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的内容应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琐碎和泛泛。随后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总结的要领。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一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二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xx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xx路和xx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xx路和xx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xx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xx路和xx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xx路和xx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xx路和xx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三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工作阶段。
项目名称:xx县生态工业园区。
1.2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3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地点:xx县咀头镇。
建设规模:园区占地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4项目编制依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xx县城总体规划》。
4、xx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
1.5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好处。
xx县位于秦岭西部,宝鸡市东南,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连关中,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冲,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民情风俗既有关中风情,又具巴蜀特色。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相对高差3027米,各类地貌毕备,山、川、河、谷兼有。气候独特多变: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县内气温差异显著,最高气温32.8℃,最低气温-25.5℃,年平均气温7.7℃,有“天然空调城”和“天然氧吧”之美誉,自古就有“山前桃花山后雪”之说,境内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xx积雪六月天”更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交通通信便捷:县城咀头镇距宝鸡64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5公里。西安通往汉中的姜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率先发展,领跑关中”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依托资源搞开发,用心实施资源开发、工业兴县和开放带动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2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收入完成2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5元。
但从总体上讲,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由于受军事安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诸多政策因素制约,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因此,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快发展步伐,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整合资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确定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依法治县”的宏伟目标。发展靠项目支撑,项目靠园区承载,因此,规划和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6.1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礼貌的时代要求。
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礼貌”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强调要建设生态礼貌,基本构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构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礼貌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礼貌,不仅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实此刻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仅仅能加快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迅速构成生态工业开发的“凹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6.2是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xx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群众居住分散,城镇化率偏低,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现代化城市发展框架没有构成,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不明显,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度较大。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无工县不强,无工民不富”的工业兴县理念,解放思想,超前思维,坚决摒弃军事禁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三大困扰,有选取地发展无污染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态工业,使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并重。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将我县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促县域工业跳跃式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xx的优势生态资源与独特气候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生态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用心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加快构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资源开发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并进的县域工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园区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特、精、优、美”的建设原则。工业园区规划要遵循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前瞻、特色鲜明、全方位规划的原则,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在“特、精、优、美”上做文章,打造西部生态工业名县品牌。
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又要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生态效益,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坚持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园区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规划建设要把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突破发展的近期目标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近期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远期目标,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增强园区建设工作的严肃性和持续性,透过各个近期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实现远期发展目标。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高标准、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应将园区选址、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失地农民安置等问题统筹规划,做到“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节约土地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做到土地节约与利用有机统一。
六是坚持园区总体规划与部门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编制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时,要与建设、交通、水利、通讯等部门规划相衔接,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
七是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制定和落实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改善相关配套设施,注重园区管理体制、经营策略和园区文化方面的策划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和观念创新,为园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园区经营项目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自主经营管理,保障企业以法获取经营收益。
3.1园区产业定位。
规划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在科学深入分析论证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科学决策。园区建设要重点突出秦岭山区生态特色,把生态工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生产要素的整合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园区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3.2园区选址。
根据对xx县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园区地址选在生态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巨大的xx县咀头镇大沟塬。具体位置是:以xx县京龙钨钼科技有限职责公司为中心,东至太洋公路,西至咀头镇大沟塬村,南至鳌山脚下,北至龟川河,总面积2平方公里。姜眉公路、太洋公路、凤太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空间较大,水、电、路、通讯、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小,人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工业的客观条件。
根据产业定位、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园区划分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充分发挥xx县“xx山”牌绿色蔬菜品牌优势,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山野菜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打响“xx山”药谷品牌。
产业配套加工区: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用心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加工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加工基地,为西安、宝鸡等大企业、大集团带给配套设施。
水电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建设水力发电站,辐射带动水河、黄牛河、石头河等流域水电开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建设风力发电厂。
商务休闲服务区:突出生态休闲产业优势,用心引进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等项目,建设酒店、别墅及附属娱乐设施,在为园区生产生活带给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透过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可有效带动全县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章园区发展目标。
4.1近期发展目标。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到20实现技工贸收入6.1亿元,gdp完成3.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亿元,招商引资完成6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实现税收950万元。到实现技工贸收入10.2亿元,gdp完成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0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实现税收31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
4.2远期发展目标。
到实现技工贸收入12.1亿元,gdp完成9.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1亿元,到位资金4.3亿元,实现税收52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
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5.1市场需求分析。
xx县域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带给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央、省市进一步增强环保、节能工业技改项目支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的政策指引下,我县新一轮生态工业投资开发热潮已经到来。全县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局面已经构成,招商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呈现规模大、层次高的趋势,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滞后、工业企业聚集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能够及时弥补这些不足,解决这些矛盾,也可满足经济发展对园区各项功能设施的进一步需求,贴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场风险较低。
5.2政策环境分析。
xx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贴合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意见》精神;贴合《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贴合“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发展趋势,是农民进城,实现“三化”的需要,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个性是与国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军事安全区等刚性政策不抵触,政策风险较小。
5.3环境影响分析。
(一)影响因素。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1、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生活污水。加工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量十分有限。
2、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交通、锅炉房、空调机房、餐厅厨房等。
3、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有运输车辆尾气、餐厅厨房油烟和锅炉废气。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丢弃的运输包装物等。
(二)防治措施。
本项目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污染治理效果要到达国家水源涵养地排放标准。
1、污水。
项目建成后,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道路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清洗用水和工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噪声。
在设备选型时首先思考低噪声节能设备,并采取减震装置,对噪音房间隔音封闭、设消音器等防噪措施。
3、废气。
运行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做定期检查保养,避免产生超标尾气;对尾气严重超标车辆及时送修或做其它处理。餐厅油烟应使用滤油罩过滤油污,回收处理,并将油烟外排。锅炉要选用节能环保型锅炉,使用清洁燃料并加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及有害成分外排,排放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
4、固体废弃物及废渣。
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气、废料、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物、道路两旁及河道、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透过美化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生活环境。
5.4效益分析。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经济总体实力。
微观上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迫切需求,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可加快全县城市化建设步伐,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强化城市功能,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标。
从比较效益角度分析,建设生态产业园区贴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投资风险低,见效快,回报率高,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投资热点。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论证,县委、县政府做出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的决定,思路正确,切合实际,条件充分,时机成熟,建设工作可行。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园区开发模式。
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根据我县实际及市场经济规律,园区建设拟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模式。首先由政府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园区用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平台,制定优惠政策,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其次,透过招商引资、融资等途径,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这种模式有利于园区科学合理布局,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解决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不足和经营风险。
6.2园区管理模式。
园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一律透过园区管委会实施,不能搞多头管理和多头执法。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政府各级、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园区建设工作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构成工作合力,推动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具体建设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由各职能部门承担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任务。
园区经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开放式运行,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由业主自主管理,合法经营,自负盈亏。
6.3园区管理体制。
园区的开发管理体制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设定。
1、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顾问,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管委会与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合署办公,下设产业招商部、规划建设部、综合事务部。工作人员暂按20人编制。管委会是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工作机构,按副县级配置,独立行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的日常管理职能。具体职责是:编制详细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管理、协调服务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管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将xx县鑫源投资有限职责公司作为园区独立的法人实体划归园区管理。公司是园区规划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职责,负责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和融资、项目的开发建设、园区的经营管理。负责园区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组织、筹集和融资。投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6.4园区配套政策。
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政策规定,主要包括:
1、产业政策:以稀有金属加工以及绿色农产品、矿产、生物、水能资源加工和开发为主,兼有生活服务、生态观光、生态农业、名贵物种驯化繁育等产业。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入园。
2、土地政策:在贴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土地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优先供应产业对路、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用地。供应价格上区别对待,做到既不违反土地政策,又能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3、税收优惠政策:入园企业缴纳所得税5年内实行先征后奖,前两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50%给予奖励,后三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30%给予奖励。(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由财税部门制定)。
4、投融资政策: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扶持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用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园区项目建设;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对入园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5、失地农民安置及城中村改造政策: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园区开发建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
6、入园项目挂牌保护政策: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一切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凡涉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一切投诉,由园区管委会协调解决;凡阻碍、破坏投资者进行正常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由园区管委会调处,情节严重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7、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大力培养和吸纳一批通晓经济、金融、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招聘一批专业对口、职责心强的大学生进入园区管委会,加强管委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园区开发建设的若干问题。
7.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规划和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仅涉及全县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调整,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惯性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加快生态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对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为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带给组织保证。园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权利和利益,协调管理工作复杂,因此,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7.2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基础。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中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分散布局、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弊端较多,既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必须要注重规划的编制和审定。本项目拟选取由全国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聘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评议审定。规划审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避免园区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7.3灵活高效的经营是园区开发的关键。
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重要经济项目,园区投入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的制约,资金投入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解决途径有两个:一是透过经营园区取得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即透过经营园区的土地和公用设施筹集建设资金;二是一般经营性项目透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因此,科学的策划、灵活的经营、成功的招商是园区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管理机构要将园区的经营策划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深入市场调研,制定灵活合理的经营策略,并做好争资招商项目包装策划工作。
7.4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发展一般分为起步建设阶段(搭台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经营期)。起步阶段前期投入大,制约因素多,投资收益率低,建设难度大,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顺利实施我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努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带给重要保障。
一是结合县情实际,大力实施机制创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贴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是要用心推行体制创新,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点工作,确保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作用,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突破“部门利益至上”和“条块分割”等体制现状,要按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调动各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全力支持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公检法司及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要重点保护和支持园区经营管理工作,为园区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7.5园区开发步骤。
为了确保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客观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以下园区开发步骤:
1、3月30日前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204月30日前完成xx县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和立项工作。
3、年6月30日前完成园区整体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编制《xx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功能区发展规划。
4、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园区设计,启动宝钛集团稀有金属加工、宝鸡京龙钨钼科技公司扩建等项目建设。
5、适时启动功能区相应项目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四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__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__路和__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五
某某县位于秦岭以西,宝鸡市东南,横跨长江、黄河流域,北连关中,南连巴蜀。它是四川和陕西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自然风景很独特。民俗既有关中风情,又有巴蜀风情。地形复杂多样,海拔740-3767米,相对高差3027米。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包括山脉、河流和山谷。秦岭气候独特多变,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全县气温差异显著,最高气温32.8℃,最低气温-25.5℃,年平均气温7.7℃。素有“天然空调城”、“天然氧吧”之称。自古以来,就有“山前有桃花,山后有雪”的说法。长江以南有美丽的风景,长江以北有美丽的风景。“六月某某雪”是关中八大著名景点之一。交通、通讯便利:嘴头镇距宝鸡64公里,西宝高速45公里。西安至汉中的江梅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的政策“率先发展和领先的关中”,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县党委和县政府领导整个县的人依靠资源发展,认真落实战略资源开发、产业振兴的开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9.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收入2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5元。
但总体上看,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和集约水平较低。此外,受军事安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保区等诸多政策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因此,县党委和县政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加快发展的步伐,扩大产业规模,大力整合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生态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并确定的-§宏伟目标建立生态的县,以实业强县,以特色富县,以法治治县”。开发由项目支持,项目由园区支持。因此,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某某县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6.1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
1.6.2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六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xx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xx路和xx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xx路和xx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xx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xx路和xx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xx路和xx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xx路和xx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思考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思考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带给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必须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带给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务必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构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xx路和xx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资料。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xx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xx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xx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xx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xx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xx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情绪。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xx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xx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好处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能够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就应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透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xx路相交构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能够应用的。
二、宽度。
xx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取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就应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取”,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向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七
按照《新区总体规划》、《现代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府发〔〕27号),突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以区县和园区为责任主体编制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八
再过两年,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从国内外发展局势上看,我国在这一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将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预计完成情况。
到,莱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5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2亿元,其中各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4.9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完成9100万美元;外贸进口预计完成8500万美元;外贸出口预计完成13700万美元。
(二)经济运行特点。
1、产业定位。
莱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仓储业、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为主。鼓励发展石化、化纤、纺织、能源、现代制造、临港重装备业六大产业。主要包括:
(2)炼油、石油化工及化学工业。
(3)机械工业。
(4)化纤、纺织、粮油加工等。
(5)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器装配、五金加工及工业区公用配套工程。
2、对外开放定位。
(1)快速膨胀临港产业板块。依托莱州港区位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五大制造业基地,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即:形成临港重化工业、粮油深加工业、临港能源及原材料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大宗货物集散加工等五大制造业基地和港口物流中心;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2)快速膨胀滨海旅游板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融资的模式,积极扶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力争再引进1-2个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投资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园区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
1、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待加快。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已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但与沿海发达园区比较,这一特征并不明显。产业链短,结点少,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
2、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在职能授权不到位。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独立行使同级经济管理权限,导致入区企业因规划、报建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等,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维护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搞部门垄断,对园区实行以罚代收、随意检查、交叉检查等强制性行为,影响园区形象。再者工业园区不具有项目审批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及人事管理权。
3、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项目落地。随着招商引资和改善环境等措施的落实,项目进入我园区的来势看好。由于目前用地政策是“先有项目,后批土地”的办法,使用地的时间弹性大大减弱,而市场又在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
4、配套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莱州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工业园区自筹解决,园区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十二五”形势展望。
(一)预期目标。
开拓创新,“十二五”期间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五年,莱州工业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莱州工业园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州市委“一二三七”总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工业强市”和“城乡一体化”两大战略为带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努力保持园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工作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10%。
(二)工作措施。
1、抓好事关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项目,坚持滨海城建理念,坚持商业运作。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开通硬化、人工湖、大型停车场、长途车站等项目,年内争取开通同舟路,硬化永祥路、徐永东路,建造永泰桥,整修平吴路。
导干部就是招商引资第一软环境的观念,诚信待商,以德招商。三是重点解决乱占乱建,美化城市环境。
3、财税工作再加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们按照安农、强工、兴商的思路,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就是夯实财源的重要举措。抓住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三个重点就是从根本上抓住了财源建设。只有如此,才会财源广进,才是治本之策。
4、加快推进改革,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原则,深化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园区开发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进行企业化运作。
5、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园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要不断创新用人机制。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要在制度上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公平考核的评价标准。
6、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继续采用过去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的同时,努力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应以主导产业为优势,努力做好产业资源的规划、整合、包装,积极采用专业化招商,针对招商对象,实行专业化招商。
面积;加大土地置换力度,对超过规定时限、批而未用的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和收回。(莱州工业园区宁晓辉)。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九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
为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准确把握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园区主导产业产品链和技术路线,为园区项目招商和项目准入审查提供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范围。
新区区域和现代工业新城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工业园区。包括:铝硅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石化园区、经济开发区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机械产业园区。
二、编制原则。
按照《新区总体规划》、《现代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府发〔〕27号),突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以区县和园区为责任主体编制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三、编制任务。
(一)新区区域。
1.视高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2.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3.成工业集中发展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二)现代工业新城。
1.经济开发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
2.化工产业园区:天然气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3.铝硅产业园区:光伏产业、有色金属产业。
4.成石化园区:油气化工产业。
5.机械产业园区:机械装备产业。
四、相关要求。
(一)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为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成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经济开发区统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东坡区政府负责机械产业园区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产业发展规划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各单位自行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20xx年9月30日前,各责任单位完成产业规划初稿编制,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统一组织评审。
(四)20xx年10月31日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专家对各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评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五、经费保障。
各责任单位产业规划编制经费自筹解决。市财政局负责安排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用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统一组织评审工作。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一
发表会员:朱禹岭。
项目阶段:种子期。
项目领域:非tmt领域。
行业标签:绿色产业。
融资对象:寻天使投资。
融资金额:200万元[人民币]。
浏览次数:1018。
项目网址:http://414289628@。
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及人蓄粪便,生产蝇蛆,利用蝇蛆生产制造高蛋白饲料,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建禽类养殖厂,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这是一个生态环保良性循环的项目,希望有志之士合作开发,共同发财。
后附各厂可行性分析:
(一)投资建设蝇蛆养殖加工厂的可行性告分析报。
(二)关于投资开发无病菌蝇蛆蛋白饲料厂的可行性报告。
(三)年产10万吨绿色环保型缓控释有机肥。
项目立项书。
(四)无公害土鸡散养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五)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一)投资建设蝇蛆养殖加工厂的可行性告分析报。
一、概况。
在现有的自然资源中,规模大,分布广,营养丰富,容易开发,而且开发欠缺力度的资源,首先应属昆虫资源,而昆虫资源这个大家族中,尤其以家蝇的开发利用最为引人注目。家蝇的幼虫-蝇蛆,含有丰富蛋白质,因而可利用蝇蛆提取蛋白质,用于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医药工业等。蝇蛆的深加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开发成医药、保健品、生化制剂、农药及化工等多种产品。从蝇蛆中直接提取的活性蛋白粉,具有抗疲劳、抗辐射、延缓衰老、护肝、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是较为理想的保健品。
让蝇蛆养殖加入到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利用中,可以成功地解决困扰畜禽产生的粪便污染和动物蛋白饲料紧缺这两大难题。畜禽对饲料养分消化吸收仅25%,其余的都流失在粪便里,畜禽粪便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养分。蝇姐能把流失在粪便里的养分几近全部地消化吸收掉,并转化为昆虫蛋白。其他昆虫难以胜任,蝇姐却可挑此重担。在养殖业、种植业外增加养央业,延长了食物链,使物质能量向更高级的质量转变,成为其他高等动物可以利用的物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利用,一个系统的产出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使系统内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良性循环机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二、蝇蛆养殖可行性分析。
投资120万元规模包括。
1、征地费,2、生产性厂房投资400平方米、非生产性房屋60平方米,3、设备,4、其它。
以投资1200元计算。
(一)材料成本:使用面积20平方米的厂房,房间50元,可支撑单人蚊帐(1米宽×2米长×1米高)一层12个,二层24个,每顶蚊帐10元(含加工成本)共240元,每个蚊帐需大小盆共四个(水盆1个卵盆1个和育蛆盆2个),两个羽化缸,每个蚊帐饲料用具需10元钱,共240元。材料成本:50+240+240=530元。
(二)饲料成本:以一次进7天饲料为例:1万只苍蝇每天消耗奶粉5克,红糖5克,24笼苍蝇每七天消耗奶粉24×0.005×7×20=16.8元,七天消耗红糖24×0.005×7×3=2.52元。每万只苍蝇每天收蛆2千克,以麦麸喂蛆,料蛆比为2:1,7天消耗麦麸饲料24笼×2千克×7天×2公斤料×1元=672元。饲料成本:16.8+2.52+672=691.32元。
(三)卖蛆收入:7天可收蛆24×2×7=336千克,每千克鲜蛆批发价4元,可卖人民币336×4=1344元。
__奶粉红糖和麦麸计算,若降低饲料成本,形成链式养殖,则效益更为可观!)。
三、蝇蛆养殖优势。
1、风险小,效益高。苍蝇养殖不像其他养殖业,没有疫病,不用花大力气防疫防病,不像农业项目那样因受台风暴雨影响,造成减产或破产。投入小、效益高,一至两年内可回收全部投资。
2、设备简单,容易操作。生产设备简单、经济,只要能防风雨、保温就可以,也可以旧房改造。
3、养殖技术成熟,管理方便。苍蝇养殖适合高密度饲养,可以工厂化生产,一个人可以饲养几百万只到几千万只种蝇,而且工作量不大。
4、一年365天,可以天天生产。
5、饲料来源广阔、易取,价钱便宜。苍蝇和蝇蛆所需的饲料均为生活废料和畜禽废料。广阔,易取,而且价格相当便宜。蝇蛆消化的粪料,清洁了环境,是环保产业。
6、生产的产品蝇蛆,是优质动物蛋白质,是名贵水产和畜禽的优质饲料。蝇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分析表明干蛆粉将带来粗蛋白蛋白质食品革命。
8、利用下脚料生产沼气。可以利用生产下脚料,生产沼气,环保、照明、做饭、保温,降低生产成本。
9、环保产业,充分利用生活废料,改变环境质量。蝇蛆养殖是环保产业,因为生产所消化的废料和粪料,大大的改变环境质量。减少环境臭气,减少水质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0、养殖蝇蛆后所产废料养殖蚯蚓可进一步消化废料,生产优质蚯蚓和蚯蚓粪,蚯蚓粪是优质肥料,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生产健康无污染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投资建设养殖蝇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蝇蛆养殖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前景广阔。你只要引入蝇种一笼,就可十笼、百笼、千笼地繁殖,迅速扩大规模。据报道一万只苍蝇16天产卵生蛆22.6千克,再过16天可产蛆35658.3千克,若持续三个世代,可达56162吨。蝇蛆蛋白是优质蛋白,粗制蛆干粉蛋白含量高达60%,与进口鱼粉相当,每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粉,必须氨基酸的总量是鱼粉的2-3倍,可有效提禽畜的产蛋率、产肉率和增重率,降低养殖成本,而且由于蝇蛆体内含有抗菌活性蛋白质,可以提高禽畜免疫力,因此蝇蛆可以直接喂禽畜,也可代替鱼粉作饲料,同时蛆壳和蛹壳是纯度极好的甲壳素原料,甲壳又称几丁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可开发出医疗产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仿织品等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目前国外高纯度几丁质每克27美元,一吨约人民币1亿元,若一对苍蝇一夏天充分繁殖,可获600吨蛋白,15吨蛆壳,共价值人民币15亿元。它是城市提高经济和企业增加效益的增长点。
(二)关于投资开发无病菌蝇蛆蛋白饲料厂的可行性报告。
一、前景。
l、蝇蛆粉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及经济效益。
用蝇蛆作为人类滋补食品在明朝李时珍时代就已经有记载,解放前后,民间将蝇蛆研磨成粉和米粉掺和,经过发酵后制成糕点名曰“八珍糕”,作为幼儿发育不良,老人体衰的补养品,还是结核病人的食用补品。可能是由于操作卫生上的原因,现在没有人生产制作。另外在药膳中有一名菜叫“炒肉芽”,也是用腐肉上生长的蝇蛆为原料制作的,能起到强身补阳的作用,目前在南方菜谱中尚存在,蝇蛆作为人类的滋补作用早已得到证实。
蝇蛆中有54%的优质蛋白质,有32种氨基酸,人类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含量很高,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更为丰富。含有近20%的由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蝇蛆油,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开发无病菌蝇蛆的营养活性物质生产,是促进儿童智力,防止衰老的理想佳品。
采用人工喂养无病菌的苍蝇使其产卵,全部用消毒后食物或酵母喂养无病菌蝇蛆,经冲洗净,紫外处理等措施消毒后,再低温干燥、冷冻粉碎,加工成活性胶囊成品,也可与中草药,保健食品合成药丸或胶囊投放市场。
2、蝇蛆蛋白饲料开发的前景。
蛋白饲料资源缺乏是国内外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除鱼粉以外的动物蛋白饲料,可以借助于工业技术,以快速生长的昆虫一蝇蛆来生产高蛋白饲料,变农副产品(农作物的下脚料:酒糟、麦麸、米糠和动物废料,甚至人、畜的排泄物)为动物性活体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6-65%,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可以替代鱼粉,而且事实证明在混合饲料中掺进6-8%这种活饲料喂养蟹、鱼、鳖、虾、牛蛙、蛇及禽畜,都可以明显增产。不仅生长快,肉质细嫩,产蛋、产奶量明显增加,并且能提高成活率、抗病性。不仅可以解决动物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以在无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1990年我国混、配合饲料的产量达4000万吨,每年至少需要蛋白质饲料600万吨,而我国鱼粉年产量仅为10万吨左右,植物蛋白饲料也只能满足50%,仅按饲料工业加工能力计算,尚差300万吨蛋白质饲料,若按饲养动物的需要,相差更多。进口鱼粉,花费国家大量外汇也不能满足蛋白饲料的需要。蝇蛆饲料饲养动物,如按蛋白质含量配料,完全可以代替鱼粉的作用,而且廉价并能促进动物的生长等优点,而没有鱼粉在运输过程霉烂、特殊的腥味和带来某些病害等缺点。
蝇蛆蛋白开发,成本低,周期短,简单易行,据概算,生产1公斤鲜虫的成本不足1元,1个周期只有5天至7天,其营养价值超过一般植物性饲料的营养价值8-25倍,每吨干粉成本大约8000元左右。每100公斤的混合饲料只需加2-3公斤干粉就够了。近年来,它们的市场价格很高,每吨鲜蛆在4000元左右,蛆粉在1-3万元之间(有的高达7万元/吨)。
二、用工业化生产活体蝇蛆饲料的优越性:
l、生产效益高,昆虫生长世代周期短,有关资料记载通过卫星优选出苍蝇整个生长期(从孵化到产卵肉为21天,蝇蛆(从孵化到产品)一个周期7天。生长繁殖速度快。
2、养蛆生产可以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控温的车间里进行,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可以节省耕田、节省人力、充分利用时间节省能源。
3、蛋白质含量高,蝇蛆蛋白质含量达56%左右,接近世界著名的秘鲁鱼粉,每公斤干蛆粉可提取纯蛋白0.5公斤,其中氨基酸的含量齐全,比一般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还可以提取0.2公斤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蛆油。而且活体蝇蛆含有能促进动物生长的活性物质。
4、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酒糟、米、麦糠等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均能利用,饲养蝇蛆的废料还是优质肥料,且能经过发酵处理后还是一种优质的饲料。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蛋白资源是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国外也是在八十年代才开始加快发展速度。近十年来,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朝鲜等国家已经大量开发利用。我国也应开发养殖蝇蛆的工作。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l、规模为初步建成平均日产10吨鲜蛆,年产3000吨的鲜蛆(约500吨干粉),产值1500万元。
2、主要生产设备:
(l)蝇种室25间1000平米(2)生产车间800平米。
(3)原料加工车间300平米(4)仓库、锅炉房、配电室500平米。
(5)烘干、包装车间250平米(6)实验、化验、检测室50平米。
设备投资(原有厂房除外)约为:550万元(包括冷冻干燥机250万元)。
3.工作人员:
厂长3人,会计2人,司机3人,推销员2人,蝇种生产人员20人,车间工作人员50人,总计约80人左右。
四、建厂实施安排进程。
1、选定厂址,对旧房进行改造,修建蝇种室,养蛆车间,配电室,锅炉房,控温控湿装置,筹备实验室,在3个月内完成。
2、购买和安装设备、与上条同时进行。
3、引进优良蝇种,进行扩大培养,在二个月内完成。
4、在原料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半年内进入批量生产。年内能收回其成本。
五、市场销售及经济效益预测。
l、开发制成保健食品(需另申请专利)。
成本:养蛆成本十劳务费十包装费十水电费十设备折旧费/公斤数。
收入:产品价格(l公斤出厂价格),每盒24丸,每0.5克,拆合每盒12克。
每盒价×1000÷12=每公斤的收入,每公斤收入×1000=每吨收入。
每吨收入×每天生产吨数=每天收入数。
全年毛盈利=(每天收入一每天成本)×300天。
按每天100公斤产品计算:
收入=(每盒出厂价20元×(1000克/每盒12克)×100公斤=166666元。
每天盈利=166666一25300=141366元每吨毛盈利=1413660元。
全年毛盈利=141366×300=42409800元(每年按30吨计)。
按每天生产100公斤计算,一天收入166666元减去100公斤的成本25300元,每日毛利141366元,一年按300天生产30吨计算,年毛盈利4200万元。
2、若作为动物饲料,鲜蛆市场价2000-3000元/吨,而用农副产品生产,其每吨鲜蛆1000元/吨。每吨纯利可达1000-2000元,年产6000吨,可获利600-1200万元;当年能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
3、若作为开发成药品(需另申请专利),以中药配合高蛋白、高氨基酸制成哮喘药品,可在二年内获得专利。其经济效益更为丰厚。
4、几丁质的经济效益分析。
蛆虫变苍蝇时脱下的蛆壳,是提取优质几丁质原料,95年国际市场每克高纯度几丁质价值27美元,1吨产量就达人民币2亿元,有条件也可开发几丁质深加工。日、美等国加紧建立蝇蛆农场开发此项生产。
六、环境污染。
蝇蛆生产主要以农副产品(如酒糟购原料养殖,成虫以前即成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不产生有害物质。蝇蛆在严格的管理下,在成蛹前使用或烘干成粉,不让成蝇,基本上不存在污染等问题,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养虫后的废物还可发酵作为饲料。
七、结论。
本项目所需原料,在当地十分丰富,生产的产品可以开发成人类的食品或药品的原料,也可替代鱼粉,是发展畜牧业重要的蛋白质添加品。若达到设计能力,投产一年后便能收回全部投资。因此,本项目直接与间接的效益都是显而易见的,建立蝇蛆厂是可行的。
这个项目对以后(嫦娥登月生存设想计划)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嫦娥登月生存设想计划。
一,建立一个有1000万网民参与的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网民以参股形式管理监督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公司股份分10元一股,资金筹集到1亿元封顶,然后有广大的网络股民确立公司名称,公司建在何处,实验基地建在何处,公司人员如何组织,怎样通过政府的审批等等。
二,建立一个模拟月球,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的恒温实验室。
这个恒温室应保持温度在15℃―35℃之间,房顶里面是三角形。房顶可利用太阳光发电,房体应该根据太阳照射角度建立。一般是一面高一面低。房顶坡度60°,便于收集房内蒸发的水分,温室内应计划设计住房、卫生间、活动室、排污设施等,温室内要有地球一样的气候条件,温室可以拆装便于运输,三,建立一个机械化蝇蛆生产设备。
人类如果登上月球,我们可利用机械化蝇蛆生产设备加工人类生活垃圾。可以将人类的粪便、生活用水、生活垃圾(最好是用植物制造的物品)与月球上的物质拌合,通过我们带上去的苍蝇或蝇蛆经过生产设备5―6天的制造。生产出有机肥料和蝇蛆。用有机肥料拌合月球上的物质,在利用蚯蚓疏松土壤种植植物、蔬菜、粮食等。植物生成人类需要的氧气,水份(房顶可以收集水分),用蝇蛆、蚯蚓喂养我们从地球带上去的禽类种蛋所孵化的家禽,这样人类登上月球就有了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的自给自主的自然经济。
有兴趣的朋友、网友可给我回信,我们将继续把投资各厂的可行性报告编写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融资说明:。
股份公司的设立分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以募集设立方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可以向融资说明社会公开募集。
本项目最终完善资金需要人民币1亿元(注册全国性电子支付公司的要求)以上,初期投资大概2000万元。嫦娥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拟以两种方式:第一,先以发起设立方式筹集2000万初始资金成立股份公司,待公司资本达到4000万元时考虑引资扩股,转为募集方式成立股份公司;第二,直接以募集方式成立公司,募集资金一步到位1亿人民币。
以第一种方式,由发起人成立转为募集形式的股份公司,将走以下发展路线:第一步,初始募集资金2千万,作为启动资金,拥有地方性电子支付公司的牌照权利,注入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建厂、建立嫦娥网站、成立电子支付公司,经营业务集中在新疆区域;第二步,公司资本金达到4千万时可考虑引资扩股,再融资6千万以上达到全国性电子支付公司的要求的条件,完善公司系统,拓展公司业务至全国市场。初期筹资大约2千万,由项目创始方筹集资金。投资人不限,欢迎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公司进入。公司75%的股权用于募集资金,另外15%的股权作为项目创始方的技术入股,10%用于员工激励送股和引进技术加盟、借贷投资送股等,单一出资人持有本公司股权不超过40%。2千万初始资金募集分配成2000万股份,原始股票面价值1元/股,分配如下:发起投资方入股资金和股份兑换比例为4/3,即投资1.33元换1股,发起投资方的借贷合作方每出资贷款16元送1股,每担保贷款20元送1股。
第二种方式,直接以募集方式成立公司,发起方计划融资4千万,公开募集融资6千万。公司90%的股权用于募集资金,另外5%的股权作为项目创始方的技术入股,5%用于员工激励送股和引进技术加盟、借贷投资送股等。发起方整体出资比例不低于总股本的35%,发起方单一出资人持有本公司股权不超过40%。1亿初始资金分配成5000万股份,原始股票面价值2元/股,分配如下:发起投资方及公众投资方入股资金和股份兑换比例为20/9,即投资2.223元换1股,发起投资方的借贷合作方每出资贷款32元送1股,每担保贷款40元送1股。资本退出方式:股权转让或三年内上市交易退出。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二
保监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保险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司优化业务结构,坚持可持续有效益发展,转变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转折期。在此期间,我公司将紧紧围绕保监会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合法权益,服务我省经济发展,现将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如下: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保险业发展和市场经营的客观规律,客观分析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复杂市场环境,全面剖析制约公司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紧紧围绕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充分体现有效益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要求,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竞争实力和发展水平,从业务模式、营销渠道、流程再造、机构布局、增长方式、人力资源、内部控制、企业文化、客户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竞争实力增强、市场形象提升、客户普遍认同的保险公司。
二、业务发展情况。
(一)业务规模保费收入以年实收为基础,到年达到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二)业务质量和效益到年,分公司综合赔付率达到%,综合成本率达到%。
三、组织人员情况。
(一)辖属机构数量。
中心支公司由现在的家增加到家,现有的...家营销服务部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指引》的要求,改建为支公司后,再新增设家支公司,五年后支公司达到家,初步完成县级市机构铺设的整体规划。
(二)内设机构。
(三)人员配置。
1、高管人员从加强公司两核管理和优质业务发展的角度选配各级机构班子成员,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中支机构高管人员配置逐步改变一人班子的经营局面,健全班子决策机制。“十二五”期间,各级高管人员配置控制在...人以内。
2、中层管理人员选聘中层骨干,夯实内部管理,提升公司条线管理能力。兼顾“一专多能”,努力培养“复合型”基层管理干部。“十二五”期间各级中层管理人员配置约为人左右。
3、一般员工以质取胜,重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多面手”队伍。“十二五”期间一般员工配置为人,至,分公司全辖员工数量基本稳定在人左右。
四、主要发展措施。
以总公司的战略布局为出发点,紧跟总公司的发展步伐和方向,力求求生存增效益,求发展上规模,内控制度上水平,确保业务协调推动,效益持续增盈,发展稳步健康,把公司经营管理不断推向新阶段。以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以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为出发点,增强费率、费用率、赔付率的真实性、科学性,不断提高业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内控、内审、内勤“三内”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坚持可持续有效益发展。
(一)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控力。
一是按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重点是规范业务操作,明确各项业务操作标准和流程,细化业务操作内容,制定业务管理办法、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实务等多层级的业务操作管理规则,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确保赔付率稳定下降。对业务考核要实行连带追究,不管那条线出了问题,向上追究省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向下延伸到相关业务人员,与绩效考核全面挂钩。
二是按财务流程精细化管理。要切实加强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特别是各项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要坚决杜绝任何财务违规行为,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两条线政策,严肃财务纪律,对不认真执行公司财务制度和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财会人员坚决撤换。
三是按风险管控流程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做好风险分散工作。积极做好超赔风险分散工作,努力克服再保险市场收紧的不利影响,全面做好超赔再保险工作。要密切关注业务巨灾责任累计风险状况,适时建立业务巨灾超赔分保机制,确保业务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认真研究分析各类经营风险,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四是按管理系统流程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完善经营指标预警机制,建立事前管控机制。在经营指标预警机制基础上,建立灾害事故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要确保财务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加强核算和统计分析,提高科学管控水平。尤其要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控,研究设计开发建立公司的偿付能力自我监控机制,保证公司的稳健经营。要加强对已有数据指标统计分析的精算处理,为各项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五是按稽核审计体系强化管理。重点是加强稽核审计,探索建立以合规管理和稽核审计为手段,以促进公司科学发展为导向,自我修正的内部管控机制。要突出稽核审计工作重点、规范稽核审计工作方法、强化稽核审计工作实效,有效发挥稽核审计在公司内部风险管控中的核心作用。要实施定期、定点和经常性的监管检查。
(二)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
以四级机构达标建设为契机,用2-3年的时间将所有的四级机构建设成达标机构,争取全部升格为支公司。首先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在建立和完善控制风险、加强管理、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监督和考核各分支机构的执行情况,省分公司对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指导,监控到位,对违法经营行为和违反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行为,不但要加大处理力度,还要追究当事人和上级领导的管控责任。其次建立内审和培训工作备案制度,省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长效的内部审计、内部检查和内部培训工作方案。最后是加大内部监督和检查。
(三)服务体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们在继续做好理赔服务、客户回访等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将保险服务功能进行延伸,推行保险产品增值服务。在承保上,积极为客户提供集业务办理、缴费、咨询一站式便捷服务。在理赔上,要充分借助等高科技手段,大力推行服务便捷化创新,提高理赔速度和质量。对于一些索赔金额不大、保险责任简单的案件,简化理赔流程和索赔手续,进一步方便客户索赔。特别是定额保单业务,让客户不但感受到投保简便,索赔也方便快捷。
(四)促进渠道建设快速发展。
发展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等合作者,规范兼业代理行为,改革和完善保险营销员制度,形成较为成熟的多层次的保险中介渠道。积极促进中介机构与公司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推动中介服务的规范化。发挥中介机构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加专业和便捷的保险服务。有效利用保险中介机构的销售服务网络,加强中介机构的服务创新,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介服务的附加值。成立专项小组,形成长效的信息通报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和调研工作,加大渠道分析和考核力度,逐步完善渠道的维护和建设工作。
(五)增强产品改造和创新能力。
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保险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保险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建立产品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建立创新保护机制。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
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产业规划为重点,全力推进相关领域责任险发展,着力推进家财、安全生产、医疗、旅行社等责任保险的发展,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积极稳妥地开发社会保险和短期健康险的试点工作,力争取得成效。进一步创新发展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小额保险产品,为建设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广泛的保险保障。
(六)以人为本,全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科学人才培养机制,修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稳步成长。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干部配置标准,慎重选拔人品正派、业务过硬的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实现梯次发展的长远目标。
重点开展管理和业务两方面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高级管理干部强化班,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针对制度流程和新系统上线,开展制度流程和新系统培训,针对新设机构,开展新员工综合培训。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培训效果。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保险创新、加强管理、提升竞争能力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要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尽快提高公司信息化水平。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由单元业务管理信息化向集成业务管理信息化转变、由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内部业务处理和数据管理为主向全面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转变。优化整合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探索发展后援集中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八)企业文化促进品牌建设。
在今后五年中着手重建企业文化,增强核心竟争力,构建和谐公司,树立优质品牌的良好社会形象。相信在贵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乘着保险业强劲发展的东风,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
特此报告,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三
工业园区是地方发展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提升城市综合竟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新疆近两年,为落实中央对口援疆一个省市建设一个园区的指示精神,新疆各地工业园区纷纷上马、升级,呈现一片出热火朝天的局面。但在大干快上的形势下,还是出现了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要求不规范、评估不科学、建立随意、管理不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工业园区建设、评估、管理如何更加科学、有序,笔者认为引入和运用标准化工作是提升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路径。
在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一号文件锁定新型工业化,出台《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这在新疆尚属首次。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产业园区,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力、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力。
从1992年国家批准设立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园区建设开始起步。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园区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产业集群雏形已经显现。据了解,新疆现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园区59家,其中国家级9家,自治区级50家。入驻园区企业9973家,吸纳就业37.76万人。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市和阿拉尔、石河子两个县级直辖市。实际开发面积达到911.14平方公里。2012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8%。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68家。“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步伐,批准建立的园区占70%以上。园区工业基本涵盖了煤炭、石油、钢铁、有色、纺织、化工、电力、汽车、装备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自治区十大重点产业。
各园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政府、商会、企业、社会办园区的多种发展模式,集中建设了以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库车石化园区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园区;以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富蕴矿业工业园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特色资源工业园区;以江苏工业园、齐鲁工业园等为代表的引进内地项目、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对口援疆工业园区;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等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园区;依托运输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各类口岸建设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推进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区工业园区发展目前总体规模偏小、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聚和联动效应不明显。数据显示,我区园区工业在全部工业中所占比重不足1/4,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园区工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3%,四川超过50%,广西、湖南、江西等均超过30%。
截至目前,我区尚有10个园区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驻。各地园区发展也不规范,部分地区园区建设流于形式,存在空壳园区的现象;部分地区园区建设遍地开花,存在“县县、乡乡”乃至“村村”建园区的现象。
2、园区面积过大,影响产业聚集功能。
一般认为,园区面积在10公里左右,较为合理。而在9家国家级园区中,规划总面积72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的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处于合理范围内。有42家自治区级园区,而总规划面积达1790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总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远超合理范围,势必削弱产业聚集功能。
3、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一方面,从各园区确定的优势主导行业来看,园区间产业结构同化现象明显,产品附加值低。根据测算,全区规模以上园区工业企业增加值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11.3%,石油加工业占3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12.3%,上述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园区工业的60%以上,缺乏新型现代化工业的领军产业,园区工业的质量、结构仍处于相对偏低层次。另一方面,我区园区普遍存在主业不突出、入驻企业关联性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的问题。
4、园区工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整体来看,我区园区工业发展规模差异较大,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鄯善化工产业园和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排名前10位的园区规模相当于其他31个园区的规模之和。区域间布局也极为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规模排名前10位的园区,南疆只有2个。可以看出,我区各个地州基本处于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5、工业获利、发展和环境污染呈反比。
从经济规模与低碳发展水平方面看,我区工业园区主要表现为两种格局,一是多数园区工业发展较为缓慢,环境污染水平相对较高;二是我区部分园区工业发展较为缓慢,环境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阿拉山口工业园区等工业盈利能力较好的园区,但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园区工业产品生产主要建立在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础之上,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困难较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愈加突出,技术标准的竞争已成为世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标准化工作在推动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工业园区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建设,提档升级工业园区企业产品质量,以标准创新推动工业园区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工业园区产品和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
1、在工业园区设计、规划及建设初期引入标准化概念。标准是企业乃至区域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要解决目前新疆工业园区重复建设、杂乱无章的局面,应在工业园区设计、规划及建设初期就引入标准化概念。目前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主要都是各级政府主抓,要把工业园区标准化工作作为实施“质量兴区”战略的具体措施,纳入到政府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制定各级、各类工业园区设计、规划、建设地方标准,对园区布局规划、主导产业、产业机制、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品牌提升和园区功能等以标准的形式予以明确,并严格组织实施。
建立政府推动、部门服务、技术支撑、专家参与、企业实施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坚持企业为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行发展的企业标准体系。工业园区应选择一批标准化基础好的企业,帮助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通过重点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带动整个工业园区内企业科学发展。
3、构建园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方位服务工业园区企业。由于国内园区内大多数企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本身没有能力实现服务配套,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少有独自建立服务配套系统。而目前的国内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健全,与入驻国内外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也制约了各地园区内企业的良性发展,阻碍了外来企业的投资。运用标准化手段对工业园区区容区貌、公共设施、安全保卫、节能环保、绿化、信息系统管理、客户服务、招商工作、企业投资咨询等园区公共服务实施管理,促使园区管理、公共服务达到统一、规范、有序,实现园区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提高园区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管理的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园区政府的“小服务”上升为“大服务”,将提升园区管理和政府服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4、在园区推进标准创新工作,推动专利融入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大力支持园区核心专利持有人和技术创新者起草标准并核准其技术许可,实现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防止因标准缺失造成高额专利且受制于人。同时,要运用修改标准、绕过专利的手段,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现在不少园区对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都有明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可充分利用。
新疆经济要跨越、要提升,工业是着力点,园区是主阵地。但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不能gdp数字上升,青山绿水不在。通过建立标准化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标准化,加快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促进我区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因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
新疆标准化研究院。
唐亦兵。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四
作者:邓帮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5-16陕西省旬阳县位于秦巴贫困山区,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旬阳县生态工业园是陕西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首批重点县域工业园。园区位于县城以北,规划总面积17.8km2,以旬河为主轴,顺势而建八个工业小区,形成山中有水,水映林绿,林掩工厂的自然生态景观园区。建园3年以来,牢固树立循环发展理念,着着力建设循环产业链,创建循环示范企业,加强循环发展服务监管。2011年,入园百万产值以上企业73家,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工业产值3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72%。从业人员5649人,上缴税收7.5亿元。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快中求好,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925吨标准煤/万元、用水量263.16立方米/万元,园区工业三废循环利用年节约标煤34.6万吨,减排so26.5万吨,余热发电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8000万度,循环经济效益78400万元。园区先后被省中小企业局授予“重点县域工业园区”、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一、确立循环发展战略。旬阳位于国家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肩负着加快发展与保护水源的双重责任。2004年县委、县政府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旬阳生态论坛”,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确定以循环发展为途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大企业聚集,项目向产业配套,探索一条以园区为中心,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循环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循环产业小区,大力建设循环示范企业,搭建工业“三废”利用平台和企业循环发展服务平台。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设计建立生态工业系统,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园区内彼此靠近的企业,形成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关联、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链。
二、编制循环发展规划。坚持循环发展、规划先行。先后聘请省内外38名知名专家、6个科研院所联合作战,系统研究,在编制《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配套编制了《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鲁家坝小区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充分把旬阳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与时代发展新要求、新理念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把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理念融为一体。通过规划明确了园区的循环产业与布局、园区环境目标与控制指标、园区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以及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依托系统规划,科学指导园区构建循环产业,建设循环企业。
三、建设园区循环产业体系。根据循环经济“3r”和清洁生产要求,按照一个小区布局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配套,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整合、资产重组、土地置换、相互参股的有效形式,先后对16家企业进行整合归位。依托陕西中烟公司旬阳烟厂、陕西有色旬阳大地复肥公司、西部尧柏水泥公司、陕汽集团公司和中电投西北公司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园区烟草食品、新型材料、水泥建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品等六大循环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引领产业链条延伸、扩展与配套。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技术,带来投资,完善配套园区产业链条,为园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技术、市场支撑,实现工业由办企业向建产业提升。2009年,引进陕汽集团,合股组建宝通公司,新建1000辆汽车装配项目,迅速形成宝利汽车配件、亨通铸件、长江汽车培训、宝利汽车销售和修理一条龙产业链,推动县域工业由矿产开发向新型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围绕尧柏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形成矿石开采、原料供应、水泥制品、运输销售等10多个配套企业,很快把一个尧柏水泥生产企业建成一个水泥建材产业。初步形成了鲁家坝锌产业循环经济聚集区、草坪烟草食品产业聚集区、青泥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和柳村水泥建材产业聚集区等四大循环产业聚集小区。使园区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的发展模式。
四、创建循环发展示范企业。循环发展的根本在企业。在园区八个小区中选择确定柳村、鲁家坝、草坪三个重点小区,分别建设新型材料、锌材料、烟草加工三个循环产业示范小区。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编制完成了《旬阳县柳村新型建材循环产业示范区规划》、《旬阳县鲁家坝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旬阳县草坪烟草加工现代产业园规划》。依托旬阳铅锌矿产资源优势,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和陕西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完成了产业链整合。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上游大地复肥公司生产的硫酸、锌焙砂作为原料,利用大地复肥公司余热发电后的低压热气(300-500℃)作为能源,生产纳米氧化锌,形成锌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水泥作为旬阳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在淘汰了旬阳县水泥厂、旬阳县秦汉水泥厂等落后产能的同时,引进西部尧柏水泥集团公司投资8亿元在园区建设4500t/日产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配套建设7.5mw低温余热发电站。经过多次优化设计,使项目占地面积由300亩减少到170亩,与同规模项目相比,节约土地30%。为确保企业清洁生产,投资1.3亿元建设国内技术最先进、距离最长(7.3km)、输送量最大(850t/h)的管式胶带输送机,年运矿石612万吨,年节约汽运耗油3672吨,年节约标煤5400吨。企业联合南京大学进行技术攻关,年可利用旬阳铅锌矿尾渣约30万吨,利用固体废渣率达28%。与此同时,园区组建固体废料收运的旬阳耘沃工贸公司、拥有150多辆车进行水泥运输的旬阳百通运输公司和旬阳平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建成柳村新型水泥建材循环小区。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和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
五、建设园区“三废”利用平台。为了确保园区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发展,园区管委会结合旬阳县总体规划,把园区工业发展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废气余热综合利用、配套建设。投资2亿元在园区老龙沟工业小区建设2.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余万元在草坪工业小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投资6000多万元在园区安康尧柏水泥公司和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建成2座余热发电站,年发电量达8000万kwh,年可节约标煤5万余吨。通过对三废的综合处理、循环利用,使三废的处理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排放标准。
六、创新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鼓励和组织园区企业引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企业主动和西安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先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8个院校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解决园区企业循环发展技术难题。园区与旬阳县恒源生化有限公司经过4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联合作战,研究获得专利7项,并成为国家最大的纳米氧化锌新材料生产基地;安康市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配合攻关,成功研究出铅锌尾矿生产水泥综合利用技术;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工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中药材研究基地。园区有4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8项发明专利,26项国家级或省级科技奖项。一批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园区企业生产水平提升,推进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七、加强园区循环经济服务与监管。为加强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贯彻《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积极帮促企业在技改立项设计中、将循环发展目标融入到项目设计之中、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企业技改的建设之中、将各项能耗指标落实到企业月度和季度生产之中、加强建设项目节能、环保评估。二是积极争取国、省专项扶持资金。先后争取陕南突破发展、节能、贴息等多方面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园区企业技改扩建,发展新产品,应用新技术,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园区循环经济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服务。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旬阳县工业展览馆,集中展示和宣传园区循环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思路、方向、重点产业和发展途径;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指标统计评价和监管预警。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监管,把园区循环经济的目标措施的落到实处。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五
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
(2)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规划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规划原则。
4.园区总体设计。
(1)现有建设条件分析。
(2)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
5.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1)主要物质代谢分析。
(2)能量流动分析。
6.园区建设项目。
(1)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
(2)园区建设项目指南。
7.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
(2)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3)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4)支持体系(如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六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11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17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17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7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7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17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7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7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八大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
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
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
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编制**市“十二五”规划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一项大型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衔接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市政府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胡东胜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各相关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彭海涛兼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落实规划经费。
根据国发〔xx〕33号文件精神,编制**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区域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各地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七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本文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阐述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的含义和特征等基本理论,我在此针对生态工业园探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我国发展生态工业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很快,各地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发展的如火如荼,这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型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是生态工业发展的最佳组合模式。可以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必然战略选择。
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实践的典型范例。ernestlowes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生态工业园概念的学者,此后有关生态工业园的定义众说纷纭。以下是各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基本认同的一些观点: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简称eip)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型工业园。具体说来,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的工业园区,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工业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在这样的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有着相互关联的企业要素构成的生态工业园,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园区的建设在法律法规、资金落实、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还在不断探索中,因此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1页(共5页)的扶助和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仍只停留在宣传和引导层面,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宏观调控、财税金融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缺失;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园区内企业缺乏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积极性。一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项目引进后也无法运转。有些需入园的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搬迁成本非常高;而政府给予的补助又是有限的,使企业自己承担极高的搬迁成本和风险,许多企业不愿入园。
(二)产业布局不太合理,管理上存在误区。
园区整体发展模式过于粗放,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方面缺乏系统观念,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出现重复建设、整合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松散、不成系统,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不够科学,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成员工作效率低下;政府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有力,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不均衡。
(三)资金制约,后续力量不足。
必要和足够的资金投入,是进行园区建设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之一,也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长足发展的后续力量。由于缺少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配套的经济政策,部分园区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和不确定,直接制约了园区建设和规划中重点支撑项目的落实;资金链的断裂,极大影响了园区内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造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的投入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企业难以取得应有的效益、规模扩大也会受到影响。
(四)科学技术创新不足。
生态园区的改造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流连接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等。但目前我国与生态工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如能源综合利用、水重复利用方面尚显薄弱,而且实用化技术不多,可以推广应用的就更少。此外,现在的许多技术措施成本很高,技术水平还不足以维持较低的运行成本、支持生态工业产生效益;这也就导致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改造缺少技术支撑,制约了先进理念、管理和工具的有效发挥。因此我国要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促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五)园区内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
园区建设过程中,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对自己的原料、产品及废弃物等信息有一定隐瞒;园区内、园区与政府、社区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系统,致使一些前沿科技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等沟通不畅,内部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无法实现园区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也就不能实现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目的。
(六)人们对生态工业的观念存在障碍。
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容易出现误解,也就阻滞了生态产业发展的步伐。[1]广大消费者从健康、卫生等角度对再生资源产品心存猜忌,不能放心使用、广泛使用再生资源产品、绿色产品,使生态工业产品的市场难以打开。企业决策者出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因担心影响产品质量或因额外增加成本提高价格而导致销路不畅,因而不愿意进行生态研究、建设,甚至不肯使用再生资源。
生态工业园将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一套完备的生态工业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相关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环保总局应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工作。[2]国务院要大力支持和协助地方政府制定地方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加快制订、颁布环境保护相关条例和办法,保证园区开发建设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尽快与相关管理部门建立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环保法规体系,研究建立行政代执行、环境准入等制度,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生态工业园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相关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在政策上向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倾斜,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国家应该对新兴生态工业园建设在征地、审批、投资、环境方面予以倾斜;对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核心项目,如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项目及环保科技产业,政府应该实施税收减免、财政扶持以及利率优惠政策;二是进行政府采购时优先安排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采购目录要优先考虑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三是针对某些污染型行业,政府要制定必要的强制性法规,促进其建立必要的生态工业链。[3]另外,从金融、人员培训等方面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生态工业园,并提倡在园区内建立生态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网络。
(二)政府、企业形成合力,强化资金链。
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生态工业协同发展的财政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
导作用,充实建设资金。国家把发展生态工业园列入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重大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加大国债资金对生态工业园区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对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技术以及生态工业园进行污水处理、热电联产、中水同收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融资帮助、环保专项基金支持、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大力拓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资金征集渠道,鼓励民间资金向生态环境领域投入;实施绿色招商、完善生态工业链,保障园区健康发展。
(三)总体规划,科学管理。
科学、严格的园区管理是生态工业园区成功的重要条件。从产品、企业、园区三个层次着手,对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使用进行约束,建立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体系。要求园区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建立园区水平上的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园区废物交换系统等。政府还应该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生态工业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地应根据条件成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指挥机构,对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调控。特别要使用经济激励和惩罚手段,强化各种管理措施,以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加快技术革新。
1、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以尽快形成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
2、要积极支持建立生态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大力扶助各类研发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企业的研发活动。
3、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生态工业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广泛进行技术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组织力量进行技术的攻关,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4、培养新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的创新,关键在于人才。要充分利用生态工业园区中科技和人才的综合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科技和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环境绩效。
(五)完善生态工业园区信息体系,搭建完善的园区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园区管理部门可通过构建生态工业信息体系,发展信息网和服务手段,全面掌握园区有害及无害废物的组成、企业的生产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等,使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信息动更加迅速,相互变得更加透明,进而建立企业之间的互信,不断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信息的透明度。生态工业园内建立、完善金融与咨询机构,完善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从而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增加企业和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六)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转变企业和群众的观念。
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生态工业园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网络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开展循环经济学术交流。组织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帮助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地向民众和社区介绍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为生态工业园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理念,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合理消费,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为生态工业产品培养稳定的市场,从而使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上述六个方面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制度为基础,提供发展资金和搭建共享信息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动力,进行宣传培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参考文献:
[1]秦丽杰.吉林省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2]张潇,薛增琴.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4]张小冲,张学军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八
管委会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四项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领导,切实把效能建设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两个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管委会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效能建设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职工各负其责、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效能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精心安排部署。召开了机关效能建设动员会,学习传达了州、县机关效能建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和工作步骤,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责任。三是完善制度方案。制定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年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四项制度”实施细则》等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注重学习,强化素质。
总结。
二是开展改革观、发展观教育,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按照“创新改革、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推行和完善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注重系统性,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规范从政行为,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的行为。全面推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事制度、效能评议制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办事制度、岗位责任制、限时办事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等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四、改进作风,优化服务。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存在问题等方式,努力转变机关职能和作风,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办公室逐步增强大局意识,对县委、县政府和管委会领导交办的事项,速决速行,雷厉风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首问登记表,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对来接待访者态度和蔼、热情周到,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加强机关作风整顿,杜绝了上班时间打游戏、聊天和迟到、早退等现象。三是提高服务效率。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凡承办县委、政府领导批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都明确办理时限。管委会办公室对办理件落实专人做好痕迹资料的保存,全程跟踪督办,做到按时按量、优质高效地完成。推行政务公开,对“单位服务承诺、部门职责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进行在岗人员公示,在单位显目处悬挂《云南省行政机关八项工作承诺》、《云南省行政问责方式》、《云南省行政问责内容》,进一步方便办事人员,完善社会监督。通过上述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机关工作作风出现了可喜变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篇十九
(2010年6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首先,对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放弃休息来参加如皋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评审会。同时,我也要感谢江苏省环境科学院各位专家这段时间以来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为我区精心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技术报告”,为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江苏省如皋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12.6万人口,是一个城市依托型、生态环保型、产业集聚型、服务高效型的现代都市型经济强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以双钱轮胎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产业、以南通锻压为龙头的锻压装备产业、以思源赫兹为龙头的电子电气产业、以中国肠衣城为龙头的特色食品产业、以泰慕士为龙头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等;同时大力推进新兴朝阳产业,科学规划,打造“一城三园”的新格局,即:城北新城、现代制造园(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锻压装备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特色食品产业、汽车配件产业;重点主攻三大产业:光伏光电产业、新传感网产业、电子电气产业)、现代物流园、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我们牢牢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2004年如皋经济开发区通过了iso4001环境认证,2008年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区域环评。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进行产业规划修编;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重点引进“三高三低”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强化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职工公寓、实验学校、金属表面处理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厂房建设进程,增强园区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强化环境监管,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废物减量化和源头控制。此外我区还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放射性及辐射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全方位推动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程。
今后,我区将立足于既定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继续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争把如皋经济开发区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绩效,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如皋经济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工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各位领导与专家莅临“长寿之乡”如皋参观指导,让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预祝评审会圆满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70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