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和记录,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审慎的反思和总结,找到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总结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一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现状是: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需要改进的地方较多,而且缺乏高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人才,使得很多工程的造价没有控制到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所以必须引起造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施工方所采取的钢筋被拉伸过,而这就严重不符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最后导致建筑屋面出现大面积的开裂和渗水,不得不更换钢筋再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而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造价管理人员不作为,对于偷工减料的行为视而不见,导致其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而这就需要再次施工,不仅浪费成本,影响工程进度,而且钢筋腐蚀后产生的铁锈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导致水中铁元素的含量增加,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铁锈就会对环境带来污染,所以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2问题探究。
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结合现状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成效。当前,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方面。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虽然已经颁布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但是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法律法规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完善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是亟待努力的地方,才能更好地确保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得到法律法规的强大支持。
2)管理方面。当前,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时,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施工现场的造价管理。而忽视对其的前期管理,尤其是不能对建筑工程项目与建设全程实施全周期的造价管理,导致很多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例如人本成本费用的控制,往往只注重施工人员的成本费控制,而忽视对管理人员和其它人员费用的控制,就会因此增加工程造价,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造价控制不全面,控制主体不明确所导致。
3)市场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就当前来看,仍有的地方盛行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较为严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之间为了赢得工程的建设权而随意的将工程造价压力,导致整个建筑市场的竞争较为混乱,而这就是导致很多建筑工程造价得不到合理确定的根源所在,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确定,而一旦确定的造价控制目标都不明确,那么势必会导致整个造价管理的混乱。4)人员方面。我国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人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的支持,导致遇到的很多造价管理问题往往只能通过经验进行处理,而一些新引进的造价管理人才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素质水平的低下,极大的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3对策分析。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研究,针对当前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整个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作为施工企业,必须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期阶段入手,在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切实加强对其造价的管理,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对整个施工任务完成周期内实施动态化的造价管控,才能不断的强化管控成效。
3.3规范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建筑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以较低的价格将建筑工程项目承包承包方,此外一些政府没有按照程序进行,对建筑工程造价暗箱操作,这些都使建筑工程造价竞争不公平。
3.4强化培训。
针对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对高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所以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所特有的特点,以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需要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只有不断的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的对策,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在夯实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二
长庆油田位于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主力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境内,主要产油区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受流水、重力、风力等作用,逐步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密布,高差大为特点,形成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兼有,地形支离破碎的复杂地貌。油区内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与道路交通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油区公路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以及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较高。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导致道路工程造价差异很大,投资控制难度大。
长庆油区道路工程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长庆油田专用道路设计规范》等设计标准,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油区道路设计标准、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根据油田管网及集输发展需要、场站建设的等级标准等实际情况,规划设计油区道路的标准和等级,油区道路设计分为主干线、干线、支线三个等级标准。主干沥青道路:设计时速20km/h,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4.5m,路基横断面布置为1m硬路肩+4.5m行车道+1m硬路肩。面层采用5cm沥青碎石、20cm石灰土碎石(重量比6∶14∶80),16cm天然砂砾石底基层,20cm石灰土碎石路肩,机砖道牙路边石。弯沉值、碎石压碎值、吸水率、沥青黏附性等均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部分在原钻前路、乡村路基础上施工,部分需新征地。砂石道路大多在钻前路、乡村土路基础上设计实施施工,设计时速20km/h,按干线、支线两个标准设计。干线砂石道路: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4.5m,路基横断面布置为1m土路肩+4.5m行车道+1m土路肩。支线砂石道路: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路基横断面布置为0.5m土路肩+3.5m行车道+0.5m土路肩。面层采用16cm泥结碎石、16cm培土路肩。油区道路路基土石方常见为松土、普通土、软石和次坚石,因地形限制多考虑就近运土(买土)或弃土。排水设施一般考虑设置钢筋砼圆管涵和梯形砼边沟。另外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设置草袋护坡、石砌护坡、边坡种草、柴草防护、急流槽等边坡防护措施,以及道路安全指示牌、弯道防护支墩、防撞连续墙等安全防护设施。
2.1道路征地、赔偿等程序环节多,名目多,可变因素大。
道路征地、赔偿手续、路由选择等受当地国土、林业、交通部门制约,对道路边坡排水、水土保持措施、环境保护方案等要求较高。受当地居民干扰因素大,易导致道路改线、无法及时审批、甚至无法审批等。桥梁工程还需要经过环境保护部门、河道管理部门审批。可变因素较大,不可预见费用较多。
2.2道路工程易受油区其他工程影响和干扰,增加额外工程量。
油区道路线多面广、受地形限制原因,油区道路周边往往有油水管线、电力线路、通信光缆等穿越或者伴行敷设。这些在设计阶段很难考虑周全,往往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已建或在建工程的影响和干扰,而油水管线、电力通信线路改线等必然会造成额外增加工作量,增加工程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2.3受地理及自然因素影响,路基土石方工程难以准确计量。
油区站场大多远离居民居住区和基本农田、耕地,位于高山丘陵之上,部分道路施工需要进行山体削坡,余土外运;沟壑地区需要大量填方,远土利用。路堑施工中遭遇基岩、边坡削方难度系数大,施工困难等。动辄几万方、十几万方的土方量,前期勘测及后期施工难以准确计量和有效控制。
2.4自然灾害导致道路毁损,工程量难以预计和有效预防。
长庆油区属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旱涝相间,湿陷性黄土地质,易诱发自然灾害,易导致山体滑坡,毁损路基、路堤边坡冲毁、过水路基塌陷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毁损,工程量难以预计和有效预防。进而导致道路抢修工程、草袋护坡、石砌护坡、急流槽等边坡防护措施工程量增加。
2.5行车干扰频繁,施工组织措施难以保障。
由于油区道路的单一性和较多条件限制,在油区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还有生产运输车辆、重型机械、钻采机具搬家等各类型车辆往返各个油田井站,行车干扰频繁。施工便道、施工便桥修筑有限,部分路段需要挖除旧路面,导致道路拥堵、瘫痪等状况,甚至导致窝工、停工等费用索赔。
正是基于以上主要因素,加上油区生产管理现状、地方居民及行政因素制约、外协等各种因素,工程勘察设计阶段难以准确计算工程量,前期施工报批阶段易受地方因素干扰,施工过程中易受油区生产、已有道路现状以及地理因素制约,油区道路造价控制存在很大困难。针对以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3.1统一赔偿标准,确保赔偿到位。
道路征地赔偿,针对拆迁窑洞果窖,穿越果园、农田、林地等赔偿,同类地区统一赔偿标准,做到公平、合规,确保赔偿款及时有效到达补偿者手中,减少外协阻力,尽量一次性赔付到位,避免二次赔付。
3.2对已明确的工作量实行总价招投标。
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对于已经确认无误的工作量,采用总价招投标,针对图纸列明的工程量,采用总价合同,将工作量包死。在施工阶段,严格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责任,监督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履行合同。如有减少的工程量,则在原合同价款基础上按照原合同价格水平相应扣减。
3.3合同协议条款部分采用中标价+预留费用模式。
在招投标阶段,对道路实地踏勘,考虑部分水工保护、土方边坡防护、拆迁改线等潜在可能发生的工作量,并在合同约定中采用中标价+预留费用合同,在约定中标标的金额的同时,预留部分单价费用,结算时依据实际发生工作量据实结算。
3.4难以计量的土石方工程量在报总价的同时报单价。
针对设计图纸中已明确的土石方工程量,投标报总价的同时,要求投标单位报土方、石方的挖方、填方、削方、外购土方单价。投标单位中标后,难以准确计量的土石方工程量,依据其上报单价核算。
3.5工程取费及措施项目等依据工程实际计取。
依据道路所在地及施工组织情况决定是否计取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高原施工、风沙影响施工、行车干扰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工地转移费等费用,合理考虑施工综合里程。施工便道、施工便桥的核定要以实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计算依据。
3.6依据道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控制道路单公里造价。
依据现有定额水平和价格水平,测算形成道路工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控制道路单公里造价,以方便控制各单项投资。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三
电力工程的预结算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以及技巧性都很强的工作,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预结算审核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内容和审核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电力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1.1、认真对待合同内容与条款,重视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只有确保施工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减少合同实行过程中各方的纠纷和矛盾,尽量平衡合同双方的利益,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市场条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意外情况来制定合同的内容。合同内容的表述要尽量清晰。
1.2、核查预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勘察施工现场的状况,掌握第一手施工资料和信息。对于获取的施工资料要及时进行核对,并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全面核对。施工人员在进行资料的审核时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对工程数据进行真实有效的编制。最后还要做好数据的审核把关,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实地的考察,对数据进行现场检测,真正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1.3、检查隐蔽验收记录、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
对于施工现场的相关签证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建设施工单位要加强在施工现场的巡视,确保施工的各个流程都严格按照图纸和相关的标准完成。对于材料的变更、现场签证、额外费用等环节更要做好重点的监督。当工程款项或账目发生变化时,必须对账目进行及时的核实,只有在核实账目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账目的变更。一旦账目发生变动,就会产生工程费用的变动,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掌握有关的造价变动信息,避免因账目的堆积而出现工程造价混乱的情况。建设施工单位应当监督各个部门做好施工的各项记录工作,尤其是施工项目和设备都较为复杂的电力工程基础工程项目,要重视隐蔽工程和签证的相关工作。对于一些重点的施工项目在设计上出现变动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审批工作,防止在工程结算时出现争议。很多项目工程就是由于对现场签证的管理不严格导致后续的工程结算出现很大的争议和矛盾,给工程参与的各方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有些现场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随意给施工人员签防暑降温费、雨季施工费等。这些费用一般都已经包含在合同范围内,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支付。若在施工现场进行签证就属于重复计算。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签证管理是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关键。
1.4、注意按图核实工程数量及认真核实单价。
工程竣工时都需要对工程量进行一定的核实。工程量的计算需要按照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资料以及国家的相关计量标准进行合理的计算。结算的单价应当根据当前市场上统一的计价原则和计价方法进行确定。在采用套定额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时要确保使用的子目是正确的,此外还要对材料的当前市场价格进行核实。
1.5、注意各项费用记取及防止各种计算误差。
建筑工程的各项费用都应该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要求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计价定额工程标准进行执行。在执行前需要审核各项收费标准是否正确,差价的调整是否符合规范,再确定特色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程序。要重点关注费用的记取基数是否正确,如企业管理费用一般都是以人工费为基础的。工程竣工时的结算项目通常数量大、内容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或者遗漏项目的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2.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结合当前的定额、施工组织及相关的协议、合同等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程数量、定额单价进行全面计算。这种造价审核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与编制预算图的过程基本一致。这种方式较为简单,操作起来也较为简便,适合初学者进行施工图预算的审核。除此之外,这种审核方式较为全面、综合,审核的效果好。其缺陷是审核的内容较多,时间长,存在重复审核的现象,而且审核成本也较高。在审核的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通常不选择这种审核方式。但对于一些审核要求较高的建设施工单位仍使用这种工程造价审核方式。
2.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就是把握工程造价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方式的过程与全面审核法相似,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审核的范围不同。这种审核方式最显着优势就是主次分明。一般审核的重点都是工程量较大且成本较高的施工项目,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审核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审核与上述工程相对应的工程定额单价,特别是定额子目中容易产生错误的项目。其他审核的重点还包括施工材料的费用、价格等。这种审核方式的优点在于工作量较小,审核的效果好。缺点在于容易遗漏一些审核项目。
2.3、对比审核法。
当工程项目的施工地区、工程用途、结构、标准都相同时,其工程造价也基本一致。因此,在这类工程造价的计算中可以根据同类工程以往的造价、材料消耗等记录,找出不同部分进行针对性的计算即可。在对比审核法中,分析对比现有工程与以往工程的不同点是关键。只有准确分析工程的不同点,才能确保最终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在对比审核法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单方造价指标法,即通过对比同类项目每平方米造价的不同,直接反映造价的准确性;分部工程比例:根据工程中的基础、砖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在定额直接费中所占的比例来计算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即对主要施工材料每平方米消耗量的分析确定工程造价。工程施工主要材料包括钢筋、水泥、木材、砂、石。
2.4、分组计算审查法。
这种审查方式需要先把预结算中的相关项目分组,然后根据同组中的一个数据进行审查分项计算。在分组时,需要按照相邻的原则进行编组,并且确保组内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联系。根据同组分项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计算基数进行计算。根据一个分项工程数量就能判断出其他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这种审查方法的优点是审查的效率高,需要审查的项目少。
2.5、筛选法。
筛选法分属于统筹法。筛选法审核的原理是根据分部分工程在单位面积上的工程量和成本,归纳总结出工程量、工程成本等有关数据。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首先,要明确结算是否超过了工程预算,在工程预算之外是否在存在项目和擅自提高工程建设标准或扩大工程建设规模的现象。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了相关的取费标准;第三,工程的现场施工图和竣工图是否与工程图相一致;第四,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实际使用量是否与工程结算中体现的数据一致;第五,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隐蔽工程检验单等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审核计算的流程是否符合规范;第六,其他工程费用的支出是否符合规范。
首先,在审核之前,应当对设计图纸了然于胸,熟悉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准备好施工的相关合同和招投标的有关文件,对各种签证单资料收集到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到达施工的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对现场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将此作为预结算的重要依据。同时应当对材料的价格、有关费用和配套设备进行了解,制定出相应的评估表,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应当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动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核。对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做好研究和计量工作,保证审核工作的科学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需要审核的内容有变更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手续是否齐全,签证的内容是够符合规定,审查的资料是否符合规范。
再次,应当对工程量的大小进行审核。工程量的审核主要包括项目划分合理性的审核、工程量与定额单位是否一致的审核,签证的依据是否符合工程量的标准的审核。应当对项目的实际规模与批准规模进行比较,如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对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浙江苍岩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的造价过程中,考虑到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利用的土地较少,征地和房屋拆迁费用较大,建厂的费用较高,工程造价普遍偏高。因此,在选择电力设备时,选择较为紧凑的设备,设备费用在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在选择建站之前,需要尽量缩小占地的面积,考虑到实际的工程量,对检查费的变化进行及时监管,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造价成本的控制和审核,在实际审核的过程中可以将上述的这几种审核方式进行结合使用,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审核方式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此外,由于不同的电力工程在施工条件、工程要求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审核的过程中审核人员要做到灵活应对,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而全面提高审核的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四
作为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与意义十分显著,怎样能够在合乎规定标准的要求之下,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者所必须引起重视的,在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众多影响因素当中,结构设计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之中将首先对其进行简要的概念解释,而后主要就工程造价的控制展开深入的研究,并进而提出了一些详细的造价控制措施。
一、基于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
1、基本概念。
对于建筑项目而言,前期的项目规划与设计必不可少,借助于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于技术与造价两者关系的良好处理,是明确与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其中心思想,应当确保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建筑设计方案,将建筑方案的设计标准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来促使建筑结构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实现,安全、使用、经济、可靠的目标。工程造价的含义即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决策、项目设计与实施等各个阶段当中所耗费的总量资金。
2、两者间的关系。
工程设计的过程即为技术与经济,逐步由对立走向统一的过程。对于规划当中所需要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一旦在经过决策确认之后,作为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与工程造价的主要控制手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便极为关键。结构设计环节对于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通常能够达到35%~70%之间,这表示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的影响工程造价且设计的好坏,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个不同的方面,难以控制的变量因素较多,具体主要表现在下列几项影响之中:第一,设计方案的影响。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在单一项目工程的结构设计当中,对于所选取的结构方案类型、所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等,均会对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建筑结构类型、建筑形式等。第二,设计过程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之中,其建筑当中的内部细节设计,以及设计人员依据具体状况对于结构设计的把控能力,也将对工程造价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例如建筑设计的截面大小选取、选用的钢筋连接形式等。第三,设计质量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众多因素当中,设计人员需承担责任的比例超过了45%,大量的建筑项目均因为在设计环节当中,相应的功能性设计缺乏合理性,亦或是建筑结构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引发了反复施工以及各施工作业环节的互相冲突,产生了大量的停工、返工现象,严重的造成了投资过度。
1、结构选型。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初级设计阶段当中,结构的选型是重点内容,在一般的建筑结构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并且各具特色。由于结构形制的差异性,往往也会对工程项目的造价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阶段之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依据建筑的整体设计图纸,并且要在确保建筑的功能性,能够得到必要保障的前提下明确建筑结构的形式,从而实现安全、适用、经济、可靠的目标。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的利用在空间上的组合以及对于建筑造型的把握,才能够选取出最为适当的结构设计方案。
2、施工图设计。
在施工图的设计当中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构件截面的尺寸与截面配筋两个方面。首先在构件截面当中,主要包括了板、梁、柱等三方面的截面尺寸。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所选用的单向板其最小厚度应当在60~80mm之间,双向板为80mm,密肋板为40~50mm,悬臂版为60~80mm之间,无量楼板为150mm。
三、在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
1、优化价值工程方案。
价值工程亦可称之为价值分析,其本意即为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任意一项功能以及实现此功能所需支出的花费比值,实行价值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促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与成本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具体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提升结构功能,缩减成本支出;第二,结构功能不变;缩减成本支出;第三,提升结构功能;成本支出不变;第四,结构功能有所降低,成本支出极大缩减;第五,结构功能极大提升,成本支出有所升高。对价值工程方案采取优化措施,能够实现对结构设计的巨大提升,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当充分优化价值工程方案,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当中能够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价值分析。
2、推广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即为依据已获批准的施工设计方案,以及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设计,依据获批准的技术与施工图设计实行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并且,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作业项目,要确保本施工项目的功能性,在得到完全保障的情况下,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额度进行限额的控制。对于不适宜的设计内容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手段,增强设计环节当中的深度设计以及工程项目设计部门的广度设计,达到从整体上把握,在细节中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费用支出,不超出原本的投资限额。在推广限额设计的实施过程当中,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而言,其控制对象不应当超出静态性的投资总额,对于所投资内容的分解,以及加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量的有效控制,是实施限额设计的关键方法与途径。其所依据本质原理即:通过上一环节对于总体投资额度的设计审核,以及将其分解到各个不同的施工作业环节当中,而后在对于分解的施工项目与单位,实行逐层化的限额设计,并最终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3、推广标准设计。
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经验,与相关建筑领域当中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而制定出了相应的设计标准,并以此作为建筑工程所必须遵守的科学依据。设计标准是国家性的设计规范,是实行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主要依据。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进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当中,必须要大力的推广标准设计。通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标准化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设计周期,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最终达到对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目的。结束语总之,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建筑结构的设计环节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对于结构选型与施工图设计两方面的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在设计阶段当中要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优化,就必须要合理的优化价值工程方案,运用推广限额设计、推广标准设计等措施,才能够真正有效的达到,提升工程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支出的最终目标。只有将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落实在对于结构的设计环节,并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作者:殷寿成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徐州输油处。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五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比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更趋合理、准确、有效。是真正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投标报价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把握。造价人员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
工程量清单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编制工程量清单,投标人则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设计,依据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充分考虑风险,自主报价,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计价方式。相对于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更趋合理、准确、有效;改变了以工程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的计价模式,逐步形成了“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新格局。
1.1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统一了所有投标方的工程量,统一了计算口径,把价格竞争留给投标方。工程量清单包含在招标文件中,由招标单位编制并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报价参考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给投标方,所以投标单位不再各自计算工程量。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相对简单明了,既能让投标单位投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在清单编制和核算上,又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各个投标单位单独计算工程量所产生的误差。
1.2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意识。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按照“规定量、市场价、竞争价”的原则进行,它将工程造价的决定权交给投标单位,给企业灵活自主的报价空间,充分体现企业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投标单位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加强管理,改进施工技术条件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1.3采用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为了适应改革要求而产生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将定额中的人、材、机消耗量和相应的单价分离,工程造价由静态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它不仅准确及时地反映建筑产品的市场价格,有利于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管理水平,而且保证了施工项目计价的准确与合理。在这种模式下,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等负责,承担价的风险。而设计变更和工程量的风险则由业主承担。从而使双方都加强风险的估计和管理,作到风险各担。
2.1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普遍施行,建设工程在设计工作完成以后的工程计价行为和造价控制工作,有了比较明确的依据、易于操作的方法和严谨缜密的程序。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我们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更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应主要做到三点:一是积极开展设计招标,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择优选用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二是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三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2.2重视施工合同。防范工程造价的失控。施工合同是招投标文件中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控制造价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应结合业主情况与拟建工程特点,根据项目规模、工期长短、项目复杂程度、项目设计深度、项目竞争情况及外部环境诸因素,在权衡各方利益基础上,确定符合要求的合同形式、合同条件、合同格式。在施工合同制定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2.1应积极引入律师机制。施工合同除全面体现招标文件中有关合同的规定之外,还包括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答疑、补遗、修改、询标记要、承诺、各种协议等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引入律师机制,从法律角度全面规范合同内容,确保施工合同的质量,减少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
2.2.2规范建筑市场,保障施工合同顺利履行,应建立实施施工合同备案制度。通过实施施工合同备案制度,对项目批文、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合同内容的完备性及合同条款及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进行把关,将一些背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条款予以更正,严重者提出重新修订日。
2.3重视专用条款的内容。专用条款是发包人与承包人根据合同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具体实际,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条款,是对通用条款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应特别注意如工程计量调整、价格调整、履约保证、工程变更、工程结算、合同争议解决具体方式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为此,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计量、支付、变更的管理办法,突出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控制。突出事前控制是指要避免设计院变更、施工单位实施、实施完再报决算的习惯模式。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的工程变更都必须遵循先由施工单位打立项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批准立项后才可以实施的程序。
2.4正确把握“合理低价的原则”。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企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健全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过程一定要注意“合理低价原则”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对于如何确定工程的合理低价,笔者认为首先必须确定工程成本价。目前应根据国家建设部门颁布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量消耗不实之处,并参考有代表性的施工企业定额,按照设计施工图,计算工程量清单以及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综合单价,计算出工程成本价。其次,在工程成本价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利润,最后确定工程合理价格。2.5做好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是:核算实际完成工程量,核实各分项工程使用的综合单价是否与投标时或合同签订时的综合单价一一对应,审核竣工结算汇总金额。如果设计变更增加的分项工程在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中无相应项目单价,须重点核实增加项目的综合单价是否按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进行编制、编制是否合理等。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遇到施工单位追加工程造价的索赔,这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很正常的现象。作为造价控制,可以实施反索赔。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有两点:确定合理的合同价和严密的工程合同价得以稳妥实现。
合同价的形成方式使工程造价更接近工程实际价值。要确定合同价重要因素――投标报价以实物法编制,采用的消耗量、价格、费率都是市场波动值,因此使合同价能更好地反映工程造价性质和特点,更接近市场价值,易于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
在合同条款的约定上,双方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加强。新的计价模式下,招投标双方对合同价的确定共同承担责任。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承担工程量变更或计算错误的责任,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负责。工程量结算时,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按约定的办法调整。双方对工程情况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合同价中,招标方以工程量清单表现,投标方体现在报价中。另外,工程一般项目造价已通过清单报价明确下来,施工企业为获取最大的利益,会利用工程变更和索赔手段追求额外的费用。因此,双方对合同管理的意识会大大加强,合同条款的约定会更加周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六
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为重构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要点提供了较清晰的概念:“工程造价管理,指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等工作的过程”。而项目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本文认为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服务单位等,在建设期的整个时段,对各自负责的相关工程造价活动实施的具体管理。按照管理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个含义,可以把项目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解为,是对工程造价的预测、确定、分析、评价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预测、确定、分析、评价等是造价管理的内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是造价管理的手段。有关工程造价管理要点的归纳,为重构工程造价管理技术要点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认为: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包含三个步骤:
1.明确项目建设内容(范围)及业主需求,从一开始就做好工程造价及其全寿命期成本预测,提出成本控制的目标。
2.确保项目建设内容、业主需求及成本目标相互协调。
3.在项目进程中保持工程造价及全寿命期成本目标的平衡和协调。从本质上讲,建设内容指建设过程的各部分“有多少”;“需求”可以简单定义为:建设过程“有多快”、各分项“有多好”;成本目标显示的内容是:整个过程“会花多少钱”。如果将项目建设内容、业主需求和成本目标三者割裂开来,就会产生协调上的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重新构建的技术要点。
根据上述的工程造价管理思路,可以把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要点具体表述为(如图所示):以建设单位为龙头,以关注并实现建设单位节约项目一次性投资(建设期投入)和项目全寿命的经济性的预期,力争项目参与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调动建设项目全体参与者,对建设项目建设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预测、确定、分析、评价,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和目标协同管理,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上述相关内容简述如下:
1.全过程管理: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指造价管理工作要覆盖整个建设期的各个阶段,包括策划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工程交易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交付阶段并延伸到保修和后评价阶段。
2.全方位管理:项目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的任务,而且是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以及监理和有关咨询单位的共同任务。
3.全要素管理:工程造价不是单一、孤立的因素形成的,它与项目范围、工期、质量,以及采购(合同)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风险管理等直接相关。工程造价全要素管理的核心是按照优先性原则,协调和平衡范围、工期、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等要素与造价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项目建设期各个阶段,由于活动内容的影响,项目要素的范围和内容并不相同。
4.目标协同管理:是以关注并实现建设单位节约项目一次性投资(建设期投入)和项目全寿命的经济性为预期,在照顾到项目参与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模式。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注意对沟通、界面的管理和变更控制,运用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信息等多种措施,激励(约束)参与各方乐于采取协同行为,为实现项目造价管理目标而努力。
5.预测:根据工程造价实际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经验、判断和知识,对建设项目及其构成部分在建设期内所需的资源及其所需投资进行推测、估计和分析。造价预测主要包括投资估算、投资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6.确定:也可以称为定价,就是确定工程对象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和建设项目的实际工程造价,主要包括签订合同价(招标标底或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合同纠纷价款的鉴定以及竣工决算等内容。
7.分析:是以工程造价成果报告等造价资料为基础,从工程项目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等方面,对其完整性、可信性、适应性、合理性等进行考察的认识活动。主要包括:工程计价文件审查、投标报价分析、工程结算分析、竣工决算与投资概算的对比分析等。
8.评价:在既定的管理目标下,评价者根据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已发生的工程造价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进行了解、核实和评估,经过量化和(或)非量化的测量得出一个可靠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将来的工程造价管理活动和结果产生正面引导。主要是工程造价的后评价。
9.计划:是指组织根据环境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期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目标及实现途径(即计划实现方案)。
10.组织: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组织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组织代表某一实体(机构)本身,是当作名词理解的,二是指管理的一大职能,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资源配置的活动过程,是当作动词理解的。从实体(或者说结果)角度看,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方式决定了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跨自然组织的管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构建一种工作关系网络,使组织成员在这个网络下有效开展工作。
11.领导:亦称为指导,简单地说,就是指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或群体目标做出贡献。其工作内容包括激励、采用合适的领导方式、沟通等。
12.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监督与纠偏两个环节来实现的。控制与计划、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是分不开的。
三、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分支,有其独特的内容。而建立一个清晰、全面、先进的管理思路及相关管理要求,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七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化建设无疑给建筑工程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投资建设任何一项工程都是为了谋取最大化利益,而能否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管理是企业能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的基础。所以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获得最大化利润,企业就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过程。从实际的生产运作情况来看,由于工程造价预算不合理而极大阻碍了工程的进度,由此给企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管理不仅有益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工程造价管理,即对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的设计、投标、招标、施工等全部生产造价的有效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投资费用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投资费用管理是为了能够使工程按照预先的规划设计,实现投资目标,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监控的管理活动;工程造价管理则是以国家、市场等实际价格情况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与调控。
2.1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中,监控不及时、全面。
对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而言,材料是其完成的基础,所以建筑材料费用会极大地影响造价成本,而市场时刻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材料价格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动态因素不利于企业对其实施即时监控。尽管当材料的市场价格在短时期出现较大波动时,政府必定会出手干预,国家会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是调控的范围较窄,且种类较少,所以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会和预算价格不一致,由此产生的差价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项目设计不完善。
项目设计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实际施工进度,相关资料表明,项目设计方案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建筑成本,其中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约为94%,而项目施工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及其1/3。由于目前很多投资企业与设计单位对项目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更加注重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为项目实施合同的价格定额与项目决算等工作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有些项目设计方案较为粗糙,细节不清楚,设计时缺乏严格的指标约束,最终出现成本预算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工程无限延期,经济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综上可知,项目设计方案内容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成本的关键因素,若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不足,以及限额设计缺失必定会给整个工程建筑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今,国内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过程不以为意,他们过于重视赶工期、提效率,这些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在进行造价控制时经常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因此企业在进行操作时工程预算不足的情况发生,而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预算不足会使施工进程变得缓慢,工期严重滞后。此外,有些企业过于看重技术与工程质量,所以进行后期监管时会发现成本大幅度超出预算,工程的继续建设受到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部门之间也缺乏交流,导致造价预算十分不合理。例如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注重设计,对工程投资毫不理睬;工程监理只监测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不参与投资与决策。因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企业变得十分被动。
2.4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且企业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管理和监控的方法。
人才是企业决胜的关键因素,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少,并且目前从事造价管理与监控的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不仅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还缺乏现场管理经验,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人贪图钱财,会受到诱惑而迷失自我,他们在进行造价管理与监控时为心术不正的不法人员提供便利,导致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2.5建筑工程施工时随意变更原始的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设计方案会出现变动,尽管企业允许施工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但是为了保障工程建筑的质量与效率,项目设计方案原则上不应更改,施工单位应该遵循最初设计方案,不可随意变动,此外,施工单位不能擅自扩大建筑规模、改变预算成本,如果出现工期滞后与成本超出预算等情况,施工单位要全权负责。此外,我国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而仓促开始施工,施工前没有进行透彻的成本分析,并且施工时没有对各个环节实施严格地监控,由此导致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若监管部门查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就必须重新建造,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工程造价贯穿整个项目建设的活动中,企业能否从投资中取得利益也取决于造价成本,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过程的重视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提供一定的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在进行管理与监控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把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尽可能地将误差降至最低,以此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3.2全面掌握市场动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建设初期,企业会组织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它涉及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例如,工程质量与结构、建筑材料、投入资金、用户的功能需求以及项目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其中,建筑材料是构成工程造价成本的主要内容,如果材料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起伏较大,必定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设计阶段是对整个工程造价成本影响程度最深的工作环节,因此,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全面掌握市场动向,深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对近些年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对未来某段时间的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预测,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3.3加大对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的监控力度,使其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
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起着决定性影响,所以设计时必须严格遵照各项指标进行,不能轻易放掉任何一个细节设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应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到评估设计方案中,以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避免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成本预算超标的现象,防止为了减少成本费用随意更改设计方案,以至于最后留下一项残缺的工程或者工程被迫停工。所以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一定要加强监管工作,规范、监督设计方案,使设计人员能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内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方案。项目施工阶段的时间最长,为了杜绝偷工减料、变更设计方案的现象发生,企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与监控方案,使施工单位能够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建设,以避免多种影响工程造价成本问题的发生。即使到了竣工阶段,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项目企业与施工单位能否做好形象工程取决于工程的质量,所以双方都应该加大监控力度,顺利为工作画上句点。
3.4及时吸纳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企业的兴衰取决于人才的储备量,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及时地沟通联系,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习机会给高校人才,让他们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使这些人才在毕业时获得一定的工作能力,企业可及时吸纳这些高素质人才,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复合型管理人才,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训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素养,让人才物尽其用,企业必定能无形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收获更好的回报。
4结语。
从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工程建筑领域的发展空间还会持续扩大,为了能在暗潮涌动的市场中站稳脚步,企业不得不时刻保持清醒,通过对建筑成本进行严谨的管理与监控,保证造价预算不差分毫,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这样才能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能够适应动态的市场经济,使自身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八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即工程造价。一些人认为工程造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指对建筑工程的预期开支所有费用的总计,或者是对建筑工程实际开支的所有费用的总计。这里面包括了设备开支、器具购买开支、安装开支、工程建设开支、建设中的贷款利息开支、税务开支等。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则认为工程造价就是工程价格,即建筑工程承发包的价格。本文在这里就第二点含义进行重点讨论。
一般情况下,建筑项目的总体造价要求和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度相同,但是在承包和发包的过程中,工程造价还包括了建筑施工中的安装工程方面的开支。这个时候的工程造价就由直接工程开支、间接工程开支、贷款利息开支以及纳税开支组成。建筑工程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还具有不可移动性,建设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影响元素多等特征。因此,在价格计算上,需要进行单件性计算、多次性计算、分部组合计算。其中多次性的计算特征也表现出,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计算也会不断增多,需要考虑的预结算因素也需要更加细致。为了让工程建设满足各个经济关系的成立,符合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的需要,工作人员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对其进行多次的价格计算。
第一,建筑市场的供求影响。建筑市场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指提供建筑商品交换的场地。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各种建筑商品交换关系的相加。这些交换关系主要指承包商和发包商的关系,工程师和各方施工人员的关系,建筑商品的供应和需求关系,建筑生产元素的供应和需求关系等。第二,建筑工程技术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技术高低对劳动生产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理论方面、新材料的制造方面、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管理方面。因此,建筑工程技术在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第三,设计师的技术影响。工程设计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相关的设计时,不止一个人、一个单位参与,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管理就会受到参与设计的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制约。第四,地区经济的影响。就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建筑市场还没有安全打开竞争的大门。建筑市场受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十分大。主要体现在,人工劳动费用方面、施工设备的装置方面、建筑材料的供求方面、环境保护方面、项目需求方面。
3.1开放并完善相关的建筑市场。
第一,要想建筑市场具有更大的空间弹性,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分开管理,各司其职。让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实现公平、公正地竞争,不接受政府的行政领导,政府和企业之间不存在行政从属关系。并且让企业拥有自主应变市场的能力。第二,政府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以及整个经济市场的管理。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市场经济才不会变得混乱无序,企业才能够良性竞争。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资格审查,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其次,对于各项招标活动、投标活动以及相关的合同业务加强管理,妥善处理各项建筑拆迁纠纷、建筑合同等纠纷。最后,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增进建筑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从国家层面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地规划。第三,从宏观上,对建筑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进行有效平衡。避免建筑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的情况,造成建筑市场的混乱。第四,针对建筑行业,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生产活动具有法律保障。
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主要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建立界限明确统一的标准,按照这种界限标准度量相关的事实情况。第二,寻找出某一度量单位,弄清楚实际管理能够产生的效果。第三,界限标准和事实情况进行比较,任意区别都可以用作后续工作更正的依据。这种管理机制已经比较过时、落后,不适用于现代的管理要求,不能够满足当下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的需求。因此,在当下的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中,造价师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联系自身以往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第一,综合审核方法。依照施工方案图的要求,结合现有的经费情况、施工组织情况、承包合同内容、相关规定以及文件情况,综合地对工程数量、建筑商品的单价等费用进行计算。第二,重点审核方法。就是审核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重点内容。重点审核方法的优势在于,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价格计算的工作量,价格计算的工作效率也更高。第三,对比审核方法。在进行具体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之前,造价师先对需要进行预结算工作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和同类型的工程造价对比,找到工料耗损的规律,结合工程的用途、结构形式、地域,对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第四,分组计算审核方法。将需要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项目细分成多个分组,通过分析和审查同组中的数据,得出分项的工程量。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管理工作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首先,开放并完善相关的建筑市场,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其次,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进行相关的制度完善,让其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最后,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审核工作进行加强,增强程造价预结算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魏媛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九
施工企业想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投资效益,前提是必须保证建筑项目质量。在当下,施工的各种机器设备的调试、安装,工程建设时期的贷款利息等都是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所包括的内容。
2.1不到位的施工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质量的标准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合同,合同是建筑施工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直接造成了管理的混乱以及安全隐患;预算人员的能力不过硬,在结算的时候没有仔细审查相关签证,导致企业成本加大;有些企业的工程虽然按时完工,但由于之前的暗箱操作,导致造价重复计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设单位在工程竞标上弄虚作假,施工造价过高现象时有发生。
2.2设计欠缺。
工程造价差异较大。对于一项工程的预算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该工程的设计方案,可见工程设计对于一项工程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工程设计的好坏不仅只影响着工程的预算和后续施工,并且对整个工程的走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施工单位,对设计水平并不十分看重,甚至出现工程完工以后对设计进行修改的情况。
2.3招投标工作不严谨。
在工程结算的时候,经常出现造价比预算高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多施工单位钻体制的漏洞,不按照招标程序进行项目招标,招标文件存在重大漏洞,施工单位没有相应的企业资质。在招标的过程中,很多工作流程都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完成的,暗自操控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想要让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做到加强招投标管理。
2.4法律意识不强。
施工单位经常与一些建筑单位人员沆瀣一气,通过贿赂等不惜触犯法律的方式去捞取好处,从而让工程造价的额度高出了不少。比如虚增发票,造成工程造价额度偏高。所以,若想杜绝类似的事情发生,增强各个单位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3.1加强合同管理。
在施工成本方面,施工合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合同的管理非常关键。首先,合同的相关条款要符合安全生产和施工标准。其次,在制定相关合同的时候要权衡双方的利益,也就是说在制定条款的时候要争取双赢的局面,避免在合同中出现使双方发生纠纷的条款。
3.2加强工程成本控制和预算。
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财务报表滞后,或者工程账面上成本失控的情况,如果想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加强成本预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降低成本?首先,定额标准要在施工前制定好。其次,施工图纸的预算也要进行完善。最后,要按照施工标准对机械、人工等进行严格的预算。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出现变化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并与工程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加强工程变更中的成本控制。
3.3加强设计管理。
要让造价管理得到提升,设计管理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图纸设计。在编制工程造价的工作中,图纸设计是重要的依据。所以图纸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认真细致,了解图纸的每一处细节,这样在工作的时候才不会犯错。同时,对工程初级设计阶段地理位置的`确定、建设投标等方面进行认真审议。
3.4熟悉市场环境,降低采购成本。
施工材料的品牌众多,价格各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施工材料的市场行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原料和设备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购入的时候,要求既要做到质量达标,同时又要将价钱控制在造价范围内,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工作人员在不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采购。
3.5加强施工安全。
要想保证施工安全,首要的条件是要对监督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及时发现有毒的施工材料,并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为避免出现暗自操控的情况,对采购人员的权利要进行一定的限制,以达到互相制约与监督的目的。
4结语。
要想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以及建筑施工质量,就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刻苦专研,大胆创新,从而让我国的房屋建筑的造价管理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于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造价控制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因此造价控制应当体现在工程的每一工作环节中,实现每一工作环节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基于此,一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应从最初的从设计、编制、招标控制价、每一工作环节的控制、竣工结算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出发,哪一环节都不能忽视,对于每一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此来规划出具体的工程控制造价的方案,推动建筑工程过程中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1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的建设中,相关的管理制度正在健全。新的制度的和新的计价模式给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了许多便利,弥补了传统计价模式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极大节约了造价成本。但是,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经济在造价控制中仍旧采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造价人员也习惯于使用这种计价模式。虽然最近几年以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计价模式,在造价控制上更加的科学有效,使用这种计价模式更能提高工程造价的有效性。但是,造价人员还是更习惯于使用前者,导致后者在建筑工程行业很难推广开来。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制度并没有一个细致的划分标准。制度的不完善给了一些企业可乘之机。就拿收费标准举例,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企业的资质越高得到的报酬也相应越高。于是就有一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将企业挂靠在一些高资质的建筑企业当中,打着该企业的名号来竞标,中标后,在具体的施工中并不会拿出合同规定的专业水平。
当前,建筑工程单位,在造价控制中大多追求经济效益,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经济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于技术设计的重视程度。在固定造价指标,设计图纸的质量上并没有严格把关。从而导致在整个工程建筑中,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大大降低了整个造价控制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2.1注重投资估算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决策的准确性。
(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对于选择投资方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投资估算的.可行性直接关系着合理投资方案的选择2。
(2)项目决策的准确性。一个准确的项目决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最优投资方案的选择上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促进项目决策的准确性需要参考动态投资数据以及静态投资数据。除此之外,在项目决策中还需根据项目工程中发生的一些具体情况来对投资估算方案做出调整。
2.2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
建筑工程单位在项目设计阶段,要注重加强相关制度的实施力度。特别在招标过程中,要贯彻落实项目招标制度,利用制度来保证整个项目设计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展开。同时,在设计监理的过程,也要认真遵从相关制度规则,在评估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理的监督作用,对方案图要严格审查。同时在设计图的设计过程中也不能放松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其确保设计图的科学性。
一项工程的合同是工程承发包双方都必须遵守的文件,是发包方用来规范承包方系相关行为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准则性文件,同时也是承包商取得工程价款的重要凭证,工程项目合同保护着发包商和承包商的合法权益。而一项工程的建设周期都非常大,短期内一般无法完成,因此在原料,物资等方面的需求也十分大。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周期工程双方和谐经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实现造价控制的目标,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合同的订立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工程建设期间对于合同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根据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合同管理目标,实现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3结束语。
在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相对比较落后,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比较欠缺,所以要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并制定相关对策,推动建筑工程过程中造价控制工作。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一
工程造价全周期动态控制是指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关建设方的经济权益,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指导思想下,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建设工程全周期及其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预测、监督、管理、反馈、动态调整的组织和控制行为。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lcc)包括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使用与维护阶段,工程造价全周期动态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目前在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全周期控制方式已经广泛实行,而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全程管理、精益管理都还不够;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国际上通用的工程报价方式,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由于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认识不足,对推广应用存在畏难心理,以及已形成的定额计价环境的阻碍,我国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推广应用状况至今不甚乐观;我国建筑业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把控,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没有考虑使用与维护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把各个阶段分割开来,没有形成主动、系统、动态的控制方法,这些都不利于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建筑工程造价与政府政策、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工程内容、原材料市场供需变化、工程建设及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企业必须对工程实施有效的动态调控,真实反映工程实际造价。
3.1材料差价处理。
建筑施工材料的差价即合同签订当期的材料信息价和施工期材料信息价的差额,发生的价差只计取差价和税金,不计取其他费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双方应及时确认需要补差的材料数量与价格,调整合同价款和支付进度款。
3.2人工费差额调整。
目前,建筑施工人工费的组成和计算方法都不适合做出大幅度调整,可以先将基本工资和各项工资性质的津贴补充到预算的工资单价中,以解决人工费预算和实际不相符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造价管理效率,实行综合性人工费计价方法,来缓解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减少的问题。
物价会随着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建筑企业的人工费和材料费等都会受到物价变化的影响。对此,建筑企业应根据政府部门定期公布的物价及生活费的总指数,计算出人工费的补贴系数,并定期向工人公布物价信息,将其作为工程计价的依据。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要善于借鉴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改变传统的以工程实施阶段为重点的管理弊端,建立全面、系统、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都要严格控制成本,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措施、事后有预案,真正发挥造价管理在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项目预算密切相关,因此,项目决策者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工程项目中,考虑不全面的决策会导致建筑工程后期监督管理难度加大,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决策者必须重视工程决策阶段的预算工作,建立科学的预算系统,提高对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和造价控制效果,对于决定项目合理化的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实施动态管理,避免施工周期延长和资金短缺等。市场上的价格出现变动时,应当及时调整资金,合理配置资源,有效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4.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招标方来说,选择合适的中标企业,才能顺利推进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造价,使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而对于设计、监理、施工等投标方来说,中标是取得项目的前提。所以,招投标的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各参与方至关重要。以施工单位为例,首先,施工企业应聘请了解市场行情、实践经验丰富、业务高效精炼的专业造价工程师,组建强而有力的投标小组;其次,对招标文件进行仔细研究,对工程量进行详细的核对和复算,对施工材料供应情况、劳务价格等进行细致的考察;再次,造价管理人员要积极与施工技术人员沟通,设计出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最后,竞标方一定要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市场动态信息,进行综合比对,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参照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编制投标书。
4.3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工程质量的高低。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为35%-75%,但是此阶段往往是开发商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设计人员的水平有限,就会使设计方案不合实际,建筑结构出现问题,建筑材料严重浪费,工序安排不尽合理,很大程度增加了工程的造价。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考虑政策性因素的变化,以及建筑材料、设备、人工的动态价格,实施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预算的真正管控。
4.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资金的90%用在施工阶段,因此,工程造价人员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应切实做好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合理计算各种基础单价,组织施工预算的编制工作,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从而确保对资金的有效管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造价与质量、工期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此必须统筹兼顾:质量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首先必须保证质量过关;其次要考虑工期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工期按时完成;最后要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控制,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针对工程变更,造价管理人员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尤其要注重结算证据的保全,对于非本企业造成的工期延误、经济损失等要及时向业主要求索赔。
4.5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施工合同所规定的全部项目内容后,把工程的总造价汇报给业主进行审批。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竣工结算工作,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水平,完善工程资料的管理,做好竣工后的结算工作,要以工程合同和工程变更资料为依据,详细罗列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有理有据,从各个方面为施工企业争取最大的利润。
5结论。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对项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项管理,工程造价的全周期动态控制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建筑业人士认真重视和切实解决。为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筑参与方应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工程造价的运动规律和动态特点,针对建筑工程的全周期不断创新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建设工程市场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二
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热门的专业,是很多财经类院校必设的一个专业,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人员的能力以及未来就业单位的经营情况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很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学仍然采取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以书本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在这种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被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并不高,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缺少必要的计划,缺少一定的独立能力,更别说践行一定的创新行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相违背,所以,高校必须要认识到这种问题,及时对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一、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概述。
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是一种基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等提出的具有稳定性、典型性的教学方式,其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其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在教育改革下提出的素质教育新的要求,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在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基础之下,将导学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凭借教学很多因素的优化组合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而会计专业是很多高校开设的一门专业,特别是财经类的院校,而会计专业的n程教学也是属于高校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1]。所以,为了进一步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高校必须要将教学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对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落后。
我们很多高校的会计类教学内容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只是将一种定论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们,很多课堂传授的会计知识都是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对于那些会计知识可能涉及到的经济知识、会计原理以及可以选择的方法都很少涉及到。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类课程教学受到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以书本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在这种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被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并不高,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状态。教师成为了知识的绝对主导,成为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被大大削弱了。
3教学实践形式单一。
很多高校会计类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范围很小,一般只涉及到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有关的实践内容,不同行业的会计知识以及实践、国际会计的内容以及实践等都比较少,并且其实践的方式还是继续停留在会计核算的方面,其会计实践和企业实践的会计业务内容出现了些许的差异,缺少一定的与企业实际会计业务相连接的环节。比如在高校会计类教学实践中缺少企业真实预测资金、控制、决策、考核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有关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实践的能力没有过多的重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一直采用的是过去比较陈旧的教学案例,没有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实际经贸案列进行及时的扩充。
4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对会计类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也加大了教学实践的力度,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高校的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成效并不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一些高校内开展的会计模拟教学实验即使已经采取了仿真模拟的模式,但是应用的实验资料和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实验的结果并不很理想。高校也开展了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实践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校内实践的不足,但还是存在着实习单位较少,学生数量较多的问题,校外实践的机会比较有限。有的会计类的学生即使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但是有些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并不是和本专业有关的,实习企业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并不多,难以实现学校的实践目标。
5知识面狭窄、功底不牢固。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会计类专业的划分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专业的划分过于细致,所以很多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知识面以及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匮乏,经常会出现工作中后劲不足的问题。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后,很难有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的自由,对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机会也很少,很难将其他科目的知识融合在会计知识体系中去,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在解决一些复杂的会计知识问题中经常会应用到其他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的基础功底不牢固,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困难。
三、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策略。
1更新教学方法的理念。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教学的方法,而笔者却认为,教学方法其实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们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所综合采取的各种形式的手段,其中不仅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教学的方法,还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相互适应和相互接纳[2]。所以说,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首要任务就是更新教学方法的理念。针对上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高校应该形成一种多元化的会计类课程教学的观念,不仅要兼顾到教学的方法,还要兼顾到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高校会计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课程中,还应该立足于学校、立足于企业、立足于社会,真正形成一个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大课堂,在向别人学习、在向企业学习、在向社会学习的教学背景下,促使会计类课程教学能够协调“天”(知识经验和理论),“地”(实践和就业)、“人”(不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也是在终身学习理论背景下对综合性人才的基本需要。会计类教学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实践性和务实性能力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或者就业中使自己的综合会计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其过程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支持,还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在教师教和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特有的特质和能力[3]。因此,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中要力求理念上的变化,正确把握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不能落下,反而要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相互融合和贯通,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解决“教师会计教学困难、学生学会计困难、会计工作困难”的难题。
高校在确定教学方法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后,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极为的重要,它决定着会计类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高校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建立在教学方法的理念、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之上,然后再确定教学方法的程序和思路。所以,在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下,高校的会计类课程教学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善于利用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相应”和“教学相长”的教学步骤。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对教学资源的整理中不断进行的创新性活动,最终实现会计教学质量的进步和优化;第二个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选择,在会计类课程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很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实现因时、因地地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能只是将固定的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形式不能死板和固定,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在引导的方式上下功夫,进行不断的研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形成具有特色的学习方式,真正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共同进步,互相成长;高校教师们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成分的整理,赋予教学资源更多的生机和活力,采用师生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为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构建更多的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同时也要拓展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教学”和“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和谐的互动模式。
3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愈演愈烈,高校每年的生源数量也是逐渐上升,高校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管理服务格局的层次化。所以,高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促使会计课程教学的内涵从狭义向广义方面转变、促使会计教育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促使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由单边性向多边性方向转变[4]。狭义角度下的会计课程教学,它是指传统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是指正规高等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和会计工作岗位或者业务进行的培训,狭义角度下的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而获取专门的学历文凭或者是资格证书,学生主要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进行学习、考试,其中周期性、功利性、被动性比较突出。而在广义角度下的会计课程教学除了上述提到的狭义的课程教学,其中还包括一些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充实的成分在内,广义下的会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也不只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或者是资格证书,还需要在教学目标中不断完善开拓新视野、增强专业技能的内容。会计课程教学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以包括自学、培训、考察的形式,其学习结果的考核除了一般的卷面形式,还需要不断采取多种多方面的考核,比如岗位服务的适应程度、社会就业能力、业务工作的完成程度等,促使教学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模式转变,这个过程中的自主性、自由性、灵活度程度较高。
4拓展教学方法的内涵。
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需要不断拓展教学方法的内涵,创新因材施教、因时因地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方法。首先,高校会计课程教学要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因人施教。高校中的会计类专业学生的数量很大,他们的心理、生理、性格、家庭、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自主能力、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等都是不同的。所以,高校的课程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计划,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和学习的互动性;其次,教师们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中要重点突出学生多方面的表现。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做好学习的计划、学习的笔记、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严格的要求。
四、总结。
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用人单位稳定发展的需求,它不仅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实际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所以,高校应该对会计类课程教学进行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研究,从教学方式的理念和内涵入手,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强,张小红.略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
[2]刘玲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信息,(5).
[3]王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1).
[4]赵贵臻.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三
工程造价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的建筑施工成本,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企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企业,其施工周期长、回报慢,对资金和社会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时会对建筑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严重的会对企业的生存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时,对工程的全过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四
(1)要实现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即工程的全部阶段与施工人员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实施管理与控制。(2)工程质量要符合建筑施工要求,企业在建筑过程当中的投入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企业的资源达到合理的使用与配置,实现成本最少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3)管理者应该在建筑过程中保证各项部门和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坚持谨慎严密的工作态度。建筑工程的整体实施中,各部门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职务的分配,与每个部门工作人员做好协商沟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合理的奖励或惩罚措施,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的诱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年投入最少。(4)做到动态控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几乎适用于各个场合,建筑工程更是如此。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不同,所应用的施工方案也有巨大的'差别,对于成本的投入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施工人员要对成本的投入实行合理的预算,尽力实现施工前期制定的施工目标,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工程实施的时间和地点改变施工的策略。(5)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落实。实际工程的实施,要加强管理成本方面的处理,有利于建筑的目标能够早日实现,管理者的适度管理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更加明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也就是要实现成本投入最小化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工程进度得以保证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技术性和软实力。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六
完成造价管理的优化是整个建筑施工运用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整个造价管理的优化工作引起重视。使用造价管理系统时,应该重视动态化造价的情况,从而确保能够及时准确的汇集大量的信息。另外,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时,应该借助建立辅助系统的作用。因为工程造价动态化系统相关的信息发布、信息处理等等系统会对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高低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健全这些有关的系统。总而言之,增强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动态性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造价管理效率,从而加快管理的进程;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剖析原始数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手段来推进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展开。
3.2交叉使用各系统。
尽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专业的造价信息系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些系统的辅助系统,比如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及辅助施工,还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等,这些辅助系统在合适的情况下与工程造价信息系统融会贯通,共同发挥作用,最终自动展开建筑施工的管理。同时,这种管理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贯穿于整个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建筑相关产品从最初的想法到后面的具体设计,再到竣工等环节都能实现全自动化的管理。另外,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对于我国工程造价行业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的科学的信息化平台至关重要,取代了传统工作习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帮助。另外,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最终实现,必须全面分析和挖掘数据,并且依靠这些相关的信息展开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管。
3.3运行模式涉及到系统中。
建筑工程中设计相关的业务流程时,必须重视系统运行模式以及监管系统的动态性,从而融合所有的内容,加强对财务的监管,综合运用各种制度和技术,最大范围进行项目的监管。比如,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相关的资金使用透明,所有的资金使用都是公开的状态,必须完善系统化管理模式,通过“网络申请、网络审批、网络监督”等一系列业务流程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通过这个科学的体系,能够监管到每一笔具体的资金的使用与去向,并且能够借助里面的相关系统管理每一笔资金,还能设置强大的预警系统,如果流通环节中资金发生问题,系统就会及时给予警告和提醒,管理者就能够借助这些警报来及时调整。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资金安全问题,并且能够自动扫描每一笔资金的流通,全方面的跟踪与监控,将风险降到最低。
4结语。
对于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攻破造价管理技术的障碍,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并带来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建设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断的加快,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健全,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受此影响,我国的建筑行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进一步加快,很多建筑企业成立和发展,给我国的社会建设带来很重要的影响。在建筑工程行业中,造价控制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对建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章就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探讨,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和建筑企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思考的论文篇十八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来说,工程造价意义非凡。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本身是指建筑工程整个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涵盖了“投资、设计、修正、施工、竣工”等所有环节的开支费用。工程造价主要是根据设计师绘制的施工图纸、定额数目以及清单规范等实现的。一项完整的建筑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包括人员、金钱以及物质等等,这其中就有各种成本需要管理控制,工程造价就是主要管理这些成本。工程造价通过管理建筑施工中的各项成本,形成建筑施工的所有消耗与支出,形成工程的预算、造价清单等等,运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管理工程施工的投入,一方面确保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造价管理的综合性能。
1.2技术模式。
工程造价是通过专业的信息化造价管理系统实现的,也就是在计算机软件处理的前提下,实现对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如实把控。系统化的操作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人的科学管理,另外一方面能够加强财务管理中的技术性,能够在充分确保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工程的投标管理、竣工结算等环节的管理,然后建立科学的数据库,将其中的商务标和技术标分开进行管理,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专门的系统进行操作,实现管理渠道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管理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62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