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音乐教案(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2:42:13
湘教版音乐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3-11-14 12:42:13     小编:JQ文豪

教案是反映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为了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长江之歌》。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3)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4)复听,体会合唱与独唱的不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交流知道的有关黄河的情况。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4)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1.导人: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听赏《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资料。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__×的节奏。

(4)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5.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动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生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她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来,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他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问题那样,被处死刑。当天晚上,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播放背景音乐),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师问:这首曲子大家听过吗?有谁能哼唱两句吗?

生答。

师: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刚才老师讲的美丽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家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在剧中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从此,《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走遍了世界各地。

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呢?

生答。

(出示歌页)。

二、初听歌曲。

(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学生听后,师问: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抒情)。

生答。

师: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生答。

师:有谁见过茉莉花吗?

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茉莉花图片。)茉莉花也叫茉莉,为白色的小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原产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它还是菲律宾的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它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来熏制茶叶。

三、演唱歌曲。

1、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的范唱录音,边听边在心里哼唱,感受一下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播放歌曲录音,与学生一起内心哼唱,边画旋律线。

2、师:现在,我们用哼鸣轻声练习演唱,请大家边唱边画旋律线好吗?

学生跟老师的电子琴用哼鸣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3、师:刚才的哼鸣练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学生回忆演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

师:大家记住的句子可真多,你们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句子啊?请你唱唱它们的谱子。

指生唱。

请前后四个学生一起试着唱唱歌谱。(提示学生唱好连音线,和比较长的句子。)。

请大家一起演唱一遍歌曲的谱子。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得流畅连贯,我们再唱一遍。

生跟琴唱。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填词演唱。

(和学生一起演唱,要求学生跟琴慢速演唱,在连音线处提示学生注意。)。

四、教师小结。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三

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风格比较诙谐,演唱速度较快。表现了在江边玩耍的孩子们遇到螃蟹并观察螃蟹,和螃蟹发生有趣故事的情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颇具情节性和戏剧性。这首歌曲共有三段歌词。第一段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段随着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顽童的脚趾被螃蟹夹住了,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脱,要甩脱螃蟹的大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曲推向高潮;第三段是顽童祈求螃蟹放开“我的脚”,充满幽默感。

这节课的受教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小幼稚,注意力容易松懈、分散或转移,但是他们敢说敢做,想象力丰富,爱唱爱跳爱玩,表现欲望十分强烈。他们一旦对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

唱歌《螃蟹歌》。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体验诙谐活泼的情绪,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律动、表演唱的形式来学习歌曲,并能运用四川方言和诙谐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学生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1课时。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聪明的你们谁能最先猜出答案。

2、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分厂聪明的孩子,一下就猜出来了。(出示螃蟹图片ppt)。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初听歌曲,感受节奏。

1、播放《螃蟹歌》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有关螃蟹的歌,歌曲中是如何描述螃蟹的?同学们,谁能说说螃蟹的特点啊?生:圆壳、八只脚、两个大夹子、横着走(示范动作)随后课件展示不同螃蟹的图片。

2、歌曲中不仅描绘了螃蟹的长相、形态,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是什么样的趣事啊?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你们听听歌曲里面的小螃蟹有多顽皮,它是怎样顽皮的?生:夹住我的甩呀甩不脱。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脱,要甩脱螃蟹的大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顽童祈求螃蟹放开“我的脚”,充满幽默感。

3、节奏练习:小螃蟹除了顽皮还喜欢吐泡泡吐咘噜吐咘噜吐咘噜吐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螃蟹吐泡泡的声音吧!课件展示节奏型并练习。

4、旋律练习: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ppt出示带节奏歌词前四小节。接着师唱旋律,生演唱歌词。

(设计意图:几次聆听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们有意识的听,更利于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在有意识的聆听中潜移默化地熟悉歌曲旋律,将枯燥的节奏、旋律练习用吐泡泡的形式游戏化,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歌曲打下坚实的节奏基础。)。

三、学唱歌曲。

1、再听歌曲: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节奏和旋律的练习,你已经基本掌握了歌曲的前四小节,我们再来一起听一听歌曲,这首歌中,有哪些字或者词与我们平时说的普通话是有差别的?生:哥、脚、河、壳......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出来了。(ppt标出相应字音)。

2、这是一首运用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相结合演唱的一首歌曲,同学们找出的这些词语都运用了四川方言的发音。

3、用四川方言朗读重点歌词:小妹妹小姑娘——幺妹好——要得。

4、哥、脚、个、硬、壳、河、脱由读到逐句旋律演唱。

5、随琴轻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四川方言的运用和音准。唱第二段。

6、最后一段语气要重一些,展现出歌唱者迫切想要挣脱束缚的心情。(加入双响筒)。

7、歌曲情绪处理: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脱,要甩脱螃蟹的大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顽童祈求螃蟹放开“我的脚”,充满幽默感。

8、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川方言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方言演唱歌曲,通过对歌曲情绪的处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四川童谣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语言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

四、拓展延伸:欣赏四川方言歌曲。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大胆、自信地歌唱。

3、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特色头饰。

教具准备:

钢琴、自制头饰、磁带、录音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这些小头饰和衣服漂亮吗?

你知道它们是哪个民族的吗?谁说对了就给谁穿戴上。

2、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大胆、自信呢,那你们能和着音乐欢快的节拍,走进教室吗?”

播放vcd《爱我中华》(在黑板上写着”欢迎你进入音乐教室”)。

3、提问:“我国有几个民族,你能说出都有哪几个民族?”

找学生回答。(民族资料)。(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这个民族所在的位置)。

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们都生活地幸福快乐,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每当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都载歌载舞地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4、你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

播放各民族的舞蹈。(vcd)。

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带领同学们学跳简单的有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

5、简单介绍各族的特色服饰。

藏族。

新疆维吾尔族。

蒙古族。

傣族。

汉族。

高山族。

各民族的舞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你能通过他们跳的舞蹈来区分是哪个民族吗?(播放录象)。

你跳得正棒,发给你一个民族小头饰。

6、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很棒,下面我们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表演各族的舞蹈好吗?(师巡回指导)。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这首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

8、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9、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10、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各族分别做汇报表演。

11、用已学过五种打击乐器和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碰铃、响板的节奏谱写出来(两小节)。

12、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乐于参加《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所带来的欢乐。

2、学生基本能随着老师的琴声自然地唱歌,能够和大家整齐地演唱《我们一起来唱歌》,较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3、在即兴填唱歌词等活动中,学生能大胆自信地作自我介绍。

教学重点:

在音乐声中让儿童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让儿童和老师手拉手成为好朋友,更让儿童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引导学生熹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培养良好的演唱、听赏音乐的习惯。

课前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节奏卡片等。

课时:

一课时。

教案内容:

2、一年级的小学生要结识许多新朋友,学许多本领。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一位新朋友——音乐娃娃。

(教师可准备一个音乐娃娃的头饰;也可戴一只白手套,在上面贴一个音乐娃娃,将娃娃的嘴做成可活动的,配上录音,会使音乐娃娃惟妙惟肖)。

3、(播放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音乐娃娃,今天我来担任小向导,带你们去参观美丽的音乐教室和奇妙的音乐王国。

4、带领学生参观钢琴、打击乐器等,让学生尝试敲敲、玩玩。听听好听的音乐和歌曲。

片段。

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的旋律。

2、小朋友在音乐声中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

_×|_×|_×|_×|。

(按节奏说名字)我们一起来唱歌。

3、六人一组,用接龙的方法说、唱。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提示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切忌喊唱。)。

(1)在空白处填词,师生分别作自我介绍。

老师:王老师。

小朋友:李小明或周萍。

(2)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创编的难度:

老师:你来唱,我来和,我是你的好朋友。

小朋友:你唱一,我唱二,我们一起来跳舞。

(3)完整演唱。

1、跟着音乐音乐走一走。

小猫走、小兔跳等)在教室里自由行走。

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动作,同时身体保持在停止瞬间的姿势,变成“静态造型”。音乐再进行时,继续行走。

听到音乐出现重音时,立即原地旋转一下,换一个方向后继续行走。

2、随着音乐,走进走出教师,要求有精神,脚步要踩在拍点上。

提示: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八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1、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看图片好阅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九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欣赏《亮火虫》。

初听《亮火虫》。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亮火虫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

复听。

三、歌词创编。

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唱一唱。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份小礼品。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四、音乐游戏。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_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_平原,_隧道,_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

太阳出发吧。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一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3.(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5.运动:

(4)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5)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6)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7)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二

一、组织教学:

教师有意在室中布置几盆花,学生随钢琴曲《春之歌》进入教室,按半圆形位置坐好。

设计意图:舒缓、柔和、优美的钢琴曲《春之歌》,加上几盆含苞欲放的花给学生带来的絮絮春意,引发出他们对春天思索的兴趣。

二、导入。

1、春天来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2、学生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学生自选头饰表演舞蹈剧:《春天在哪里》。

春天到了,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燕子飞来了,在枝头上高唱,小狗也出来了,小兔子也出来了,花儿开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发出芳香。蝴蝶、蜜蜂跳着欢快的舞蹈。瞧,小朋友们也跑来了。他们手拉着手,欢呼着,跳跃着,歌唱着美丽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学生舞蹈)。

春天是发芽的季节,我们是求知、憧憬的季节,春天是我们,我们是春天,春天和我们永远是伙伴!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春天的旋律,踏着青春的脚步,去拥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剧《春天来了》创造一种欢快、愉悦、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教学。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划拍方式为歌曲伴奏。

2、指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1、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和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实践采取不同的划拍方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点,从而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3、引导学生用歌声感受春天的同时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能力。

四、学习交流、展示及实践。

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歌(乐)曲、绘画作品、舞蹈等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集体讨论后尽量用“诗”“画”“乐”相结合的形式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去感受春天,赞美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带来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才艺得到展示,艺术能力得到提高。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本提供的故事配图、文字解说、乐器图片等相关信息,请学生讲讲这部作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说明魔法师的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新课教学。

1、教师简介《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曲作者以及交响诗。

2、完整聆听乐曲,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故事和情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

3、重点聆听?扫帚拎水?的主题。

(1)、第一遍,听出演奏主题的乐器。出示大管图片或实物,复习、巩固、深化对乐器的认识。力度上有什么不同,它与情绪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听后交流。

4、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了他怎样的启发。如果魔法师走了,小弟子以后会怎么样。

5、分小组编创音乐短剧,表演《魔法师的弟子》。教师先把几个主要的音乐段落剪辑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表演的片段。

疑惑也无需详细解答。音乐只有多听多感受,才会逐渐产生情感的共鸣,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体会其所表现的手法。

6、了解西洋乐器的分类。

(1)回顾教科书中相关的作品,聆听其中乐曲片段,复习学过、认识的西洋乐器。

(2)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请学生根据乐器的形状与构造,尝试对乐器进行分类。可结合?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连一连?等多种形式进行。

(3)对照教科书提供的插图,归纳小结西洋乐器的分类。

(4)聆听音乐片段,听辨演奏的乐器,说出是属于弓弦乐器组的还是木管乐器组的。教师可结合本课的聆听曲目《魔法师的弟子》和《波斯市场》,截选其中的段落提供给学生聆听,既能对音色进行听辨,又是为听赏做铺垫。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

3、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4、运用夸张的表情演唱歌曲《我快乐》,能在表演中有所创新。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一份自信——“我能行!”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唱一些熟悉的幼儿歌曲。

2、从齐唱中发现积极分子,并以此为切入口,唱好“开门戏”,打好“当头炮”。

3、要求学生自己报幕,内容包括表演者姓名,节目名称及形式等。

4、老师当场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给小朋友一份自信;遇到大声喊唱的同学,不要正面批评或嘲笑,而应委婉地指出“假如声音放小一些演唱效果回更好”

5、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的目光要更注意观察自信心不够的孩子,如安排他们齐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6、内容不局限,可舞蹈,相声等。

7、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要讲小话,节目表演完了要鼓掌致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三、活动评价。

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不但声音美,表情好,而且加上了自己编排的动作,真是出色的小歌手!

四、下课。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一教学重点。

1、认识弱起拍在乐曲中的处理。

2、通过创新想象及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

3、在分组创新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

三、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竞赛法。

四、教学媒体:

课件、多媒体、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

(二)1、导入新课—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响起,师有感情地引出导语:长这么大,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母爱。现在让我们伴随这美妙的旋律回忆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师生共同唱)。

一——澳门当年的心声,在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的同时,用我们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课件播放歌曲,提醒同学们用心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4、新课学习(施标),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师:让我们一起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字幕,师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音乐读字幕。

5、小小抢答赛。

师:请各组准备好答题板,看大屏幕——抢答题:

6、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情感并讨论。生各抒己见,师总结:

曲式a+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a。

7填词唱歌,思考: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表达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8聆听歌曲《东方之珠》,请大家说一说你认为最为好听、最为感人的乐句是哪几句?试着唱给同学们听一听。

9、创新擂台:

要求:根据你对《七子之歌——澳门》的理解和你的特长,有创意地表现歌曲,如:舞蹈造型、美术画、演唱形式的变幻、设计舞台演出背景、演出形式等。

(三)总结收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本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测标)。

(四)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

六、课后反思与小结。

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抢答,课堂擂台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预到音乐活动中来了,并且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澳门的地理、历史知识进行抢答,在游戏的同时,实现了学科综合,加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予意识,在创新表演中,各组组内交流合作,努力探究创造,各组互评,学生自评,从而完善了评价机制。

湘教版音乐教案篇十七

2、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9477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