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自己的一次自勉,开始写吧!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把零散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同时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l”,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
是几个。
(2)填空。
是几个。
是几个。
是4个。
是
是()个。
是()个。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56+6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板书:简单的分数加法)。
2.教学例1。
(l)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
是2个。
是1个。
2个。
加上1个。
是3个。
就是。
因此。
(板书:
)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
(1)(课件演示: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
4.练习。
(1)口答:
的思考过程。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第十一册p77~7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达标。体育老师对班上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测试,采集了如下信息:
组别全组人数达标人数。
第一小组109。
第二小组2523。
第三小组2019。
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呢?
单从全组人数或从达标人数上能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引导学生思考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的关系,发现计算“达标人数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最合理。(将表格最后一栏补充完整)。
2、教师指出,像90/100、92/100、95/100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让学生再说一说这几个百分数的含义,并小结:这几个百分数都是(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相比较的结果,表示(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表示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关系?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上面几个数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知道吗?“%”叫百分号,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会读这几个百分数吗?板书:90%读作:百分之九十。
[设计意图]“达标运动会”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怎样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单从全组人数或达标人数上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进而萌发寻求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思路。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现计算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不容易看出结果,算出百分之几才便于比较。这样,不仅揭示了百分数的实质,而且使学生强烈感受到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对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二、交流信息,加深理解。
1、读一读下面含有百分数的信息。
(1)青岛啤酒厂七月份的啤酒产量是六月份的140%。
(2)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1%。
(3)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4)据了解,西欧某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5)学生的近视率应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某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小学生18%,初中生49%,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64.2%。(附条形统计图)。
2、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写百分数。老师喊“停”后,以10个为标准,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两人板演)。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达标。体育老师对班上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测试,采集了如下信息:
组别。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百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百分数》教学设计3、观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优点?分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较大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举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5、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出示: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解释、表达、交流,同时不露痕迹地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初步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的特点,加深理解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可谓一举多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一箭双雕。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2)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所以3/4吨=75%吨。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与小华身高是小明的89/100两个分数含义相同。
(4)一件衣服降价30%,意思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三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特别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练习效率。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以青岛市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为背景,提供了和“十一”黄金周期间来青岛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等信息,通过解决“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20‘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和“20同期到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等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重视知识的迁移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由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迁移到这一类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青岛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每年“十一”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青岛旅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非常的幸福。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2)到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
谈话: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该怎样计算呢?你能不能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该如何列式,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
102×84%=102×0.84=85.68(万人)。
答:及格的同学有85.68万人。
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已知到海滨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84%,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求102万人的8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补充练习:
(1)张红看一本200页的书,已经看了全书的80%,看了多少页?
(2)工人叔叔要加工1500个零件,还剩下10%没有加工完,还剩下多少个没有加工完?(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
(1)画图,理解题意。
(2)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
方法(1):5-5×70%方法(2):5×(1-70%)。
(3)学生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据。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1.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减去流失海外的数量。
2.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出了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30%,这时要示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5万件的30%是多少。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自主练习。
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
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
自主练习第9题。
第1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说到篮球就会让我们想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
(姚明)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出示)。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出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教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1、出示例题,引发探究。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出示表格)。
姓名。
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并明确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边增加“投篮的比率”一栏。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
让学生说一说16/25、13/20、18/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个分数,先两个两个比较,再确定哪个分数最大,或者先把三个分数一次性通分,再比较大小,也可以把它们都改写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谈话: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改写。
指名口答改写的结果,教师板演。
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再让学生说一说65/100、60/100的实际含义。
提问: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提问: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
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组织学生说一说读法和写法,教师进一步示范64%的读、写法。
提问:百分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号形式写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模仿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照样子表示出65/100、60/100,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提问:读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提问: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
教师: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停,时间不是很长)。
师: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教师:如果不直接告诉别人,让别人猜猜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还有70%没有完成;。
学生2:我写好的接近50%;。
学生3:……。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
单从全组人数或从达标人数上能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引导学生思考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的关系,发现计算“达标人数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最合理。(将表格最后一栏补充完整)。
2、教师指出,像90/100、92/100、95/100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让学生再说一说这几个百分数的含义,并小结:这几个百分数都是(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相比较的结果,表示(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表示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关系?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上面几个数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知道吗?“%”叫百分号,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会读这几个百分数吗?板书:90%读作:百分之九十。
[设计意图]“达标运动会”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怎样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单从全组人数或达标人数上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进而萌发寻求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思路。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现计算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不容易看出结果,算出百分之几才便于比较。这样,不仅揭示了百分数的实质,而且使学生强烈感受到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对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二、交流信息,加深理解。
1、读一读下面含有百分数的信息。
(1)青岛啤酒厂七月份的啤酒产量是六月份的140%。
(2)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1%。
(3)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4)据了解,西欧某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5)学生的近视率应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某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小学生18%,初中生49%,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64.2%。(附条形统计图)。
2、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写百分数。老师喊“停”后,以10个为标准,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两人板演)。
3、观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优点?分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较大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举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5、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出示: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解释、表达、交流,同时不露痕迹地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初步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的特点,加深理解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可谓一举多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一箭双雕。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2)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所以3/4吨=75%吨。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与“小华身高是小明的89/100”两个分数含义相同。
(4)一件衣服降价30%,意思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三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特别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练习效率。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数学。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自主学习、同桌互说、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指名说一说。
3、师说明: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百分数的影子,说明百分数很常见,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百分数,那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1、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中90%的意义。
2、讨论交流:图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指名汇报。
3、质疑:百分数究竟表示什么?用自己的话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结合ppt中的百分数,同桌互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6、指名汇报,师生评价激励。
(二)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生自学教材83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2、生尝试写20%,全班交流百分数的写法,师介绍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并示范板书。
3、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检查,汇报完成情况。师评价激励。
4、怎么读百分数?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过渡: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和分数的关系很密切。
出示课件:选一选、填一填。
50%、3/4、2/5、70%。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
一根电线长()米。
2、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质疑:能不能说一根电线长50%米?为什么?
4、同桌讨论、归纳总结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出示课件,感受在调查、统计中,百分数更便于人们进行比较、分析。
2、介绍83页“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
三、巩固应用。
闯关练习(出示课件)。
第一关:我会读、我会写(练习十八第1、2题)。
第二关:火眼金晴判对错。
第三关:看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认识百分数。
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0%读作:百分之二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九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一、谈话导入。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一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二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难点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准备
挂图
环节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2.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三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先教学例4,以1/2×1/4和1/2×3/4为例,让学生先根据图形理解算式的意义,再根据图形写出计算结果。
三、然后教学例5,以2/3×1/5和2/3×4/5为例,让学生根据算式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四、最后通过观察例4和例5算式和结果,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
-->。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四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
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
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五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复习迎新。
口头列式。
(1)80的是多少?(2)的是多少?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的34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2)验证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3=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九的第1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教后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37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