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优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0:35:04
最新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优质21篇)
时间:2023-11-14 10:35:04     小编:影墨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确保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同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阅读一些优秀教案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一

要求1、认读11个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介绍南沙群岛的有关知识。

二、由原题《生命禁区的太阳花》做引导。

1、什么是生命的禁区?文中指哪儿为生命的禁区?为什么称这里为生命的禁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太阳花在北方称为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指名简单介绍)。

3、为什么南沙战士回把这种不起眼的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章内涵。

1、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我们的守礁官兵数星、望月、听涛、思乡。即使再艰苦他们没有忘记祖国人民的重托。文中战士们的哪些生活片段让你深受感动,找出这些生活片段,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汇报a、缺淡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岛才能变绿;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为此,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的储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亲人却是无比的慷慨。

从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战士们对祖国亲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你的感受。

(给病人治病、帮助修整渔船、送300千克的水)。

这300千克的水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蕴着什么?

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样的心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每当政委看这幅画时,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到:齐读(谢谢——幸福)。

这几句表达了守礁战士怎样的心声?(谈感受)复备课。

四、扩展练习: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战士,你想对祖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2、如果你想给南沙的战士写一封信,你最想说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战士,你又想说些什么?

4、如果……。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韧不拔、无所畏惧。

生命禁区的太阳花。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北京申奥成功,想到自己身为10年的体育记者以及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奥运、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热爱体育、热爱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等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有关奥运方面的教育,唤起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

教学构思: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理解本文的内容,然后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后练习题中句子的意思。然后小组间讨论交流,集体订正。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补充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奥运会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疑读,确定精读感悟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这是个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义?这个标志呢?

2、2003年7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同学们看图片,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主办国,你们能谈一谈去年7月13日那个不眠之夜你的心情吗?(请学生回答,说说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全国人民的心情也是这样激动,让我们看看当时全国人民欢乐的场面。

3、是啊,多少年的追求,多少年的渴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作为一名曾亲临奥运赛场,采访过奥运明星的体育记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的情感:

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溢彩流光:光彩闪烁流动,形容非常好看。

沁透心脾:欣赏美妙的乐曲,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对待。

锱铢必较:在细微的差别中决出高低。

2、同位议议初读感受。

3、组织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的?作者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作业设计:

1、查找有关奥运的资料。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以朗读为主,抒发向往奥运之情,出示奥运资料,学生读后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读书讨论,感悟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

1、再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向往奥运的什么?

2、在作者的向往之中,哪一点也是你最向往的?反复阅读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相机播放申奥录像。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

1、小组内的同学间互相交流资料。

2、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学生阅读。

3、再谈谈你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4、小结:是的,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由“东亚病夫”成为体育强国,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北京,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奥运圣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

1、感情朗读课文。

2、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

四、写写想象作文《2008,我的奥运》。

1、指名说说自己梦想中的奥运会。

2、谈谈2008年,你会为奥运做些什么?

3、学生写作文。

作业设计。

1、你喜欢哪些奥运明星?选择其中的一位,与班中的体育爱好者就2008奥运会搞一次模拟采访。

2、收集有关奥运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体育:相对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客观性。

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友谊、进步、发展。

向往奥运,好梦成真——北京申奥成功。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习课文。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四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品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自渎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交流讨论,感受乡村月夜美好,体会师生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感受师生间深厚情谊。

第一课时。

一、引入猜想,激发阅读兴趣。

“晚上”是静谧的,“月光”会给人清爽的感觉。《有月亮的晚上》向我们展示了山村的秋夜,一片纯净的长天,一轮皎洁的圆月。这迷人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渎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1、师:读完课文,说一说:《有月亮的晚上》这篇课文记述了怎样的故事呢?(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乡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

2、通过自读课文,你觉得乡村孩子快乐吗?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师伴学—高歌散学)。

第二课时。

1、出示中心话题:师:“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拔。

学生:

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

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

老师:明亮的月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流淌到师生相伴的岁月。的确,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大家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老师:有月亮的晚上,真美,那么这个美丽单指景色美丽吗?

(月夜里的美不仅在月色,还美在有月亮的夜晚发生的事情留给人的美的享受。也就是师生之间相伴的岁月,那师生间的深情厚谊。)。

再次品读全文,在感受“踏月上学景色美”,“教室伴学意境美”,“高歌散学情趣美”的同时,感受自始至终流淌在师生心间的美好情谊。

表达师生情谊,人与人之间美好情谊的作品不计其数,课下搜集有关作品。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五

1、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5、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自读自悟。

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最令人羡慕的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绿油油的田野深处那件装满作者整个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小屋里都有什么?体会小屋的简陋。

2、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

3、离开小屋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4、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要背诵的段落,适时给学生背诵的机会,引导学生交流背诵的技巧,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便于学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五、小结。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积累内化。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巢、蹈、躁、睬、傻、蜗”的写法。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练一练。

蹈、躁、睬。

滔、噪、踩。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同学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五、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写生字。

2、预习12课。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七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有感情朗读课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两位叔叔是谁,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们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文学的自然过渡。)。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练读2至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空、员、失、半、平、穿、洗。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用“空、平、洗、杯”等字扩词。

(5)用“要想……必须……、要想……得……、为了……都……”各说一句话。

(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现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洗)教师范写。

2.学生仿写,师生评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丰富对“趣事”的感知。)。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1.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八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前过去。

(2)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复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东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君听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这句话写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九

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一、审题质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

(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

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板书:花多如潮)

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

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在枝头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将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着自己的喜悦?(让学生大胆想象)

d、这么多的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e、现在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盛如潮)

(3)、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引导质疑:为什么无风花也在动?

b、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c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d你们怎么理解“有一种生命在不断扩展?”

e、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生命的魅力吗?

概括花与潮的关系 (板书:花动如潮)

(4)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板书:花声如潮)

a、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b、还会有些什么声音?

c、这些声音是作者听到的,为什么还要写上一个“也许”?(讨论)

d、是啊,正是这朦朦胧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让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声。

e、通过朗读来表现这隐隐约约的声音?

f、能试着背一背吗?

g、概括(花声如潮)

小结: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看花人蜂拥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体回归

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吧。(读三个句子)

四、分工积累

1、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会儿,一起展示你们的成果。

2、展示背诵成果。

附板书: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动如潮

花声如潮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1.整体把握,抓准情感主线。

2.以读为主,结合讲、思、议一起理解内容。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概括出三件事。

3.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象,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

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象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

四、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一

出发咯!山是那样的青翠,路是那样的颠簸,小鸟自由自在地在路旁吃食,忽听车声,忙让路,扑腾着翅膀飞到树上欢迎我们的到来了。小车带着我们翻了二座山,弯弯转转,耳朵有点嗡鸣了,这是路途远的问题,还是海拔高的原因呢?从一路的欢笑到渐渐地安静,其中滋味只能慢慢体会了。虽然一路辛苦,路小道又弯,而且时间长,但还是非常值得的。快到目的地了,再经不起一点的被甩,迫不及待地下车了,走路定定神吧!听说那地方叫蚊子坪吧,不知为何会取这怪名字?不理会了,静心观赏吧!此处空气清新,水清见底,几座成片的桉树山,神奇美妙。深山之处隐藏着几户人家,幽静的环境立增生机,公路刚刚建成,直通村庄,难以想像以前人们生活的画面,如此的陡坡,泥泞不堪的道路,路小而无任何防护措施,他们是如何穿梭在山林中。如今政府工程做的如此到位,我们当代人坐享其成,真感幸福。

回归大自然的生活美妙而有趣,我们真应该多到农村体验生活,开拓视野!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三

四川省三台中学陈国林。

从师,《师说》的主旨。

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第二段有明确充分的提示。作者先是沉痛地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然后通过对比从三方面具体阐述:“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一言以蔽之:“耻师”。

不过,在这“耻师”的时俗中,有李氏子蟠行“从师”之古道。作者为嘉奖他,更主要是站在宏扬儒教的“国子监四门博士”的立场,抨击“耻师”时弊,呼唤重兴“从师”“荣师”风尚。这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和目的。

第一段从“古之学者必有师”谈起,分析教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再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出发,肯定“人非生而知之”,从反面假设,推出本文的主旨--“从师”。并接着以己为例,论证“从师”这一主旨,顺便得出从师的标准--“道”。

第二段,由古及今,由己及人,批评不从师即“耻师”的'现实。

第三段,再回到古代,一方面继续论证“从师”的主旨,另一方面辨证地分析师生关系,实则从更深层次论证“从师”主旨:“从师”有广泛的可能性--“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巨大作用--“贤于师”。

把“从师”作为全文主旨,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论证简洁有力。

取之尽锱铢,《阿房宫赋》第三段的中心。

课后练习和很多资料,都把“秦爱纷奢”作为第三段的中心。事实上,第三段中的长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采用骈句形式和对比手段,指出修建阿房宫穷尽天下人力物力,阿房宫内的靡靡之音淹没了被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夫”和“工女”的痛苦呻吟。这是“取这尽锱铢”的形象化、具体化,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描绘“秦爱纷奢”。而以“取这尽锱铢”作为中心,后面天下之人的怒,阿房宫成为焦土更顺理成章。

虚心,古今意义不同。

从整体上看《谏太宗十思疏》和唐初盛行的骈体文一致,三段中排偶形式都比较明显,文章追求对仗工整的目的十分明显。这是我们判断一些语言单位是否是古今异义大语境和总原则。

第三段“诚能”二字统领“十思”,每一思,三字组成的动宾短语引出思考的对象或情况七字表明思考的内容,每小句以“则思”二字开头,每两思的内容相或相近结构也大体一致。其中七八两思更是如此:“虑壅蔽”和“惧谗邪”都是动宾短语,“虚心”“纳下”“正身”“黜恶”也都是动宾短语,“虚心”和“正身”都有使动意味,因而“虚心”语义和结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他植者是《种树郭驼橐传》的主体。

《种树郭驼橐传》是一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而不是一篇普通的人物传记,作者作传的目的并不是记述人的生平,而为了表达某个观点。本文主要记述了郭驼橐种树的效果和他的语言,很像的一般的人物传记,很容易使用权人误以为主要人物形象是郭驼橐,但从全文看,并不是样。

“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实际上是把“他植树者”使“木之性日益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和“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卒以祸之类比”;而不是把“郭驼橐”“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长人者”类比。文章是“传其事以为官戒”,而不是类比出“官理”。郭驼橐说的话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经验来对比他植者的教训。

邮政编码:621000。

通讯地址:四川省三台中学。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四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五

1.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播放光盘:斗兽场里奴隶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

2.看了影片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4.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播放光盘)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六

作文。

第六单元的作文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那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六单元,欢迎大家阅读!

一眨眼,我踏入了毕业班的校门。时间过的真快啊!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小学生活,我不禁觉得有种怀念的感觉。

记得有一次,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我在一次跑步比赛中摔伤了。膝盖上的血不住地往下流着,我额上真冒汗。同学们看见了,都很紧张,仿佛是自己摔伤似的。很快,几位同学把校医带来了,校医对我的脚做了些简单的处理后,就对我说:“你的脚伤到骨头了,要一个月在家休息,否则会让病情恶化的。”我要一个月在家休息吗?那怎么行?我的功课怎么办?我的学习怎么办?我掩面叹息着。就这样,我躺在床上,对着“度日如年”的日子,模糊中,我好像听到了妈妈担心的话。“那孩子的脚如果恶化了,那他永远都不能走路了吗?”

我害怕极了,只能暗中祈祷我的脚能好起来。到了晚上,妈妈领来了我的同学!天哪!他们怎么来了呢!同学们对我说:“要好好养伤哦!等你的伤好了,我们再一起学习、玩耍!我们今天来是为你讲解一下今天老师教的内容的。”

我简直不敢相信。同学们竟然来看我了。我觉得好温暖,全身热腾腾的,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能有这种身心都很不错了。

这件事就像石头一样,永远刻在我的心中,像一个护身符一样,激励我成长,使我难以忘怀!啊,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眨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过去了。我的母校,绿树成荫,书声朗朗,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留下了多少童年的足迹,多少快乐的笑声。小学的生活是多么难忘啊!

回首往事,我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表达着我对母校的思念与感激。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是柯桥小学,那里有着我好多朋友。我在一年级五班,我有一个外地的好朋友,她总是用左手写字,老师让她纠正过来她都不听,可能是纠正不过来吧!后来,在我将要上二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转了校区,我又开始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老师!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我又结交了许多朋友。

最重要的一个学期来临了,那就是六年级,这个学期如果不抓紧,那我以后可就完了,这个时候就像我们老师说的,火烧到眉毛了,应该是最着急的时候了!眼前,我还没考上一个重点中学,我心急如焚,凶狠希望自己知道无穷无尽地知识。

在母校老师的教诲下,我得到了许多。我得到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老师的金玉良言和新的知识,使我成为了一个有知识懂礼貌的好学生。在小学生活了六年的我,今天已经是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了。还有两个月,我就要离开陪伴了我六年的母校,小学的生活使我过得充实、快乐,更使我难忘。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已是六年时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要说起小学的事情,我都不知从何说起。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将分别了,那时的我们以有了深厚的友谊,有了深情的厚意,还有了难以抹去的记忆;让我更舍不得与你们分离,与六(1)班分离。

也许有的人会想到用qq啊或《同学录》之类的来记载同学们的事情。用qq视屏来看你的同学,你会觉得完全没有现实中的好;而同学录制不过记载下哪一个年龄段,你的同学怎样怎样,并没有肯定未来。还跟你一起读初中的同学自然是有所好处,可是与你分别的呢?你能把他们长大后的都记录下来吗?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了。

哎,岁月悠悠。我似乎记起了小学的快乐事:初次春游,我们去了师范大学,最后一次春游,我们去了尖峰山,烧烤不怎么爽,爬山最好;运动会上初次拿奖,跳高第一名,最后一次,一百米第二……小学生活,我不会忘记。

我只能用着诗句来表达我的心情:“碧云天,黄页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原友人早相见!”我的小学生活,我的童年,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母校,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七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海子,并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意境,体悟诗人的心灵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八

一、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课时: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2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入。

2、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3、朱自清的《春》;杜甫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1、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回忆学习:作者听到、看到、想到――用诗表达热爱春天的感情。(由诗的改写引导学生尝试仿写诗,进行能力训练。)。

2、出示朱自清《春》学生倾听,看看作者是抓住春天的哪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美好的春天的。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发现春天在哪里?

4、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对春天的理解)。

(二)在我们周围,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三)描写春天的资料有哪些?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四)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十九

1.对于这样一个剧本,你们想做些什么?(分角色朗读)。

2.你们最想读剧本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对于不同角色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回答)。

4.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5.分小组练读。

6.各小组比赛读。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二十

一、活动目标: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按学生的兴趣以及有关马的知识性质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三五天内进行收集整理,小组归纳相关课题的知识;

活动课展示,由每个小组的组长主持本组的展示.。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树立崇尚真知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真知的能力,重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资源与教具:报刊、书籍、字词典、投影仪|、其他相关资料.

四、活动展示:

1.教师播放的歌曲,导入课题.。

3.下面有请第一个小组的组长上台,主持你们收集内容的展示.第一小组组长上台主持:

第二组组长()上台主持:以此往下请出其他各组的组长主持课堂.。

5.第六组组长主持完,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是先成为千里马重要呢?还是先有伯乐更重要?

6.生讨论。

四、教师小结该课:

(附各组课题及要求于后)。

各组课前收集课题及要求:

一组:收集有关马字的书法演变历史,课上板书之;

收集古车马知识、名马知识,各派代表讲述.。

二组:收集有关马的成语、俗语、名句.录于灯片;

课上读之,并每人解说其一.。

三组:每人用自己的方式画一幅马画,课上展示,评优.。

收集徐悲鸿的》八骏图》,展示,并每人给这幅画一句话的评价.。

四组:课上派代表读教材中收录的有关马的文艺作品,

每人围绕任一作品对其中的马的形象说一句话.。

五组:收集有关马的故事,课上讲这些故事.。

六组:录韩愈的》马说》及译文于灯片,课上齐读,

代表译之,代表评之.。

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检索资料的具体任务后,人人都是主人翁,为了在课上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他们努力查找资料,咨询教师,共同探讨。课前,他们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和同学,和教师探讨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会了检索资料,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

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于课前,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每个组都分派了一个主持人,主持本组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前是导演,课上则退居二线,成了配角。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课后我问一位同学喜不喜欢这样的课,他满心欢喜的告诉我:爽呆了!我们准备的材料,根本就没法展示完。

不足之处:学生主持活动,缺乏经验,时间把握不是很好,个别组别出现了超时现象,影响了其他组的展示时间。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9041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