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提炼和总结,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成长点和不足之处。学习一门新技能,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也要寻找正确的方法。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一
陈厚群,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享誉中外的水工抗震专家;他,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和主席团成员;他,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模、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
年逾八旬的陈厚群勇挑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重任50余次带领专家团队遍访工程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高质量建设确保一泓清水向北流。他再次出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数十次带领专家组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保障三峡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建议就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几亿元。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人谦逊,注重团队”,是大家对陈厚群的一致评价。为实现“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的夙愿,陈厚群矢志不渝,努力全心全意为党的科技事业作奉献,追梦不止,探索不息,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
胸怀强烈爱国热忱。
潜心研究水工抗震。
1932年5月,陈厚群出生于江苏无锡,国仇家恨激发起他强烈的爱国报国热忱。195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2年,公派至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成为新中国早期留学生;1956年,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留苏学生中第一批党员;1957年,他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更加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初心;1958年,陈厚群以全优成绩毕业,带着“绝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培养”的使命感,婉谢了导师一再挽留,回国投身“一五”建设并主动申请到桓仁水电站锻炼,虽一度身负重伤,但一直心系工作,被誉为电站工区的一面红旗。
1959年,广东新丰江发生水库地震,陈厚群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历经60多年探索,创建国内外唯一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为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他主持研究的“300米级高拱坝抗震技术问题”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水工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领先成果,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为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并行“云计算”大坝抗震分析软件,获水利水电行业唯一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创新优秀奖”。
填补水工抗震设计空白。
建成国际先进实验平台。
1972年,为填补我国水工抗震设计空白,陈厚群担任主编,用时5年制订出我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被高坝抗震设计者奉为“宝典”。20起,陈厚群再次担纲,历时7年将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成为唯一由科研单位主编的水利水电行业设计规范。,汶川大地震,震区所有大坝经受住了强震考验,紫坪铺等4座高度超过100米的大坝主体巍然屹立,充分验证抗震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研究成果从跟跑、并跑到引领世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水库大坝抗震安全研究和设计。
1980年起,为突破我国地震研究能力的“瓶颈”,陈厚群带领团队建置大型振动台,历时7年建成国内首座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振动台,美国国家科委专著评价其为“世界最佳坝工抗震试验设备”。1990年,结构振动实验室被中科院纳入开放研究实验室,实现跨地区和行业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格,个人和团队分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称号。
牢记地震就是命令。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陈厚群始终保持一名抗震老兵的本色,第一时间奔赴震险现场,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舍弃小家主动请缨,直奔陡河水库震害现场,连夜起草报告上报国务院;20,作为国务院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成员,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阐明汶川地震与紫坪铺蓄水、三峡蓄水无关。在20汶川地震十周年“高坝大库抗震国际研讨会”上,他再次受邀作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陈厚群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依托国际大坝委员会等平台,大力推广我国成果,倾情讲好中国水工抗震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他发表多份高水平主旨报告在世界范围引发广泛和持久关注,开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1982年起,他主持中美大坝抗震近的科研合作项目,关于东江拱坝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推荐合作专家克拉夫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年,陈厚群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陈厚群著作《高拱坝抗震安全》被译为英文,由爱思唯尔出版社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二
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专业,拥有物理教育和应用物理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在科技辅导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职应聘到浙江001电子集团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革新工作。两年的产品研发工作培养了我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1997年回到学校教育工作岗位后,不畏农村中学设备、器材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结合物理教学,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xx年在小路口中学任教,辅导学生xx的《潜水泵无水断电自锁装置》作品参加xx省第一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大赛中我悉心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展现,主动交流,一路高歌,进入20强、10强,最后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夺得青年组一等奖。(该次大赛只设两个一等奖,青年组、少儿组各一个,总分不分组),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选手的现场表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决赛实况在xx电视台的金点子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本人同时被评为xx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杯”全国少年儿童创新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海选”,获“xx”科技希望奖(三等奖)并获奖金1000元。(央视一台报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八万余件,三等奖共200人)。
xx—xx年本人先后数次被评为祁门县优秀科技辅导员。
xx年本人调到祁门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少许成绩:
xx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资金,由我牵头创建了学校首个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并探索、总结有效的方式、方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日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xx的作品《方便、实用的改进型教学圆规》、xx的作品《多功能水平仪》获二等奖。
xx年带队参加xx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学生作品中,xx同学的作品《无能耗过载自动报警插座》、xxx同学的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一等奖xx同学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盘式茶杯》、x同学的作品《音乐报警节能冰箱》、xx同学的作品《磁吸式电学教具》,xx同学的作品《方便实用的鞋套式垃圾袋》获三等奖。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获三等奖。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三等奖。
xx年12月,我参加了《xx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通过培训本人的科技辅导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xx年我被评为xx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10来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已然过去,上级部门和领导给予的肯定和荣誉却太多太多,细细想来,心有不安,唯有“迈步从头越”,不断努力、进取,让自己的科技辅导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三
“科技”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粒种子,播撒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它是一件利器,运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复工复产的战斗中。
“科技”和“梦想”紧密相连。它带着我们穿越蔚蓝的深海,鲲鹏水击掀巨浪;它带着我们迈向遥远的星河,筑梦九天铄苍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是科技,引领我们向未来探索;是科技,让我们可以无限亲近地拥抱这个世界。
十八大以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甘为人梯、集智攻关。他们在艰难的探索中开疆拓土,在时不我待的竞争中勇往直前,不断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六部门共同评选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向全社会发布“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四
“最美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努力奋斗,书写精彩篇章。他们中间,有的人瞄准科研空白奋力攻关,有的人根据国家需要确定研究方向,有的人临危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功绩值得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
细数中国近年来的科技工作者,我们熟知的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还有在这场疫情中冲锋在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这些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铸就了我们辉煌的今天,带动了中国快速的发展。在中国迈向世界的潮流做好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他们的付出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他们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其实,在我国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挑战科技的空白,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专研,用无数的白天加黑夜,创造出一项项不可估量的成果,他们有的力攻地震,有的发扬中医的精髓,有的扎根戈壁荒漠研究地下实验室,有的则穿越太空,探索外星球的世界。一项项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科技工作者的执着追求,他们用坚定和使命来诠释科学精神。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额间已爬满了皱纹,但是那科技的光环照耀着他们,闪出最美的光芒。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五
自1978年考取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李玉就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
李玉和团队深入全国所有省市区开展菌物资源调查,系统开展菌类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等基础研究,获得1.2万份标本与菌株。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占世界已知种的2/3,发现并命名36个黏菌新种,开创了我国黏菌分类学研究的新领域。
除此之外,李玉等人还完成《中国真菌志—香菇卷》编研,制作了全球98%以上的黏菌分子生物学标本,建成了我国首个菌类种质资源库。
由于我国菌物学研究起步晚,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李玉对于人才培养一直牵肠挂肚。
他和弟子们挑起了建设我国第一个菌物专业的重担,在一堆废旧的物资中拣回了这个专业所需的仪器设备,并较短时间内在吉林农业大学设立了菌类作物自主设置博士授权学科和硕士授权学科。30多年来,他累计培养菌物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大部分已经成长为菌物产业的领军人才或骨干力量。
李玉又推动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我国首个菌物类本科专业。
为食用菌产业打好根基。
在披荆斩棘的科研道路上,有人问:“你们老研究这些菌有什么用?谁关心多一种少一种?就不能研究点儿让百姓挣钱的事吗?”
李玉有些五味杂陈,但也更坚定了信念,“一定要让菌物进入公众的视野,进入科学家的教材,进入大众的读本,进入农民的田间地头,进入企业家的工厂,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
食用菌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专业,近年才发展成为大产业。李玉对比了两组数字: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才5.7万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食用菌产量已近4000万吨。
如今,中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75%以上,然而,我国是食用菌大国,却不是强国。李玉介绍,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种基本来自荷兰、美国等国,木耳、香菇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就连加工设备也需要进口。“因此,全产业链创新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以创新成果为依托,李玉先后主持完成“973”“948”科研项目50余项,创新和改进了全日光间歇迷雾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8项关键技术,颠覆了食用菌需棚室遮光保湿栽培传统理念,解决了北方食用菌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国家“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食用菌发展战略,促进了菌物科学的发展及食用菌产业化升级。
李玉认为,食用菌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重要的产业环。他和团队建立起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和遗传转化技术体系,选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广适性品种45个;集成创新出两棚制花菇生产、米菇间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项生产工艺,改变了食用菌产业低水平徘徊的局面,产生经济效益达300亿元。
他们见证了我国食用菌产业从简陋的地沟、菇棚,到花园式的基地;从传统的庭院式生产,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过程。
“食用菌产业是我们的根基,应用真菌学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生产一线。”李玉时常对学生说。
国内国外科技扶贫。
“小木耳,大产业。”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这样点评。这正是李玉团队对口科技帮扶的成果。
由科技部牵线李玉团队奔赴柞水县开启了科技扶贫行动。团队为柞水选育的5个木耳移栽品种都实现了大面积推广柞水木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两年后柞水县正是依靠木耳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此后为了避免产业总体效益不高、“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李玉团队又开始了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木耳冰淇淋、木耳脆片、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等等产品已相继研发成功在柞水木耳全链条产品矩阵已见雏形。
“脱贫攻坚完成后还不是终点,我们得继续帮助当地考虑如何转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玉兴奋地表示。
事实上,李玉自起就开始积极投身全国脱贫攻坚事业,吉林汪清、云南澜沧、浙江庆元、山西临县、贵州铜仁、河北阜平……李玉团队在全国40多个贫困县(市)留下足迹,带领农民精准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60亿菌袋,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
食用菌栽培技术还通过中国援助项目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到达了赞比亚。李玉团队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特点,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8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帮助当地人民全年都能吃上蘑菇,更是以食用菌改变了赞比亚的种植业结构和种植面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总书记的点赞,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内的食用菌产业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特别是在国家精准产业扶贫方面发挥的实实在在的作用,更是中国食用菌产业迈向全新里程的进军号。”李玉的声音愈发铿锵。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六
小妮,女,西陵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22年来,她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身体力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科普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争当信息化教学的“排头兵”。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评优决赛中荣获一等奖,说课与答辩被授予该赛事的最高奖——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她还曾被兴山县委组织部评为专业技术“优秀人才”。
她调动到西陵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后,推动西陵区义务教育科普工作纵深发展,将科普创新、创客培养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和学校考核。在她的推动下,目前28所中小学已建成科技馆(东山中学)1所、天文台(实小)1所、42间智慧教室、3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智能无线终端、11间创客教室、9间机器人教室,28个青少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支持。其次,三年来全区中小学在全省率先开展科学课程改革。小学三年级新增了科学拓展课程,中学开设了steam课程和生涯课程。
她还和全区科普团队一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市、区科协的指导下,西陵区教育局连续四年举办了区中小学生科创节。在近两届市、区青少年科技节中,我区共有2000多人次获奖,在全省、全国各大科技竞赛活动中也有近千名学生获奖,名列全市之首。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七
从毕业那一刻起,××同志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到了工程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他努力学习各项施工工艺、规范、规程,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努力提高结构检算能力,学习各种施工方案的编制。为了节约成本,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性能,他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大量的比选和优化。
在编制《xx方案》过程中,考虑到节约成本,减小临时结构拆除难度,一开始采用了钢管桩作为基础的设计思路。但经过对结构自重、施工工网序和地基承载力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计算,发现该桥位地质条件差,地基承载力低,便请教了许多有经验的领导及同事,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进行论证,然后,提出重新确立钻孔桩基础方案。在保证临时结构具有足够强度和安全系数的前提下为了尽量减小投入,他在钻孔桩桩位布置和钻孔桩施工平台设计上下起了功夫。施工现场如战场,分秒必争,为了不影响施工工期,他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经过周密计算和多方比选论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编制出了经济可行的《xx方案》。他的好学、敬业、钻研精神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作风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他从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施工经验和检算技巧。
风雨无阻严谨技术指导工作。
××同志在任技术主管期间,总是起早摸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主动搞好现场技术指导工作。每项工作开始前他都组织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工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总是不厌其烦地、热情地给予详细讲解,并对他们提出的好的建议和施工方法积极予以应用,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也减少了相应投入。在对重要工程部位施工中他始终坚持进行全程跟踪指导,蹲在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确保了整体工期。
坚定信念甘为工程建设献青春。
××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大学期间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始终发扬“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优良传统,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时势,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地与所有职工“打”成一片,也和协作队伍的民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帮助同事提高业务水平,共同探讨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一个党员带动一片、党员身边无事故。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热爱工程建设事业,把“追求卓越管理,筑造精品工程”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施工方法,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心甘情愿地为工程建设贡献青春。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八
最近,《xx日报》记者李白蕾、俞松来到长xx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探访公司操作能手、氨伦聚合一部技术员xx。他负责的是原料反应生成原液的工序,是高科技织物生产第一道关的把控者。
在氨伦聚合车间一楼户外高耸的离子柱边,记者见到了xx。只见他头戴防毒面罩、塞着降噪耳塞、手戴橡胶手套、身上长袖长裤严实包裹、脚套劳保鞋,可谓“全副武装”。他正在认真检查离子柱是否有液体渗出。“你们别靠过来,万一有液体出来,可是危险化学物,有腐蚀性的,会伤到你们”。记者只好站得远远的,等他忙完再聊。
“这里几层楼都是我们氨伦聚合车间。你们看,这4个圆柱形的大金属罐都是用来装原料的,这种原料在纺织中用量非常大,叫dmac。原料配好后经过这一根根大管子,自动输送到楼上车间,输送情况我们坐在控制台的电脑前就可以掌控。”xx带着记者来到车间。
“混合胺是比较臭,我刚来时也受不了,现在都习惯了。不这么臭我还得仔细检查是哪里出问题了呢。”走在车间里,xx开始了“一闻二摸三看”的人工巡检。“虽然我们的工作已实现了半自动化,在电脑上就可以设置原液的温度、压力、流量、波动等各种数据,但人工巡检还是少不了的。电脑发现问题会警报,这就需要我们迅速去排查问题出在哪里”。他一边说一边把手放在设备的风机出风口。“感受一下有没风,风是热的还是凉的,就能发现问题。”然后他又凑近仪表盘,检查盘上显示的数据是否有问题,有时还要爬到设备上,用手电照射,检查开关是否存在跑冒滴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衣物面料的要求也在提升。生产高科技织物少不了高科技原料和设备,适应这个情况,我们的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入厂5年来,我一直在充电,大学学的高分子材料那些东西感觉早都不够用了。”他说,氨伦聚合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对织物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他始终觉得重任在肩。
“xx这小伙子不错,在今年我们公司组织的操作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公司工会负责人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去年xxxx在巡检中发现离子柱有液体非正常流出,幸亏他发现及时,设备返厂大修,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导致原料断层影响后续生产,为公司间接挽回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xx,正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住高科技织物生产第一关,用创新激情诠释着当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xx:用青春耕耘出创业创新梦想。
xx,一个毕业于重点高校非农学专业的“80后”,却来到了田间地头,种起了瓜果蔬菜。有人说,大学生怎么去种菜了呢?但他没有止于质疑,反而勇于尝试,敢于突破,更重于坚持。xx市基层“最美农民”、xx市第34届劳动模范、“最美xx人”……一个个响亮的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理解。
毅然辞职,自主创业。2004年,xx毕业于兰州大学电子专业,曾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他毅然辞职,自主创业,与同学合作办起设施农业。
xx年,xx开始种植大棚蔬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xx从电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种植大棚蔬菜的现代农民,跨度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刚开始,他是个门外汉,只能上网查资料、看书,学习基础的农业知识,然后下地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再接着上网、看书学习,再实践……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反复学习、实践,xx慢慢掌握了一些农业知识。
不断创新,实现增收。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xx学习气候地理环境相近的福清、莆田等地的种植模式。但他发现,各地的气候虽然大体相同,但还是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些细微的气候差异,却使种植效益相差甚远。
“蔬菜种植,茬口安排很关键。”为了找出适合xx本地的设施农业种植模式,xx结合当地的市场规律,遵循当季的气候条件,探索出了适合xx本地的设施蔬菜高效栽培茬口模式,并将其运用于瓜果蔬菜的种植中,实现亩产值最大化。
“以前我们都是xx种黄瓜,xx出瓜,12月采收完。但是其实每年的11月才是黄瓜效益最好的时间。所以我们就调整种植时间,9月开始种,xx定植,刚好11月出瓜。”xx说。
“接触这个行业也有6、7年了,不可能原地踏步,总要对这个行业和自己的创业历程有所总结。”xx并没有止步于此,合作社每年都在创新种植模式,试图探索出更适合xx气候与环境的种植模式。
同时它也是群英会,众多农户在这里交流沟通,分享经验。
以此为依托,xx年“xx市劳动模范xx劳模工作室”正式授牌。在xx的带动下,同行们互相联系互相沟通,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壮苗出好果,蔬菜种植,种苗很重要。”xx年,xx与同行一起成立了鼎力育苗基地,不仅为他的大农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还为全市农户提供种苗。
不仅如此,他们还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解决蔬菜销售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xx与xx的众多农户实现协作效益,互利互赢。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九
2020年大年初一,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十科科主任王拱辰刚下夜班,接到通知,便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病区,勇担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大连第一机动队队长的重任。“在年初,这个疾病在武汉刚爆发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我们,无论是对这个疾病的了解,还是对这个疾病的防控,都知之甚少。”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士长裴霞说:“我记得特别清楚,他推着呼吸机进来的,看着他,我确实特别特别激动。”这台呼吸机是专门为救治第一例重症患者准备的,虽然用不上最好,但是王拱辰和他的呼吸机一样,给病区带来了希望。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于明芳说:“主任当时就跟我们说‘跟我干没有问题’。”
王拱辰从事传染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9年。从刚踏入临床的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从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到科室主任,一心扑在病人救治上。2003年,作为重症救治医师,全程救治了大连市危重症的“非典”病人,为了精准判断非典病情变化,他时刻坚守在患者有创呼吸机旁直到患者病情平稳;2009年,作为应急病区主任,他成功救治出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27人。可是这一次的病毒,实在太特殊了。“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听到当我们的队员,有发烧的时候,我甚至晚上要做噩梦。”
对每个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问诊,亲自给患者进行床边ecg、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这些令普通人费解的专业术语,意味着身为医生的王拱辰,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也意味着他一次次与危险的正面较量,一次次与死亡的零距离博弈。“怕,当然怕,在治疗的选择方面,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40多天的救治后,经过王拱辰救治的25例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包括辽宁省前3例治愈出院患者,全病区工作人员无一例院内感染。“哪有什么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医生,这也是我们传染病医生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
xx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专业,拥有物理教育和应用物理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在科技辅导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职应聘到浙江001电子集团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革新工作。两年的产品研发工作培养了我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1997年回到学校教育工作岗位后,不畏农村中学设备、器材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结合物理教学,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0xx年在小路口中学任教,辅导学生《潜水泵无水断电自锁装置》作品参加安徽省第一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大赛中我悉心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展现,主动交流,一路高歌,进入20强、10强,最后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夺得青年组一等奖。(该次大赛只设两个一等奖,青年组、少儿组各一个,总分不分组),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选手的现场表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决赛实况在安徽电视台的金点子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本人同时被评为安徽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海尔杯全国少年儿童创新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海选,获海尔科技希望奖(三等奖)并获奖金1000元。(央视一台报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八万余件,三等奖共200人)。
20xx20xx年本人先后数次被评为祁门县优秀科技辅导员。
20xx年本人调到祁门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少许成绩:
20xx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资金,由我牵头创建了学校首个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并探索、总结有效的方式、方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日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20xx年带队参加黄山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四个学生作品均获奖。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作品《水塔抽水自控装置》获一等奖;作品《方便、实用的改进型教学圆规》、作品《多功能水平仪》获二等奖。
20xx年带队参加黄山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学生作品中,xx同学的作品《无能耗过载自动报警插座》、x同学的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一等奖xx同学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盘式茶杯》、x同学的作品《音乐报警节能冰箱》、xx同学的作品《磁吸式电学教具》,xx同学的作品《方便实用的鞋套式垃圾袋》获三等奖。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获三等奖。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三等奖。
20xx年12月,我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通过培训本人的科技辅导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xx年我被评为黄山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10来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已然过去,上级部门和领导给予的肯定和荣誉却太多太多,细细想来,心有不安,唯有迈步从头越,不断努力、进取,让自己的科技辅导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一
姬,20xx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xx、20xx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xx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xx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二
**同志1983年从南京建工学院毕业分配到江苏邗建集团(前身为江苏省邗江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他二十五年如一日,为建筑业科技进步和集团经济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尤其是他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以来,在集团科技工作上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和理念,从产业发展到企业管理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集团经济年增幅在25%左右,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跻身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省文明单位标兵、省建筑业最佳企业之列。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省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经理、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扬州市首届当代儒商、中华百佳儒商称号。他的先进事迹主要有:。
一是在产业发展上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集团产业科技含量,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加速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变,提升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和运行质态,近年来集团先后拓展了钢结构、新型建材、太阳能节能产品、环保、园林、绿化等相关专业,在全市同行业企业中率先打通了建筑业产业链。多元经济规模占集团经济总量的40%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集团科技工作全面进步。加快建立集团科技进步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质量、安全与科技三项基金管理制度,推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大贯标体系合并管理,促进规范化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先后主持了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动态成本控制系统等八项软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取得了七项国家软件著作权专利。近年来扬大教学楼和深圳百仕达工程获得国优工程奖,36项工程获得省优扬子杯工程奖。
三是坚持科技为经济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全面推行集团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化管理。以集团科协为载体,积极开展qc攻关活动。每年召开一次qc成果发布会,对重点项目、典型工程加大指导力度,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泰州梅兰芳剧院等一批工程获得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集团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通过了省级工法鉴定,并在润扬森林公园、市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三年已在集团几十个、总造价近10亿元的工程项目中使用,降低工程成本5000多万元。
近年来由**同志率领完成的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获得第十届全国建设企业管理现代现成果二等奖、xx-xx年度江苏省厂会协作优秀项目一等奖、扬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江苏邗江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文档管理系统获十七届(xx)全国建筑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二等奖;《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工程资料及综合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级论文奖。
9月,江苏省科协授予**同志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三
_,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家们勇夺诸多国际大奖。我国创新的辉煌成就,让人民倍感自豪,也让世界瞩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巨变。放眼望去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青年医生在成长,站起来了;我们的医院在发展,强起来了!做为中心医院的一份子,我骄傲!做为中国人,我们自豪!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继续在医学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争做新时代标兵。为新时代汉中追赶穿越、高水平建设“三市”再立新功,以优异成绩迎接祖国70华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四
姬庆军,20xx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xx、20xx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庆军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xx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庆军同志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xx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同志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五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医药的一次大考。如果说近两百年的中西医碰撞和半个多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分科等,奠定了中医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革,那么从这次“战疫”来看,中医药经受住了百年大考。面对百年不遇疫情,中医药在防控和救治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中医理论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在疫情暴发早期,尤其是病因不明确、病理机制有待研究、特效药物和疫苗尚未出现的阶段,中医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望闻问切快速发现疾病共性规律,确定诊疗方案,缓解短时间内剧增的医疗系统压力。
制定以“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进行社区疫情防控。“武昌模式”将防控重心前移、下沉至社区,不仅降低了高危人群发病率、遏制轻症病情加重,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实时的数据支撑。
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患者。针对住院病房的危重症患者,实行中西医联合查房、联合会诊制度,在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中药治疗后,重症患者的病亡率下降。
设立康复驿站指导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制定颁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引(试行)》,并在武汉及其他主要城市开设了专门的中医康复门诊,建立了全国恢复期协同工作网络,指导康复工作。
在这次疫情中,从预防、治疗到康复,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科研能力,提升了针对急性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时,中医药可提供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药。尤其是社区防控的“武昌模式”,中医通过快速发现疾病的共性规律,向社区居民大面积发放中药,直接从源头遏制了疫情的蔓延。还有中医康复门诊的开设,为出院后恢复期患者提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指导,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了体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防治理念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借鉴的。
解决中医基础理论问题是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前提。传统中医思维整体观重视当下证候,缺乏对疾病全程认识;“调态”治疗重个体化,缺少对群体化的研究过程,缺乏对疾病的规律和共性的提炼和归纳;治未病重视调整状态,缺乏指标的靶向治疗。如何有机结合病和证,实现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模糊与客观的有机统一,是发展中医药需要思考的突出问题。
对此,我建议,首先在推动中西医结合上下功夫。针对“病证结合”,我们引入“分类—分期—分证”思想,重构现代科技背景下的中医诊疗体系,实现中西医结合在“诊断”上的突破;针对“宏观与微观”,我们以“态靶结合”思想指导中医药在现代疾病宏观证候和微观指标中的应用,实现中西医结合在“用药”上的突破。
其次,强化中医科研思路的“六化”,即“难题的课题化,课题的成果化,成果的专利化,专利的产业化,产业的标准化和标准的国际化”。“六化”理念是包括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中医科研思路,其特点在于问题从临床中来,成果到临床中去,循序渐进,加快成果转化速率,提升中医药的疗效级别。
再次,抓住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科技机遇、政策机遇和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时机,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具体来讲,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教育体系,培养中医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所需要的中医药高级人才;建立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组织开展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六
***,女,*族,中共党员,19**年*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专业****级学生。连续两学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通过国家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考试。曾荣获学校特等奖学金,被授予校级“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并为自己定下了奋斗的目标;今天,回望走过的路,我做到了;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继续努力着!
坚定信念,再走一步就是成功。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我的学习基础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差,英语学习更加困难。在学习生活中,有的时候很困惑,但是成功的人寻找方法,失败的人寻找借口,我告诉自己“再走一步就是成功”,坚信着:有志者,事竟成!我坚定信念,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弥补自己的缺陷,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叩开了成功的殿堂!
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我一直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复习,不仅仅满足课本知识,更注重拓宽专业视野,学习和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研究领域。在英语学习上,我抓住课堂学习的同时,利用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将课余时间主要用在英语上,寒暑假除了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外,主要的精力也放在英语学习上。记单词、背课文、练口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坚持不懈,我终于成功了!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热心服务同学。
在思想道德上,我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大二的时候认真参加了党课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于****年**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后,我在继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我在大一的时候加入院学生会********部,大二担任****。在此期间,我以服务于同学为宗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参赛、科技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等工作,举办了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了科技创新项目,如何申报项目、做好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等。努力终有回报,各种的活动的开展使我院同学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增加至79项,受资助27项。看着同学们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的提高,我露出了笑容,因为我不仅锻炼了个人的组织能力和与同学沟通的能力,更帮助了同学!
积极参加科创项目,不断提高创新精神。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潜心钻研,经过不懈努力,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也渗透着我心血的两篇论文《thenovel5bpdeletionpolymorphisminthepromoterregionofbovineacrp30gene》和《novelsnpofthegoatprolactingene(prl)associatedwithcashmeretraits》分别发表在《molecularbiologyreports》、《journaiofappliedgenetics》上,均被sci收录。在实验室的经历,不仅让我巩固了理论知识,学到了实验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的科研思维和态度。
以“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为目的,我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院村挂钩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利用周末,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周边农村调查畜牧业的发展状况,重点调查了奶牛、猪、奶山羊的饲养量和饲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疾病预防状况,多次深入农村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好评。根据调研情况,我认真思考和总结,撰写实践论文多篇,获“******************************”。
热爱生活,用激情点缀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兴趣广泛,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抓住每一个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演讲赋予我激情,舞蹈使我柔韧,辩论让我思维缜密。从奥运知识到文艺表演,从太极拳比赛到辩论赛,都能见到我的身影。广泛地参加活动让我硕果累累,奥运知识竞赛第二名、文艺先进个人二等奖、太极拳比赛二等奖,并且现已通过国家健美操五级。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从中受益颇多,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有更多的激情和活力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属于过去,立志为畜牧事业做贡献。
这几年,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是我深知“成功属于过去”,应该将目光着眼于未来。我会继续努力,用汗水浇灌青春,让理想在校园飞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回报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基础。畜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和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我是一名****族学生,我热爱********专业,因为我深知,肉蛋奶等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特别是“三鹿事件”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安全生产、环保、绿色的农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专业的大学生,我会更加努力,志存高远,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一名高级****专业人员,为我国的****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七
自xx年北京市农职院毕业,一直在先进生产者事迹材料的第一线工作。该同志年初担任技术推广科科长以来,站在给全市园林绿化行业提供技术,帮助广大果农脱贫致富的高度上,努力工作,积极推进科里各项科技项目的高质量向前迈进。年林业科技推广站申请了市科委的“北京市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项目,该项目在全市个郊区县选择了从事种果树生产的名种植大户为培训对象,培养“当地不走的专家”为目的,开创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为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该项目的实施,引起了市委市农委市科委及市园林绿护局各级领导广大果农朋友各区县林业部门认可,获得了一致好评。作为该项目的`主管领导,同志从项目的调研立项申请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林业科技推广战线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她深知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渴望,深知发展果树产业对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要性。《北京市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项目已经实施年来,她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积极主动组织各项培训活动,想果农之所想,急果农之所急,在果树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带领推广科一班人,组织果树专家送技术到田间地头,送剪刀锯子肥料到“乡土专家”手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先进事迹报告的茁壮成长。
年月日至日在市农业职业学院对入选的名乡土专家进行了果树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的专业培训。其间,同志吃住在农职院,鼓励入选的农民朋友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在她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参加培训的名“乡土专家”培训对象,全部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鉴定考试。
同志始终把科技推广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专家到田间地头,在各种果树生产的关键时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一年来共组织召开大小现场会次,直接培训果农人次,发放培训资料册,极大促进了我市林果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果农增收致富。
在同志及其领导的其他同志的努力下,开通了林业科技服务热线和企业销售之星推荐材料。一年来,电话指导百余人次;网络发布管理技术资料多篇,在线回答问题百余个,开创了为果农服务的新渠道。
总之,在这一年里,同志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项工作严格把关,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农民朋友的爱戴。她这种热爱科技推广工作,心系广大果农,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不愧为林业科技推广战线的标兵。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篇十八
姬庆军,20xx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xx、20xx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庆军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xx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在姬庆军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xx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247565.html】