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类学术期刊论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24:04
t类学术期刊论文(实用10篇)
时间:2023-11-13 12:24:04     小编:书香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一

这学期期末,我们专业拟建一个传媒研究论坛,强化大家对传媒的理解,增加大家的交流机会。由于写了篇论文参加论文比赛得了一个小小的奖励,12月28号要到北京去领那只小小的优盘,所以不能参加这次活动,只好搜肠刮肚地总结自己论文写作的点滴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不能参加本专业论坛很是遗憾,用笔谈谈论文写作心得聊以将功补过。于是在12月26号晚上匆匆写就,希望对同学们起一点参考作用已足矣。

1、多看书:

首先要看的是老师指定的必读参考书,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遇到某个新闻传播现象时就缺乏新闻敏感和新闻学术敏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多问为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读书不仅要看到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更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2、多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基本同类书进行比较,看看各家面对同一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得失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去除对学术的恐惧,避免盲目崇拜学术超人,并采取客观态度正视问题。

3、多思考:

遇到问题或者某个现象要多思考,将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从纵向和横向思考。如果发现自己还无法理解这个现象或问题,那么请查找相关资料或文献进行探究。

4、多练笔:

如何讲授写作的文章或著作很多,可是一些同学仍然感到提笔无语,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练笔。常常有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真正写时却写不下去。这就需要经常练笔,磨砺思维。

5、多请教:

文章写好了,冷处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还不够,毕竟个人知识有限,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深刻,这时一定要多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可以帮你指正很多问题,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二

没有一个学者能够离开学术期刊。作为一个学者,无论是自己学术论文的发表,还是对他人学术论文的阅读,都离不开学术期刊。而且,在这种长期的发表与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与学术期刊形成学术上的不解之缘,也会产生浓浓的情感。可以说,学术期刊是学者的另一个终身伴侣,是学者的一处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一、伴随我学术追求与成长的那些期刊

谈到学术期刊,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的关系,也还会追问一下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在产生的时间上孰先孰后的问题。单就“时间的先在性”而言,学术论文产生在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学术期刊出现的很久以前,就有了学术论文。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追问,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答案,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这体现的恰恰是一种“逻辑先在性”。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经过学术专家评审、认可的期刊,它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不仅要归属特定的学科,而且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为主。学术期刊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对学术论文起到了公示的作用,而且学术论文只有通过学术期刊的规范、确认、发表,才得以与广大读者交流,学术论文的潜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可以说,一篇学术论文的意义不在于写作完成时,而在于学术期刊发表后与读者的交流(既包括接受,也包括商榷乃至批判)中。因此,学术期刊塑造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导引着学术论文的选题、容量与写作模式。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模式与一部著作、一项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写作模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要求具备学科指向性(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要有明确的研究主旨)、内容凝练性、学术前沿性,能够为学术期刊扩大学术影响力。当然,不同的学术期刊由于办刊理念不同,对所发表学术论文的选题、容量、写作样式也是有不同要求的,这便是不同学术期刊的特色,也为不同学术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选择的路径。而就学术期刊自身而言,就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及时性。因此,大多数的学者,都会在学术期刊上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留下自己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体现自己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我曾在《光明日报》(我把该报的“理论周刊”视为一种学术期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美与时代》《学习与探索》《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0余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现在翻开这些学术期刊,重新审视自己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的确看到了自己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和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就研究的主旨而言,我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我硕士论文的选题是艺术价值论。这一阶段留下的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是: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了《艺术的价值系统及价值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艺术审美价值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了《现代艺术观念与新艺术语言》;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西方艺术观念更新的原因》《关于“价值”的哲学思考》《关于艺术价值理论的历史考察》等学术论文。第二个阶段是在探索马克思哲学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以“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我博士论文《审美范式的转换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构》的选题,也是对第一阶段艺术价值论研究的深入。这一阶段留下的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是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立美宜人”的生存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试论马克思的哲学观》;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等学术论文。我也是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及时性的受益者。于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中华民族史前先民“美”“善”观念萌发的文化轨迹》是我主编的《中华伦理范畴―――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伦理智慧与当代心态伦理研究》结题成果之一)一书的绪论,而该书12月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很好地体现了学术期刊能够及时展示学术成果的优越性。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经过与其他学者的引用评价既能够扩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也能够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这应该算是一种“双赢”。例如,我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的《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一文,就被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其在问题意识下的文艺学理论建构中,补充和深化了人文精神和新理性精神讨论。我发表的这些学术论文,的确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由衷地感谢伴随我学术追求与成长的那些学术期刊!

二、学术期刊成为我一个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在选择自己的学术论文在哪个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问题上,我考虑的不只是学术上(学术的影响力)、“功利”上(评职晋级时的加分多少)的因素,往往也考虑到情感上的因素,有时还很执着。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南开大学获得的。在南开学习的6年,不仅是一个学术的历练过程,更结下了浓浓的师门情义、深深的专业情结和悠悠的母校情怀,我已把南开大学当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因此,能够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一篇论文,就成为我的一种执着的追求与夙愿。在我选择投稿的论文时,也的确煞费苦心。我的选择标准是:在学术上,应该能够代表自己最好的学术水平;在写作时间上,应是我在南开学习期间完成的;在论文的内容上,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学术成长轨迹。经过反复斟酌,选中我的博士论文《审美范式的转换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构》的最后一节《社会活动的“立美建构”―――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以《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为题,投稿《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并于第1期发表。对我来说,这篇看似普通的学术论文,内涵太丰富了!它是“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这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陈晏清先生在谈到如何进行哲学思考与研究时说的一句话)的结晶!它完全符合我上面谈到的选择标准。每当我翻开这篇发表在母校学报作为自己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论文时,我的脑海里便情不自禁地涌现出我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写下的一些文字:“这篇完成于‘阳春三月’的博士论文,凝聚着我的.恩师陈晏清先生的大量心血,的确是:‘若无金秋一点血,岂有阳春三月色’!先生的严谨与明察更使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地坐了三年冷板凳。先生讲授的学位课程,开拓了我的哲学新视野;先生对我选题的点拨与矫正,使我有了明确的总体思路;先生对我论文的逐字修改和入木三分的批语,使我的论文得以成型。先生对我真是:‘陈词激昂传真经,晏朗哲思点迷津,清徽雅量立典范,恩师尽心塑我型’。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童坦教授、王兴华教授,两位先生传授给我的美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对我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童坦先生那‘童心未泯唤春风,坦荡潇洒品人生’的人格魅力又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在南开园那伴随着理性思考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一种隐藏在学术背后的浓浓的情感,又是激励我学术进步的动力。学术期刊也是我的一个“寻亲访友”的平台。每当我在学术期刊上看到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所有我熟悉和敬仰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时,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感油然而生,又是一种“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的体验。可以说,学术期刊中是“积淀”着情感的。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学术期刊也成为我的一个精神家园,这正是学术期刊给予我受益终生的恩惠!

三、对学术期刊编者的敬意与感谢

作为一个作者和读者,我对学术期刊的编者们充满了敬意和感谢之情。如果说,学术期刊是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那么学术期刊编者则是决定这一平台高度的顶梁柱,是使学术期刊这一物化产品充满生机的灵魂!前面说到,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确切地说,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编者塑造出来的!前面提到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一文,是我博士论文的摘要,由于我的博士论文题目较长,最后确定这一题目,的确经过与编者的多次沟通、反复推敲。还有也是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一文,编者为了更加突出主旨,要求加上一个“阅读提示”,对文中的关键词、核心概念进行言简意赅的界定与解读。“立美宜人”是我博士论文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说是我的比较“得意”的学术创新点,但是在编者不断“刨根问底”地追问下,我不得不反复、仔细地琢磨、凝练,最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三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旅游景区开发与旅游景点开放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更高水平的景区景点管理。目前,从整体上看,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水平尚未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内很多旅游景区存在明显的管理瓶颈与问题。回顾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思考景区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发展历程;管理创新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发展载体与核心要素,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成分,是形成旅游产业面的吸引中心与辐射中心。目前,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休闲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感受,进而提高旅游景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因此,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景区管理者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与条件下,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种管理模式,对于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1.1纯公益性管理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是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仅仅属于外事接待行业,政治属性较为明显,其作为产业的功能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属国家行为,其性质属事业机构,其管理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与经营。因此,这个阶段的旅游景区管理处于萌芽阶段,是纯公益性的景区管理模式,管理目的是完成政治任务,很少思考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1.2政府直接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各旅游景区虽然仍旧是政府或政府部门主管的事业机构,但是开始以利益、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同时,由于旅游资源依旧是国有化,很多景区的土地是政府无偿划拨,旅游景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然而景区管理仍然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忽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1.3企业经营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旅游景区管理也逐渐进入转型阶段,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某些景区开始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转让其经营管理权,实现两权分离。这种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是企业资本与国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重组,但其中也不乏有低估国有资产、追求短期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冲突或不协调的现象。

1.4现代企业管理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中,旅游景区若要取得发展,必须直面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组成具有多元化成分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制经营。人们对旅游景区管理的认识也逐渐变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得到认同,成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的制度保证。

2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景区管理思想有待创新

受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影响,有些旅游景区较少考虑市场因素,更多地关注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并整体投放至市场,投放市场之前较少进行市场调研,较少研究游客需求,导致其无法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也不重视旅游景区中的景点、产品、品牌的打造,很少做景区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思想下,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常常被忽视,其景区内或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很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有待创新

目前,还存在部分旅游景区只关注主要景点景区的设施建设是否良好,不重视景区发展规划和相关区域建设的现象。部分景区道路狭窄,绿化率低,人车道路不分,导致游客拥堵,秩序混乱;没有统一规划景区路径,景区参观路线没有明确指示标识,导致游客无法辨识和判断;景区污水、垃圾处理不及时,排放不合理等影响旅游景区的环境;景区卫生间、售货亭、休息区、餐饮服务区规划不合理,导致不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满意度,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2.3旅游景区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旅游景区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景区只关注如何吸引游客,而对于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关注度不够,服务不到位。例如,在一些旅游景区内,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而旅游景区在服务区和餐饮点的设置上没有从游客方便角度出发,而是单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某个主要景点设置服务区,而无法顾及其他景点的游客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重视景区资源的宣传推广,导致经营欠佳,游客达不到规模,资金周转受限,从而无法进一步开发市场,导致恶性循环。

3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却也是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期望与要求。同时,旅游业仍然在快速增长,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假日旅游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改变旅游景区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管理主体缺失、经营机制呆板、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捋顺治理机制、灵活经营机制,实现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回顾旅游业发展之初至今,旅游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得以突破。例如,旅游市场的超速发展与配套酒店餐饮业发展速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吸引内外投资兴建酒店而得以解决;假日休闲旅游的火爆与旅游交通通达程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而得以消除。而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品位与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不断参与国际竞争,旅游景区管理质量的瓶颈日益凸显。旅游景区较低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较差的市场经济适应程度都使其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更加严峻,而这种瓶颈无法像酒店餐饮、交通建设等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的方法加以解决与消除,务必创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旅游景区发展,从而缓解旅游景区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不适应,进一步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潘星炎.论核心景区管理体制创新[j].湘潮(下),(9):113.

[3]卢爽.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探索[j].旅游管理研究,2012(11):46,48.

[4]付晓玉.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3):86-88.

[5]杨韵.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j].旅游纵览,2012(6):55-57.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五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430027)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

自我评价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 "、"作者"等作为主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六

刚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的那会,甚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误打误撞中走入了深思集团的大门,刚进公司,担任的是客服文员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与客户进行电话拜访以及客户档案、合同资料的整理,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一是不知道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计算机水平比较差,基本的文档处理只能依靠边学边做来完成,自然效率也会比较低下。在上级的指导下,在自己学习欲望的支配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做就是2年。

1月1日,公司面临巨大的组织结构变革,原来的客服部已经撤销,也就意味着,我只能要不离职,要不转入其它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结合公司领导的意见,一念之间,转入了营销体系的人力资源部,从此与hr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的定位是招聘绩效专员,主要负责营销体系员工的招聘,员工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的审核工作。清楚的记得,刚开始邀约求职者到公司面试时,自己作为面试官,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面试者做了回答,又能从他的答案中判断出什么也一无所知。无赖之下,寻求百度,搜索面试销售员工应该问什么问题。另外,跟随hrm一起面试了一个月,他负责问问题,我负责做记录,在工作压力的推动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一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懂得了应该了解求职者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作为销售体系员工,人品、性格、上进心、成功欲、销售潜质、可塑性是很重要的。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面试了整整一年,慢慢地开始建立了自己看人、选人的标准,于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在继续担任招聘主管一职。

hr是一个对于知识结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的职业,要在这个领域长期发展,还得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在此,我的hrm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综合素质很高的职业经理人,今后得以其为榜样,再加之给予的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在人力资源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hr的不解之缘]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七

近年来,我国学术发展可谓举世瞩目,sci数据库收录我国的科技论文32.42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7.1%,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2位。在20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8.3万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5.8%[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化学术互动的效果是令人振奋的,为我国的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反观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落后——我国现有的300余种国际期刊,绝大多数是与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合作的刊物。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当“不忘本来、吸取外来、面向未来”,切实融入国际出版领域,支持我国学术话语权的建设。学术出版是一个系统性的事务,抛开学术编辑出版而谈技术是本末倒置。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术传播的链条缩短,学术出版机构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学者对内容资源的需求。因此,除去技术带来的变化,学术出版机构对内容的考量和组织方式也与传统出版不同。本文从国际学术出版的基本制度入手,探寻信息化时代我国建立学术国际话语权的进路。

一、学术出版的纸电之争

将美国《独立宣言》输入计算机制作成第一本可在因特网查阅的电子书开始,电子书开启了出版业的新时代[2]。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提供通过springerlink网站阅读、下载电子图书和期刊的服务,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局发布了基于xml的openebook(oeb)格式标准,这就是至今学术出版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内容标准。学术出版的根本目的使得纸电之争毫无意义:学术出版的意义在于促进学术传播和交流,其价值在于学术本身而非承载媒介。学术出版的发展遵循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路径——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式进化、替代、升级。以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之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为例,其主图书馆和80多所分馆共藏有250万种纸质书刊,拥有185.3万种电子书和5万种电子期刊的使用权,需要334名图书馆员向超过170万读者提供服务(数据)。如果进行数据化处理,如此庞大的馆藏资源完全可以轻松地储存在一台台式计算机中。学术科研过程中,检索查找知识点的需求远远大于阅读需求。数字内容在检索方面相比纸质书刊具有先天优势,利用出版平台的检索工具或第三方搜索引擎可以进行词组和语义的快速准确查找,甚至可以定位到文献的行间段落,极大地提升了文献检索效率。在doi、crossref等第三方学术服务平台的进一步支持下,文献检索、参考文献的跨平台跳转链接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实现,这是以往任何出版方式都不具备的服务能力。数字内容还具有随时上架、更新等优势,不需要图书馆员从事日常的借阅、回收和上架工作,使得图书馆经费可以更多地用于学术资源的采购,减少了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数字出版主要有数据库和数字出版平台两种形态。数据库主要以已经出版的内容为基础(类似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回溯数据库),能够以在线远程访问或离线镜像安装的形式提供服务。这种出版模式对编辑周期和信息技术要求不高,出版的时效性不强,因此不需要使用全程线上处理方式。数据库的传播销售类似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需要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支撑,内容资源的网络可见度较低,可简单地理解为传统出版内容在数字应用方面的延伸。数字出版平台是目前国外主流学术出版机构提供的服务,使用征订模式向客户预售产品(如未来1年),保证向客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内容资源。这种模式对编辑出版流程和线上处理流程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但是,鉴于学术内容的实效价值远远高于回溯内容,收益也相对更高。数字出版平台的互联网可见度较高,通过网络检索引入读者资源。因此,数字出版不是对出版行业的挑战,而是学术出版的机遇和回归。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出版传播时代,以往固有的传播壁垒被技术撬动,数字化带来的成本下降为中小型出版机构带来了腾飞的机遇。

二、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出版回归出版

学术出版作为学术界紧密的盟友,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桥梁,如同制药厂是药学研究的转化机构一样。学术出版机构作为学术成果的转化机构,如果不能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出版回归出版,就如同药厂弄虚作假生产出无效甚至有害的药物,并让其流入市场。在现代科学同行评议之父英国哲学家henryoldenburg(1619—1677)的影响下,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自然科学会报)在1665年采用同行评议框架并在19世纪30年代形成了系统的同行评议流程,同行评议逐渐成为甄别学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同行评议是由数名与作者研究领域相同的专家学者通过双盲、单盲或开放的方式对学术质量进行评审。一些出版人甚至会请评审专家就书稿的组织结构、明显缺失、研究方式乃至数据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使同行评议成为协助作者完善著作的服务。同行评议是学术出版机构让学术回归学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与学者建立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mmitteeonpublicationethics,cope)对学术出版的最基本要求——透明度原则(princi-plesoftransparencyandbestpracticeinscholarlypub-lishing)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刊物声明并使用恰当的同行评议机制和避免相关方利益冲突作为学术出版的最基本需求。近年,不少学术期刊被打上掠夺性的烙印,大多是因为其违背了cope的透明度原则,从而不被国际学界和检索数据库认可。目前,我国有316种期刊成为cope的会员,约为知网收录期刊种数的5%。迫于经济效益的压力,国内学术出版机构大多以补贴款作为是否出版的硬性标准,严格使用同行评议的出版机构并不多。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方式,使得我国的学术成果评审被隔离在学术界之外,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受到偏见。国外同类学术出版机构基本上会相互认可学术质量,然而我国大多数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物需要经过外方评审,不被信任的原因是双方采用不同的学术质量甄别制度。我国学术出版机构要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必须重视学术质量,最简单的证明学术出版物质量的方式或许就是执行cope的透明度原则,与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采用相同的'学术质量甄别制度。

三、信息技术撬开国际渠道的进路

1.借助专家和数据库确定科研热点互联网时代,学术检索阅读方式变为读者主动获取内容的方式,出版内容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这一挑剔的群体。在互联网信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读者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查找网络信息,因此学术内容的研究方向就成为数字出版可被阅读的基础。要保证期刊的内容符合读者需求,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主编和编委机制。专家学者是最了解科研方向和热点的人,主编应当为期刊的前行把握航向,不仅要确定期刊内容的录用标准和范围等,还要积极参与文章评审,邀请同行和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期刊投稿事务,并在期刊发展过程223月上总第311期特别策划viewonpublishing中不断评估期刊的状况,调整内容方向使其切合读者需求。特别是计划走向国际的期刊,更应注意出版内容不仅要吸引我国科研学者,还要符合国际科研趋势,因此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对内容的国际化进行把关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术出版机构的任务是维护期刊正常的出版运营,而学术出版的方向和质量则需要科学家来把握。无论是出版机构还是科学家,在期刊出版过程中,都需要不时评估期刊是否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为此需要借助一些分析工具,比如科睿唯安的webofscience(wos)、elsevier的scopus、googlescholar的publishorperish等。wos最著名的就是每年出版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除此之外,它也对文献的作者、引用、地域等多项指标做出分析。用户通过wos可以了解科研趋势和热点,包括找到某科研领域最高产的作者、最活跃的作者及科研机构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办刊人员掌握科研热点,计算期刊文章的引用量,从而评估期刊的影响力。

2.选择合适的同行评审人,让同行评议更加有效同行评议是学术回归学术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也是把控出版内容质量最可靠的手段。同行评议的方法和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其中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和执行规范。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同行评审同样需要主编和编委的参与,毕竟他们才是最熟悉学科领域的人。在选择评审人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地域——如果是需要满足国际科研需求的内容,就需要国际评审人的参与,类似wos的文献平台可以为寻找合适的评审人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检索引擎优化确立标题、关键词与摘要互联网检索大多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的,每一个独立出版平台的内部检索都会参考这些搜索引擎的标准。为增强文献内容的可见度,标题、关键词和摘要的规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面向国际的内容中还要添加英文关键词和摘要。在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转变为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数字阅读环境下,标题、关键词与摘要必须符合搜索引擎的算法,否则就很难在搜索结果中排在前面。这就要求办刊人员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算法,以提高期刊关键词和摘要被检索到的命中率,并和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沟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比如,googlescholar的检索结果对文章标题的长度是有限制的,一般为50个字节,超过此长度的内容不会显示。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文章标题和副标题限制在规定长度以内。另外,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写出反映热点、容易被检索到的关键词。比如googletrend,它可以对比一组近义词并显示这组词随着时间被检索的趋势和效果。由此可见,学术出版规范需要根据最新的数字阅读环境做出调整,并运用电子环境中的现代工具以适应电子出版的要求,增强文献的可见度和可用度。

4.使用xml数字内容生产的主流格式数字内容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行业标准,基本是按照xml格式来进行制作,包含元数据和内容两个部分。内容资源不多或者在技术方面投入不大的学术出版机构,通常会预先制作好xml及pdf文件存放在数据库中供读者阅读和下载。xml文件拥有良好的跨平台支持能力,因此大多学术出版机构为了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在数据库中只存放xml文件,当读者下载时文件可自动转为相应平台支持的文件格式进行储存。但xml文件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元数据包含的信息和内容的拆分层级等。有的出版机构仅将作者、书名等基础信息放入元数据,有的出版机构却在元数据中放入数百条信息。支持crossref的出版机构还会将参考文献单独拆分按照要求上传至crossref数据库,从而实现跨平台文献转换。

5.优化搜索引擎据国外出版机构统计,有超过半数的阅读来源是通过搜索引擎引入的,每一家学术出版机构都将诸如googlescholar此类的学术搜索引擎看作商业生命的根本。由于系统资源有限,并非所有网络上的内容都会被搜索引擎抓取,如googlescholar就有明确的学术文章抓取规则,对出版平台网站建设的技术、学术内容的格式、元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以及格式提出了要求。中小型出版机构自行设计和建立出版平台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因此googlescholar建议此类出版机构使用其现有的期刊主机服务,如atypon、highwirpress、metapress、jstor或scielo等,这些服务足以支持大多数学术搜索引擎实现内容资源的互联网可见。学术出版的搜索引擎优化是针对学术内容资源的,而比较流行的搜索引擎竞价则是针对某一关键词进行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网站整体宣传,对其中的资源并没有意义。对读者而言,吸引其阅读的是内容资源而非网站,因此竞价排名并没有太大用途。

6.内容流程的在线支持目前,国外主流学术出版机构和国际期刊均使用信息化的投约稿编辑系统,大幅减少编辑部的沟通成本。目前国内也有一些期刊使用线上投稿服务,但像国际主流的editorialmanager和scholarone这样能提供完整投稿、评审评议、检测学术不端乃至对刊物栏目进行调整和设置特刊的系统并不多,大多还停留在单一的投稿功能。近两年有一些出版机构注意到这一服务的便利性,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主开发的投约稿网络编辑管理系统(intelligenteditorialonline,iedol),就是参考众多国内外主流的同类系统,结合国内学术科研和学术出版的特点以及学者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所开发设计,并将未录用的稿件建立论文池对所有系统编辑部开放,避免了优质稿源流失。在数字内容渲染制作方面,一些预出版平台已经开始使用自动渲染系统,只需要将学术出版规范嵌入投约稿编辑管理系统,即可制作出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的内容文件。后期借助数字内容标引入库工具,可以大大减少时间、人力和财务成本。

四、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资源聚合和服务升级

学术期刊国际化不仅是为了传播我国优秀的科研成果,支持国家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也是为了建设我国学术出版机构主导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使国内外学者能在平台上进行学术沟通和互动。学术出版机构是为学术界提供服务的机构,出版传播高质量的学术内容是立足之本,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检索和科研服务是凝聚学者的根本,但这仅是打通互联网国际渠道的基础,要提升读者的凝聚力和忠实度,将国际读者变为学术期刊的作者,必须把第三方学术服务机构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1.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学术不端是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问题,虚假评审人乃至作者问题近些年尤其严重,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几次大规模的撤稿都与虚假评审人有关。使用过webofscience数据库的学者应该知道,重名问题是判断科研成果归属的难题。orcid通过一个4段共16位的身份唯一码解决学者认定问题,并通过crossref等第三方机构提供一系列的延伸服务。orcid的注册学者可以通过改号码直接登录支持其服务的期刊和出版机构系统,不必添加额外的注册信息,这极大地便利了学者发表和使用内容,并能够通过该号码自动整理出版和发表的成果。目前,全球有430多万学者享受到该服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中国第一家出版机构会员已经率先向国内学者提供orcid服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6万学者使用了该服务。

2.引入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参考文献管理是学者阅读和撰写文章时的难题,梳理文献内容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撰写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引用不当、标注参考文献错误等问题。endnote、mende-ley等文献管理工具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期刊出版平台如果能提供支持这些工具的文件格式导出,会极大地便利学者的引用,提高内容的使用效率。如crossref可通过数字内容识别码(doi)和文章的元数据进行参考文献匹配,从而实现参考文献跨平台跳转链接。这不仅能帮助读者快捷便利地梳理知识脉络,而且其他crossref会员和出版机构的出版内容也会被引入文章的阅读流量。目前国际主流的学术出版机构均已成为crossref的会员,国内大多数合作英文期刊也通过国外学术出版机构成为其会员。crossref服务非常成熟且发展迅速,内容越多的出版机构越早加入越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3.突破语言服务壁垒英语是国际学术通用语言,但大多数中国学者仍然很难掌握。学术期刊及学术出版机构应当尝试提供不同的语言服务,如人工智能机器翻译,nature、edanz等高质量的人工润色等,对不同内容元素区别对待,使语言不再成为阻碍学术国际化的壁垒。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需要改变在国际上文化大而不强的现状。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与相关服务机构建立合作,通过国际支持融入国际学术界,借助信息时代的机遇建立我国的学术话语体系。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八

近期kindle系列产品在中国上线,再次掀起了电子版原创轻小说的阅读热潮,数据显示,国内数字出版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某些题材电子书的受众群体已远远超过纸质书籍,成为数字出版商的利润来源。随着各大互联网纷纷开展原创轻小说阅读业务,一些传统出版企业也不甘示弱,比如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绝大部分图书已实现数字化,预计将投入3200万元打造“数字阅读与网络原创平台项目”。

1.市场潜力巨大

原创轻小说打入中国市场,这一趋势引起国内电子书、动漫等行业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为中国数字出版业注入生机,成为引领阅读消费市场的新风尚。原创轻小说是以动漫风格插画为主的小说,对作者文笔和小说内容的要求较低,呈现娱乐性和跳跃性的特点,但也不乏一些比较有深度的作品。比如北京时代图书有限公司推出的漫画《刀语》,与动画一起进行传播,将地理、历史、心理等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梅菲斯特奖”和“电击小说大奖”来吸引众多轻小说读者的关注。原创轻小说已经逐渐成为数字化出版的主流,不少小说爱好者通过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世纪文学网等网络文学网站即可发布和阅读轻小说,由此可见原创轻小说发展之迅猛。

2.体裁思路新颖

原创轻小说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市场影响力,源于其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欧洲知名商业巨著《金与香辛料》集中表现欧洲商业利益与人性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而以此为灵感创作的轻小说《狼与香辛料》则着力表现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敢,通过非比寻常的冒险旅行展现男女主人公青涩的爱情,这更符合年轻读者的审美需求。轻小说侧重于展现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称之为“用文字写成的漫画”。日本作家野村美月所写的轻小说《文学少女》凭其自身魅力成为无数年轻男女心中的经典,还获得“这本轻小说真厉害”奖项的第一名。由此可见,原创轻小说已经从流行文学中脱离出来,传承文学的创新精神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发展态势迅猛

原创轻小说是一种接近文学的创作类型,将其进行数字化出版非常适合手机移动终端阅读,可以预期,其将成为国内网络青春文学传播的主流。中国电子书发展报告指出,电子书市场的销售总额已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200%,呈现出极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原创轻小说的阅读人数迅速增多。轻小说网站通过与运营商合作,推出无线商城和vip收费阅读,获益颇丰。比如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所出版图书的电子版实现20万元的净收益,在推广和运营轻小说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郭敬明的《小时代》推出免费阅读活动,并迅速占领豆瓣读书、腾讯书城、盛大文学、新浪读书等各大书城榜首,单书点击量高达上千万次。中国轻小说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二、原创轻小说数字出版营销策略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通信运营商创建的数字化阅读平台迅猛发展。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用户月访问量超过6000万次,手机阅读的业务月收入上亿元;20中国联通的“沃”阅读用户超过3400万,总销售收入高达3.8亿元;我国的中文电子书约有30万种,而以手机为载体进行阅读的用户超过3000万。这些都为原创轻小说的数字出版营销提供了可能。

1.举行“轻小说品牌专区”发布会

数字化产品的存储、流通、运营和销售成本较低,加上丰富的创作内容资源,为数字出版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其中以原创轻小说最为突出,轻小说数字化出版的起步阶段主要采用“轻小说品牌专区”发布会的形式,举办各类cosplay表演秀和主题创作大赛,以扩大市场影响力。而它的数字出版营销主要通过微博和论坛实现。首先,利用微博宣传原创轻小说,培养忠实度较高的读者群,并建立权威度、信任度,打造品牌化形象;通过微博和微信等互动平台发布书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原创轻小说的特点;通过建立原创轻小说阅读俱乐部,提供部分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在固定时间内和读者交流分享轻小说阅读心得;凭借微博微信等平台方便快捷的发布渠道和巨大影响,将轻小说的品牌和概念植入目标用户心中,并建立稳定的读者群。其次,利用论坛实现营销策略,通过百度小说吧、动漫国、cc动漫论坛、轻之国度等轻小说论坛进行图书连载,制造原创轻小说的讨论话题,吸引更多读者注意;在天涯等各大论坛发帖,以新颖突出的标题吸引网友目光,利用小调查和有奖晒书的形式获取关注度。

2.vip服务、包月计划与平台推广

随着原创轻小说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版业亟须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并自主研发各类数字出版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通信科技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数字出版物的销售价格已远远低于纸质图书的价格,亚马逊电子书销售榜单中,其定价主要集中在1元到10元,远远低于普通图书的价格,超过了苹果appstore电子书的售价,呈现出盈利最大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我国轻小说数字出版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基于青少年读者对轻小说的阅读需求,无线书城、腾讯网络书城等小说网站量身定制vip服务,vip会员可以免费阅读轻小说最新章节;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付费方式更加便捷,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都可实现付费阅读,数字出版商通过与京东商城在线读书、91助手、盛大云中书城等网站达成合作关系,实施轻小说阅读的包月计划,实现数字出版的盈利;数字出版商与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利用运营商的信息平台进行推广,通过手机流量进行收费,推出套餐绑定、计费点播、客户端下载等业务模式,对轻小说进行市场推广,进而实现盈利目的。

3.采用拉式营销

对国内原创轻小说的基本发展状况以及读者群的反响进行有效分析,对原创轻小说的数字出版营销模式进行构建。在开拓原创轻小说的过程中,通过制作电子杂志,介绍原创轻小说中的漫画或文本内容,向潜在客户推荐。在原创轻小说市场逐渐成熟的时期,采用拉式营销策略,如施普林格和搜索引擎公司利用搜索引擎把读者拉到springerlink服务平台上,其全文平均下载量每年以100%的速度增加,这种营销策略不仅目的性强、效果明显,而且节省了大量未被占领的信息资源。轻小说数字出版商还可采用电子邮件的营销推广方式,通过大数据判断读者群对原创轻小说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并使用电子邮件向新老客户传递轻小说更新消息、发布原创大赛活动进展等信息,如当当网、亚马逊会根据读者的兴趣和习惯定期为读者推送一些新产品。随着国内数字化原创轻小说的快速发展,其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展。当前国内民众对轻小说这一概念的辨识度较低,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以提高这类型作品的知名度。本文集中对我国原创轻小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受众制定相应的数字出版营销策略。可以说,原创轻小说作为未来的数字出版重要内容之一,必将成为出版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九

摘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1~2]。随着学术领域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外文版学术期刊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最新学术成果的窗口,其编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3]。学术期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外文版作为这一绩效向全球公布的窗口,对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为世人所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文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领域成果能否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和认可。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日益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认真做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工作。

一、现状

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办刊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学报基本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外文版期刊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文版期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诸多原因,外文版期刊在编校质量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外文版学术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以了解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从而确定今后对这类期刊的管理政策。此次抽检主要是从语言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列入检查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以差错率万分之五(含)为合格标准,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中国多数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令人担忧。从检查结果看,受检期刊语言规范与编辑质量主要差错分为十类:语法差错、结构差错、词语搭配差错、用词差错、拼写差错、大小写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语言逻辑差错和乱码。其中,前四类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缺失,后六类则主要表明编校工作的草率。这一抽检结果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敦促参检期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办刊质量。

二、原因分析

致使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较晚,重视不足

在中国,外文期刊创刊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到,同时又因为没有对外文期刊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中文版相比,无论在人力或经济方面,在外文版发展的投入上都略显不足。据了解,目前,在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内,中文版的编辑人数普遍多于外文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外文版学术期刊大多处于维持状态,编辑部仅有一到两名专职外文编辑进行日常工作。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稿件处理较仓促,往往出现赶工作的现象,这样就难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可见,至今外文期刊的发展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稿源质量低下

稿源的质量高低与编校质量的好坏也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质量的稿件由于作者本身已经编排的很规范,错误较少,这样往往会省去编校人员很大精力;而质量不高的稿件,需要编校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加工,这不但会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而且往往最终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把握好稿源和审稿的质量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宁缺毋滥。

3.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出版语言及刊物学术内容的专业性,外文版学术期刊的市场发行量和经济收益无从谈起,导致经费不足、编辑待遇低下,致使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资深英语编辑‘留不住’,业务扎实的年轻编辑‘招不来’的局面,从而导致编辑队伍力量薄弱。外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与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外文编辑必须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熟练的编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国内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缺乏既精通英语又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知识的编辑人才,编辑队伍偏老龄化,缺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血液。同时,刊社缺少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人员,这也会严重影响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同时,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忽略了对刊物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把关和跟踪,也是导致期刊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

三、对策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对于刊社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针对自身的现状,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世界接轨[4]。

针对以上分析,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中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外文编辑,有效提高外文编辑业务素质?这应该是各期刊领导和编辑们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

1.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严把稿源质量关

目前的刊社由于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往往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整体上略显松散。因此,刊社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和发展状况,加强编辑部管理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首先,通过严把稿源质量关和制定审读定稿制度等措施,如采用双盲法审稿制度(审稿人与作者互相不知道),杜绝人情稿件,以制度来约束,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其次,通过明确编辑加工流程,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如从编辑初加工,到责任编辑精加工,再经过编审通读把关等。以原稿为参照,在各个过程中严格对照,来制定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规范化;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期刊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2.加强编辑部人才建设

编辑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要加强对编辑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求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学无止境”的,而期刊这种连续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更不能知旧而不知新,守旧而无创新。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因此,编辑不能故步自封,光靠经验工作,要树立学习意识,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初做编辑时,觉得编辑并不难做,可越做长了感到越难;越长了越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很多年轻编辑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几个月,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没自信了。可见,“编辑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坐下来就可胜任的,编辑远不止修修补补那么简单,其分量超过人们的想象。”[6]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途径,使其打好编辑基础,热爱编辑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编校人员整体素质,并能在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潜力,从而有效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另外,编辑部也可以通过学习较好的期刊的发展模式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比如,在此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编校质量抽检中,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自然科学版)位列第九。据该刊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现有编辑人员三名,其中两名为工程专业博士,一名为工程专业硕士,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此外,编辑部还聘用了一名外国专家对文章进行把关,并根据刊载文章内容的不同聘请校内相关领域外国教授进行审校。这些做法是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编校工作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性工作,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编辑技能上随着期刊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外文版期刊而言,编辑不仅应有开放的思维,而且应有国际化的视野,以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动态,确保学术期刊的新颖性。全方位提升编辑技能,除掌握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思想锤炼,加强能力培养;认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素养。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编辑只有练好了学术内功,才有能力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水平,发现和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从而才有能力在繁荣学术研究中大有作为,真正发挥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2]龚建文.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7,(5):15.

[6]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

t类学术期刊论文篇十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为了反映在职研究生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下方。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附录是指那些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的材料,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包括放入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等。此项非必要。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每个附录应有标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5589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