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进行详细规划。教案范文中的设计和组织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小班家庭教案篇一
小朋友你们知道家庭树由哪些成员构成的吗?看完以下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分享了小班《家庭树》教案,就会知道啦!
1、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直观、有趣地比较一家人在外形特点上的相像,进而了解家庭成员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2、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家族关系。
活动准备:挂图,家庭树。
1、出示头像东东。东东告诉我今天他特别开心,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来看我们了。
2、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哪位是爷爷?哪位是奶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头发花白,还有皱纹)
3、爸爸长得像谁?哪儿像?为什么?(爸爸像爷爷、奶奶,因为爸爸是爷爷、奶奶的儿子)
4、爷爷、奶奶看到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我会怎么和他们打招呼呢?(问好,拥抱他们)
5、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观察外公、外婆的表情,并说说“我”看到他们会说些什么。
6、妈妈长得像谁?哪儿像?为什么?(妈妈像外公、外婆,因为妈妈是外公、外婆的'女儿)
1、我和爸爸有什么地方很像?我和妈妈有什么地方很像?
2、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从容貌上寻找共同点。如我的鼻子大大的,像爸爸;我的耳朵圆圆的,像爸爸;我的头发黑黑的,像爸爸;我的脸型圆圆的,像妈妈;我的嘴巴小小的,像妈妈,等等。
1、你的大家庭里有哪些人?你怎么称呼他们的?
3、出示图片六,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家庭树》。
4、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像一棵树上的叶子,你像我,我像你,这就是我们家的家庭树,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小班家庭教案篇二
1、家访时,请孩子与家长共同准备一些家庭成员的照片,制作成我的家庭相册,带到幼儿园。选择照片时,尽量挑选孩子最为熟悉的家人照片,还要有一张孩子自己的照片,照片的数量以2~3张为宜。
2、在活动室的图书角里,投放孩子的家庭相册。建议相册的材质尽量多样(如毛巾书、纸板书、塑料板书等),并准备一些称呼标签,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
小班家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会用语言自我介绍。
3、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
【活动准备】:
1、投影仪和有关图片。
2、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同桌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和性别及家庭成员。
2、统计家庭成员是3人、4人、5人的情况。
3、教师利用投影或图片,讲解3人、4人、5人家庭组成情况。
4、教师对照投影或图片,帮助幼儿编儿歌:
三口之家:我家三口人,我叫×××,爸爸×××,妈妈×××。
四口之家:
1)我家四口人,姐姐大两岁,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姐弟或姐妹、爸妈)。
2)我家四口人,弟弟小两岁,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姐弟或兄弟、爸妈)。
3)我家四口人,爷爷岁数大,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爷爷或奶奶爸妈我)。
五口之家:我家五口人,爸爸妈妈我,爷爷和奶奶,他们最爱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妈我)。
5、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四口之家第一首儿歌。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活动延伸】:
利用头饰扮演三口、四口、五口之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想法开展游戏。
小班家庭教案篇四
探索课下来,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好累。从定主题到设计教案,再到试教修改。总、分部天天跑,好苦好累。但虽苦虽累,在奔波修改中,让我发现了取得成功的关键,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沉浸了一些上课的感受。
一、努力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是个大资源库。所以在选择《家庭树》这一主题后,我就首手从孩子们的生活中经验中寻找素材,挖掘知识生长的起点。“家庭”是孩子们接触教多的,但家庭成员这间的关系,孩子们只是有直观感受,但并未系统的总结盟。所以,我在课堂中,让学生说经验,猜答案,从生活基础中引导,孩子们兴趣较浓。填“家庭树”更是孩子们根据自家实际情况进行的。课后亲子活动“让家庭树更茂盛”,是每个孩子与父母一起对家庭关系的一次小结,回归生活。孩子们由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中有话有说,有东西可想,有积极性!
二、活动符合年龄特征。
孩子主体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关键在于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好强,所以我设计了男女生对抗的形式。虽然没有“对抗赛”的明显模式出现,但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在鼓励他们对抗。孩子们喜欢的是玩,所以我把教学内容和“玩”结合在一起,听、猜、拍手游戏……整个过程孩子们没在压力,玩中学,学中乐。
三、灵活调整预定思路。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自己以为完美的教案落实到课堂中时,状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被预定的教案束缚,要抛弃原定的教学思路。第二次试教由于孩子们讨论激烈,以致“对抗抢答”内容被挤掉,孩子们也觉得挺快乐。最后的亲子活动,本设计为孩子们在课堂中独立填写,但尝试下来,孩子们觉得很难,时间也浪费不少。所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孩子们与父母合作完成。本设想孩子们带来的照片及“家庭树”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的,但课堂现场,机器不行。所以,零时决定由教师的讲述代替。虽然效果差些,但孩子们兴趣依然。
一节课下来,当然也留下了很多遗憾。课前的全家幅都是班上孩子们自己家的,但孩子们说到时,我没有点是谁家的照片。可能,点出后孩子们觉得更亲切,积极性也觉得更高。孩子们在讲到照片时,我只点到当时的快乐,却没有引导到家人之间的亲情。课件中出现的字设计的比较小等等。
也许课堂本身就应该是有缺陷的,有缺陷的课堂才是完美的(可能是自我安慰)。让我们一起探索,走向更完美的课堂!
小班家庭教案篇五
1、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
(1)小松鼠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
幼:不能,因为吃药必须让大人看着、
幼:因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幼:吃下去会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随便找药吃吗,应该怎么做?
幼:不能,打电话给爸爸妈妈、
幼:叫自己认识的邻居带着去医院、
幼:打120、
小结: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用法来治疗一个病、
2、认识几种常见的药品,并能对症下药、
出示红药水、创口贴:这个红红的水有什么用?这个胶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贴伤口的、)出示眼药水:这个小小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时点的眼药水)。
3、幼儿共同讨论生病吃药时要注意些什么?
(1)要听医生的话、
(2)吃药时要有大人帮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药、自己吃药、
4、观看图片,帮助幼儿丰富有观的经验、
5、情景表演《小医院》。
不足之处:在组织活动中,不够紧凑,时间的分配不大适中、活动中我往往注重的是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幼儿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家庭教案篇六
1、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3、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摄像机。
2、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3、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家庭教案篇七
活动名称:拖鞋(美术美劳)。
活动目标:
1.观察操作材料,完成拖鞋的插接成型。
2.使用提供的材料对拖鞋进行装饰,初步感受对称美。
3.正确使用胶水粘合,并保持桌面的整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材料,发现连接插卡部分。
难点:将马赛克对称有序地粘贴在拖鞋帮上。
活动准备:
材料包:拖鞋一双,马赛克。
自备材料:各种拖鞋的图片或实物,已经制作好的成品一份。
教具: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拖鞋图片或实物拖鞋,让幼儿感受人们美化生活的愿望。
2.请幼儿感受拖鞋的对称美。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的造型特点,探索插接拖鞋的方法。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拖鞋应该由几部分组成,怎样才能把拖鞋穿在脚上?
(3)教师:拖鞋有鞋底、鞋帮两部分组成,但这个制作拖鞋的材料只有一块是什么回事?有谁能发现它的秘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教师请几位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在大家面前演示,教师及时点评,加深幼儿的印象。
教师:大家发现了连接插卡部分,只要把鞋底外围的这根拉到前面和“小爱心”卡到一起就有了鞋帮,鞋子就连接成形了。
4.讨论粘贴马赛克的方法。
请幼儿演示,教师可以出示色卡在黑板上演示对称的排列方法,分两个层次:一是数量对称;二是数量、色彩都对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幼儿粘贴马赛克时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若部分幼儿不能完成色彩对称排列也不强求,只要数量对称即可。
6.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自己穿上自制的小拖鞋,与同伴交流,分享劳作成果。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继续对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物品进行观察,如手套、袜子、鞋、衣服等。领域渗透:科学活动,《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先从人认起,看看人体中哪些是对称的,人使用的物品中哪些是对称的,再到大自然中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手套、袜子、鞋等模板,让幼儿进行对称性装饰。活动分析:
小班家庭教案篇八
重点提问:
宝宝认出自己的相册了吗?
这是谁的相册呀?
小结:你有相册,我有相册,我的家庭相册真好看。
(二)介绍相册,引导交流。
1、介绍孩子自己的照片。
重点提问:
照片里是谁呀(说出自己的名字)?
小结:这是的照片(逐一叫出孩子的名字),大家都有好听的名字。
2、介绍家人的照片。
重点提问:
照片里还有谁呢?说说照片中喜欢的家人。
宝宝和谁在哪里呢?在做什么事呀?
小结:宝宝和家人相亲相爱在一起。
3、介绍教师的`相册。
教师逐页翻阅并介绍自己的家庭相册,最后一页为教师和孩子们的合影。
小结:老师爱宝宝,宝宝爱老师,相亲相爱在一起。
(三)活动延伸。
征求孩子的意愿后,将家庭相册放在阅读区里,供教师和同伴一起翻阅。
小班家庭教案篇九
1、知道上下楼梯,坐椅子,入厕的注意事项。
2、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一)谈话引发幼儿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
1、我们怎样才能安全地上下楼梯呢?一起来说说。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上下楼梯的!
(二)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
1、引导幼儿阅读画面中小朋友上楼梯的正面行为。
教师:
(1)图上的小友朋是怎么上楼梯的?
(2)图上的小友朋是怎么下楼梯的?
(3)有人要上楼梯又有人要下楼梯时,他们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阅读画面中的儿歌。
教师:这儿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小朋友怎样正确地上下楼梯,我们来念一念。
(三)引导幼儿阅读第二组图。
1、教师:看,哥哥姐姐们在上课呢。咦,那位小哥哥在干什么?
2、教师:
(1)小哥哥怎么了?他会说什么?
(2)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阅读第三组图。
1、教师:大家分组排着队去厕所,上厕所也要注意安全哦,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
(1)厕所的地上有什么标记?告诉我们什么?
(2)看,小朋友是怎么上厕所的?上完厕所后要干什么?小朋友洗完手后还要做什么呢?
(3)引导幼儿阅读画面中的儿歌。
教师: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上厕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五)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入厕,带领幼儿排队上楼梯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教室。
1、组织幼儿按组入厕,请幼儿按照儿歌里说的上厕所。
2、教师:一起排好队,上楼参观哥哥姐姐们的教室。看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坐小椅子、怎样上厕所的。
1.家长在家中也要鼓励幼儿自己大小便,尽量放手让幼儿去做,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家长应注意为幼儿选择简单舒适、穿脱相对容易的服装。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中班语言自我介绍家庭成员教案,我们来看看。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姥桥镇中心幼儿园尹从菊。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会用语言自我介绍。
3、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
【活动准备】:
1、投影仪和有关图片。
2、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同桌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和性别及家庭成员。
2、统计家庭成员是3人、4人、5人的情况。
3、教师利用投影或图片,讲解3人、4人、5人家庭组成情况。
4、教师对照投影或图片,帮助幼儿编儿歌:
三口之家:我家三口人,我叫×××,爸爸×××,妈妈×××。
四口之家:
1)我家四口人,姐姐大两岁,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姐弟或姐妹、爸妈)。
2)我家四口人,弟弟小两岁,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姐弟或兄弟、爸妈)。
3)我家四口人,爷爷岁数大,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爷爷或奶奶爸妈我)。
五口之家:我家五口人,爸爸妈妈我,爷爷和奶奶,他们最爱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妈我)。
5、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四口之家第一首儿歌。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活动延伸】:
利用头饰扮演三口、四口、五口之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想法开展游戏。
本站发布的作品部分于互联网,旨在提供网民阅读参考。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一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摄像机。
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二
二、介绍家庭成员。
2、师:你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戚吗?学生将家庭成员的照片贴在树叶上或画一画家庭成员,然后小组交流。
1、教师出示一张家谱,介绍家庭树的绘制方法。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在“家庭树”中填写自己的家庭成员。
3、小组讨论,交流。
四、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
1、学生朗读关于称谓的童谣。
2、学生分小组编写关于母系称谓的童谣。
3、根据童谣的形式,全班说一说自己其他亲戚的称谓。
五、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1、师:你能根据“家庭树”上的照片,用一名话说一说父母的容貌和性格牲吗?学生自由发言。
2、对比照片,学生说一说自己容貌的哪些部分和父母相像。
3、学生用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诉大家,自己性格中的哪些部分像妈妈,哪些部分像爸爸。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三
1、了解中国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一、幼儿交流调查表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
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制作民族娃娃
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四
(重点与难点)。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55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维吾尔族这5个名族。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要知道各民族的服饰、习惯,从而来感受祖国的范围之广,民族众多。结合中国娃的这个主题,这次活动着重从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维吾尔族这5个民族的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了解。重点是知道中国有许多民族,如汉族,蒙古族,藏族等,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难点是能区分主要的少数民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通过个别孩子的谈话交流发现:
1.经验基础:孩子们对于自己属于哪个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不知道或没有听说过,更加不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能力基础:能说出“家”是居住的地方,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自己,能说出我家住在薛家,或是我家住在常州,我家在具体的位置,但是不能理解和说出我们所有人的大家庭是“中国”,对于中国的理解就是地方很大,人很多,有很多建筑物。
1.初步知道中国有许多民族,如汉族,蒙古族,藏族等,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
2.能区分主要的少数民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ppt,幼儿画册3p21。
一、谈话导入。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小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的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二、教师出示ppt,师幼一起观看。
1.初识藏族民族服饰特点与风俗习惯。
提问:“你们能不能说出一些少数民族的名字呢?”
教师出示挂图。
三、帮助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设计衣服。
过渡:今天也有好多少数民族的朋友来我们班做客了。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出示ppt2-4。
教师小结:藏族女孩头戴红蓝相间的项链,编了很多发辫,身穿长袖宽腰大襟的衣服,脚穿牛皮小靴子,她们喜欢看到客人长辈献哈达,吃青稞酒、酥油茶、奶茶。
2.观察并认识朝鲜族。
提问:朝鲜族人民头饰是怎样的,身穿什么样的衣服?脚穿怎样的鞋子?
小结:头上编了韩式头发,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服装颜色,有“白衣名族”之称。
3.依次介绍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以此类推等。
(详细内容在教案的下面)。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五
1、许多同学在学习《赶海》这一课时,都见到了大海,欣赏过美丽的海水,也曾在海边嬉戏。那么,你们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吗?(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疑问的语气)。
2、今天就让老师带着你们潜入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穿上潜水衣、带上氧气瓶,和我一起出发啦!(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4、看了海底风景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各个都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先去看看海底动物们吧!
自学要求:
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找出海底的声音,用()括起来。
3、演一演:学一学这些叫声。
1、学习第二段。
师引读: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那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
生:不是,海底生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1)什么是“窃窃私语”呢?(师用动作引导学生说出词语“窃窃私语”)。
(2)师:那海底的动物在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3)让我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到海底去仔细的听一听。(播放课件)。
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指名读)(读出窃窃私语的感觉)(7)师读前面“有的像什么一样”。学生给这些动物配音。
大胆想象一下,你还能听到海底什么声音?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用句式练习说话。
师:海底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这些声音千奇百怪,而且动物们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学生自主配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学生自主配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学生自主配音)。
2、学习第三段。
过渡: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奇妙,它们的活动更精彩,让我们继续跟随动物们去海底探秘吧!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
读一读: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找一找:找出中心句。
划一划:用圆圈圈出你发现的有趣动物;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动物的活动方式。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a、读中心句。
b、填表:
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通过文章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小动物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把他们的活动特点写具体的。
(介绍说明方法)。
(3)看图读句子:
a.海参(做动作理解伸缩)他的特点是慢,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四米是具体的数据,像这种列出具体数据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学到了,小。
更清楚的知道海参的动作有多慢了呀?
b.梭子鱼。
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梭子鱼活动的特点吗?(快)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变红:每小时几千米)还有吗?(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火车的前进速度怎么样?梭子鱼的速度——(比火车还要快)。
c.乌贼和章鱼。
请你辨一辨,谁是乌贼,谁是章鱼。(出示图片)读出他们的可爱。d.贝类巴在轮船底下、免费旅行。
“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词以便理解吗?看看图片,动动小脑筋。(贴)这里把贝类当做人来写,是拟人句。
e.深水鱼。
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这种介绍事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齐读第一句,其余每组读一句。)。
过渡: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不计其数的动物共同生活在这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里,组成光怪陆离的海洋动物大千世界。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3、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
(1)学习植物的色彩、形态的多样。
同桌合作学习(读第四段)。
c.师:是呀,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过渡:海底的植物真多,光海藻就有8000多种。海底的矿产呢?(也多)。
(2)学习矿产丰富,地形复杂。
a.指名读第五段。
b.你读懂了什么?
生:地形复杂。
师:有哪些?
生:山峰、峡谷。
生:矿产资源丰富。
师:有什么?
生:煤、铁、石油、天然气。
师:还有什么?稀有金属也是矿产资源。
(矿产属于海洋能源资源,除了这个,海洋还有很多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海洋面积占了整个地球的71%)。
4、总结提升:今天,我们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根据板书复述文章)了解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四)达标训练。
学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好书推荐:《海底两万里》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小说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也是一本科学启蒙小说。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六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1、 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让我们跟着导游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观看视频)
(2)反馈:跟着导游阿姨逛了一圈,你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邀请老师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七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风情。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讨论、实践、思考、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1、经验准备:知道我国石油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提前编排的情景表演“56个民族”。
2、物质准备:课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装、音乐、图片、地图一张、民族大家庭粘贴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歌曲《爱我中华》当背景音乐下,孩子们换上民族服装,随音乐表演。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
二、了解少数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民族风采”,让幼儿直观感受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饰及生活习惯。
三、贴图游戏————给五大民族找家
1、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藏族”五大民族图片,每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师带领幼儿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们的家。
四、观看ppt,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少数民族。
1、结合ppt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
2、小结: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2、师生同唱共舞“爱我中华”,结束活动。
本节活动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次获得通过五个大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得幼儿感性认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大亮点。
是贴图游戏,让幼儿玩中学。进一步了解区别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结束让全体幼儿同唱共舞“爱我中华,让幼儿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八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三、分析教学任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重点难点突破。
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
四、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
(三)教学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班家庭教案篇十九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课文通过图片以及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这些都是中国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本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学生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一、导入新课。
欣赏“爱我中华”mtv,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学习。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5、中华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释疑解惑。
1、中华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
3、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小班家庭教案篇二十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1~2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让学生完成第17页活动2和活动3。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的分布】
1.读课本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指导学生开展课本第20页活动3。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
【民族政策】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地理教案:多民族的大家庭,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小班家庭教案篇二十一
2、雪山小雄鹰。
3、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蒙古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教材分析]。
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娇艳的花朵,在祖国锦绣的大地上竞相绽放。神秘的雪山,圣洁的哈达,辽阔的草原,欢乐的歌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友爱和关爱在民族间传递。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了解,发现个民族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为我国多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设置了《民族百花园》《雪山小雄鹰》《草原小牧民》三个课题。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知道祖国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初步认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和辽阔草原的蒙古族,了解两民族服饰的特点。
[课时]三课时。
课题一民族百花园。
执教时间:6月23日——6月24日。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札记:一年级配套的光盘比起二年级的有些逊色,所以我就把二年级的光盘的一部分内容用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看、听、说、画、舞、做等欣赏形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增长学生多方面知识,能够用语言、音乐、美工、舞蹈等活动来表现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题二雪山小雄鹰。
执教时间:6月27日——6月30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像资料、画纸、彩笔、打击乐器、录音带。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合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与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对歌曲旋律以有所熟悉和掌握,重点是歌词特别是衬词部分,可按照节奏读歌词,轻声随琴模唱衬词部分,歌曲掌握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分组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评价:
学生互评,表扬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
札记: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学生自由结合,交流、讨论的方法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并设计、制作所需要的头饰及其他道具,教师小结、归纳、学生完整表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效果还不错。
课题三草原小牧民。
执教时间:7月1日。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内蒙古族草原风光、节日欢庆场面以及舞蹈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歌曲录音带。
2常用打击乐器,如:撞钟、木鱼、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3美术用具和制作材料。
[活动内容]:
利用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草原。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建议]: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一、朗诵:
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主。
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拓展: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拓展:
1、观看草原风光电视片,欣赏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制作头饰、马鞭或进行歌舞表演。
2、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课后札记]: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细致的活动程序,在以歌曲为基础教材设计的若干个层次的系列活动中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都针对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综合性、游戏性、团体性、参与性、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的内在教育潜力,对一个完整的艺术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和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小班家庭教案篇二十二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通过讨论、体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阳光、空气和水与生命的关系。
难点:了解生活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1、音乐、视频等相关课件。
2、阳光、空气、水、环保树、志愿卡等教具。
3、了解生命三元素与生命的关系。
4、观察周围生活环境遭破坏的事例。
一、情景导入,走进大地妈妈。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着这首歌,我们一定想到了自己亲爱的妈妈。其实,我们还有一位共同的妈妈,那就是—我们的大地妈妈。(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了解它。
二、欣赏图片,赞美大地妈妈。
1、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地妈妈的美丽容颜,(播放幻灯片)你看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山川、河流、瀑布。
(2)我看到了可爱的小动物,漂亮的花,高大的树。
2、大地妈妈这么美丽,你想不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它?好,请大家现在小组里准备一下。
(1)以唱歌的形式赞美。
(2)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赞美。
(3)用自己想的话赞美。
三、深入探究,了解大地妈妈。
1、我们生活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大地妈妈不仅美丽,而且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大地妈妈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板书:阳光、空气、水)。
2、那么阳光、空气、水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1)汇报阳光与人、动植物的关系。
(2)汇报空气与人、动植物的关系。体验活动:假如没有空气。
(3)汇报水与人、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情境模拟:如果你是小动物、植物,水给你带来的好处。
教师小结:阳光、空气、水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大地妈妈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这些,她是多么无私呀!
四、争做卫士,让她重现笑容。
1、大地妈妈怎么哭了?你们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是什么让大地妈妈这样的伤心?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现象也会让大地妈妈伤心?
3、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大地妈妈重新露出笑脸呢?
(1)多种树。
(2)不乱扔垃圾。
(3)保护环境。
(4)少开汽车。
4、现在咱们班就来启动一个“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谁愿意参加?
那就把你的名字郑重的签到这张环保志愿卡上吧。(签完,贴至环保树上)。
总结:大地妈妈看到了我们的行动,你们瞧,大地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让我们把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把大地妈妈装点的更加美丽吧!
小班家庭教案篇二十三
2、雪山小雄鹰。
3、草原小牧民。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蒙古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娇艳的花朵,在祖国锦绣的大地上竞相绽放。神秘的雪山,圣洁的哈达,辽阔的草原,欢乐的歌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友爱和关爱在民族间传递。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了解,发现个民族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为我国多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设置了《民族百花园》《雪山小雄鹰》《草原小牧民》三个课题。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知道祖国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初步认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和辽阔草原的蒙古族,了解两民族服饰的特点。
执教时间:6月23日——6月24日。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札记:一年级配套的光盘比起二年级的有些逊色,所以我就把二年级的光盘的一部分内容用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看、听、说、画、舞、做等欣赏形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增长学生多方面知识,能够用语言、音乐、美工、舞蹈等活动来表现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执教时间:6月27日——6月30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像资料、画纸、彩笔、打击乐器、录音带。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合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与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对歌曲旋律以有所熟悉和掌握,重点是歌词特别是衬词部分,可按照节奏读歌词,轻声随琴模唱衬词部分,歌曲掌握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分组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评价:
学生互评,表扬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
札记: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学生自由结合,交流、讨论的方法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并设计、制作所需要的头饰及其他道具,教师小结、归纳、学生完整表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效果还不错。
执教时间:7月1日。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内蒙古族草原风光、节日欢庆场面以及舞蹈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歌曲录音带。
2常用打击乐器,如:撞钟、木鱼、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3美术用具和制作材料。
[活动内容]:
利用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草原。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建议]: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朗诵:
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主。
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拓展: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拓展:
1、观看草原风光电视片,欣赏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制作头饰、马鞭或进行歌舞表演。
2、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细致的活动程序,在以歌曲为基础教材设计的若干个层次的系列活动中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都针对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综合性、游戏性、团体性、参与性、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的内在教育潜力,对一个完整的艺术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和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82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