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一个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可以通过提前制定大纲来帮助撰写。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一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熟读生词。
2、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读书方法,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活的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反复读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和"悄悄地"等细节描写中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作者是怎样通过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作品简介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写《秋天的怀念》时,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师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爱”。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3、讨论对母亲的初步印象,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了解,抓住文章中心“母爱”。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母爱的伟大。
1、探讨第一个“好好儿活”的含义
师提问:“在我拒绝了母亲看花的要求,并说“我活着有什么劲?”的时候,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其中还包含了什么?”读读书,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生思考第一层含义:忍住的是儿子的自暴自弃和坏脾气。
如:(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生朗读并理解:三个“悄悄的”充分地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小心、耐心、细心,因此,指导学生体会“忍”字中包含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师提问:“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师再次追问:“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
学生理解第二层含义: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
让学生再读读,抓住“整宿整宿”“大口大口”两个关键词,体会母亲病情的严重;让学生谈谈自己周围有没有和母亲相同病情的人,这些病人是怎样表现的?学生可能会说他们每时每刻都有亲人的照顾,想吃什么吃什么,并且接受先进的治疗等等,与文中母亲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加体会到母亲忍住巨大病痛照顾儿子的伟大与坚强,这样与生活结合对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让教材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接着我继续追问:“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
指导学生理解第三层含义:忍住的是儿子的病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
理解三层含义后,师作小结:母亲忍住了儿子的病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忍住了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忍住了自己的病痛,想要带儿子去看花,却遭到了拒绝,这时,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出示这句话。
学生再次朗读,在读中体会浓浓的母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二、精读课文,继续感悟母爱的伟大。
1、探讨第二个“好好儿活”的含义
师引导朗读:当母亲去世后,儿子终于和女儿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描写菊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
此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体会菊花的颜色及象征意义,积极交流探讨,让学生联系到人生,个性进行理解,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师作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了解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并没有说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都要泼泼洒洒,开得烂漫。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此处,配乐渲染: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母亲这句话的含义,就这样,他不再暴怒无常了。
通过赏析作者的作品片断,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在此借助作者的文章片断,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俩”的好好活。
在学生理解之后,感受母爱的力量,明白作者转变原因。
师结束语:母亲去世了,作者会想起母亲生前为他做的一切,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正是母爱的力量改变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位怎样用心良苦的伟大的母亲啊!让我们带着母亲的心痛,带着母亲的悲伤,带着母亲的不舍,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信学生能够走近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受母亲的崇高母爱,将自己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读书声告诉给大家。
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可替代的感情,请大家永远记住一句话: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母亲!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史铁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可贵。因此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来怀念他的母亲。其实,我们每天也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你感受到了吗?请同学们回忆、品位,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来谈谈妈妈对你的关怀。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布置作业:以母爱为主体,写一篇小作文。
2、拓展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二
(五大堡乡中心小学)。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一、揭示课题。
1、我在北京的清华附小工作,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
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到达哪个台阶:——正确、流利、有感情。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你怎么理解这个“味道”?
6.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1/41234下一页尾页。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b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总结。
: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
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5,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6.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
7、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黄了;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园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了;我再也听不到因为我发脾气母亲对我的说的安慰话了。
2/4首页。
8,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9,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
10、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引读,“又是秋天……”
13,因此,这33年的怀念里,也是他和疾病搏斗的33个年头。现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活”的生命层面,已经超越到了一种漠视和超然的境界。这深深的怀念,让她懂得,好好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他对好好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15,对于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
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6,因此,透过史铁生的和兄妹的“我俩要好好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俩”应该改成“们”。这句话应该说是“我们在一起要好好活……”
7,这里的“们”会指谁呢?是谁,你就说成你和谁,你想和谁,说你就和谁说,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活……”
8,就要离开课堂。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课题——你心中最终留下的是什么?
3/4首页。
9,如果你对“好好活”体悟到了特别的味道,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到那时,你一定能想起窦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怀念》。
10,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10.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我俩。
好好儿活……。
推荐理由:一直以来,“母爱”和“生命”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在这堂课,窦老师用“好好活!”将它们长成了一个树上的两个叉,它们偎依互筑,彼此交融共生。“好好活!”就象是史铁生肉里的灵魂,在千百里外的时空被不同的人磨着,借着灵魂的苦磨,他的文字洗涤了更多的灵魂。生命的思考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问题了,这已是芸芸众生共同关注的话题。这堂课上,学生们将一份感动深深根植在心底,但窦老师试图让孩子们带走的,却不仅仅是读出的这份感动,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思考。因为有了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因为有了和文本的亲密对话,因为有了和史铁生心灵的交融,孩子们此时的交流,显得如此真实亲切,自然有味。
4/4首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瘫痪、仿膳、豌豆、诀别
(2)用诀口头组词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通读课文
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叫?
二)、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三)、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作者运用一件件小事反复涌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体会道的?
3.谁能把刚才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读写结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回忆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4.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四
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
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
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在第二次看花中,你觉得母亲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明确:母亲很着急,急切地希望陪儿子去看一次菊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4、在第三次看花中,“我”和妹妹理解的母亲的意思是什么?请小组讨论。
明确: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了母亲希望我们乐观,好好儿地活下去的心意。
5、请带着感情朗读本篇课文。
(四)巩固拓展,对比阅读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非常有名,请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本文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关于母爱,世界上很多大文豪都有所描写或议论,请读一读龙应台的《目送》,说说他的理解又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母爱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说,母亲都让我们感动。诚如《秋天的怀念》怀念母亲,怀念那个秋天母亲想让“我”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你与自己的母亲有哪些故事呢?请运用本文所学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写一写你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下节课跟大家分享。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叙事散文,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研读。但是,本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伟大无私体会还不是很深,身体残疾又跟自己相距甚远,所以,应该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还应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对残疾和母爱的深沉有个更进一步的直观的深刻的体悟。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音乐声中,在教师深情地话语中,走进快乐的课堂。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了。
2、交流反馈。
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指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水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
学生默读,寻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学生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划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美美地读读句子,体会色彩的美:自己小声地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体会:如果把句子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指导朗读,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走进情景,美读课文。
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鱼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
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如境,以演促读。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吧。
师生互动演一演,
朗读指导:这么快乐的景象,让我们来快乐的读一读吧。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门打开了。
2、同学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3、积累背诵。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画一画秋天的雨。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六
刘春丽。
今天,又一次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觉得窦老师的课真是越来越精彩,让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下面就这节课我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以“走进母亲怎样好好儿活——探究‘我俩’好好儿活——思考‘我们’好好活儿”为交流的主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地说、补充说、选择说。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发展,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
在教学中窦老师把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为了体味母亲的这句“好好活!”,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读。交流“句中有这么一个字,‘忍’母亲在忍什么?”这一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心窗。老师不仅仅让学生体会毫不张扬的母爱之伟大,而是更多感受母亲用自身的行动来诠释“好好儿活”的真谛。
三、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的精彩,悟的透彻。
“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怎样读才是“读出感情”?今天窦老师作了一个示范,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后感悟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的结合起来,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教师让学生通过几个词的体会去感悟上下文。然后再把这种情感从语言中读出来。
四、迁移导行在读思结合、读议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受到了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窦老师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让学生把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以情导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效果非常好。
在窦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朴实、扎实、厚实、踏实、丰实。感受到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少一些花架子,多关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节课从设计到教师的授课都很精彩。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七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两课时。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
一、激情导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合作交流。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四、创新想象。
五、反思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被文中的母爱感动了,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
六、开放作业。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八
观看窦桂梅老师的课例已不止。
一、二次,每次都能从她的讲座或课堂上,让教育教学中某个模糊良久,不能释怀的地方,产生明确的认识。其间不觉茅塞顿开,心中不免为之折服。
一、尊重情感朗读的个性化。
情感朗读本身是因人而异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渲染了朗读的技巧,并将这种技巧“趋同化”。在形成“千人一面”的朗读模式的同时,忽视了个性的突出,理解的深浅。无疑,窦桂梅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相信今后的情感朗读将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了。
二、深度解析教材,复杂备简单教。
从窦桂梅老师对重点词、句、段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她研读教材的深度非常人所不能企及。比如在课文: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对“抓”、“扑”、“忍”的推敲,对层层深入,意义不同的“好好儿活”的挖掘,使一个精心入文,力透纸背的教师功力随处彰显。
另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行云流水一般,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指导与点拨,学生对最后一段的“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已理解得分外透彻。学生们发言中或高洁、或淡雅、或热情的生活态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反思自己的教学,又有几日能研读教材超过3遍呢?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说:“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三、学文前后相联系,深入浅出。
我清晰地记得,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母亲谢世之后,作者领悟了母亲的一番苦心,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这部分内容时,她用文章开头的语言反问学生:这时候他还会“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吗?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吗?”在同学们几个坚定的“不会”中,一种复杂又简单的感情——母爱油然而生,至于其如何伟大不言而喻。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来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深意。可能我们循着前人的路走,怕迷失了自己。但是当自己没有方向时,不妨去追寻别人的足迹。也许,这就是我看了课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吧!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怀念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理解。
母爱中有忍耐。
尊重。
挂念。
我怀念母亲。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朗读导入、入情入境
1、朗读《合欢树》片段。
2、引入:介绍史铁生生平。
【设计意图】:由课外语段导入,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自主阅读,初尝母爱
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2、师:既然文章写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也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哪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把这种爱和怀念给大家传达出来。
3、让学生在《秋日丝语》的旋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齐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是)
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播放音乐,让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母爱,并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重点择读,感悟母爱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主线,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
四、品析词句,体味母爱
1、史铁生活下来了,但他生活得怎么样?
2、师:那母亲生活得又怎么样?
4、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为了她的儿子活着的句子。(学生边读课文边画)
师:谁能说说母亲是为了儿子活着的。
师:反复读这段话并体会这段话说明什么?
5、母亲扑过来的是什么?母亲忍住的又是什么?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理解的情感来。(学生动情地阅读课文)
6、还能从哪里读出母亲是为了儿子。投影: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然后把关键词悄悄地删掉,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体会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7、透过这个悄悄地,你看出了母亲的爱是怎样的?
8、师:好!让我们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带着对母亲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师:谁能读出这种无私的、细腻的、谨慎的、小心翼翼的爱呢?(生读)
9、评价朗读,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以读为主,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教师精巧的设计,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声情并茂的讲解,表扬激励为主的评价,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开放的思维、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的想象、生动的语言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师生之间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拓展延伸,真情表达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母爱了吗?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让学生自由畅说,体会母爱。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大家说得太好了,把老师感动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对妈妈说:妈妈,我很想你。这里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发了,现在浑身都难受。以前你总说: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饭,我觉得你很烦,但是我现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边唠唠叨叨地提醒我。但是,妈妈,你放心,我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着千山万水,祝你健康,祝你永远健康。
2、母亲养育我们不容易,我相信每个人对于母亲都会有自己的报答,我也相信你们能够做到。最后,我们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劳善良的母亲幸福安康。
【设计意图】采用音乐,渲染氛围,以情动人,教师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换位思考、角色臵换,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亲人的感受,教师的激情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语言精彩、情真意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二
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读出韵味
读出思考
读出韵味
生答(秋天是美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是丰收的季节)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课前预习,生答)
史铁生取得的这一系列成就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母亲息息相关,他21岁时,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人生处于低谷,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两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为安慰。
师: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比如这节课我们要走进的--
生:《秋天的怀念》。
(课件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根据实际情况,追到有感情一步,请同学自选段落读出来,并找同学对他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的朗读精益求精,高标准要求呢。激励学生
师:给他们掌声!(学生鼓掌。)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同学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儿话音较多的两句读得很准。我们再读读。(读“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强化之为后文作铺垫。)
师:咱们平常说的这个“有感情”,怎么这么模糊!他有感情的读,是这样,可那位同学的朗读却是那样的。
生:有人声音细,有人声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
生: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
(点评:“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可什么才是“有感情”,确实是一个模糊概念。读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带这种感情可以,带那种感情也可以。“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既要尊重别人,又要读出个性理解。窦老师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读出韵味”了。)
师:让我们一起再大声提示一下自己。
生:读出韵味。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1、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
明确:两次。第一次母亲要推着他去,没去成。第二次去了,不过是和妹妹去的。母亲想跟他一起去看花,为什么他总不答应?(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根本没有心情的。)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读读课文,让我们体会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心情。
生:“双腿瘫痪后……”
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2、师: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点评:敏锐地抓住训练点,别开生面地进行语言训练设计,“树叶飘落”这一意象,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带着伤感,充满诗意,学生深情地坠入了“我”当时的情感之中。这语言训练中有丰富的,丰厚的情感。)
师:嗯,同学们都很有爱心。你们讲得道理很对,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学生停了停,开始议论,有的摇头,有的说听不进去。)
生:嗯,他也许听不进去。
3、师;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明确: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课件,生答)
明确:儿子轻生的念头。
师:好。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去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
【(1)忍住的也是自己的病情(原文)肝癌。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
生:没有。
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生:为了儿子!
师:正是因为儿子,她爱自己的儿子,才有忍耐。
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话。(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请再读课文,琢磨琢磨,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
【(2)母亲还忍住了儿子的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
师:母亲几次要求推着儿子到北海看菊花?
明确;两次。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生读)母亲不仅仅自己的病让自己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更会让她憔悴。
母亲是个爱花的人,就是说母亲热爱生活,也要让儿子像她那样接受现实,热爱生活。当儿子有去的意思--“什么时候?”的时候,母亲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儿子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当儿子说--“好吧,就明天”的时候。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可我又不耐烦的时候--“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竟然笑了,还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母亲把所有的苦都藏在自己心里。她还笑着--你看,儿子的话让她“喜出望外”,让她高兴得坐立不安。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让他学会快乐,面对未来充满希望。
【(3)师:好,带着你对“忍”的理解再读一读。(咱娘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 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在这个“忍”中体会又一层韵味。那么,再请同学默读课文。看看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师:好!会读书,请再细读读,看看母亲又是怎么“忍”的呢?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这里重复用了一个词,那就是说,母亲的忍体现在--
生;“悄悄地”。还有一处,也是“悄悄地”--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找的很好,(学生读,随机课件出示: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意选择一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3、因为母亲一说“跑”和“踩”,就会想到儿子的脚瘫痪了,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亲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说母亲在儿子面前说话特敏感。这个“悄悄地”体现了对儿子的歉意,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粗心,说话不注意呢?也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就连说话都那么小心。就是怕儿子伤心,她在儿子面前特别小心。
师:用个成语,那就是--小心翼翼!
【明确:2、不用上“悄悄地”呢,就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她想让儿子尽
【明确:1、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动静。如果母亲不是“悄悄地”,就那么随便的出去,根本就体会不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心。
师:把“关心”再具体些,就是对儿子特别的--
生:无微不至,也就是特别细心。
师:是啊,她的心比针尖还细啊。把你的感受送进去再读。(生读得较轻)。
师: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生读得很好。掌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品味,我们感到这“扑”,这“抓”后的“忍”--除了忍住对儿子的抱怨。还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这是一位怎样的忍啊。大爱无形。儿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让母亲苦上加苦--然而母亲依然是苦口--生:苦口婆心。(教师再次回扣“苦”字)
师:也是母亲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教师再次回扣板书“苦”字)
师:那么,“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生答)
【生1: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生2:现实已经这样了,未来还长着呢,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生3:正值壮年,你的路还长呢,更要坚强起来啊。
生4: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好好儿活。
生5:她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要找到一条好好活的路,让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压倒。
生6: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生:“好好活”!
师:所以,这“好好”两个字的韵味、复杂的情感都蕴涵在这里--母亲告诉儿子怎么去面对有残缺的生命的理儿,真是意味深长啊。同学们在下面好好读一读。(生自由品读。)
师:可是,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
生:好好儿活!(学生异口同声)
师:我们送进去,一起把这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师:你们懂了,儿子和女儿也懂了,所以课文最后一句才说--
生:“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很热烈,之后发言)【生答,读(好好活)
1: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读)
2: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读)
3:不管有多少秋风萧瑟,有多少风雨打击,人活着就要泼泼洒洒地笑对人生。就是说,要活出自己的尊严。(读)
4:我看,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灵里、在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也就是母亲让儿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师: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读)
师:你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好好儿活,文中的兄妹俩也正像你们一样,懂得了要好好儿活。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玻璃砸碎吗?(出示课件: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
生:不会!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墙壁吗?(出示课件: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生:不会!
师: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课件出示:此处让学生再次创造,和前面内容形成对照。)
生: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会想到母亲微笑着在窗前和我说话的情景。
师:原来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什么?
生;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死的心。现在,儿子终于知道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所以,他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他想象母亲是微笑靠在窗前的。因此,这回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会想,我绝对不会像这落叶一样死去,我已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掌声)
师:就这样,儿子不再暴怒无常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那句话,下面我们就来默读史铁生先生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生:他终于懂得了活着,好好儿活着,就是一种满足。
生:现在,在史铁生叔叔的眼里,活着就是一种幸运。
生:活着就应该满足。如果说史铁生懂得了痛苦,他把这苦当作一种别开生面的游历。】
师:对这样一位文学大师,因他对生命的理解,我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师:有谁知道,史铁生晚年的身体状况吗?(学生沉默)
师:由于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他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换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会死去。但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他是用笔表达他自己33年来是怎么个“好好儿活”,母亲在九泉之下会含笑九泉的。(擦掉“苦”)
伴随哀伤抒情的音乐,让学生阅读文章片段--
片段2: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师诵读此段)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全体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生1:不尽的怀念,这深深的怀念,这刻骨铭心的怀念--秋天两个字化作了母亲。
生2:他怀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亲啊。(该生泪流满面)
生3:其实,怀念的是母亲和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怀念的就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啊。
师: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学生个别读,最后齐读。韵味已和课前大不相同)
读出思考
生:面对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这些健康人更要好好儿的活。
师:为自己喝彩吧。(掌声)我们到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光是读出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还读出了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课件出示: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生:我们!
师:连起来读这句话。(生读“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生: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母亲,要好好儿活。
师:面对自己的家人要--
生:好好儿活。
生: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要好好儿活。
师: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我想问,今天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笑对人生,乐观面对所有的一切事!
生: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好好活。
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活出自己的坚强。
师:面对曾经煎熬过你的困难,你痛苦过,请把这一家人送给你的“好好儿活”铭记在心。
生:每天,当我们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这就是幸运。因此无论如何要好好活。
师:泰戈尔大致说过这样的话--每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这本身就是奇迹。你的思考和他不谋而合。(笑声)
生:上帝要你怎样活,你就要怎样活呗。
师:上帝要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该怎样好好活那是你的“运”。命和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声)
生:身体健康本身就是幸运,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们的一些打击啊,苦恼啊,在史铁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生:怎样才是“好好儿活”?该怎样“好好儿活”?我一时还说不准,让我再想想吧。师:亲爱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也确是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因此,“好好活”给我的思考是什么呢?愿意说出来和同学们共勉--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好好活”,我要说,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却是我们的心理残疾。下课!
总评: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从窦老师“为生命奠基”的课堂,我们感觉到了说不尽的精彩,获得的是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洗礼。
窦老师的课堂,疏密有致,粗细结合。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疏者大气,细者精致,不愧是大家手笔。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一层一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一组作品之中。新颖,简洁,深刻,广博。
窦老师教学艺术的“大手笔”还表现在她的“超越”。对教学主题的超越,对当下教学的超越,对学生要求的超越,对课内教材的'超越。从“母爱”到“好好儿活”,从“读出感情”到“读出韵味”,从“读出韵味”到“读出思考”,从《秋天的怀念》到史铁生的系列作品,从课堂教学研究到语文课程的建构,我们分明看到,窦老师就是一直在超越、超越、超越!
细处呢,细到对一句话、一个词含义的挖掘,对每一个学生发言的评价,甚至对范读时每一个音调的读法,课件中每一个画面的处理,都用心对待,不随意放过。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无不闪现着教师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细节展现出来的美,体现的是窦老师“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辉。
请看文本解读。窦老师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在抓关键词句教学方面,那“扑”,那“抓”,尤其是那“忍”的挖掘,可谓一“忍”三叹。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使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窦老师的朗读指导,也是精妙绝伦。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给学生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指导方法也别出心裁,她改时下流行的“有感情读”为“读出韵味”,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后感悟后,再让学生“送进去”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的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
窦老师的教学艺术,有人说是炉火纯青,那是有坚实的思想支撑。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以我的理解,“自觉”是对教师思想底蕴的要求,“自然”是对教学艺术的要求。思想赋予窦老师“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她大胆取舍,把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用“好好儿活”把一篇教材与多篇课外阅读文本串起来。在她的引导下,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一步一步地领略着“好好儿活”的意蕴。
因为窦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这些精彩,正是来自于老师激情的感染,来自于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于老师热情的鼓励。课堂上,窦老师全身心地投入,仿佛一朵燃烧的“玫瑰”(窦桂梅的网名),学生讣考、表达,展现着他们生命的精彩。在老师“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窦老师真正实现了她的语文教学目的:“为生命奠基”。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三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文章的始终。《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树立“好好儿活”的信念。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综合运用了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真情。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赏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2)合作交流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教学难点为:学习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设计的教学时间是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课文所写内容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在介绍作者的同时也就交待了课文的创作背景。因此我就设计了通过介绍作者来导入新课的方式。
在中国当代的文坛上,有一位“硬汉”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铁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铁生,从他所写的这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我从网上下载了本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问题,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回答。因为本篇课文作者是以“看菊花”为线索。
来写,我在本课时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为线索来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文中几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简要叙述。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第一次(第1自然段):。母亲是怎么说的?我什么态度?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母亲: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第二次(第2自然段):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这一个问题,只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做过多的分析。通过以上三看菊花的叙述,学生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情节和作者的感情变化,下面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三)、三看菊花见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感情线索,但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研读赏析时是各有侧重的,以避免授课方式重复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对第一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母亲与我的言行描写的对比中,发现母亲关爱儿子的深情,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一看菊花,对比之处见真情。
我:情绪上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四周的墙壁。
心态上悲观绝望:“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红红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觉。
母亲不愿看到儿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让儿子走出去,走出这个压抑的空间,走出心理上阴影。
总结:母亲生病,默默承受——儿子生病,脾气暴躁。
母亲生病,儿子毫不知情——儿子生病,母亲默默鼓励。
通过这样一个直观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母亲在自己身患身病的情况下,对儿子的暴怒无常依然能够理解并宽容,并坚强地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她对病痛的艰难忍受,对儿子的宽容理解、坚强鼓励都源于她对儿子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2、二看菊花,细微之处见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侧重于从细节描写方面来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明白母亲的爱不仅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最细腻的。
问题:从本段中找一找,你能从哪些地方发现母亲的细心,母爱的细腻?
学生在浏览、讨论后,会指出以下细节描写的地方,然后师生共同明确: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怕儿子看到窗外萧瑟的秋天景色而触景伤情。
(2)“她忽然不说了,比我还敏感”。
由于儿子瘫痪,怕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勾起儿子伤心。
总结:这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疼爱而又理解儿子,她在乎儿子的感受胜过她自己,这样的母爱是细腻的。
(3)这样的一位细心的母亲,怎么会让“她侍弄的花儿都死了”呢?
讨论后明确:这样一位细心的母亲,爱花的母亲,她怎么会漠视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无力。母亲病得那样厉害,还要为儿子日夜操劳,她柔弱的肩膀实在无力承受这么多啊!可她还是将自己的病痛隐瞒,唯恐自己的病情会给儿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点的负担,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啊!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第三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生活态度的变化,对应教学目标设计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第一次时,作者情绪上暴怒无常,心态上悲观绝望,可以从动作与语言的描写中看出来。例如:“望着望着天上,四周的墙壁。”“我狠命捶打,我可活什么劲!”
第三次时,“黄色的花淡雅,好好儿活”,对花的描写,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捡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决定和妹妹一起“好好儿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
是母爱促使了这一转变。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写母亲病痛的句子或表现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讨论一下:。
示例: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睡不了觉。
b.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已经病成那样。
“我”在生病时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完全忽略了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母亲却忍受着病痛和心痛鼓励儿子,这怎能不让“我”感到愧疚和自责呢?正是这种愧疚与自责,带给“我”心灵的震颤与反省,让我彻底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与懦弱,也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四、总结。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伟大无私的、坚强的母亲对儿子理解、宽容和关爱,也深情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
五、作业。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四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一、导入。
赞美母亲的古诗导入。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牵挂着儿女的安危,永远包容着儿女的过失,永远理解儿女的一切。因为有了母亲,我们才倍感幸福。就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里唱的那样: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样一位作家,在最青春年华的年纪21岁因病双腿瘫痪,就在这一年,他最亲爱的妈妈罹患肝癌永远的离开了他,他就是(幻灯片:史铁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检查预习生字词。
生:为什么怀念秋天?秋天怀念的是谁?
师:通过预习,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生: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怀念母亲。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的脾气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标句子,说体会,指导朗读。
五、品词嚼句。
一个21岁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如果你是他的弟弟、妹妹、朋友、同学,你会怎么劝他?生说。师读“我活着有什么劲!”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才能让儿子从心里改变。生读“我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2、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母爱是理解。请带着母亲的小心、理解再读这三句话。
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希望自己的做一个坚强的母亲,教会儿子也成为一个坚强的让你。
她忍着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还忍住了什么(病痛)。
“母亲病重”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简单介绍肝癌。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理解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师读“母亲常常肝疼……睡不了觉。”送这位母亲一个字“忍”!
再读课文。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五
通过朗读学习课文,让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爱、回报爱。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一步步的读书活动由浅入深地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怀念和热爱。
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录音机、钢琴曲、歌曲《懂你》。
1课时。
一、激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导语):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活动;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给我们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依靠自己的双脚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感悟、体验。
(出示课题、质疑)。
1、抽生读课题。(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次与一次读的不同)。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朗读品味、体会感情。
(一)配乐范读、初步感悟。
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想想: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听后进行交流。
(二)精读勾画,深入体会。
再自由读读,想想: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勾画出最能反映母亲品质的句子或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要求:在勾画的时候,还可以在旁边作作批注)。
(三)品读体会,悟境悟情。
1、抽生交流自己所勾画的句子。
2、齐读(让全班同学都能找到交流的句子)。
3、品味情感。(引导学生抓注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等方面进行品味,再交流。)。
4、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评议。
6、在品味和感悟齐读。
7、引导学生小结学法:交流——齐读——悟情——品读——评读——齐读。
8、按学法,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所勾画句子。教师参与到薄弱小组中进行学习。
9、重点交流: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尽量组织语言,汇报小组的观点。
10、品读赏析:教师出示文中佳句,学生品读赏析。
三、深入点题、释放情感。
1、文中有一段赞美菊花的段落,找一找。
2、自由读,从菊花体会到了什么?
3、文中有几次写到了花?找一找。从这几次写花中写到了我和母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绪。
1、读了课文,也许你正被文中的母爱所打动,也许被你正享受着的母爱所感动,老师也沉浸在母亲的深深关爱之中,让我一起听听满文军的《懂你》,感受那份深深的母爱。
2、多想,告诉你,告诉你我多么的想你……你也想你妈妈吗,勇敢地站起来,说说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3、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我母亲。
暴怒安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篇十六
教学目标:
透过情感触摸文字,理解文章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逝世7年。你觉得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不猜测,从文字中推测出来。
预设:痛苦、愧疚、思念、后悔、伤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边读边分析:
痛苦,身体上的,1段;
后悔,没有和母亲一起去看花;
愧疚,对母爱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写文章纪念。
伤心,母亲离世;
感激,感激母亲的教导,关心;
2、理解:当时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后来的我: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现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三、品读母亲,明确写法。
这之间的变化,有着一个人的功劳,母亲。她用什么办法让我走出生命的阴霾?
1、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母子对话,赏析“躲”“抓”背后的情感,儿子需要宣泄,母亲的理解及希望;(我语气的绝望、肯定)。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母子对话,赏析“挡”“笑”背后的情感,母亲的呵护及快乐。(我语气的无谓,母亲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动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亲为什么选择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征。
菊花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作者却从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结:看花是本文叙事线索,作者写母亲时候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四、朗读课文,总结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198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