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是一种通过辩证推理、论证等方式表达观点和见解的文字形式,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在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真实、简明扼要。这些总结范文是从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的视角来撰写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一、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挂饰》是人教版第二册当中的一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如何保持它的美丽并使它更加易于人类居住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纸餐具,但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件废旧物品给了孩子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认知: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废旧物品焕发新的光彩。
情感: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能力:通过对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五、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纽扣、纸盒、吸管等废旧物品,废旧物品做成的图片课件。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果核、落叶、纽扣一次性纸杯等废旧物品。
(一)、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活动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边用早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快速穿成一个挂饰,并把它挂到脖子上,让学生欣赏。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意图: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及时回顾“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纸杯、吸管、费旧纽扣、果核等一一展开,让学生观察,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最好的组合方式。
(教学意图:联想是再创造的基石,没有生动的活跃的联想,艺术作品就缺少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准备好的费旧物品摆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拼一拼、合一合、剪一剪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教学意图:再次联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放飞理想的空间。在合作探讨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二)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教学意图: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总结探讨的结果,由此上升到一个提炼经验的高度,让学生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听取别人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补了自己的短处。)。
2、点拨引导。
(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将它们改造成想象中的东西,还可以用许多手段去修饰,保留它们原有的美,稍加改进就可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小挂饰。)。
(三)小挂饰造型图片欣赏。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联想,为下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四)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一段激情飞扬的音乐响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带着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可随时调节学生们的学习评价方向。)。
3、小组和他们的创作成果拍照留念。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收获的无比喜悦,增强了小组集体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教学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课业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剧情表演。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思想,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
七、反思: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具备巨大的创新潜能。但我们看到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好他们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张扬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合作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调的,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幕后的引导者、共同学习交流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优势。
(三)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十分关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定来实现的。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说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关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附:板书。
《游园不值》。
屐齿扣潋滟亦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一)导入新课。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第二遍,跟读(逐字读)。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可进行两遍)。
三、拓展活动。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我在教授科学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教学时,我当时按照已经准备好的教学思路走进课堂,满怀信心地实施课堂教学。根据多年的经验,这堂课教起来并不难,只要把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形象化的给出,方便学生理解即可;在继续深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关系,让学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其四个概念间的关系,即达到其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中所用的实验没有用教材上现成的试验。这节课教学的开始便从现实生活入手,我选择生活中最熟悉、最多见的食盐和水来做试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之近。我设计的试验是这样的,在室温下,选择一个量程为250毫升烧杯,在烧杯里加入100克水,分四次向烧杯里加入10克食盐,而且加完食盐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保证食盐充分溶解,同时观察且记录结果,记录结果如下:
第一次: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全溶无食盐剩余。
第二次:再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全溶无食盐剩余。
第三次:再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全溶无食盐剩余。
第四次:再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部分溶解有食盐剩余。
[注:未溶食盐是4克]。
第一次所得溶液、第二次所得溶液,、第三次所得溶液均能溶解食盐故称为不饱和溶液,第四次所得溶液已经达到不能溶解食盐的状态,也就是说达到溶解极限,其极限值为36克,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据此可借此试验全过程,分析。
总结。
得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此时有位女同学问:“老师,所有固体物质在100克水中溶解均有极限值吗?”听完后,我大脑中突然有了新感觉,感觉到第四次试验溶解达到极限,其极限值为36克,已经为固体溶解度的理解无形中提供了相当不错的理论基础,何不借此顺水推舟把固体溶解度与学生一起学完,同时也给这位女同学一个解释。这样把下一节难理解的概念轻而易举得学会了,为下一节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做到难点分散,教材有机整合。于是我这样做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非常默挈,有水到渠成之感,过去对固体溶解度的教学之困得到解决,而且收效奇佳。真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真是瞬间的灵感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挈机,可见稍纵即逝的灵感,我们如果不注意便会离我们远去,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捕捉这种灵感,时刻注意挖掘这种教学潜在资源,开辟教学新天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真正地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一、教材内容。
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
1.向学生讲授太极扇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2.进行太极扇的基本动作教学;3.套路中第一段前四个动作学习。
二、教材分析。
太极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她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太极扇融合了太极拳与其它武术、舞蹈的动作,太极与扇的挥舞动作结合,刚柔并济、可攻可守,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在学生选修课中开设太极扇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项能够长期参与并且在离开校园后依然能用来健身的体育运动项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太极扇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运动特点,并进行太极扇基本动作教学,包括刺扇、云扇、开扇、撩扇等。基本动作是进行太极扇完整套路教学的基础,所以对于本次课中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太极扇的运动形式,做到熟练持扇,熟练掌握各种扇法。另外本次课还要学习套路中第一段的前四个动作,分别是(1)起势、(2)虚步撩扇、(3)震脚抖扇、(4)云手拨扇。这四个动作就包括了扇子的基本动作中的云扇、抖扇、拨扇、撩扇等。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九年级一班的学生,共14人,学生在九年级正处于接受新事物极快的时期,太极扇作为九年级新开的体育课,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九年级学生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通过太极扇的选修学习,也能让学生把身体和大脑有效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肢体的协调能力。
1、认知目标:学习和掌握太极扇基本运动规律,了解太极扇运动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100%的学生能掌握新授的太极扇基本动作,包括开扇、刺扇、云扇、撩扇等,使80%的学生掌握太极扇套路动作中的第一段动作,并能伴随着中国功夫音乐的伴奏进行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寻找锻炼的乐趣。
五、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扇子的运动特点,掌握太极扇的基本动作及其技法。
难点:第一段套路动作中云手拨扇,需要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较强的控制扇子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教师启发指导、示范教学、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配合,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整节课力求做到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教学内容采用分解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太极扇运动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对太极扇选修课上课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要求,包括爱护器械等。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
1.体育游戏:首先安排了慢跑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穿插体育游戏“听数抱团”。在游戏开始前给学生讲清游戏方法及规则,使学生明确该项游戏的进行方式。在慢跑过程中添加体育游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很好的帮助,而且通过游戏,使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够兴奋起来,为更好的进行下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2.徒手操。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使学生身体各关节做好充分的活动,为进入体育课的学习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
1.介绍扇子的基本结构:采用讲解法向学生讲授太极扇的基本结构:扇面(正面、反面)、扇骨(大扇骨、小扇骨)、扇根、扇首。
2.学习太极扇的基本动作:采用讲解示范法,学习基本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基本动作包括:刺扇、开扇、云扇、撩扇、拨扇。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学生在模仿时看清楚,提高学习效果,一定要注意对不同的动作采用不同的示范面。其中包括武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正面、背面、镜面、侧面示范。
3.学习太极扇完整套路中的第一段动作。本次课要教授的内容包括第一段中的前四个动作,在进行教学前,首先给学生进行这四个动作的完整示范,让学生通过观看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再分别进行这四个动作的教学。每个动作分别采取完整示范及分解教学的方法进行。当四个的动作教学结束后,首先由教师采用背面示范的形式,带领全班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加深这四个动作的印象,然后将学生分为2个组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播放《中国功夫》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中进行练习,熟悉音乐的节奏,为今后完整套路配乐练习打下基础。在进行分组练习时,将自己在上课时观察到的那些掌握动作快,以及练习的好的学生分别分到2个组中,发挥学生的骨干带头作用。学生在进行分组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分别进入到各组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纠正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掌握动作情况不好的学生,再将他们单独分出来,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更细化讲解教学,进行单独辅导。
4.素质练习:自命题目“穿越隧道”,将学生分成两组,每名学生依次钻过由两名学生双手持太极扇在头顶搭建的隧道,要求速度快、同组之间连接紧凑,两组采取竞赛的形式,并制定对速度慢的一组采取深蹲跳的惩罚措施。通过这项内容的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灵敏性,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团结齐心、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结束部分。
1.配乐伸展做放松体操。
教师带领学生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肢体放松,学生模仿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消除肌肉疲劳,恢复身心。
2.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安排器材回收。八.场地器材。
1.场地:篮球场。
2.器材:太极扇15把,播放器1个九.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的练习密度约35%左右,练习强度中等,素质练习时强度达到高峰。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的游戏部分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动作。太极扇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中学开展太极扇教学活动,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体育,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把我国传统体育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1、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像对比,探究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寻找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南丰北缺。
教学难点。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某种意义上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由干涸的土地图片获得心灵的冲击,并猜测这么缺水的地方在哪里。
通过身边事物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将珠江充盈的江水和甘肃某地干涸土地进行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产生感性认识。
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呢?能联系之前学过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一下吗?(课件相应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同学们觉得我国什么地方缺水最为严重?为什么?展示全国、南方、北方、华北、东北等地的人均水资源数据。
提问:华北年降水量并没有像西北那么少,为什么人均水资源量这么低呢?展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解释原因。
通过读图,归纳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其原因。
通过数据和人口密度图,探究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而且原因并不相同。
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实感受一下,北方由于缺水,生活是多么艰难。观看视频。
加强学生对北方缺水地区境况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提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方法。
将学生之前积聚的对北方缺水忧虑的情感体验释放出来,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献计献策。
展示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提问:
1、从哪条江调的水?
2、调水线路主要有哪三条?分别把水调到哪里去?
读图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展示南水北调各地开工图片,表明南水北调这项跨世纪大工程已经开工了。完工后将很大程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欣赏图片。
加强时代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地理课能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
承转:除了跨流域调水,还有哪些方式能缓解北方的水危机呢?
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调水,解决水资源短缺还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我们南方地区是否就没有缺水的烦恼了呢?你知道吗?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南方的某些农村在少雨季节也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某些地方由于水污染严重,甚至“守着大江没水喝”,还好我们闽江水质目前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
酝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
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b自我评析。
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教学目标”
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さ比唬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标准和要求:学生学得实在,学有所获,能够不断进步。学生“学有所获”,教师的“教”才有水平。
4、“教学时间”上,我赞同一个课时写一个教案,不连堂写。这样便于老师操作。编写教案中,“教具、学具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有助于指导“教”与“学”,达到优化。
5、“教学过程”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为四个步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延伸;师生交流、小结。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活动,做到“有目标引路;有重点、难点的凸现;有知识点的归纳小结”,力促目标的达成。
6、“作业设计”不是布置作业。争取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实践等来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大班的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目标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诵、按结构仿编这些大容量的学习任务对于处在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该目标缺乏针对性,适用范围过于广泛。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3)在阅读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提高阅读兴趣。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同时该教学活动目标运用了“品尝”、“观察”、“表达”等词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唯一不足在于目标一过于笼统。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附歌词:北风爷爷别神气,别神气,我敢和你比一比,比一比,跑跑跑,跳跳跳,北风爷爷吓跑了,吓跑了。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该目标没有从统一的角度进行表述,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学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同时目标表述不清晰、不准确,“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
(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篇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
总结。
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篇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京剧并非是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本文话题: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教育知识教学方法散文诗案例分析幼儿豌豆。
程中虽然孩子在动、虽然有多种活动情景和活动方式、虽然展示了“多样性”、“变通性”、“情境性”,但是儿童只是充当了“提线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动都由教师“提线”才作出反映,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还不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吗?例八:体育活动:接拍球(大班)简要过程:1、拍球进场,做球操。2、探索双人拍一个球的方法:俩人接拍球练习后交流:成功了吗?怎么接拍的?小结接拍球的技巧:规定每人一次拍几下;要边拍边数;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个小朋友要接下来拍3、继续练习接拍球:俩人接拍;几个朋友接拍等。4、游戏:躲皮球。5、听音乐做放松动作。分析:五个活动环节既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展示了课程改革的风貌。首先由幼儿自主拍球进场、做操活动身体,然后重点练习接拍球,这里提供了让幼儿主动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时空,幼儿在多次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通过自身练习、与同伴互学积累经验、习得技巧;又在自主练习中巩固技能、在开放性的过程中保证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探索机会。幼儿和同伴共同经历的探索、练习过程要比教师只授予技能对他的成长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养成凡事动脑筋的积极学习的态度,这种习惯、态度、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课题名称:?教材版本:仁爱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分钟。
(一)学生分析。
初中是学生关键的年龄阶段,十三四岁的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方面都处于质的变化阶段,他们的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和依赖性交织存在。他们十分喜欢表现自己,他们爱说爱动,抽象思维发展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在学习外语时,逐步在理解外语现象基础上掌握外语的规律。我所任教的班是七年级()班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之前,在小学阶段已经具有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力,对英语学习比较有兴趣,积累了一些的英语语言知识,并能用“?”“...”“”等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的“?’进行设计的,这个话题分两个课时,本教案重点对第一课时进行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让学生灵活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句子来进行交际,从中学习如何谈论服装的颜色、大小及询问价格等,增强了趣味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购物的日常用语,有了语言基础,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困难不大,为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学生很容易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教学理念。
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的教学设计是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以“”为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来关注和引导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对服装的喜好、物品的颜色和价格,以及买卖东西时使用的礼貌用语。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可自拟在商场售货和购物。如:
.
.?.情感与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克服害羞、怕出错等心理障碍,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最强调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它是指涉及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
任务一: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穿衣物的英文名称。如:,,等。
任务二:让部分学生模拟在商场买卖东西,练习相关对话。如买卖可以是衣服、文具、花、水果、生活用品等。
任务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购物,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等。.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日常用语去模拟购物或售货。.教学手段。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图像导入新课,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融人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5多媒体课件,实物(玩具,文具,衣服,花,水果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生跳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
:,..,’..,.用谈话式引入,然后板书,突出主题。用课件展示不完整图片来请学生猜,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回答::.:.…。
教学思路:通过猜图游戏引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
听完对话后,再重放,问题切入:????(在学生回答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不间断地教单词和句型)教学思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能更有效地捕捉信息,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为后面的语言实践准备实用句型。这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新句型用法的教学方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分角色操练()。
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变换角色反复自由操练,让学生初步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思路:学生学习了本课购物的话题后,熟悉内容,口头表达流利,作此操练,可以为下面的自由对话作铺垫。
学生熟悉了本课的语言知识,可自由进行购物。(创设分别在,购物的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与此同时,学生自我表现得到发挥,不久,学生都买到了他们喜欢的东西,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5教学思路: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购物活动,他们不会羞于开口,而是抛开胆怯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体验购物的乐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谈话式导人新课并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操练,如:利用互动交流、听、说、表演等活动来巩固语言知识。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联系生活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语言交际。在一个个不同的购物场景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把本课所学的内容作为参考话题并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进行语言交流,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高潮,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展现,把“舞台”让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出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今后应多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更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学习。
5/5。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一
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发展学生腹部力量。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解析与拓展。
一、常规教学。
1、集合站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准备活动部分。
1、教师领学生一起根据音乐走跑成圆形。
2、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3、师生共同活动身体各关节。
三、基本部分。
单脚跳练习:
1、提出要求,并讲解动作要领,示范正确动作。
2、组织学生练习。
3、评价学生表现。
4、学生模仿练习,原地跳起。
5、找学生示做,讲评优缺点。
6、学生自我巩固练习。
7、游戏法练习:往返10米跳接力。
四、结束部分。
1、教师领学生走成一圆形,手拉手,四步放松腿部。(音乐,四步节奏)。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预定下节课目标。
3、师生互道再见,下课。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二
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跨栏,不敢做有点难度的单杠、双杠动作,不敢跳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对动作要领没掌握、对自己没信心。如在跳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踏板动作。跳板动作完成得好,跳箱动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恐惧的心理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跳箱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仔细看清图片的每一动作,并做不过跳箱练习,另外,跳横箱的关键是踏板,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踏板技术。
技术已掌握,可还是不敢跳,这就要克服恐惧心理了。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跳箱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到箱上就会摔跤,所以不敢跳,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难免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我采用了两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学生团结一致,二是比较增强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跳是因为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在地上垫一层厚垫子并把范围扩大。其次,周围站几个较有安全感的男生进行保护帮助。
三、反思。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三
适于年级: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开师生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一、激趣入题。
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
(板书课题:10、假如)。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4.指导识字。
(1)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
寒袭击觅饿泣。
(2)出示课件1,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
(3)同桌之间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识字效果。
5.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寒冷袭击觅食哭泣快乐叹息。
三、再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2.出示课件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想给画,让它们;
我想给画,让它们;
我想给画,让他。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
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小树在冬天面临的寒冷,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这样小树就不怕寒冷的袭击,能安然地渡过冬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绿化我们的地球,说明作者爱护树木。
第二节,小鸟是地球上可爱的精灵,找不到食物时会饿死的,作者要给小鸟画上一些米粒,这样小鸟就能快乐地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第三节,西西是残疾人,没有腿他内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给他画上一双腿,这样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奔跑了,表现了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4.在学生谈阅读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后再读或配乐朗读,以求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5.小结,激发情感。
五、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1.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和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学生思考,放柔和的轻音乐)。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4.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两节诗句,写后让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欣赏自己的作品。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课件3,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
例:“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
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评析。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四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
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五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学生就没有必要组织体育教学,没有学生也就不存在体育教学。
2、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者。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也是内在的掌控因素。
3、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掌控体育教学的依据,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具有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的定向和评价因素。
4、体育教学的第四个基本因素是体育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内容的体育就不成为教学而只是锻炼,就不是学科而只是活动,没有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就空洞化了。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内容的实体(课程)和内容的载体(教科书)共同组成的,它们是体育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科的体系和学生的需要选编出来的。
6、没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它是体育教学的第六个基本因素。
7、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它是与目标、教师、与学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选择的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其中包含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及其传递方式。
8、体育教学评价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本因素,它与教学目标、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根据目标制定各种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评价教师“教”的方面,也有评价学生“学”的方面。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游戏教学要密切联系所学内容有些课为做游戏而做游戏,游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游戏与主教材没有关系,各游戏之间也没有关系,这明显是无目的的安排。
2、游戏教学不宜过多。
有些课安排了3-4个游戏,游戏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耽误了主教材的教学,这明显是多用了游戏。
3、游戏教学要有创新,体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
4、游戏教学要选对教学对象。
有些课的游戏本身挺好,但用错了对象,同样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把低年级的充满稚气的游戏,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使高年级的学生做起来感到尴尬,让看课的人也感到滑稽。
5、游戏教学要用对时机。
有些课的游戏是因为用错了时机,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学生在专心致志地进行体育学习之时,突然中途插进来一个游戏,打断了教学。自然这个游戏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三、试述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团队精神的培养。队列练习可以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在隆重庄严的集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2.优美体态的养成。由于队列练习都是以规范的身体动作和优美的动作姿态组成的,因此,经常的队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美的体态和体形。
3.集体技能的形成。由于许多队列练习都是集体行动的基础和内容,如集合、集体行进等。因此,队列练习可以促进学生集体活动技能的提高。这种技能在应激状态下,具有特殊的价值。
4.教学效率的提高。集合、分散以及集体移动等队列队形,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手段。在有些场合下,运用队列队形来调动队伍,可以节省教学组织的时间。因此,学生在课中快、静、齐的队列能力,有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5.意志品质的磨练。队列练习是一种重复性的身体操练,与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比较单调枯燥,而且非正常体位的队列动作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身心疲惫。
6.通过学习集体的行为规范和集体行动的技能;让学生在自由被限制的条件下,学会忍耐,提高自律能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整齐划一集体行为的美感。
四、如何对待体育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1、首先明确应表扬和批评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的运用表扬和批评。
2、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教育机制处理很多突发事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各方面教育好。批评和表扬是历来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手段。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学手段,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成功教育的原则是不抹杀学生的闪光点,不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它并不排斥批评惩罚。赏罚分明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如果学生明明做得不够好,老师还要大加赞赏,这会让他们觉得成功来得很容易,从而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让表扬贬值。久而久之,你那赞扬在学眼里无非就是一句口头禅罢了,激励作用从何谈起。而且一个学生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又怎么面对挫折和失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也要注意时机,因人而异,把握有度,否则会产生副作用,事与愿违。
3、在教学工作中,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其实对于批评学生这其中包含很多学问,批评的方法掌握如何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教师批评学生应该注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批评;注意批评的场合;讲究批评的度;批评时不能抬高自己,盛气凌人;批评时要注意创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注意自己的姿态、表情和语气,批评的艺术就在于能机智灵活地创造出良好的沟通气氛,使沟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贯彻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但以表扬为主决不是不要批评。没有表扬的体育教学不是教育,没有批评的体育教学也不是教育。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中,只许表扬不能批评的做法是片面的。我们要正确解读和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服务者”、“新的对话方式要多用表扬”、“要形成亲切的语言风格”等等说法的正确含义。不能把学生当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十全十美的天使,体育教学不是只有正确没有错误的“真空地带”。所以,体育教学不能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只能亲切不能严肃,只有服务没有教育。种好、好、好,一切都好;优、优、优,全部都优的“无劣评价”,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五、如何保证体育教学中的安全?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这种技能包括:
(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
(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
(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学校和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还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使用制度》、《游泳池使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等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总之,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得来的。现在的消极安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危险;现在敢于面对危险,克服它,战胜它,就能为未来的长久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师规避伤害事故责任的最好办法,就是细心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而做好安全工作就要靠制度的建立和程序化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安全问题背后的东西,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上好体育课,这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
六、如何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任务。
既然是自主学习,就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更不能是手把手的教学,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指导。所谓“若即”,是指教师应给予学生教学安全、信息与秩序的保证与维护等;所谓“若离”,是指教师在确保安全、目标正确和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不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不要干与那些“独出心裁”富有创意的想法和行为,要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纠正的时间。
4.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应该是“有始有终”的。“有始”,就是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和提出学习课题;“有终”,就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进行总结与评价。总结和评价都包括“教育”和“认知”两个方面。“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秩序、纪律、行为及合作表现等进行总结与评价;“认知”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自主学习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相关信息与信息媒介的准备。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就可依靠这些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信息媒介主要有学习卡片、挂图、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等。
3.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
在自主学习中,由于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因此,一些道德问题与行为问题比较容易发生,如打架斗殴、损坏公物、污言秽语等等,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更是背离体育教学“育人”的根本方向。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绝不是自由活动,更不是“放羊”。自主学习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和条件,几不具备这些要素和条件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当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与“放羊”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需要我们去加以克服的。所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运用自主学习所造成的。
七、体育教师如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1、要把握全体学生的身体情况。
2、要仔细钻研教材。
3、要了解不同的情况下的运动负荷的变化。
负荷除了与教材和学生的身体有关以外,与许多环境因素变化因素有关,有客观的气温、风力、场地的变化,还有主观的情绪、态度的变化,也有集体合作氛围和比赛竞争气氛的变化等,体育教师也要对这些变量心中有估量,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4、要掌握更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
从影响运动负荷的众多因素来看,对运动负荷的把握的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动态的体育课之中,面对几十名学生去靠不时地测心率来把握运动负荷更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要依靠一些更为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现在常用的有询问法和观察法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体育课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运动技术和不断地锻炼身体,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运动负荷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身体为第一原则。设计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学生身体内在安全和外在安全两个方面。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运动技术,因此在设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使运动负荷要能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负荷,比如在初学运动技术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熟练运动技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在战术学习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比赛和应用战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无论是为了学好运动技术,还是为了在体育课中不断地锻炼学生身体,都应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有相应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而且运动负荷还要符合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不同需要。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没有一定的运动量也是不可能的课,运动中的激情焕发都需要运动的负荷来诱发。运动量过小体育运动的特点无法发挥,体育课上得消沉和平淡;运动量过大也会因过大的运动量使学生疲惫不堪,体育课上得过于劳累和辛苦,学生也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是在身体活动中进行的,会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体育课不能过于影响学生下一节的学习,要通过对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以及在体育课后半段的调整,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下面的文化课学习。
总之,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和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而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都必须把运动符合和练习密度放在心中,要重视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把握和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但是也不能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设计机械化,更不能把体育课的负荷的描绘和计算变成“假科学”和“伪科学”或粉饰体育课的虚假之物。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要为学生切实掌握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服务。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六
一、教材简析:
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阵雨来临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读通、读懂、背诵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辛弃疾,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通——正确朗读诗词。
2、说说你对辛弃疾的了解。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另外注意节奏停顿,请看屏幕。
5、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6、多层次赛读: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阕。一二大组读上阙,三四大组读下阕。老师读上阙,学生读下阕。
二、读懂——走进作者内心。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清香的绿茶,需要慢慢品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一番!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让我们与辛弃疾同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朗读这首词的上阙,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组内尽量解决,也可以一会求助于全班同学。
2、小组内朗读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随机评价。
可能是农民在说:“你听,青蛙叫着,田里的害虫少了,今年的水稻肯定会丰收。”
5、感情引读:对呀,作者闻着飘在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农民有一个丰收年呀!带着期盼之情齐读这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么不容易呀。辛弃疾正为农民高兴呢,齐读!
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荡漾在辛弃疾心头的兴奋。再齐读!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由读下阕,小组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小组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
4、教师引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之中,全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先前天气晴朗,不知何时天空已经飘来乌云,豆点一样的雨下起来了。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此时,词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惊喜),生读出惊喜。(放松),生读出放松。(兴奋,可以到茅店与乘凉的农民喝喝酒,说说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让农民也高兴。)读出你的兴奋。陆游有一句诗,表达的也是峰回路转的惊喜、兴奋,也能用在这里表达辛弃疾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三、拓展,感悟作者人生。
1、你们了解词人辛弃疾以什么为号吗?(稼轩)为什么以“稼轩”为号呢?(“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轩”??过去书斋、茶馆、饭馆的名字常常用“轩”)(“稼轩”说明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2、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多年,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的词,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还记得吗?(背《清平乐.村居》)。
生齐读这首词。
四、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词人。课后搜集辛弃疾的词,下周举行一次辛弃疾词展示会,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七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一、 导入 :5。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2、 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八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小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让学生自己对假期的一些锻炼进行自我总结。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解析与拓展。
一、常规教学。
1、集合站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同学们,愉快的暑假结束了,在长长的假期里,你们过的愉快吗?你们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你坚持锻炼身体了吗?让我们先自己回顾一下。
学生自己回想。
分小组讨论:4人一组。
教师集合分别提出问题。
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
三、总结。
1、只有从小锻炼,才会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只有加强锻炼,才会有一个更强壮的身体;才会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新的学期里我们要共同锻炼,共同营造我们的和谐课堂。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九
首先,研究要回答的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这些问题一般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对于案例研究必须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即要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何在,以及什么知道,什么还不知道。
其次,研究的理论主张即研究者的主张。研究主张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日后的研究起引导作用。研究主张并不能改变研究目的,而在某种程度上,研究主张,特别是提出与正面形成对比的反面主张,却有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再次,研究的分析单元。研究的分析单元可以是一个实体、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一个社区等。研究的分析单元是研究所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是研究数据搜集的边界。可见,研究的分析单元与研究问题的确定相关。
最后,数据与理论主张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诠释数据的标准。一般来说,在研究设计之初,就必须对研究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达。特别是在研究者反复阅读数据时,很有可能产生新的主张,这就需要根据新的主张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可见‘数据与理论主张是相关联的。对于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量化的解释性分析技术,也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结构性分析和反射性分析技术。
此外,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研究者还要确定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案例选择。案例选择的标准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研究者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问自己在哪里寻找案例才可以满足研究的目的并回答研究的问题,以便找到最适合的案例。美国案例研究专家罗伯特。k.殷认为,案例研究设计有单个案例研究与多个案例研究之分。单个案例研究设计适用以下条件:当一个案例代表测试理论的关键案例;当一个案例代表一个极端或独一无二的案例;当一个案例是揭露性案例。对于运用多个案例设计的优势在于多个案例得出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总之,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对问题的概括应指出关键之处何在,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研究者在详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设计。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如新产品销售不力只是表面现象,是生产、管理、销售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等等。
太极教学设计案例篇二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达到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呢?我以为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识字,巧妙引导。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汉字比拼音文字难学,这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一面。其实汉字也有易一面——汉字有形声、象形、会意这些特点,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汉字,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特点来识记字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其识字能力,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识字兴趣。
1、体态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学习“弯、圆、扁、闪”等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动一动手,眨一眨眼睛,这样也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再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很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2、表演法。
还可以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演一演,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鸡、鸭、鹅、羊、猫、狗”等动物的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尽量地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
3、实物演示法。
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再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支削好的铅笔,学生一看便知:一头粗,一头细就是“尖”。
4、加一加,减一减。
样简单的加减法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
5、比较法。
对形近的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又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乌黑。再如“北”和“比”,两兄弟背靠背“北”,两兄弟齐头向前跑“比”。
6、自编谜语法。
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编谜语可分为编字谜和编物谜两种。编字谜可根据字形结构特点直观、形象地编字谜,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字谜,还可以根据字义编谜语。如学习“全”和“碧”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又如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又如学习“影”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
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你走,有时前有时后,有时左有时右,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有时短有时长,中午在你脚下藏。
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雪花、影子的形状和特点,而且使“雪”和“影”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
7、自编儿歌法。
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也便于识字的形和义。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三、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各种商店的名字,还有各种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注意积累,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四、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参与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39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