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具体的目标,以便进行有效的执行和评估。写一份完美的计划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计划的内容,可以阅读以下范文,获取更多的启发。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一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保护的知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本学期主要开展《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下学期开展《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下面我就《传统文化》课程的计划列如下: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学习传统文化、学会与人交往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1、马援一课时2、诸葛亮一课时3、岳飞一课时复习名人长廊一课时名胜佳境。
欣赏蓬莱仙境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3、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4、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按计划实施主题教育。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二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4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三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四
本学期通过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有效进行书面交流,并对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选用的是《写字同步教材》(硬笔)这套教材注重基础,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循序渐进,实用性较强,十分适合该年级学生使用。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通过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1、继续规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1、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2、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即:规范、端正、整洁。
3、强化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做作业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师要对学生写字做好认真的指导。
3、与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五
语文及其它学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选用的是《写字同步教材》(硬笔)这套教材注重基础,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合
理,循序渐进,
实用性较强,十分适合该年级学生使用。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通过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能够达
到理想效果。
1、继续规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1、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2、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即:规范、端正、整洁
3、强化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做作业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师要对学生写字做好认真的指导。
3、与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六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一周: 古诗两首
第二周: 诗词两首
第三周: 古诗两首
第四周: 汉服
第五周: 龙袍与官服
第六周: 旗袍
第七周: 《诗经》与楚辞
第八周: 唐诗
第九周: 宋词
第十周: 元曲
第十一周: 明清小说
第十二周: 李清照
第十三周: 辛弃疾
第十四周: 蒲松龄
第十五周:孔尚任
第十六周: 姓氏
第十七周: 名、字、号
第十八周: 谦称、尊称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七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本学年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八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每周一节课,每两周学习一课。
1、《论语》八则。
2、《大学》二则。
3、《中庸》二则。
4、《列子汤问》二则。
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6、马援。
7、诸葛亮。
8、岳飞。
9、李清照。
10、辛弃疾。
11、蓬莱仙境。
12、蒲松龄故居。
13、趣味诗歌。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九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每周一课。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4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
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填写好三个项目。
我们言而有信,说出了就做到,别的人才会信服你。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一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段时间,学生对《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 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学法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采取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周次
1 . 第二单元
2 第二单元
3 第二单元
4 第二单元
5 第三单元
6 第三单元
7 第三单元
8 第三单元
9 第三单元
10 第三单元
11 第三单元
12 第三单元
13 第四单元
14 第四单元
15 第四单元
16 第四单元
17 复习
18 复习
19 1.4~1.8
20 1.11~1.15
21 1.18~1.22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二
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学生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中的《大学》。
2、弟子规中的总叙及〈入则孝〉。
3、千字文选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四、教学措施。
1、以诵读为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多形式诵读比赛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录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3、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4、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人人熟读成诵的目标。
5、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年级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五、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第三周语文园地一中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初学,正音)。
第七周《大学》第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五段。
第十一周语文园地五中的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大学》第六段。
第十二周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周《大学》第七段。
古诗:《过故人庄》。
第十四周《大学》第八段。
第十五周语文园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第十六周《大学》第九段。
第二学期。
第一周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第二周复习《大学》一至九段及弟子规。
第三周语文园地一中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情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四周《大学》第十段。
第五周语文园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周《大学》第十一段。
第七周《大学》第十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十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十五段。
第十一周《大学》第十六段。
语文园地六中的古诗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周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第十三周《大学》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学》第十八段。
第十五周语文园地八中的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本中经典古诗文,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九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四个单元。每课各一课时,合计共16课时。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四
让学生了解《买椟还珠》的原文及译文。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1、了解《韩非子》这部书的作者及内容。
2、体会书中故事的教育意义。
1、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和你的朋友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做好自我评价。
使学生明白空有外表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内在。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130人,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三)”“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二)”“对外交流”“传统工艺”“诗陶瓷艺术”十个单元。“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文学巨匠”:学习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传统工艺”领略观赏流传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风情民俗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与生活的情趣。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七、课时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1
2.25―2.26。
孔府。
1
2
2.29―3.4。
背诵孔府并且交流。
1
3
3.7-3.11。
孔林。
1
4
3.14―3.18。
小组交流对孔林的理解。
1
5
3.21―3.25。
孔庙。
1
6
3.28---4.1。
交流对孔庙的理解。
1
7
4.5―4.8。
长江之歌。
1
8
4.11―4.15。
背诵长江万里图、卜算子。
1
9
4.18―4.22。
巴山蜀水。
1
10。
4.25―4.29。
背诵渡荆门望楚、上三峡。
1
11。
5.3―5.6。
古楚风光。
1
12。
5.9―5.13。
交流并背诵黄鹤楼、念奴娇。
1
13。
5.16―5.20。
吴越音韵。
1
14。
5.23―5.27。
交流并背诵临江仙。
1
15。
5.30―6.3。
谜语。
1
16。
6.6―6.10。
画谜。
1
17。
6.13―6.17。
谚语。
1
18。
6.20―6.24。
学智篇。
1
19。
6.27―7.1。
综合复习传统课。
1
20。
7.4―7.8。
期末测评。
1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六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背诵学过的9篇古诗文,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本学期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
本套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每课一课时。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八
一、内容:
第一讲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意义;同时了解该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结构;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课的基本内容;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
三、思考题。
第二讲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的规律。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产生,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血缘宗法制度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雏形期、定型期、强化期及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大陆地理环境,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血缘宗法制度。
三、思考题:
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
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危机与转变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认识到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永保生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危机与两次转变;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文化论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在台湾。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观看资料片: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诗词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的典范之作。
四、思考题。
1、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角地位,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冲击?
第四讲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作用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所共同创造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蛮戎狄夷在“汉族”形成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充实了汉族,汉族也充实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区域性政权为中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元、清两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近代以来少数民族的反帝爱国斗争。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放映反映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影像资料:《南方少数民族》,使学生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四、思考题。
1、中国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哪些贡献?
2、中国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哪些贡献?
第五讲儒家和道家哲学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儒家和道家哲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儒家和道家主要思想内容介绍;儒家和道家哲学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思考题。
1、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第六讲佛教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佛教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同时使学生对当今社会的宗教现象有正确地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
佛教的传播;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学生可参观一些宗教建筑场所,以便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思考题。
1、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佛教在中国历史中有哪些作用?
第七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特定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等,了解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二、主要教学内容。
强大的生命力和内聚力,突出的人文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重名誉尚气节的人格精神。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参观古代建筑,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基本功能。
四、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2、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第八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技术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讨论: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不同的原因。
四、思考题。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第九讲中国传统军事思想: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把握中国军事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西军事文化的差异,建立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在现代军事及社会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参观:军事博物馆;。
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当代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影响。
录像:《孙子兵法》。
四、思考题。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2、如何看待当前的《孙子兵法》热?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主要包括:传统建筑,民俗地区等,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可采取两种考核方式:
1.课堂闭卷或开卷考试。
2.写课程论文或报告。
四、参考教材。
1、《中国传统文化》金鸣娟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版。
3、《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十九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本中经典古诗文,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教学进度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篇二十
活动目标:。
1、经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风俗及有关的诗词等.
2、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交流促进同学们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技能.
3、经过了解中秋节的有关资料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热爱生活,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体会活动带来的欢乐。
活动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十分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此刻就让教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剩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齐,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明白自我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日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并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我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教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必须意犹未尽吧。此刻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趣味的传统习俗。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教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十分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柚子。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
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样过。
2、同学之间交流。
3、关于留守孩子。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教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44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