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傅雷家书三个角度读后感篇一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书三个角度读后感篇二我感恩有你――《傅雷家书》。在你那无声的悄然诉说里,我茁壮成长。
封封家书,传达的不只是技巧与礼节,更是深沉的父爱。“但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我万分感动于傅雷先生对子女的关爱。读着《傅雷家书》,我想到了你――我的父亲。
窗外,如浓墨般黑漆;窗内,如白昼般明亮。我正为数学题而烦恼,笔尖在纸上渲染着墨迹,然后再草草划掉,反复几次依旧如此。我懊恼地摇了摇头。“吱呀―”门悄然而开,父亲来到我的身旁,默默坐下静观,然后对我说:“要静下心来,细心、耐心!”此时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对傅聪说:“你在考虑这许多细节的时候,必须心平气和,精神上很镇静,切勿烦躁,也切勿焦急。”我冷静,再冷静,执起笔开始再一次地验算,终于,柳暗花明!我欣喜地望向父亲,带着些许自豪。父亲的嘴角微微上翘:“凡事都要细心、静心、耐心,就一定能成功的!”白炽灯静立于桌上,散发着温暖柔和的光。
舞台上,所有灯光汇聚一处,台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嘈杂喧嚷。我紧握竹笛的手愈发冰凉,紧张地不停颤抖。蓦然,一只温热的手掌轻抚我背,雄厚的男音在耳边响起:“不必紧张!练习了那么多次了,就当再来一遍吧!你是在享受它,并不是演奏它。”抬头,我对上父亲深沉的目光。“看谱的时候不妨多哼,弹的时候尽量少哼,尤其在后来,一个曲子相当熟的时候只宜于‘默唱’,暗中在脑筋里哼。”傅雷对即将上台演奏的傅聪也是这么说的。我想,听傅雷先生的,听父亲的,我肯定可以的!心中的紧张如冰融化。走上台,举起竹笛,深呼吸,我开始用不一样的方式,诉说着故事。人群里安静无扰,唯有音符在大厅上方环绕飞旋,深沉而美妙。
《傅雷家书》,感恩有你,谢谢你教会我待人处事的道理,更明白父爱竟如此深沉温暖!父亲啊,感恩有你,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踏出每一步,因为那每一步中,都填满着你深沉温暖的爱!
傅雷家书三个角度读后感篇三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母亲不会写字,所以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丢脸,待到长大以后, “我”仍旧是母亲的牵挂,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我”其实就像是q字母里头的那条小小的尾巴,是母亲永远放不下的那头。其实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担心,父母的严厉指责其实是关爱,父母的高标准其实是放不下。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不是还不够好,而是还不够优秀,不能自我、自觉的学习。其实最最放不下心、最最为我们骄傲、最最心疼我们的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只是母爱如q,父爱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书》当中的那位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一样,不是吗?
孩子还年少,就只身到国外留学,面对着语言和学业以及礼仪,为人处世等等的压力,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意见和鼓励,那一封封充满着期待和爱的家书,漂洋过海,将父母的牵挂和思念送达到孩子的身边。_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这么多封的家书难道还不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吗?期间有一次没收到信就坐立不安,这难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担忧吗?
信中有这位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也有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当孩子获得荣誉时的那种骄傲,当然也有对孩子感情上的疏导。我想,这是每位父亲,或者说是每位孩子都知晓的。不可避免的,这些家书当中也有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当你读到这些的时候是否脑海里会回想起父母那严肃的脸呢?现在是否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的尽量给,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读书。”,其实你可以在《傅雷家书》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时又能看看作为父母的他们是以何种心情来爱我们的。
或许你认为你独立了,长大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纠正。严厉并不是错,反倒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促进。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
成长,这是一个懵懂而艰辛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经历,而且必须成功的渡过,如果你还处在和父母的争吵、纠结当中,那么请你仔细地,带着感情和长大的决心去阅读《傅雷家书》,相信我,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三个角度读后感篇四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给予了无穷的期望和无尽的教导,看完傅雷家书,你认为傅雷家书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傅雷家书三个角度读后感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_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着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一些不好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我感恩有你――《傅雷家书》。在你那无声的悄然诉说里,我茁壮成长。
封封家书,传达的不只是技巧与礼节,更是深沉的父爱。“但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我万分感动于傅雷先生对子女的关爱。读着《傅雷家书》,我想到了你――我的父亲。
窗外,如浓墨般黑漆;窗内,如白昼般明亮。我正为数学题而烦恼,笔尖在纸上渲染着墨迹,然后再草草划掉,反复几次依旧如此。我懊恼地摇了摇头。“吱呀―”门悄然而开,父亲来到我的身旁,默默坐下静观,然后对我说:“要静下心来,细心、耐心!”此时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对傅聪说:“你在考虑这许多细节的时候,必须心平气和,精神上很镇静,切勿烦躁,也切勿焦急。”我冷静,再冷静,执起笔开始再一次地验算,终于,柳暗花明!我欣喜地望向父亲,带着些许自豪。父亲的嘴角微微上翘:“凡事都要细心、静心、耐心,就一定能成功的!”白炽灯静立于桌上,散发着温暖柔和的光。
舞台上,所有灯光汇聚一处,台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嘈杂喧嚷。我紧握竹笛的手愈发冰凉,紧张地不停颤抖。蓦然,一只温热的手掌轻抚我背,雄厚的男音在耳边响起:“不必紧张!练习了那么多次了,就当再来一遍吧!你是在享受它,并不是演奏它。”抬头,我对上父亲深沉的目光。“看谱的时候不妨多哼,弹的时候尽量少哼,尤其在后来,一个曲子相当熟的时候只宜于‘默唱’,暗中在脑筋里哼。”傅雷对即将上台演奏的傅聪也是这么说的。我想,听傅雷先生的,听父亲的,我肯定可以的!心中的紧张如冰融化。走上台,举起竹笛,深呼吸,我开始用不一样的方式,诉说着故事。人群里安静无扰,唯有音符在大厅上方环绕飞旋,深沉而美妙。
《傅雷家书》,感恩有你,谢谢你教会我待人处事的道理,更明白父爱竟如此深沉温暖!父亲啊,感恩有你,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踏出每一步,因为那每一步中,都填满着你深沉温暖的爱!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母亲不会写字,所以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丢脸,待到长大以后, “我”仍旧是母亲的牵挂,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我”其实就像是q字母里头的那条小小的尾巴,是母亲永远放不下的那头。其实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担心,父母的严厉指责其实是关爱,父母的高标准其实是放不下。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不是还不够好,而是还不够优秀,不能自我、自觉的学习。其实最最放不下心、最最为我们骄傲、最最心疼我们的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只是母爱如q,父爱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书》当中的那位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一样,不是吗?
孩子还年少,就只身到国外留学,面对着语言和学业以及礼仪,为人处世等等的压力,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意见和鼓励,那一封封充满着期待和爱的家书,漂洋过海,将父母的牵挂和思念送达到孩子的身边。_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这么多封的家书难道还不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吗?期间有一次没收到信就坐立不安,这难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担忧吗?
信中有这位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也有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当孩子获得荣誉时的那种骄傲,当然也有对孩子感情上的疏导。我想,这是每位父亲,或者说是每位孩子都知晓的。不可避免的,这些家书当中也有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当你读到这些的时候是否脑海里会回想起父母那严肃的脸呢?现在是否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的尽量给,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读书。”,其实你可以在《傅雷家书》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时又能看看作为父母的他们是以何种心情来爱我们的。
或许你认为你独立了,长大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纠正。严厉并不是错,反倒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促进。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
成长,这是一个懵懂而艰辛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经历,而且必须成功的渡过,如果你还处在和父母的争吵、纠结当中,那么请你仔细地,带着感情和长大的决心去阅读《傅雷家书》,相信我,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0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