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的论文(通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6:55:20
护理教育的论文(通用23篇)
时间:2023-11-13 16:55:20     小编:碧墨

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总结的结构应该清晰且条理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下面是一些关于掌握社交技巧的实用建议,供大家参考。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一

摘要:探究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此教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来自国外,将其引用到妇产科护理中,结合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在课前将教学课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中将pbl教学法循序渐进的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为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条件。

关键词:pbl教学法;妇产科;护理教学。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教学主体为学生,而教师只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及小组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研究主要探讨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为妇产科教学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1、pbl教学法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教学的主导,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出来,使学生主动对信息仅收集和处理,从中对新知识进行汲取。教师将教学问题的疑点、难点及重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以此将疾病产生的原因、结果及病情转变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引用经典案例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将疾病的一般规律性反映出来,同时也将疾病的特殊性反映出来,以此学生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通过此方式将学生判断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提升[1]。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只负责看和听,教师一味的灌输,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去启发学生。而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恰恰相反,教学中心为问题,教学主体为学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转变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2]。以课本中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以典型病历作为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问: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是什么?该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以病历资料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将哪些信息进行收集?以此为有效的护理提供依据,以此在临床实践中有效的配合医生治疗。对护理问题的重点和次重点进行排序,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并付诸实践。教学的目标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对相关文献及书籍进行查阅,将基本理论及研究新成果进行掌握,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优势互补,以此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3]。

3.1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新课程的准备,让学生从心理开始适应接受新知识,教学方式可首先为多媒体课件集体教学,将知识主干讲清楚,之后举出典型病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课前准备及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一种疾病包括大量的基础课程,比如遗传、病理、生化、生理、解剖等,因此,教学要对此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备课要充分,病例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设置的问题要合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同时针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记忆[4]。

3.2提升基础训练的重视度。

病例选择要简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素材进行组织,课前准备做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精讲,讲解教学大纲中的疑点、难点及重点,提升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教学的重视度,告知学生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将问题引入,让学生与理论相结合,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就可将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教学一些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去探索新的知识。

3.3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pbl教学是否成功在于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是否接受,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去掌握程度。比如,在讨论案例时,要多设置一些问句,以此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性进行检查和掌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检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医院病房中见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采集、评估病历,对护理病例进行书写,将护理方案制定出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以此对所学知识及技能进行巩固[5]。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将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再现,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妇产科疾病的护理常识,让学生对妇产科新进展、新技术得以了解。同时要让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使其学习兴趣被激发,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学方法的优势,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二

(1)确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达到的效果,即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参与讨论,能够通过心理案例情景分析和探究验证所学知识,建立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最终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助人自助的心理调适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搜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其关键在于案例,重点是案例的分析过程。出于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实用性和典型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案例有其特殊性,某一个心理案例中通常会包括若干个心理问题,并且造成的问题产生的因素也是多元的。这些案例素材十分丰富,既包括心理实验、典型心理个案分析,也包括了学生身边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等等。

(3)选择并制作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将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及恋爱心理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我们在案例的选择上也将以上述重点、难点为依据,选择信息体量大且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所讲本章节的内容外,还要考虑课程前后的连贯性,以便学生能通过案例讨论分析系统掌握所讲授的心理知识。选好案例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和案例篇幅、难度的需要,灵活选择视频、文字、口头阐述等案例形式,力求达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1.2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案例进行自主探究、群体合作式的学习,讨论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为了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适当借鉴“项目管理”的理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设立组长,设计组名、旗帜和口号。分组的时候,任课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设置一些和上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自己队伍的成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够事先考虑到全体小组成员的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预期等关键问题,会大大缩短小组从组建到规范阶段的磨合期,从而促进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的彼此信任、配合默契,使讨论活动能够更加有效进行。

(2)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熟悉案例。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出于教学的需要,案例问题既要难度适中,又要和所学过的心理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要对可能超出预计内容范围的一些问题有所预备。由于课时有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应提前将文字、视频等案例材料给予学生,好让学生形成对心理案例的基本思考,提前做好准备。

2.2实施阶段。

2.2.1教师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施引导。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参与心理案例讨论的过程和把控上课节奏,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入心理案例的时机。最好是在上课之初抛出部分心理案例,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随着课堂学习的深入,再将心理案例的其他部分呈现给学生,用当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正如上文所述,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呈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视频、角色扮演、口述等,而不同的方式各有其利弊。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使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心理案例和学生课堂中讨论的情况,任课教师可选择其中的关键点和争议的焦点进行反复的呈现,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目的。

2.2.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其最关键的环节是案例的讨论过程。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讨论效果,要对小组内部进行责任分工,并要求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心理案例问题实时调整所担任的角色。通过分工协作,角色转换,小组中各个成员将自己的知识、见解转化为小组成员之间共享的学习经验,使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讨论过程的重视而更加努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监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偏差,予以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2.2.3开展班级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将本组的观点和结论在班级进行分享,其他组可以对此发表看法,从而使全班各组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为营造一个热烈而又有序的课堂交流环境,任课教师要提醒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同时以温和的态度对发言的小组做出正面评价和鼓励,甚至可提供一些物质奖励。这样使学生能更加感受到教师对于其观点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之后的讨论,此外能够保证其他小组保持较为高度的注意力,营造井然有序的课堂环境。实践表明,这种引导方式对于此后的课堂交流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此外,针对班级交流的过程中讨论偏题或陷入僵局的情况,任课老师不应立刻打断,因为离题、偏题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表现。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任课教师首先采取鼓励的方式,然后再告诉学生其思路过于发散,比较适合其他章节或其他学科的内容,可以留在课下与同学探讨,从而及时将学生引回正确的方向,使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交流能顺利进行。

2.2.4教师对案例讨论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评价对于案例教学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任课教师应及时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评价和引导,指出其表述不严谨或错误的地方,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能够提出创新性观点的学生,任课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有争议的观点,则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正确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研究者一般不会明确指出是哪个小组的观点,因为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点,如果教师刻意指出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整个小组的积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三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讲解法、发现法及程序法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不过以讲解法为主。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programmedinstructi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雷西(教育心理学家)的自动学习机而创设的机械程序教学进行。它的原理是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这种教学机器又叫斯金钠教学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用非机械的程序教材进行教学。程序教学法近年在很多国家中实地应用,效果显著。为了丰富我国生物教学内容,笔者加以改进,主要用非机械的程序教学法,结合讲解、自学阅读、观察演示、检测练习及问题解答等综合方法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学习,因材施教,反复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又能结合电子计算机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的课时计划在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具上与其他教学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准备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及学生答卷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按次编写程序课题,注意重点难点,课本内容逻辑性等,列出问题。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每一问题或图表作一分段主题挂在讲台上,也可将分段主题写在黑板上,比较节约,大的主题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题,使学生思考和解答,然后叫学生自行按次阅读教材,使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名答复,必要时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正确总结解答,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提出,解答讨论总结将教材内容讲完。为了增强理解,反复练习,再由教师提出重点难点讨论讲解,最后可给题目答卷使学主进行书面解答,可使学生互相评分,这种教学法可不留给学生家庭书面作业。

现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生物”(华师大、上海师大编写,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细胞”一节程序题综合教学的课时计划列下供参考。

1课的类型:

新课。

2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异同以及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

3教具及器材:

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挂图:虎克像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及软木细胞图,现代显微镜,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图表,学生书面答卷。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实,白菜或青菜(小白菜)叶柄。模型:细胞结构等模型。

4教学过程。

4.1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可提问1~2个“绪论”中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等,也可不复习前课直接讲新课。

4.2教师按次出示程序题有关图表,并宣读程序题。

程序题(分段主题)1:细胞是谁人发现的?怎样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细胞?教师然后使学生阅读“细胞”一节后,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有何异同?教师使学生阅读(1)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段课文,然后结合细胞结构图表模型使学生解答,讨论综合题,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学习。

程序题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实时,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叶柄流出汁液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使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4:细胞是怎样分裂的?使学生阅读(2),细胞的分裂一段文图(课本11页),进行解答讨论。

程序题5: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这是为什么?细胞的那些特性和它们的长大有关?使学生阅读(3)细胞的生长一段,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6:见课本,细胞的生长下,你知道吗?一段,使学生阅读解答。最后教师可对本课内容重点作一总结,也可出几个题目(书面答卷或板书)使学生解答,互相评分。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四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五

《护理学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体上是采用的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作为中心,主要采用课堂传授的形式,学生只是对知识有个认知,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其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查,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中职卫生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的首要任务。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根据教师所选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具体实例面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提高。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最终要求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起来。而开展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一新式的教学法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及相关的调查分析,对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比较,选择更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

1.案例的提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典型并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呈现要适应教学环境的需要,教师在教授前的十几分钟内要通过声音、文字、录像等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使典型的病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患者,女,尿潴留6h,膀胱膨胀,诱导患者排尿无效,患者现在急需解除痛苦。假设你是值班护士,你应该怎么做?在展示完毕后,先让学生们有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启发式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1)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2)如何操作?(3)操作过程注意的问题?(4)如何判断导尿成功?(5)导尿后如何护理及观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进行自学。

2.针对案例,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制定的学生自学的内容必须是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资料室和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在文献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制定相关的实验报告册,以备以后学习之用。报告册中应该以病例的形式出现,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书写: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护士在对其患者进行体检后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估,写出护理诊断意见、护理的目标和护理的措施等。注意在涉及每一项具体操作中都要涉及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一方充当护士,一方充当患者,注意角色之间的互动。老师在评阅的时候也要注意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话是否稳妥,这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将班级的成员分成多个学习兴趣小组,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一个小组在班里发表看法的时候,全班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所学的《护理学基础》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教师指定案例的病情,发表个人观点,当然也允许质疑争辩。如我们还以上面的导尿术问题为例。先让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从(1)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2)如何操作?(3)操作过程注意的问题?(4)如何判断导尿成功?(5)导尿后如何护理及观察?这几方面来谈,其余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将问题的次序,对于同学们都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课堂气氛,对于争议很大的问题,要安排到另外的课时去进行,避免与教学任务相冲突。

4.及时进行总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各组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使案例分析更加切合临床实际。要求同学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案例分析写出收获及还不明白的地方,案例分析中涉及到的知识熟悉程度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案例的分析等。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我们针对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应的护理报告书写考查,年龄16~18岁。学生共计120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一组为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在每章护理内容学习完毕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回收120份。问卷调查涉及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待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2)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临床的应急反应能力及应用能力;

(5)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持赞成态度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更切合教学实际,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持不赞成态度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认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易毕业。我们在对学生的护理报告的书写要求是从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护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谈。对照两组发现,进行案例教学的学生组的优秀率为48%,良好占40%,及格占12%,没有不及格人员;传统教学法的优秀率为26%,良好占27%,及格占38%,不及格占9%.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四、结论。

(1)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

中职卫校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关键的。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通过多媒体,很形象生动的将案例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预设的情境中去思考,探索。案例教学法改天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自学时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课堂的讨论也可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尤其是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环境,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3)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回馈社会,护理人员如何能在临床实际中做好本职工作是根本。案例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不仅锻炼了其资料检索能力,还能在自学过程中发现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自学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进修奠定了基础。

(4)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中职卫校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对自己的未来没能做出很好的规划。案例教学法中的模拟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所从事职业的工作程序,明白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基本的操作流程怎样才能做好等。因此,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切合中职卫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调查报告及考核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实际的操作能力,是值得在中职卫生学校推广的教学方法。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六

目前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了护理仿真模拟教学,但多集中在本科高职层次,如郎雪南等发现通过esc,本科护理学生能够形成“learningfromyourownmistakes”人性化学习模式[2]。向燕卿等对高职护生开展了高级综合模拟人(esc)仿真教学与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对比研究,运用osce考核比较发现仿真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和评判性思维[3]。而中职院校护理专业运用仿真教学较少,或虽引入器材却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或开展仿真训练却未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实效不高。究其原因是未能很好的分析探讨护理仿真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差、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实施仿真教学的阻碍首因。无论是使用esc还是创设更为复杂的仿真教学情境,其基础条件就是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仿真教学过程和内容所涉及的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把握仿真训练要点,但中职护理专业传统教学还存在相当的问题未能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实施仿真训练收效必定甚微,因此解决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问题是第一切入点。大多数研究指出护理仿真训练中的情境设置多采用分组开展、讨论和反思的流程,对中职学生而言,团队配合意识还有不足,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中还缺乏团队文化的塑造。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理念是第二切入点。对于仿真训练的效果而言,目前最为流行的是使用osce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但大多数中职教师由于工作繁重,并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因此在组织开展仿真训练后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评价,解决该问题是第三个切入点。

从以上分析的切入点入手,应当尊重教学规律,体现“精、广、准”三个字。精,就是在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案例准备精致典型,能够充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贴近,内容不模糊、数据准确无误;仿真情境设置要精细,不是一间训练室,放置训练假人让护生操作,应该按照医学病房要求建造和装修,有标准病房有标准病房、护理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等;分组训练要精心,培养团队意识,达到头脑风暴的效果,在护生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合上,应当注重性格互补、行为统一等要求。广,就是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能够形成提高批判性思维,一个仿真实训的项目要突出相关理论、实践内容的衍生,在设置案例、提供器具时,要把在理论教学中的交叉点、混淆点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认识-理解-发现-批判-掌握。准,体现教学、学习的评价流程、评价反馈中,开展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双向考察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表”,包括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气氛、知识面覆盖等,学习环节中的与病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指标都应量化,有相应的心理行为佐证,并记录备案,体现形成性。

尽管护理仿真训练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扩展,但目前有效的仿真训练功能还存在功能单一的情况,局限在某一知识、某一课堂上,推广应用性很差。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应当借鉴仿真训练的思维理念,在安排临床护理课程中,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仿真模拟,让护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如可以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更加贴近临床,实现“0”距离。可以开发模拟病房虚拟软件,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真实病例。在整个仿真训练中科室运用网络平台配备技能学习进度查询和学习评价反馈功能,鼓励护生通过计算机终端自行学习和练习。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七

摘要:目的了解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为进一步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了解护理教育社会背景的情况下,对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新时期护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未变换更新教学形式等,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对护理教育和世界接轨造成了阻碍。今后急需根据实际,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改变护理教育现状。

关键词:新时期;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护士在护理理念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许多的不足,科学定位不当、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这些均阻碍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让护理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其护理经验,为以后步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围绕着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展开如下的论述。

当前,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医疗目标也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以往将医疗目标过多地集中在疾病本身上,而当前已经将医疗目标集中在健康上;以往重心往往集中在医院上,而如今重心已经有所扩展,逐步扩展到社区、家庭上;以往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的诊治上,如今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可以说,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多样化的医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学的核心思想和护理模式也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推崇和应用坚持“以疾病为中心”这样护理理念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而越来越重视推崇和应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理念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范围也已经从以往的单纯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上;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上;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4月6日正式出台,在深入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到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以建立和健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要对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以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加快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速度,使其服务功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以进一步实现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经由卫生部发布后,先是让所有三级医院在底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于又提出要对优质护理服务加以全面的推进。

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所推崇和应用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我在为病人服务”。而我国护理理念与之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以人为本”未充分体现和落实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未明确确立。护士往往遵循医嘱进行机械地执行,使应当为患者提供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得以淡化和忽视,使原本应当取得实效的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系统化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往往未达到目标,未能取得实效。临床护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得以充分的反射[1]。

2.1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的科学定位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护理学科在护理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并得到广泛重视。要想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适应,就要实现护理学的多元化发展。当前,护理学科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仍旧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已经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了护理学,使之已经变为一级学科,且和医学门类下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2]。

2.2未体现护理教育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当前,纵观我国的护理教育,发现极具特点的发展态势就是对规模过于看重,对质量过于忽视,这样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人们越发担忧护理学生的培养质量,且无法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加以快速的应对,不管是在使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得以满足方面,还是在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护理管理人才以及社区护理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与之仍旧不相适应。

2.3未明确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护理院校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不管是成人护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未达到预期的标准,所推崇的培养机制往往就是以使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导致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仍旧徘徊不前,仍旧处于偏低水平,这样的教育观念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教育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使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偏低状态。此外,当前护理招生规模已经有所扩大,教育层次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师资水平要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护理专业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且学历层次结构缺乏合理性,师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4未能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正如上述所说,在医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护理模式也已经发生变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广泛推崇和应用,集中在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在整体护理中,越发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应该了解到要逐步提高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和所占比例。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给予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度的重视,所呈现出的倾向为“多而全”,增加了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数,给学生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3]。此外,教学计划完成后,护生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少,这样使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4]。

2.5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仍旧被广泛应用,填鸭式教学仍旧被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知识、技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几乎很少让学生有提问、自主学习的时间。即使对护理技术的操作高度重视,但也大多对操作的步骤加以过分的强调,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再加上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的并且授课的[5],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缺乏,教学和临床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性,最新的前沿知识未能及时补充在所应用的护理教材中,使得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深受影响[6]。

自古以来,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政府不但扮演着办学者这种角色,还扮演着管理者这种角色,与此同时,还扮演着高等院校评估者这种角色,使得某种利益导向难以避免,使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起步偏晚一些,护理专业在我国也往往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缺乏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而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加以衡量的统一标准也相应缺乏,使得护理专业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往往依附于医学教育,往往需要应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的评估,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限制,对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造成一定的阻碍。

总之,护理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教育就是主要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在新时期背景下,护理教育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等[7-9]。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教育的改革,以让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扎实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11,12],对其护理经验加以不断丰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13-14]。

参考文献。

[1]程莉敏.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10):117.

[2]姬晓艳.基于护理教学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8):148.

[4]杨奕.浅析国内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方法[j].神州,2014(18):276.

[7]王艳华.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3):7-8.

[10]葛爱芹,荆世瑜.中职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健康必读旬刊,2012,11(5):504.

[14]姜丽.护理模式转变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89.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八

体育教学中,顺序教学法是按照动作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如跳高,它的动作顺序是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教学时,如果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动作的概念,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研究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时,发现顺序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与其相反的非顺序教学法也是存在的。如推铅球,它是由握持球、滑步、最后用力和出手三部分组成,最后用力和出手是推铅球的关键所在,滑步仅仅是赋予铅球的加速度。这种与动作的原有顺序相反,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关键部分处在动作过程中的教法就是可逆教学法。

一、“可逆教学法”的程序与手段。

“可逆教学法”是通过反向的顺序对推铅球的顺向教学顺序改为由后向前进行教学。

1、学习最后用力和出手技术。

采用超等长式俯卧撑练习。当手臂向上撑时,作爆发式的伸展,并结合持球原地练习,体验铅球出手的感觉。

2、学习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

采用斜坡练习法。如利用上坡学习纠正由于右腿蹬地不充分而出现的臀部后坐;利用下坡学习和纠正因摆动腿落地不积极而导致滑步结束后的动作停顿。结合原地持球练习,反复体验蹬转技术结合;采用“发现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重要性,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点拨。

3、学习滑步技术。

采用橡皮筋牵引练习。方法1:将橡皮筋两端固定在地面上,橡皮筋的中部挂在练习者的踝关节处,练习者站在投掷圈后沿,借用橡皮筋助力作用,可增加学生蹬地脚滑步的距离,缩短滑步结束时两脚间距离;方法2:将橡皮筋一端套在练习者的手腕上,另一端由帮助者牵拉控制,可阻止练习者上体过早抬起和转体。在出手前,使身体保持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

4、学习完整技术。

在完整技术练习中,采用分组练习(可按学生运动能力进行同质分组或合作型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各组练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心球代替铅球,逐渐过渡到铅球。铅球的重量应逐渐增加,以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最后采用教学比赛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二、“可逆教学法”与顺序教学法的比较。

教学中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和动作关键部分的位置来定。“可逆教学法”从反向学习程序上看具有以下特点: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有益于培养学生动作中支配身体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欲望,尽快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技术从第一课开始直到结束在课堂上重复出现,保证学习时间和次数;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各个技术的有机衔接,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评价和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顺序学习法”从学习滑步开始,过度重视“低重心、大幅度”而忽视了蹬转技术的有机结合,容易导致“掉肘”或“臀部后坐“等错误的产生。这些欠缺是学生无法完成练习和提高技术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可逆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对整个动作、局部动作或动作某环节能否采用可逆性练习进行探究。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3、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九

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不同,cbi教学会有所侧重,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常见的有五种:沉浸模式(total/partialimmersion)、保护模式(shelteredmodel)、辅助式(adjunctmodel)、主体式(theme-basedmodel)和语言训练课程(lan-guagetrainingcourse),这些模式依次体现出语言与内容的过渡与融合关系。

(一)沉浸模式。沉浸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英语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由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组成的语境中。在沉浸模式中,语言只是专业课学习的一门工具,学生更侧重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沉浸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输入,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能力。

(二)保护模式。保护模式即为专业课与语言课一体化的模式,适用于当学生的语言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课程需要的时候,教师通过一些“保护”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通过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具体采用哪些“保护”方法,教师可依据学生语言水平、教学内容等灵活运用。

(三)辅助模式。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与语言课,由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师共同承担。该模式适用于当学生语言水平相对较低,跟不上学科专业教学的时候,通过开设一门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内容。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专业课教学为出发点,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语言课以专业课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主题模式。由语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各类主题和话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语言为媒介,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

(五)语言训练课程。语言训练课程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主张把语言学习放在第一位,重点是语言技能的学习。此模式虽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但仍以内容为依托,只是内容没有固定的主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语言训练课程与主题模式相结合,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枯燥乏味。

二、cbi教学理念下护理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示,教师应把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护理领域内英语的实际应用上。其具体目标是,通过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阅读护理专业文献,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例如病史采集等日常交流;熟悉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掌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就能以此目标为基准,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去执行。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采用应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语言水平而定。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采用以主题模式为主,语言训练课程为辅的模式。语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专业特点选取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主题,旨在增加学生的医学词汇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院校可以采用辅助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教学。辅助模式由专业课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分别负责专业课和配套语言课教学,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密切配合,彼此做好协调工作。保护模式对学生及教师都有较高要求,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课程,又要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讲授。有条件的院校可先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上专业课,上课的同时还可对本国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术交流。

(三)教材。1.原版教材。教材是cbi教学理念的关键因素,cbi教学理念提倡利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原版教材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1)真实性。原版教材提供了大量地道、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及丰富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先进性。对于医学来说,西方的发展要相对先进一些,原版教材可以最直接、快速地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呈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科学性。原版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且需经过国外专家多方论证与实验方可出版发行,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2.自编教材。原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编教材授课。自编教材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编写,但编写时应按照原版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去编写,即保证教材的真实性、先进性和科学性。(1)真实性。教师在自编教材时,在选材的问题上要尽量采用地道、准确的语言素材,还原真实的语言环境,如遇到难点,需做一些批注、解释,也建议尽量使用英语,以保证语言的真实性。(2)先进性。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尽量把最新、最权威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在保证学科的先进性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表明,输入的语言材料有趣,学生对材料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同时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要拘泥于统编的教材。(3)科学性。自编教材一直因缺乏系统性而遭诟病,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严格遵循教材编写原则,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在自编教材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各护理院校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语言水平调整教材的难度,语言水平要与内容难度保持平衡。作为cbi理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语言材料输入水平略高于学生水平时,语言获得效果最好。

(四)教师。cbi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目前因培养模式的问题,这类复合型人才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英语素质的培养入手。护理院校可以聘请外籍教师或专业英语教师担任顾问和指导,对专业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备课、试讲等环节进行指导和评定。同时护理院校要为专业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出国深造,使其逐渐具备精通的外语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五)评价体系。cbi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内容为依托把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结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也应体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结合。护理英语考核内容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又要考查专业写作能力,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覆盖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在评价方式上,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本课题将cbi教学理念引入到护理英语教学中,构建新的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把护理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单纯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通过借助专业学科内容,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本文就cbi教学理念中的核心因素教材,教师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几点建议,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希望笔者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后续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护理院校特色的cbi教学发展之路。

作者:景彩虹张静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庆宁,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4).

[2]成艳萍,高绍芬,教学理念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2).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

4月1日下午3:00,我院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进行了2015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全体护士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护理部封秀花主任对2012—2015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汇总反馈,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对近年来发生的用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跌倒等多项不良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享。

会上要求各科室进一步组织学习,真正认识并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加强和改进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理念、态度和行为付诸于每天的工作之中,有效防范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分组分享教学法就是在班级授课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分组分享教学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初中英语课堂上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群体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全班学生在快乐地学习英语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成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学习是十分有效的。经过实践,我发现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对合作教育的创新。它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中国普通初级中学的实际,更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分组分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具体运用。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我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我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弄清了他们对所学习过的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他们在英语学科上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在完全摸清了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之后,我把45名学生平均分成9组(小组的个数可以按学生总数灵活组成)。每个组内学习能力上、中、下三种层次的.学生数目相当。英语成绩较好、责任心强且能起表率作用的同学任正组长,具有“特殊个性”,总是喜欢在英语课上处于游离状态的学生当副组长。让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当副组长有如下的好处:一是他们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器重、信任后,心理上会有极大的满足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极大增强,因此他们会一改以前英语课上的不良表现,努力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二是身为组长的责任意识迫使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在对别人负责的同时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这样分组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样做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积极向上,同时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反过来促进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这样有利于增加组内乃至班内的凝聚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教师能腾出双手,有的放矢,给予成绩薄弱的学生以更有效的帮助。

2.明确目标,合理量化。

我把学生分成9组(每组5人)后,建立了表格(略):

(注:课堂纪律至作业质量5栏内容用优、良、中、差评价,对应分数分别为4至1分)。

该表格正负组长人手一份,副组长记录自己组的成员,正组长记录其他组的成员,如a组长记录b组成员,b组长记录c组成员。为了确保公正,我要求学生做到:(1)无两组正组长相互记录对方组员现象。(2)正组长所记录的小组每周更换一次。(3)我随时检查,比较副组长记录自己组成员的得分情况与其它组正组长记录该组成员的得分情况是否吻合。

3.合理运用正负分激励方式。

根据以上表格内容的测评结果,每周五算出各小组得分总和,并根据各组得分的高低进行正负分激励,鼓励学生合作分享。激励方式如下:

正分:

(1)全组得分总和全班最高的前三组所有成员,成绩册上每人平时分加3分,并且我利用校信通平台发信息告知全班家长得正分的学生名单,以作表扬。(后来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证明,学生非常看重该项奖励。)。

(2)所有小组个人得分前2名的学生平时分加2分。(该项奖励确保努力付出的学生不受挫――即使他们所在小组暂时落后,个人的勤奋付出也能得到认可。)。

负分:

(1)全组得分总和全班最低的小组所有成员成绩册上每人平时分扣2分,并由正副组长带头,全组成员开会找出原因,于下周一第一节英语课前以书面形式告知英语老师,并在下周英语学习过程中努力改变小组落后的状况。

(2)因正副组长不胜任导致该组连续两轮得分总和为全班最低时,该组立即更换组长。

这种正负分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只有合作分享才是硬道理,单枪匹马的努力成效远不如全组同学齐心协力换来的成果更显著。

有了为本组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发挥创造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本小组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小组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它使学生因自己不能为本组争光或因做了有损于小组荣誉的事而感到愧疚。英语学习上很快便形成了组内互帮互学,组间互比互追的喜人氛围。

三、成果。

分组分享教学法实行一个学期之后,我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作了分析后发现,参与分组分享教学法的班级中喜欢英语课的人数较之前有大幅提高,班级的英语成绩也比实施分组分享教学前提高了近20%。

综上所述,分组分享教学法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原本英语课堂上具有“特殊个性”的初中生群体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分组分享教学法也能促使全班同学在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团结一致、积极向上、荣辱共享,使全体学生在快乐地学习英语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的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受重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逐渐增设了护理人文、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但是,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应在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理念贯穿在护生学习的始终,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使护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以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

一、中医护理的人文关怀特点。

1.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蕴含人文精神。

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虽未明确将医、药、护进行区分,但是中医历来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调养”即护理,所以中医护理实际上一直融合在中医体系内。早在原始社会,洞穴群居的人类就已形成“家庭式”的照护,达到减轻病痛的目的,后来提出了起居饮食护理、精神调摄、服药护理、养生和预防等。另外,中医史上还有一批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神医”。比如,东汉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在公堂上为百姓诊治疾病;明代李时珍,亲自采药、煎药,为患者喂药,关怀体贴病人;当代的邓铁涛、周仲瑛、朱良春等“国医大师”,他们品德高尚、医术高超,受社会广泛赞誉。

2.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应把人看作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视自然和社会对人生理、病理的影响。中医的整体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整体护理理念相一致。

3.中医护理方法多样,注重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临床护理时,可以通过疏导宣散、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方法,及时化解患者沮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4.中医护理技术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多样,如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足疗、贴敷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好、疗效独特、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选取合适的操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1.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灵活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介绍中医护理发展简史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介绍古今名中医悬壶济世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对护生进行感染和号召。中医护理方法,可用案例分析法,让护生针对具体患者,制订护理计划,给予生活上的照料,指导其饮食、煎药、服药,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中医护理操作时,可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病房,进行拔罐、刮痧等护理操作,指导学生在操作前评估病情,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保护患者隐私;操作中注意患者安全,询问患者感受;操作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让护生学会耐心倾听,关注患者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安排见习,护士言传身授。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安排护生到中医院进行见习。医院病房的环境设置、病床布置、标牌文字、墙面展板,都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元素。同时,临床带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使护生耳濡目染。

3.走进社区,服务广大群众。

组织护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如社区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开展推拿、拔罐、刮痧等操作。通过志愿服务,加强护生自我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文修养。

4.及时评价,凸显人文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在理论和操作考试中,加强人文考核;课程结束后,通过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人文教育的效果,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护生强化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病痛和需求,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20xx年康复科是夯实基础的一年,20xx年则是康复科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康复科的和诣发展、增强可持续竞争力,特拟定20xx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及工作思路。

20xx年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门诊康复科运动作业疗法室建设;做好横向联合,拓展脑损伤、神经损伤等伤病的功能训练;稳定疼痛性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疗工作;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天灸、亚健康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全面康复、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广泛联系各科专家传播康复信息,普及康复知识;加强业务学习,力争创出科室特色与品牌。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1.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有计划地开展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病的康复介入。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7.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由科主任、护士长全面组织实施管理方案,科内人员分为病房管理组、现代康复组、传统康复组、康复护理组。

病房管理组:cc医生、cc医生负责管理具体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书写病案、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现代康复组:由病房管理组分担一部分、郑cc负责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疗法、言语矫治;由区淑环负责物理因子治疗。

传统康复组:周cc负责针灸、推拿、拔罐、小针刀、药敷等。

康复护理组:护士发挥康复护理优势,开展有康复特色的护理和康复宣教。

8.加强门诊管理,门诊为康复科的窗口,负责为病区输送病号。门诊医师接诊病人,开出治疗单或联系住院,交由科内统一安排,其他科室介绍病人到我科,由我科统一安排治疗。

9.加大科室人员培训力度,争取领导支持,协调科内人员到康复医学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外科轮转,学习相关处理知识,加强科间联系。每年选派1~2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0.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康复人才,尤其是康复治疗师,按摩师,以利更好开展业务。

1.年度工作计划。

2.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

3.护士长年度工作计划。

4.工程部年度工作计划。

5.工作计划。

6.连队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

7.物业保洁年度工作计划。

8.护士年度工作计划。

9.2017村年度工作计划。

10.工作计划。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民对于康复社区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加强对社区内外环境和不同程度患者心理的分析,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总结现有的问题,促进康复社区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康复社区的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康复社区;环境;心理;需求;人性化。

引言。

1社区基础研究。

1.1相关理论概念简述。

(1)环境行为学理论。其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和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还加强对人们行为的研究,从而对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提出有效的指导建议。[2]人的行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环境也能够对人的行为造成一定的改变。所以,对于医疗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动态的平衡,使得社区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以及行为上的需求,使得患者的个人状况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2)人体工程学理论。人机工程学主要是针对人、机、环境三者。为了创造出对于人和机更加和谐适宜的环境,要深入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的整体关系。在康复社区室内环境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社区是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能够让患者从社区内外环境的设计中得到其自身生理、心理和环境与设施的和谐关系。(3)医疗康复。医疗康复主要是指为了能够帮助不同程度的病、伤、残患者以专业的医学方案最大程度以及最高效地恢复的方法。

1.2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要素。

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涉及的要素十分广泛,包括空间、环境等要素。其中,环境要素最为重要,社区内外环境要素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康复社区中所有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理想的康复社区内外环境。1.3使用者心理不同程度的患者意识和行为有所不同,人的意识、行为和环境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如图1)。首先,人自身的需求和所处的特定环境影响其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自身因素和其所处的环境,当然,环境对于人来说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三者属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我国基层社区的护士大多文化水平在中专或中专以下,甚至有调査表明,当下大概有30%甚至更多的非护理专业毕业生也在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而在上岗之前接受过社区护理上岗培训的更是不及60%。我国目前基层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仍处于一个低层次中。目前我国的社区护士大多都没有经历过有保障的系统全面的教育,致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并没有显示出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良好素质和实用技能的全面人才,与社会体系相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区护理方面人才缺失、进步缓慢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会带来社区卫生事业良性且迅速的发展。

1.2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社区护理事业无论是教育的起步还是整体的发展都比较缓慢,社会并没有相对的发展出高质高量的师资队伍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师资队伍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例如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总体学历较低的现象。另外由于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引起社会上大多数人的重视,也很少有优秀的人才参与到社区护理工作中去,导致社区护理缺乏进展、相关领域知识缺乏更新、知识系统陈旧。

1.3实践基地尚不完善。

当下国内各大护理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并且一步步完善社区护理的教学基地,各大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无论是在质还是量上都各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也各有弊端,例如管理松散、没有实际作用的"挂牌式”等,对此行业内也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很容易造成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运作不规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利的长远影响。除此之外,课程不完善、资金不充足也是导致社区护理教育发展不畅的主要原因。相比国内的社区护理教育现状,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对此都拥有非常完善的以髙校教育为基础、毕业后培训的培养体系,大部分的社区护理人员学历髙、素质好;政府的医保体制也为其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运作情况。相对的,在我国乡镇等医保体系不发达的地方,医疗补偿不足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性的问题。正因如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护理教育有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

无菌制剂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1提倡洁净室中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操作。

1.1发菌量。

洁净室内的发尘量,产品、材料等在运送过程中的发尘与人体发尘量相比,一般可忽略;发尘主要来自人,占90%左右。

动作时的发尘量一般达到静止时间3-7倍。

工作人员产生的污染:人类每分钟脱落约1000片皮肤(平均大小为30*60*3微米);人类的头发一直在脱落;人类以0.9m/s的速度行走时每分钟将产生5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静止和坐立每分钟将产生1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在头部和躯干做动作时每分钟将产生1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1:7~1:14;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3300~6个/min.人。

一般规定洁净室内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1.2相关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版:第三十三条,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二十条,洁净区内的人数应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外进行。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2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的现象。

使用过的手套乱放、脱去手套的手不经消毒便去开门、挤压工作服、奔跑、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灭菌后的西林瓶倒下,手臂伸在敞口的西林瓶上、戴手套用手接触表面及物料、在感冒或在其他疾病期间进入洁净室、在洁净室内戴首饰和手表、在工作台上滑动物品、靠在表面上、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打喷嚏、触摸地板。

3原因分析。

无菌意识不强。

无菌培训内容多是微生物学对无菌操作少。

在设备出现小的故障时,操作人员会做一些非正常的操作动作,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

4解决办法。

反复进行无菌概念的培训,并根据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人员的更衣可能是非常大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很有可能污染无菌服。

因此,两套无菌服非常重要,外面的无菌服要求严格做到在无菌的更衣室更衣,并且确保不被人体污染。

无菌室必须限定进入的人数。

人员数量应该经过验证证明对无菌环境的相关指标没有影响才能确定最大的人员数量。

洁净室人员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任何操作方式不得影响产品的无菌性。

非生产人员在更衣过程以及无菌生产区域的操作等很有可能会给无菌生产区域带来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无菌生产区域,如果需要进入,应该经过仔细培训并有无菌生产区域人员带领和监控。

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操作人员减少非正常操作的主要保障。

5讨论。

无菌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如何控制质量风险,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必须强化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并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建立操作人员的利益与产品质量挂钩的机制,是保障无菌药品的无菌性的有效方法。

由于操作规程中不可能事元巨细,必须建立良好行为规范。

关键区域的良好行为规范要求应包括: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数和次数;仅用无菌工器具接触无菌物料;人员在进入无菌区域前应用无菌的消毒剂(如酒精)消毒双手,待消毒剂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区域;每次接触物品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进入关键区域后应定期检查着装;着装要求正确的洁净服尺寸,穿戴未破损的洁净服,不涂指甲油,不能化妆,不能戴首饰,不能混淆洁净服类别,不戴手表。

从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角度而言,建议戴手套和戴口罩在穿好内层无菌服之后进行,然后再穿上外层无菌服。

姿势的要求:使身体远离产品,不能挤压工作服,不能靠在表面上,身体站直以最小化破坏气流,保持手臂在腰线或以上。

动作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当不参与工艺操作室,动作平稳、准确、平滑,不能奔跑,操作者应站或坐。

行为要求:不能触摸地板。

当有物品跌落,如果不会产生风险的话可以在清场时去除,在关键区域中的任何时候,双手都不应接触地面等。

讲话要求:不能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无不必要的谈话,不能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敏,曹江华,孟泉科.药品生产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索[j].山东化工,(2).

[2]宁黎丽,邵颖.对眼用制剂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9).

[3]李远文,宋志德.加强无菌制剂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安徽医药,(3).

[4]邵俊狄.无菌环境的粒子动态控制和监测[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3).

[5]黄怀元.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09(1).

[6]陈震文,陈纪鹏.谈中药企业非无菌制剂的gmp认证[j].中成药,(8).

[7]徐影,何立波,刘小军.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甲醛熏蒸灭菌的验证[j].天津药学,(4).

[8]缪德骅.总结经验,把我国的gmp修改得更好[j].上海医药,(3).

[9]王培,臧恒昌,曾英姿.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3).

[10]霍秀敏.无菌制剂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工艺的验证[j].药品评价,(6).

[11]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2).

[12]郑珂.无菌制剂生产设备在线清洗与在线灭菌的重要性探讨[j].齐鲁药事,2009(5).

[13]丛佳.欧洲共同体gmp补充指南[j].中国药事,1990(s1).

无菌药品生产无菌保证的【3】。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新出版的药品控制对于无菌生产的变化和要求最大,也对其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标准,从而对药品的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出了保证依据。

本文就无菌药品生产中各个无菌控制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和控制要点。

药品生产控制和产量质量有更好的保证,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然而很多药企为了通过认证,不得不投巨资改造环境,并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但是仅有硬件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如何正确理解“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按照法规要求合理地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控制,顺利实现新版gmp的认证要求,从细节入手,切实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无菌药品概述。

新世纪以来,随着无菌药品的不断增多,相关企业和单位在工作中逐步对无菌药品的生产保证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同时在工作中的过程不断提升整体无菌保证能力和控制水平,从而解决无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操作风险和细节性问题,有效的控制其生产质量和效益,从而做到真正的实现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

1、无菌药品概念。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2、无菌药品的制药要点。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二、无菌药品生产保证研究。

无菌药品生产在目前的制药领域中最受人们关注,是当前制药领域中最为关键和重视的一部分和工作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对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器械、工作人员和物料在生产之前都需要采用相关的灭菌措施和方法来进行灭杀和消除各种微生物与病菌,从而保证无菌药品生产的质量、持续进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有效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药效要求。

1、生产原则。

药品在生产中,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高质、高效的药物体系,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完善的制药体系。

因此,在目前的制药生产中,我们需要满足其使用用途和预定的功能发挥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其中还有包含的各种微生物元素,使得其中各种微粒和污染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与处理,从而使得其形成无菌或者没有其他污染的一种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当前生产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种内容方式。

无菌药品特别是各种输液、注射剂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产品,因此要对于洁净区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以及各种设备和装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在各种物料进入之前要提前做好处理和消毒、在生产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原则在于防止各种污染源的产生与出现,特别是相关人员或者物料,更是要严加控制,建立严格的岗位控制理论和控制体系,从而使得无菌制药能够达到预计标准和要求。

2、生产工艺分类。

在目前的无菌药品生产中,将其生产工艺按照目前的设备和用途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采用最终灭菌工艺形成的最终灭菌产品,也是工作中最终形成的一种灭菌药品;部分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以无菌生产为主的生产措施和方式。

3、生产控制要点。

3.1遵循国家规定要求。

在当前最新颁布的gmp规定和实施基础上,确保无菌药品的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中必须从生产管理抓起的一个工作重点模式,同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牢牢抓住有法必依、照章办事和有据可查的工作模式,这种生产措施和工艺的应用对于实现无菌药品生产质量十分关键和重视,成为整个制药工程抓奶哥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做到相应的依法、执法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规定是通过从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处理的过程,这也是目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生产控制的基础所在。

3.2生产工艺规程规范要求。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无论是新颁布的gmp还是传统的管理规范,都对药品的生产和包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控制要求和基础依据,这也是整个生产制药工作中主要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依据。

无菌药品在生产工作中,所谓的药品生产主要值得是在规定生产一定数量或者需要的原始材料和包装材料商都需要注明各项注意事项和生产工艺,并且在经过批准之后其不得随意进行改变。

生产工艺规程是生产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岗位操作法和制定岗位生产记录表格的依据。

岗位操作法将工艺规程中的工艺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使生产操作程序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工艺规程对生产过程是指导性的文件,而操作法则是实现工艺要求如何执行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章与法,是生产的依据,是gmp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操作法是如何执行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措施,是实践照章办事的步骤与程序。

生产记录则是执行规程、操作参数、执行结果的文字和数据的记载,是有据可查的重要档案。

它们三者构成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1人员操作。

从事无菌操作的人员及进入的其他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2时间要求。

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是动态生长的,以几何数裂变繁殖。

因此时间限制是控制微生物数量所必要的。

注射用水在24小时内使用,已消毒用品用具在,48小时内使用,洁净区的废弃物不得堆积及时退出,减少污染。

三、结束语。

无菌检查不是也不可能拿一个批的产品百分百地检查,这样,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产品的批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无菌检验结果仅提供一个提示性的参考,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必须依靠生产操作的严格控制和验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的无菌产品将日臻完善。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111岗位设置因素医院由于护士编制不够,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不能按常规完成一些工作。

112质量监控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监控管理机制不严格,措施不力,把关不到位;管理者对护士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等都将严重影响管理质量,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患者行为管理因素临床工作中,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就离院,使得一些护理工作不能够按常规进行,或者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某些治疗,致使护士左右为难,而出现不遵医嘱行为,这些都将成为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行为缺乏严肃性,往往被患者和亲属认为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执行医嘱不严谨。医嘱是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法律依据。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执行医嘱时代签字或随意签字;在非抢救时间擅自执行口头医嘱;有的护士在工作忙时医嘱漏签字,过后又遗忘等这些因素如发生医疗纠纷时,护士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护理记录、病情讨论记录、医嘱、用药情况、输液、输血等作为直接证据,原始证据以及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需封存哪些资料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湛。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工作疏忽大意,巡视病情不及时,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延误患者病情;有时护士对患者解答不耐心,治疗不细心,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护理记录等客观资料保存于病历中作为法律依据。有的护士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记录,破坏了其原始性和真实性;护理人员随意同意患者外出或离院,又未做任何记录;医护人员随便讨论他人。

患者及家属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可能为达到某种私欲制造纠纷,也可能因为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而将医院推上法庭。根据民法及有法律规定,对因不可抗拒的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情形造成的损害,形成免责条件,但医院或医务人员要提供证据证明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情形造成的损害。

21完善考核标准,加大质控及检查力度。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要重新制定相关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做到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使护理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在学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了解自己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23加强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永远是医务人员首要的职业道德。这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医院要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使护理人员明确职业道德,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目前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患者尊重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使工作出现某些失误,也可得到患者及亲属的理解,从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护理学在不断的发展更新,这就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知识,努力学习执行先进的技术和仪器操作,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专科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5严格查对制度,做好各项护理记录。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正确及时执行医嘱。遇特殊情况延迟执行医嘱的应做好记录,认真交接班。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危重患者和手术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做好记录。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执意拒绝某种必要的诊治时,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解释无效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为证。

26注意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合理调配人为资源。护士是医院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要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避免差错的隐患。

27护理人员应善于平衡护患双方的举证责任。当护理人员因各种原因成为医疗诉讼中的被告时,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医疗纠纷诉讼中4个方面的举证责任并非完全由自己承担,应当强调患方对于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为的举证责任。如果患方不能就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举证,则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总之,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要做到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课前准备是上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护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作为护理学基础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适当加入自我见解,找出重点、难点和考点,调整好预期授课的时间分配,理清提纲,同时翻阅大量信息材料,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病例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配备与课堂内容相适合的教具。护生的准备主要在于对书本的预习,预习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根据学龄层次和基础的不同,护生对理论知识及操作的掌握也略有差别。故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点,学龄层次低的备课得更加详细、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学龄层次高的备课则可有所收敛,在解惑之余着重开发护生的举一反三和自学归纳能力。而实验教学的备课最好是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规范和统一操作流程和方法,让护生不会因为每个老师示教的手法不同而有疑问。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开启学习兴趣大门作为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中的首要步骤,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学习的动力,主动摄取相关知识与技能。主要改进方法如下。

2.1以详细的资料与生动的图片取代传统以往教学中的文字叙述,增进学习趣味。

2.2将国内外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合我国目前护理专业的现状,分析就业前景,增进学生信心。

2.3开展多元化见习课与实践课堂,组织学生到院内进行参观,了解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2.4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护理专业的学习研讨会,观看教学视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职人员可在以往的教育观念基础上,加强并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今需求。主要方法有:每位教职人员需在授课之间组织定期定时的集体备课,互相交流经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求帮助;各教职人员需配合时代需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教授书本上的内容之外,结合护理事件实例,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期举办临床实践[3];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技能操作比赛,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促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不断革新与发展;教职人员需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需摆脱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快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尽快适应未来医疗模式的改变,这已经成为了所有专业教育机构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从事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努力吸收新的知识理论,谨记有教无类,不墨守成规,立足于培养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十九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下,为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紧密配合康复专业人员,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除基础护理以外的符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功能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康复护理技术是以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而设计,共包括康复护理工作入门、康复护理评定、康复基本护理技术及康复临床护理技术四个项目。

一、重点介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康复护理程序等内容,旨在使学习者对康复护理工作形成初步认识。

二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评定,包括残疾评定、躯体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认知心理评定和生活质量评定。

三、重点阐述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障碍、心理康复、康复工程技术、中医疗法等康复基本护理技术。

四、重点介绍脑卒中、颅脑外伤、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损等神经科疾病的康复护理,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截肢等运动科疾病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

1)基础护理:康复护理首先应完成生活上的护理和有关基础医疗措施,即完成基础护理的内容。

2)执行医嘱:准确执行康复医嘱,这是完成康复医疗计划的保证。

3)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残疾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医疗的效果,及时向康复医生反映。

1)护理对象:康复医疗主要对象是残疾者和慢性病人,他们存在着各种动能障碍,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任务。要为患者多方面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论其残疾程度如何,均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岐视或厌恶。

2)护理目的: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3)护理内容:除一般护理内容外尚有: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要多观察、多和其进行沟通交流。躁狂的病人对其周围的人,包括同室病友以及周围的医护人员易造成伤害,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安全。在情绪严重不稳定期,我们要更多的给予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病人多是药物控制,所以对其服药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精神科治疗上一定要防止病人藏药。如果病人藏药不吃的话,病情得不到基本的控制;如果病人把藏起来的药顿服,后果更严重,可以导致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精神病人和一般的患者不同,他们没有自知力,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

在精神科工作这么久,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可怕,反而更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纷争,我的人格跟着他们简单起来,我会做一名合格的护士,不辜负天使的称号。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二十

国外跨文化护理教育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完成文化能力教育与现有课程整合,以及辅助教学策略探讨。一个具备文化护理能力的护士才能够与不同语言、文化、宗教、性别、种族、残疾、年龄的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应该培养护生一系列技能、知识、态度、观点和实践能力以强化文化护理能力,建立积极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文化能力教育目前在美国、澳洲等多元文化特点显著的国家已被视作正规护理本科教育项目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性文化能力学习策略,境外学习项目(studyingabroadprograms)或文化浸入(culturallyimmersion)可以将学生置于完全不同于自身文化背景的国外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健康与文化关系,有利于学生自身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增加文化敏感性(culturalsensitivity)和文化能力。reid-searl等对前往泰国进行志愿护理实践的澳洲大学生进行质性访谈,发现学生沉浸在完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践,在当地医疗资源紧缺、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深刻体会到护理本质-照顾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渴望(culturaldesire)。

2我国加强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2.1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跨文化护理教育是培养并提高护理人员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但基于我国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目前我国护理教育领域尚未认识到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只在部分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零星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等选修课程,以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层面教学为主,无法真正培养护生的文化能力。有研究表明,我国护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及多元文化护理认识不足,亟待引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探索有关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改革模式,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等。

2.2我国本土跨文化护理学习需求突出。

国外的.跨文化护理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出发以不同国籍、种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但从广义上说,多元文化护理既包括适应不同国家和种族的跨文化护理,也包括适应个体文化差异的跨文化护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方言、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有不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增加,地区间、境内外病人和护士的流动也趋于普遍,护士的文化能力对提升病人满意度和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十分关键,以广东省为例,赴粤就业的外省护士多遭遇过因为不理解粤语与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病人出现沟通障碍,而这种文化障碍多由护士个人克服,未得到高等护理院校和医院机构的足够重视和培训支持,增加了非粤语背景优秀护理人才在本地区就业的难度,笔者建议作为高校应认识到护理学生对跨文化护理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在跨文化护理能力发展过程中认识、实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通过针对性的课程和培训增强其与粤语背景病人和同事沟通的自我效能感。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二十一

(1)生理与心理的内部空间设计。生理与心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是指满足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当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中物质方面有所需求,对于个人空间、受尊敬等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强烈,不同程度的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的不同导致其个人生理与心理也有所不同。例如,可以使患者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一个特有的小集体环境,使康复社区中患者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满足患者的需求。[4](2)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内部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各种设施的布置和交通空间的设计。设施的布置设计主要是为了给不同的患者提供方便,康复社区中的各种设施与外部不同,为了方便不同患者使用,如将病房内的各种开关、按钮、桌子、把手等设置应该低于一般的高度。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有水平和垂直交通两种,水平主要指的是走廊、门厅等,走廊、门厅是水平交通的核心,可将其设计得容易制造出阳光、温馨的.气氛,水平交通可以不必设置得太过宽阔,但适当的距离中间应当设置有休息处。垂直交通要尤其注意楼梯坡度不易过大。社区内部环境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室内装饰、色彩以及一些标识的设置。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行动不便的现象,所以墙面、地面等装饰最好采用防滑材料。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制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患者有积极性和信心面对康复过程。标识的设置首先要遵循简洁、清晰便于理解的原则,要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认知的人都能够理解,其次是标识的颜色,要注意与背景颜色区分。

3社区外部园区环境设计。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康复社区的设计与建设,从而更好地帮助众多中老年人得到适当的照料。但我国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体系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对于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杨亭玉.我国的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

[2]江二翠.城市社区康复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4]龚翔荣.浅论社区发展的层双支持系统[j].行政与法,(04):1-7.

[5]郝晓赛.浅析社区老年医院康复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07):8-15.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二十二

1.1.1强化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

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相关临床课程是对课堂和临床学习最好的结合方式。理论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授临床或实验课程、参与临床进修学习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比如参加医院在职的、普遍的基本技能或者实践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如临床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等,能够保证教师掌握临床当前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教师通过对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

1.1.2积累临床教学经验。

理论课教师需要阅读临床书籍,观看指定的临床技术视频,能够更好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案例研究融合在一起。技能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步骤、应用实例和循证实践来说明理论概念。例如:当教授病人出院的相关内容时,技能教科书通常包含了出院计划、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等。同样,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堂讲稿、课程材料和当前研究的文献来支持帮助临床教师。这样能保证临床教师收集与当前理论相对应的适合病情的护理经验和计划。

1.1.3掌握课堂授课技术,融入游戏和艺术理念。

对理论教师来说课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应用观众响应技术如互动课堂反应系统(iclicker),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教师可以选择或设立问题,促进复杂概念的合成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先进的推理能力。使用这种技术,教师可以立即澄清错误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解力。描述理论概念可以用视频和照片,例如:术后护理的授课中,放映一个关于病人自控镇痛设备的简短视频可以提供概念性知识、临床技能和床旁技术之间的相关联系。另一个课堂策略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来突出实践相关的特定主题,如记录评估数据,分析生命迹象的趋势,或检查医嘱用药等。

1.1.4虚拟仿真教学,引发学生反思和反馈burns。

发现理论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理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呈现课堂和临床之间连接。同样,模拟教学的经验教训可以反馈回课堂,包括模拟设计,实施和汇报会议。反思和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虽然理论课程内容紧凑,可能会限制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应用网站的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思考全面的护理干预过程。教师应该与临床教师共享相关的网站,在与学生的临床讨论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反馈。

1.1.5编排临床故事引入课堂,设立虚拟问题和情景。

邀请临床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临床故事与经验教学,或通过电子通信,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经验和观点中有所收获。在教室里使用案例研究也能提供现实问题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能力。让学生完成一个场景或在线案例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临床教师分享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临床情景中。

1.2临床教师的策略。

1.2.1加强理论教学指导。

临床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时尽量多给以机会并平衡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尽管许多临床教师都是投身于教学的医院护士,他们可能还没有对转变成教育者角色做好准备,需要理解怎样将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理论课程相结合。应该给他们理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请他们来听课,亲自了解主要的教学理念,观察一节课是如何进行的,并领悟学生的课堂管理。

1.2.2开展临床会议和讨论。

临床教师,尤其是新角色或兼职教师,经常需要参加备课前、后的临床会议。这些临床会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来促进理论概念与实践的连接。

1.3课程协调员的重要性。

1.3.1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安排学校实训部一个教师作为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协调员,协调员首要任务是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兼职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需要了解与护理教育相关信息,如教学程序、考试安排,教育技术。协调员为新任职的临床教师提供课程标准,包括评估工具和课程资源,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在线视频等。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是新任职临床教师掌握教学技术和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使用整合的网络共享资源,包括临床表格、任务、模拟材料、护理计划,讨论等,确保临床教师和学生有同等机会获得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协调员负责承担这些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

1.3.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协调员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另外,协调员负责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仪器申请。同时,协调员与其他实训工作人员一起协助新任职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应和定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和给予任务报告指导。

1.3.3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

协调员需要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组成)。每学期会议开始,协调员需要将新入职临床教师和有经验的导师相匹配,对临床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与指导。临床会议前后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鼓励临床教师带来新的想法和素材。会议结束时,分享学生课程评估的结果(理论和实践),并决定对该课程进行维护还是修订。整个学期,协调员负责与临床教师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解决特定问题。

2.总结。

大部分国家的护理教育面临着类似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不能将理论和临床有机结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片段化。成功的将理论和临床衔接可能会对未来临床护理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护理教育的论文篇二十三

社区护理学并不是一门单一课程的学科,它是一门非常多样性的应用类学科,因此,针对办学层次方面,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片面的去强调理论知识,更多的要去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实用性。很多高等院校也开设了社区护理的课程和相关的专业,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社区护理方面的总体文化水平。但是在专业定向的方面,社区护理教育并没和临床护理等相关的专业进行非常细致的划分,还需要细化和一定的明确。

2.2师资队伍方面。

近几年,我国部分医科高校的教师以及相应的社区护理人员被派往在社区护理领域发展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进行实习和进修,部分有能力的单位也邀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我国进行培训和讲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新了教师以及护士的专业理念。?尽管目前基于我国实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仍然不能大范围的实行,但是,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3实践基地方面。

我国目前迫切的需要对实践基地单一局面进行调整和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拓宽社区护理服务范辑,提高整体社区护理水平。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上已经拥有了比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比较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能保证髙校学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实习,对未来的社区护理服务进行规范。也有一些教学改革比较先进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从学校到医院再到社区的一体化联合培养方案,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前进行几个月的护理实习,在实践中对社区护理进行规范化的教育。

3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变化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将成为基层医疗体系的主要受众,这一群体的扩大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作为基层医疗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机构也即将成为这种压力最大的纾解,因此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区护理人员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6542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