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一
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我懂得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
我读了这篇课文,想起了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和范仔晨一开始是好朋友,但是到了最后,我们为了一点小事,就吵了一架。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我向范仔晨说了一声对不起,然后她才原谅了我。她给了我一包巧克力,我也给了她一个棒棒糖,就这样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以后我和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二
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风筝读后感。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耍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样人才会有进步。更加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本文以一分一总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的。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鲁迅写的《风筝》。
这篇文章写的是在鲁迅的故乡,二月时,大家喜欢放风筝。而鲁迅向来不爱放风筝,反而讨厌放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而他的小兄弟喜欢放风筝。一见着风筝就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发神。
一段时间后,鲁迅发现了小兄弟偷偷在杂物间里,用每天捡来的枯竹想做风筝。鲁迅一把抓断一支翅骨,又把它扔到地下,踏扁了,傲然走出杂物间。当鲁迅中年时,看了一本书,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才发现了当初的错误。当想去道歉时,小兄弟都已经全然忘却。
但可想到这也毁了弟弟的童年乐趣,在严冬的肃杀中,场面更冷清了。中年明白时,才想起以前的愚昧、过错,想起不该毁了弟弟的风筝。-->
最后,鲁迅很想向弟弟挽回曾经的过错。他想了很多办法,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和他一同放,但是,早已有了胡子的兄弟俩还能回到童年吗?鲁迅又想,等弟弟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心才轻松了。可是,弟弟毫不记得当初的事了。
现在,儿时的回忆,带着悲哀印在鲁迅的脑海中,严冬,给作者寒威和冷气。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三
我看了《风筝》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了鲁迅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才玩的,所以他很不喜欢风筝。鲁迅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兄弟。小兄弟非常喜欢玩风筝,而鲁迅又不让这一个小兄弟玩;每一次这位小兄弟想玩时,只好看一下天上的风筝。小兄弟不能玩风筝是还有一个原因的,就是他买不起。有一天,小兄弟在看风筝的时候,看见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非常高兴。而鲁迅却把这些行为看成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鲁迅忽然觉得似乎多日没见这位小兄弟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花园拾竹。鲁迅恍然大悟,便跑去很少人去的堆积杂物的小屋里,推开门,果然在什物中发现了他,他正在做风筝,鲁迅看到了马上把风筝给踏坏了,把小兄弟伶仃地留在了小屋里,后来他怎样,鲁迅也没有留心。
然而,鲁迅的惩罚终于到了,他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又想起二十年前那一件事,而鲁迅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在那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谈起了童年的往事,鲁迅正想求他的宽恕,小兄弟却说什么都忘记了,鲁迅的心从此只得沉重着。
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鲁迅是一个很不喜欢风筝的人,认为风筝只是没出息的小孩才玩的,最后,鲁迅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那时很后悔,因为鲁迅以为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那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鲁迅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常要拿东西去当铺,每天都要干家务,所以他认为玩是很浪费时间的,他自己不玩,还很固执,不让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他长大后后悔了。
我以后不能学鲁迅那么固执,对人要宽容。
读《风筝》有感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耍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样人才会有进步。
-->
-->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四
通过读《纸船和风筝》我知道了,松鼠和小熊是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的,一次,它们为了一点小事吵架了,后来还是借着纸船和风筝又重新合好了。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当我和好朋友的友谊发生不愉快时,要学会容忍和谅解,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五
翻开《自由风筝》,“十四岁对我来说,是人生已很重要的分水岭······可到了是十四岁,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变得犟头倔脑起来。”嗯哼,我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这是青春期,叛逆吧。”顺理成章地说出这就话,我不就是这样的吗?原来,潜意识中我还是知道自己有时是叛逆的。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巧合的与我的年龄一般,十四岁前他是一个乖小囡,顺从长辈,在学校里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到了十四岁,男孩自知理智很难控制感情,总觉得心里有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想要和母亲吵架,想要和父亲抗争,想要与老师闹别扭,想要对着奶奶大吼大叫,如果不这样做,心里就会觉得压抑很不痛快,憋得特别难受。就连左邻右舍,也感觉到他的桀骜不驯,没有人再称赞他是乖小囡了。有时候,望着母亲紧锁的眉头,望着父亲无奈的怒容,尤其是望着奶奶伤心的泪水,他的心里也会隐隐作痛。他的这些反思触动了我的心,仿佛心被揪起又重重地落下,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呐?很多时候,我们就这么僵持着,维持着一种仿佛真空的状态,我在真空瓶中,无法呼吸,想被解救,家人们在外面呼声叹气,而我却想听听不到,只看到失望的情绪流在瓶外,只看到,而没有勇气去擦干它们,缺乏的只是时间,能够让瓶中充满空气能够让我跳出来深吸一口气然后说“对不起”。
有一天他和他的两个铁杆朋友,长脚和瓶盖,互说最痛恨的事情,三个人最终的中心思想出奇的一致,恨的都一样,爱的也都一样,恨受管束,爱自由。然而长脚和瓶盖都有令他羡慕的自由经历,在他眼里看来,自由的生活是在十四年中遥不可及的,于是这样他就越发地厌恶自己备受管束的生活,觉得像是坐了十四年的监狱一般。
明德叔是他的邻居,是一个擅长做风筝、为人和蔼可亲的没有不良嗜好的单身汉,精力与时间全倾注在风筝上。他总是叫男孩帮忙抬大风筝,而男孩为这事却是十分乐意的,于是总像是跟屁虫一样跟在明德叔身后,看着风筝放飞。明德叔做了一只叫做“龙图腾”的巨无霸风筝,就在明德叔放起风筝,众人投向敬佩的目光切啧啧称奇时,瓶盖“悟”出了一番道理,他说,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一点也不自由,一点也不潇洒,总有一根绳子牵着它,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放风筝人的监视,命运在别人手中紧攒着,它发出哟哟的叫声,是在哭泣,在哀号,在悲鸣。男孩觉得自己跟风筝没什么两样,活得窝囊,活得憋气,活得不开心。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六
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在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说的是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儿,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做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是出于儿童的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鲁迅看到了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于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样才会有进步。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沉厚重,体现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关注社会的情感。
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
大悟,发现他偷偷地做风筝时,“愤怒地”“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面对“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着”,最后“绝望地”留在小屋里。这些人物描写,仅寥寥无几,就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神情呼之欲出。“我”为兄长,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所以当自己骄横地踏碎他的梦想时,他毫无反抗之力。
作者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与小兄弟的形象想对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长的威严。
每一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让他自由自在,就像蓝天下飞翔的风筝,不要扼杀儿童的天性。
我看了《风筝》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了鲁迅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才玩的,所以他很不喜欢风筝。鲁迅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兄弟。小兄弟非常喜欢玩风筝,而鲁迅又不让这一个小兄弟玩;每一次这位小兄弟想玩时,只好看一下天上的风筝。小兄弟不能玩风筝是还有一个原因的,就是他买不起。有一天,小兄弟在看风筝的时候,看见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非常高兴。而鲁迅却把这些行为看成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鲁迅忽然觉得似乎多日没见这位小兄弟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花园拾竹。鲁迅恍然大悟,便跑去很少人去的堆积杂物的小屋里,推开门,果然在什物中发现了他,他正在做风筝,鲁迅看到了马上把风筝给踏坏了,把小兄弟伶仃地留在了小屋里,后来他怎样,鲁迅也没有留心。
然而,鲁迅的惩罚终于到了,他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又想起二十年前那一件事,而鲁迅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在那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谈起了童年的往事,鲁迅正想求他的宽恕,小兄弟却说什么都忘记了,鲁迅的心从此只得沉重着。
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鲁迅是一个很不喜欢风筝的人,认为风筝只是没出息的小孩才玩的,最后,鲁迅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那时很后悔,因为鲁迅以为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那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鲁迅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常要拿东西去当铺,每天都要干家务,所以他认为玩是很浪费时间的,他自己不玩,还很固执,不让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他长大后后悔了。
我以后不能学鲁迅那么固执,对人要宽容。
读《风筝》有感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耍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优
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样人才会有进步。更加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本文以一分一总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七
鲁迅先生的《风筝》,描写的是:“我”不允许弟弟玩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待“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后,对自己的粗暴深深的懊悔,同时,也折射了旧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儿童精神不被虐杀。
在那个很多年前的北京的冬日,鲁迅独独不喜欢孩子们喜爱的风筝,他认为那漫天飞舞的美丽风筝是孩子的庸俗和无知,以至于讨厌起来,对此更是不屑一顾,看到之后的感觉是鄙夷,对此所不齿的。当还是童龄的弟弟看着那些可以带着灵性飞上天空的鲁迅的讨厌物时,鲁迅给弟弟的是长辈的控制和教训。
但是正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样的,弟弟在那个破落的隐秘地方用心做着“叛逆”的风筝,那只漂亮的、经过弟弟呕心沥血的作品在即将完成的时候,碰到了鲁迅,鲁迅带着那种不容侵犯的长辈尊严将那只可以飞翔的翅膀折断了,而且是怒不可遏。在文中鲁迅描述到弟弟见到他的表情:“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他很惊惶的站了起来,失了色的瑟缩着。”
读到这里,我的眼前出现了那个可怜、惶恐的孩子的脸,那是一张多么期待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童年快乐的脸,而那个美丽的梦在一阵惶恐不安中被折折,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痛阿?那种心痛是一个已不生活在童年的成年人所能体会的到的吗?那是在夺取了一个孩子渴望已久的美丽的梦的残忍,那是在占领一个孩子的美丽的心灵啊!弟弟惊呆了,因了这些,所以才有了这一番的令人默然震动肝肠的痛苦。
终于,鲁迅懂了,他在多年以后懂了那个本该属于弟弟的梦,那个我们用成年人的眼光看似可恶的美丽!他感觉到了那种愧疚是对自己的惩罚,他要惩罚自己了。向弟弟谈起那件事情,而弟弟却以“不曾记得”的态度来抚慰着哥哥的愧疚之心。这就是弟弟的善良,这就是弟弟对于哥哥的理解。
我读到了这篇文章中弥漫的淡淡的哀伤和惆怅。这种惆怅从看到天上飘的风筝时已被勾起来。然后记忆回溯。许多人回忆起童年,多是阳光灿烂的。因为那时简单,还不懂得人情世故。然而作者为何会想到自己无心所做的一件错事?这件事在别人看来,或许能够轻描淡写地归为淘气。而他却以为自己是进行“精神的虐杀”了,心里时常有着很沉重的愧疚。
童年时所做的事情,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有的人一生不断摒弃弱点,逐渐发展起健全的人格;而有人却为童年的遭遇深刻地影响着,这种影响或成为性格上的缺失,或成为心灵上沉重的包袱。
身为一位中年人的鲁迅,为着二十年前的旧事而内疚。他一定善良,并且足够敏感。这是一种良心上的自我指责与修正。这种不断的自省使他走上正确的道路,也使得他的人格愈发高尚。
思绪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孩子们有的时候以为可以和老师、父母分享的快乐,而在我们大人的眼里是多么的不成熟,以至于让他们用天真所换取的是斥责和不屑。所以,课堂上、课堂外,学生们看老师的眼神变了,他们认为老师和自己再也不是同路人,老师是不能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投沙包和疯跑的人,老师就应该有个老师的样子。
理解孩子,保护那片美丽的童心之园,或许你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里多了一份自然的.真切之美。
鲁迅的风筝读后感篇八
翻开《自由风筝》,“十四岁对我来说,是人生已很重要的分水岭······可到了是十四岁,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变得犟头倔脑起来。”嗯哼,我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这是青春期,叛逆吧。”顺理成章地说出这就话,我不就是这样的吗?原来,潜意识中我还是知道自己有时是叛逆的。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巧合的与我的年龄一般,十四岁前他是一个乖小囡,顺从长辈,在学校里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到了十四岁,男孩自知理智很难控制感情,总觉得心里有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想要和母亲吵架,想要和父亲抗争,想要与老师闹别扭,想要对着奶奶大吼大叫,如果不这样做,心里就会觉得压抑很不痛快,憋得特别难受。就连左邻右舍,也感觉到他的桀骜不驯,没有人再称赞他是乖小囡了。有时候,望着母亲紧锁的眉头,望着父亲无奈的怒容,尤其是望着奶奶伤心的泪水,他的心里也会隐隐作痛。他的这些反思触动了我的心,仿佛心被揪起又重重地落下,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呐?很多时候,我们就这么僵持着,维持着一种仿佛真空的状态,我在真空瓶中,无法呼吸,想被解救,家人们在外面呼声叹气,而我却想听听不到,只看到失望的情绪流在瓶外,只看到,而没有勇气去擦干它们,缺乏的只是时间,能够让瓶中充满空气能够让我跳出来深吸一口气然后说“对不起”。
有一天他和他的两个铁杆朋友,长脚和瓶盖,互说最痛恨的事情,三个人最终的中心思想出奇的一致,恨的都一样,爱的也都一样,恨受管束,爱自由。然而长脚和瓶盖都有令他羡慕的自由经历,在他眼里看来,自由的生活是在十四年中遥不可及的,于是这样他就越发地厌恶自己备受管束的生活,觉得像是坐了十四年的监狱一般。
明德叔是他的邻居,是一个擅长做风筝、为人和蔼可亲的没有不良嗜好的单身汉,精力与时间全倾注在风筝上。他总是叫男孩帮忙抬大风筝,而男孩为这事却是十分乐意的,于是总像是跟屁虫一样跟在明德叔身后,看着风筝放飞。明德叔做了一只叫做“龙图腾”的巨无霸风筝,就在明德叔放起风筝,众人投向敬佩的目光切啧啧称奇时,瓶盖“悟”出了一番道理,他说,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一点也不自由,一点也不潇洒,总有一根绳子牵着它,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放风筝人的监视,命运在别人手中紧攒着,它发出哟哟的叫声,是在哭泣,在哀号,【】在悲鸣。男孩觉得自己跟风筝没什么两样,活得窝囊,活得憋气,活得不开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03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