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要善于利用科技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是每个人追求职业发展的目标。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参考。
农业本科论文篇一
摘要:休闲农业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一产业的品牌化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导向和我国旅游行业、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休闲农业经济发展要积极顺应市场从而走出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本文对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进行了阐述,剖析了推进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动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几点对策。所谓休闲农业经济,主要是指以全面开发具备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以及农产品为基础,将农业领域生产、科学技术运用、艺术加工以及游客参与等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类旅游形式。休闲农业经济在国家政策导向的指引之下,加上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休闲农业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了旅游行业开发的焦点。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极度缺乏品牌化意识,从而妨碍了休闲农业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为此,要对休闲农业经济的品牌化发展问题实施更加全面的研究。
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阐述。
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应用具备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品牌,体现出本地休闲农业所具有的竞争性优势,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休闲农业经济类产品的发展战略之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就要求休闲农业类公司或者区域将资源方面的优势切切实实地优势转换成为经济上的优势,一定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导向,全面运用本地的各类资源,更加全面地进行规划与布局,从而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就一般意义而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即休闲农业公共品牌以及休闲农业企业品牌等。休闲农业公共品牌主要是相对于某个区域来说的,它并不是某一特定企业独有的,而是被本地区全部企业共同享有。
公共品牌具备了公共产品的主要特色,在具备了较好公共品牌的区域之中,休闲企业的品牌均可从公共化品牌之中得到相应的收益,但是要想真正打造良好的公共品牌,需要当地政府和全部受益企业一起加以努力。因为休闲农业经济具备了地域性,该地区的公共化品牌无法被别的地区所运用,就此而言其具备了排他性与独占性。休闲农业类公司的品牌和自身利益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以本地区的品牌为基础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休闲农业类产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服务产品。和别的实物产品比较起来,休闲农业类品牌与企业的联系极为密切,其原因是休闲农业类产品的品牌和所有权之间彼此分离,所以说,休闲农业企业品牌之实质为公共品牌个性化的体现。
二、推进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区域化视角,运用农业产业经营生产类活动、农业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资源等,通过规划和设计,形成具备自身特色、品牌化的休闲类旅游区,从而产生了农业与休闲彼此之联系的区域化产业,不仅能够发挥出农业产业生产、生态平衡和农村休闲游之成效,而且还能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当然,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还能很好地促进我国旅游扶贫之推广和深化,从而农村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新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农民群众,对于生活具备了更加全面、健康的把握以及追求。他们不仅能够接受全新的观念,从而创造出全新的生活,亟需生活于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中。二是休闲农业经品牌化市场发展之所需。因为旅游休闲类产品具备了不可感知性、生产以及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导致消费者难以购置别的物质产品,在购置之前就能事先了解到旅游休闲类产品之性能,所以运用信息传递的质量以及品质,并且最终坚定消费者之行为。品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信息化载体,肯定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竞争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旅游休闲类产品能够为旅游者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以及多个方面享受的新型旅游休闲类产品,因而休闲农业经济能够被愈来愈多的消费者们加以接受,所以人们在挑选休闲农业类产品之时也肯定会倾向于挑选知名的农业经济品牌。
三、推动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几点对策。
1.健全完善准入、激励以及监管等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能够得到顺利的落实,一定要全面调动起各级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在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或者当地政府机构之中设置出负责品牌建设管理的部门,从而全面统筹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的各项措施。二是要针对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之需求,以全面论证、调研为基础,制定出能够大力支持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建设的相关准入机制以及认证机制,从而健全完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各类政策激励体系,从而为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建设创设出较好的外部情境,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从而能够吸引到富有实力的投资企业参与到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建设之中,并且培育出休闲农业经济示范集聚区以及示范点。三是要强化对休闲农业经济从业组织和个人监管体系与治理工作。要从政府与行业等两个不同层面加以考虑,从而引导与规范休闲农业经济从业经营人员之行为,并且提供合理的休闲农业经济培训服务,并且明确休闲农业经济参与者间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并且对损害自身品牌形象的休闲农业企业与个人落实更加严格的监督以及处理,进而保障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能够保持高效化地运转。
2.强化宣传推广打造休闲农业经济品牌。
农业本科论文篇二
以下论文题目只作为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答辩题目选题的参考,学生可结合本专业学习(工作)实际,自拟论文题目,最好不要选择以下论文题目,以防考生论文选题雷同,但论文一律按我基地制定的格式要求完成排版,否则不接受答辩。
农业经济管理。
1.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2.***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3.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4.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研究。
5.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利益保障与增收问题研究。
7.***地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研究。
8.***地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9.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
10.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研究。
11.***地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1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法律。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2.的建设与反腐败问题。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4.关于死刑制度的思考几点已经。
5.神损害的物质赔偿。
6.关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作权侵权赔偿。
8.制度改革论。
9.犯罪的动因分析。
10.***地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11.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
12.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的思考。
13.论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14.试论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
15.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16.人权与公民权关系论。
行政管理。
1.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2.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4.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5.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6.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7.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9.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10.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11.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12.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13.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4.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15.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16.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17.行政文化研究。
18.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会计。
1.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3.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型比较。
5.浅析纳税筹划。
6.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控制探索。
7.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8.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9.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0.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1.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2.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1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广告。
1.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受众观。
2.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创意思维。
3.数字报业广告经营模式的探索。
4.内容传播:web2.0时代的广告策略。
5.互动广告创意探析。
6.网络广告互动性的批判与重建。
7.户外广告与西安城市的和谐发展。
8.新传播环境下的消费者沟通。
9.消费者洞察与广告策略。
10.传播习俗中视觉元素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11.语言艺术在广告中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2.本土化视觉传播发展之宗论。
13.广告视觉传播领域的演变与历史。
14.从全球化传播文化研究趋势看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局限与契机。
15.广告从语音转向到视觉的审美分析。
16.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实务与展望。
17.广告教育发展的流变。
18.现代广告意识——本土思维,全球实践。
19.城市习俗文化对视觉形象传播创新的影响。
旅游管理。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英语。
1.从中式英语的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2.中式英语之争:希望与现实。
3.英语与国际交流。
4.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5.英文品牌汉译。
6.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7.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8.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9.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0.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11.措词与语境。
人力资源。
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3.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4.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5.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某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论人力资源管理公正性意义。
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0.人力资源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11.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12.工资理论——企业新酬管理。
13.对“民工潮”现象的理性思考——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
14.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15.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市场营销。
1.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的途径。
说明:上述论文题目为研究方向,选题可从上述研究方向中进一步细化,作为论文研究题目,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切忌大而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论文撰写过程中有引用他人成果部分要在论文中标注。
农业本科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教育必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成为国际化开放程度的缩影。为满足加快农业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扩大教育资源国际共享的空间,不断扩大留学生队伍,进行“农业院校水利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班的实际,阐述了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资源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国际化教育成为全世界高校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留学生作为连接中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教育全球化的中坚力量。我校在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实现了新突破,首次招收了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留学生班,留学生班的学生来自尼日利亚,该留学生班是我校首个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四年制留学生班。
我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自1952年建校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农业水利工程技术人才,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是缺少留学生培养经验。为促进我校国际化办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校国际知名度,凝练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研究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班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对留学生的教学模式上,高校采取的仍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课堂上采取的是一种满堂灌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考活动。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授课方式相对单调,缺乏多样性,与大部分留学生在本国的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有碍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2.课程体系不完善。
针对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吸引留学生学习的特色课程。在面向留学生开设的课程中,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和先进性,尤其是理工科发展相对滞后。
3.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低。
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质量,而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则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高校实现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部分留学生任课教师缺少国外留学经历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外语水平有待提高。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提出“2244”的水利专业本科留学生班培养模式,即“两个重点、两个能力、四个环节、四个结合”的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留学生人才。
(二)采取的措施。
1.以“两个重点”完善教学体系,促进“两个能力”的培养。
一是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的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为后续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对培养留学生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是实践教学体系。
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实践精神教育为主线,构建具有水利专业留学生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留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构建“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任课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大信息量,使课堂讲授更生动,减少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同时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将工程实际项目纳入课堂讲授中,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中,根据实验室资源,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阅文献和资料,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新建1-2个适合留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使留学生在生产中学习技能,提升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工程,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计题目,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第四,在毕业设计中,教师要结合留学生本国特点的生产实际,布置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是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每门课程都结合水利工程实例阐明利用本门课程的知识所能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接受工程实践式学习训练,逐步强化实践意识,在创新实践性思维方式上得到提高,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上多互动,在课下多交流,在生活中多关心,促进相互了解,以便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三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通过科研实践、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引导留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并提升留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科研及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课外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升。一是要有效地利用课外作业使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同时课外作业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解决水利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二是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创造性思维做知识储备。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各种报告会、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农业本科论文篇四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水与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长,农田被迫作为消纳污染物的场所,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不仅自然资源生态性能得不到恢复和提高,农业生产本身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剧增,也给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立体污染并存,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成“大污”,而且“小污”已经酿成“大害”,给生态农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况且,食品供给的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增加了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特别是转基因食物出现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担心。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生态、环保食品,从而推动了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三)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普通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农产品污染加剧,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生态农业能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成为应对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
农业本科论文篇五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农业生产既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又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石化产品(如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的广泛而大量使用,破坏了原有物质循环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农业生产活动成为一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1],已使农业的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
发展低碳农业,除了要秉承低碳经济的内涵之外,还要突出资源的高效利用、绿色产品的开发、生态经济的发展,突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固碳减排。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发展低碳农业,以生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为基本特征,实现石化产品使用减量化、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既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2],是可持续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
低碳农业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针对现代石化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保护资源环境的角度提出的。
近百年来,以化肥、农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为人类生产出足够多的食物,曾让人们欣喜若狂,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系列措施支持石化农业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采取了引进高产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改善灌溉条件和使用化肥等措施,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增长的需求。
化肥使用量增加的初衷,是为了粮食作物的增产。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的研究,1949-1998年每年的粮食和氮肥年用量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77[3]。在粮食取得高产的同时,氮肥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2017年,中国氮肥施用量将近3000万吨,约为1960年的55倍;2017年,中国消耗化肥5108万吨,氮肥过剩近1000万吨[3]。随着对化肥等产品的依赖和粗放式的使用,过剩的化肥不断释放到环境中,中国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的全都被浪费掉了[4]。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5]。氮肥工业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生产原料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电,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可见,氮肥的过量使用间接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石化农业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无穷的祸端:一方面,极大地耗费了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物污染了农村的土壤、水源、空气和农产品,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退化双重后果,严重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
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同时土壤圈是碳素的重要贮存库和转化器。土壤碳库主要为有机碳,它们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排泄物、分泌物等,这些成分分解后以土壤腐殖质形式存在,相对稳定。低碳农业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注意保护环境、节约利用资源,把农业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等等,运用自然力和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态过程有效循环,保证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发展低碳农业可有效抵消农业温室气体,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和已走向末路的石化燃料时代,给农业和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1]。现阶段概念要义的更新与高新技术的介入,使低碳农业的内涵得以深化。低碳农业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6]。低碳农业既是一个整体目标,也是一个复合的技术体系,其基础应该是现代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7]。可见,低碳农业是对石化农业的反思与超越。
传统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节地、节水、节肥、节电、节柴等,只要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土壤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都属于传统农业中的有效而现实的减碳形式。低碳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在于,低碳农业以现代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为特征,降低了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8]。
近年来,低碳生态农业经济模式被我国广大农村采用。如2017年农业部推广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和配套技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和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和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和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和配套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促进了生态环境修复和农民增收。例如,中部地区的江西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省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工程,生态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猪-沼-果”生态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在技术路线上有一个共同点,即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入手,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以沼气池的建设为纽带,把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加工服务业这几个不同的生态子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以沼气为纽带的大农业循环体系。如在水果产区形成“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在鄱阳湖水产区形成“猪-沼-鱼”模式;在城市郊区形成“猪-沼-菜”模式;在粮食产区形成“猪-沼-粮”模式等。沼气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连为一体,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了能流、物流和农业生产内部的良性循环,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对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显著,昔日“山光、田瘦、人穷”的荒凉山村,出现了“山青、水绿、人富”的喜人景象。而低碳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建设为主战略,提升农产品优质化水平,大力推进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尽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面源污染,更是有力地推进了低碳农业的发展。
农业本科论文篇六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基于文化差异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8、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9、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10、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
1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理念。
14、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1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17、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18、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21、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2、人力资本与教育发展。
23、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2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5、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6、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27、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28、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状分析。
2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30、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分析。
3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33、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4、企业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的思考。
35、对“海归”变“海带”现象的分析。
36、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37、新新人类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8、政府职能在人才中介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39、招聘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4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的就业展望。
41、儒家/道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4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43、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44、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45、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外包。
4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47、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
48、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49、浅析工作分享的运作及其对当今中国的价值。
50、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1、民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个案研究。
二、招聘问题研究。
1、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2、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3、企业招聘中人力资源的评估模型的建立。
4、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避。
5、“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6、人才素质测评研究。
7、企业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对比研究。
8、校园招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招聘面试方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0、招聘会中采用的招聘技术现状调查。
11、“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12、关于某企业人才招聘体系方案设计的思考。
13、如何招聘到好人才。
14、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三、绩效问题研究。
1、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
2、平衡记分卡在团队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3、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4、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5、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6、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7、公共事业部门的激励和工作效率。
8、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9、360度考核在中国企业的运用。
10、浅析信任对高绩效团队建设的影响。
11、平衡记分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12、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3、kpi的应用于分析研究——以某企业为例。
14、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15、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研究。
16、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构建。
17、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18、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9、几种绩效考评方法比较分析20、某行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1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四、培训与职业生涯问题研究。
1、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
2、企业职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流程分析。
4、员工培训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中的作用分析。
5、民营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问题研究。
6、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
8、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9、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10、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11、劳动资源开发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12、猎头公司与人才流动分析。
13、扩招后高校如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14、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5、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16、大学生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17、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
18、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评估。
19、企业培训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20、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培训模式比较分析。
21、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培训现状比较分析。
22、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23、拓展训练模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分析。
24、职业生涯管理分析。
25、论员工和组织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责任。
26、某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探析。
27、论当前中国经理人员市场化的困难与障碍。
28、经济全球化下的员工素质要求。
29、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30、企业如何走出“培训困境”
31、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32、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33、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34、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五、员工关系管理。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3、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4、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
5、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
6、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8、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与工会作用。
9、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问题。
10、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研究。
1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2、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14、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15、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6、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17、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8、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21、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2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23、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26、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27、我国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8、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31、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用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六、员工流动。
1、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分析和模式选择。
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3、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4、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人才。
5、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6、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7、如何处理员工的“职位垄断”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8、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的研究。
9、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10、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研究。
11、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的对策研究。
12、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组织效能研究。
13、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
14、国有企业/高科技产业/it企业/民企如何应对员工流失。
15、缘何中国止不住“外流的水”——中国国企人才外流的原因分析。
16、福利与员工流动关系。
17、国内民工流动迁移的心理成本分析。
18、试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督。
19、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0、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21、略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政策。
22、基于职业声望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行为实证研究。
23、国有企业过剩就业钱析。
24、中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人力资源策略研究。
25、论我国劳动力市场/人才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26、精神奖励在激励中的作用分析。
七、薪酬激励问题研究。
1、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制度的构建。
2、浅析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4、浅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5、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6、国企雇员福利的需求与设计。
7、工资报酬的性别差异。
8、优秀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分析和激励设计。
9、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10、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11、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12、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13、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14、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15、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16、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
17、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18、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
21、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22、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23、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24、如何进行有效的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调查。
25、对人力资源经理岗位人员的市场薪酬调查报告。
26、以具体岗位为例,比较海氏评估法和ipe评估法。
27、电脑公司的销售人员的奖金设计。
28、浅析宽带薪酬的设计与应用。
29、宽带薪酬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30、不同类型企业薪酬模式的对比研究。
31、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2、企业薪酬管理模式探析。
33、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研究。
34、企业素质模型与能力工资制设计。
35、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6、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37、论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
38、搭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平台——莫让彼此“薪事”重重。
39、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40、从隐性契约看员工激励。
41、企业家族激励机制的个案分析研究。
42、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43、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44、基于xx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
45、基于xx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46、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的思考。
八、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研究。
1、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内涵。
2、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路径和对策。
3、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实证研究。
4、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发展路径调查。
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6、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7、中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研究。
9、政府公务员素质状况调查。
10、政府公务员选拔机制研究。
11、政府公务员职业特征研究。
12、政府公务员体系及岗位设置研究。
13、政府公务员工作内容研究。
14、政府公务员考核管理机制研究。
15、政府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6、政府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7、政府公务员职业通道研究。
18、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19、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20、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21、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22、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23、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24、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25、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26、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27、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8、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29、关于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现状及思考。
九、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1、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2、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3、女性管理层的激烈问题。
4、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
5、女性竞争的市场制度障碍分析。
6、玻璃天花板问题研究。
7、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8、分析已婚妇女的工作——家庭冲突。
9、hrm与择偶的经济分析——博弈分析。
10、当前经济形势下城镇女性就业现状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性骚扰。
十、沟通与人际交流。
1、信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2、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技巧研究。
3、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4、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5、人际交往的艺术。
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7、e时代下现代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8、情感激励与企业文化建设。
9、民营企业管理者领导行为与员工归属感分析。
10、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效用分析。
11、民营企业公司创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者领导行为与工作场所气氛的关系研究。
13、策略分析论企业风险沟通的困境与障碍。
14、谈企业领导的诚信。
15、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农业本科论文篇七
时光飞逝,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涯随着论文的完成即将结束,回首一路走过的足迹,不禁感慨良多。
首先要感谢我论文的指导老师xxx教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休息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和蔼的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
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包容,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强的后盾,如此,我才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感谢每一位同学,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汇集到了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同窗的岁月里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窗的友谊让我倍感珍惜,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友谊日久弥新。
最后,感谢评审我的论文的各位老师和学者,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
由于论文的写作时间有限,且本人学术水平也有限,本文中难免存在各种疏漏、不足和错误,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农业本科论文篇八
作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展开讨论。选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点突出,语言通顺流畅,表现出作者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专业基础知识,论文符合规范化要求。本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达到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生参加论文答辩。
该生比较了解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拓展一些:xxxx),选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点正确,论据确凿,论文符合学士论文规范化要求。同意指导老师的意见,论文评定为优秀(如果不同意,则写:建议该论文评定为xx)。
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为优秀。
农业本科论文篇九
1.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2.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4.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5.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6.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7.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8.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9.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10.论文评语——中: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11.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据了解,作者是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接触到maslow的心理学理论的。而初次读到jacklondon的thecallofthewild则是在大学二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jacklondon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她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作者的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与自己在开题报告中拟定的写作进度分阶段地完成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计划。对于初稿中从形式到内容等方方面面的错误,一经指出,作者都能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尽管语言仍略显稚嫩,但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2.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g计费的基本流程为依据,采用全集中处理模式,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功能,预处理功能,计费功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融合结算分析等功能的融合计费账务系统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客户的融合,即客户品牌与付费方式的融合;业务的融合,即实现跨业务跨产品跨客户的产品捆绑交叉优惠,实现业务经营与计费策略的完整衔接;计费方式的融合,即在线计费与离线计费的融合;付费方式的融合,即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充分体现了g网络下满足现有用户全部需求,发挥运营商服务到极致的工作目标,对目前电信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作者在一稿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认真的修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从网上下载的两个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流程图已被删除。前言中的部分内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添加了结论部分,尽管内容还有待充实。参考文献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14.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jacklondon的生平中寻找作家与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但仅限于资料的罗列,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所下的功夫还不够。
15.毕业论文设计总结的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作者试图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并寻找解决的途径。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显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遗憾的是,由于作者本人没有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也没有去跨国公司作相应的考察,因此,她的论述只能基于阅读中获得的二手资料,而所谓东方文化又多以日本的资料为代表,要解决人们更为关心的在华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问题,读者更需要的则是中西文化的对比,这方面作者虽然在以后各稿中补充了一些,仍显不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转眼间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即将结束,陪伴我走入象牙塔的笔记本依然伴着我,忠实地书写全部情绪。从仙桃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杭州,在我最开心的时候,它记录了绚烂的幸福与欢乐;在我孤独彷徨的时候,它是唯一的伙伴,用沉默安抚绝望的灵魂。此刻,行将毕业,成了学校老人的我依然坐在这个老伙计面前敲敲打打,将浮躁击碎,将烦恼碾成一枚枚灵动的小字。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年来,真的十分感激爸爸妈妈的默默支持关心。虽然他们总是不在身边,也很少管我,可是每当遇到挫折或小有成绩,总是有他们在。
身在杭州时总是思念北京的大街小巷和武汉的美味小吃。十分感激陈盼学长和张平学长对我的照顾和指点,虽然错失了新浪,还是十分感激在新浪的经历对我的熏陶。论文的开题是在新浪的工作中得到的灵感,虽然没有亲手去做新浪微博客的工作,也算是把这个课题按照原先的思路完成了,小有欣慰。
四年中历次备考,都过得还算顺畅。唯一一次熬夜复习贡献给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要感激刘琴给我的习题和答案,感激出题的教师超纲导致一些题目大家都不会,于是我也浑水摸鱼地混了了七十几。在计算机双学位毕设焦头烂额的时候,符辉和王楠给了我巨大的帮忙,真如雪中送碳。感激符辉同学爽快又耐心地帮我修改代码,感激王楠的帮忙。当我被“陶天下,赢学校”学校活动的工作淹没的时候,同学在作业代码完成部分给了我最大的帮忙,还要感激他们在我成长中的一些点滴陪伴,那些都将成为学校完美的回忆。
感激104寝室的bt室友带给我简便的生活氛围;感激大姐大陪我吃火锅;感激媛子和鲁小蜜跟我在北京瞎逛;感激海燕陪我一齐去北京找工作教我ps;感激我亲爱的老友们总是陪我到处疯在难过的时候安慰我,一向陪伴我折腾;感激雪琴总是听我话捞;感激周锦增和罗西对我工作上的巨大帮忙;感激孙荟小瑛给我很多家的温暖;感激全哥叶挺晓露的照顾。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一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20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2)以1998-年数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加大新疆农村机械化水平投入、加大化肥合理施用量和技术应用、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增加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要手段。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二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作者:李小卫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23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