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8:56:17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热门15篇)
时间:2023-11-14 08:56:17 小编:BW笔侠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改进。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如果你正处于总结的困惑中,不妨看看以下范文,从中找到关于总结的灵感和思路。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一

创新。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比起我以前刚来上课时候的稚嫩,我现在上课确实是成熟熟练了很多,虽然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首先就要备好课,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又切合生活实际,自然就略胜一筹。然后就要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并不是说你的课备好了去上学生就会感兴趣,关键是你上课的方式。我性格比较开朗外向,在这里我主要是添加了一些肢体语言,还有一些生活实际例子,还有一些小笑话,有时候也会搞一些小活动缓解课堂气氛。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用再只是看那些枯燥的课本,兴趣自然会提起来,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说到备课,自然要先明白教材的内容,然后开始研究学习目标、重难点。为了备好课,我也下了一番功夫,我会上百度看很多的教案还有ppt,认真学习每节课的内容,然后再把重要的内容抄写下来,在这里面,我也会寻找一些练习,以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创新。

学生竟然都很喜欢这首口诀,而且竟连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到最后也能背出几句出来,所以那时候我很感动,觉得我是成功了。再例如,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的时候,我讲完尿液是如何形成的之后,我就会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来当一下医生,给几个病人看看病,学生的热情就上来了,对于问题也是非常的感兴趣。

虽然课上得是比起以前进步,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我会努力做到:、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般第一次上总是感觉不太流畅,我及时从中获得经验,在下次上时更好的讲授好。同时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资料来源:/data/xdth/。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二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三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2.利用导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一节生物课而言,也是如此。教师要上好一节生物课,应在开头就下工夫,因为新课的导入相当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凤头”。如果我们把一节课比作乐曲,导言就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如果把一节课比作戏剧,那导言就是“序幕”。所以恰当合理地使用导言,往往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开头。

在教学中,学生如何真正成为主体,学生怎样真正实现主体参与,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于教师如何去成功引导。导言的使用能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但切记要精炼,不要罗嗦,突出一个“导”字。而且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都不宜喧宾夺主,冲淡教学内容。导入得当,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意识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课堂构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地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样,应从“实效”的角度出发。即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宏观化模拟,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用课件展示:一个可爱的婴儿刚刚来到人世间发出的啼哭声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打出一行字:婴儿刚刚来到人世间时为什么要哭呢,再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再如用“一个氧分子历险记”的故事(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由学生们总结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简单的知识充实化。

5、教学设计内容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6.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动手实验—活动性学习。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式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进行实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现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例如《调查足弓发育情况的活动》的实施。 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生物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学生从生物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构建、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人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例如:《探究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和《探究蚂蚁的行为》等实验的探究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互动性学习的教学形式,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分组探讨”的教学方法。如探讨《酸雨的危害》的实验。

归纳检测—反思性学习。因为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对知识的探究有深有浅,常常·不能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有时还需要教师将知识简单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理与社会化的过程。另外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通常通过检测手段对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不定期的归纳和检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生物学科相比其它自然学科而言,知识零散性较强,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因此学习完每章节或单元后,教师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和试卷进行检测是对知识的落实和巩固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归纳和检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反思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总之,提高生物课堂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效率,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目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课堂教学是落实初中生物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艺术。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的话题和焦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有效情景导入-----情景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导入《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导入《蒸腾作用》;以“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导入《运输作用》;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导入《预防传染病》;也可通过“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植物的营养生殖》。

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情景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后续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情景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雅而不俗。

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突出问题为中心-----问题驱动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而且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创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特殊的作用,教学中要把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在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海尔蒙特的柳苗生长之迷,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提出“什么物质使柳苗的重量增加?”,“小鼠和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共同生活在密闭的玻璃罩里?而小鼠和蜡烛却不能呢?”等等激励学生思考,并确立光合作用的过程。如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咸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对此类事实比较感兴趣,却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

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有效的活动探究为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多元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与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探究、知识整理、上网寻找资料等),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在初中生物的探究活动方案中,《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探究光照或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探究活动方案,也是学生感兴趣而又易于操作的实验。

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演示实验有效性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科的生命线,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生物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发展。生物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学生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步步演示,教师提醒,全体同学观察,展示物质的性质。

比如《呼吸作用》中种子呼吸现象的演示,《蒸腾作用》中的植物蒸腾失水现象的演示,《观察血液的组成》中不同血液成分的观察等。有效的演示实验能吸引全体学生的眼球,把全体学生思维引到所要研究的物质上来,使全体学生用心听,仔细思考,无疑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有效演示实验为前提。

五.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进入生物课堂,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一个绘声绘色的多彩世界,更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能从宏观和微观双方面更全面的说明问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寻常的作用。若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完美的整合,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能够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地位,要以有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不能代替教师,决不能将教学内容几乎都做在课件上,限制了课堂发挥、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时,可以通过flash展示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利用多媒体中丰富的影像图片资料进行合理膳食、青春期卫生教育。还有在《呼吸运动的过程》、《尿液的形成》、《眼与视觉》、《激素的调节》中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使用多媒体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喧宾夺主,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阻碍师生的互动交流;二是不能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三是不能滥用视听手段;四是合理选择课件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尽在“辅助”二字,必要的讲解、分析还需要老师来完成,对课堂气氛的控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机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它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辅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完全可以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彼此兼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方案设计及组织的有效性,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民主氛围创建的有效性,课堂导入和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等。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四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构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透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超多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资料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到达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潜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五

落实德育理念,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就是要贯彻落实道德教育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衡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获得的、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业成就,是学科课程发展学生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包括思辨精神、守规意识、价值认同、生活参与等要素。

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推进素质教育等,具有积极意义,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让课堂教学高效化、实效化、精准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充分挖掘源于生活的素材,进而有针对性地筛选、整合具有说服力和典型性的事例,让学生加以分析,并感悟个中道理。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和物体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生命的特征,激发学生对不同生命体存在意义的思考和交流,体会其中的精彩之处。在这种直观形象的感知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生成感悟和理解,从而有效培养核心素养。在讲述“走进法治天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这节内容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如: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变得无心向学,经常偷东西、打骂同学,最终还因抢劫而被判刑。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明白懂法、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可以说,社会时政热点、学生生活实际,都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良好的学习素材,它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体系。

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改变原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可通过“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成长档案袋”“笔试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尽可能将评价指标细化为不同的层面,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评价研究过程中,要理清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情况的综合测评,使评价由重知识考查真正向学生的人格发展、基础学习、关键能力等方面的考查转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语言上的激励,保证学生在教师评价下更具有学习的动力。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困生,要适当降低对知识评价的要求,而侧重于对他们学习热情的赞赏和鼓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学生身边教育资源的整合,实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发展路线,还要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来进行拓展,有计划地选择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诚信为本》这节课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和体会。之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为何要恪守诚信的原则”这一问题进行详解,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然后,各小组进行信息汇总,并选出代表分享经验,交流学习成果。课堂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诚信方面的话剧表演。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了解生活各方面的常识。这样,比枯燥的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在学习《民族大家庭》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搜集生活信息,了解学情,并通过了解学生所好和所需,收集资料,给学生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包,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展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各自喜欢的民族舞蹈,介绍感兴趣的民族节日和民族特色住宅等,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中感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课堂不应局限于学科,更不应拘泥于教材。在学习内容上,视频、实物、图片,甚至听课教师,都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的课堂学习资源。在学习形式方面,小组合作展示、学生实践汇报、校内外文化活动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课程的良好载体。至于教学本身,它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应结合课内外,如此,方能進一步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资源,结合时政热点挖掘相关内容,并坚持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自觉形成价值认同、守规意识、思辨精神、生活参与等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程,对于学生们进行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有着关键的作用。很多人都认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缺乏道德情感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适应社会的。下面本文就在课堂当中对学生们进行思维引领、对话引领以及情感素材引领及练习引领3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研究。

1.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只有关注学生们多方面的培养,才能更加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但是如果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在课堂当中导入有效的思维引导环节,让学生们在思维碰撞当中体会人生哲理。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第五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哲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一下在大跃进时期,很多领导为了表明本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种粮产粮的过程中收获很大,谎报真实情况,最后饿死很多人的历史。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这些话语在当时看起来一切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是让学生们如今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到这句话的滑稽可笑之处,这样学生们就会很好地体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在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思维引导,一个人吃三个馒头可以吃饱,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他都是吃完第三个馒头就不吃了,可是,有一天,这个人想只吃第三个馒头,请问这个人能吃饱吗?经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们的思考,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人是很明显不能吃饱的,如此一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明白只有做好量变的准备才能促进质变的道理。

2.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引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为学生们创造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首先说深度,有深度就是对知识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知识,使得知识问题能够更具有挑战性,挑战学生们的思维,能够挑战学生们的智慧。这样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思考与挑战当中能够活跃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有温度就是对情感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为学生们创设一些和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要是在为学生们引入这些教学情境的时候要触动学生们的心灵使这些问题能够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和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们能够分析问题以及分析情感素材,引发学生们积极思考和探求。并且在课堂当中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做人道理在情感体验当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当中关于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当中可以为学生们设置这样的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你有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或者陋习,学生们就会很容易回答出粗心马虎不认真听讲等,教师在课堂当中继续和学生们互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当中非常常见的小问题,但是正因为这些小问题的不断累积,导致学生们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能够不断做到量变的积累,这样才能促成质变。

3.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练习引领。

课堂练习是对教材知识补充与延伸。课外练习指的是一些练习册,在练习册当中既有一般的基础题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和深化教学观点,同时又有一些开放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觉悟。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也要精心准备。把思想道德素养融入到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领域。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在学习经济与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参与家庭理财的任务。让学生们能够和家长一起记好每天家庭消费的内容情况,在最后的时候能够进行总结,对于自己家的家庭消费能够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可以让学生们很好地体会到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的道理。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两道政治核心素养内容的题目,先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这样的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评,这样可以很好提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在练习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总之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政治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在一方面面临高考的压力下,要系统总结知识点梳理知识点,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政治课堂当中,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思维引领、对学生们进行问题对话演练和情感素材引领、课堂当中对学生们进行练习引领,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政治课堂当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本文以教师的真实教学实践为范例,探究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采取了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新时代劳动者》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政治核心素养主题式课堂教学观。

新高考改革,把“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我们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因此,政治课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融会贯通地体现学科素养,使得既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以主人翁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到政治课教学内容上来,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锦州一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迎接了这次调整。学校于2017年12月开展了百花课竞赛。百花课的要求就是课堂教学应向核心素养立意转型。我们政治教研团队在磨课中坚持了这一宗旨。由刘婉婷老师执教了一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立意的政治课《新时代劳动者》。

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是一个中心,六个环节。一个中心是突出素养培养。六个环节是预习能力检测导入,作文助写,小组采访,合同检查,素养提升,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预习能力检测导入:教师总结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抽取优秀预习导图,让学生讲解预习思路。从大家上交的作业看,完成的不错,老师从中抽取了一名同学的思维导图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张明慧同学的作业,下面就请她给大家阐述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

(同学讲解……)。

第二环节作文助写:布置即兴作文,题目《我的职业梦》。

提供三个助写服务:一是给写作提纲,二是给写作素材,三是给范文。让小组代表展示朗读作文第一段。总结劳动的意义和劳动光荣。

第三環节小组采访:随机采访小组代表。让学生结合第二自然段分析就业的意义。

解读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就业措施的部分内容,让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关心和作为。提问:就业问题的解决靠国家够不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作文第三自然段:如何实现职业梦。视频介绍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的故事。提问,让学生总结就业的措施。

第四个环节合同检查:给出劳动合同,让学生分析,是否合理。并派代表画出不符合劳动者权益的部分,分析原因。给出不当维权案例,启发小组讨论探究。让学生总结维权前提、保证、途径。

第五个环节素养提升:总结本课内容,点出学生收获不只在课本知识,还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树立。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扮演了两个角色,同学也通过一篇即兴作文的写作完成了对我们本节课所有政治知识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里的收获不只有知识的记忆,更有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锻炼。今天我们每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职业梦,但我们的梦很小,这些小梦终将汇聚成大梦——中国梦,筑梦的途中,有你有我有大家,老师更希望我们同学中能出现国家最需要的大国工匠,十年后,感动中国的人物——老师,等你!

第六个环节课后作业:请大家给你的作文,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其次,谈谈对这堂课的点评。点评的关键词是立意高,模式特,效果好,活动真,观念新。

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全课设计点明了在我国无论何种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权利都是有保障的。使学生认同劳动是光荣的。同时以学生的职业选择面临签订劳动合同这一现实问题为抓手,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维权意识,明白了维权的合法途径,这就很好地达成了学科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课堂关注的是育人的价值而不是育分的价值。

本课以作文——《我的职业梦》为主题,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本,选择学生所要面对的真实情境——就业维权,开展了系列学生活动:(1)、学生自我认知活动,采用霍兰德职业测评。(2)学生体验活动,自我设计职业梦。(3)学生合作讨论合同的合法性活动。(4)学生合作解决就业维权的途径等活动。做到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的统一。同时本课虽为政治学科,但采用了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模式(命题,素材,范例)上了一堂别具风格的作文课,这也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既重视本学科内的综合又关注跨学科的综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意义的课堂是让学生发生了变化,核心素养课程关键是在于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维权,有了真实的收获。

有效率是指高效的课堂师生都在动。本课中学生由身动到心动再到动情。这节课全体学生在动脑动手书写作文,一部分学生在动嘴积极与教师互动。所有学生在动情,教师选择了时代性、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大家看完了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的选择时知道了个人的职业梦是小梦,筑造强国梦才是大梦,就业更是为了我们的中国梦。

有生成是指一节好课预设在先,生成是关键,生成是差异化,是真实,本课设计了教学主题彰显老师的教学智慧,而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性,这样的课堂生成是独一无二的,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本课联系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生的主动思维得到了提升,师生间合作交流,亲切自然。许多主动发言的学生有了个体的体验,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共赢意识,这也符合共享经济大时代的背景。

本课由为考试而教到为理解而教;从单纯的学科知识点教学转到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从学科割裂的各自为政的教学到重视课程整合的教学;从关注问题的解答、考点的接受学习到关注问题的解决,提提高学习策略的探究性教学转型。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我们不追求完美的课堂,但一堂课都要有自己的亮点。这样每堂课因其不完美才需要创新和提升。相信刘老师的这节课再加入一些思辨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品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六

一、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定准目标。首先要熟悉和理解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逻辑结构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明确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的分析,再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来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有效“讲授”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有效“讲授”中,教师要注意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首先提问的时机要合适,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其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致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简单,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激励”

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只有通过不断提问、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好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我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前,先放一段录相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图形组合成的物体,如房屋图、积木搭的城堡……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时,可以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

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同学们会做了,好象没多大兴趣了,这时我适时的在电脑上出示一道习题:请利用所学知识帮学校或社区设计一个花坛,要求用到组合图形的知识。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根据所想方案互相讨论、思考。这样就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集中的解决了该题。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作者邮箱:5524552@。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网友来稿)]。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八

学的基本任务当中。这里,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

一、兴趣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

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三、比较法教学。

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在教学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意识。比如,用“合理密植”、“混合放养”等教会学生如何用较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用“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生物知识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等,根据需要随时让各种植物的花朵开放等。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做准备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只要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好新课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一些障碍及不利于兴趣培养的因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去唤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首先,教师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丰富的专业素养会展现给学生强大的人格魅力,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课堂中的导入、过渡、结课等环节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导入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趣味话题,或者引经据典,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再次,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教学中直观手段的运用增加生物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学,并学有所得。

二、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大多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尤其是生物领域的丰富性和实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但当学生学到生物基本概念、专业用语等时,便会感到生物的抽象难懂,渐渐会望而生怯,兴趣全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既可以激发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围绕课本中的某一现象或结论,让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定案———实验———结论的程序展开探究式实验活动。实验中,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交流,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当然生物实验活动也可以拓展到课外实践,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学生以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讲练环节。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时间花得多,但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当前减负增效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做到精讲精练,努力将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习达到高效。精讲,即教师要能够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问难,创造思维情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教学。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精练,即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问题,掌握所学知识。精练,也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都有进步。此外,优化讲练环节,教师还应尽量做到练习的当堂检测和反馈,不给学生留课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查漏补缺,确保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堂上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实验教学,优化讲练环节,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生物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十

style="color:#125b86">

自从我踏进大庄中学大门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忆和反思的事。

刚为人师那几天,我心里充满了兴奋,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就连破旧的宿舍房顶上那条裂痕也让我研究了半天。发誓一定要把课教好,不输给老教师。

这十几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纪律,无迟到、早退、旷工、旷课现象。与同事间和睦相处,对领导十分尊敬。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与同组同事一起研讨新课改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认真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但教学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教学中我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美和探究学习的乐趣。但是其他老师对我说:”你这种教法教重点生还行,教普通生非吃亏不可。不信咱们考一次试,看谁考的好。”一比,我无言以对。虽然教研员说探究性学习短期看因准备工作多,探究时间长,显得慢。长期开展则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更会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可是对重点生也许有效,对学生来说,怎么行呢?给他们探究时间,他们如用这时间来玩,岂不浪费?我在上课时最大的困难是不清楚学生在玩还是在学。有的学生看来是在听课,实际上心不在焉,我却发现不了。

在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时候,益发注意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更多的是机械性记忆知识,是在模仿教师分析问题的流程,很难理解问题的本质,可以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老师是否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则相当程度上被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教师不厌其烦的提示讲解所掩盖。我虽然对这种方法有不满,却猛然想到:我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上的是重点班,自然无法明白普通生的学习。也许他们只能这样学习,也早就习惯于这样学习。

我下定决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按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但又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的知识在大脑中不容易扎根,也不容易迁移。遇到较新的问题,往往下不了手。而长期这样,学生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我不得不反复讲解,费时又费力。

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在短期内快速而有效,长期则因学生被动学习而使知识掌握不牢,这就需要反复讲解,效率很低。,用这种方式教,自是不如其他教师。但探究性学习,又起不到探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尽了力,但期末抽考的成绩却不尽人意,这与我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大有关系。

我觉得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是我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多角度去考虑,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以便正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的讲解与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与练,并做到检查到位,且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我还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时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我一天天在成长,不断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从最初的兴奋新奇到现在的不断进步,我相信我会真正掌握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掌握的一切知识和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十一

1、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步骤】。

(1)板书课题。

(2)讲述教学目标。

(3)出示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制定目标要准确简明,要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方面去把握。

(2)讲述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便于领会教师的意图。

2、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自学的时间,自学的方法,以及届时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步骤】。

(1)布置自学的思考题;

(2)布置自学的范围;

(3)指导自学的方法;

(4)明确自学的要求;

(5)规定自学的时间及检测的手段。

【注意事项】。

(1)要根据自学的内容确定自学的方法;

(2)要让学生清楚的将思考题的大从书中找出来;

(3)要指导学生在疑难的地方做上适当的记号。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学生的口答、板演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

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后教做准备。

【步骤】。

(1)学生阅读理解。

(2)学生完成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活动,不要流于形式。

(2)对认真自学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

(3)特别要注意了解,中差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

4、后教。(10分钟左右)。

【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

【步骤】。

(1)提问。

(2)学生回答。

(3)教师点拨、补充、更正。

【注意事项】。

(1)教师的“教”应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会的就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讲规律性的东西,要培养学生获取。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5、巩固复习,当堂训练。(15分钟以上)。

【目的】。

(3)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1)学生自读,互相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2)学生完成老师的检测。

a.布置检测内容。

b.明确作业的要求。

c.教师巡视。

d.同桌互阅。

e.信息反馈。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互相检查和作业情况。

(2)要重点了解中、差生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人人达标。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初中生物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三类课型。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新授课型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教学时,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形式,即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授的“一学一教”法。其基本应用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出示目标达成思考题。

(1)出示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学生。

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揭示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指定目标时必须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防止学生中存在“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目标的层次性,并非一定要在目标中写明好、中、差生所要掌握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去确定学生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必要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原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b.叙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准确。

目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看便知,心中有数;目标的语言必须准确,对知识点如何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表述一定要精确,防止乱用概念,造成混乱,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出现困难。

c.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设计教学目标。

d.目标的达成要具备可行性。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依纲扣本,保证不超纲,不超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e.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f.示标方法要多样化。

示标方法不能单一化,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家学效果。示标可以用小黑板显示、放幻灯片、教师出示卡片和教师直接口授等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模型、挂图、标本、实物,为学生自学创设情境,提供线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达标信心。

(2)精心设计目标达成思考题。

思考题是达标的主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便于学生掌握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思考题阅读教材,观察有关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自学实现识记及部分理解层次的基础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观察的生物标本、模型和。

挂图,所使用的时间,届时检测的方法。

(2)交代自学的方法。如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寻找解疑途径;

观察小实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学生先学。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初步达标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2)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大面积交流、讨论。

等方法进行调查,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同时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准备。

(3)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

培养,特别是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4]、“后教”阶段。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入“后教”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叫学生自己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不必重复;

学生讲得不对或不完整,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

(2)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学生已会的坚决不教。

(3)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师不能就题讲题,

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4)教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时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

降低适当要求,又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树立其信心,使他们逐步进步。

[5]、巩固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速度由快到慢。所以“先学后教”阶段结束后,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就必须进行当堂巩固复习。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和方法,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复习;学生复习一般采取自渎、相互检查、相互讨论的方法。

[6]、当堂训练阶段。

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技能,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达标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全面的让学生练习,实际上就是达标检测,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求得全面的达标。在达标练习中,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启迪思维,加深理解。

设计达标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型要灵活多样。(2)训练体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要依纲扣本,不超纲,不超教材。(4)对知识点要全面检查。(5)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保证训练的方式是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

只注意端正学生不良习惯。

(3)在学生训练时,教师要行间巡视,调查学生(特别是中。

等生和困难生)掌握的情况。

(4)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互阅,作出评价,教师收集评价信。

息进行总结。

1、构建复习目标。

复习课主要有阶段性复习课和总复习课,无论是阶段性还是总复习课,教师在复习前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教师应分阶段分课编制全面复习讲义。复习讲义中必须明确双基目标从识记、理解、运用上去设计课堂复习内容,复习目标不是原有教学目标的简单重复,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提高。

2、指导复习方法。

(1)理解基础上记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先作理解,然后通过阅读、尝试回忆,达到长久的记忆。

(2)归类比较复习。在总复习过程中,通常将相似知识点。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十二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花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最重要?

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开花:

出示录像:展示花开的时期。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提问: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2、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4、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2、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一直到死亡。

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2、结合植物呼吸原理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结合观察植物呼吸现象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要想证明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所以本节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始于对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因此,课前组织部分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在于做好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除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外,尚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在学生认识到萌发的种子进行着呼吸作用之后,教师一定要强调指出,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

在讲授呼吸的作用释放能量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堆积的鲜菜或水果容易生热等。在引导学生分析种子呼吸生热的实验现象时,一要突出说明热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以热形式释放的能量储存于有机物中;二要使学生明确通过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

学生往往认为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没有呼吸作用,到夜晚才进行呼吸作用。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就事情的本身来说,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在白天(光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占显著的优势,而显示不出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的缘故。为了证明植物在白天有光的条件下同样地进行呼吸作用,教师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实验的做法是:培养一盆黄化苗,把它放在有光的条件下做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用黄化苗的原因是让植物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没有叶绿体),这样就很容易证明植物在白天(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然后,再用这盆黄化苗放在光下几天后,它又形成了叶绿体,再做同样的实验,呼吸现象在白天(光下)就不明显了。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现象掩盖呼吸作用的现象,也就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没有来得及释放到大气中就又被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利用了,而且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大气中吸入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呼吸作用却远远地用不完,于是就从叶内释放出来。这就是植物在白天之所以只吸入二氧化碳和放出氧的真相。实际上,植物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只不过是白天的呼吸作用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掩盖了。

3、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有的植物需高温暗光下才能开花,如晚香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梅花等。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传粉:

讲解:“花开之后,雌蕊和雄蕊暴露出来,就要完成传粉的过程。那么传粉是指什么呢?花的传粉方式都一样吗?”

出示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

出示录像:介绍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

组织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

总结:

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中包括昆虫传粉和风力传粉。

提问:请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异花传粉虽然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时,传粉没有保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挂图,讲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开花和传粉

一、开花:

1、开花的习性:

(1)一年生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就开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长到第二年开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开花。

2、影响开花的因素:光照、温度。

二、传粉:

1、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1)依靠昆虫传粉:虫媒花

(2)依靠风力传粉:风媒花

3、人工辅助传粉

探究活动

人工辅助授粉

实验目的:

1、认识人工辅助授粉在增产上的重要意义。

2、学会人工辅助授粉的基本操作方法。

材料用品:田间开花的向日葵、剪刀、纱布或绒布、厚马粪纸、棉花。

实验准备:

把马粪纸剪成大小与向日葵花盘相仿的圆形,在马粪纸上铺垫4~5厘米厚的棉花,中央铺得厚些,四周可铺得薄些,在棉絮上蒙纱布或绒布,缝制成凸形扑子,扑子后面再缝一个顶子,以便手握,也可用毛巾叠起代替扑子。

方法步骤:

1、当向日葵开花时,挑选晴朗的早晨(8-11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前必须摘去分出的花枝,只留下主干上的花盘,以免营养分散。

2、左手托住花盘,右手持粉扑。把扑子紧贴在花盘上,象扑粉似的轻轻扑几下,让花粉落到柱头上。也可以两手将邻近的两个花盘拉拢,面对面扑粉似地进行授粉。

3、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进行2-3次,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实验结果:

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经过人工辅助授粉的植株比没有授粉的植株果实饱满、产量高。

不同的向日葵在不同的时间开花。同一株向日葵,花盘周围的花先开,中央的花迟开。因此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连续进行2-3次。

2、通过分析植物体的结构,以及维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在结构上的整体性。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功能上了解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情感目标

3、通过学习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基础知识,树立整体性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树立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彻底弄清楚“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

2、学生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陌生,要马上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注意反复巩固才能达到掌握的要求。

3、通过前面七章的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六种器官的基础知识,但是,这六种器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植物整体的?这就是本节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章教材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出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以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体为线索,用胞间连丝和维管束来说明植物体结构上的整体性;以植物体六种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依存关系来说明植物体功能上的整体性。

教法建议

在讲述果实的形成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可以展示给学生幼小的顶花带刺的黄瓜,从而形象地说明子房在受精之后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这里要说明的是,黄瓜的果实属于瓠果,它不是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而是由子房与花托共同发育而成的。

在讲述种子形成的时候,应该注意呼应前面讲过的关于种子结构的知识,前面曾经讲过的种皮、胚、胚乳都要在这节课里找到来源。到这里为止,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由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这一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来源也就都交代清楚了。

在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后,可让学生尝试用连接线将子房与果实、胚珠与种子的结构联系表示出来。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胚珠与种子的数量关系,回答出果实里种子有多有少的原因。

关于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知识,可以参照课本中的图,绘制一张幻灯片,将根尖、叶片、木本茎的结构图分别绘在图中根尖、叶片和茎的附近。利用幻灯片进行讲解,使学生认清植物体中的各个器官确实是由维管束联系到一起的(根尖中开始出现导管,尚未形成维管束,成熟区以上的部分才逐渐出现维管束,这一点应该向学生讲清楚)。通过复习维管束的运输功能,还能够把植物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十三

生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开发课本中自主创新的成分和潜力,全组生物学科任教师一起,群策群力,积极探索新教材的各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步骤:(1)板书课题(2)讲述教学目标(3)出示达标思考题注意事项:

(1)制定目标要准确简明,要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方面去把握。

(2)讲述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便于领会教师的意图。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自学的时间,自学的方法,以及届时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步骤:(1)布置自学的思考题;(2)布置自学的范围;

(3)指导自学的方法;(4)明确自学的要求;

(5)规定自学的时间及检测的手段。

(1)要根据自学的内容确定自学的方法;

(2)要让学生清楚的将思考题的答案从书中找出来;

(3)要指导学生在疑难的地方做上适当的记号。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学生的口答、板演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后教做准备。

步骤:

(1)学生阅读理解。

(2)学生完成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活动,不要流于形式。

(2)对认真自学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

(3)特别要注意了解,中差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

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

步骤:(1)提问;(2)学生回答;(3)教师点拨、补充、更正.

(1)教师的“教”应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会的就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讲规律性的东西,要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目的:

(1)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1)学生自读,互相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2)学生完成老师的检测。a.布置检测内容。

b.明确作业的要求c.教师巡视。

d.同桌互阅e.信息反馈。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互相检查和作业情况。

(2)要重点了解中、差生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人人达标。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各种课型中的应用。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初中生物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三类课型。

新授课型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教学时,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形式,即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授的“一学一教”法。其基本应用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出示目标达成思考题。

(1)出示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揭示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指定目标时必须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防止学生中存在“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目标的层次性,并非一定要在目标中写明好、中、差生所要掌握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去确定学生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必要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原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b.叙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准确。

目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看便知,心中有数;目标的语言必须准确,对知识点如何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表述一定要精确,防止乱用概念,造成混乱,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出现困难。

c.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设计教学目标。

d.目标的达成要具备可行性。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依纲扣本,保证不超纲,不超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e.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注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f.示标方法要多样化。

示标方法不能单一化,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家学效果。示标可以用小黑板显示、放幻灯片、教师出示卡片和教师直接口授等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模型、挂图、标本、实物,为学生自学创设情境,提供线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达标信心。

思考题是达标的主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便于学生掌握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思考题阅读教材,观察有关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自学实现识记及部分理解层次的基础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十四

a.活的种子是指种子的胚是活的。

b.所有的植物都具有种子。

c.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d.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a.新引进的物种品质优良,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强,成为一定环境中的优势植物。

b.引种的植物到新的.环境,发生了有利的变异,成为一定环境中的优势植物。

c.引种的植物在新环境中是珍贵物种,因为人们的保护而成为优势植物。

d.引种的植物在新环境如果缺乏天敌的制约,会迅速蔓延扩张成为优势植物。

a.利用植物来维持空气中碳-氧平衡。

b.利用植物来改善当地的气候。

c.利用植物来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

d.利用植物根的吸收和固定功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下列关于蕨类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一般具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器官的分化。

b.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c.蕨类植物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d.蕨类植物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篇十五

本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语言较为平淡,不够柔和;学生的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等。

总之,我的这堂实验课只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8710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