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热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1:09:21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热门19篇)
时间:2023-11-15 11:09:21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时节啊!那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啊!

生:金黄的稻谷,飘落的树叶……。

师:是啊,秋天很美,但它啊还有美妙的声音呢,要不要听听啊?

二、欣赏朗读,初步感受诗情。

(师朗诵。)。

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打开语文书46页,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三、初读课文。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

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利。谁能像她那样带夏老师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分别指名读二、三、四、五小节)。

师:哪些小朋友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生举手)这样吧,愿意的小朋友,咱们一起来!

生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又从远方匆匆地去,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俺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生再读课文。找“声音”。

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俺?

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蛐蛐。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四、读、悟、想。

1、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展示、朗读交流。

生:好妈妈俺要走了,你珍重啊。

师:那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小朋友们,用你们自身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生自由读课文并配上动作)。

(2)生:俺喜欢“叮咛”。俺来读。(生读)。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俺亲爱的朋友,好好珍重,明年再相会。”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俺们明年见。”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小伙伴们,快回南方吧,再在这会冷了,没食物了。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俺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3)生:俺喜欢这一节。(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话音。)(多媒体展示秋的落叶图,伴着清脆的蟋蟀叫声。)。

师:喜欢这节的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节呢。

生:因为小蟋蟀在跟俺们告别呢!

生:“秋天多美呀!俺在美丽的秋天里,快乐地歌唱。”生:自由地读。

(4)俺喜欢丰收的歌吟。(生读)。

师;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生: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熟了。

第4段。

师:那么多声音感觉进入了————音乐厅。

生集体读。

师:你还在哪听到了秋的声音。

(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适时出示“秋的声音,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片叶子里”。并协助理解。)。

读第五段。

五、想象创作,仿写小诗。

生:“哗哗哗”秋雨快活地下。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呱呱呱呱”青蛙加紧挖洞。

师:俺们班的小朋友编的诗可真好,和起来又是一首小诗了。

六、拓展。

师:小朋友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俺们,那俺们是不是也该送分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

生: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分组竞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二

汉语拼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小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其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第一课认识单韵母。

教学目标:引发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学习单韵母a、o、e、i、u、v并让幼儿熟记、正确书写。

认识四声,熟练掌握单韵母的四声读法。

教学准备:六个单韵母拼音卡片(有图、无图各一套)。

加声调的单韵母卡片、四线三格。

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啊?那我们现在就请出它们吧!(出示拼音卡片和小朋友打招呼)它们就是单韵母宝宝(a、o、e、i、u、v)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一下吧!

(1)、把单韵母在黑板上按书本上的位置摆好。老师范读,

(2)、领读: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伸出魔术棒和教师一起熟读黑板上的单韵母。

练读:可以设置游戏如:“接住拼音宝宝”教师说前面的两个拼音宝宝,小朋友接最后面的一个,看谁接的又快又准,可以加大难度,让小朋友接两个或多个。直到小朋友能够按顺序准确的读出单韵母。注意幼儿的发音。

(3)、利用图形卡逐个讲解,启发幼儿观察图形,找字母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等。

(4)、通过定位联想方式记忆6个单韵母。(游戏:“谁走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数1、2、3、小朋友睁开眼睛然后大声说出黑板上的那个拼音宝宝不见了。)。

2、书写规范:

(1)、小朋友是不是都有家啊?每天放学后都要回家是不是啊?我们的拼音字宝宝也有家。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拼音宝宝的家吧!(出示四线三格)拼音格像一座楼房,它有四条线和三个格子组成,所以拼音宝宝的家叫“四线三格”

(2)、我们一起看一下a住在哪个格子里,教师示范书写。幼儿书空练习,注意书写笔顺。

(3)、注意i、v的书写顺序。(先写下面,在写上面的点。占拼音格的中上格。

(4)、请小朋友在自己的描红本上写一写(从大到小,每个韵母书写一次)。

3、有趣的.声调:

然后上山。

在山上休息一下后,我们开始下山。

看看寻宝路线还要在翻过一座小山。

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原来今天寻的宝藏就是四顶神奇的小帽子啊?(老师把画在黑板上的寻宝路线的中间连接处擦掉就是今天学习的四个声调。)。

(2)、书空练习四声的写法,边写边读四声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3)、我们把四顶小帽子给拼音宝宝戴上之后,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正确、熟练读出带四声的韵母。并想一想有没有对应的汉字。(注意i戴上小帽子后头上的点要去掉。)。

4、总结课堂:

今天我们认识了六位新朋友,它们是单韵母宝宝,小朋友都记住它们了吗?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韵母宝宝在描红本上每个写三遍。明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听写。小朋友再见。

拓展阅读:学好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学会了拼音就能让孩子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并流畅地读下来。随着孩子的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习作的前提、也是学好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小学不仅要学汉语拼音,而且一定要掌握和应用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学好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关键词一:有助于识字的学习。

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认识生字,加快识字的步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多读几遍,在反复拼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学会了汉字,也学会了识字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借助这个工具,自己认读拼音部分的词语、经典著作中有拼音注解的汉字,自学一些生字。会感到汉语拼音很神奇,能帮助他们读准字音(包括区别多音字,纠正错读字),认识生字,获得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加快识字的速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识字,提高识字的质量。可见,汉语拼音是识字重要的、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二:帮助孩子阅读。

学习汉语拼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朗读巩固了汉语拼音,另一方面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这些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自读实践,他们通过反复朗读,能把字音读正确,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能提高朗读能力。

在学生朗读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再作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学生还能够读出感情。通过阅读学习,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母语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博览群书,对于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文化教养,拓宽个人的常识空间,为他们今后高水平、高品位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

关键词三:学好普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不同地区的语言都有明显的差异。语言上的不一致,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相互交流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项必备能力。学习汉语拼音,可以帮助说好普通话。而从小学识字阶段抓起,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学好语文、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根据要求,我主要谈谈第4个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优化教学秩序,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

2、观察思考,深化认知。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态图片)。

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

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

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实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知识铺垫。接着提出问题:叶为什么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当然这与叶的结构有关,自然展开第3个教学环节:

3、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具体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制作临时徒手切片,让学生按照“五个环节”展开:(1)明确目的要求(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讲解操作要领,强调安全问题(5)做好分工,开展实验。

第二步,观察制好的临时切片,请同学们遵循“四个动作”进行:(1)、看看(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2)、画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3)、比比(将绘制图与课本叶片结构模式图比对,强化认知)(4)、赛赛(组内抢答各部分结构名称)教师巡视并指导。

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叶的正面绿色深些而背面浅些?”“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叶片的结构,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课件“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叶片基本结构进行总结概述。(板书:叶片的基本结构)。

在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散失的呢?继而展开第三个活动:

2

活动三:观察表皮临时装片。

为使学生能形象的了解气孔的位置和分布,指导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演示:

将课前刚摘下的冬青叶一片用镊子夹住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据此使学生明确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气泡的位置就是气孔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正面和背面气泡数目?并迁移学生的认知:分析气孔的数目、分布特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甲、乙两组分别制作上、下表皮临时装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然后相邻甲乙组互换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引导学生明确气孔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板书:比较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认知理解。

接下来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随即引入第4个环节:

4、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活动四:体验感悟蒸腾作用的意义。

体验:用吸管喝水。让学生体会到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感悟:用热棉球擦皮肤。让学生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及蒸腾作用示意图,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基础上,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接着引述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来拓展学生思维,唤其环保意识,诱其环保行为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5、拓展思维,环境教育。

最后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及对部分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达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第6个教学环节:

6、梳理内化,达标升华。

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内化,并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以求升化。

当堂达标(我能行):(略)。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四

1.能够模仿学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起玩耍的同伴,熟悉歌曲《找朋友》。

2.物质准备: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幼儿园大门的图片、幼儿在班级中游戏的图片。

1.重点:能够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难点:在活动中,能大胆的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1.看一看。

教师出示幼儿园的图片,幼儿欣赏。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是哪里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

幼儿与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幼儿园里都做了哪些事情?

3.找一找。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1.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聆听欣赏音乐,感知节奏与歌词内容。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

2.唱一唱。

教师采用多种演唱方法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1)幼儿小声唱,教师大声唱。

(2)幼儿与教师共同演唱。

(3)教师与幼儿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男孩子、女孩子分别演唱歌曲。

1.跳一跳。

幼儿伴随歌曲的旋律做律动。

2.想一想。

我们还可以在幼儿园里做些什么?

1.有趣的幼儿园。

教师与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大门,念念幼儿园的名字,

(2)观察园徽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园徽所代表的意义。

(3)找找幼儿园最漂亮的地方,自由地在喜爱的地方坐坐、玩玩。

2.将歌曲投放在音乐表演区,鼓励幼儿与好朋友共同歌唱舞蹈。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五

1、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师生共讨论教室布置。并发动学生准备布置材料。

2、仔细翻阅新教材,师生共同找出新旧教材的异同处。

3、针对每节不同的内容,找出所需材料并做记录。开学第一课为整个一学期学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记录每节课所需材料,为一学期学习作准备。

教学难点:让学生找出不同课所需的多种不同材料。

课前准备:美术教材、铅笔、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进入江苏版美术教室有一种装修一新的感觉,但你觉得美术教室还缺少点什么吗?就这个小问题展开讨论。

(以几个人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讨论)。

1、如何进一步整体地美化我们的美术教室?

2、针对一扇窗、一扇门、一堵墙或整个教室进行装饰。

3、江苏版美术,完成具体作品的讨论。(布置工作:两周内,以组的形式,自由布置好美术教室。即时评奖)。

第二部分:新的书,你有什么新的感觉?

小结:书的外形大了、书中的内容多了、图片美了、有趣味了、准备的材料面广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术课上的更好!

1、以第一课“印象深刻的事件”为例:书中图片上应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颜料、国画工具、油性笔、梦幻笔……)。

2、列出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应用的工具。(要求仔细翻阅每一页,特别是手工类可扩展工具或联想到其他工具。)。

3、作业在“成绩一览表”一页完成。江苏版美术。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及时发现学生对每一课工具的认识不足,并引导细心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节课所带工具。(工具可以以组为单位带好,也可自己带好工具。)。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六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七

1、游戏2、广播体操(复习)。

1、完成学生从假期生活的放松状态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的转变。

2、进行适量运动,调节身体机能。

3、使学生融入到体育课中,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重点是广播体操。难点是广播操的连贯性、动作到位。

一、准备部分。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同学们新年好!过完年回来,发现大家都变化很大的啊,xx又长高了,xx变的越来越漂亮了。新学期开始了,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学期体育课的任务是什么吗?…对了,老师布置的体育课寒假作业大家完成的怎么样?我们可是有约定的哦,这节课老师可是要检查的。好了,我们先绕田径场跑2圈,先把体育课的感觉找回来吧!)。

2、绕田径场跑2圈(教师带跑一圈)。

二、基本部分。

1、游戏——“龟兔赛跑”

游戏规则:将队伍分成2组(“兔子”组、“乌龟”组),每组再分成2队(如图站列)进行比赛。比赛时要求“兔子”双脚同时起跳,跳跃行进;“乌龟”则在海绵垫上爬行前进。比赛开始,“龟兔”双方在自己的场地内按照比赛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对面击拍队友的手后队友接下去继续比赛,自己则排到队伍的最后面,比赛依次进行。哪组最先完成(组内所有人各完成一次)哪组获胜。比赛实行3局2胜制。

注:比赛中出现违规的队员要回到起点重新进行比赛。

a、进行练习2~3次(“龟兔”角色都进行尝试)。

b、教学比赛。

c、交换角色进行比赛。

d、总结。

2、广播体操(复习1~4节)。

a、集合(接下去我们要进行寒假作业的检查了,我想大家都应该能完成吧!)。

b、复习广播操1~4节a、教师领做,学生跟做b、领操员领做,学生跟做c、分组练习。

c、分散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三、结束部分。

1、整队集合。

2、小结本次课(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希望大家在这学期再接再厉,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争取在这学期的广播操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八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实物投影仪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写作--记一件事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

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外练笔: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九

七年级的第一次上课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了初中阶段,更因为它将影响我们对未来学习的态度和热情。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上课时的感受:紧张,兴奋,期待,以及对新环境和新老师的好奇。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第一节课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对新环境的感受。

初中与小学相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建筑物更大了,同学更多了,老师更严格了。在进入新教室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害怕和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该坐到哪里,该如何与新同学互动和交流。不过,好在老师很和蔼可亲,他们给我们介绍了环境和学校的规定,让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很友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段:对新老师的期望。

初中的老师相比小学老师来说更加严格,而我们之前可能还没有遇到过如此严格的老师。我对老师有一点害怕,但同时也期望这些老师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潜力,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第一次见到老师时,我注意到他们的语气严厉,让我有些紧张。但是,我发现他们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他们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技巧,这让我觉得这些老师不只是有严格的作风,也非常关心学生。

第四段:对课业的压力和期待。

初中课程比小学更加复杂和严谨,这让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因为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掌握知识并在各个方面取得好成绩。对于初中的课程,我们的期望也很高,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学生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在第一节课里,我意识到如果要在初中里获得成功,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计划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多加练习,同时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问题,这样才能在学习上进步。

第五段:总结。

七年级的第一节课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与新环境和新老师的接触,我学会了如何适应变化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我也意识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不仅需要勤奋,也需要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地践行自己的成长计划,并且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

初中阶段是每个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初中的新生,在迈入新的学习场所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会有一节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第一节课。这一节课所传达的内容,不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更是对我们今后成长性发展的指导和启迪,我在这一节课上学到了很多。

第二段:课程介绍。

第一节课应该是每个学期的课程介绍,老师简介了期望教授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学习的课程不仅包含科学、社会、历史、数学与艺术等各方面内容。更包含了在校园学习所需的价值观、公民素养、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这让我深深意识到,初中的学习需要全方位加强,从知识到能力,从学科到生活。

第三段:家庭学习与协作。

老师强调了家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与家庭成员讨论学习和个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和寻找正确的答案。殷切期望家长们能够全面支持孩子的学习,并且平衡好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让我明白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在初中,家庭、学校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协作平台,相互配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四段:规则的必要性。

老师还详细介绍了校规和常规,强调了遵守学校规定对于我们初中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高度自律和自我管理的关键,而且也是呈现出我们初中学习的责任感和成熟度。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自觉遵守规定也是恰当地展示我们初三年轻一代的尊重和成熟度。

第五段:结语。

一节课的边际效应十分重要。这一节课所传达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发展。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通过充分发掘我们的能力和潜在性,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希望我们初中学习中的收获不仅仅在于知识,还在于思维模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提升。这是我们初三年轻的代表形象,是我们社会未来的新力量。对于未来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吸收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和梦想。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两篇组成,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道:目标2。

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

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

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2、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活动题目:看谁读得好。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体裁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七、.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人民解放军)。

西(较详)中(略)东(详)。

(国民党反动派)。

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

1、课前安排: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初步解读课文。

2、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3、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让,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的事件的'。(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香港回归的重大和庄严)。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交流学习卡中的生字词,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3、理清课文内容。思考:

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

引出结语。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三、拓宽思维,比较阅读。(研讨方式)。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中》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1、默读后讨论。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选取代表发言。(师作点评)。

2、师生合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文学习指导用书》p149阅读理解(二),将原文改写成一则消息。(互评)。

五、.总结课文。(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后练习。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板书设计: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主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重点叙述降旗、升旗仪式(特写)。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重点)。

结语:出席仪式的其它成员及各国记者人数。

(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二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三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1课时。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四、点拔意境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情入境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5.诗句导读。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味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五

(一)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略)。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六

温国祥重庆市铁路中学。

教学设想:

1、以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作为示范,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写作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对范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打下感性的基础。

2、利用第二周星期二的阅读课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优秀写人记事作文》、《微型小说选刊》等人物描写非常出色的书籍,扩大学习的范围,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刻画的认识。

3、让学生按要求预先完成第二周的大作文,并结合教师所讲的“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人物描写的‘三板斧’”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然后把自己的作文重写一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本单元五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能将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2、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能熟练使用正确的符号。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人物描写的三板斧”会告诉你一些可行的办法。

板书课题: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

二、介绍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2、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有四种: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3、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三、人物外貌、神态描写三板斧。

导入:观察、思考:

1.你觉得照片中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第一板斧:抓住特征。

1、相貌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可以结合外祖母、鲁迅、蔡芸芝老师的外貌特征进行讲解。

然后,举例说明。见“抓住特征之借鉴实例”。

3、强化训练。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0。

第二板斧:善用比喻。

1、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2、借鉴实例。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2。

3、善用比喻之强化训练。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3。

第三板斧:侧面衬托。

2、借鉴实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5。

3、练一练。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6――17。

4、侧面烘托之强化训练。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8。

四、结束语:

写好一个人的肖像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只要勤练不辍,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五、作业。

1、见课件上的幻灯片21。(课外练笔)。

2、大作文:利用外貌描写的三板斧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第二课时完成,当堂交。

3、预习第六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教学后记:

1、由于没有限制题目,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写完,并成功地运用了本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2、这次学生所写的作文,在批改时着重改学生在外貌描写方面的问题,并将优秀学生作文展示在教室的宣传栏中,在第二作文课时进行点评,然后请学生自己朗读其作品。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七

学习。

目标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

2.记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情况。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主备人孙菁华2.记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情况。

背诵同步训练第4页的“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5页的“选择题”、第6页的“识图题”接着校正错误。估计难度不大。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结合课本的图片进行记忆和复述。

检测:

图解“原始社会的解体”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单元测试一》。

预习第5课。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

炎帝和黄帝备课。

时间。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上课。

时间。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直接进入主题,使学生清晰的明确本届课程的内容,.

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

背诵同步训练第1页的“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目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时期。

体质特征。

劳动工具。

取火方式。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思想观念。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2页的“选择题”,接着校正错误。

估计5题难度稍大。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八

常州市北环中学杨光。

1、在第六单元诗词拔萃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3学时。

《现代诗三首》2学时。

《歌词三首》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1学时。

单元小结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导入: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畅谈。

2布置活动: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参考选题:中国传统诗词中梅的形象的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寻找常州历代文人诗词作品;等)。

巡视,参与讨论。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第2课时:《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

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交流体会。

3组织朗读。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

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交流,互评。

7组织朗读。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交流、补充。

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交流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学生交流。

2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3组织交流交流。

4组织朗读,评价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全班齐读。

找出句子,思考。

6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7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组织语言。

8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的学习中,/art/art。

七年级第一节课教案篇十九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

附: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1.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理解、体贴

――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着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

――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3.我为什么去看菊花?(学生自由讨论,共同明确)

明确:课文讲述是身患绝症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可留作课下作业)

(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2.情感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3.推荐阅读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课题

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2.感受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感情的抒发与表达。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瘫痪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诀别烂漫

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总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词语盘点

教学反思:

课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1812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