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的教学设计(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6:10:36
一面的教学设计(优秀19篇)
时间:2023-11-14 06:10:36 小编:ZS文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写完总结后,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和修改,确保总结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下是专家为您推荐的相关书籍,供参考。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一

1、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由题目导入,检查课前预习。

1、直接导入,明确本课教学目的。

师:看一遍是了解内容,看两遍说明你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三遍、四遍证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这很了不起,这就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2、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检查课前阅读情况。

师:谁能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从题目出发,引出这“一面”的特殊意义,剖析重点。

(不好,在读《一面》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是谁见面?是怎样才见的?见面的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不懂。这样,就使读者争着去看文章。)。

师:对,有吸引力的题目是好题目。

(课文结尾处写到: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师: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他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来自鲁迅先生)。

师:就是来自那次偶然的见面时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对吗?

生:对。

师:这实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但来自于与先生短暂见面获得的关怀,同时也来自对先生深刻的了解认识。

二、分析课文,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1、聚焦外貌,仔细研读。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了解鲁迅的。

生:通过与鲁迅先生的接触。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语言、举止。

生:还有神情。

师:同学们谈的都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来了解认识鲁迅的。

生:外貌。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和重点词。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别是怎么写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立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这次观察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观察的距离比第一次近。

生:这次观察是注意的,观察得比较清楚。

师:请你具体地说说。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面孔黄里带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隶体一字。这里.作者能够观察到先生面孔的颜色,瘦的程度,精神状态,头发、胡须的样子等,就证明他观察得清楚。)。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手指比做竹枝)这两者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都很瘦)。

师:现在我们再看第四次外貌观察。

第四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师:这与第二次外貌描写有些相似,作者什么会再次提起鲁迅的脸、头发、胡须?

生:说明鲁迅这些特征很明显。

师:这回观察得很清楚,不但观察到了鲁迅先生手中的烟嘴,连颜色等细节也观察到了。

生:还观察到了长衫是牙黄羽纱的。

师:这样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

第五次:我又仔细的看他的脸——瘦。

第六次:他的手多瘦啊!

2、由表及里,由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精神。

师:我们把这六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瘦)。

师:为什么他如此瘦?

生自由回答。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精神抖擞。

师: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之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齐读六处外貌描写。

师: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3、探讨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学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方法。

师:事实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是不是单纯依靠外貌观察呢?

生:不是的。

师:还有什么观察?大家说说。

生:还有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

师:请说得具体点。

生:“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从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觉到那是正直与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师:如果没有对眼神的观察,作者是无从获得这种感受的。

生: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师:通过语言的观察对先生的认识加深了。

生:鲁迅先生对作者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惊奇诧异。对面前的这个人的认识又加深了。

师:这说明由于对人物了解加深了,观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过来,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师:我们再看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观察除了上面讨论的那些外,还有别的方面吗?

生:还有鲁迅先生向作者解释为什么收他一块钱,使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热情帮助进步青年的人。这是语言观察。

生:有。当作者看到〈毁灭〉的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生:从本篇中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这句话里可知作者经常读鲁迅的作品。

生:作者说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一这也证明作者读过介绍鲁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这里也说明作者间接认识了鲁迅。

生: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师:很好,这些都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间接观察。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对先生能了解得那么深,原来他是把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合起来。(师板书:间接)。

三、小结全文,主题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举止的直接观察和通过书刊了解人物的间接观察,了解认识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人、了解人,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二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却很能打动人心,在人物的动作,神情的刻画上很有特点。教学此文,应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指导读写实践,指导阅读理解,指导朗读感悟”架设起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形成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售票员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

板书课题:一面。

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说:(出示鲁迅的幻灯片)同学们大多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的了解。

二、自读自悟。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讨论交流。

1、师、你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出示幻灯。)。

2、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共几次写到他的“瘦”?

3、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4、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想像一下,鲁迅先生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述。

5、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师、是的,鲁迅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吗?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9、师、同学们,鲁迅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这不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吗?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四、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生读书,交流。)。

3、师:是啊!“一面”给人的力量又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学生说,写。)。

五、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的时候,诗人藏克家曾经写了一首十分著名的纪念鲁迅的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生齐朗诵诗。)。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四

《一面》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们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面》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一课时

1、直接导入,明确本课教学目的

师:看一遍是了解内容,看两遍说明你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三遍、四遍证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这很了不起,这就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2、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检查课前阅读情况

师:谁能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从题目出发,引出这“一面”的特殊意义,剖析重点

(不好,在读《一面》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是谁见面?是怎样才见的?见面的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不懂。这样,就使读者争着去看文章。)

师:对,有吸引力的题目是好题目。

……

(课文结尾处写到: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师: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他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来自鲁迅先生)

师:就是来自那次偶然的见面时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对吗?

生:对。

师:这实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但来自于与先生短暂见面获得的关怀,同时也来自对先生深刻的了解认识。

1、聚焦外貌,仔细研读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了解鲁迅的。

生:通过与鲁迅先生的接触。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语言、举止。

生:还有神情。

师:同学们谈的都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来了解认识鲁迅的。

生:外貌。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和重点词。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别是怎么写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立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这次观察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观察的距离比第一次近。

生:这次观察是注意的,观察得比较清楚。

师:请你具体地说说。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面孔黄里带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隶体一字。这里.作者能够观察到先生面孔的颜色,瘦的程度,精神状态,头发、胡须的样子等,就证明他观察得清楚。)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手指比做竹枝)这两者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都很瘦)

师:现在我们再看第四次外貌观察。

第四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师:这与第二次外貌描写有些相似,作者什么会再次提起鲁迅的脸、头发、胡须?

生:说明鲁迅这些特征很明显。

师:这回观察得很清楚,不但观察到了鲁迅先生手中的烟嘴,连颜色等细节也观察到了。

生:还观察到了长衫是牙黄羽纱的。

师:这样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

第五次:我又仔细的看他的脸——瘦。

第六次:他的手多瘦啊!

2、由表及里,由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精神

师:我们把这六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瘦)

师:为什么他如此瘦?

生自由回答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精神抖擞

师: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之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齐读六处外貌描写。

师: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3、探讨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学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方法

师:事实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是不是单纯依靠外貌观察呢?

生:不是的。

师:还有什么观察?大家说说。

生:还有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

师:请说得具体点。

生:“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从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觉到那是正直与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师:如果没有对眼神的观察,作者是无从获得这种感受的。

生: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师:通过语言的观察对先生的认识加深了。

生:鲁迅先生对作者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惊奇诧异。对面前的这个人的认识又加深了。

师:这说明由于对人物了解加深了,观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过来,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师:我们再看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观察除了上面讨论的那些外,还有别的方面吗?

生:还有鲁迅先生向作者解释为什么收他一块钱,使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热情帮助进步青年的人。这是语言观察。

生:有。当作者看到〈毁灭〉的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生:从本篇中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这句话里可知作者经常读鲁迅的作品。

生:作者说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一这也证明作者读过介绍鲁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这里也说明作者间接认识了鲁迅。

生: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师:很好,这些都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间接观察。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对先生能了解得那么深,原来他是把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合起来。(师板书:间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举止的直接观察和通过书刊了解人物的间接观察,了解认识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人、了解人,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一面

主板书副板书

外貌——瘦精神抖擞直接描写

语言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

-->

-->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导学。

1、出示鲁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鲁迅有关的略读课文。(板书课题:一面)。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略读课文,谁能来说说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学生反馈)。

(交流:鲁迅的资料。)。

2、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反馈: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看学习提示一(幻灯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我们都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并根据适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馈:) 。

(反馈:课文的第30、31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反馈:咬紧了牙 哼都不哼一声 总是昂着头 。

反馈: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师:好,请你把作者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读出来。……。

(板书: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1、(幻灯片)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外貌(反馈:齐读3个句子)。

2、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比较一下这3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都写了他很瘦。)。

a.从哪些词看出来?

(反馈:瘦瘦的、大病新愈---)。

b.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他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问:他平时吃的是什么,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他都写了些什么书,他在给青年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反馈:生说。

师:过渡语:是呀,鲁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艰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担心。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幻灯片)这些话正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第2句,看看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留给作者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反馈:很有精神 (头发胡子)。

相机指导朗读:是的,尽管繁重的工作、艰辛的生活毁坏了鲁迅的健康,但击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请你朗读第二句,把虽身体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擞的鲁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个人读——齐读。

(3)再读读这3次外貌描写,说说有什么不同。

反馈:(板书:远看、近看)。

a.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细?

反馈:

b.追问:第二次外貌描写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写第三次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书:特写)。

c.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

交流:(继续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言行)并说说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和言行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课文感悟提升。

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仅仅是从这一面开始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反馈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这几句话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大家一起读。

师:过渡语:阿累早在和鲁迅见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鲁迅的事,熟悉鲁迅的书了,这一次见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鲁迅的距离,使他更坚定地沿着鲁迅的足迹前进。再读最后2段,让我们再次把鲁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脑中。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19 一面。

外貌——瘦精神抖擞 直接描写。

表情 。

动作。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六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利用多媒体)。

1、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20xx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2、关于鲁迅。

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字词积累。

4、文章大意。

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作者20xx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从而激励作者不断努力,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三、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3——17自然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第三层(18——38自然段),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明确: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3、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提示:(总结发言)课文第二部分写出来“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个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课时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一面》,并就全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本文中,鲁迅个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外貌)好,下一节课我们就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描写作些探讨,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鲁迅的外貌进行描写的。下去以后同学们要将作者写鲁迅外貌的语段找到。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吗?(学生答)。

2、在第一、二层写“我”的职业和内山老板的热情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

二、研读三次外貌描写(投影显示)。

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并朗读。

2、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各有什么不同?

3、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征,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明确: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第一次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虽只是模糊辨认,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描写作了补充。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接着又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以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三、品味语言。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了保证似的”。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效仿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3、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提示:“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提示: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和幸福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没有蹦出”,一是当时环境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示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征;(2)多视角;(3)现个性。

2、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一件小事来突出鲁迅的伟大人格。

3、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让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本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响一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爱心、善心,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我们现在用鲁迅先生的《自嘲》来结束这一节课。(齐读)。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六、课外练笔(投影显示图片)。

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选一幅或你身边的人,通过你的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最好能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七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利用多媒体)。

1、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2、关于鲁迅。

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字词积累。

4、文章大意。

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从而激励作者不断努力,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三、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3――17自然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第三层(18――38自然段),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明确: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3、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提示:(总结发言)课文第二部分写出来“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个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课时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一面》,并就全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本文中,鲁迅个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外貌)好,下一节课我们就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描写作些探讨,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鲁迅的外貌进行描写的。下去以后同学们要将作者写鲁迅外貌的语段找到。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吗?(学生答)。

2、在第一、二层写“我”的职业和内山老板的热情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

二、研读三次外貌描写(投影显示)。

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并朗读。

2、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各有什么不同?

3、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征,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明确: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第一次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虽只是模糊辨认,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描写作了补充。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接着又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以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三、品味语言。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了保证似的”。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效仿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3、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提示:“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提示: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和幸福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没有蹦出”,一是当时环境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示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征;(2)多视角;(3)现个性。

2、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一件小事来突出鲁迅的伟大人格。

3、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让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本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响一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爱心、善心,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我们现在用鲁迅先生的《自嘲》来结束这一节课。(齐读)。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六、课外练笔(投影显示图片)。

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选一幅或你身边的人,通过你的'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最好能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八

1、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

1、直接导入,明确本课教学目的

师:看一遍是了解内容,看两遍说明你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三遍、四遍证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这很了不起,这就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2、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检查课前阅读情况

师:谁能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从题目出发,引出这“一面”的特殊意义,剖析重点

(不好,在读《一面》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是谁见面?是怎样才见的?见面的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不懂。这样,就使读者争着去看文章。)

师:对,有吸引力的题目是好题目。

……

(课文结尾处写到: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师: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他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来自鲁迅先生)

师:就是来自那次偶然的见面时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对吗?

生:对。

师:这实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但来自于与先生短暂见面获得的关怀,同时也来自对先生深刻的了解认识。

1、聚焦外貌,仔细研读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了解鲁迅的。

生:通过与鲁迅先生的接触。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语言、举止。

生:还有神情。

师:同学们谈的都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来了解认识鲁迅的。

生:外貌。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和重点词。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别是怎么写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立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这次观察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观察的距离比第一次近。

生:这次观察是注意的,观察得比较清楚。

师:请你具体地说说。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面孔黄里带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隶体一字。这里.作者能够观察到先生面孔的颜色,瘦的程度,精神状态,头发、胡须的样子等,就证明他观察得清楚。)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手指比做竹枝)这两者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都很瘦)

师:现在我们再看第四次外貌观察。

第四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师:这与第二次外貌描写有些相似,作者什么会再次提起鲁迅的脸、头发、胡须?

生:说明鲁迅这些特征很明显。

师:这回观察得很清楚,不但观察到了鲁迅先生手中的烟嘴,连颜色等细节也观察到了。

生:还观察到了长衫是牙黄羽纱的。

师:这样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

第五次:我又仔细的看他的脸——瘦。

第六次:他的手多瘦啊!

2、由表及里,由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精神

师:我们把这六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瘦)

师:为什么他如此瘦?

生自由回答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精神抖擞

师: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之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齐读六处外貌描写。

师: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3、探讨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学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方法

师:事实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是不是单纯依靠外貌观察呢?

生:不是的。

师:还有什么观察?大家说说。

生:还有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

师:请说得具体点。

生:“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从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觉到那是正直与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师:如果没有对眼神的观察,作者是无从获得这种感受的。

生: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师:通过语言的观察对先生的认识加深了。

生:鲁迅先生对作者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惊奇诧异。对面前的这个人的认识又加深了。

师:这说明由于对人物了解加深了,观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过来,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师:我们再看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观察除了上面讨论的那些外,还有别的方面吗?

生:还有鲁迅先生向作者解释为什么收他一块钱,使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热情帮助进步青年的人。这是语言观察。

生:有。当作者看到〈毁灭〉的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生:从本篇中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这句话里可知作者经常读鲁迅的作品。

生:作者说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一这也证明作者读过介绍鲁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这里也说明作者间接认识了鲁迅。

生: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师:很好,这些都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间接观察。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对先生能了解得那么深,原来他是把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合起来。(师板书:间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举止的直接观察和通过书刊了解人物的间接观察,了解认识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人、了解人,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板书:19一面

主板书副板书

外貌——瘦精神抖擞直接描写

语言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九

1、正确读写“殷勤、失业、窘相、厚实、面孔、苗头、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小黑板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鲁迅有关,编者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到目前为止,相信大家一定对鲁迅有了不少的了解吧!谈谈吧!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鲁迅爱帮助别人,尤其是穷苦的老百姓。”

“鲁迅对青年总是很关心。”

......

师:是的,鲁迅的文学成就令我们仰慕,他的精神品质更令我们钦佩。他对青年一直很关心,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共接待来访青年500多名,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回忆。

板书课题“一面”,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青年和鲁迅只见了一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赶快读读课文吧!

2、检查生字,点生读

地窖、赫然、鲁迅译、懊悔、莽撞、

窘相、捻着、踌躇、摩挲、颓唐、

捏着、熏黑、憎恶、虐待

3、交流课文内容

“1932年秋,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

(三)聚焦外貌描写,研读体会写法

“瘦”

2、文中多处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描写,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黄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我费力地从里衫掏出那块带者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3、鲁迅先生为什么那么瘦?

“长期工作得不到休息”

师:的确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的前三天,他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写作、工作,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个了革命事业。

4、这六处外貌描写除了写鲁迅先生“瘦”之外,还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精神”(教师板书:瘦而有精神)

师:从哪几处外貌描写能看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5、是的鲁迅先生瘦而有精神,你能通过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处外貌描写。(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6、体会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师:仔细读这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发现?

“这两处描写有些重复。”

师:我们把期中任意一处删去行吗?为什么?

“不行,因为第一次是鲁迅先生向我走来,里我较远。第二次,我与鲁迅先生面对面,距离更近,看得更为仔细,连烟嘴的颜色都写出来了。”

(教师板书:由远及近)

“第二次用了四个分号,好像鲁迅先生的样子在我的脑海已经定格了一样。”

师:再读这六处外貌描写,你还能总结出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吗?

“作者先总的写鲁迅先生很瘦,再分别写了他的脸和手的瘦。”

(教师板书:从整体到部分)

(四)解读人物,感悟品质

1、过渡: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快速读课文。

2、全班交流

师: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他对青年很关心。”

(教师板书:关心爱护青年)

师:从哪你能看出来?

“他把两本书只卖给我一元钱。”

(教师板书:廉价卖书)

“他向我极力推荐铁流这本书

(教师板书:推荐书)

师:这两本书毁灭和铁流都是写的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鲁迅认为,这两本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食粮,所以向我大力推荐铁流这本书。

3、分角色读读我与鲁迅的对话。(同桌读——指名分角色读)

4、为了突出鲁迅的品质,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5、读完这部分,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我不懂,为什么青年没有说出鲁迅的名字?”

师:谁来帮帮他?

“青年肯定是怕鲁迅的身份被暴露了,才没有说” (五)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交流

“鲁迅先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即使我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

师: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这句话是青年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之所在。本课力求在“双性合一”上有所突破。

1.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解读教材。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看,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从语文课的情感性来看,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2.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制定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兼顾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机融合。从潜心涵泳关键词语人手,披文入理,含英咀华,体悟人物情感,最终上升到对国旗象征意义的理解。

3.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选择教法。本课通过朗读,揣摩、推敲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深刻领悟其中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安排了出声的诵读,也设计了涵泳的静思默读。

4.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设计教程。“双性统一”不能只显示于一两个教学环节中,而应当蕴含于全部流程中。据此,我安排了以下三大环节:(1)追本溯源,了解当时处境。(2)前后对比,体会人物内心情感。(3)真情抒发,提升爱国情怀。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中国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因此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最终得到了外国面包店老板的救助。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无分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和尊重,以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理解“我”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用中国国旗交换面包的行为,感悟“我”的爱国精神。

一、听写词语,快捷导航。

(听写: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身无分文、交易。)。

2.请大家齐读这些词语’,看看他们写得是否正确。(评议,修改。)。

二、联系生活,理解“交易”

顺着听写词语的脉络,快速进入对中心词语“交易”的理解过程。从“面包店老板追求平等交易——留学生衡量平等交易——面包店老板放弃交易”这一过程,体现“交易”是本文的一个核心词语。

三、顺序而教,初“读”老板。

1.请从课文中找到“交易”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我”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呢?面包店老板讲究的平等交易又是什么呢?

(1)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我”当时的处境?(第3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想象一下“我”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你能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我”当时的处境?(惊恐、孤独、饥饿……)请说说理由。

想象当时的情况:

包里可能会有什么?

(这里面也许有救生工具,也许有维持生存的食物,也许有和外界联系的通信工具,也许有急救的药品……然而,这所有的东西都被激流无情地冲走了。)。

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三天。请你想象一下,这三天他是怎样度过的?

(饥饿难耐;疲惫不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只有野兽的嚎叫声和激流无情的咆哮声陪伴着他。此时,除了恐惧还是恐惧,除了无助还是无助……)。

3.请把“我”当时艰难的处境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指名朗读)。

(1)请你猜一猜,一个面包可能值多少钱?

(4)小结:无论是面包店老板的动作表情,还是他的语言,都使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位不近人情的老板。

(指名再读这一自然段)。

四、质疑问难,研读比较。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11自然段,指名朗读。)。

2.你发现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语言、行动有什么变化吗?

(1)语言——前面讲究平等交易,后面主动垫付医药费。猜一猜大约需要多少医药费?(高额医药费面包店老板主动垫付)。

(2)行动——前面两手一摊,一脸无奈;后面竖起大拇指。你什么时候会竖起大拇指?

一个几元钱的面包要公平交易,一笔高额的医药费却主动地无偿垫付,为什么这个面包店老板会主动放弃交易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五、寻根探究,体验情感。

1.同学们,按照常理,“我”应该给老板什么呢?(钱)可是,此时“我”身无分文。(指黑板上学生书写的“身无分文”)在这种情况下,面包店老板认为应该怎样进行平等交易呢?请同学们快速地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答,师板书。)。

2.那这位中国留学生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你找到的是哪几个句子?

(2)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怎样的动作可以称作“凝视”?(眼睛盯着一动不动)。

“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我”连穿衣服、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难道“我”不知道只要用五星红旗就可以换得救命的面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理解)。

对国旗的爱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因此中国留学生绝不会用国旗去换面包。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留学生当时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第9、10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总结:虽然“我”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却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此时此刻,你一定已经明白了,这位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随学生回答师板书:“爱国”“尊敬”)。

4.当“我”醒来的时候,鲜花丛中的五星红旗在冲“我”笑呢!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面包店老板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善的微笑,病房里一束美丽的鲜花,一面依然鲜艳的五星红旗,都深深地温暖了中国留学生的心。相信,此时此刻这位中国留学生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请你想象一下,此时的中国留学生会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中国留学生xxxx地对面包店老板说:“xxxx。

六、真情抒发,提升爱国情怀。

(音乐响起)是啊,从中国留学生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同学们,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热爱五星红旗就是热爱祖国。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走得多么遥远,当你看到了国旗,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家。最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再次饱含深情地诵读《国旗颂》,以此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出示《国旗颂》,师生诵读。)。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要因“文”释“道”,也就是要在“文”的层层解析中伴生“道”的阐述,由“文”的理解衍化到“道”的理解。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理念下催生而出的。同时,教学也照顾到了文本的行文特点,依序而教,顺学而导,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不断提升,认识的高度由具象向抽象渐次递进。语文教师要时刻不忘语文的根——紧扣语言文字本身,念念不忘语文的情——透过语言文字探寻人文情感。这样,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1、课文已经读了一遍,因为是作者对鲁迅的回忆,所以,文章写得很具体、很细致。那么,如果文中的这位青年工人向别人讲起这件事,他又会怎样说呢?试着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2、学生各自独立准备2分钟,请两、三位学生试讲,评价。(内容大致是:我是个卖票员,一天下雨,我去上班,还早,就躲进了内山书店。我发现了鲁迅翻译的《毁灭》,很想买,但是买了书,就没有饭钱了。正在我犹豫时,鲁迅先生推荐我买另一本《铁流》,并让我用一块钱买两本书,他翻译的那本书算是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鼓励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艰辛。)。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即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来讲述书店偶遇鲁迅的事情。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人物风采,今天我要引领同学们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

《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因此,教学《一面》时,我抓住文中所蕴含的数字玄机,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品质上的作用;要采用对话、朗读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并在个性化的阅读交流中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领悟到“五个称呼”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熟悉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加强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学习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此外,补充有关背景介绍,以便更好理解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物风采,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制定以下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并能从外貌描写里了解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体会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

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为主,设置情景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速读、复述、反复朗读,列表讨论分角色朗读的学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

(一)整体感知、

1、屏幕显示数字1——6(设疑)。

2、导入(显示的数字,同学们会感到希奇,数字和文本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关系,用此疑问引出本文《一面》)。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肯定可以从文章中找到这些数字的有趣答案。

(显示阅读要求1、通过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2、简要复述“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经过。3、找出2——6数字所表示的内容。)。

4、完成阅读要求。

(显示:

a、给下面字注音:踱、窖、捻、抖擞、颓唐。借此监测学生扫清文学障碍情况。)。

b、假如你是本课作者阿累,电视台要做一期节目纪念鲁迅先生,面对记者的采访,你将如何再现与鲁迅见面的经过。

c、通过学生对与鲁迅见面经过的复述,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破解数字密码的钥匙,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显示“2”两本书;“3”次外貌描写;“4”“事隔四年”;“5”个称呼;“6”次写鲁迅先生的瘦;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了学生们感到希奇的问题。)。

d、结合“2”与“4”的数字含义,简介时代背景,作者资料,以便学生理解课文。

(显示背景,作者资料)通过这个环节就完成教学目标1。下面进入完成目标2的环节:

1.问:.假如你是摄影师来到内山书店你会抓拍到鲁迅先生哪个角度的镜头?下面请同学们看作者用文字捕捉到的鲁迅先生的画面。

这需要学生用横线划出三次外貌描写的句子齐读,反复朗读。

2.思考讨论:三次外貌描写的角度有不同?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讨论,列表比较)。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合作,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并汲取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

3.作者反复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来表达“瘦”。

作者反复写鲁迅先生“瘦”的作用是什么?(从文中相关句子理解)。

讨论明确:为了充分说明“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严酷工作毁坏了”,这就突出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伟大战斗精神。这个问题的设定,既领略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理解。)。

1.朗读36段,想一想你看到朋友、父亲、师傅、战士的不同称呼,有怎样的感觉?(朋友:亲密无间;父亲:崇敬热爱;师傅:效仿学习;战士:顽强战斗)。

2.问:这短暂的一面,为什么作者对鲁迅有这样丰富的感受?自由读20—38段找出段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评评。(教师适时引导,进行评价性朗读)。

3.再读36段,注入你的理解和感情。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一面情景再次回放。(提醒学生留意二人对话,想象和揣摩人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

1.点拨:这位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阿累的正是鲁迅先生!这短暂而珍贵的“一面”,给了阿累怎样深远的影响呢?自由读39—43段。

2.齐读,背诵第二部分。

啊,鲁迅先生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此时您想说什么呢?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能激起学生对本文的爱好,更好的整体感悟全文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对三处外貌描写作具体的引导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本文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是人物形象得到形神兼备的刻画。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的意思。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引入。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4)课文收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

2、我会用“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朗读课文。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是个卖票员,一天下雨,我去上班,还早,就躲进了内山书店。我发现了鲁迅翻译的《毁灭》,很想买,但是买了书,就没有饭钱了。正在我犹豫时,鲁迅先生推荐我买另一本《铁流》,并让我用一块钱买两本书,他翻译的那本书算是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鼓励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艰辛。

(2)从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生1:“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体会到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很深刻的。

生2:“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我体会到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生3:“他的手多瘦啊——”我体会到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

生4:“‘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体会到鲁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严肃,令人尊敬,又是充满关爱、无比亲切的。这种感情就如同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生5: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我体会到作者被鲁迅这种一心为民族大众,革命不息的战斗气势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生6:“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我体会到作者为鲁迅身体担忧、心痛。

(三)创作性展示。

1、同桌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三、激发知识冲突。(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课文用“一面”做题目好不好,好在哪儿?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练笔: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意志。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文章借小事表现人物精神大世界的写法。

导入新课:

山水彼此相依,日月尚可同辉。茫茫尘世,我们总会和他人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有时如云烟倏忽即逝,有时却铭记终身,而阿累记忆中和鲁迅先生的`一次邂逅,就让他终身难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作者从一面中受到了什么影响。(板书课题)。

温故知新。

回忆作者和鲁迅一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研读课文深刻理解。

探究(一):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读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分析。

2.文章除了三次整体写“瘦”,还有三次分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二)。

1.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作品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对描写鲁迅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鲁迅的称呼有多种,分别有什么意义?

探究(三)。

精读最后五段,探究和鲁迅的一面对“我”的影响。

2.为什么“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探究(四)。

作者和鲁迅先生只见了一面,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就课文谈谈“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画龙点睛,使小中之大更分明)。

美读课文升华情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悉心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信赖、崇拜、爱戴、赞美的情感和继承先生遗愿勇敢前行的决心。

小练笔:

请同学们运用外貌描写给自己来个自画像,要抓住自己的特征。(50—80字)。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感情读文。

(4)摘抄好词句。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讨论等文法理解词语。

(2)通过情境教学,体会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使学生从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体会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投影。

3、国旗、国歌。

1、出示国旗,播放国歌。

2、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国旗和国歌的事吗?请说说有关国旗、国歌的知识。

3、:当你们看到国旗,听到国歌时,你会想到什么?请谈谈你的想法。

质疑,当你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1、自由读文,画生字词拼读。

2、用生字卡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读音教学时要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筏踪奈耸凝趔趄。

(2)字形教学要注意以下字的区分。

筏()踪()凝()。

代()棕()疑()。

伐()粽()旋()。

(1)交流理解词意:

漂流:不掌握方向,顺流而下。

筏子:一种类似于小船的简易工具,可分皮筏、木筏等。

无影无踪:看不到事物的身影。

犹豫:指无法下定决心。

凝视:专注地看。

趔趔趄趄:形容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交流:课文讲的是一个在国外读书的小伙子利用假期进行漂流旅行,发生了意外,自己多处受伤,而且只有一条围在脖子上的国旗,全身一无所有。第三天中午,他来到一家面包店,想用大衣与老板换面包,可老板却想要他用国旗换,他坚决不肯,又累又饿昏倒了,面包店老板将他送进医院,度替他付医疗费,因为面包店老板很敬佩他的爱国行为。

1、小组读1??3段。

(1)找出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语句。

(2)读句,体会作者情感。

“为了防止丢失------系在脖子上。”表达作者对国旗的爱护,对祖国的热爱。

(3)自由读,看看作者怎样描写自己落水的场面,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

(4)想象当时作者经历的变故。

2、说说此时作者的处境。

生:一无所有。

生:没吃的,没用的,也没钱。

生:甚至面临死亡。------。

3、师小结:好在作者吉人自有天相,在第三天中午,他就来到一座小镇。那么,在小镇的这家面包店将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明天再学习。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导学。

1、出示鲁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鲁迅有关的略读课文。(板书课题:一面)。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略读课文,谁能来说说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学生反馈)。

(交流:鲁迅的资料。)。

2、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反馈: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看学习提示一(幻灯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我们都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并根据适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馈:)。

(反馈:课文的第30、31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反馈: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总是昂着头。

反馈: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师:好,请你把作者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读出来。……。

(板书: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1、(幻灯片)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板书:外貌(反馈:齐读3个句子)。

2、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比较一下这3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都写了他很瘦。)。

a、从哪些词看出来?

(反馈:瘦瘦的、大病新愈———)。

b、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他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问:他平时吃的是什么,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他都写了些什么书,他在给青年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反馈:生说。

师:过渡语:是呀,鲁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艰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担心。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幻灯片)这些话正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第2句,看看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留给作者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反馈:很有精神(头发胡子)。

相机指导朗读:是的,尽管繁重的工作、艰辛的生活毁坏了鲁迅的健康,但击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请你朗读第二句,把虽身体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擞的鲁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个人读——齐读。

(3)再读读这3次外貌描写,说说有什么不同。

反馈:(板书:远看、近看)。

a、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细?

反馈:

b、追问:第二次外貌描写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写第三次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书:特写)。

c、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交流:(继续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言行)并说说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和言行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课文感悟提升。

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仅仅是从这一面开始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反馈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这几句话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大家一起读。

师:过渡语:阿累早在和鲁迅见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鲁迅的事,熟悉鲁迅的书了,这一次见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鲁迅的距离,使他更坚定地沿着鲁迅的足迹前进。再读最后2段,让我们再次把鲁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脑中。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外貌——瘦精神抖擞直接描写。

语言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祖国的热爱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爱。

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

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奥运会中中国国旗徐徐上升的情景,让孩子们说说这意味着什么?引入课后资料袋,了解“国旗”,明白国旗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

2、了解哪些地方常常红旗飘扬。(天安门广场、学校的升旗仪式,航海船只上飘扬的国旗,首次登上珠峰、南极都要插上国旗。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明晰文章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粗略概括文章大意。

2、点名学生回答。

(板书:我面包店老板)。

(1)、将学生找到的关于红旗的句子在课件上显现,随机正音。

(3)、再读句子,照样子列出其他标题。

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三、精读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逐句朗读并体会句子的情感: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一:“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a、指名读,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b、把你感到骄傲自豪的体会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相互评价。

2、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二:“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a、指名读,他为什么把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呢?说明了什么?

b、指答,“为了防止丢失才系在脖子上,说明了他把五星红旗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多么热爱五星红旗啊!”

c、你能用你的朗读声表达作者热爱五星红旗之情吗?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并朗读,课件出示句子:“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a、指名回答:他处境怎样?(伤痕累累、饥饿难耐、筋疲力尽)。

b、那么,什么是荒无人烟?

c、筏子和背包都不见了,背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

d、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把你着急、害怕、伤心、难过的心情带到文中读一读。

老师小结:是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天了没吃一点东西,身上多处受伤,此时,“我”最想要的事什么?(我最想吃东西,然后去医院治疗伤痛,再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一觉。)可不,“我”终于来到了一家面包店,“我”要用新大衣换面包,可老板却不干。

3、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三:“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的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a、齐读句子,思考:老板看见了什么?

b、老板此时是怎么想的?(嘿,那不是他们国家的国旗吗?还系在脖子上呢,说明很爱他的国旗的嘛。我来考验考验他,用国旗换面包,看他换不换?)。

4、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四:“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接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五:“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a、齐读句子,想象:老板可能是怎样对我说的?

b、我换了没有呢?

6、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六:“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a、指读句子,“凝视”是怎样地看?“久久地凝视”五星红旗,他可能在想什么?

b、他的思想在作斗争,如果换了会怎样?不换又会怎样?

c、谁来把“我”此时的心情和感受用朗读声表达出来?

7、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七:“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令你感动?(吃力地、趔趔趄趄、筋疲力尽、)。

b、为什么让你感动呢?(因为他路都走不稳了,可是他即使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他把五星红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因此我感动。)。

c、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

四、教师总结,体会写作方法。

在我心中,国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文中的“我”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却用神情、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巧妙很传神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人的文章中用上这种写作方法。回头写个小练笔也可以。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落实字词。

1、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

2、课件出示已学课文句子当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及时正音;

3、

二、再读课文,另获新感。

1、文中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个主人公,那就是--面包店的老板。面包店的老板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找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

2、课件出示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2)“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a、读一读,谈体会,说理由。

b、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敬佩我,被我的爱国热情,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受感动。)。

老师小结:“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的爱国之情也赢得了这位外国友人的理解与尊重。

3、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八:“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齐读,读出你的自豪和骄傲。

三、升华主旨,触发情感。

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和面包店的老板说,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

我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2、体会“我”对国旗和祖国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体会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通过外在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

1、板书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26课,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谈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年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做漂流旅行时遇到危险,向一个面包店老板求助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最终得到了面包店老板救助的事情。)。

(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

板书:热爱祖国。

3、过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体味这位中国留学生对国旗和祖国的尊重和热爱,感受外国友人对中国人的敬重和理解。”

“请大家翻开书,看看课文是怎样通过我的行动,写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默读课文,用铅笔圈出有关的词语。”

(一)体会“我”对国旗的爱。

1、学生圈词,圈完的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具体指导。

(1)“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动作,一步一步地写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a、指名读句子。

“谈谈你为什么找这个句子。”

(“举”说明我对国旗的尊重)。

b、出图(奥运会开幕式姚明举国旗图)。

深入理解漂流旅行举国旗的意义。

“姚明在奥运会开幕式也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的身后跟着我们中国的体育代表团。那么,你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在漂流旅行时举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的行为呢?”

(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希望在自己拼搏的时候有国旗陪伴在身边;表达了热爱祖国的心意)。

c、指名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出发时,我不忘手举这面五星红旗。(板书:出发时举)这是一面代表自己身份的五星红旗,这是一面鼓舞自己前进的五星红旗,这是一面令我无比热爱的五星红旗。你还从哪些具体动作能看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a、指名读句子。

“你和老师找的是一样的。你为什么找这个句子呢?”

(“抽”说明了我保护国旗的动作很快,“系”说明了我对国旗的保护与尊重)。

b、换词对比,学生谈对比结果。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哪个好?好在哪里?”

“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我把国旗从旗杆上取下来,挂在脖子上。”

指名学生对比读两个句子。

谈谈文中用字的准确性。

(第一句更准确,更能说明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c、齐读原句。

指名读文中第二自然段。

(3)“在遇险时,我最先想到的是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这一抽一系,(板书:遇险时抽、系)我们能看出文中的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你还从哪些具体动作能看出来呢?”

a、指名回答。

“你为什么找这个句子呢?”

(从“凝视”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可以看出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都不愿意用五星红旗去交换面包)。

b、处理第三自然段。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久久凝视这面五星红旗的?指名回答。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和同桌互相说说作者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

板书:困难时。

(漂流遇险,面包店老板要求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a)指名读第三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国留学生遇到的困难。”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落水,撞伤,丢失东西,迷路,饥饿)。

“在做漂流旅行时,作者不慎落水,身体还受了伤,背包也丢失了,不但迷路,更是饥饿难耐,面对这样的困难,我的心情会是怎样?”

(b)“让我们带着害怕、着急的感受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c、从“凝视”中体会。

“是啊,我醒来时分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拖着受伤的,可能还在滴血的身体,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三天了,我不曾吃过一点东西,饥饿难耐的时候,我最想得到的是食物,而我却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久久地凝视着这面五星红旗。凝视是什么意思?”

板书:凝视。

(凝视是很专注、很投入、很持久地看)。

“当我凝视这面五星红旗时,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不能换。五星红旗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它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国旗的尊严,决不能用国旗交换/“换了吗?那他是怎样想的?”)。

(4)“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行动真让人感动。你还从文中哪些具体动作能看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a、指名回答。

“那你又是为什么找这一句?”

(急需救助的时候,还在坚持保护五星红旗)。

(这位中国留学生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用国旗来交换面包;他在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国旗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

板书:急需救助。

b、出示完整的第十自然段,齐读第十自然段。

3小结:结合板书。

“从出发时的手举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到遇险时不忘系好这面五星红旗,再到困难时久久凝视、绝不交换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生命垂危、急需救助时仍紧紧拿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从作者的行动中看到了他宁愿舍弃生命,也要维护祖国的尊严。”(板书)。

4过渡:这个中国留学生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这个老板最后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1、指名回答,指名读第11段。

“面包店老板主动救助了中国留学生。”

2、“面包店老板之前是怎么做的呢?在文中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读一读。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不同,当我最初向他求助的时候,他不愿帮助我,他还想拿五星红旗交换面包,当我宁愿付出生命也不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时,面包店老板主动地救助了我。”

3“从不愿无偿帮助助到主动救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面包店老板被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只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才能得到外国友人的尊重)。

板书:得到敬重。

1、“当我在医院里醒来时,看到了什么?和同桌一起读最后一段,互相说说你从最后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五星红旗在鲜花的映衬下才会更加鲜艳,祖国儿女就像是美丽、芬芳的鲜花,保护着庄严的五星红旗。)。

(1)出图:中华儿女围在五星红旗周围。

“正是有着无数中华儿女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和保护,五星红旗才会这样鲜艳、夺目。”

(2)“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留学生怎么样?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赞扬一下他?”

(你用生命保护五星红旗,你真了不起;你是一个有自尊的中国人,你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2、五星红旗在我身边。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儿女用生命保护着五星红旗和祖国的尊严,而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在时时刻刻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面对挫折,不断拼搏!”

出示五星红旗在中国困难时期的伟大作用的图片(配乐)。

1、“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每周我们学校也有庄严的升旗仪式,来表达我们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希望在以后的每一天,同学们都能像文中的中国留学生那样,热爱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维护国旗和祖国的尊严,让我们的心中永远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最后,我们再一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充满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面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意志。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文章借小事表现人物精神大世界的写法。

导入新课:

山水彼此相依,日月尚可同辉。茫茫尘世,我们总会和他人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有时如云烟倏忽即逝,有时却铭记终身,而阿累记忆中和鲁迅先生的一次邂逅,就让他终身难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作者从一面中受到了什么影响。(板书课题)。

温故知新。

回忆作者和鲁迅一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研读课文深刻理解。

探究(一):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读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分析。

2、文章除了三次整体写“瘦”,还有三次分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二)。

1、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作品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对描写鲁迅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鲁迅的称呼有多种,分别有什么意义?

探究(三)。

精读最后五段,探究和鲁迅的一面对“我”的影响。

2、为什么“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探究(四)。

作者和鲁迅先生只见了一面,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就课文谈谈“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画龙点睛,使小中之大更分明)。

美读课文升华情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悉心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信赖、崇拜、爱戴、赞美的情感和继承先生遗愿勇敢前行的决心。

小练笔:

请同学们运用外貌描写给自己来个自画像,要抓住自己的特征。(50—80字)。

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精神、一种手法。平凡中往往孕育着伟大,看似偶然的一面却有如此经久的魅力,让我们从阿累的《一面》中汲取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快乐自己吧!

布置作业: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日记,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成功点:1、较深刻透彻的理解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提炼上,抓住了两点,一是主题的挖掘,二是语言的赏析,突出了重点、难点。2、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先听配乐朗诵,再谈自己的感受,接着边读边说对文章精彩句子的理解,最后围绕主题,展开仿写歌词训练。3、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给了学生形象感受,激发了学生热情。

不足处:1、课时目标的表述不够明确,有点模糊。2、对学生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如在语言赏析上对学生就期望过大,估计过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8160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