本形。
2、观察基本形,是由两个“7”组成,教师带领学生用手画“7”。
3、播放微视频,观察基本形拆、折过程,了解其折制方法。
4、出示折纸示意图,学生对照示意图尝试折基本形。教师巡堂指导有问题的同学并及时讲解。
1、观察基本形,跟着老师用手画一画“7”。
2、观看微视频,发现折基本形的奥秘。
3、自主学习折纸方法,试折一只小动物。
通过观察教师示范获得基本型折制方法。
比例特点。
三、
比例特点1、教师展示纸条粗细、长短不同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对比。提问:你能想象它们分别像什么动物吗?2、师归纳:因为纸条的粗细、长短、比例不同会构成不同的动物体态、尤其是纸条穿插的比例更是会体现动物的特点。播放动画视频,思考:出现了几只动物?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3、师小结:通过视频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动物的身体特点是由纸条的长短、粗细的比例来表现的。
1、观察展台上的基本形像什么动物?2、观看动画视频,思考动物之间的比例变化关系。
帮助学生抓住动物身体比例的特点,让学生折出不同动物。
装饰表现三、装饰:
1、教师迅速将动物身上的部位还原,找到动物部位的身体特征。
2、教师现场给小动物化妆,进一步装饰动物。
3、提问:刚才的化妆过程用到了哪些装饰方法?画、剪、撕、贴。
4、播放各式各样的动物视频。
1、给小动物找身体组成部分。
2、思考装饰方法,让小动物变得更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的形象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装饰学生作业1、学生作业,请同学们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并化上妆来参加t台秀吧!2、教师随堂指导。
学生动手制作、装饰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装饰方法展示评价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作品放在已创设好情景的展台上进行展示。
2、t台秀开始,学生互评、自评,选出“最佳超模”!3、师评,t台秀落幕。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树木的大致生长规律以及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尝试比较树木的原始形状与树木变化形状之间的不同,体会对称式花卉图案和均衡式花卉图案的装饰性形式美。
·运用点、线、面元素,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对树木原形进行简化和添加的艺术处理。
重点难点:
·先简化树木的原有外形,再在外形轮廓的基础上作个性化的艺术加工,完成创作。
·图案变形的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并突出树木的原形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树木原形图片、树木图案图片等。
·学生准备:日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图片。
(1)教师展示一组树木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指认图中各种树木的名称,如松树、银杏、梧桐、桂树、柳树等;同桌同学再彼此说说自己知道的树木常识,如:树的外形、颜色、作用怎样,树的生长、栽培、分类如何等。
(2)教师展示一组树木图案的图片,同学指认图中的树木,说出其名称。
2、比较两次观看到的树木图片的不同。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一一对应。
(2)看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异同之处。
3、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可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1)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保留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的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如此保留?
4、教师以一种树木为例,演示图案变形的方法。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按大家的建议完成树木图案的创作。
5、师生互动学习,探究创作表现的方法。
(1)教师按这一树木的原形设计一个与刚才所画树木图案不同的图案,如果刚才以线造型,那么现在以面造型;如果刚才直线为主,那么现在曲线为主;如果刚才彩色立像,那么现在单色立像。
(2)师生共同观看、交流几种不同形式、不同效果的图案,比较它们不同态势的形式美。
(3)注意叶子的不同特点。
·创作与表现:
1、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作业练习。
*方法一: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木作为创作的原形。
(2)根据树木原形做简洁的概括性轮廓处理。
(3)进行树木图案的装饰性艺术处理。包括:点线面的装饰、色彩的装饰等。
*方法二:
(1)选择树木外形进行美化。
(2)在‘树’的范围内‘拉根线条去散步’(画回忆散步时的心情: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散步时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愉快外,也免不了会有突发情况,因此我们的线条应随着散步的心情变化而变化。)。
(3)在适当的地方添加‘点’。
2、教师在同学作业过程中安排一次作业的简评,根据同学的作业情况做适当小结,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树木的特点。如挺拔、粗壮、颀长、茂盛等。
·评价与反思:
1、同学将各自的作业进行交流。各人向同桌介绍自己创作的构想,说说自己的“得意之笔”。
2、对本单元的图案学习作简单回顾和总结。
(1)谈谈自己是如何将“点线面”在“会变的花”和“会变的树”上加以应用的。
(2)就“一半来自自然,一半来自创造,让自然变得更有秩序,让植物变得更加奇妙”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对自然美与秩序美的认识。
(3)回忆日常生活中以树木图案为设计主题的作品实例。
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会变的树叶。
画——树形。
添——树纹。
加——树语。
教学后记:
大多数学生采用‘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方法,原因也许是这种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心情变幻不同的线条,很好地解决了阵一难点。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六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应会: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花的形状、颜色以及遮挡关系绘画出茂密的花。
学习材料:
收集花的图片、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谈一谈茂密的花:
1.解释茂密的含义:
2.想象茂密的花是什么样子?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
1.欣赏图片。外形、颜色、姿态。
2.分析花的结构。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
三、研一研茂密的花:
1.怎样表现茂密,用前后遮挡等方法。
2.欣赏书中作品。《葵花园》和小朋友的画。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1.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遮挡的方法,表现一幅茂密的花。
2.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1.欣赏茂密的花。
2.拓展:了解各国国花、大连的市花。
教学意图:提高欣赏评述能力,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对印的乐趣,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以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难点:利用对印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教学工具:多媒体,自制课题,水粉颜料,水粉笔,a3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猴子捞月ppt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故事么?生:猴子捞月,教师提问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啊?得出结论是月亮是倒影,揭示课题倒影。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第四课《水中倒影》(引出课题水中倒影)。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观看ppt)。
师:我们看看小河上什么东西有倒影啊?(先看第一幅图)。
生:天鹅。
生:船,芦苇….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啊,我们继续在看看其他的图片?(依照顺序看照片,让学生找出倒影。)。
师:那好,我们现在知道在水面上的物体是有倒影的了。
2、找出实物和倒影的特点。
师:那同学们知道实物和倒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出示ppt)。
生1:都是同样的物体。
生2:形状和大小。
一样。
生3:。。。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都发现出来了。那我们在来找找实物和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1:水中的倒影比较模糊。
生2:倒影更蓝些。
生3:倒影和实物的方向不同。
3、辩一辩。
出示不同方向的倒影,让学生找出正确的倒影是哪幅图,加深同学们对倒影的理解。(出示ppt图片)。
师: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倒影,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更好更快的画出倒影和实物么?
生:先在上面画一个物体,然后把纸倒过来在画一个一样的物体。
师:恩,刚才同学的方法是不错,但是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4、讲解画倒影的步骤。
师:我们知道倒影和实物形状、大小、物体的样式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只画一次通过印的方法来完成水中的倒影。
步骤。
(1)。
将纸对折。
(2)。
用水粉颜料画上自己喜欢的图形。
(3)。
沿折痕将纸对折按压。
(板书步骤1、折2、画3、印)。
5、想一想,做游戏(视频引导)。
思考:1、水面上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出示风吹动水面的图片,播放下雨时水面变化的视频。)。
2、这些变化怎么表现在画面上?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水波纹的添加。)。
游戏:男生、女生进行比赛,看谁找出水面发生不同形态的样式多。
6、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让学生发现教会学生水波纹的表现,可以用蓝色或白色或是实物的颜色,在倒影的部分画上水波纹的形状,以表现波动水面的倒影。
三、布置作业。
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水粉画,可以是动物或风景,也可以是水面上的物体,河岸上的物体都可以。(学生作画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业。
挑出一些学生的作业采用自评,师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也给其他的学生带来绘画的灵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对印的绘画方法,也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的倒影,并创作了一副很棒的倒影绘画作品,同学们做的都很认真,画的也都是棒极了,希望以后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美,画出更美丽的图画,成为一个小画家!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八
教学。
设计教学目标:
1.大胆尝试用手指印画,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引导学生用手指印作画,并能够在指印上做出各种创意的联想。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
3.尝试进行手指印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利用手指印画大胆地创造出各种形象,并添画组合成有趣的图形。
教学难点:
感受手指变化后印画所带来的趣味性指印的联想和画面内容的组合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颜料、调色盘、水彩笔、图画纸、指纹纸、湿纸巾等。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以《手指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出示课件)小小手,真能干,十个指头本领大。蘸蘸颜料印一印,添添画画真有趣。
同学们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也有秘密,大家看一看,发现了什么?那么手指蘸上颜色印出指纹,我们可以让它变成什么呢?二、出示范例,引导学生欣赏出示课题《小小手》,课件展示范例,了解指纹添画的奇妙之处。
三、
结合儿歌,示范指纹添画的画法,学生体验。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是怎么让指纹大变身的。
2.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指纹画的画法。
儿歌:小小手,真能干,十个指头本领大。蘸蘸颜料印一印,擦干手指换颜色,然后拿笔画一画,马上变成桃子,色彩干净又美丽。
3.(出示课件)你能把这个指纹变成什么?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四、操作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你们的手指印会怎么变呢,老师很期待看到你们的成果,用添加的方法,把你印出来的手指印也来变一变吧。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创作(配乐)。
2.学生们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疏通难点。
五、展评添作、体验成功1.展示作品,贴在板上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评一评,选一选谁的作品画面最漂亮、谁的想法最有趣、谁的颜色最鲜艳……2.引导学生从颜色、画面内容、奇妙构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小结同学们,原来我们的手指可以印出这么美丽有趣的画呀!那还可以运用手的其他部位创作出什么样的手指画呢?回家思考这个问题并和父母一起玩指纹绘画的游戏。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九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彩笔、纸等。
教学流程。
一、直观引入。
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故事的作品,让他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细致分析。
思考:故事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情?都涉及哪些人物、事物和景物?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点?
哪些地方使用的是文字?哪些地方使用的图画?怎样合理的安排文字和图画?
三、自由创作。
学生创作时,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可提出独自创编故事,作品既要有趣味,有新意,图画可以画得丰富,画面的整体组织要美观。
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相互启发构思,充实画面。
四、编结成册。
以小组为单位,把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出版”自己的图画故事书。各小组相互交换阅读,使美术创作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课后总结: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
1.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插接这种纸艺形式,产生对插接艺术的兴趣;了解插接的结构及基本的变化手段,尝试着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
2.通过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合作、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追求行为目标的情感驱动力,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设计、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留下自己在艺术道路中成长的足迹。
学生:剪刀、各色卡纸、吹塑纸、美工刀、手套。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幅供欣赏的优秀的纸艺插接作品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各种颜色的kt板,线锯,剪刀、美工刀、手套。
1.单元形的设计要简单易制、方便复制。
2.启发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的长度、方向及在基本形上的位置的方法使作品产生出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
3.掌握机械线锯的使用方法。并在制作中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学生汇报自己通过课前研究性学习,了解到的关于纸艺插接的知识。
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
出示课题:插接。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师作品,请学生概括总结插接作品有哪些种类。
(1)普通形的插接:单元形相邻两片各切割一半插缝。(教师提醒学生:断面形状又有放射形和平行形,后者易变形,故要求面材有一定厚度或使造型有较大支撑面。)。
(2)靠榫眼、扣接的单元形的插接,形式更加灵活。
(3)由曲折的开形做插接。
(4)由单位内空体做插接。
我们今天就来尝试着制作插接中最简单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
实物投影仪出示大家熟悉的雕塑“铁蝴蝶”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看到这组雕塑时所产生的感受,理解作品由于造型形式所产生的张力和所蕴含的奔放的情感。
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功能展示“铁蝴蝶”雕塑的一个单元形象,请学生每人用大红色铜版纸来“克隆”一个3*4cm的“铁蝴蝶”形象。(学生运用剪刀、美工刀进行简单的形的模仿)。
做完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和实践,将本组内每个人做的蝴蝶个体在合适的地方切割开缝,插接成一组“铁蝴蝶”雕塑。(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运用易切割的铜版纸进行对简单形的模仿,并自己找出成组造型的插接方法的过程中,找出单元形在插接过程中向各个方向延伸时的插接规律和方法。)。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组是怎样如何找到最适宜切割开缝的地方成功的实施插接的,也可以帮失败的组找一找问题出在哪儿。
教师总结:实际上所有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都是先设计出一个单元形,进行复制,并裁割出有规律的表面切缝,再进行变换平面角度的对插,向空间各个方向延伸。这样,一个视觉上的立体形态就显现出来了。
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一个简单易复制的单元形的形象,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卡纸或吹塑纸进行制作并找出合适的位置裁出接缝,做好后组里其他同学进行复制。小组进行插接造型。
先做完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用电动线锯来用kt板切割一个单元形象。
展示作品,学生互相参观,通过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请本节课用线锯进行制作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使用电动工具的经验。
出示上一节课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教师一起用电动线锯切割kt板制作的插接作品“和平鸽”。请参与设计的学生谈谈设计意图——爱好和平,放飞理想。说明自己设计的这件作品要留给母校来装饰美术展室,作为自己艺术学习道路上的足迹。倡导同学们开动脑筋,也来设计一个有寓意的形象做成插接作品。
想一想,说一说:你们组要做什么形象的插接作品,这个形象代表着自己对学校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各组绘制出单元形的设计稿。
学生尝试着用电动线锯来将kt板切割成单元形:(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要注意使用电动机械的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将已经用线锯做过切割练习的学生分到各小组,指导其他同学正确、安全的用线锯来进行切割。
各小组轮流使用线锯,本组内根据学生情况分工,由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切割曲线部分,学困生可以几个人合作来切割直线和较短的曲线。(每组派一个负责卫生的学生,将切割下来的碎屑及时回收到垃圾袋内)。
各组将切割好的单元形切割插缝,以一个单元形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进行延伸式插接。
在学生插接的过程中教师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长度或在基本形上位置的方法产生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
“看,我的作品”小型展览。由学生自己解说作品的构思、制作中的感受,其他学生作观众,并在“参观留言本”写下自己看了这件作品的感受。
1.出示范作,启发学生回去后试着用在同一组作品内用改变基本形或改变面材的方法使自己做的插接作品更具观赏性。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一
第1课影子的游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2)技能目标: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创作。(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并保护五彩斑斓的世界。教学重点: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教学难点: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创作。教学准备:教具:剪影作品课本画笔作业纸学具:课本寻找影子的造型画笔作业纸教材分析:本课所学的内容《影子的游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册第一课美术教材,是属于造型.表现课。由于该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因此本节课我以游戏体验为主调动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趣。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并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造型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体验的学习方式是多姿多彩的,本节课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影子,感受影子,并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认识影子并用一至两种方法表现影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在投影仪下任意摆弄小手,让他们无意识地发现屏幕上有影子。2.教师在投影仪下摆弄手势,吸引学生兴趣。提问:1.小朋友们看到屏幕上有什么?谁能告诉老师它叫什么名字?(屏幕上有各种动物的图案,他们叫影子。)3.影子是什么颜色的?――黑色3.让学生在灯光下摆弄小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在灯光下也有影子。)【评析】学生无意中发现屏幕上有黑乎乎的东西在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投影仪下摆弄手势,使学生们发现黑乎乎的手还能变成各种小动物,这样学生们发现了影子,并对影子产生了兴趣。紧接着让学生们在灯光下摆弄小手,是他们进一步发现了除了投影仪在灯光下也能有影子产生。(二)讲授新课:(1)游戏:1.让学生到操场上找影子。讨论并交流自己找到了哪些影子。(有树的影子、花的影子、教学楼的影子、人的影子等等)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他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带着问题到阳光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或利用形体组合成各种造型。(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发现了影子,它是光照在物体上,在物体的背面就产生了影子。它的特点是有光有物就有影子,影子永远在被照物体的背后。(3)请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师:我们发现的影子千姿百态,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材料以小组的形式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影子。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想的办法最多,最好。(4)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比赛(5)小组代表发言并展示作业。(6)教师示范如何画影。(用简笔画形式快速表现。)范画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边说边画,小朋友们刚才在阳光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和造型,小朋友们的背后都产生了影子。范画2.小朋友们都了解了影子的特点是永远在被照物体的背后,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这么画对吗?思考:如果太阳在上方它的影子在哪里?通过进一步强调影子的特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影子的画法。(7)欣赏课本范图,介绍不同形式的表现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用黑色腊光纸剪影。【评析】教学的实施环节,主要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固定静止的教材为形象生动的游戏。通过找影子,在阳光下做各种造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初步掌握影子的规律和特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了把影子留下的各种表现形式。教师通过直观的'简洁的范画,让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如何画影子,还加深了对影子特点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正确地画出了各方向的影子。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三)学生作画或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布置作业: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影子。(四)讲评,欣赏学生作业:1.欣赏学生作业。(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业)2.学生自评、教师讲评。3.简单讲解画面的安排及添画创作,使之变成主题画创作画。(1)教师出示范画1,进行添画示范并讲解。小明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做操,天上飞来了小鸟与他做伴。(2)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上进行添画使之成为主题画。五.影子的知识拓展、延伸。1.介绍一天中人的影子的变化。让学生观看自然动画片,画面上可爱的小叮当在不同时间段,在阳光下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使学生们了解一天中人的影子的变化。2.介绍皮影戏。学生观看皮影戏片断,了解何为皮影戏,皮影戏也是利用光和影的原理来制作的。【评析】通过观看自然科教片影子的变化,使美术学科与自然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自然学习的角度认识影子现象,并能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介绍、欣赏皮影戏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本课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拓展和升华。教学后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该课教学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室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得到培养。该课主要把握两点:1.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指导下,建立充满活力,室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在游戏中,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此点为该课的一把握点。2.科技知识与趣味性相互融合。该课的又一把握,即将趣味性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游戏中实践认知,在活动中发现、了解知识规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二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2.通过剪贴、画的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展板:美丽的森林。
1.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找小动物。
2.请把找到的小动物带回小组讨论:这些小动物都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成的?
3.小组代表回答,学生说教师板书:剪、贴、画。
4.引出课题——《瓶子变个样》。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瓶子(出示)。
1.瓶子正着摆时可以变成什么?
2.瓶子倒着摆时又可以变成什么?
板书:变换角度。
(二)游戏“找朋友”(贴图)。
小组讨论:根据瓶子的不同外形特征(高、矮、胖、瘦)找合适的瓶子做朋友。
板书:外形特征。
(三)欣赏。
1.比较第一页中的两幅作品,引导学生感悟:色彩的搭配(板书)。
2.提出要求:
a认真观察作品中你喜欢的色彩搭配,创作时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b哪个瓶子变得最有创意,请把它记下来。
(四)学生创作——摘星赛。
看了这么多不同的瓶子变身,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那我们就来个摘星大赛吧。
出示比赛规则。
四、评价展示。
教师组织,师生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拓展。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花边,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花边”,了解花边的装饰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剪纸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2、能够联系生活,回忆起日常见到过的一些花边并学习制作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造型设计能力以及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花边并制作出花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理解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花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伙伴,请大家唱着儿歌来迎接他们吧。(学生唱《小白兔》儿歌,教师剪小白兔花边)。
快看,小白兔来了!小白兔还会变魔术呢!(拉开花边,两只,四只……)你们想学一学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漂亮的花边》(板书课题)。
二、欣赏花边: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出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大家赶快来欣赏吧。(课件。
出示生活中的花边)。
1、古代服饰上的花边。
领口、袖口、长袍、鞋子等地方都有花边。
2、古代建筑上的花边。
好多的古代建筑的门上、墙上、窗户上等地方,有好多的花边。
3、陶器、瓷器上的花边。
在一些陶器、瓷器上的花边都很漂亮,尤其是青花瓷。
3、好看的生活用品的花边。
筷子上、盘子上、家具上、床上、裤子上、被子上、生活用品中太多了,他们都有好看的花边。
4、大街上的栏杆和围栏。
有各种单位的围栏,绿化带的围栏,各种栏杆的样式都很美。
5、民族服饰中的花边:少数民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以及服饰上随处可见漂亮的花边。
三、探索研究:师:图案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器物、建筑、服装等被装饰物上,用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图案的设计注重形式感,强调平面感,强调形象的装饰美感。他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他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这节课探讨一下美丽花边的制作方法。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
教师示范:
1、连续图案剪法: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2、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做出漂亮的花边。
五、设计制作:1.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2.选一件周围的物品进行装饰。
六、作业展评。
全班学生进行作业展评,并可以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评语。表扬制作精美的花边图案,可做花边展示秀。
七、拓展建议:
同学们虽然现在你们手中只是一些普通的花边,但只要我们肯动脑,勤动手,这些花边可以装点整个世界,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大家回家去试试吧,下课。
10课脚印的联想。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脚印,认识它们的外形特征。
2、对脚印进行联想,将动物的脚印变成新的形象。
3、运用添画的方法,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动物脚印的特点,并对脚印进行联想,创作一幅想象画。
【教学难点】。
动物脚印的联想与巧妙组合。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绘画作品,课件,范画。
学生:课前观察、搜集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脚印,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步画!”
2、揭示课题。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观察了解。
小组内展示交流搜集的各种动物脚印,说说脚印的造型特征。投影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说说理由。
2、找主人,认识脚印。
课件播放各种脚印及其脚印,找找相对应的动物及其脚印。说说自己喜欢的脚印像什么?
3、奇思妙想。
(1)出示了犬的脚印,师生合作巧设计。
(2)出示各种脚印。
你对哪个脚印最感兴趣,它像什么?
改变它的角度,你又想到什么?
如果将不同脚印组合起来,你能设计出什么造型?
4、范画欣赏,引导方法。
(1)添画:对各种单个脚印进行添画,组成画面。
(2)组合:将多个脚印组合成另一个新形象。
三、实践创作。
作业:小组合作,用绘画的形式,轮流添画,将脚印进行巧妙联想,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要求:造型奇特,构图饱满。
四、作品展评。
你自己用了几种动物的脚印?组成了什么?
五、拓展小结。
1、除了画,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创作脚印造型。
2、欣赏脚印在生活中的运用。
3、欣赏其他小朋友的手印画。
六、教学结束。
第11课蔬果变变变教学设计。
蔬果变变变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作品。3.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4.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设计知识,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构思设计。2.蔬果的制作方法,通过示范解决。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及蔬菜、水果、切刀、刻刀等。学具:蔬菜、水果、牙签、切刀、刻刀、彩纸。教学过程:
一、故事趣味性展开导入法。
生:这些动物、娃娃是由蔬菜和水果变成的。
二、讲授新课1.欣赏作品。
(学生自由发言:是由水果、蔬菜组合而成的,颜色鲜艳,造型很美也很有特别,它们生动有趣)。
总结:没想到平时这些吃的蔬菜瓜果,可以变化成美丽可爱的动物、娃娃。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动物狂欢节邀请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参加它们的晚会,你们想参加吗?生:想。
师:可它们要求用蔬菜瓜果造型来参加晚会?怎么进行蔬菜瓜果造型呢?2.分析、讨论、找方法。
师:请每一小组根据你们喜欢的蔬果变变作品,共同讨论找方法,也可以试着做做!(分小组讨论、试做)。
生:鳄鱼是黄瓜做的,用一条黄瓜做身躯,再用小黄瓜切四条腿,用牙签插在躯体上就做成了。
生:材料用了各种蔬菜瓜果、牙签、彩纸、固体胶;方法是用牙签插接、粘贴彩纸、固体胶。3.示范。
生:还缺蜗牛的壳、眼睛……可用洋葱做蜗牛壳,小蕃茄做眼睛。师:怎样将这一个个的零件(蔬果)组装起来呢?师:可以用我们刚刚找寻到的牙签插接法。
自选蔬果,分小组讨论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作业:利用你准备的蔬菜瓜果进行造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嘱咐学生注意安全,教师巡回指导。
(大屏幕出示一些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展示、互评。
1.小组先互评,看谁的作品漂亮,谁的作品有创意,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来评一评这些作品的不足之处和优点。
2.大家带好自己的作品参加动物狂欢节,并评选出狂欢节最佳嘉宾。
五、收拾与整理。
先将用剩下来的牙签,小树枝等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将其他物品归类收拾,将桌擦洗干净,注意安全。
12课《小鸟的家》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鸟窝的外形,学习制作鸟窝及小鸟的简单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能用彩泥做几只小鸟。
3、情感目标: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教学重点:做鸟窝及小鸟。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鸟窝及小鸟。教学准备:“鸟鸣”录音投影范例图板教学环节:
一、引导阶段:
1、查看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并播放鸟鸣录音(录音里面有各种鸟的叫声,非常美妙,容易产生各种美好的联想)。通过录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说出录音内容以及联想的画面。提高学生通过听觉来联想美好画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出课题《小鸟的家》,并通过课前观察找同学说一说小鸟的窝。能够通过细心观察较细致的描述出鸟窝的外部形状以及内部絮窝用的物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现事物的特征后,能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对鸟窝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发展阶段:
1、出示鸟窝中小鸟一家快乐生活的图片以及《流泪的小鸟》(几根光秃秃的大树根,几只无家可归的小鸟流着眼泪在空中盘旋。)的投影。学生欣赏、感受小鸟有温暖家时的快乐心情和无家可归时的悲伤心情,从而使他们懂得保护大自然,关爱生命。欣赏图片,感受生活。教育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2、教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来做自己心目中的鸟窝,并用彩泥捏小鸟进行示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踊跃。使学生了解小鸟的基本结构,学会用彩泥捏几只小鸟。烘托小鸟家的快乐气氛。
3、找学生在老师准备的大树间放飞小鸟。(老师课前准备了一张图板,用彩纸粘贴了一片浅浮雕似的树林。学生自告奋勇的上来,用彩泥做美丽的小鸟,粘贴在图板上。)师生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并通过老师和他们一起完成一幅作品,来建立师生的平等地位,使学生们更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来。
4、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合作给小鸟创建美丽、舒适的家。培养学生充分思考、动手的能力,开拓思维创作出自己理想的作品来。
5、作品展示: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手捧鸟窝到讲台上来展示。让同学们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欣赏师生共同的作品,老师用彩纸很快的作了一个大鸟窝粘贴在大树间,让所有小鸟都能住进去。学生积极表现,勇于评价同学的作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都非常欢快,又一次体验了大家庭的快乐。锻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通过评价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确立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地位,再一次感受大自然中的美丽人生。
三、小结总结这节课的内容,通过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联想小鸟在大自然中的快乐生活。说出这节课的感受以及今后的做法。
四、积极肯定学生,再次渗透保护生态平衡。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课下收拾好剩余的材料,保持室内卫生。
13课《动物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连环画”知识,学习如何绘制出连环画。
2、运用简单的连环画形式较完整的把动物故事表现出来。
3、通过对各种动物故事收集、整理、绘制,学会关爱身边的小动物。【教学重点】。
能用连环画的形式较完整的把动物故事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能用连环画的形式生动体现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学生:绘画纸、彩色水笔等。【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动物明星欣赏:《喜洋洋与灰太狼》《狮子王》《熊出没》等。
2、揭示课题《动物的故事》。
二、欣赏感悟,探究技法。
1、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能简单说说它的故事吗?
2、连环画作品赏析:《小马过河》。
(1)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认真观察画面,你有何发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后,更要亲自去体验。故事中的这句话“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是小马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2)简介连环画:
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连环画的构成要素:故事的主人公、场景、文字(说明和对白)。
3、故事画作品欣赏。
让我们继续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吧!
《小鸡生病了》作品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鸡妈妈给小鸡找大夫治病的故事。画面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小作者对小鸡生病后鸡妈妈着急的表情的刻画,生动形象,夸张可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飞的蜗牛》作品采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表现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的美好愿望——飞翔梦。画面赋予简单的文字来说明小作者要表达的故事情节,文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图形表达的不足。作品中表现的蜗牛原来会飞并因飞行而取得了奖杯,它一直背着奖杯变得很骄傲,之后奖杯变成重重的蜗壳长在蜗牛的身上,从此,蜗牛再也飞不起来了。《小黑和小白》作品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小黑与小白之间发生的故事。小作者以简单的画面情节表现出像是《寒号鸟》寓言故事的延伸,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拖拖拉拉,要把握当下。
4、进一步学习连环画的表现方法:
人物形象特征是相同的,随着情节发展场景而不同,辅以文字说明和人物对白。
三、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构思故事情节,解决创作的主要问题。
1、提示:可以小组合作创作或独立创作一组连环画。
2、小组探究问题:
3、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构思,落实小组分工合作。
4、动物形象提示:课件出示几组动物形象图片,给学生创作提供可借鉴的造型依据,创作时循环播放。
四、实践体验。
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创作的形式,用一幅或一组图画表现一个动物的故事,看哪组的故事最生动最有趣。在绘画时要注意动物和场景的变化。画面整洁,内容要清晰丰富。
五、小结拓展:
老师将大家的作业装订成册,做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本手绘动物故事书。转赠给我们班级。
14课《友谊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剪、贴、画等方法制作一张新颖的友谊卡。
2、学习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3、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友谊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各种卡片、范作、剪刀、胶水等。
学生:各种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贺卡,导入新课。
1、老师收到一份小礼物,你们看,是什么?
2、你送过或收到过同学、好朋友的卡片没有?传递卡片有什么意义呢?
3、揭示课题。
友谊卡传递着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是感情的使者,也是团结的象征。让我们快快动手动脑,为自己的同学制作友谊卡。
二、观察感悟,探究技法。
1、各小组赏析卡片实物,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1)卡片有哪些种类?
(生日贺卡、新年贺卡、尊师卡、圣诞卡、祝贺卡、节日卡、友谊卡等)。
(2)卡片的设计形式:
(单页式、折叠式、开门式、抽动式;平面式、立体式;横式、竖式;几何形、实物形、不规则形等)。
(3)装饰方法。
绘画、剪贴、粘贴、剪切等。
(4)制作材料。
色卡纸、瓦楞纸、包装纸、丝带等。
2、自学课本,了解制作方法。
折叠镂空式:
(1)对折卡纸,呈竖式卡片;
(2)封面对折剪出心形,成镂空状;
(3)用瓦楞纸剪出较“小窗”大些的心形,粘贴内页;
(4)图形、文字装饰,注意预留写祝词的空白处。
3、视频演示其它卡片制作过程。
小结:友谊卡的形式,造型、装饰,材料运用各种各样,制作之前要先确定赠送对象,有个巧妙构思、创意设计,再进行认真制作。
三、设计制作、实践体验。
作业:为好朋友设计制作一张友谊卡。
要求: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安全使用刀具、保持教室卫生。
四、作品展评:
评出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
友谊卡写寄语赠送给好朋友。
五、小结拓展。
祝愿所有小朋友和好朋友健康、快乐成长。
15课《家乡变了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发现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过去的老照片、记录故事和一些物品、现在的照片和你知道的情况。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家乡到底有哪些变化。
:谁能来说说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生:好幸福)。
师: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舒适啊!可是你知道20年前的家乡什么样吗?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抓紧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指名到前面说,带着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找到图片资料,我们来看。(屏幕出示图片)•每一张要做介绍和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过去的生活。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说感受)板书:过去差过渡:过去的生活水平差,那现在的生活什么样呢?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学生交流、汇报)指名到前面说,带着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教师展示搜集的图片(屏幕出示图片)每一张要做介绍和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感受)板书:现在好过渡: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这么舒适,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生:靠改革开放和党的好政策靠人民的辛苦劳动)。
板书: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劳动师:做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学生自由说)。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屏幕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
在看每张图片的时候,要注意说些煽动性的话语,让孩子深切的感受污染的坏处。
师: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要想办法寻求帮助或查找资料针对这些问题想些好办法,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并评选出最好的“金点子”。
16《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学重点:
掌握画人方法步骤,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教学难点: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
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作业要求:
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
教学目的: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教学学具:
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
生: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爬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师:对,(出示课题)会爬的玩具。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2、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爬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制作。
七、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八、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制作会爬的玩具,而且我们把一些废品装饰后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品”有待我们发现进行装饰,充分利用成为有用的物品。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四
1.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审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通过对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不同的感受带给人们不同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师活动:(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苦丁茶的“五味瓶”)引导五名同学通过“尝”的方法来体验“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由小组组员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品尝味道后的面部表情来猜出五种味道。
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引出课题:《五味瓶》。
五个小组分别放五个杯子,分组进行品尝,不能用语言来说,把品尝到的感受以及联想到的事情用1-2种颜色来表现出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来猜一猜。
将作品依次展示,来猜一猜五个小组分别品尝到的是什么味道?并请学生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用这种颜色来表现五味?让你想到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分别是五味?在生活中有什么很甜蜜的事情吗?让你记忆深刻的,说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来分享。
一开始同学们是运用表情来表现的五味,刚才又运用色彩来表现的五味,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感受得也很贴切,老师要奖励你们,要请每个同学吃糖,品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告诉我好吗?一块小小糖,味道是不一样的,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要求: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色彩、表情和实物来表现五味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瓶子外形的纸张,你就将最想表现的味道表现在这里,想一想用什么来表现?动手来画一画吧。
下面的四幅作品由同学们来猜一猜。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绘画的感受。教师来进行点评。
看老师这儿有一个瓶子,里面盛着酸甜苦辣咸,人生就是五味瓶,只有都尝过这五种味道,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五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房间照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6、欣赏课本呈现的学生作品,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1)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2)看到别人的小天地对你有哪些启发。希望自己将来的小天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不同,你打算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学生作业: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
(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拓展延伸:欣赏居室设计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环境和不同风格的设计。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六
2.通过拼拼、想想、画画等方式,把握怪兽的形象特征,在创作表现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3.在自由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创作出造型奇特的怪兽。
运用组合、夸张、变形等方法进行巧妙地想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请你观察电影里的主角是什么?(课件展示)生观看电影片段《怪兽电力公司》。
这些怪兽形态各异,他们不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形象。这节课我就带大家走进怪兽的世界。
二、新授:
1.在你心目中怪兽是什么样子的?(生说说对怪兽的印象)。
2.图片展示各种怪兽。
3.小结:怪兽有不同类型,可爱或者可怕。怪兽并不是人们没有根据、没头脑的乱想,它总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有其他动物的影子。
4.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笑脸变怪兽》。请你把这个笑脸娃娃组装成形象各异的怪兽。(生上台游戏板演)。
5.同学们拼的很好,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了这样的方法想象出了一种象征我们中国的吉祥神圣的怪兽——“龙”,龙集很多动物的优点于一身,在它身上你看到有哪些动物的影子呢?(生:鹿角,鹰爪,蛇身,鱼尾……)。除了龙之外,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吉祥的怪兽?(生:凤凰、麒麟、辟邪)。
6.小结:像这种把多个动物特点组合起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拼装组合。(板书)。
三、欣赏归纳:
1.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2.在这些怪兽图片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表现手法?(生:变形、夸张)板书。
3.看图辨识怪兽所用表现手法。
四、实践:
了解了画怪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试着画一只怪兽出来。
游戏:大家一起造怪兽!学生尝试添画。教师随意给一个外形,请上台的每一个同学给外形添一部分,让其最终变成一个怪兽。(怪兽要突出“怪”)。
五、示范:
1.播放教师绘画视频。师解说绘画方法。
2.出示完成的范画。
3.欣赏部分学生作品。
六、作业:
1.要求:大胆想象,运用所学表现手法画一只造型新颖的大怪兽。(注意构图饱满、色彩鲜明)。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展示:
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八、拓展:
今天,同学们创作出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怪兽形象。在生活中,有很多怪兽形象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图片展示)。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惊喜。
1.大师的怪兽:米罗作品欣赏。
2.怪兽博物馆图片展示。
3.生活中的“怪兽”图片展示。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七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标志设计中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标志设计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
3、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标志设计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
标志的创意设计。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等。
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标志设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标志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标志的类别繁多,使用广泛。例如:用于国家标志的国徽、国旗。用于团体标志的共青团团徽,团旗,少先队的星星火炬。用于商品上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轿车标志;用于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如公路局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公安机关的标志、红十字的卫生标志等;用于会议上标志,如奥运会标志,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用于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称交通标志;指示人们注意安全的安全标志;标明街道的路标等。此外,标志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多样化,如体育运动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等。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永久牌自行车标志、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韩日世界杯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三)、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本班特色的标志;
2、给学校各专用教室设计一个标志;
3、给学校的音乐会、艺术节、讲演比赛、故事会、家长会、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校庆等活动设计一个标志;要示形象鲜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美观。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2、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教具学具:
儿歌配画作品,画册或图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出示儿歌:拔萝卜,再出示配画后的拔萝卜儿歌,欣赏比较,从中让学生了解为儿歌配画可以让儿歌更有趣,更能吸引大家,也便于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儿歌的内容。
2、欣赏儿歌图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儿歌的趣味,认识和了解画面中色彩的搭配,画面内容的构图安排,等等。
3、小组交流讨论:自己想为哪首儿歌配画,画什么,怎样画?
4、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5、展评:
6、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九
1、增强学生对事物得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得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
2、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
3、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
4、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事物得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得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得变化。
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三、学法指导。
1、室外造影游戏。(自由摆姿造型)。
2、室内借形想象。(添画完形创作)。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5分)。
1、课件展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动他也动,就在脚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书课题:《影子大王》。
二、捉影游戏(8分)。
1、室外操场。
观察人物、树等影子。思考:这些影子是怎么来得?
2、学习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吗?怎样才能捉住呢?
3、小结。用粉笔把影子得边缘画下来,就把影子捉住了。
三、影子探秘(5分)。
1、观察影子得变化。(变化多端)。
2、多人组合姿势,变化更有趣得影子。
3、构思。首先是把现实中存在得问题解决,再是选择最科学得方法把它变成一幅美丽得画。
四、完成添画(5分)。
1、集合学生观察影子,引导联想,它们像什么?(动物、大小壶等)。
2、引导想象添画。
3、小结:大胆添画。
五、学生创作(10分)。
1、室内创作。2、指导构图。3、修改完善。
六、欣赏评价(7分)。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七、当堂作业。
学生完成一幅影子绘画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14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